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菩薩蠻》原文與賞析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38W

《菩薩蠻》原文與賞析新版多篇

《菩薩蠻》原文及賞析 篇一

菩薩蠻·秋閨

西風幾弄冰肌徹,玲瓏晶枕愁雙設。時節是重陽,菊花牽恨長。

魚書經歲絕,燭淚流殘月。夢也不分明,遠山雲亂橫。

古詩簡介

《菩薩蠻·秋閨》是清朝女詞人徐燦的一首詞。這是一首閨怨詞,是作者早起與其夫分陳之遴居兩地時所作。上片由景生情。下片自道心事。這首小詞,將獨守空閨女子的落寞悽苦之情,表現的細膩而又藴藉。此詞感傷情調極為濃郁,但並不頹廢,極富藝術感染力。

註釋

①西風:秋風。

②魚書:喻指書信。

賞析/鑑賞

這是一首閨怨詞,是作者早起與其夫分陳之遴居兩地時所作。上片由景生情。秋風吹得女主人公冰肌寒透了,它卻那般不解人意,只顧一味惱人。身體感知的是時節的變遷,時節物侯的變遷不免令人顧影生憐。因為“玲瓏晶枕愁雙設”——即使美麗的水晶枕也徒為虛設。看着它們雙倚的樣兒怎不使人感念自身的孤單。此處點明的是“愁”,“雙”乃愁緣起。重陽節是登高的好日子,親朋友伴原該簪上菊花,喜悦地相偕而出。而此時此刻,菊花着吉祥之物,卻牽出了幾多對遠人的思念,讓人恨恨難消!下片自道心事。恨的卻是遠方人久無魚書,音信全無。獨守閨中人的深情,怕只有深夜時長燃的蠟燭和佛曉前的淡月相知吧。“燭淚流殘月”,見出從傍晚到深夜,又從深夜到天明,主人公徹夜不能成眠。想拖個吉夢在夢中見他,卻也恍恍惚惚,醒轉來只見得一抹遠山、亂雲簇簇。這首小詞,將獨守空閨女子的落寞悽苦之情,表現的細膩而又藴藉。

菩薩蠻原文及翻譯 篇二

菩薩蠻·詠足

塗香莫惜蓮承步。長愁羅襪凌波去。只見舞迴風,都無行處蹤。

偷穿宮樣穩,並立雙趺困。纖妙説應難,須從掌上看。

翻譯

道路留香不吝惜美女的腳步,久久斂束着絲羅襪如在水波上走。只見她那舞步如旋風,都不留下步履蹤跡。

暗暗地穿着宮廷樣式的鞋適合走路穩健,而並立兩腳行路就困難。你説纖細美妙到何種程度,該是很難。要説“纖妙”,必須把婦女託在手掌上去看她的腳。

註釋

塗:道路,通途。

羅襪:絲羅制的襪。

凌波:起伏飄浮於波濤之上。

風:旋風。

行處蹤:行經場所的蹤跡。

偷:暗暗地。

宮樣:宮廷樣式的衣裳,這裏借指小鞋。

雙趺:腳。

纖妙:纖細美妙。

應:該。

創作背景

中國古代婦女纏足始於南唐而盛行於宋代,人們認為婦女的腳纏得越小越美。自上而下,漸成風氣。宋英宗熙寧六年(1073年)春,蘇軾在太常博士直史館杭州通守任上,作該詞披露北宋社會這一陋習。

賞析

上片描繪侍妓或歌妓的小腳步態。“審美理想滲透於審美感受之中,主宰着一定民族、一定時代、一定階級的審美趣味、風尚和趨向。”蘇軾寫作該詞所帶的審美傾向也不例外。“塗香莫惜蓮承步,長愁羅襪凌波去”,特寫侍妓或歌妓輕飄的步姿。蓮上“承步”,“羅襪凌波”,如洛水女神飄在水面上。中國古代愛戀民歌就是承襲這種小腳美的審美觀來吟詠“蓮承步”,“羅襪凌波”的。“只見舞迴風,都無行處蹤”,特寫輕飄的舞姿。正因為腳小舞起來就顯得輕盈多了。飛舞起來如“迴風”一般,且不留下腳印。對於這種迅疾輕盈的舞姿,蘇軾是帶着讚美的態度來評判的。

