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散文寫作技巧【精品多篇】

欄目: 素材及寫作指導 / 發佈於: / 人氣:2.34W

散文寫作技巧【精品多篇】

散文寫作的技巧 篇一

自從在網上發表了幾篇不成形的散文拙作之後,有不少讀者紛紛來信,要我談談散文的寫作技巧,我真的感到很為難。因為,我既不是什麼寫作高手,也不是什麼寫作名家,怎敢在眾多文人面前班門弄斧呢?但礙於面子,又不願意讓眾多朋友失望,所以只得硬着頭皮,牛刀小試,去簡單談談自己粗略的認識,以求共勉。

談起散文的寫作,不能不涉及到這種文體的分類。在我國古代,文章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詩詞歌賦稱為韻文,一類是不受格律約束的散體文稱為散文。這裏的散文是最廣義的。絕大部分文體,包括非韻文的文體及非文學作品,連哲學、歷史學方面的著述均為之統稱。

五四運動以後,我國對文學作品,採用四分法,把具有文學性的文章稱之為散文,與詩歌、小説、戲劇並列。散文成了文學的獨立品種。這是廣義的概念。記得老舍在散文重要一文中指出,報刊上的文字絕大多數是散文,我們的書籍,用散文寫得不知比用韻文寫的要多若干倍。這裏説的散文是最廣義的。還記得秦牧在散文領域海闊天空中説:不屬於其他文學體裁,而又具有文學味道的一切篇幅較短小的文章都屬於散文的範圍。

當代,又將廣義的散文細加分類,有文藝通訊、報告文學、傳記文學、科學小品、雜文等等。文章學專家又將通訊報告歸入新聞文藝,將傳記文學化為史傳,將科學小品納入説明文;雜文獨立為文藝性的政論,剩下的便是狹義的散文。這狹義的散文一般是指篇幅比較短小,筆法比較靈活,情文並茂,以記敍和抒情為主,能比較廣泛的反映社會生活一種文章形式。根據寫作需要,它可以分為記敍性散文和抒情性散文。記敍性散文以記人、敍事、狀物、寫景為主,以敍述描寫為主要表現手法,反映現實生活,表現思想感情。如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就是以記敍為主,於記敍中抒發對兒時樂園的深情。

抒情散文以情為主,側重抒發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通過對具體事物的描寫,或寓情於事,或因人生情,或託物言志,或借景生情等。除以上的間接抒情外,還可以由我出面,直抒胸臆,如松樹的風格,就是採用了後者的寫法

在實際寫作中,記敍散文離不開抒情,抒情散文離不開記敍,二者的區別就在於側重點不同。由於記敍和抒情很難截然劃分,所以,像雪浪花這樣的作品,説法不一,有的人説它是記敍散文,還有的人説它是抒情散文。

我以前曾經從事中學語文教學工作多年,如果從中學語文教學角度來看,散文是一般記敍文的提高。如果説一件珍貴的襯衫、草地晚餐是一般記敍文,那麼海濱仲夏夜、濟南的冬天則是典型的記敍性散文。後者常以文學性與抒情性勝過一般記敍文。速寫、隨筆、書信、日記、遊記、小品等是記敍散文寫作中常見的體裁。

我曾經閲讀過六十年代初期的文學作品,在討論散文時,有人提出這樣的看法:散文貴散;也有人則持相反的觀點:散文忌散。在此基礎上,也有人加以歸納、協調,認為散文既貴散又忌散,是形散而神不散,或曰形散神聚是散文的最大特點。這一説法,已為多數教材所採納,但引起的爭議也頗多。

爭論的焦點是形散。持此論點者認為,形散是取材散,可熔古今中外、海闊天空為一爐;表達散是指敍述、描寫、抒情、議論等多種表達方式可靈活運用;章法散是指不拘一格,可以隨心所欲,可以盡情抒發自己的情懷。反詰者則認為,散文有較多的取材於一人一事一景一物的文章,方式偏於記敍,章法也非散漫蕪雜,而是講究精煉、集中。如此看來,散文的散,正如小説的小,雜文的雜一樣不能望文生義,機械理解。我們還是從實際出發,從內容、寫法、語言等方面來和大家共同探討散文的特點,只有瞭解了這些,才能真正掌握散文的寫作技巧。

