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議論文寫作技巧有哪些(精品多篇)

欄目: 素材及寫作指導 / 發佈於: / 人氣:3W

議論文寫作技巧有哪些(精品多篇)

技巧 篇一

一、議論文的結構合體

議論文,分析事實,論證道理,當然要遵循一定的思維規律;這種思維規律反映在文章的外部形態上,就是具有一定體式的文章的結構。怎樣寫議論文才算“合體”呢?

一是根據議論問題的一般思維模式,應當是按“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或曰“引論”、“本論”、“結論”) 三大塊構成。“提出問題 ”即在議論文開頭一般要鮮明地提出中心論點,“分析問題”即在文章的中間要圍繞中心論點展開分析論證,“解決問題”即在文章的結尾部分或者得出綜合性結論, 或者提出前瞻性希望等。這一點,眾所周知,茲不贅述。

二是分析問題即本論部分,要按一定的向度分層展開論述。所謂“向度”即論述展開的方向。這個“向度”有四個: 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樣,何果。一般情況下, 一篇中學生議論文作文,其本論部分只要從這四個向度中選擇一個或者兩個展開即可。但無論是從哪個向度展開, 其分論點之間都要形成一定的聯繫。一般來説,有並列式、遞進式和對照式三種。

所謂並列式,就是圍繞中心從同一個向度列出幾個分論點,逐一論證。如果僅僅圍繞一個向度寫,那麼幾個分論點之間的關係大多是並列關係 .

遞進式同並列式結構相比,除了論點之間的意義聯繫不同以外,其段落的結構模式與並列式相同,就不再説了。

所謂對照式,就是從論題的正反兩個方面入手,進行正反對比論證得出結論。其優點是結構簡潔,論證充分,容易上手。最簡單的對照式是在提出觀點後,一段從正面論證觀點,一段從反面論證觀點,最後得出結論。還有一種對照式結構是在正面進行論述或者擺出論據後,緊接着用轉折或者假設的方式從反面展開論述。

技巧 篇二

一、議論文寫作的基本要求。

基本要求主要是三點:

論點正確、鮮明:具有針對性,表明自己對現象與問題的見解和認識,對論題的判斷或推斷。分論點指向中心論點。開頭引用材料與引出論點之間要有過渡。常用判斷句、因果條件句、“(我)認為”句。

論據典型:觀點與材料一致,有説服力。需從不同角度選擇不同的論據,按一定的順序展開,多用概述或夾敍夾議的表達方式。

議論突出:體現在表述論點、概述論據和分析論據三個方面的語言表達上。多進行因果分析與總結,學會用“因為”“可見”“總之”之類的連詞和“對於„„(來説)”、“有人説(也許有人會覺得)”、“假如説(如果)”、“誠然”、“然而”、“但是”、“不是„„而是”等句式。

寫作時,要按這些基本要求來立意、構思和表達。

二、寫出作文開篇的議論味道。沒有議論味,難算議論文。

先看兩篇2009年上海大學聯考優秀作文的開頭。

《切不要管中窺豹》開篇:鄭板橋的書法非隸非楷,單個字看歪歪斜斜,整體看卻錯落有致。可見,局部並不能代替整體,若我們只關注局部就可能忽視整體的美。當我們評價一個人的時候,也不能管中窺豹,而應當用全面的眼光做出一個公允的評價。

【開篇特點】概要引述作文材料+評析點中心(以“可見”句過渡)+論點(針對評價人立論)

《“獨”的文化》開篇:也許你認為“獨”只是一個普通的中國漢字,“獨”可以讓我聯想到許多詞語,獨有、獨立、獨特、獨霸„„如此看來,“獨”具有“一”的意思。而我説,“獨”是一門學問。

【開篇特點】詮釋“獨”的含義+評析點中心(以“如此看來”句過渡)+論點(針對“獨特”立論)

【評析】這兩篇作文開篇都具有很濃的議論味。它告訴我們兩方面知識:

首先,議論文開篇除開門見山提出論點外,一般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用詮釋概念的方法引出論點或論題;另一種概述(作文或閲讀)材料、社會現象或引用名言後引出論點或論題。這應是考場常用的方法。

其次,“議論味”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指觀點的表達正確鮮明,具有針對性;二是引出觀點或中心要有簡潔自然的過渡,一般分三步完成;三是引述分析或論點表達有利於下文展開論述。

三、寫好主體部分的“完全段”。

先讀下面的議論段:

《放棄是一種智慧》論證第二段:

放棄是一種選擇,沒有明智的放棄就沒有輝煌的選擇。//古今中外,有多少人士正是懂得放棄,能夠放棄,因而彪炳史冊。李白放棄了富貴,卻留住了“安能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氣節;司馬遷放棄了尊嚴,以強烈的憂憤寫成了恢宏史詩《史記》;錢學森放棄了美國優厚的待遇,毅然回國,成為了“兩彈一星”之父;德國前總理勃蘭特放棄總理的身份,雙膝跪地,為納粹德國的罪行贖罪,最終贏得了世界人民的讚譽。// 這樣的放棄,是對精神藩籬的一次突圍,是對生命行囊的一次清理減負,是一種尋求主動,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進退從容,積極樂觀,必然會迎來光輝的未來。

【評點剖析】上面的論證段都有三個小層次構成,集中論述一方面意思。我們把這樣的議論段叫做論述的“完全段”,把這三層分別稱為:起始層,展開層,終結層。寫好議論文就必須寫好議論段,議論段分為完全段和不完全段兩種,一篇議論文中得有1-2個完全段,才能保證論證充分。

完全段三層的特點要求:

起始層:提出本段的論題或論點,稱為“段首中心句”。通常是很簡潔的一句話,特殊情況下,也可以寫2-3句。

展開層:圍繞起始部分的中心或話題,提供一定的事例論據或事理論據,採用一定的展開方法或按一定的順序展開,對論據進行分析,對論點進行論證。事例可以是一個較具體的故事,也可以列舉若干事實;事理可以是因果分析,也可以引用名言。展開一般有1-3個層次。

終結層:由展開部分引出一個合乎邏輯的結論,是對起始部分論點或中心的重申與深化,但用語不能和上面雷同或重複。

但是要注意的是:

起始層的中心句或分論點,既要由中心論點或論題引出,又要符合論點鮮明正確的要求。展開層的論據一定要與段首中心句一致,概述正確。終結層的內容與表達語言都要指向中心論點。

四、熟悉可供參照的兩種議論文模式。

眼中有樣,寫作不慌;心中有型,寫作就贏。我們應當熟悉幾種議論文模式供考場作文參照。

(一)“五段三論式”

寫議論文,首先要寫好規範的議論文。如何寫好規範的議論文?先看一篇作文。

熟悉

心理學上有個理論,人對未知具有天生的恐懼,隨着對未知事物熟悉程度的加深,恐懼會逐漸下降。熟悉,讓人感到安全。

【概述生活常識或生活現象,以引出論題或論點。】

但是,熟悉往往也預示着危險。

【反向立意,確立中心論點。】

熟悉是一種危險,因為它往往讓人失去警惕。小時候喜歡游泳,自恃水性還不錯。但是家人從來不准我私自下河游泳,説“淹死的都是會水的”。我不以為然。有一次去虹口,來到河邊玩水,我自恃水性好,熟悉,便想下河一試。沒想到剛一下水,就發現河中看似平靜的水面下竟湍急異常,一不留神就被衝倒了,轉眼就被沖走十多米。所幸在河道拐彎處被一位遊客拉上來才沒葬身江底。上岸後,驚魂甫定的我想起家人的話,一陣徹骨的寒意襲上心頭。熟悉,讓人失去警惕,陷於危險的境地。

