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韋莊《菩薩蠻》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3.19W

韋莊《菩薩蠻》新版多篇

韋莊《菩薩蠻》 篇一

[唐]韋莊

洛陽城裏春光好,洛陽才子他鄉老。

柳暗魏王堤,此時心轉迷。

桃花春水淥,水上鴛鴦浴。

凝恨對殘暉,憶君君不知。

【註釋】

①春:一作“風”。

②洛陽才子:西漢時洛陽人賈誼,年18能誦詩書,長於寫作,人稱陽洛才子。這裏

指作者本人,作者早年寓居洛陽。

③魏王堤:即魏王池。唐代洛水在洛陽溢成一個池,成為洛陽的名勝。太宗貞觀中

賜給魏王李泰,故名魏王池。有堤與洛水相隔,因稱魏王堤。

④淥:一本作“綠”,水清的樣子。

⑤凝恨:愁恨聚結在一起。

【評解】

這首《菩薩蠻》詞,是寫作者身在江南,回憶他47歲時春天從長安到洛陽,次年離開洛陽這段生活的。上片寫回憶,洛陽的春日美景,回憶起來,勾起令人迷惘的鄉思。“洛陽才子他鄉老”又流露了作者的無限傷感。下片寫江南春景,抒發內心的感慨。全詞寫景妍秀,抒情自然,二者巧妙地結合,寫景採用白描寫法,通過具體事物來展現感情,頗能體現韋詞的風格。

【集評】

張惠言《詞選》:此章致思唐之意。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此《菩薩蠻》詞,致其鄉國之思。洛地風景,為唐初以來都城勝處,魏堤柳色,回首依依。結句言“憶君君不知”者,言君門萬里,不知羈臣戀主之憂也。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首憶洛陽之詞,身在江南,還鄉固不能,即洛陽亦不得去,回憶洛陽之樂,不禁心迷矣。起兩句,述人在他鄉,回憶洛陽春光之好。“柳暗”句,又説到眼前景色,使人心惻。末句,對景懷人,樸厚沉鬱。陳廷焯《白雨齋詞話》:韋端己《菩薩蠻》四章惓惓故國之思,而意婉詞直,一變飛卿面目,然消息正自相通。《唐五代四大名家詞》乙篇丁壽田等雲:結尾二語,怨而不怒,無限低徊,可謂語重心長矣。

韋莊《菩薩蠻》 篇二

菩薩蠻

作者:韋莊

其一

紅樓別夜堪惆悵,香燈半卷流蘇帳。

殘月出門時,美人和淚辭。

琵琶金翠羽,弦上黃鶯語。

勸我早歸家,綠窗人似花。

其二

人人盡説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

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其三

如今卻憶江南樂,當時年少春衫薄。

騎馬倚斜橋,滿樓紅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叢宿。

此度見花枝,白頭誓不歸。

其四

勸君今夜須沈醉,樽前莫話明朝事。

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

須愁春漏短,莫訴金盃滿。

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幾何。

其五

洛陽城裏春光好,洛陽才子他鄉老。

柳暗魏王堤,此時心轉迷。

桃花春水淥,水上鴛鴦浴。

凝恨對殘暉,憶君君不知。

拼音:略

菩薩蠻韋莊翻譯

(其二)人人都説江南好,遊人只説江南老。春天的江水清澈碧綠更勝天空的碧藍,卧在畫舫之中聽着雨聲入睡。江南酒壚邊賣酒的女子光彩照人,賣酒時撩袖盛酒,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不到年老時,千萬不要回到故鄉,回到家鄉思念江南之情會讓人愁斷腸

字詞解釋:

(其二)

菩薩蠻:詞牌名。

①只合:應當。

②壚:舊時酒店用土砌成放酒甕賣酒的地方。《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中記載司馬相如妻卓文君長得很美,曾當壚賣酒:“買一酒舍沽酒,而令文君當壚。”

