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吳孟超主要先進事蹟【精品多篇】

欄目: 先進事蹟材料 / 發佈於: / 人氣:1.58W

吳孟超主要先進事蹟【精品多篇】

吳孟超的先進事蹟 篇一

人有高志,當從基礎做起。1956年的吳孟超去跑圖書館,據説幾乎找遍了他能翻到的所有藏書目錄,只找到一本英文版的《肝臟外科入門》。就這本“入門”,已萬分珍貴。

吳孟超拿着書去告訴導師,裘法祖則對他説:你儘快把它翻譯成中文吧,讓更多我國醫生能看到。

這是個重要情節。此前,吳孟超只想到閲讀它,還沒有想到翻譯它。導師這話,不是一般的鼓勵。裘法祖心裏想着的不只是一個吳孟超,導師在想着中國的肝臟外科,導師心裏裝着中國無數的肝臟疾病患者。當年吳孟超不僅尊矚翻譯了這本英文書,更為珍貴的是他繼承了導師心中總是裝着患者的偉大的情感。所以,2011年5月,吳孟超站在人民大會堂的講台上做報告,他説他的榮譽“屬於教導我做人行醫的老師們……”在這裏,他更強調老師教他“做人”,這“做人”比“醫術”重要。

1958年吳孟超給醫院寫報告要求向肝臟外科進軍。醫院批准他和張曉華、胡宏凱三名軍醫聯合攻關,這就是中國肝臟外科史上著名的“三人小組”,吳孟超任組長。

《肝臟外科入門》的原作者是美國人,該書沒有涉及肝臟手術的止血方法。而止血方法是肝臟手術必須解決的首要難題。“三人小組”從研究肝臟解剖入手,經300多天,終於製作出肝臟血管鑄型標本。隨着肝臟血管構造如同珊瑚般呈現,把他們自己都嚇一跳,肝臟內大大小小的血管多達幾千條,這猶如打開了一座神祕的宮殿,而怎麼認識它,仍然是個難題。

經深入的持續研究,他們創造性地提出了一個肝臟結構“五葉四段”解剖學理論。如果通俗地説,我想大約可以這樣理解,肝臟就像一棵血管樹,有主幹有分支,按照各個分支相對獨立的血管體系,大致分為“五葉四段”比較合理。做手術不能僅僅切除腫瘤,而是要把長着腫瘤的那部分肝臟切除。有了“五葉四段”理論,看看腫瘤長在哪葉哪段,把這個部分前端的主要血管找到,加以結紮,然後才可以切除長了腫瘤的這一段肝葉。

由於摸清了肝臟血管的走向和分佈規律,1960年吳孟超主刀實施了中國第一例成功的肝臟腫瘤切除手術。從理論到實踐,這標誌着中國醫生掌握了打開肝臟禁區的鑰匙。

肝臟手術出血多,止血難,是個世界性難題。此時國際上普遍採用西方的“低温麻醉法”,就是把病人麻醉後放到冰水裏,等體温降到32度以下再進行手術,這可以減少出血,卻也容易引起多種感染和併發症,手術死亡率很高。吳孟超想探索新的方法。一天,手術後洗手,忽然,他從自來水龍頭的一開一關中得到啟發。他想,如果在病人的肝動脈和門靜脈上裝個“開關”,就像自來水龍頭的開關那樣,把血攔截在肝臟外面,到一定時間打開,恢復供血,就在這一開一關的間歇期間切除腫瘤,不是可以大大減少出血嗎?

這是個有如從“水壺冒氣”、“蘋果落地”中得到啟發那樣的啟發,吳孟超經過在動物身上反覆試驗,取得最佳參數,接着就在臨牀上大獲成功,手術成功率一下子提高到90%以上。這是1963年,吳孟超就此發明了“常温下間歇性肝門阻斷切肝法”,改變了西方沿用已久的傳統技術。

正是運用這項發明,吳孟超在1963年為一位中肝葉生癌的農村婦女成功實施了世界上第一例中肝葉切除手術,這位婦女叫陸小芬。何以又是“第一例”?因中肝葉是肝臟血管最豐富的部位,外科界曾把它看作“禁區中的禁區”。吳孟超的這項發明,以及他在中肝葉施行大手術的成功,均屬於破解了世界性的難題。