根據多年來所拜讀過的寫作大家的著作,我總結了散文的一下幾個特點,僅供愛好寫作散文的同仁做一參考。

一是散文的篇幅一般都比較短小,題材卻很廣泛

廣為流傳的散文,篇幅都很短小,如柳宗元的永州八記和范仲淹的岳陽樓記等都只有幾百字。由於語言的發展和社會的變化,現代散文比起古代散文來相對的説要長一些,但也不宜過長,更不能以長為貴。象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野草幾乎都是短文;還有茅盾的白楊禮讚、風景談,朱自清的背影、春、荷塘月色、綠等也都很短。楊朔的茶花賦那就更短了,只有九百字,而荔枝蜜也只有1700字,就把自己感情的變化表達的淋漓盡致。因此,受寫作大家們的影響,我寫的散文一般也較短,像我發表在煙雨紅塵網上的抱犢寨遊記、皇城相府遊記、石家莊水上公園遊記、遊青龍峽大峽谷續篇等,篇幅都很短,有的只有幾百字,就把周圍的景色和觀賞到的事物,非常集中的展現在讀者面前。

這裏需要説明的是,篇幅短小,但不能簡單浮淺,尺幅千里,必當言微意深。像過去所説的,宇宙之大,蒼蠅之微都可以當做散文的題材。散文當然可以寫金戈鐵馬似的重大題材,但更可以選擇生活中不起眼的小事來做文章。越是那些被人忽視的、司空見慣的東西,越能體現作者的寫作技巧;越是別人看得見而説不出,而我看見後能道出來的生活瑣事,越能體現作者的敏鋭嗅覺;越能體現作者的獨到見解。它可以寫一人,如藤野先生;也可以敍一事,如老山界;還可以寫一景,如第比利斯的地下印刷所;還可以狀一物,如石榴等等。它既可以海闊天空,説東道西,也可以貪小求全,取其片段,以小見大;這也是寫散文的祕密所在。

二是散文表達靈活,一般長於抒情

散文的散,並非散漫,它散而不亂。較之小説、戲劇等在結構、表達方面,更為自由靈活;比起消息、通訊、報告文學等新聞體裁來,它以真人真事為基礎,可以加工虛構。上述新聞體裁主要寫別人,而散文既可以寫別人,也可以寫自己;通常文中有我,便於直接抒情。

散文的結構也是多種多樣的,但仍有一定的線索。如鄭振鐸的貓大體上以時間為線索,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則有明顯的空間線索,這種線索有明顯的連貫性;而楊朔的荔枝蜜則直接以感情變化為線索的,表現為跳躍型。

散文的表達方式自由靈活。在一篇作品中,敍述、描寫、抒情、議論都可以用上,如郭沫若的杜鵑。散文的各種表達手段、修辭手法比一般記敍文用的更為頻繁,變化更自如,抒情氣息更為濃烈。不少散文都採用直抒胸臆的寫法,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是散文語言優美,生動傳神

散文特別注意語言優美,美在何處?各家説法不一,有的説樸素簡練,有的説文采飛揚;有的説富於情韻,有的説瀟灑自如;有的推崇親切流暢的談話風,有的則注重錯綜美與節奏感。這些語言的特點,不可能在一篇散文中同時出現,但卻是一般散文中常見的。這裏有選擇的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文采。言而無文,行之不遠散文是重文采的。但文采並非大量使用形容詞和修飾語,可以用平常的語言,經過選擇、加工、提煉、組合,使之雋永而又自然。這裏還要提到郭沫若的杜鵑的開頭:

杜鵑,敝同鄉的魂,在文學上所站的地位,恐怕任何鳥都比不上。

我們一提起杜鵑,心頭眼底好像有説不盡的詩意。

它本身不用説,已經是望帝的化身了。有時又被認為薄命的佳人,憂國的志士;聲是滿腹鄉思,血是遍山躑躅;可憐,哀惋,純潔,至誠。.。.。.在人們的心目中成為了愛的象徵。這愛的象徵似乎已經成為了民族的感情。儘管郭沫若先生的文采,一般人是無法比擬的,但從中使我們也領略到了其中的道理,那就是散文必重文采。有文采,你的文章才能值得一讀。

情韻。這是通過語言表現出來的情味意趣,它經得住推敲,受得住時間的檢驗。如珍珠賦中寫老船工雙手捧出一堆珍珠,這個捧字就富有情韻,也是別的動詞代替不了的。還有魯迅筆下的孔乙己寫孔乙己窮困潦倒:他從破衣袋裏摸出四文大錢,放在我手裏。.。.。.這個摸字就極具神韻。