③皓腕凝霜雪:形容雙臂潔白如雪。

其五

①春:一作“風”。

②洛陽才子:西漢時洛陽人賈誼,年十八能誦書,長於寫作,人稱洛陽才子。這裏指作者本人,作者早年寓居洛陽。

③魏王堤:即魏王池。唐代洛水在洛陽溢成一個池,成為洛陽的名勝。唐太宗貞觀中賜給魏王李泰,故名魏王池。有堤與洛水相隔,因稱魏王堤。

④淥:一本作“綠”,水清的樣子。

⑤凝恨:愁恨聚結在一起。

菩薩蠻韋莊賞析

第一首寫他早年在洛陽時的一段美好的遇合。當時他為了生計和前程不得不離開這個女子,而她曾彈了一曲琵琶贈別,並叮囑他早一日回來。

這首詞是寫離別之情的。“紅樓別夜堪惆悵,香燈半掩流蘇帳”,“紅樓”“香燈”“流蘇帳”所構成的是一幅何等温磬旖旎的背景。温庭筠的“懶起畫蛾眉,弄粧梳洗遲”,“倭墮低梳髻,連絹細掃眉”諸詞,説它們寄託了極為深婉的珍重愛美的情意。這首詞開端兩句表面是寫閨房情事,似頗為香豔,試想如果不是離別,在有香燈和流蘇帳的紅樓之中,該是多麼纏綿旖旎的情事。但是這裏的“紅樓”緊接着“別夜”,“香燈”和“流蘇帳”之間隔有“半掩”二字。在平常休息睡眠的時候,香燈是可以熄滅的,流蘇帳是可以放下來的,而香燈一直亮着,帳子也掩着,就意味着今宵是離別之夜。這兩句淺直的敍寫中,有許多矛盾的對比,所以説“堪惆悵”,就因為他們不能歡聚在有香燈的流蘇帳的紅樓之內安眠,而內心之中滿是離別的悲哀。把紅樓別夜寫得如此值得珍重戀惜,是直要讀到第五首的“凝恨對斜暉,憶君君不知”才會真正體會出其中的深意的。《論語》上説過:“可與言而不與之言,謂之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謂之失言,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對於詩詞的欣賞,也應該做到不失人也不失言。對於詩詞的作者,如果他有深意,而你不理會,你便對不起他,如果是他的作品沒有深意,你要強加於他,則是你的錯誤。尤其是對於含蓄委婉的作品更應不失人也不失言。“殘月出門時,美人和淚辭”,“殘月”有兩種解釋,一是缺月,二是西沉的月。在《花間集》中有詞雲“殘月臉邊明,別淚臨清曉”可以為證。只有西沉的月亮才會與人的臉平齊,温飛卿的詩“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也點明瞭破曉是行人上路之時。從別夜的香燈到清晨的殘月,都透露作者對離別前時間點滴流逝的敏感。“殘月出門時”,到了不得不與所愛的女子相別的時候,“美人和淚辭”,這一句在句法上有三種解釋之可能,第一種解釋是美人含着淚和我相辭,第二種解釋是我含着淚與美人相辭,第三種是我與美人都含淚而辭,這三種解釋可以並存。《菩薩蠻》的牌調是每兩句押韻。“琵琶金翠羽,弦上黃鶯語”中的“羽”、“語”應是韻字,換上“金翡翠”就不押韻了,可知此處不應是“金翡翠”,這是很簡單的辨別方法。“金翠羽”是裝飾在琵琶彈撥部位上的飾物,是翡翠鳥的羽毛,這是極言琵琶之精美珍貴。“弦上黃鶯語”是説那琵琶弦上彈出的聲音猶如那婉轉的鶯啼。晏幾道(小山)詞雲:“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説相思。”可知琵琶是可以傳達內心中深刻婉轉之情意的。韋莊要寫的便不僅是臨別時美人彈奏了琵琶這件事本身,而是着重在寫琵琶弦上所傳達出來的相思之情。“弦上黃鶯語”是説琵琶彈奏的如鶯啼婉轉的聲音都是多情的叮嚀敍述,説的是什麼?就是下邊一句:“勸我早歸家”,何以要早歸家?那理由非常充足,就是因為“綠窗人似花”,有如花般的美人在家中等待,你難道能不早歸家嗎?!花的生命是短暫的,一個女子的美貌也難以持久,如果你還想見到如花的人,就該早點歸來,若是晚了,既便你回來以後那人依然還在,可已經沒有如花的美貌了。王國維寫過兩句詞:“閲盡天涯離別苦,不道歸來,零落花如許。”我歷盡了天涯離別之苦,沒想到回來以後,花已經這般的零落。總結起來,這第一首詞寫的都是離別珍重的感情,對於這首詞所傳達出的這種情感,當以後講到第五首時,我們會有更深的體會。

