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菩薩蠻如今卻憶江南樂原文賞析(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5.27K

菩薩蠻如今卻憶江南樂原文賞析(精品多篇)

菩薩蠻如今卻憶江南樂原文賞析 篇一

菩薩蠻(如今卻憶 baihuawen.c n江南樂)原文

【菩薩蠻】

如今卻憶江南樂, 當時年少春衫薄。

騎馬倚斜橋, 滿樓紅袖招。

翠屏金屈曲, 醉入花叢宿。

此度見花枝, 白頭誓不歸。

詩詞賞析:

這首詩寫的是“如今”——也就是他在西蜀的時候,這時他已經老了,唐王朝也已經滅亡了。不要説家鄉了,就連江南也成了永遠的過去。他的記憶中是“滿樓紅袖招”,可當時他並沒有被這些“紅袖”招去,所以“此度見花枝,白頭誓不歸”也算是彌補當時的遺憾吧。

“如今卻憶江南樂”,“如今”是跟從前做對比的,是説我現在才反而回想起江南的好處,“卻”是反對之詞,“如今卻憶”四個字一筆勾銷了當年的“人人盡説江南好”,再次突出他當時並沒有認為江南好的意思,據此也可以肯定這首詞是離開江南之後寫的。當時在江南,他並不以江南為快樂,他的心心意意都在那“紅樓別夜”的中原,都在那“勸我早歸家”的美人,所以對那風景如畫的江南,壚邊似月的酒女都並沒產生絲毫的留戀。但等他離開了江南,反而卻回憶起在江南那段生活的。美好了。

“當時年少春衫薄”,多數的詞所傳達的感發的力量不是靠形像,而是靠敍述的口吻,也就是用賦的筆法。“春衫薄”三字就是形像,寫少年的光景之美好和可懷念。李商隱有過兩句詩:“庾郎最年少,芳草妒春袍。”為陪襯庾郎的年少,用了春袍的質料的輕快和色澤的鮮明的形像,那使芳草都嫉妒的這樣的明快充滿活力的春袍,正是青年的形像。“騎馬倚斜橋”,更是形像,怎樣描寫男青年的英武瀟灑,西方文學作品裏少女心目中的男青年形像就是所謂的白馬王子,中國也有類似的傳統,白居易的詩:“郎騎白馬傍垂楊,妾折青梅倚短牆,牆頭馬上遙相望,一見識君即斷腸。”這位中國青年騎的也是白馬。韋莊“騎馬倚斜橋,滿樓紅袖招”,也是寫的這樣的男女之間感情的遇合,一定要重視他們共同所寫的這種遇合的傳統,這種遇合都同時有一種共同的含意,就是要以你最好的年華,最出人的才能,最好的面貌去得到這種可貴的遇合。“騎馬倚斜橋”是英武與瀟灑的結合,“騎馬”是英雄勇武的一面,“倚斜橋”是風流瀟灑的一面,“滿樓紅袖招”是説滿樓的女子都為之傾倒。韋莊的這兩句詞是説他當年何嘗沒有才華,何嘗沒有遇合,何嘗沒有人賞愛,然而他那時對滿樓的紅袖鍾情嗎?真的看重那些人嗎?他沒有,因為他第一句就寫的是“如今卻憶江南樂”,所以他所説的“滿樓紅袖招”都是反面的陪襯,是説我當年有那樣的年華、遇合、賞愛,但我沒有看重這些,而這一切現在都過去了。

至此為止,寫的都是對江南往昔的回憶。下半闋“翠屏金屈曲,醉入花叢宿”二句,一則可能仍是寫回憶中的情事,再則也可能是寫今日之情事,有兩種可能,也可以兼指。“翠屏”是鑲有翡翠的屏風,“金屈曲”是屏風上的金屬環紐,用“翠”“金”二字,意在寫明環境之美。“花叢”在古人詩詞中,不單是指自然界的花叢,廣義的還指如花的女子,他説我當年面對“滿樓紅袖招”都沒有鍾情,而現在要能再有像當時那樣的遇合,“此度見花枝”,我便將要“白頭誓不歸”了,“誓”表示其態度之斷然堅決。“白頭誓不歸”這句與前首的“未老莫還鄉”是鮮明的對比,當年是説沒有年老還可以暫時不回故鄉,真正意思是説年老時一定要回鄉。