瀟灑。是活潑自然,從容不迫,絕不是輕佻和擺闊。如朱自清的瑞士,寫這歐洲的花園,阿爾卑斯山有的是重巒疊嶂,怎麼也不會窮。從上面往下看,山像一片一片兒插着,湖也像只有一薄片兒。有時窗外一座大巖石來了,便什麼都看不見;有時一片樹木來了,只有從枝葉的縫兒裏張一下。山上和山下一樣,靜透了,常常聽到牛鈴兒。.。.。.風景如畫,歷歷在目。瀟灑、優美,是散文的特點之一。

錯綜美。散文不受韻律約束,有錯綜的語言美,長長短短,錯落有致。如豐子愷吃瓜子的開頭:從前聽人説:中國人人人具有三種博士的資格:拿筷子博士、吹煤頭紙博士、吃瓜子博士。三個博士的頭銜,故意不對稱。還有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有一段:不必説碧綠的茶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也不必説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茶花上,輕捷的叫天子(雲雀)忽然從草間竄向雲霄裏去了。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牆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蟀們在這裏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斑蟄,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樑,便會拍的一聲,從後竅噴出一陣【】煙霧。這段文字用不必説、也不必説的排比句形式,但字數、句式不盡相同,有變化,有起伏,這種錯綜的語言美也給散文帶來新的情趣和韻味。

節奏美。散文不講究韻律,但注意節奏,包括字音抑揚頓挫,音節長短,句式變化等,做到節奏明快,聲調悦耳。曹靖華在花。小跋中説:不但詩講究節奏,散文也該講這些,講音調的和諧,也該下字如珠落於盤,流轉自如,令人聽來悦耳,讀來順口。請欣賞下面的一段文字:對父母,要善待,有事商量;及父母之所急,勝似拜佛他鄉!父母疾患,想法解除痛苦;噓寒問暖,也能暖其心房。自己生活拮据,不讓父母寒酸;自己改善伙食,先讓父母品嚐。外出、迴歸告父母,不讓父母掛斷腸。偶爾幾次不算孝,終生孝敬好兒郎;父母牀榻多坐坐,何求他人去褒獎?!還有一段:做男人,就應不後悔,不自卑;不欺騙,不諂媚;不嫉妒,不流淚。不唯利是圖,不口是心非。不陰陽怪氣,不十足女人味!不怯不懼,不越雷池一步;不精不傻,不把金錢攥出水!堂堂正正做人,光明磊落做事。擠眉弄眼終不好,冷喜熱笑暗藏刀。與人為善本自善,與人交心自交心;你與他人打妄語,親戚朋友誰信任?口若懸河才智高,信口開河是愚蠢。寧叫天下人負我,不叫我負天下人!(選自我的拙作因為你是男人,就應該這樣做片段)。節奏美,讓人讀來能朗朗上口,受到美的感染。

另外,散文還有構思方面的問題也應注意:

1.以小見大

散文多寫零碎片段的材料,從小題中悟出大道理,顯示深刻的思想內涵,抒發強烈的感情。郭沫若的杜鵑寫一尋常的鳥,但並非就鳥論鳥,而是從鳥到人,指出有人面杜鵑,鶯受愚,人不應受愚。不盡看出了鳥的習性,而且引申到社會人事,深入一層,立意就高了。

要能以小見大,見微知著,必須觀察敏鋭,洞察現實,善於分析,抓住根本,時時關心社會動態,對生活有真情實感。渾渾噩噩過日子,對事物視若無睹,聽而不聞,是寫不出好的散文的。

2.善於聯想

散文創作往往是作者在生活中受到一種事物的觸動,情懷激盪,浮想聯翩,然後構思成篇。受觸動的事物可以是一人、一事、一景、一物,往往不完整。因此,作者要善於抓住一點,聯想生髮,開拓思路,這是散文構思的重要方法。

聯想的基本特點是,從眼前的此物想到彼物,通過描繪,或藉助類比,或取其寓意,或虛實相生,表現出深刻的思想含義。茅盾的白楊禮讚就是從自然景物聯想到社會生活,從黃土高原上偉岸、正直的白楊樹聯想到我國北方不屈不撓地堅持抗戰的廣大民眾,歌頌了中華民族的鬥爭精神。