第二首寫他到了江南,七八年中他求仕求食,行程萬里,依然一無所獲。人人都説江南好,在韋莊眼裏,江南最好的莫過於那些胳膊雪白的賣酒女郎了。可是他心裏卻惦着家鄉,一心想回去,而北方此時正處於戰火之中。所以江南人勸他: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人人盡説江南好”,是與第三首詞的。“如今卻憶江南樂”對應的, “人人盡説”,這其間所隱藏的意思是自己並未曾認為江南好,只是大家都説江南好而已。下面的“遊人只合江南老”,也是別人的勸説之辭,遠遊的人就應該在江南終老。“只合”,合者,該也,在江南是一個遊人客子,而卻勸在江南終老,因為韋莊是在中原一片戰亂中去江南的,當時的中原如同他在《秦婦吟》中所描寫的是“內庫燒為錦繡灰,天街踏盡公卿骨”,在這種情況下,江南人才這樣勁直的勸他留下來。下面則是對江南好的細寫,説江南確實是好的,“春水碧於天”是江南風景之美,江南水的碧綠,比天色的碧藍更美。“畫船聽雨眠”是江南生活之美,在碧於天的江水上,卧在畫船之中聽那瀟瀟雨聲,這種生活和中原的戰亂比較起來,是何等的閒適自在。更進一步,江南又何嘗只是風景美、生活美,江南的人物也美,“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壚,一作“罏”,又作“爐”,是酒店放置酒器的地方,《史記·司馬相如列傳》雲:“買酒舍乃令文君當爐”。江南酒壚賣酒的女子光彩照人,賣酒時攘袖舉酒,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下面的“未老莫還鄉”,這麼平易的五個字卻有多少轉折,佛經上説“才説無便是有”,説“莫還鄉”實則正由於想到了還鄉,他沒有用“不”字,用的是有叮囑口吻的“莫”字,細細地品味,表現出了一種極深婉而沉痛的情意,説“莫還鄉”是叮嚀囑咐的話,是你想還鄉,而現在卻有不能還鄉的苦衷,“還鄉”是一層意思,“莫”是第二層意思,又加上“未老”二字,是第三層意思,因為人沒有老,在外漂泊幾年也沒有關係,這裏再回頭看“人人盡説江南好,遊人只人合江南老”,就會明白陳廷焯為什麼讚美韋莊詞“似直而紆,似達而鬱”了。

第三首寫的是“如今”——也就是他在西蜀的時候,這時他已經老了,唐王朝也已經滅亡了。不要説家鄉了,就連江南也成了永遠的過去。他的記憶中是“滿樓紅袖招”,可當時他並沒有被這些“紅袖”招去,所以“此度見花枝,白頭誓不歸”也算是彌補當時的遺憾吧。

“如今卻憶江南樂”,“如今”是跟從前做對比的,是説我現在才反而回想起江南的好處,“卻”是反對之詞,“如今卻憶”四個字一筆勾銷了當年的“人人盡説江南好”,再次突出他當時並沒有認為江南好的意思,據此也可以肯定這首詞是離開江南之後寫的。當時在江南,他並不以江南為快樂,他的心心意意都在那“紅樓別夜”的中原,都在那“勸我早歸家”的美人,所以對那風景如畫的江南,壚邊似月的酒女都並沒產生絲毫的留戀。但等他離開了江南,反而卻回憶起在江南那段生活的美好了。

“當時年少春衫薄”,多數的詞所傳達的感發的力量不是靠形像,而是靠敍述的口吻,也就是用賦的筆法。“春衫薄”三字就是形像,寫少年的光景之美好和可懷念。李商隱有過兩句詩:“庾郎最年少,芳草妒春袍。”為陪襯庾郎的年少,用了春袍的質料的輕快和色澤的鮮明的形像,那使芳草都嫉妒的這樣的明快充滿活力的春袍,正是青年的形像。“騎馬倚斜橋”,更是形像,怎樣描寫男青年的英武瀟灑,西方文學作品裏少女心目中的男青年形像就是所謂的白馬王子,中國也有類似的傳統,白居易的詩:“郎騎白馬傍垂楊,妾折青梅倚短牆,牆頭馬上遙相望,一見識君即斷腸。”這位中國青年騎的也是白馬。韋莊“騎馬倚斜橋,滿樓紅袖招”,也是寫的這樣的男女之間感情的遇合,一定要重視他們共同所寫的這種遇合的傳統,這種遇合都同時有一種共同的含意,就是要以你最好的年華,最出人的才能,最好的面貌去得到這種可貴的遇合。“騎馬倚斜橋”是英武與瀟灑的結合,“騎馬”是英雄勇武的一面,“倚斜橋”是風流瀟灑的一面,“滿樓紅袖招”是説滿樓的女子都為之傾倒。韋莊的這兩句詞是説他當年何嘗沒有才華,何嘗沒有遇合,何嘗沒有人賞愛,然而他那時對滿樓的紅袖鍾情嗎?真的看重那些人嗎?他沒有,因為他第一句就寫的是“如今卻憶江南樂”,所以他所説的“滿樓紅袖招”都是反面的陪襯,是説我當年有那樣的年華、遇合、賞愛,但我沒有看重這些,而這一切現在都過去了。

