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餐桌禮儀知識(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12W

餐桌禮儀知識(多篇)

餐桌禮儀知識 篇一

古代的餐桌禮儀

什麼叫“宴”?各種辭書對“宴”一詞的註釋,除了與飲食關係不大的“安逸”“樂”兩個義項外,與飲食活動掛鈎的第三個義項都做“以酒食款待賓客”解。另外還有人説:“宴是以社交為目的的進餐活動”。上述兩種解釋都算抓住了飲宴的主要特徵,但似乎都欠完滿。例如我國曆史上有一種“家宴”,指的是那些富裕的大家庭,因人口眾多,成員輩份、關係複雜,祖孫、叔侄、兄弟、姊妹、妯娌等人,平時不在一起進餐,遇有節日或其他原因,家長決定備辦豐盛的酒餚,閤家歡聚一堂飲宴取樂。這種宴會並不一定有外來賓客。它雖然有促進全家團結和睦的作用,但不能稱為社交活動。另外還有一些飲宴活動,例如志同道合的文人騷客舉行的“文酒會”等,雖然有主有賓,但其主要目的往往不在於社交,而另有其他主題。

宴會與日常進餐還有一個不同之處,即具有一定的儀式。古代天子、諸侯、大夫、士庶饗賓客,儀式非常複雜,後世日趨簡化,但總有一定的儀式。例如民間的婚宴、壽宴、接風、餞行等宴會,都有東道主或司儀簡單説明舉行宴會的意義,即使家宴,家長也得説幾句話,相當於致辭。綜上所述,宴會似乎可以説是:在療飢、味品之外,另含某種目的、意義的,具有一定儀式的集體進餐活動。

我國曆史上的宴會,名目繁多。除了通常所説的'“國宴”“軍宴”、各級官府舉行的宴會統稱“公宴”,私人舉辦的“婚宴”“壽宴”“接風”“餞行”等宴會統稱“私宴”外,有的以規格高低、規模大小、儀式繁簡,劃分為“正宴”“曲宴”“便宴”。有的以設宴場所分為“殿宴”“府宴”“園亭宴”“船宴”等。秦末項羽在鴻門阪宴請劉邦,史稱“鴻門宴”;漢武帝在柏梁台宴請羣臣稱“柏樑宴”;唐代皇帝每年在曲江園林宴請百僚史稱“曲江宴”等等。

宴飲禮儀

有主有賓的宴飲活動,是一種社會性活動。為使這種社會活動能有秩序並有條理的進行,達到預定目的,必須要有一定的禮儀規範來指導和約束。每個民族在長期的實踐中都有自己的一套規範化的飲食禮儀,作為每個社會成員的行為準則。

中國傳統的古代宴飲禮儀是按階層劃分的:宮廷,官府,行幫,民間等。一般的程序是,主人折柬相邀,到期迎客於門外;客至,至致問候,延入客廳小坐,敬以茶點;導客入席,以左為上,是為首席。席中座次,以左為首座,相對者為二座,首座之下為三座,二座之下為四座。客人坐定,由主人敬酒讓菜,客人以禮相謝。宴畢,導客入客廳小坐,上茶,直至辭別。席間斟酒上菜,也有一定的規程。

作為客人,赴宴講究儀容,根據關係親疏決定是否攜帶小禮品或好酒。赴宴守時守約;抵達後,先根據認識與否,自報家門,或由東道進行引見介紹,聽從東道安排。然後入座。

這個“英雄排座次”,是整個中國食禮中最重要的一項。從古到今,因為桌具的演進,所以座位的排法也相應有變化。

總的來講,座次“尚左尊東”,“面朝大門為尊”。家宴首席為輩分最高的長者,末席為最低者;家庭宴請,首席為地位最尊的客人,請客主人則居末席。

首席未落座,都不能落座,首席未動手,都不能動手,巡酒時自首席按順序一路敬下,再飲。更講究的,如果來報有人來,無論尊卑地位,全席之人應出迎。

若是圓桌 ,則正對大門的為主客,左手邊依次為2,4,6,右手邊依次為3,5,7直至匯合。若為八仙桌,如果有正對大門的座位,則正對大門一側的右位為主客,如果不正對大門,則面東的一側右席為首席。然後首席的左手邊坐開去為2,4,6,8(8在對面),右手邊為3,5,7(7在正對面)。

如果為大宴,桌與桌間的排列講究首席居前居中,左邊依次2,4,6席,右邊為3,5,7席。根據主客身份,地位,親疏分坐。

這類宴禮的形成,有比較長的歷史過程,在清未民初,就已有現代所具備的這些程式了。如《民社北平指南》所云:宴請官長,或初交、或團體,須於大飯館以整桌之席訪之。若知己朋友,則可不拘。屆時,主人必先至以迎客,客至奉茶,陪座周旋。客齊人席,次序以左為上,右為次,上座之友為三座,次座之右為四座,以下速推。主人與首座相對,舉杯通飲,客人起立舉杯致謝。然後就坐,且餐且飲。菜餚先上冷葷,後上熱革,繼以最貴餚撰。每進一餚。主人必舉杯勸酒、舉模勸食。飯畢略用茶,即向主人致謝而去。

用餐的禮儀 篇二

法餐別列為“西餐之首”。一頓正式的法餐大約有五道程序,吃起來十分漫長。下面是為大家準備的法國人用餐禮儀,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法國人用餐禮儀

法國美食舉世聞名,但是許多人仍對享用法國美食望而卻步,印象中用餐耗費很長的時間,禮儀也相當多,甚至聽説在法國享用地道美食必須學會相當多的禮儀。

其實法國料理並不似想象中的漫長和繁複,每一個步驟都有法國人的驕傲以及傳統文化的存在。不過一旦瞭解整個用餐禮儀,你會發現藴藏在法國美食中的真正美味以及專屬法國人的優雅,而這些你也能做到!