聯想並非亂想。長期積累,偶然得之,要在生活中不斷觀察、體會,有所積累,只要有了一定的基礎,就一定能寫出好的散文。否則,胸中無物,是較難觸發聯想的。

3.創造意境

優美的散文善於將深刻的思想、深邃的哲理和強烈的感情寓於生動形象的生活圖景之中,這就是通常所説的意境。意即內情,包括思想、哲理與感情;境即外物,就是生動形象的生活圖景。內情與外物的和諧統一,高度融合,就形成耐人尋味、感人至深的藝術境界。

好的散文,像詩一樣,能創造出優美的意境。牡丹園記就有意境,合歡樹也是如此。就合歡樹來説,樹的受難,人的坎坷,是一幅生動形象的生活圖景;悲苦與同情,慶幸與激動,既是感情的流露,亦是深思的結果。兩者交織在一起,同悲合歡,能不令人產生共鳴嗎?!趙麗宏在散文創作漫談中説:。.。.。.一顆普普通通的樹,在我孤獨寂寞的日子裏給了我撫慰和愉悦,它的命運和我的命運聯繫在一起,和時代的命運聯繫在一起,我忘不了它。生活、思想、感情、哲理四者融為一體,使作者創造出深刻的意境。讀者可以從中看到事物的變化,更可感到作者感情的起伏,從而受到強烈的感染。

總之,要寫好散文,要掌握散文的寫作技巧,就要經常深入生活,向別人學習語言,不恥下問,甘當別人的國小生;多讀一些名家著作,多看一些精闢的文章,取其精華,為我所用;筆耕不輟,堅持鍛鍊,不斷完善,循序漸進;相信大家一定能掌握散文寫作技巧的。

幅短小,題材廣泛。 篇二

同小説,劇本比,散文的篇幅是短小的。唐代柳宗元《永洲八記》之一的《鈷鉧潭西小丘記》,只有四百字。有敍事、有議論,不僅寫景細緻生動,還表現了他抑鬱的情懷,很耐人尋味。宋人周郭頤的《愛蓮説》更短,不過四百來字,因為散文不像小説、劇本那樣必須具備較完整的故事情節和鮮明的人物形象,所以題材也可以顯得十分廣泛了。還可以以一些片段作為材料,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凡是我們所見所聞所感,雖然只是一個片段、一個場景、一點思想的火花、一曲感情的波瀾。所有這些無法用小説或劇本反映的內容,卻往往是散文的好材料。

題材廣泛,特別是在“小”題材方面有寬闊的天地,是散文的主要特點。我們應該善於運用這一個特點,使散文更迅速的從不同的生活側面來謳歌,來反映我們這個偉大的時代。

當然,這並不是説,在散文寫作中我們可以想寫什麼就寫什麼,無需再題材上費什麼氣力了。這裏,有兩點是必須注意的:

( 一)、要寫自己有深切感受的人、物和事。散文作家們在論及散文題材廣泛時,幾乎都要談到這一問題的重要性。有許多感人的或藴含着深刻哲理的好散文,都是在對某一人、物和事有深切感受的情況下寫出來的。如果吳伯蕭同志不是在延安生活了八年,親自參加了大生產運動,對他曾使用過的一輛紡車有深厚的感情,怎麼能寫出《記一輛紡車》來?

(二)、把所寫的人、物和事,放在廣闊的時代背景上,從深處去開掘其思想意義,即應能從浪花見激流,賦予“小”題材一“大”意義。例如: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所寫的內容是:在百草園捉蟋蟀、拔何首烏、捕鳥雀;回憶長媽媽所講的美女蛇的故事;在三味書屋時所見到的先生的嚴厲,學生的嚮往自由生活及偷偷地畫畫等情景。既沒有完整的故事情節,也沒有什麼重大的事件,片片段段,而這些片段,一經魯迅先生連綴在一起,就反映了一個重大的主題,即通過對從百草園歡暢生活到三味書屋呆板歲月的敍述和描寫,批判了封建教育的腐朽。魯迅這篇文章寫於一九二六年,當時正是文化領域的反動勢力提倡“整理國政”、“尊孔讀經”的時候,為適應革命鬥爭的需要,魯迅先生寫了這篇向封建勢力進攻的很有戰鬥性的文章。

