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廈門風土人情禮儀知識(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3.16W

廈門風土人情禮儀知識(多篇)

春節習俗 篇一

正月七年級,黎明開門,梵香燃爆,曰“開正”。晨起祭祀祖先,是日,糞土不傾户外。

正月八年級,出嫁的女兒回孃家,夫婿要同行,俗稱迎婿日。回孃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孃家的小孩,並且在孃家吃午飯。

正月九年級,為喪家清新愁(即燒新牀)之日。凡在七年級、二未到過之友家,是日應勿往訪,訪即為不敬。有諺語曰“七年級早,八年級早,九年級困甲飽”,意思是九年級日無客登門,晚起無妨。

九年級日,百姓各自收埋親友,弔喪亡靈,哭聲震天,無暇到別家登門拜年。第二年九年級日,廈門居民把此日作為忌日,久而久之,成為慣例。

正月初四,奉佛人必焚紙帛與馬,接神,系迎接十二月二十四日的送神。

正月初九,玉皇誕辰,香案敬神。惟喪家要停祭兩年。

正月初十,地誕。是日不砍柴、不掘土。並以普通物品祭敬。

正月十三,關聖帝君誕辰,商家均有祭敬。

正月十五,上元或曰元宵,即三官大帝誕辰,鬧花燈。

風土人情 篇二

農曆春節、上元節鬧元宵、踩街、鬧花燈、舞龍舞獅這些我國傳統的節慶儀式外,廈門還有正月初九拜天公,清明節掃墓踏青(閩南地區的掃墓活動集中體現了我國古代人慎終追遠的文化心理),端午節吃粽子和抓鴨子,八月十五中秋搏餅。

廈門地處閩南,閩南文化源遠流長,保留了很多獨具特點的習俗,逢年過節時這些傳統習俗便體現得尤為濃烈。除了農曆春節、上元節鬧元宵、踩街、鬧花燈、舞龍舞獅這些我國傳統的節慶儀式外,廈門還有正月初九拜天公,清明節掃墓踏青(閩南地區的掃墓活動集中體現了我國古代人慎終追遠的文化心理),端午節吃粽子和抓鴨子,八月十五中秋搏餅。

上元節又稱“ 燈節 ”或“元宵節”,是紫微大帝的生日。這一天,廈門的百姓都要向天宮祈福,家家户户一大早即把五牲、果子、酒菜、紙錢等供在桌上,向天宮神燒香祭拜,並且占卦,預測一年的福禍,祭酒之後燒金紙,而後完成祭儀、撤供等儀式。

這時的大街小巷都點綴着美麗的花燈,中山公園、寺廟或工人文化宮等公共場所會有舞龍、舞獅、踩高蹺、跑旱船、放煙火、迎紫姑、猜燈謎、吃湯圓等賀節活動。端午節又叫“五月節”。廈門一帶的端午節既有和我國其它地方共同的內容,如吃粽子、划龍舟,也有獨具地方特色的內容,如抓鴨子、抓豬等競技活動。

龍舟競渡一般在集美的龍舟池舉行,如果你剛好在端午前期間 去廈門 ,不妨去那裏看看。 抓鴨子是一種考驗體力、毅力和技巧的民間體育競賽。競技場設在水面上,參加者要走過一根塗滿滑油的圓木柱去打開一隻盛鴨子的木箱,然後再跳進水裏去抓掉下去的鴨子,場面火爆,氣氛熱烈,具有濃郁的閩南風情。中秋節中秋佳節,花好月圓,是人們闔家團聚或倍加思念遠方親友的日子。

廈門人對中秋節特別重視,許多旅居海外的鄉親以及港、澳、台同胞,屆時都紛紛踏上歸途,與家人好友團聚,共享天倫之樂,暢敍別後情誼。

當地民俗 篇三

中國是崇尚紅色的國家,廈門人也一樣,因為紅色象徵幸福、吉祥。因此門聯、請帖都用紅紙;饋贈禮品也要在包裝紙上放張紅紙條;迎娶的車輛,要掛紅綵帶;喜幛、壽屏要用紅綢緞製作。喪事人家和他人共住一座樓房的,還要在大門口掛塊紅布。而黑、白、藍等色調,則被視作端重、衰思的象徵。

廈門是一個壞境優美的城市,走在廈門的城市,您最多見的就是盆栽,對於栽種花草是廈門人的一種愛好。不但自家有盆栽,還喜歡到市面買各種鮮花用清水養起來擺放客廳、卧室。人們還常用新鮮花卉編扎花籃、花屏和龍、鳳、燈等造型,用作喜慶場面的陳設。