下片描敍侍妓或歌妓的小腳的痛苦與慰藉。“偷穿宮樣穩,並立雙趺困”,描寫侍妓或歌妓纏足所帶來的痛苦。即是暗暗地想換穿宮廷貴夫人鞋,合適是合適,但不能並立站起來,走路更困難。宋代這種殘忍的纏足審美觀,使很多婦女痛苦一生,蘇軾毫不迴避地披露了這種痛苦與困難。“纖妙説應難,須從掌上看”,纖妙是指人們以習慣的審美觀為準繩,腳是纏得越小越“纖妙”。“説應難”,意思是用語言難以表達。“須從掌上看”,反映了蘇軾雖然反對婦女纏足,但是存在着時代的侷限性與審美上的侷限性。

該詞是蘇軾站在欣賞的角度和批判的立場上,通過寫侍妓、歌妓,披露纏足給婦女帶來痛苦,對北宋社會這一陋習表示不滿。該詞有些庸俗,近乎遊戲文字,不完全是 “惡謔、惡趣”之詞。

賞析: 篇三

這首《菩薩蠻》,為了適應宮廷歌伎的聲口,也為了點綴皇宮裏的生活情趣,把婦女的`容貌寫得很美麗,服飾寫得很華貴,體態也寫得十分嬌柔,彷彿描繪了一幅唐代仕女圖。

詞學專家周汝昌先生認為:此篇通體一氣。精整無隻字雜言,所寫只是一件事,若為之擬一題目增入,便是“梳粧”二字。領會此二字,一切迎刃而解。而粧者,以眉為始;梳者,以鬢為主;故首句即寫眉,次句即寫鬢。

小山,眉粧之名目,晚唐五代,此樣盛行,見於《海錄碎事》,為“十眉”之一式。大約“眉山”一詞,亦因此起。眉曰小山,也時時見於當時詞中,如五代蜀祕書監毛熙震《女冠子》雲:“修蛾慢臉(臉,古義,專指眼部),不語檀心一點(檀心,眉間額粧,雙關語),小山粧。”正指小山眉而言。又如同時孫光憲《酒泉子》雲:“玉纖(手也)淡拂眉山小,鏡中嗔共照。翠連娟,紅縹緲,早粧時。”亦正寫晨粧對鏡畫眉之情景。可知小山本謂淡掃蛾眉,實與韋莊《荷葉杯》所謂“一雙愁黛遠山眉”同義。

舊解多以小山為“屏”,其實未允。此由(1)不知全詞脈絡,誤以首句與下無內在聯繫;(2)不知“小山”為眉樣專詞,誤以為此乃“小山屏”之簡化。又不知“疊”乃眉蹙之義,遂將“重疊”解為重重疊疊。然“小山屏”者,譯為今言,謂“小小的山樣屏風”也,故“山屏”即為“屏山”,為連詞,而“小”為狀詞;“小”可省減而“山屏”不可割裂而止用“山”字。既以“小山”為屏,又以“金明滅”為日光照映不定之狀,不但“屏”“日”全無着落,章法脈絡亦不可尋矣。

重,在詩詞韻語中,往往讀平聲而義為去聲,或者反是,全以音律上的得宜為定。此處聲平而義去,方為識音。疊,相當於蹙眉之蹙字義,唐詩有“雙蛾疊柳”之語,正此之謂。金,指唐時婦女眉際粧飾之“額黃”,故詩又有“八字宮眉捧額黃”之句,其良證也。

已將眉喻為山,再將鬢喻為雲,再將腮喻為雪,是謂文心脈絡。蓋晨間閨中待起,其眉蹙鎖,而鬢已散亂,其披拂之發縷,掩於面際,故上則微掩眉端額黃,在隱現明滅之間;下則欲度腮香,——度實亦微掩之意。如此,山也,金也,雲也,雪也,構為一幅春曉圖,十分別致。

上來兩句所寫,待起未起之情景也。故第三句緊接懶起,起字一逗——雖曰懶起,並非不起,是嬌懶遲遲而起也。閨中曉起,必先梳粧,故“畫蛾眉”三字一點題——正承“小山”而來。“弄粧”再點題,而“梳洗”二字又正承鬢之腮雪而來。其雙管並下,脈絡最清。然而中間又着一“遲”字,遠與“懶”相為呼應,近與“弄”字互為註解。“弄”字最奇,因而是一篇眼目。一“遲”字,多少層次,多少時光,多少心緒,多少神情,俱被此一字包盡矣。