至此為止,寫的都是對江南往昔的回憶。下半闋“翠屏金屈曲,醉入花叢宿”二句,一則可能仍是寫回憶中的情事,再則也可能是寫今日之情事,有兩種可能,也可以兼指。“翠屏”是鑲有翡翠的屏風,“金屈曲”是屏風上的金屬環紐,用“翠”“金”二字,意在寫明環境之美。“花叢”在古人詩詞中,不單是指自然界的花叢,廣義的還指如花的女子,他説我當年面對“滿樓紅袖招”都沒有鍾情,而現在要能再有像當時那樣的遇合,“此度見花枝”,我便將要“白頭誓不歸”了,“誓”表示其態度之斷然堅決。“白頭誓不歸”這句與前首的“未老莫還鄉”是鮮明的對比,當年是説沒有年老還可以暫時不回故鄉,真正意思是説年老時一定要回鄉。

第四首寫他與西蜀主人對飲,為了不讓自己沉浸在回憶的痛苦中,還是一醉方休的好。

這首詞頭兩句説“勸君今夜須沉醉,尊前莫話明朝事”,下半首又説“須愁春漏短,莫訴金盃滿”,四句之中竟有兩個“須”字,兩個“莫”字,口吻的重疊成為這首詞的特色所在,也是佳處所在,下面寫“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幾何”,又表現得冷漠空泛。 “勸君今夜須沉醉,尊前莫話明朝事”,是深情的主人的勸客之語,一個“今夜”,一個“明朝”具有沉痛的含義,是説你今夜定要一醉方休,酒杯之前不要説起明天的事情。人是要有明天才有希望的,明天是未來希望的寄託,可是他現在用了一個“莫”字,今朝有酒今朝醉,明天的事你千萬別提起。為什麼莫話明朝事呢?那必然是明天的事情有不可期望,不可以訴説的悲哀和痛苦,所以他這裏反映了非常沉痛的悲哀。這是主人勸客之詞,如果聯想到他的“紅樓別夜”的美人勸他早歸家,則當時他的希望原當在未來,在明天,明天回去可以見到他“綠窗人似花”的美人,而現在主人勸他“尊前莫話明朝事”,是明天絕無回去的希望了。“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縱然是對紅樓別夜的美人還是這般的鍾情和懷念,但是沒有再見的希望,我就珍重現在熱情的主人的心意吧,因為主人敬給我的酒杯是深的,主人對我的情誼也是深的。李白有首詩是這樣寫的:“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蘭陵的美酒散發着鬱金花的香氣,白玉碗中的酒漿閃泛着琥珀般的光澤,只要主人能使我沉醉,我就忘記了什麼地方是他鄉。一般人只知道欣賞李白詩瀟灑飛揚的一面,其實李白詩也有非常沉痛的一面,李白寫飲酒的詩最多,而且多與“悲愁”聯繫在一起,像“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消萬古愁”,都屬此類。在韋莊這二句寫的主人勸酒之情中,也隱含了深重的悲哀。下半闋的“須愁春漏短,莫訴金盃滿”,我以為此處乃是客人自勸之詞,我憂愁的是像今晚這般歡飲的春夜非常短暫,我不再推辭説你又將我的酒尊斟得太滿。“遇酒且呵呵”,“呵呵”是笑聲,如果你認為是真的歡笑就錯了。因為“呵呵”兩個字只是空洞的笑的聲音,沒有真正歡笑的感情,韋莊所寫的正是強做歡笑的酸辛。如果你再不珍惜今天“春漏短”的光陰,今天的歡笑,今天這“酒深情亦深”的感情,明天也都不會再存在了。唐朝滅亡,當時的韋莊已經是七十歲以上的老人了,所以他説“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幾何”。

第五首是對全組詞的總結:現實是“洛陽才子他鄉老”,而這位在他鄉老去的才子並沒有忘記他早年的戀人。當他看見桃花春水上成雙成對的鴛鴦,便想起那個遠方的心上人,可是對方知道這一切嗎?

這第五首詞是全組五首詞的總結,是對紅樓別夜的回憶。這第五首詞可分為兩層意思來看:一是果然懷念的是紅樓別夜真正的女子;二是有喻託的含義。按第一層意思來講,可能是他在洛陽時確有一段遇合,因此而懷念洛陽的春光,更何況韋莊又真的見過洛陽的春光,《秦婦吟》的開頭就曾説“中和癸卯春三月,洛陽城外花如雪。”是洛陽之春光果然美好,使人追懷憶念。