【從“為什麼”的角度,由中心論點引出分論點。按照完全段的的要求展開論述:分論點+自身經歷+結論。】

熟悉是一種危險,因為它往往讓人失去冷靜。前秦國主苻堅在建國之時,與前涼、前燕等國展開了曠日持久的戰爭,一生可謂戎馬倥傯,並最終取得勝利。當全國只剩下偏安一隅的東晉未統一時,他以為自已久嫻戰陣,對征戰之事無比熟悉,便不顧東晉君臣團結的事實,不聽自己羣臣的諫淨,執意發動對晉作戰。在戰爭中,又自以為勇猛過人,恃勇輕進,不等後方幾十萬軍隊集結就率鋒八萬餘人進逼淝水,結果大敗而還。熟悉,讓人失去冷靜,最終導致失敗。

【確立分論點二,按完全段的要求,引用歷史故事展開論述。】

熟悉是一種危險,因為它往往讓人陷入思維定式。物理學家泊松主要研究光的本質,支持“粒子説”。他做了各種各樣的光學實驗無數次,自以為已熟悉所有的試驗結果。當青年科學家菲涅耳提出驗證光的波動性的一種方法時,泊松通過計算表明光在通過圓形障礙物時會在陰 影中心出現亮斑,他立刻想到自己曾做過的實驗沒有亮斑出現,於是撰文對菲涅爾大加嘲笑,認為其理論荒謬。但是菲涅耳在競賽的關鍵時刻,通過最新的觀察手段觀察到了那個亮斑,證實泊松錯誤!最終競賽以波動説勝利而告終,而那個亮斑被人們稱為“泊松亮斑”,以此嘲笑泊松的自負。熟悉,讓人陷入思維定式,不能發現真理。

【確立分論點三,按完全段的要求,引用科學研究故事展開論述。】

當我們在感受着熟悉給我們帶來的安全感和方便時,同時也要想想,這些“熟悉”有沒有讓我們失去警惕,有沒有讓我們失去冷靜,有沒有讓我們陷入思維定式。只有處理好這些問題,我們才能獲得成功。

【結論段總結上文論述,向人們提出告誡,照應開頭部分的中心論點。】

【評點剖析】這篇作文有三個亮點。一是觀點新。“熟悉是一種危險”,立意角度有新意,讓人眼前一亮。二是思路明。三個分論點緊扣中心,思路清楚,主旨突出。三是材料新。三個材料分別取自生活、歷史、科學,具有典型性。

我們把這樣的議論文歸結為“五段三論式”或者叫“五段三論+1式”。

“五段”就是文章寫足五段(也可超過五段,但仍為五部分);“三論”既指全文分引論、本論、結論三大部分,又指本論部分主要論述段分起始、展開和終結三部分。本論部分的這一特點又稱為“主論三分法”。“+1”指主體三論之後還可以加一個“當然”段。

“五段三論式”要點如下:

首段:引論,針對生活現象、作文材料,引出論題或論點;或者針對論題,在介紹論題含義的基礎上引出論點。這裏,生活現象與作文材料概述要簡練,突出要點。同時,概述生活現象、材料,要有過渡句,然後再引出論點。過渡一般有三個方向:對概述材料的分析肯定,正面引出論點;對概述材料的分析否定,從反面引出論點;對材料分析後換一個角度引出新的觀點。

中間三段:本論,全文的論述主體。首先圍繞中心論點確立幾個分論點,一般是三個分論點。一般有三種方法。一是分解中心論點或中心論題,構成總分關係。二是多層次、多側面設計問題,使中心論點具體化和立體化,一般從概念內涵、條件、原因的角度設問,或通過假設設問。三是逐層深入設計問題,或圍繞“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樣”三個問題來確定分論點,或從時間先後或依人的認識過程來確定分論點。

確立了分論點,以分論點引領主論的每一段。每一段應包括三個論述層次:起始部分,擺出本段分論點(也可以是某一角度的論題),稱為“段首中心句”;展開部分,圍繞中心句提供事例論據或道理論據;終結部分,對論據進行分析並得出結論。具有三部分的論述段,我們稱之為“完全段”。