梳粧雖遲,終究須有完畢之日,故過片重開,即寫梳粧已罷,最後以兩鏡前後對映而審看梳粧是否合乎標準。其前鏡,粧台奩內之座鏡也;其後鏡,手中所持之柄鏡也——俗呼“把兒鏡”。所以照者,為看兩鬢簪花是否妥恰,而兩鏡之交,“套景”重疊,花光之與人面,亦交互重疊,至於無數層次!以十個字寫此難狀之妙景,盡得神理,實為奇絕之筆。

詞筆至此,寫梳粧題目已盡其能事了,後面又忽有兩句,又不知為何而設?新貼,新鮮之“花樣子”也,剪紙為之,貼於綢帛之上,以為刺繡之“藍本”者也。蓋言梳粧既妥,遂開始一日之女紅:刺繡羅襦,而此新樣花貼,偏偏是一雙一雙的的鷓鴣圖紋。閨中之人,見此圖紋,不禁有所感觸。 此處之所感所觸,乃與開頭之山眉深蹙,夢起遲粧者相應。由此一例足見飛卿詞極工於組織聯絡,回互呼應之妙。

《菩薩蠻》原文及賞析 篇四

風柔日薄春猶早。夾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覺微寒。梅花鬢上殘。

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瀋水卧時燒。香消酒未消。

詩詞賞析:

“春猶早”是説春天剛到,雖然陽光還較微弱,但風已變得柔和,不象冬天那樣剛猛,天氣已漸漸暖和起來。南方早春人們換著夾衫,欣喜萬分。三、四兩句接寫晝寢醒後。“覺微寒是因為剛剛”睡起“,仍扣早春。鬢髮上插戴的梅花已經殘落。冬去春風閒適恬靜,情緒基調是歡欣的。

下片轉寫思鄉,情調突變。“故鄉何處是”不僅言故鄉邈遠難歸,而且還含着“望鄉”的動作,也就是説,白天黑夜,作者不知多少次引頸北向,遙望故鄉。“忘了除非醉”,平白如話,卻極深刻沉痛。借酒澆愁,説明只有醉鄉中才能把故鄉忘掉,清醒時則無時無刻不思念故鄉。“忘”正好表明不能忘。這裏正話反説加一層轉折,把此意表現得更加強烈:正因為思鄉之情把作者折磨得無法忍受,所以只有借醉酒把它暫時忘卻,可見它已強烈到何種程度。而作者之所以會有“忘”的念頭和舉動,不僅是為了暫時擺脱思鄉之苦,還同回鄉幾乎無望有關:如果迴歸有期,那就存有希望,不會想到把它忘掉;惟其回鄉無望,念之徒增痛苦,才覺得不如忘卻。真是不敢想卻又不能不想,想忘偏又記起。這種思想矛盾和精神痛苦,循環往復,不會完結。結尾二句具體描寫上句的“醉” 字。“沉水”即沉香的別稱,是一種名貴的薰香。睡卧時所燒的薰香已經燃盡,香氣已經消散,説明已過了長長一段時間,但作者的酒還未醒,可見醉得深沉;醉深説明愁重,愁重表明思鄉之強烈。末句重用“消” 字,句調圓轉輕靈,而詞意卻極沉痛。不直接説愁,説思鄉,而説酒,説薰香,詞意含蓄雋永。清照生當宋金對峙之際,她主張抗戰,切望收復失地,對故鄉的刻骨懷念,即包含着對佔領故鄉的金國統治者的憤恨,對因循苟且、不思收復失地的南宋統治者的譴責,滲透着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