可是當年的“洛陽才子”卻是“他鄉老”了,再也沒有回到洛陽去,而且以後也絕無回去的希望了。王建在蜀稱帝以後,與篡唐的朱温成為對立的國家,韋莊因此便只能終老他鄉,但他卻執著地懷念着故鄉,“柳暗魏王堤,此時心轉迷”,洛陽城外的魏王堤上遍種楊柳,白居易曾這樣加以描寫説:“何處未春先有思?柳條無力魏王堤”。春天還沒來而卻已經使人有了春天的情思的,正是魏王堤上柔弱無力地垂拂的楊柳。韋莊這首詞開端四句,一方面是寫洛陽,一方面是寫他鄉,“洛陽城裏春光好”,“柳暗魏王堤”是洛陽;“洛陽才子他鄉老”,“此時心轉迷”是他鄉,“洛陽城裏春光好”是昔日,“此時心轉迷”是今日,四句是兩兩對比的呼應,都是今日此時對洛陽的回憶。我記得當年的洛陽“柳暗魏王堤”,“暗”者是茂密的樣子,想起魏王堤上的柳樹,那千條萬縷的柳絲在我心中喚起了相思懷念的悽迷之情,所以説“此時心轉迷”。下半闋的“桃花春水淥,水上鴛鴦浴”,又用了一個“春”字,代表着又一個春天的到來,但這句的春卻已經不再是洛陽之春,而是今日此時在成都的春天了,杜甫當年寫成都的景色,曾説“春流泯泯清”,韋莊所用的“淥”字也是清澈的意思,他説清澈的春水兩旁開滿桃花,杜甫在《江畔獨步尋花》一詩中也會描述過成都春天這種美麗的景色,他説是“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

“水上鴛鴦浴”也是當年成都的景緻之一,杜甫在成都也曾寫過“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當然,韋莊用“鴛鴦”二字除寫實外,也有象喻之意,鴛鴛是成雙成對的,代表着相思的感情,韋莊看到水上的鴛鴦,就引起了他對故鄉故人的懷念之情。“凝恨對斜暉”,是説我內心之中凝聚着不可排解的愁恨,“凝”是深發不散,不是短暫的愁恨,不是一時片刻的愁恨,而是深心凝聚着的愁恨。面對着落日的斜暉,“斜暉”也有兩層含意,一是果然是在黃昏的時候,黃昏最易觸動人們的相思懷念。二是象喻的意思,斜暉代表着一個王朝的敗亡消逝。辛稼軒的“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便有這層託喻之意。古人常説的落日、斜陽,都是慨歎一個朝代的衰亡。

而末句“憶君君不知”,則一下子打回到開頭的“紅樓別夜”的美人,他説你難道以為我説了“白頭誓不歸”,就真的不想念你了嗎?其實我何嘗不對你時時牽掛懷念,只是“憶君君不知”罷了。對他人的思念是需要以行動來加以證明的,不能只憑口説,而韋莊是不能用行動來向紅樓別夜的美人證明他的懷念了,所以他這五個字寫得極為沉痛,而聯繫到前面的“勸我早歸家”一句美人的惜別之言,則更見其可悲了。

韋莊這五首詞是同時可以有兩層含義的,第一層可以説他所寫的只是跟一個現實的女子離別的相思懷念,因為他畢竟漂泊江南,終老蜀中而不能重返中原與所愛之人重聚了。同時更可注意的是他可能還結合有兩層託喻之意,是暗寫對於唐朝故國的一份忠愛的感情,因為唐朝最後的滅亡是在洛陽,因為據《舊唐書·昭宗紀》所載,天佑元年正月朱温曾脅遷唐都於洛陽,八月遂弒昭宗而立昭宣帝,未幾朱温遂篡唐自立,所以唐朝最後的滅亡是在洛陽發生的,韋莊這首詞最後點明洛陽,以歷史背景和作者身世而言,其有託喻之意,自然是十分可能的。

韋莊《菩薩蠻》 篇三

《菩薩蠻·洛陽城裏春光好》

唐代:韋莊

洛陽城裏春光好,洛陽才子他鄉老。

柳暗魏王堤,此時心轉迷。

桃花春水淥,水上鴛鴦浴。

凝恨對殘暉,憶君君不知。

《菩薩蠻·洛陽城裏春光好》譯文

春暖花開,萬象更新。洛陽城裏,春光明媚,嬌好異常。可是,我這個天涯浪子,卻只能異地漂泊,老死他鄉。眼前的魏王堤上,楊柳依依,濃蔭茂密。而我心懷隱痛,滿心悽迷,惆悵不已。桃花嫣紅,春水碧綠,煙籠柳堤,水浴鴛鴦。此物之出雙入對,相守相依,更勾起我這個離人永隔之悲苦。無以釋解,只好把一腔相思相憶之情凝結成的絲絲愁恨,化解到落日西沉的餘暉之中。遠方的人兒呵,遙遠的故國呵,你知道不,我這是在懷念着你呵!