“當然”段:以“當然”領起,或者論述論點的另一方面,或者辨析表面相似的概念的內涵區別,使全文論述顯得辯證。這一段可有可無,看中心論點和論述而定;文字要簡短,兩三句話即可。

結尾段:結論,或總結上文,突出中心論點;或提出希望,給人啟發、鼓勵;或發出號召,抒發感歎,感染。 這一模式的本論三段可靈活運用,一是三段內容上可以並列,可以遞進,也可以正反對照;二是三段的前兩段儘量運用完全段,按“起始、展開、終結”來寫,後一段可以議論分析或概括舉例,寫成不完全段。

“五段三論”模式結構:

引論段:或開門見山、解釋概念,提出論點;或概述現象、事實,引出論題;或引述前人觀點、別人看法、材料觀點要點,從而引出自己的觀點。

論述段1:分論點1+論述(因果或事例)+結論(完全段,正面)

論述段2:分論點2+論述(名言加列舉)+結論(完全段,正面)

論述段3:分論點3+論述(事例加分析)(可以不完全段,可以反面)

(“當然”段:針對論點,從另一方面説,簡要進行辯證論述。)

結論段:或總結上文,突出中心論點;或指出希望,給人啟發、鼓勵;或發出號召,抒發感歎,感染讀者。引論段要精彩,結尾段要有力。

如果引論段及論點包含兩方面觀點,論述段1與論述段2是相對照的兩部分,可以省略論述段3。

“五段三論”議論文寫作中要特別重視三點:

①論點包括分論點正確鮮明:具有針對性,表明自己對現象與問題的見解和認識,對論題的判斷或推斷。分論點指向中心論點。

②論據典型:觀點與材料一致,有説服力;

③議論突出:在論點表述、論據敍述和論據分析表達三個方面都要體現出議論的意味。

技巧 篇三

議論文是對某個議論對象,提出見解或主張並説明理由,使讀者信服的文章。它的基本特點是議論的説服性。

議論文展開議論是以説服讀者為目的的。它無論對什麼問題、什麼事物展開議論,無論在議論中表達什麼見解,提出什麼主張,講述什麼道理,或者反駁他人的什麼觀點,都是為了達到説服讀者,令讀者信服的目的。如果説,説明文的基本特點是它的解説性,要把説明的對象是“什麼”向讀者解説清楚,那麼,議論文的基本特點則是它的説服性,從思維類型上來説,要回答出“為什麼”,要講出道理來説服讀者。葉聖陶説:“説明文以‘説明白了’為成功。而議論文卻以‘説服他人’為成功。”(《文章例話》)這正説明了議論文的基本特點。

議論文不但要論説對某一議論對象的見解,表示作者的態度(即觀點),而且要闡明為什麼提出這種見解,為什麼抱這種態度。這個闡述“為什麼”的過程,就是證明的過程。一個完整的證明,必須由論題、論點、論證幾個部分組成。這幾個部分也就是構成議論文特點的要素。它們各自擔負着不同的任務。

論題,是指作者在文章中提出來要進行論述的問題,是論證的對象。

論題並不表明作者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如“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裏來的?”是個設問句,無所判定,不表示判斷,只表達發問,等待回答。“論權威”、“青年運動的方向”,“我們的文藝是為什麼人的?”也不是判斷。它們都規定和限制文章的論述範圍和論述的重點,決定着議論展開的方向和途徑,是貫穿全文內容、組織結構的線索。論題一般都出現在標題或序言中,論題的表達方式是設問句,如“什麼是人才學”,也常用突出主要意念的詞組,如“青年運動的方向”等。一篇文章論述的論題是全文論述的中心,不僅議論文的議論部分要圍繞它,就是非議論性的內容也要服從它,它是全文內容的中心線索,起着統攝全文的作用。

論點,又叫論斷,在邏輯學上,論點就是真實性需要加以證實的判斷。

它是作者對所論述的問題提出的見解、主張和表示的態度。它是整個論證過程的中心,擔負着回答“論證什麼”的任務,明確地表示着作者贊成什麼,反對什麼。

在較長的文章中,論點有中心論點和分論點之分。

中心論點,是作者對所論述的問題的最基本看法。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觀點,是全部分論點的高度概括和集中。