在法國想要體驗米其林等知名或者當地受歡迎的餐館,都要事先電話或網上預約(最好提前一天),這和中國人的即到即食觀念很是不同,法國人更喜歡事先計劃好。

在進入餐館後,通常由服務生帶着入座,就算您是在小酒館裏用餐也都會有侍者或是老闆來接待客人。在高級的餐廳裏,服務生還會貼心地替女士拉開椅子,女士們大可以享受這貼心的服務。

正式的餐廳裏,桌上的擺設至少包括定位盤、餐巾、右側刀、左側叉、小麪包盤、水杯以及酒杯,小餐館則至少有一副刀叉、餐巾以及水杯酒杯。

選好位置坐下後,服務生會在送菜單之前詢問需不需要冷飲或是開胃酒,這是你可以依自己的喜好選擇水、礦泉水、果汁、甜酒、香檳或者開胃酒,如果都不要的話可以直接看菜單。

一般來説,法國餐廳的菜單分為兩種,一種是單點型的菜單,一種是套餐。套餐的組合各家餐廳都不同,這時候可以詢問服務生,不過要注意法式套餐通常不含酒,這點和國內不相同。

最完整的法國料理基本組成是開胃菜、湯、前菜、主菜、起司以及甜點,在點菜的時候最好一定要點主菜,只點前菜是不禮貌的哦!最後如果對服務滿意,按當地習慣留下一些小費也是很有禮貌的事。

法國餐廳禁忌多

1,不要在吧枱點了一杯飲料,然後逕自到餐桌的座位去享用:

除了速食餐廳,大部分餐廳在吧枱和在餐桌點的飲料價錢是不同的,收銀系統也是不同的,如果您在吧枱點了一杯飲料,就必須要站在吧枱旁使用,不要拿到餐桌的座位坐下來喝,要不然服務生會很頭痛。

2,確定想好要點什麼再向服務生點菜:

法國的服務生很沒有耐性,如果服務生來問您點好了沒,千萬不要沒點好還點頭,當他看到您一邊點,一邊猶豫不決時會非常火大,然後會不耐煩地用法文説晚點再來,並轉身離去,之後可能很久才會再出現。

還有一點很重要,希望服務生來點菜就將菜單合起來或是反着放(單面時),這樣服務生才會認為您選好了。

3,不要向不同的服務生點菜:

在法國的餐廳,服務生都有負責的桌子,不同的桌子照理説他們是不用負責的。所以不要中間隨便向不同的服務生點菜,要不然可能會對於對方不理會的態度感到很驚訝,而且又惹火了原本服務您的服務生。

4.不要一到餐廳就問洗手間在哪裏:

有些餐廳的洗手間都要使用櫃枱給的代幣,要點東西才可以跟櫃枱拿。法國人是不歡迎非顧客的人使用洗手間的,不要被誤認為是來借使用洗手間的。儘量等到點完菜,或是等到餐點或飲料都上了後,再去洗手間。

5.不要請求打包,嚴禁攜帶外食:

努力盡量吃,吃不完也不要請服務生打包,在法國,打包會被認為是乞丐的行為。

6.注意法國人的一些餐桌禮儀:

法國人習慣將麪包放在桌上,而非盤子裏,而且不能將麪包反着放,他們認為這樣會帶來不好的運氣;

不要在盤子裏切萵苣;不要將刀子交叉着放;剩下的醬汁要用手將麪包剝小塊沾醬汁來吃;跟法國人吃飯時,不要在吃兔肉的時候表示同情可憐的小兔子,這樣不但別人不覺得可愛,還會遭來白眼;同樣地,也不要説吃蝸牛很怪。