散而不亂,形式靈活 篇三

有人説,詩歌的特點是在“詩”字上,雜文的特點是在“雜”字上,散文的特點是在“散”字上,這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散文的“散”,除包含無音韻、格律限制的“散”體語言(此乃散文與詩歌的區別)這層意思外,主要指的是小説、戲劇的寫法方面的“散”。就表達方式説,是敍述、描寫、抒情、議論等的靈活運用。如記敍型散文,雖以記敍為主,作者作者卻能隨時站出來抒情或議論,有的可以抒情成分多一些,近乎抒情散文;抒情散文雖以抒情為主,卻都離不了敍述和描寫,有的又和議論相結合。就結構説,散文要散得開,它圍繞主題和中心線索,可以時而寫現在,時而寫過去,海闊天空,揮灑自如。所以,魯迅先生説:“散文的體裁,其實是大可以隨便的”(《魯迅全集》第10卷154頁)。這寫法的“散”,是散文的特點和長處。散文貴“散”不散,就寫得呆板,思路不開闊。難於更好的表現主題。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散而不亂的特點是很突出的。這篇散文最後把散開去的插敍收攏到中心線索上來了。主題,像一條紅線貫穿全篇把所有片段材料組織成一束整體。而且從頭到尾都是圍繞中心,緊扣題目,又是它散而不亂的原因。

散文寫作的技巧 篇四

議論性散文可以包容豐富的內容,便於抒發真摯的情感,表達深刻的思想,顯示出較深厚的文化底藴,最容易獲得閲卷老師的青睞。但是要寫好議論性散文並非易事,不少考生在寫作此類文章時最常出現的問題就是入題較慢。入題較慢當然不算離題,但卻往往使整篇文章顯得扣題不緊,中心不夠突出,這樣的作文自然不容易獲得高分。選取XX年全國卷大學聯考優秀作文中幾篇比較典型的議論性散文的作文開頭,簡要介紹幾種快速入題的方法。

閲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宋國有個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牆淋壞了。他兒子説:不修好,一定會有人來偷竊。鄰居家的一位老人也這樣説。晚上富人家裏果然丟失了很多東西。富人覺得他兒子很聰明,而懷疑是鄰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韓非子中的一個寓言。直到今天,我們仍然可以在現實生活中聽到類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見到許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況。我們在認識事物和處理問題的時候,感情上的親疏遠近和對事物認知的正誤深淺有沒有關係呢?是什麼樣的關係呢?請就感情親疏和對事物的認知這個話題寫一篇文章。

以下是幾篇優秀作文的入題技巧:

一、由新穎形象的比喻入題,直接扣題

理智和情感是人類生活中的兩隻腳印,人類在認知事物的道路上的每一次成長都和他們的理智及情感有關。(江蘇考生天平和七絃琴)

將理智和情感比作是人類生活中的兩隻腳印,首句入題,就形象地點出了情感與理智的內在關係情感與理智對認知具有重要的影響。這樣的開頭,入題迅速,閃爍着思辨的色彩,令人耳目一新。

二、由生動貼切的擬人入題,激發想像

在蝶的眼中,花是天使,因為花給予她生命的甘露;

在花的眼中,蜂是摯友,因為蜂給予她生命的延續。

然而在蝶眼中,蜂不過是埋頭苦幹的笨蛋,在蜂眼中,蝶不過是遊戲花間的浪子。(湖北考生學會歷史的旁觀)

文章開頭賦予蝶、蜂、花以人的性情,連物都會帶着情感的眼光來評價、認知事物,更何況是情感豐富的人?通過生動貼切的擬人手法,將話題的內在含義巧妙點出,不僅喚起了人們對美好事物的相關聯想,更體現了作者的睿智。

三、由精彩深刻的設問入題,啟人深思

人有七情,自有喜好與厭惡之情,然而,當這種好惡之情摻入對真理的認識時,又會有怎樣的影響呢?(山東考生勿以好惡論斷之)

一起筆就緊扣情感與認知,以一種假設將讀者的思維引向對本質問題的思索,文章的立意顯得十分深刻。這樣的入題方式,將設問的修辭作用發揮得淋漓盡致,簡潔,卻分量十足。

四、由優美的排比句式入題,先聲奪人

你會因喜愛北國的皚皚白雪而對南國的椰樹海風不屑一顧嗎?你會因沉迷於江南的小橋流水、青瓦白牆而否定西北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美嗎?你會介意林黛玉使性子而不看經典名著紅樓夢嗎?你會鍾情流行音樂而厭煩沉悶乏味的古典音樂嗎?古希臘哲人曾説,人是感情的動物。因此,面對大千世界,感情上的親疏遠近、喜好憎惡往往會影響到對人、對事的看法。相信每個人的心中都會有架天平,有個自己的標準,用來衡量周遭的一切。(湖北考生心中的天平)