《菩薩蠻》原文及賞析 篇五

菩薩蠻·春閨

徐燦〔清代〕

困花壓蕊絲絲雨,不堪只共愁人語。斗帳抱春寒,夢中何處山。

捲簾風意惡,淚與殘紅落。羨煞是楊花,輸它先到家。

鑑賞

這是一首閨怨詞。人在愁緒中,雨是藉以訴請的最佳友伴。首句“困花壓蕊絲絲雨”,真切地寫出春雨的綿長輕潤。但這絲雨“困”花“壓”蕊,原來也像是瞭解了閨中女子的愁腸,一任默默地飄灑相伴。“斗帳抱春寒”,夜深了人在紅羅繡帳裏卻不能成寐,便更覺得春夜的清寒。“抱”,寫出閨中人之孤單無助,惟有抱“春寒”而已。“夢中何處山”,獨自尋夢,夢裏山重水遠,並不能遇見自己所思念的人。下片,“捲簾風意惡”,因心事悽迷,便覺得連吹捲起珠簾的風也欺悔人。這是以“我”之眼觀物的寫法,此語看似極無理,實則極含情。惟究詞人心緒何以如此之壞,“淚與殘紅落”拖出了並不難猜的謎底:原來是看流水逝花,歎歲月流轉,恐年華不再,故而淚與殘紅落。結句乃把一段心事,付與自由飄舞的楊花,盼着遠人也如楊花般早日回家。全詞格調清新秀雅,雖寫一般閨情,而不一味抑鬱不歡,能於詞中獨賦一種綿渺深情,令人味之而意愈長。

徐燦

徐燦(約1618-1698),字湘蘋,又字明深、明霞,號深明,又號紫言(竹字頭)。江南吳縣(今蘇州市西南)人。明末清初女詞人、詩人、書畫家,為“蕉園五子”之一。光祿丞徐子懋女,弘文院大學士海寧陳之遴繼妻。從夫宦遊,封一品夫人。工詩,尤長於詞學。她的詞多抒發故國之思、興亡之感。又善屬文、精書畫、所畫仕女設色淡雅、筆法古秀、工淨有度、得北宋人法,晚年畫水墨觀音、間作花草。著有《拙政園詩餘》三卷,詩集《拙政園詩集》二卷,凡詩二百四十六首,今皆存。

菩薩蠻原文及翻譯 篇六

原文:

菩薩蠻

舞裙香暖金泥鳳,畫樑語燕驚殘夢。

門外柳花飛,玉郎猶未歸。

愁勻紅粉淚,眉剪春山翠。

何處是遼陽,錦屏春晝長。

柳花飛處鶯聲急,晴街春色香車立。

金鳳小簾開,臉波和恨來。

今宵求夢想,難到青樓上。

贏得一場愁,鴛衾誰並頭。

玉釵風動春幡急,交枝紅杏籠煙泣。

樓上望卿卿,窗寒新雨晴。

薰爐蒙翠被,繡帳鴛鴦睡。

何處有相知,羨他初畫眉。

畫屏重疊巫陽翠,楚神尚有行雲意。

朝暮幾般心,向他情謾深。

風流今古隔,虛作瞿塘客。

山月照山花,夢迴燈影斜。

風簾燕舞鶯啼柳,粧台約鬢低纖手。

釵重髻盤珊,一枝紅牡丹。

門前行樂客,白馬嘶春色。

故故墜金鞭,回頭應眼穿。

綠雲鬢上飛金雀,愁眉斂翠春煙薄。

香閣掩芙蓉,畫屏山幾重。

窗寒天欲曙,猶結同心苣。

啼粉涴羅衣,問郎何日歸。

玉爐冰簟鴛鴦錦,粉融香汗流山枕。

簾外轆轤聲,斂眉含笑驚。

柳陰煙漠漠,低鬢蟬釵落。

須作一生拚,盡君今日歡。

譯文:

華貴的香爐旁,清涼的竹蓆上,鴛鴦錦被下蓋着一對情侶,像並枝的連理同眠共枕,脂粉和着香汗在枕上流淌。窗外響起轆轤的聲音,驚醒了温柔鄉里的春夢一場,微整的眉間有幾分驚怨,含笑的相視裏羞見晨光。

濃濃的柳蔭裏,淡淡的晨霧迷迷茫茫,殘亂的縷縷鬢髮,好似青雲飛掠過臉龐。蟬釵已簪不住飛亂的流雲,三三兩兩地散落在枕上。她定是拼了一生的激情,才搏得郎君一宵歡暢。

註釋:

⑴菩薩蠻:原為唐教坊曲名,《宋史·樂志》、《尊前集》、《金奩集》併入“中呂宮”,《張子野詞》作“中呂調”。其調原出外來舞曲,輸入在唐宣宗大中元年(847)以後。但開元時人崔令欽所著《教坊記》中已有此曲名,為詞調中之最古者,屬小令,共四十四字,以五七言組成;通篇兩句一韻,凡四易韻,前後片各兩仄韻,兩平韻,平仄遞轉。