中餐桌禮儀 篇三

餐桌上的一般禮儀

1、入座後姿式端正,腳踏在本人座位下,不可任意伸直,手肘不得靠桌緣或將手放在鄰座椅背上。

2、用餐時須温文而雅,從容安靜,不能急躁。

3、在餐桌上不能只顧自己,也要關心別人,尤其要招呼兩側的女賓。

4、口內有食物,應避免説話。

5、自用餐具不可伸入公用餐盤夾取菜餚。

6、必須小口進食,不要大口地塞,食物未嚥下,不能再塞入口。

7、取菜舀湯,應使用公筷公匙。

8、吃進口的東西,不能吐出來,如系滾燙的食物,可喝水或果汁沖涼。

9、送食物入口時,兩肘應向內靠,不直向兩旁張開,碰及鄰座。

10、自己手上持刀叉,或他人在咀嚼食物時,均應避免跟人説話或敬酒。

11、切忌用手指掏牙,應用牙籤,並以手或手帕遮掩。

12、避免在餐桌上咳嗽、打噴嚏、嘔氣。萬一不禁,應説聲“對不起”。

13、在餐廳進餐,不能搶着付賬,推拉爭付,甚為不雅。未徵得朋友同意,亦不宜代友付賬。

就座和離席

1、應等長者坐定後,方可入坐。

2、席上如有女士,應等女士坐定後,方可入座。如女士座位在隔鄰,應招呼女士。

3、用餐後,須等男、女主人離席後,其他賓客方可離席。

4、坐姿要端正,與餐桌的距離保持得宜。

5、在飯店用餐,應由服務生領枱入座。

6、離席時,應幫助隔座長者或女士拖拉座椅。

客人入席後的禮儀

入席前、煙,茶,飲料等不可全部假手於餐館的服務員,主人或招待人員應禮貌性地親自遞煙倒茶。

入席時主人事先就要有計劃地分配座席,分別招呼客人入席,以免臨時緊張,亂作一團。

上菜之前,做主人的先要向同桌的客人敬酒,照例説一句感謝光臨的話,以後每道菜來時,也要舉杯邀飲,然後請客人“起筷”。

在大規模的中式宴會中,有時會多至數十席,照例主人要帶主要親人到每桌去敬酒。這時候就要估計大約需要的時間。

在適當的時候,到每桌去敬酒。

到了每一桌之前,就能夠遍見每一位客人,並且一一致意了。

散席後、主人要回到門口,等待客人離去。道別的形式,可以一一握手送行。在規模較大的宴會中,送客是到此為止。

可是,若是三兩桌的小型宴會,主人對某些來賓,如長輩、路遠的稀客,還有差遣小輩送上一程的必要,或者給他們僱車,以表示自己的情意。

此外,在跟客人辭別時,如果客人較少,還可以説句客套話,如“謝謝光臨”等。

用餐的禮儀 篇四

吃中餐時,應特別注意濕毛巾、餐巾、餐紙巾、筷子、湯匙、食盤、牙籤、水盂、筷子的使用規範。

(1)濕毛巾只能用來擦手,絕不能擦臉、擦嘴。一般在宴會即將結束時,再上來的濕毛巾,才是專供擦嘴用的,但不能擦臉抹汗。

(2)餐巾是為了保潔服裝的,應把它鋪在併攏的大腿上,不要圍在脖子或腰帶上。餐巾折起的內側可以用來擦嘴或手。

(3)餐巾紙主要是用來擦嘴或手。千萬不要用自己的紙巾,更不能用衞生紙代替。

(4)湯匙不用時應平置於食盤上,

不要讓它在湯碗中“立正”,或直接放在餐桌上。

(5)食盤是用來放菜的。一次取菜不宜過多。不宜入口的廢棄物,可以堆放在盤中,不要直接吐在餐桌上或地上。

(6)席間牙籤要在萬不得已時使用,用時注意以手相護。

(7)水盂,即洗手碗。它是在用餐期間洗手指用的,千萬別把它當洗手水或飲料。洗手碗的用法為:進食海鮮等帶有腥味食物後,可將雙手指尖輪流放入碗

中洗之,然後用餐巾擦乾手指。

(8)筷子在使用時,忌舔筷、叉筷、扔筷、舞筷等。在用餐時,如果暫不使用,

用餐的禮儀 篇五

1座位預定:座位一定要提前預定,説明人數,時間,還有位置要求(吸煙或非吸煙區)。

2入座:入座通常由侍應帶領,侍應更會為女士拉椅子。法國人喜歡比預定用餐時間提早到達,先在酒吧吃點小吃如橄欖及來杯開胃酒。

3開胃酒:侍應在遞上餐牌前,都會先問你要不要來杯開胃酒。

4點菜:法國菜的菜單很簡單,主萊不過10來種,但都製作精美,點菜的順序是:頭道菜一般是涼萊或湯,儘管菜單上有多個品種的“頭道菜”供你選擇,但只能選擇一種,在上菜之前會有一道麪包上來,吃完了以後服務員幫你撤掉盤子再上第2道菜。第2道是湯,美味的法式湯類,有濃濃的肉湯、清淡的蔬菜湯和鮮美的海鮮湯。第3道菜是一頓飯中的正菜,這是法式菜中最為發揮的一道菜。往往做得細膩、考究,令食客難忘。正餐裏最多的是各種“排”一雞排、魚排、牛排、豬排。這所謂的排是剔除骨頭和刺的淨肉,再澆上配製獨特的汁,味道鮮美,吃起來也方便。

5點酒:點菜後,不妨可來杯housewine。

6麪包:上菜前,通常都會先給客人面包,法國長條麪包(baguette)是必備的。法國人在早餐時才用牛油塗麪包,所以想要牛油便要開口叫。法國菜注重醬汁,不妨以麪包把醬汁蘸到碟底乾乾淨淨,以示對廚師的讚賞。

7開胃菜:高級餐廳在正式上菜前,還有一道開胃菜,通常是以簡單的蔬菜做的冷盤。上主菜或吃完海鮮後會先給你一杯雪葩,用來清洗口腔殘餘的味道,迎接下一道菜的來臨。

8主菜:開餐時可説“BonAppetit”(即慢慢吃之意)。

9芝士:芝士是在上甜品前的一道菜,侍應通常會拿一盤芝士到你跟前任你選擇,而芝士盤通常會給你一些提子或合桃伴吃,紅酒更是最佳拍檔。

10甜品:法國人習慣了吃完甜品才飲咖啡,而不會邊吃邊飲咖啡。有些人更會點杯“餐後酒”(pousse—cafe)才算圓滿。

飲酒禮儀(1)怎麼斟酒

敬酒之前需要斟酒。按照規範來説,除主人和侍者外,其他賓客一般不要自行給別人斟酒。如果主人親自斟酒,應該用本次宴會上最好的酒,賓客要端起酒杯致謝,必要的時候應該站起。