優雅的語言、和諧的音節、豐富的形象還不足以觸動你的情感嗎?還不足以讓你在美的品味中恍然大悟原來對美的感知,對人對事的看法,都是要受到心中那架天平的影響嗎?

五、由抒情議論入題,入情入理

常常是一位親人的生命如流星般隕落,我們才悲哀於死神的無情;常常是一位朋友在與疾病殊死鬥爭,我們才詛咒病魔的猖獗橫行;常常是我們自己的利益受到了侵犯,我們才正視社會上的毒瘤。 (江蘇考生放下感情的葉片)

這樣的語言是不是很容易喚起你的共鳴?這樣的開頭,既飽含着深厚的情感,又折射出理性的色彩。如此入情入理的文字,引導我們觸摸到了這樣的本質感情的葉片時常遮擋住我們理智的目光。

六、由名言警句入題,彰顯底藴

人是有感情的,正如古語所説的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故而,在認知事物時便不自覺地附着了濃濃的個人情感。於是有了情人眼裏出西施的纏綿,感時花濺淚的悲慼。(山東考生怎一個情字了得)

文章開頭即緊扣住一個情字,在三句話中嵌入了三句有關情感的名句,顯示出了考生較為紮實的寫作功底。底藴説白了就是積累,走上考場的時候,你該積累了不少的名言警句吧,而你所積累的東西不只是為了那道僅值4分的名句填空題吧。

七、由對比手法入題,表明立場

有時候,感情是一劑善變的藥,融在愛人的酒杯中,苦澀裏也能品出甘潤;有時候,感情是一把雙刃劍,握在敵人的手裏,縱輕輕揮下也覺得傷痕累累。(浙江考生真情誠可貴 理智價更高)

感情既是能化苦澀為甘潤的善變的藥,又是可以帶來累累傷痕的雙刃劍。精緻的比喻將情感的兩重性揭示出來,構成巧妙的。對比,非常形象地點出了文章的中心:真情誠可貴,理智價更高。

八、由假設情景入題,埋下伏筆

如果你正趕時間,可是走到路口卻被人告訴前面過不去。如果這個人是你認識的人,你會怎麼辦?如果這個人是陌生人,你又會怎麼辦?

是啊,假如遇到這種情景,我們該怎麼辦?是從感情親疏的角度出發,對所認識的人相信多一點,對所不認識的人相信少一點,還是反過來?假如其他類似的情景,又該怎麼辦?很自然地,我們便順着作者的思路追尋下去,去看看作者預設的答案到底是什麼。

九、由品評時事入題,追蹤本質

APEC讓全世界颳起了唐裝熱。看着那不同膚色、不同國籍的人們着一身相同的唐裝時,我不禁吶喊,我愛唐裝!曾經,這樣的傳統服裝讓國人排斥,單調乏味,不及洋裝輕便舒適,人們抱怨過,人們責難過,穿着這樣的衣服甚至讓他們羞愧,我不禁要問:一件衣服,有那麼多過錯嗎?(湖北考生我愛唐裝)

直接以APEC會議引起的唐裝熱入題,聯繫對唐裝前後情感態度的不同,引出了對本質的追問衣服自然不會有對錯,錯的是人們的情感和認知。假如能在入題時用時事材料來緊扣話題,通過品評時事來追蹤本質,你的作文的開頭是不是也能帶着幾分新鮮,閃爍着幾縷智性的光芒?