⑵玉爐:香爐的美稱,一作“玉樓”。冰簟:竹涼蓆。鴛鴦錦:織有鴛鴦圖案的錦被。

⑶山枕:指兩端突起似山的凹形枕頭。

⑷轆轤:井上汲水所用滑車的聲音。

⑸漠漠:瀰漫的樣子。

⑹蟬釵:蟬形的金釵。

⑺一生拚:捨棄一生。拚,捨棄,不顧惜,一作“拌”。

賞析:

此詞寫豔情。它以穠麗的語言描繪豔情,沒有絲毫的隱晦,冶雅俗於一爐可謂極小詞之能事。這一點,也可算是牛嶠自己的風格。

詞中以男女幽會為主要內容,側重寫幽歡過程中的情景和女主人公的心理狀態,詞風大膽潑辣,淋漓盡致。首句寫室內陳設的華麗:玉爐,狀香爐之華貴;冰簟,狀竹蓆之晶瑩涼爽;鴛鴦錦,狀錦被之華美。此詞通過首句景物的描寫,為一對情人的幽會安排了特定的環境,而且第二句緊接着寫幽會,詞意徑露,不避淺宿,在《花間集》中也是罕見的。然而寫歡情也只是到此為止,詞人在筆下還是注意分寸的。一下二句。他便宕開一筆寫外在因素的侵擾和女主人公細微的心理變化。當他們歡情正恰時,簾外傳來一陣轆轤聲,劃破了長夜的寧靜,報道了拂曉的來臨。這好像一塊石頭投入平靜的池塘裏,立即引起強烈的反應。“斂眉含笑驚”,就是轆轤聲在女主人在感情上激起的波紋。“斂眉含笑”,正爾歡濃,早汲水聲傳,頓驚曉色,所謂“歡娛嫌夜短”也。簡單五個字,概括了女主人公剎那間複雜的感情變化,用筆何其精煉而準確。

換頭一句,從室內寫到室外,化濃豔為疏淡。細玩此篇詞意,“柳陰輕漠漠”一句並非寫一對戀人在柳蔭下相會。蓋由夜至曉,初日斜照,窗外的楊柳已投下一片陰影。柳陰非但表現了時間的轉移,且與起句的“冰簟”相呼應,説明季節已屆夏天。何以得知並非寫柳蔭相會,下面一句可以為證。“低鬢蟬釵落”,語本李商隱《偶題二首》之一:“水文簟上琥珀枕,傍有墮釵雙翠翹。”可見仍寫枕邊情事。

由於下闋仍寫室內,故結尾二句便有了着落。一般小詞均以景語作結,給讀者留下想象餘地,此詞卻以情語取勝。其實如果從嚴要求的話,這兩句不免過於狎暱,作豔語者無以復加,卻能備受前人稱道,主要是因為它大膽地描寫了女子感情生活的熱烈追求,直抒胸臆,毫無掩飾,也毫無假借,更沒有其他小詞中那種欲吐還吝、扭捏作態樣子。用今天的話來講,它還打破了幾千年來温柔敦厚的詩教,表現了女主人公愛好個性自由、反抗封建禮教的精神。一句話,它塑造一個生活中真實、人性未被扭曲的人,一個有血有肉、有性格特點的人。就詞風而言,則於婉約中具豪放之筆,在唐五代詞中極為少見。

《菩薩蠻》原文及賞析 篇七

菩薩蠻·半煙半雨溪橋畔

半煙半雨溪橋畔,漁翁醉着無人喚。疏懶意何長,春風花草香。

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潛解。問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

古詩簡介

《菩薩蠻·半煙半雨溪橋畔》是北宋詞人黃庭堅所作的一首詞。這是一首集句詞,詞的上片描摹了一幅溪橋野漁圖,表現了漁翁與自然交融的微妙樂趣,下片寫江山美景。這首詞效法王安石,巧妙地採用了移花接木的寫作手法,通過細膩的文筆彙集唐代詩人杜甫的幾句詩,描寫出山川、溪橋等自然美景,表達了詞人步先哲後塵、隱匿蹤跡的決心。