分論點是從屬於中心論點併為闡述中心論點服務的若干思想觀點。各分論點也需要加以論證。凡經證明而立得住的分論點,也就成為論證中心的有力論據。

論據,是用來證實論點的根據,在邏輯學上,它是用來確定論題的真實性的那些判斷。在證明中,它擔負着回答“為什麼”的任務。

論據,依據其本身的性質和特徵,可分為事實性論據和理論性論據兩類。事實性論據是對客觀事物的真實的描述和概括,具有直接現實性的品格,因此是證明論點的最有説服力的論據。所謂“事實勝於雄辯”就是這個道理。事實性論據包括個別事例,概括性事例和數字。理論性論據是指那些來源於實踐,並且已被長期實踐證明和檢驗過,斷定為正確的觀點。它包括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本原理,黨在不同時期內的路線、方針、政策、科學的定義、法則和規律,一般的公理、常識以及成語、諺語等等。

論證,就是運用論據證明論點的邏輯過程和方法,也就是指材料和觀點有怎樣的邏輯聯繫,例如論據和論點之間呈演繹推理或歸納推理的聯繫。它擔負着回答“怎樣證明”的任務。

議論文不分長短,皆須具有論題、論點、論據、論證幾個要素。這些要素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缺一不可。共同完成證明任務。

(一)安排要富有邏輯效果

在論點與論據的安排中展開論證,是議論文寫作的重要環節。安排得好與差直接關係到文章的中心論點能否得到突出,能否有説服力量。安排得好,不但思路順暢,層次分明,而且富有邏輯説服效果;相反,不但思路滯澀,層次不清,而且缺乏邏輯説服力量。可見,富有邏輯效果地安排論點、論據展開論證,在議論文的寫作中是多麼的不可忽視。

各種文體的文章的安排規律基本上是相同的,但由於各種文體思維形式的不同,安排也有各自的特點。議論文不同於描寫記敍的文章。它主要是按照事理的邏輯聯繫進行安排的。議論文一般是按着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次序來安排,表現在文章中是序論、本論、結論三部分。人們常把它稱為“三段式”。這“三段式”是個基本型。由於論題、論點、論據的廣泛,內容的各種各樣,不僅序論、本論、結論三個大部分變化多端,就是其中每個小的部分如何提出問題,如何分析問題,如何解決問題,也是變化多端。

1、序論

序論,是議論文的開頭部分,即是提出問題,明確中心論點,使讀者對文章所要論述的內容,首先有一個概括的瞭解,並引起注意。常見的序論寫法有如下幾種:

A直接申明自己的主張和看法,提出中心論點。例如:

有步驟、有選擇地引進國外先進的技術和設備,使引進工作更好地為國民經濟高速服務,這是當前一項重大的經濟方針。

B交代背景,説明寫作的目的和原因。例如:

檢驗真理的標準是什麼?這是早經無產階級的革命導師解決了的問題。但是這些年來,由於“_”的破壞和他們控制下的輿論工具大量的歪曲宣傳,這個問題被搞得混亂不堪。為了深入批判“_”,肅清其流毒和影響,在這個問題上撥亂反正,十分必要。

C提示內容,對全文作扼要的介紹。例如《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第一段:

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這是一個總題目。為了敍述的方便,分為十二個小題目。在這裏,也要説到敵我矛盾的問題,但是重點是討論人民內部矛盾問題。

D因事設問,啟人思考。例如:

武鋼孟憲成同志對一米七軋機工程所提的意見,十分肯定,很值得我們認真讀一讀,想一想。花費了全國人民節衣縮食攢下來的錢,引進了當代最先進的軋鋼設備和技術,為什麼收不到應有的經濟效果?今後怎樣減少以至杜絕這種得不償失的建設工程?