實際上,一篇作文要脱穎而出,僅僅講究寫好開頭的技巧是不夠的。從以上的例子就可以看出,這些精巧的開頭並非只是簡單套用某種入題的技巧才顯示出新意來,而是結合了幾種或多種技巧,並且,從優秀考場作文的開頭中,我們可以感受到的是這些考生駕馭語言的能力和良好的語文素養,這才是他們獲高分的根本原因。所以,希望同學們在備考過程中,既要有意識地借鑑他人成功的經驗,也要厚實自己的知識積澱。

散文寫作的技巧 篇五

曾經見過這樣一段精彩的話:“一個人在路上走着,是散文;一個人在路上走着掉進了溝裏,是小説;一個人在路上走着,忽然飛上了天,是詩歌。”這段話非常形象地指出了不同文體的特點。小説靠情節,詩歌在於想象,而散文貴在平實而富有情感。或者説情感自然真摯地抒發,是散文的靈魂所在。

劉勰在《文心雕龍情采》中説道:“聖賢書辭,總稱文章,非採而何?夫水性虛而淪漪結,木體實而花萼振,文附質也……文采所以飾言,而辯麗本於情性。故情者文之經,辭者理之緯;經正而後緯成,理定而後辭暢:此立文之本源也。”他認為,文章的情感是第一位的,是文章的根本,語言是為表情達意服務的。一篇沒有真摯情感的文章,就沒有了靈魂。沒有靈魂的文字是沒有價值可言,也就失去了生命力。

我們常常困惑於散文的寫作水平無法提高,就下功夫在語言上進行雕琢,在文章的形式上進行結構,或者追求文章內容的新奇刺激。其實,當我們嘗試散文的寫作時,當我們的文字足以恰當地表情達意,我們的語言就足以勝任散文的創作了;當我們用純熟的語言把想要表達的東西條理清晰地呈現出來,説明我們已經具備了足夠的語言組織能力,具備了寫好一篇散文的基礎。如果寫出來的文章還不能令人滿意,可能就不單單是技巧問題,説明文章並沒有把作者的真情實感表現出來,或者是文章缺少最真摯的情感,而沒有真情實感的文字就如同沒有了靈魂。沒有靈魂的文字又如何打動讀者呢?我們不妨這樣想一想,當我們動筆寫一篇散文的時候,我們是否傾注了最真摯的情感?如果我們的文字連我們自己都打動不了,我們又如何希望我們的文字打動讀者呢?

散文是需要技巧的,但所有的技巧都是為抒發情感服務的。如果我們不能明瞭這一層,我們就會陷入散文寫作的誤區。讀過很多這樣的文字,有非常高的表達技巧,語言的運用可以説已經出神入化、爐火純青了。可文章就是無法打動讀者,讓人感覺像是一片浮萍,飄在水面,看起來很美,卻缺少內涵,不夠厚重,感情蒼白,沒有靈魂。

一個人若沒有了靈魂,就是行屍走肉;一篇文章若沒有了靈魂,無異於一堆毫無生氣亂碼。用虛構的人物和編造的情節來欺騙讀者,就違背了散文的創作原則。散文不能真摯地抒發情感,儘管文字的技巧很高,終究還是沒有生命力的。散文不是小説,應該時刻記得有一個真我在。用手中的筆,寫自己獨特的感受,抒發內心最為真摯的情感,這才是我們所提倡的。我們可以寄情山水,我們可以託物抒懷,我們可以發思古之幽情,我們可以關注社會、關注人生。無論我們寫什麼,那種感受都是自我而獨特的,那種情感的抒發都是自然而真摯的,這樣的文字就自然會有新意,有真情,有靈魂。

我們所熟知的司馬遷的《報任安書》,韓愈的《祭十二郎文》,諸葛亮的《出師表》,李密的《陳情表》,朱自清的《背影》等等,哪一篇不是情真意切,讀來潸然淚下呢?所以南宋謝枋得在其《文章軌範》中引用安子順的話説:“讀《出師表》不哭者不忠,讀《陳情表》不哭者不孝,讀《祭十二郎文》不哭者不慈”。真摯的情感是一篇文字的靈魂,只有有了這樣的靈魂,你的散文有可能達到最高境界。

所以,只滿足於熟練掌握了散文寫作的技巧是不夠的,只有我們在寫作的時候傾注了我們真摯的情感,我們才能創作出高品位的作品。動手寫文章之前是否問一問自己,所抒發的情感是否發自我們的內心深處,我們的情感是否真摯?否則,我們不要去寫。因為每一篇文字要想打動讀者,首先要感動作者,自己要感動,就必須是發自內心的,最真摯的情感,否則是難以做到的。藴含了真摯情感的文章就有了靈魂,有靈魂的文字是會獲得讀者的認可和喜愛的。

用優美的文筆,抒發真摯的情感,這樣的散文才會是上乘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