如果是作為大型的商務用餐來説,都應該是侍者來斟酒。斟酒一般要從位高者開始,然後順時針斟。如果不需要酒了,可以把手擋在酒杯上,説聲“不用了,謝謝”就可以了。這時候,倒酒者就沒有必要一再要求斟酒。

中餐裏,別人斟酒的時候,也可回敬以“叩指禮”。特別是自己的身份比主人高的時候。即以右手拇指、食指、中指捏在一起,指尖向下,輕叩幾下桌面表示對斟酒的感謝。

酒倒多少才恰當呢?白酒和啤酒可以斟滿,而其他洋酒就不用斟滿。

(2)什麼時候敬酒

敬酒應該在特定的時間進行,並以不影響來賓用餐為前提。

敬酒分為正式敬酒和普通敬酒。正式的敬酒,一般是在賓主入席後、用餐前開始就可以敬,一般都是主人來敬,同時還要説規範的祝酒詞。而普通敬酒,只要是在正式敬酒之後就可以開始了,但要注意是在對方方便的時候,比如他當時沒有給其他人敬酒,嘴裏沒有咀嚼的食物,認為對方可能願意接受你的敬酒。如果向同一個人敬酒,應該等身份比自己高的人敬過之後再敬。

(3)敬酒的順序敬酒按什麼順序呢?一般情況下應按年齡大小、職位高低、賓主身份為序,敬酒前一定要充分考慮好敬酒的順序,分清主次,避免出現尷尬的局面。即使你分不清職位、身份高低不明確,也要按統一的順序敬酒,比如先從自己身邊按順時針方向開始敬酒,或是從左到右、從右到左進行敬酒等。

(4)敬酒的舉止要求敬酒分為正式敬酒和普通敬酒。正式敬酒是指宴會一開始的時候,主人先向大家集體敬酒,並同時説正式的祝酒詞。這種祝酒詞內容可以稍長一點,但也就在五分鐘之內完成。

無論是主人還是來賓,如果是在自己的座位上向集體敬酒,就要求首先站起來,面帶微笑,手持酒杯,面向大家。

當主人向集體敬酒、説祝酒詞的時候,所有人應該一律停止用餐或喝酒。主人提議乾杯的時候,所有人都要端起酒杯站立,互相碰一碰。按國際通行的做法,敬酒不一定要喝乾,但即使平時滴酒不沾的人,也要拿起酒杯抿上一口走走形式,以示對主人的尊重。

除了主人向集體敬酒,來賓也可以向集體敬酒。來賓的祝酒詞可以説得更簡短,甚至一兩句話都可以。比如:“各位,為了我們的共同事業,乾杯!”

平時涉及禮儀規範內容更多的還是普通敬酒。普通敬酒就是在主人正式敬酒之後,各個來賓和主人之間或者來賓之間可以互相敬酒,同時説一兩句簡單的祝酒詞或勸酒詞。

別人向你敬酒的時候,要手舉酒杯到雙眼高度,在對方説了祝酒詞或“乾杯”之後,再喝。喝完後,還要手拿酒杯和對方對視一下,這一過程才結束。

敬酒的時候還要特別注意,無論是敬的一方還是接受的一方,都要注意因地制宜、入鄉隨俗。在中餐裏,主人親自向你敬酒乾杯後,要回敬主人,和他再乾一杯。回敬的時候,要右手拿着杯子,左手託底,和對方同時喝。乾杯的時候,可以象徵性和對方輕碰一下酒杯,不要用力過大,非聽到響聲不可。出於敬重,可以使自己的酒杯略低於對方酒杯。如果和對方相距較遠,可用酒杯杯底輕碰桌面,表示碰杯。

和中餐不同的是,西餐用來敬酒、乾杯的酒,一般都用香檳,而且只是敬酒不勸酒,只敬酒而不真正碰杯,還不可以越過自己身邊的人和相距較遠者祝酒乾杯,尤其是交叉乾杯。

中餐桌禮儀 篇六

違背中餐禮儀的行為

1、吃飯發出很大的咀嚼的聲音,影響別人用餐

2、滿嘴是食物和別人説話,很不衞生

3、用個人的湯勺去大湯碗裏一次又一次的喝湯,既不文雅也不衞生

4、把筷子筆直的插在飯碗裏,不禮貌

5、用筷子把菜盤裏菜翻來翻去,不禮貌也是沒有個人素質的體現

6、一下子夾很多自己愛吃的菜在自己的碗裏

7、趴在桌上吃飯,正確的是以食就口,而不是以口就食,儀態很重要

8、無所顧忌的打嗝,打噴嚏,咳嗽,剔牙,大聲喧譁

9、當眾鬆褲腰帶,鬆領帶之類

吃中餐時需注意這些禮儀

一、吃飯夾菜的禮儀

一道菜上桌後,通常須等主人或長者動手後再去取食。若需使用公筷或公用調羹的菜,應先用公筷將菜餚夾到自己的碟盤中,然後再用自己的筷子慢慢食用。

夾菜時,要等到菜轉到自己面前時再動筷,不可搶在鄰座前面。夾菜一次不宜過多,不要剛夾一樣菜放於盤中,緊跟着又夾另一道菜;也不要把夾起的菜放回菜盤中,又伸筷夾另一道菜。夾菜偶爾掉下一些在桌上,切不可將其放回菜盤內。遇鄰座夾菜要避讓,謹防筷子打架。若同桌有外賓,對他不要反覆勸菜,也不要為其夾菜,因為外賓一般沒有這個習慣。