此時的吳孟超以接二連三的突破性成就,證明了他沒有辜負鄭寶琦、裘法祖對他的預見。不論昨天還是今天,比他的醫術更重要的,是他身上確實有一種非凡的氣質,而比他的氣質更寶貴的是他有一顆總在為患者着想的心。

他提出要辦進修班,把“五葉四段”理論和他發明的肝臟手術新方法教給廣大外科醫生。有人曾提醒他:外科醫生靠的就是一手絕活,教給別人,你的優勢就沒了。他説:我國有幾十萬肝癌患者,靠我們幾個人救不了那麼多病人,只有把技術傳播出去,才能挽救更多人的生命!他自編教材,親手示範,把新技術毫無保留地教給了來進修的外科醫生,帶出了1000多名“吳氏刀法”傳人。這使中國肝臟外科手術的整體水平得以提升,走到了國際肝臟外科的領先地位。吳孟超作出上述突破性成就的年月,是中國與西方缺少交流的年月,但他的“常温下間歇性肝門阻斷切肝法”還是傳到了西方,這是吳孟超對人類的貢獻。改革開放後,吳孟超於1979年9月應邀出席在美國舊金山召開的國際外科學會第二十八屆會議,參加這次大會的有60多國的2000多名外科專家,代表着世界外科的最高水平。吳孟超在大會作的15分鐘學術報告,被稱為“舊金山颳起吳旋風”。

因吳孟超報告的病例和相關數字令西方震撼,譬如肝癌手術成功率已達到91.2%,手術死亡率僅8.8%,有6例已生存10年以上……醫學是一種世界性的語言,在外科醫生聽來,那並不是枯燥的數據,它有如貝多芬命運交響曲那強勁的樂章,所有的醫生都能聽懂那些數據所凝聚的巨大生命意義和深刻的人道精神,以及為此付出的種種艱難和艱險。

吳孟超的先進事蹟 篇二

在中國歷史上,最令人驕傲的外科醫生莫過於華佗。他用“麻沸散”給病人施行剖腹手術,是世界醫學史上應用全身麻醉進行手術治療的最早記載。華佗被尊為“外科鼻祖”。華佗家族是個望族,到華佗出生時已衰微。其名“佗”,有負載之意,寄寓着家族期望他振興門庭。長大後的華佗卻肩負起另一種重擔。他處在東漢末,戰亂頻仍,疫病流行。當時的著名詩人王粲曾有《七哀》詩曰“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華佗不只是外科醫生,他精通內、婦、兒、鍼灸各科,還精於藥學,“麻沸散”便是在此基礎上的創造。他是個想盡各種方法去解決生民病苦的醫生。所以一生不願做官,願奔走民間,行醫客旅,拯救了無數生命。

中國最著名的藥王是孫思邈,他的故鄉陝西省耀縣孫家源有中國最壯觀的藥王廟,其中還有後人紀念孫思邈父母的殿堂。他的父母怎麼也不會想到,他們的自小多病的兒子日後會成為名垂千古的醫生。在婦女的命運令人心酸的時代,孫思邈的醫學鉅著《千金要方》把《婦人方》列在卷首,接着是《少小嬰孺方》,由此也為中醫婦科和兒科發展為專科奠定了基礎。何謂千金,孫思邈在《序》中寫道:“人命至重,有貴千金。”

有心觀察可一再看見,歷史上那些醫學聖手,都因有一顆深切關懷平凡生命的偉大心靈,才會聚精會神、全力以赴地去鑽研醫術治病救人,才積累起高超醫術。這樣的醫生就是蒼生大醫!

吳孟超繼承了這種偉大的品德。已經90高齡的吳孟超孜孜不倦地為建設中的安亭新院奔忙,其實是在為自己去世之後的肝癌防治事業深謀遠慮、鞠躬盡瘁。他期望通過這個巨大的肝癌研究和防治中心,把中國和世界上有志於這項事業的人才會聚於此,通過30—50年的努力,找到阻止肝癌形成和治療肝癌的根本途徑,最終戰勝肝癌!所以,我以為吳孟超就是為了戰勝肝癌而來到這個世界的。