《菩薩蠻·洛陽城裏春光好》註釋

菩薩蠻:詞牌名。

春:一作“風”。

洛陽才子:西漢時洛陽人賈誼,年十八能誦詩書,長於寫作,人稱洛陽才子。這裏指作者本人,作者早年寓居洛陽。

魏王堤:即魏王池。唐代洛水在洛陽溢成一個池,成為洛陽的名勝。唐太宗貞觀中賜給魏王李泰,故名魏王池。有堤與洛水相隔,因稱魏王堤。

淥:一本作“綠”,水清的樣子。

凝恨:愁恨聚結在一起。

《菩薩蠻·洛陽城裏春光好》賞析

這首詞是韋莊在公元九世紀(唐僖宗中和年間)避亂洛陽時的作品。韋莊客居洛陽,正是國家多事之秋,戰亂頻仍,民不聊生;自己則浪跡他鄉一事無成。所以詞一開頭,就以排比偶句寫景抒慨。上句寫景,洛陽多花,春光確實很好;下句抒慨,洛陽多才子,但他們卻因為生不逢時而垂老他鄉。洛陽的大好春光未能使之陶醉,反而觸發了他的隱憂,可見這位“洛陽才子”此時感慨頗深。這裏,“春光好”是淡寫,“他鄉老”卻是重筆,情景兩兩對舉,比照十分鮮明,以情景的反差表現了心理的反差,突出了“春光”卻在“他鄉”、雖“好”可惜已“老”的矛盾心境。明代戲劇家湯顯祖讀到這裏説“可憐可憐,使我心惻”(湯顯祖評本《花間集》卷一),可見“他鄉老”一語,既是韋莊一類晚唐士人的慨歎,也是歷代失意士人胸中共有的塊壘。三四句承上,一句寫景,一句寫心。魏王堤即魏王池,因“貞觀中,以賜魏王泰”而得名,它是東都洛陽的遊賞勝景。但安史亂後,東都已失去昔日的魅力,更何況此時遊賞,就更有一番今不如昔之感了。句中着一“暗”字,雖是煙籠柳堤的實景描繪,但也確是作者的虛筆映襯,從中透露出一種歷史與人生的迷濛感,所以下句就直接托出“此時心轉迷”的心態。眼前所見的是春光繚亂、煙柳迷茫之景,胸中翻騰的是懷才不遇、心志悽迷之情。眼迷心迷,景迷情迷,使他又一次陷入迷惘憂傷之中。這也正是他在《中渡晚眺》一詩中所寫的“魏王堤畔柳如煙,有客傷時獨扣舷”的情與景,不過這裏情景更為密合,意旨更為藴藉。

過片與首句呼應,具體描繪春光之好:桃花紅豔,春水清澈,鴛鴦雙雙,嬉戲水上,一片明麗的春色,一派盎然的春意。寫到這裏,作者似乎已從上片心迷之情中解脱出來,陶醉於融洽的春光之中了。其實並不,後面兩句説明他又一次以情景的反差來表現自己心理的反差,又一次表達自己的心迷:“凝恨對殘暉,憶君君不知”。這裏,詞人面對殘暉,一方面是恨意鬱結,家國之痛,身世之悲,都化成恨在心頭凝結。下一“凝”字,極共沉重。另方面是深切憶念,故國之憶,親友之憶,都化成怨在心底激盪。下一 “憶”字,格外深摯。“君不知”三字,以怨對方的不知、無情、無動於衷,曲折表達自己的憶念之深、之切、之誠、之純,真是“無限低徊,可謂語重心長矣”(丁壽田等《唐五代四大名家詞》乙篇)。吳蘅照在《蓮子居詞話》中説:“韋相清空善轉”。這首詞,以恨轉憶,以景迷轉心迷,以情景反差轉心理反差,就此一端,也可看出吳蘅照説他“善轉”是不錯的。

洛陽是詞人的第二故鄉,因而他對洛陽有着深厚的感情。此詞開頭,即疊用“洛陽”二字,而且突出地把它放在句首,就是這種感情的具現。“洛陽才子”是詞人自指,因為他的成名之作《秦婦吟》就是在洛陽寫的,並獲得了“秦婦吟秀才”的美譽。洛陽的春光好在:一是魏王堤上陰翳的垂柳,上蔽天日,下蔭遊人;二是桃花水暖,鴛鴦雙浴於澄波碧水之中。楊柳依依,更添離別之情;鴛鴦喁喁,益增寂寞之感。這些都是詞人在洛陽所習見的景物,因而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心底的呼喚。