二、如何婉拒不喜愛的菜餚

碰到不喜歡的菜餚時,假如參加的是自助餐式宴會,比較好辦,只要敬而遠之就行;但如果是固定一道一道出菜時,該如何對應呢?其實,上桌的菜必須吃才有禮節,否則主人、其他客人、服務生或廚師,心裏都會不舒服,尤其是主菜不吃,更會令人介意。

當然,這並不是沒有解決的方法,最好的方法是勉強吃下。除了特殊的菜餚之外,其他一律不分好惡的全部吃下,才是禮貌的行為。可是,如果不是因為不喜歡,而是因過敏等疾病、或宗教的理由不能吃,應該告知主人。

若是在婚宴這種無法提出個人意見的宴會上,取菜時就可選小塊或取少些。這樣縱使留在盤上,也不致過於醒目。否則完全不取也無所謂。但是,不能只取配菜,不取主菜的肉或魚;相反的,可以只取主菜不取配菜。

如果是由服務生分菜,發現不能吃或不想吃的菜餚,可使用刀叉表示不吃,即在盤上擺出用餐完畢的信號。這樣,服務生就能掌握意思,走到下一位客人身邊。

要是菜餚放在盤中才端出來,那該怎麼辦呢?如果有充分的理由,還是可以婉拒。這樣雖然稍微無禮,但總比勉強吃下而覺不舒服好多了。但事實上沒吃,卻故意把菜攪亂裝作已經吃過,是一件很不禮貌的事。

三、使用調羹的禮儀

調羹也是常用的餐具,它同使用筷子一樣,也有一定的講究。手持調羹的方式。右手持調羹的柄端,食指在上,按住調羹的柄,拇指和中指在下支撐。有的同學持調羹的方式是拇指在上,按住調羹的柄,食指和中指在下支撐,這是不正確的。

使用調羹,主要是喝湯,有時也可以用調羹盛裝滑溜的食物。尤其是在喝湯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使用時,不要將調羹碰碗、盤發出聲響

從外向裏舀(吃西餐則應從內往外舀),調羹就口的程度,要以不離碗、盤正面為限,切不可使湯滴在碗、盤的外面。

2、喝湯時不能發出響聲

有的同學對此不太注意,嘴裏發出呼嚕呼嚕的聲音,這是十分粗俗的。

3、口對着熱湯吹氣

有時端上桌的湯很燙,這時,應先少舀些湯嘗一嘗。如果太燙,可將湯倒入碗裏用調羹慢慢地舀一舀,等湯稍許降温時,再一口一口地喝。

4、將湯碗直接就口

當湯碗裏的湯將喝盡時,應用左手端碗,將湯碗稍為側轉,再以右手持調羹舀湯。不要將湯碗端起來,一飲而盡,這樣做不符合餐桌禮儀的要求。

四、喝酒的姿勢與方法

酒類服務通常是由服務員負責將少量倒入灑杯中,讓客人鑑別品質是否有誤,只須把它經當成一種形式,喝一小口並回答GOOD。接着,侍者會來倒酒,這時,不要動手去拿酒杯,而應把其放在桌上由待者去倒。正確的握標姿勢是用手指握杯腳。

為避免手的温度使酒温增高。應用大拇指、中指和食指握住杯腳,小指放在杯子的底台固定。喝酒時絕對不能吸着喝而是傾斜酒杯,像是將酒放在舌頭上似的喝。輕輕搖動酒杯讓酒與空氣接觸以增加酒味的醇香,但不要猛烈搖晃杯子。此外,一飲而盡、邊喝邊透過灑杯看人、拿着酒杯邊説話邊喝酒、吃東西時喝酒、口紅印在酒杯沿上等,都是失禮的行為。不要用手指擦杯沿上的口紅印,用面巾紙擦較好。

中餐桌禮儀 篇七

中餐介紹

中餐就是我們日常的餐飲,但是我國地大物博,不同地方的餐飲也是不同的,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中餐吧!