E從日常生活現象落筆。例如;

籠裏養着兩隻母雞,一隻愛唱,另一隻喜靜。主人根據母雞下蛋之後報唱的現象,以為所有的蛋都是那隻唱雞產的,因此很偏愛它,捉得蟑螂也專是餵給它吃,但日子一久,祕密揭穿了:原來那隻唱雞下蛋很少,而不叫的那隻卻一天一個,且蛋剛落地就一聲不唱離開雞窩,由那隻唱雞站在蛋邊大喊大叫。

下文便由此及人,主張人要少高談闊論,多幹實事。

F引經據典,説古道今。例如《不要打錯了屁股》説的是領導幹部有了錯誤,要引咎自責,不要向下推卸。它的開頭是這樣的:

《龍文鞭影》中有一則《庫狄杖吏》的故事:“南北朝庫狄連姓,愚魯,居室常患蠅,乃呼門吏杖之。曰:汝所司何事!乃故放其入來。”本來門吏只負責看家護院,哪裏管得了蒼蠅,可是愚蠢的庫狄卻以不忠於職守把蒼蠅放進來為罪名,把門吏痛打了一頓。這就是打錯了屁股。

上述敍論部分的開頭,只是幾種常見的類型。

序論是議論文之首,在一篇文章中具有重要作用。好的序論簡明扼要,既能鮮明的提出問題,統領全文,又能引人入勝。抓住讀者。

2、本論

本論是議論文的分析問題部分,也是論證中心論點的重點部分。它的任務是分析問題,組織論據來證明論點的正確或反駁謬論的錯誤。

這一部分的安排和論證層次要有嚴密的邏輯性。論點和論據的聯繫,論述的先後次序,文章的層層推理,這些都要根據事理的內在規律,並考慮説服效果來組織安排。要做到綱舉目張,環環相扣,使觀點和材料有機地,富有邏輯效果地統一起來。

本論的安排一般有以下幾種形式:

A並列式

並列式也叫平列式。它的安排特點是對中心論點所涉及的幾個主要問題,分別進行論述。幾個層次之間的關係是平列的,它們從不同角度來表現文章的論點。如張友漁的《論健全社會主義法制》圍繞健全社會主義法制,正確地運用社會主義法制,以保證“四化”的順利進行這一論點。講了三個方面的問題:社會主義民主與社會主義法制的關係;社會主義法制在當前的重要作用;切實保障法律實施是進一步健全社會主義法制的關鍵。

B推進式

推進式也叫遞進式。它的安排特點是根據各層次之間的層層深入、步步發展的關係來進行論述。如周恩來的《要造成一種民主風氣》鄭重論述藝術民主的問題。文章開頭部分就指出:現在有一種不好的風氣,就是民主作風不夠。接着,文章針對“一言堂”,不讓別人講話的弊病,對症下藥,闡明“我們所發表的意見,都允許大家討論、商榷”的道理。最後集中分析批判“五子登科”(套框子、抓辮子、挖根子、戴帽子、打棍子)的壞風氣,只有去掉“五子登科”的壞風氣,民主風氣才能建立起來。再如陶鑄的《崇高的理想》由遠到近,從古到今,圍繞中心論點,步步深入地闡發實現共產主義是我們最崇高,最偉大的理想。

C推進和並列的結合式

這樣安排的文章,一般是篇幅較長的。這樣的文章往往是以安排形式為主,中間雜以別一種安排形式。如《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開頭提出問題,接着就對各個階級進行分析,然後綜合起來得出結論。文章步步深入,層層展開,用的是推進式。然而,在對各階級分析的那一層次中,又逐一分析了地主買辦階級、中產階級、小資產階級、半無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用的是平列式。就整篇來而言,這叫推進式中包括着平列式。作者運用這種結合形式,完滿地表達了文章的內容,收到了好的表達效果。

以上是議論文本論安排的三種基本形式。形式是為內容服務的,本論部分究竟採取哪種,這要根據文章內容的需要決定,不能隨意安排。

3、結論

結論,是議論文的解決問題部分。引論提出問題,本論分析問題,結論做出答案。結論是全文的綜合與概括,總結與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