菩薩蠻如今卻憶江南樂原文賞析 篇二

《菩薩蠻·如今卻憶江南樂》原文

如今卻憶江南樂,當時年少春衫薄。

騎馬倚斜橋,滿樓紅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叢宿。

此度見花枝,白頭誓不歸。

《菩薩蠻·如今卻憶江南樂》鑑賞

此詞是對往事的回顧以及感慨。“如今卻憶江南樂”的“如今”是跟從前做對比的,是説:我現在才反而回想起江南的好處。“卻”是反對之詞,“如今卻憶”四個字一筆勾銷了當年的“人人盡説江南好”,再次突出他當時並沒有認為江南好的意思。當時在江南,他並不以江南為快樂,他的心心意意都在那“紅樓別夜”的中原,都在那“勸我早歸家”的美人,所以對那風景如畫的江南,壚邊似月的酒女都並沒產生絲毫的留戀。但等他離開了江南,反而卻回憶起在江南那段生活的美好了。韋莊多數的詞所傳達的感發的力量不是靠形象,而是靠敍述的口吻,也就是用賦的筆法。可是他並不是不用形象,“當時年少春衫薄”中的“春衫薄”三字就是形象,寫少年的光景之美好和可懷念。韋莊“騎馬倚斜橋,滿樓紅袖招”,寫的是這樣的男女之間感情的遇合,一定要重視他們共同所寫的這種遇合的傳統,這種遇合都同時有一種共同的含意,就是要以最好的年華,最出人的才能,最好的面貌去得到這種可貴的遇合。“騎馬倚斜橋”是英武與瀟灑的結合,“騎馬”是英雄勇武的一面,“倚斜橋”是風流瀟灑的一面,“滿樓紅袖招”是説滿樓的女子都為之傾倒。韋莊的這兩句詞是説他當年何嘗沒有才華,何嘗沒有遇合,何嘗沒有人賞愛,然而他那時沒有對滿樓的紅袖鍾情。因為他第一句就寫的是“如今卻憶江南樂”,所以他所説的“滿樓紅袖招”都是反面的陪襯,是説:我當年有那樣的年華、遇合、賞愛,但我沒有看重這些,而這一切現在都過去了。至此為止,寫的都是對江南往昔的回憶。

下半闋“翠屏金屈曲,醉入花叢宿”二句,一則可能仍是寫回憶中的情事,再則也可能是寫今日之情事,有兩種可能,也可以兼指。“翠屏”是鑲有翡翠的屏風,“金屈曲”是屏風上的金屬環紐,用“翠”“金”二字,意在寫明環境之美。“花叢”在古人詩詞中,不單是指自然界的花叢,廣義的還指如花的女子,他説:我當年面對“滿樓紅袖招”都沒有鍾情,而現在要能再有像當時那樣的遇合,“此度見花枝”,我便將要“白頭誓不歸”了。“誓”表示其態度之斷然堅決。“白頭誓不歸”這句與《菩薩蠻·人人盡説江南好》的“未老莫還鄉”是鮮明的對比,當年是説沒有年老還可以暫時不回故鄉,真正意思是説年老時一定要回鄉。而如今白髮蒼蒼卻不但不會還鄉,反而説誓不回鄉了。韋莊是京兆杜陵人,而且也在洛陽住過,所以不管是長安也好,洛陽也好,都是他的故園和舊居所在,他現在由“未老莫還鄉”轉變成“白頭誓不歸”,是因為他無家可回,無國可歸了,唐朝已經完全滅亡了。韋莊留在蜀中,王建曾一度馳檄四方,欲聯合討伐朱温,從而形成兩個對立的陣營。對於唐朝滅亡這樣一件震動天下的大事,韋莊不可能沒有受到震動。當年在江南時説“未老莫還鄉”,是因為長安還有希望收復,回鄉的希望依然存在,但在他留寓蜀中時,唐朝已經徹底滅亡了,回鄉的希望蕩然無存,所以他才決然的説“白頭誓不歸”,口氣極為決斷,含義則極為沉痛。着一“誓”字,無比堅決,以斬盡殺絕之語,寫無窮無盡之悲。這正是韋莊詞的特色。

《菩薩蠻·如今卻憶江南樂》作者簡介

韋莊(836─910)唐末五代詩人、詞人。字端己,長安杜陵(今西安)人,唐初宰相韋見素後人,詩人韋應物的四代孫。曾經家陷黃巢兵亂,身困重圍,後漫遊各地。公元894年(乾寧元年)登進士第,授校書郎。後任左補闕等職。曾入蜀為王建掌書記。唐亡,力勸王建稱帝,王氏建立前蜀,他任宰相,蜀之開國制度多出其手,後終身仕蜀,官至吏部侍郎兼平章事。他的詩詞都很著名,詩極富畫意,詞尤工。與温庭筠同為“花間派”重要詞人。有《浣花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