中餐食材五品

有些食材是為了裝點顏色用的。比如在魚翅羹里加一點藏紅花。注意,在中國菜的習俗中,任何點綴的東西都應該是可以食用的。

為了增加香味而設計的一些食材。事實上,胡椒,茴香一些香辛料主要是調味去除食材的腥、羶或異味。也有一些高級菜餚加如叫化雞用荷葉包裹,聞起來有一股清香。鮮花餅加入鮮花,吃起來有臨花圃之中。

通過食材的選擇也可以增強食物的味道。比如蝦餃中加入的蝦腦。使餃子更加鮮美。

食材的名稱、形狀可代表菜餚意境。古時候,舉子們在趕考的時候要吃條紅色鯉魚,意為鯉魚跳龍門。

如果是冷盤,對食材的要求也是相當講究的。養 一些食材本身就有豐富的營養價值,甚至還有藥用性。像紅棗豬手湯的部分食材富含動物膠,對孕婦非常有幫助。

中餐烹飪方法

是指用放點油不用水慢慢在鍋裏把食物煎熟。

一般日常所説的煎,是指用鍋子把少量的油加熱,再把食物放進去,使其熟透。表面會稍成金黃色乃至微煳。由於加熱後,煮食油的温度比用水煮的温度為高,因此煎食物的時間往往需時較短。煎出來的食物味道也會比水煮的甘香可口。例如煎餃、煎豆腐、韭菜盒子、煎餅、銅鑼燒等。

燜與煮

燜煮都差不多兩者都是把食物稍微炒下然後放水去燜煮直到熟透有一點點水就可以了。

指把經過調味後的食品原料放在器皿中,再置入蒸籠利用蒸汽使其成熟的過程。可分為猛火蒸,中火蒸和慢火蒸三種。例如粉蒸肉、清蒸螃蟹、清蒸武昌魚、蒸水蛋等。

炒是最廣泛使用的一種烹調方法,它主要是以油為主要導熱體,將小型原料用中旺火在較短時間內加熱成熟、調味成菜的一種烹調方法。例如番茄炒蛋、宮保雞丁、醋溜白菜、辣子雞等。

中餐特點

1、在選料上,由於我國多數人在飲食上受宗教的禁忌約束較少,而人們在飲食上又喜歡獵奇,講究物以稀為貴,所以中餐的選料非常廣泛,幾乎是飛、潛、動、植,無所不食。

2、原料加工上,中餐廚師非常講究刀工,可以把原料加工成細小的絲、丁、片、末等刀口。

3、烹調上,中餐做菜一般使用的圓底鍋、明火灶非常適宜炒菜,所以中餐炒的烹調方法非常多。

4、口味上,中餐菜餚大都有明顯的鹹味,並富於變化,多數菜餚都是完全熟後再食用。

5、主食上,中餐有明確的主、副食概念,主食有米、面等多種製品。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介紹的中餐的食材五品、烹飪方法以及特點等知識,儘管中餐的種類非常之多,但是還是會有一些共同的地方的。

中餐禮儀

中餐也是非常那個講究禮儀的,我國是一個文明之國,所以禮儀知識也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詳細介紹下中餐的禮儀知識吧!

禮儀貼士

中華飲食,源遠流長。在講究禮儀、講究民以食為天的國度裏,飲食禮儀自然成為飲食文化的一個重要部分。

隨着中西方飲食文化的不斷交流,中餐越來越受到外國人的青睞。

中餐的飲宴禮儀號稱始於周公,千百年的演進,當然不會再有“孟光接了梁鴻案”那樣的日子,但也還是終於形成今天大家普遍接受的一套飲食進餐禮儀,是古代飲食禮制的繼承和發展。中餐飲食禮儀因宴席的性質,目的而不同;不同的地區,也是千差萬別。

中餐的餐具主要有杯、盤、碗、碟、筷、匙六種。在正式的宴會上,水杯放在菜盤左上方,酒杯放在右上方。筷子與湯匙可放在專用的座子上,或放在紙套中。公用的筷子和湯匙最好放在專用的座子上。

中餐上菜的順序一般是:先上冷盤,後上熱菜,最後上甜食和水果。用餐前,服務員為每人送上的第一道濕毛巾是擦手用的,最好不要用它去擦臉。在上蝦、蟹、雞等菜餚前,服務員會送上一隻小小水盂,其中漂着擰檬片或玫瑰花瓣,它不是飲料,而是洗手用的。洗手時,可兩手輪流蘸濕指頭,輕輕涮洗,然後用小毛巾擦乾。

中餐禮儀規則

1、請客要早通知,6:00入席,5:50才叫客人來,不合適。

2、主人家不能遲到;客人應當遲到5-10分鐘,這是非常體貼的客人哦,注意掌握,自然賓主皆歡。

3、要是坐圓桌子,對着大門的是主座,或是背靠牆、櫃枱的;講究些的飯店,會用餐巾予以區分,餐巾最高大的位置不能隨便坐哦,除非你打算好請客嘍:

4、主人右手邊的是主客,左手邊的是次重要的客人;門邊面對主人的,自然是跑腿招呼的陪客坐的啦。

5、做客人的不能直接向點菜員吆喝指點,應該乖乖坐等主人家點菜;如果客人確實有嚴重的忌口或愛好,應當輕輕告訴主人家,主人自然要替他做主,滿足客人小小或大大的要求。

用餐的禮儀 篇八

中國用餐禮儀

中國的飲宴禮儀號稱始於周公,千百年的演進,終於形成今天大家普遍接受的一套飲食進餐禮儀,是古代飲食禮制的繼承和發展。

飲食禮儀因宴席的性質、目的而不同;不同的地區,也是千差萬別。古代的飲食禮儀是按階層劃分:宮廷,官府,行幫,民間等。而現代飲食禮儀則簡化為:主人(東道),客人了。

作為客人,赴宴講究儀容,根據關係親疏決定是否攜帶小禮品或好酒。赴宴守時守約。抵達後,先根據認識與否自報家門,或由東道進行引見介紹,聽從東道安排,然後入座:這個“排座次”,是整個中國飲食禮儀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從古到今,因為桌具的演進,所以座位的排法也相應變化。總的來講,座次是“尚左尊東”、“面朝大門為尊”。家宴首席為輩分最高的長者,末席為最低者。家庭宴請,首席為地位最尊的客人,主人則居末席。首席未落座,其餘都不能落座,首席未動手,大家都不能動手。