《菩薩蠻·洛陽城裏春光好》創作背景

這首詞是韋莊在唐僖宗中和年間(公元九世紀)避亂洛陽時的作品。韋莊客居洛陽,正是國家多事之秋,戰亂頻仍,民不聊生;自己則浪跡他鄉一事無成。

《菩薩蠻·洛陽城裏春光好》作者介紹

韋莊(約836年- 約910年),字端己,漢族,長安杜陵(今中國陝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詩人、詞人,五代時前蜀宰相。文昌右相韋待價七世孫、蘇州刺史韋應物四世孫。韋莊工詩,與温庭筠同為“花間派”代表作家,並稱“温韋”。所著長詩《秦婦吟》反映戰亂中婦女的不幸遭遇,在當時頗負盛名,與《孔雀東南飛》、《木蘭詩》並稱“樂府三絕”。有《浣花集》十卷,後人又輯其詞作為《浣花詞》。《全唐詩》錄其詩三百一十六首。

韋莊《菩薩蠻》 篇四

【教學目標】

1、簡單介紹温庭筠,讓學生能基本説出“花間詞”和“温韋”的詩詞風格。

2、通過分析,讓學生能感受並説出詞中的人物形象(慵懶的女子形象),並進一步體會人物內心的孤寂無聊。

3、介紹詩詞中運用的表現手法,能讓學生基本把握詞中的白描和反襯手法,並能結合具體詩句作一定的鑑賞。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關於“詞”

詞是唐代興起的一種配合音樂歌唱的新體詩。詞起源於民間,中唐後較多文人從事創作,晚唐五代趨於繁榮,極盛於宋代。 “詞”的別稱:詩餘、曲子詞、樂府、長短句等 分類:小令(58字以內)、中調(59-90字)、長調(91字以上)

詞有“詞牌”。一段稱為一“闋”。

詞:調有定格,句有定數,字有定聲。

二、唐五代詞

(一)花間詞

所謂花間詞派,因後蜀趙崇祚所選編的詞集《花間集》得名。花間詞是以唐詞人温庭筠、五代前蜀詞人韋莊為代表,以寫男女相思離別為主要特徵的詞派。共18人。這些作者中温庭筠、皇甫鬆為晚唐人,其餘多數為五代西蜀文人包括流寓、遊宦者。温詞穠豔華美,韋詞疏淡明麗,代表花間詞派的兩種風格。“温韋”並稱。

(二)南唐詞

南唐詞是指以南唐中主李璟、後主李煜和馮延巳為代表的詞派。南唐詞,特別是後主李煜的詞,與花間詞相比,境界有所擴大。

宋詞在風格上分豪放派和婉約派兩種:豪放派代表人物是蘇軾和辛棄疾,詞風雄渾開闊奔放;婉約派的代表人物是李清照和柳永,詞風纏綿細膩,多寫兒女風情,具有一種柔婉之美。內容比較狹窄。

三、知人論世:

温庭筠(812—870)原名岐,字飛卿,太原人。政治上一生不得意,官僅國子助教。少負才名,然屢試不第。又好譏諷權貴,多犯忌諱,因而長期抑鬱,終生不得志。他精通音律,熟悉詞調,在詞的格律形式上,起了規範化的作用。藝術成就遠在晚唐其他詞人之上。其詞題材較狹窄,多紅香翠軟,開“花間詞”派香豔之風。有些詞在意境的創造上,表現了他傑出的才能。他善於選擇富有特徵的景物構成藝術境界,表現人物情思,文筆含蓄,耐人尋味。其詩辭藻華麗有《温庭筠詩集》,《金荃集》,存詞70餘首。

四、《菩薩蠻》

(一)誦讀詩歌,至少三遍。

(二)瞭解詞的大意

繪有山形圖畫的屏風折摺疊疊/在陽光照耀下金光閃閃/鬢邊髮絲飄過/潔白的香腮似雪/懶得起來/畫一畫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遲遲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對了前鏡/又對後鏡/紅花與容顏/交相輝映/剛穿上的綾羅裙襦/繡着一雙雙的金鷓鴣

(三)整體把握

這首詞中塑造了一個什麼樣的人物形象?描寫了什麼樣的生活情景?

描寫美麗而又寂寞的貴族女子晨起梳粧的生活情景。

五、詩歌鑑賞

(一)上闋

1、“小山重疊金明滅。”寫什麼?

“小山”是屏風。一般的屏風,都是六扇相連,故云“小山重疊”。“金明滅”是寫早晨的陽光。由室內裝飾小屏山寫起,敍述畫屏上金碧山水忽明忽暗,暗示時間為旭日東昇。女子慵懶,不想早起,閨中寂寞。

2、“鬢雲欲度香腮雪”寫出什麼姿態?

初起牀,頭髮零亂未整要遮掩臉龐。把鬢髮擬人化“欲度”就是“欲掩”,賦予烏溜溜的鬢髮以一親芳澤的意念。賦予靜態以動態美。

3、“懶起畫蛾眉,弄粧梳洗遲”展示女子什麼心態?