翻譯/譯文

煙雨迷濛的溪邊橋畔,有漁翁正醉酒酣睡,四周闃無聲息,沒有人驚破他的好夢。春風送來花草的芳香,閒適、安逸的生活真是情意綿長。

美好的江山好像在那兒等着我似的,這種感覺大概只有陶潛能理解吧。想要問我到底去何方,無可奉告,你隨之而來,自然就知道了。

註釋

1、菩薩蠻:唐教坊曲名,又名《菩薩篁》、《重疊金》、《花間意》、《梅花句》等。

2、集句:即集句詞,即用前人詩句雜綴成詞。

3、梢梢:樹梢。

4、關情:使人關情。

5、疏懶:懶散、悠閒,不習慣於受拘束。

6、有待:有所期待。

7、陶潛(qián):即陶淵明,名潛,東晉詩人。

創作背景

這首詞約作於宋元豐七年(1084年)春,時值黃庭堅過金陵、揚州赴德州德平鎮任。王安石曾在宋元豐五年(1082年)營居半山園時作了一首集句詩《示元渡》。詞人曾批評王安石的這首詩是“百家衣”,以為“正堪一笑”(見《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後來自己也效法王安石寫了這首集句詞。

賞析/鑑賞

這首詞詞人移花接木,詩人諳熟前人的詩句風韻,考慮到句式長短、對偶聲韻,使這首詞詞情達意、情思連續,使之如出己口,置身於寬闊寂寥的環境,突出隱逸的主題,同時表達了詞人對於榮利的摒棄以及對先哲的崇敬之情。

上片描繪了一幅閒適悠雅的溪橋野漁圖。在一片氤氲迷濛的山嵐水霧中,是煙是雨,叫人難以分辨,真是空翠濕人衣。在溪邊橋畔,有漁翁正在醉酒酣睡,四周闃無聲息,沒有人來驚破他的好夢。“疏懶意何長,春風花草香”,這就是杜甫的兩句詩“無人覺來往,疏懶意何長”(《西郊》)、“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絕句二首》)的十分熨帖的表現,而且從原作的意境看,也與上片情相合,更重要的是通過這詩句的媒介,使讀者感受到杜甫的詩境,這些詩境又反過來豐富了這首詞本身的意藴。從“春風花草香”會使人聯想到“遲日江山麗”以至整首杜甫絕句。由聯想再回到詞意,在“春風花草香”後面,不單是春風花草的幽香,而且是“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美麗的景緻讓詞人沉浸其中,如痴如醉,一幅風光明媚生機勃勃的春天畫面。

下片寫江山形勝,四時的美景吸引自古至今着無數的隱人逸士。“江山如有待”是杜甫《後遊》中的詩句,作者嚮往大自然的美好,卻推開自己不説,而從對面着筆,將自己熱烈的感情移植到無生命的江山自然上,通過擬人化的描寫,表現“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那種人與自然交流相親、物我不分的情感意緒,黃庭堅巧妙地移植了這一詩意,將前面“疏懶意何長,春風花草香”詞意發展為對自然生活的嚮往與追求。這時候,作者自然地想到了開隱逸風氣的陶靖節先生,又隨手拈來了杜甫的另一句詩“此意陶潛解”(《可惜》),使讀者想到陶潛返樸歸真退居田園的隱逸事蹟,將自己對山川自然的企慕之意,又落實到對這位拋棄榮利的田園先哲的景仰上,從而挑出了全詞隱逸的主題。“此意陶潛解,吾生後汝期”(杜甫《可惜》),杜甫感歎生不逢時,恨不能與陶淵明同歸田園。這首詞的最後二句“問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是接住杜甫詩意,表明自己的態度,他不學杜甫的感慨而是步先哲的後塵。詞人決心歸隱,但到底去何方,是山野,是林莽,是田園,卻無可奉告,不過如隨之而去,一定會明白他的蹤跡。這二句詩句在這首詞裏,貫串下面的情志意趣,結束得非常工穩,飄逸而含蓄。

整首詞雖連綴前人詩句而成,但是主題集中,聯繫緊密。上下相承有序、言近而旨遠,憑着自己的詩才學力,通過精心的構思安排,卻創造出比原句更高的美學價值。這篇詞是集句詞的代表詞作。

《菩薩蠻》原文及賞析 篇八

菩薩蠻·烏絲畫作回紋紙原文

烏絲畫作回紋紙,香煤暗蝕藏頭字。箏雁十三雙,輸他作一行。

相看仍似客,但道休相憶。索性不還家,落殘紅杏花。

賞析/鑑賞

此篇寫春暮時節閨人懷遠 的孤寂情景。上片借物託比,化用王彥亂等人詩句,寫其孤獨寂寞,無聊無緒。下片折轉,先寫分別時的情景,再轉到寫此時此際。低徊婉曲,結處含悠然不盡之意,耐人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