吳孟超主要先進事蹟 篇三

_年4月1日,井岡山,細雨濛濛。

吳孟超率領醫院40多名黨支部書記和專家教授,千里奔赴井岡山,追尋紅軍足跡,祭奠革命先烈,服務老區人民。記者隨同參加,見證了這一行動。

在小井紅軍烈士墓前,吳孟超向長眠在那裏的130名紅軍烈士肅立默哀,三鞠躬。之後,他帶着大家到紅軍第一所醫院——小井紅軍醫院舊址尋根。吳孟超還不顧勞累,親自給井岡山地區醫務人員講授肝膽外科疾病的診療技術。接着,又趕到井岡山人民醫院,為住院的病人會診,還與井岡山人民醫院簽訂了友好醫院幫帶協議,用醫療技術反哺老區人民。

軍人,是吳孟超的本色。讓自己和戰友們永葆軍人本色,是吳孟超幾十年來一直努力的事。

吳孟超有着特殊的軍裝情結。一般説來,在醫院工作的人為了方便,是不大穿軍裝的。但吳孟超不一樣,他一年四季都穿軍裝,而且軍容嚴整,夏天再熱,他也不挽袖子,風紀扣和袖釦都扣得嚴嚴實實。吳孟超説:“只要穿上軍裝,就能提醒自己是一個兵,而作為一個兵,軍人的使命和職責就一刻也不能丟。”

無論是抗洪搶險、抗震救災,還是在抗擊“非典”的戰場,就連普通的“健康軍營行”活動,總是活躍着吳孟超的身影。

長江洪水,吳孟超請示親赴抗洪前線,但因年事已高未能如願。後來,多次為在抗洪中受傷的將士手術、會診,為抗洪將士的健康竭盡全力。

吳孟超在醫院建立“軍人救治綠色通道”,為三軍將士提供最便捷的醫療服務。

“非典”肆虐。他以一個老兵的敏感立即從醫院抽調人員成立“抗非醫療小分隊”,隨時準備奔赴小湯山。

5月12日,汶川發生特大地震,吳孟超第一時間要求參加醫療隊,到一線搶救地震傷員。坐鎮指揮後,開通遠程視頻會診系統,親自指導一線醫療救援。他還主動繳納2萬元特殊黨費,並以上海吳孟超醫學科技基金會名義,向災區捐贈價值500萬元的急救藥品,救助災區羣眾。

以來,吳孟超每年都堅持參加“健康軍營行”活動,帶領醫療隊入海港、登哨所、到連隊,走進野戰駐訓點和海軍艦艇部隊,把戰士宿舍變成流動診室,把對基層官兵的關懷一次次送到了部隊官兵的心坎上。一位基層連長感慨地説:“我們做夢都沒有想到,這樣國寶級的醫學大家,能親自來給我們基層官兵體檢、諮詢,我們太幸福了!”

吳孟超同志先進事蹟 篇四

吳孟超先進事蹟 60年前,他搭建了我國第一張肝臟手術枱,從此再也沒有離開;年屆九旬,手中的柳葉刀遊刃肝膽,精準不減當年;心中一團火,守着誓言,從未熄滅。他是不知疲倦的老馬,要把病人一個一個馱過河。在“感動中國20xx人物”評選中,一生與患者肝膽相照的吳孟超院士以德才兼備的大醫風範當之無愧地獲選。繼20xx年1月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之後,這位至今依然堅守在醫療一線的老科學家再一次感動了中國。

吳孟超奠定了我國肝臟外科解剖學基礎,開創了“常温下間歇肝門阻斷切肝法”,帶領中國肝臟外科躋身世界先進行列。更加讓人感動的是,他始終將裘法祖老師的教誨裝在心裏,為將病人“一個一個馱過河”,可以不顧個人的榮辱得失。他每每向學生強調:“一個好醫生,眼裏看的是病,心裏裝的是人。”他每次接診,都與病人聊聊家常,拉近與病人的距離。冬天查房,他總是先把自己的手捂熱,再去觸摸病人的身體,還常常用額頭去感覺病人的體温。做完檢查,他也不忘順手為病人拉好衣服,掖好被角,擺好牀下的鞋子。每年大年七年級,吳孟超都早早地來到病房,給住院病人一一拜年,送上新春的第一聲祝福。他還在醫院裏定下規矩:在確保診療效果的前提下,儘量用便宜的藥,儘量減少重複檢查。

很多人覺得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是吳孟超事業的頂峯了,可這位身板硬朗的老人絲毫不肯停步,又聯合湯釗猷、顧建人等院士,向國務院提交了“集成式研究乙型肝炎、肝癌發病機理與防治”的建議案,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重視,被列入“十一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目前,他正在領導建設“國家肝癌科學中心”和東方肝膽外科醫院安亭新院,打造世界上最大的肝癌研究和防治基地。他説,過去的自己是一個實踐者,現在的自己更是一個肝臟外科未來事業的“搭台人”,而他的同行們則敬佩地稱他為“無影燈下的常青樹”。

