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淺析心理健康教育對學生的重要性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39W

在雙減政策前,家長受應試教育的思想影響下,過分追求成績。孩子學習壓力大,不僅在學校學習一天,放學後還要奔赴不同的補習機構進行學習,連週末也是被各種補習班和興趣班填滿。孩子的童年似乎就是在補課中度過。造成部分孩子心理壓力過大出現極端行為。家長看重成績不看重孩子的心理健康。當孩子出現不健康的心理問題行為時,大部分家長把原因歸咎於孩子不懂事,孩子處於叛逆期,孩子任性,孩子還小等原因上。素質教育要求培養全面發展的人,要關注學生身心健康,下面就學生身心不健康帶來的影響和對學生進行身心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淺談一下。

淺析心理健康教育對學生的重要性

一、當前學生心理出現不健康行為的表現

當學生出現心理問題時,他們的表現會有很多種:

(一)情緒極端:不願意與人交往,喜歡獨處,在與人交往時容易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容易與人發生爭吵,甚至可能出現攻擊性行為,嚴重時出現自殘行為;

(二)注意力缺陷:對任何事物均無法集中注意力,即使是自己最感興趣的遊戲,或者看電視也不能集中注意力,超過0.5個小時即會進行下一個項目;

(三)不同程度的恐懼心理:可能會對未發生的事情產生莫名恐懼,如突然間害怕某一件事情發生,總是覺得有東西要掉下來砸到自己,或覺得能夠聽到意外聲響等。經常處於緊張害怕的狀態,睡覺時可能頻繁做噩夢;

(四)抑鬱情緒:過於緊張、焦慮、抑鬱,從而導致孩子總是咬手指甲,或總是出現摳手指頭等不良行為,通過不良行為緩解自己緊張焦慮的心理。

這些均證明孩子心理方面可能存在不健康的因素,家長需要及時發現,及時與其談心,必要時需要找心理醫生進行諮詢。

二、學生出現心理不健康的行為的原因

(一)父母的溺愛

隨國家實行計劃生育以來以及國民的素質越來越高,很多家庭都選擇優生和少生,因此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在生活獨生子女都比較嬌氣。因為在家中,獨生子女都是被寵愛長大的,不需要做家務,不需要承擔家庭重擔,想要得到什麼家長基本都會滿足,導致孩子比較自我。有些家長又是一直實行鼓勵式教育,導致有些孩子心靈比較脆弱,承受不了打擊,經受不了挫折。一失敗就想放棄,一經受打擊就想有極端行為。班級有些孩子就是被溺愛長大,當他們被批評時會嚎啕大哭會覺得老師針對他,會失望從而產生不想學習的消極心理。

(二)家庭教育方式不當

有這樣的一個家庭,家長們從來不會將自己孩子僅僅當成孩子是社會和他們自身中平等存在的那一員,認為自己孩子也只是在逆來而順受,唯父命子是從。他們會對這些孩子變得過分的嚴苛、粗暴和專制。另外的獨生子女家屬中,父母常常深陷"愛的誤解",對孩子超高需求,過於期待,過於照顧,過於溺愛。他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兒女的專業需求超高,琴棋繪畫樣樣學,英文電腦門門通,會考名列前茅如果專業好就言聽計從,有求必應。而一經失敗,就挖苦譏諷,棍棒相加。父母這樣不切實際的過高期望和單純粗獷的教育方法,使孩子的自尊心遭到傷害,自主性遭到抑制,加之彼此間生活觀,價值理念等存在差異,很極易引起家長和兒童間人際關係緊繃,隔閡加深,使兒女產生抗拒、疑懼、膽小等消極心理品格,誘發問題。例如有些父母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他們用棍棒教育孩子,一不聽話就打,孩子被打怕了。逐漸與父母拉開距離。長大之後就會變得陌生。

(三)家庭氣氛不和諧

隨着離婚率的不斷上升,給越來越多的孩子帶來了不幸,嚴重破壞了兒童正常的生活環境,給他們造成的心靈傷害無法癒合,容易產生問題。離婚的父母,有的沒人要孩子,有的隨人民法院決定,沒有哪種情況,都極易使孩子任憑自流,養成不好的習慣和個人心態,更有甚至,在學年齡就仇視社區,妒忌別人,走上非法刑事犯罪的路途。還有在常常發生衝突的家人中,有問題的孩子比例特別大,科學研究證實,家人矛盾不但會引起小孩的心靈傷害,還會引起小孩在神經系統和心理方面的某種病態。以前班就有學生因為父母離婚,不能接受而出現叛逆的行為,希望通過打架,逃學等叛逆的行為吸引家長的注意,讓家長重新關愛自己。希望家庭恢復如初。

從上面的原因和表現來看了,對孩子進行心理健康交運刻不容緩。為了下一代的成長,作為父母不僅要關心孩子的學習還要關心孩子的健康,包括身體和心理的健康,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給孩子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學校也要做好心理教育工作,定期給孩子做心理健康測試。社會也要給孩子多點寬容,做到家校社三位一體,一起促進孩子健康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