巡酒時自首席按順序一路敬下。若是圓桌,則正對大門的為主客,左手邊依次為2、4、6……右手邊依次為3、5、7……直至匯合。若為八仙桌,如果有正對大門的座位,則正對大門一側的右位為主客。如果不正對大門,則面東的一側右席為首席。然後首席的左手邊坐開去為2、4、6、8,右手邊為3、5、7。

如果為大宴,桌與桌間的排列講究首席居前居中,左邊依次2、4、6席,右邊為3、5、7席,根據主客身份、地位,親疏分坐。

西方用餐禮儀

1、雙手取食物

向自己的盤中取食物時,一定要用雙手。取一隻烤土豆也要用左手拿叉、右手持湯匙將食物夾到自己的盤中。不要只用一隻叉子將食物叉到盤中了事,那是極不禮貌的。

2、喝酒

飲酒乾杯時,即使不喝,也應該將杯口在脣上碰一碰,以示敬意。當別人為你斟酒時,如果不需要,可以簡單地説一聲“不,謝謝!”或以手稍蓋酒杯,表示謝絕。

3、嘴裏的食物不宜多

每次送到嘴裏的食物別太多,在咀嚼時不要説話。就餐時不可以狼吞虎嚥。對自己不願吃的食物也應要一點放在盤中,以示禮貌。

4、餐中不能脱衣服

進餐過程中,不要解開鈕釦或當眾脱衣。如果主人請客人寬衣,男客人可以把外衣脱下搭在椅背上,但不可以把外套或隨身攜帶的東西放到餐枱上。

5、吃意大利麪

吃意大利麪,要用叉子慢慢地捲起麪條,每次卷四五根最方便。也可以用調羹和叉子一起吃,調羹可以幫助叉子控制滑溜溜的麪條。不能直接用嘴吸,不然容易把汁濺得到處都是。

6、喝湯

喝湯時不要啜,吃東西時要閉嘴咀嚼。不要舔嘴脣或咂嘴發出聲音。即使是湯菜再熱,也不要用嘴吹。要用湯匙從裏向外舀,湯盤裏的湯快喝完時,可以用左手將湯盤的外側稍稍翹起,用湯匙舀淨就行了。吃完後,將湯匙留在湯盤裏,匙把指向自己。

7、正確放餐巾

就餐期間,如果暫時離開座位,可以把餐巾放在椅子上。千萬不要把餐巾放在桌上,否則就意味着你不想再吃,讓服務員不再給你上菜。

8、西式快餐和小吃

漢堡包和熱狗是用手拿着吃,但一定要用餐巾紙墊住,讓醬汁流到餐巾上,而不是流到你的手或衣服上。為防止萬一,可以一隻手拿餐巾墊住,另一隻手準備一兩張餐巾備用。

比薩餅可以用手拿着餅塊,把外邊轉向裏,防止上面的餡掉出來。但一般晚宴的餐桌上看不到比薩餅的。

玉米薄餅是一種普遍的用手拿着吃的食物。可以蘸上如甜豆或蕃茄醬等混合醬後吃。

油煎食品和薯片,可以用手拿着吃,也可以用叉子吃。如果在户外,當然可以用手拿着吃了。

女士還要注意,吃東西的時候,每次都要少放一些到嘴裏,小口嚼。吃一般的菜時,如果把手指弄髒了,可以請服務員端洗手水來。

9、吃沙拉

西餐中,沙拉往往出現在這樣的場合裏:作為主菜的配菜,比如説蔬菜沙拉,這是常見的;作為間隔菜,比如在主菜和甜點之間;作為第一道菜,比如説雞肉沙拉。

如果沙拉是一大盤端上來就使用沙拉叉。如果和主菜放在一起則要使用主菜叉來吃。

如果沙拉是間隔菜,通常要和奶酪、炸玉米片等一起食用。先取一兩片面包放在你的沙拉盤上,再取兩三片玉米片。奶酪和沙拉要用叉子吃,而玉米片可以用手拿着吃。

如果主菜沙拉配有沙拉醬,可以先把沙拉醬澆在一部分沙拉上,吃完這部分後再加醬。直到加到碗底的生菜葉部分,這樣澆汁就容易了。

沙拉習慣的吃法應該是:將大片的生菜葉用叉子切成小塊,如果不好切可以刀叉並用。一次只切一塊,吃完再切。

10、吃肉類

西方人吃肉(指的是羊排、牛排、豬排等)一般都是大塊的。吃的時候,用刀、叉把肉切成一小塊,大小剛好是一口。吃一塊,切一塊,不要一下子全切了,也千萬不要用叉子把整塊肉夾到嘴邊,邊咬、邊咀嚼、邊吞嚥。