吳孟超的人物事蹟 篇五

我沒有統計過吳孟超究竟帶出了多少研究生,我以為比有關數字更重要的是吳孟超鼓勵學生超越他。你已知道,“常温下間歇肝門阻斷切肝法”是吳孟超發明的經典手術方法。在他的鼓勵下,他的學生周偉平教授在2004年發明了“不阻斷下腔靜脈全肝血流阻斷切肝法”;楊甲梅教授在2006年發明了“半肝完全血流阻斷下無血切肝術”。肝臟手術技術一次再一次得到發展,手術成功率因此不斷提高。可見吳孟超心中最看重的是患者的康復。

外科界有人認為,吳孟超確實帶出了在手術上可以與他難分伯仲的學生。更令我敬佩的是,吳孟超培養研究生,多有不是做手術的醫生。這可以追溯到吳孟超1979年舊金山國際會議回國後,他沒有陶醉在讚揚聲中,而是看到,光靠手術治療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肝癌問題的,自此把人才培養的重點轉移到基礎研究上。就在這一年,他招收首批碩士研究生陳訓如、屠振興,為他們定的研究方向是“肝癌的早期診斷”。

他主導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肝癌基礎研究實驗室,並以自己的影響力陸續把學生派往歐美國家去留學。今天,成為中國肝臟醫學領域領軍人才的吳孟超學生,多是吳孟超從普通醫生和普通學生中發現、培養起來的。

吳孟超同志先進事蹟 篇六

仔細讀過吳孟超院士的資料,感動之餘,不禁為他高尚的人格、無私的胸懷、崇高的境界所折服,他為共產黨員立起了標杆。廣大黨員幹部應當認真學習吳孟超的先進事蹟,在學習中要注意“知不足”、“不知足”。

在愛黨愛國上“知不足”。由於對祖國懷着深深的愛,17歲的吳孟超放棄了去英國讀書,回到戰火紛飛、災難深重的祖國,他幾十年如一日,把畢生精力和智慧獻給了祖國。文革開始後,因受華僑身份牽連,黨支部停止了他的組織生活。但他仍然深深地愛着黨,堅持交黨費,寫思想報告。然而時下,有的黨員幹部擺不正自己同組織的關係,幹一點事就向組織要回報,剛剛提拔就向組織要求再“進步”;有的受不得半點委屈,有少許不如意,便滿腹牢騷。與吳孟超院士相比,這些黨員幹部的 “委屈”要小得多,甚至是微不足道。廣大黨員幹部要學習吳孟超的愛黨愛國情懷,進一步加強黨性鍛鍊,堅定理想信念,把為黨爭光、為國爭氣,作為自己的崇高信念和終身追求。

在服務羣眾上“知不足”。當建設“國家肝癌科學中心”經費緊張時,有人建議醫療費漲價,卻遭到吳孟超的強烈反對,“老百姓熱愛共產黨,擁護共產黨,説到底就是因為這個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讓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好。發展為了誰?如果大樓建高了,蓋好了,而老百姓卻看不起病,我吳

孟超不會開心啊……”為了給病人省錢,他做了三條規定:只要確保療效,用藥能用便宜的不用貴的,能用國產的不用進口的;不準給病人過度檢查等。當前,少數黨員幹部羣眾意識淡薄,對待羣眾“冷、橫、硬、推”,有的甚至與民爭利。廣大黨員幹部應當像吳孟超那樣,堅持站在羣眾的角度想問題,以讓羣眾得實惠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去做事情,自覺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在愛崗敬業上“不知足”。吳孟超對技術可謂是精益求精,爐火純青——他創造的“吳氏刀法”以精準見長、快速著稱,心到刀到,如行雲流水。即使這樣,他仍不顧89歲高齡,堅持每晚在卧室繼續工作,雙休日經常到病房查房,撰寫論文,並且每年主刀完成近200台手術。廣大黨員幹部應當學習吳孟超的敬業精神,立足本職工作,不斷加強學習,努力提高能力,兢兢業業、紮紮實實做好每一項工作,不辜負組織的重託和人民的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