在地方戲曲方面,廈門的地方戲曲叫南音,又稱南樂、南管、弦管,是閩南最流行的一種地方曲藝。據記載,早在一千多年前的隋唐就有了。史料記載,公元1713年,清朝康熙皇帝慶祝60壽辰,全國絃歌妙手聚集京都獻藝,南曲也進京演奏,受到賞識,被授予“御前清聽”的鄉匾和彩傘、宮燈,並賜給了演奏二胡的藝人以腳踏金獅的龍遇。這種古老樂曲用琵琶、洞蕭、二胡、三絃等樂器吹奏,樂曲優美抒情,富於地方特色。其著名代表作有《梅花操》、《八駿馬》、《三更人》、《感謝公主》等,均灌成唱片,發行於海內外。

在廈門,結婚、壽辰、生兒育女等都是喜慶的事,統稱“紅事”,而喪葬則稱為“白事”。

結婚,成年男女結婚,以往禮節甚繁,現已大為簡化。一般市民仍照舊俗擇定佳期,由雙方長輩主辦婚事。佳期前一天,女方將“嫁粧”送達男方,佈置好洞房;佳期當天凌晨,新郎到新娘家迎娶,晚上再設宴請客。席散以後,賓客朋友不論輩份大小,都可前往“鬧洞房”。婚後三天,新郎要陪同新娘回孃家,孃家則備酒筵接待,女方親友應邀作陪,以示慶賀。現在越來越多的青年男女結婚已不按這一套,而時興旅遊結婚或新婚舞會。

生日壽辰,廈門人做生日以少年16歲和老人50歲、60歲大壽為重。少年男女,年滿16歲,被看作長大成人。族人親戚要送活雞、線面、衣料等禮物去慶賀。當事人父母則設筵回禮。老人壽辰,尢其父親60花甲、母親50壽辰,已成家的兒女要備好豬腿、壽麪、美酒、雞蛋等四色禮物奉獻父母,以報答養育之恩。有的人家還會設筵款待親友。

生兒育女,民間視為一大喜事。兒女出生滿三日,叫“三朝”,夫家要備好“油飯”派人送到孃家報喜。滿一個月,再以“油飯”分送親友和鄰居,稱為“彌月”。隨後4個月、週歲,也要熱鬧一番。

民俗文化 篇四

閩南地區特有的餅文化外延的一種民俗活動。是在中秋節時用於娛樂的一種遊戲,用六粒骰子投擲結果組合來決定參與者的獎品。傳統的獎品為大小不同的月餅,專有名為會餅,相傳這種遊戲可以預測人未來一年內的運氣。

正月九年級忌拜年,廈門傳統習俗正月九年級不能登門拜年,要在家裏祭祀亡靈。有諺語曰“七年級早,八年級早,九年級困甲飽”,意思是九年級日無客登門,晚起無妨。

那麼這個習俗是怎麼來的呢?相傳,明朝嘉靖年間,倭寇佔領廈門外島浯嶼。一年除夕夜晚,官兵忙於過年而疏於守備,大股倭寇乘機攻城,軍民奮起抵抗敵人,激戰二日三夜,倭寇才敗退,但城內軍民傷亡極重。九年級日,百姓各自收埋親友,弔喪亡靈,哭聲震天,無暇到別家登門拜年。第二年九年級日,廈門居民把此日作為忌日,久而久之,成為慣例。

地方風俗 篇五

廈門位於閩南、台灣、東南亞華僑華裔聚集地大三角地帶,地理位置得天獨厚,集海洋文明與大陸文化於一體,孕育出與眾不同的風俗習慣。從廈門人的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你便可以發現傳統文化的滲透,若是逢年過節,此種地方風情則會體現得更為濃烈。

閩南功夫茶

廈門的茶藝講究五境之美,即茶葉、茶水、茶具、火候、環境。廈門人大多愛喝烏龍茶,尤以安溪鐵觀音最愛,鐵觀音號稱茶中極品,有詩盛讚:珠泉雋味和胸臆,玉液新香沁齒牙,兩腋清風甌泛綠,一壺春雪筆生花。

廈門是功夫茶的起源地之一,有着濃郁的茶文化氛圍。廈門茶文化的精華是茶道,具有五境之美。

首先,茶葉以新為貴。廈門人大多愛喝烏龍茶,烏龍茶經沖泡後,葉片上有紅有綠,湯色黃紅,口味醇厚。廈門人多愛擇安溪的“鐵觀音”。

其次,茶水考究。泡茶要用軟水,即每公升水中鈣、鎂的含量不到8毫克的水。這樣泡出的茶才能口味醇厚,色澤純正。

再次,火候與湯候適度。火候指煮水的火力,煮水時間的長短與湯候有關。品茗必需茶、水、火三者都好,缺一不可。廈門的品茗行家燒水,既要燒沸,又不能過火,這樣茶湯才能鮮美。

複次,茶具精選。廈門人飲烏龍茶,愛選用有加蓋的陶器茶具,因其會“保香”和“保味”。廈門人最喜歡“孟公壺”和“若深杯”,小巧精美,具有藝術價值。

地物,茶道講究品茗佳境。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廈門人喜歡在廳裏放置擺設,花瓶古玩,燃香播樂,增添雅緻,品茗成了一種高尚精神追求和高品位的休閒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