懶洋洋起牀,慢悠悠畫眉梳粧。展示怨婦的愁緒和不得不粧扮的愛美心理,其中一個“弄”字,更彰顯了一份刻意美化自己容顏的心理。

鑑賞“懶”“弄”“遲”三個字的妙處。

“懶”寫出了女子迷惘若失的情態。

“弄”寫出女子反覆擺弄欣賞,極度要美,又無限幽怨的情態。

“遲”對應“懶”,渲染了女子無情無緒的神態。

(二)下闋

1、“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寫什麼?

美人手持小圓鏡,面向大圓鏡,顧盼着頭髮上的簪花,足見其美化自己容顏的細心和耐心。容顏美麗動人。

2、“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僅僅是寫女子穿衣嗎?

這只是孤芳自賞,容顏如花,但穿衣時看到繡在衣服上雙對的金鷓鴣時,臉上多了哀愁。這是託物寄情,意在言外的寫作手法。

3、“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運用了什麼手法,表達了女子什麼思想?

全詞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內心世界,併成功地運用反襯手法。

容貌服飾的描寫,反襯人物內心的寂寞空虛。

鷓鴣雙雙,反襯人物的孤獨。

結尾兩句,説她穿上短襖,看着一雙雙用金線繡成的鷓鴣出神。鷓鴣尚懂得成雙成對,而人呢?獨處深閨,滿懷惆悵,而入眼的是成對的鷓鴣,寫出了女子的追求,願雙雙對對,願做鴛鴦不羨仙的理想。

六、總結

藝術風格:綺麗香豔、婉約柔媚。這首詞客觀地描寫女子起牀後的一系列動作,似乎不動一點感情,不作任何旁白,但是細細體味,詞人匠心獨運地選取了一些能表現主題的鏡頭,含蓄地表達中心。此手法為白描手法。

本詞通篇寫閨怨。寫一位美人晨起化粧的情態,用白描手法。因為閨怨而慵懶,遲起、梳洗、畫眉、簪花、照鏡、穿衣。

首寫少婦所居富麗華貴的環境,繡屏掩映,陽光明滅。次寫初起身時鬢髮散亂容態。“懶起”二句,敍寫起身下牀後畫眉、梳粧的動態。/“照花”二句,承上啟下,寫出梳洗已畢,對鏡簪花,鏡中人面交相輝映,愈增容色豔麗。最後兩句點出少婦更換新繡羅衣,發現衣上繡的雙雙鷓鴣鳥,引發孤獨之感。

七、問題探討

試推想這首詞背後可能的隱含着的主旨(或寫作動機是否有所寄託)

提示:稱詩言志,知人論世——屢試不第,坎坷終生。

流露出詞人懷才不遇之感。

這慵懶美麗的女子,正是作者內在被壓制着甚至不免懈怠了的美好追求。要愛惜自己的美好品質,不能因一時挫折就墮落、放棄,這正是士大夫讀書人品格上的操守:窮則獨善其身。這或是温自我之寫照和志氣的砥礪。

八、比較閲讀

(一)韋莊《菩薩蠻》

人人盡説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

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結合註釋自讀,思考:

1、詞人當年為避戰亂漂泊江南。一般説來,漂泊他鄉的遊子總因不能還鄉而愁緒滿懷,詞人為什麼説“遊人只合江南老”?(江南好,好在哪裏?)

2、怎樣理解“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因為江南有美好的風景、寧靜安逸的生活以及如月似雪的美人。詞人正是抓住這最能代表江南水鄉的三大特徵寫出了詩意江南、悠閒江南、魅力江南。詞人的優美想象為我們創造了一個令人嚮往與陶醉的水鄉世界。

“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在貌似不願還鄉的正話反説中傳達出了他對故鄉的難以忘懷之情。詞人盛讚他鄉之美,並認為應該在此終老,但結尾又突然冒出“未老莫還鄉”(言下之意老了還是要還鄉)的矛盾語,再加上“還鄉須斷腸”一句的悽楚,就更襯托出那正處於**之中的故鄉在詞人心頭的分量與地位。

原來描寫江南美麗如畫的風土人情,是為了用以反襯“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的憂時傷亂之痛、思鄉懷人之情。他贊江南,卻是為了思念在北方的故鄉,在盛讚江南美好安逸的背後深藏着懷鄉的悽苦和悲傷,這不能不令人潸然淚下,這正是此詞詩意醇厚,能深深打動讀者的關鍵所在。

(二)比較閲讀

温庭筠、韋莊這兩首詞的抒情方式的效果。温詞----意象綿密,富豔精工——“密而隱”;韋莊----疏朗秀美,明白曉暢——“顯而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