11、刀叉的使用

使用刀叉時,從外側往內側取用刀叉,要左手持叉,右手持刀;切東西時左手拿叉按住食物,右手拿刀切成小塊,用叉子往嘴裏送。用刀的時候,刀刃不可以朝外。進餐中途需要休息時,可以放下刀叉並擺成“八”字形狀擺在盤子中央,表示沒吃完,還要繼續吃。每吃完一道菜,將刀叉並排放在盤中,表示已經吃完了,可以將這道菜或盤子拿走。如果是談話,可以拿着刀叉,不用放下來,但不要揮舞。不用刀時,可用右手拿叉,但需要作手勢時,就應放下刀叉,千萬不要拿着刀叉在空中揮舞搖晃,不要一手拿刀或叉,而另一隻手拿餐巾擦嘴,也不要一手拿酒杯,另一隻手拿叉取菜。任何時候,都不要將刀叉的一端放在盤上,另一端放在桌上。

12、吃水果

在許多國家,把水果作為甜點或隨甜點一起送上。通常是許多水果混合在一起,做成水果沙拉,或做成水果拼盤。

吃水果關鍵是怎樣去掉果核。不能拿着整個去咬。有刀叉的情況下,應小心地使用,用刀切成四瓣再去皮核,用叉子叉着吃。要注意別把汁濺出來。沒有刀或叉時,可以用你的兩個手指把果核從嘴裏輕輕拿出,放在果盤的邊上。把果核直接從嘴裏吐出來,是非常失禮的。

餐桌禮儀知識 篇九

1、入座後姿式端正,腳踏在本人座位下,不可任意伸直,手肘不得靠桌邊, 或將手放在鄰座椅背上。

2、在餐桌上不能只顧自己,也要關心別人,尤其要招呼兩側的女賓。

3、嘴裏有食物,避免張嘴説話。

4、自用餐具不入公用餐盤夾取菜餚。

5、必須小口進食,不要大口塞。

6、取菜舀湯,應使用公筷公匙。

7、吃進嘴的食物,不能吐出來。對於滾燙的食物,可以喝水或果汁沖涼。

8、送食物入口時,兩肘應向內靠,不直向兩旁張開,碰及鄰座。

9、自己手上持刀叉,或他人在嚼食物時,都要避免跟對方説話或敬酒。

10、女士儘量避免在餐桌上剔牙。

11、避免在餐桌上咳嗽、打噴嚏、打嗝。

12、喝酒宜各隨意,敬酒以禮到為止,切忌勸酒、猜拳、吆喝。

13、餐具墜地時,示意服務員幫忙換。

14、不慎將酒、水、湯計濺到他人衣服,表示歉意即可,不必恐慌賠罪,反使對方難為情。

15、如欲取用擺在同桌其他客人面前之調味品,應請鄰座客人幫忙傳遞,不可伸手橫越,長驅取物。

16、如吃到不潔或異味,應將入口食物,輕巧的用拇指和食指取出,放入盤中。發現異物時,不要大驚小怪,而是示意服務人員更換。

17、食畢,餐具務必擺放整齊,不可凌亂放置。餐巾亦應摺好,放在桌上。

18、主食進行中,不宜抽煙,如需抽煙,必須先徵得鄰座的`同意。

19、進餐的速度,宜與男女主人同步,不宜太快,亦不宜太慢。

20、餐桌上不應談悲傷以及讓人倒胃口的事,不然就容易破壞用餐的氛圍。

21、在餐廳進餐,不宜推拉爭相付賬。被請的客人,不應悄悄地去付賬。

餐桌禮儀知識 篇十

【做客時】

1、忌主動要求添菜添飯;

2、忌移轉酒樽或將酒灑出來,從風水上講,這代表日後會有訟諍之事發生;

3、吃魚時忌主動把魚翻轉過來,俗謂“客不翻魚”;

4、忌站起身夾遠處的菜;

5、菜盤忌食空食光;

6、席間忌脱衣鬆褲帶;

7、忌談論飯菜不好;

8、忌不道別就離席而去。

【招待客人時】

1、盛飯時忌勺子向外翻

關於這個忌諱,舊時有兩種説法:一種説法認為牢房內給犯人盛飯的時候才會勺子外翻;另一種説法則是從風水角度思考的,説是盛飯時勺子向外翻會造成財源外流。

2、主人忌提前離席

宴客席間,主人就應始終陪坐,忌提前離席,以免客人吃的不安心。

3、忌席未散就收空碗碟和抹桌掃地

客人還在吃飯時,忌將空碗碟收走;席未散的話,也不能在客人就餐的時候就開始抹桌掃地,民俗以為這是“趕客”的舉動。

4、宴客時忌將茶壺、酒壺的壺口向人

將茶壺、酒壺的壺口朝向客人,一來容易發生危險,二來這樣做十分沒有禮貌。而從風水角度説,不論是茶壺還是酒壺,裏面所盛的都屬於“水”,而“水”則代表了“財”。

5、忌第一頓飯給客人吃餃子

俗話有“送客的餃子,迎客的面”之説,所以在一些地區,有客人來時第一頓飯忌吃餃子的説法。

1、忌將筷子插在飯中

舊時有這樣的習俗——祭祀亡靈時,人們往往會把筷子直接插在飯中。所以,在吃飯的時候這樣做,則是十分不吉利的。

2、忌用筷子敲碗

舊俗認為,只有乞丐才會敲着空碗方便挨家挨户乞討。即便在現代社會,用筷子敲碗也被視為一種十分沒有教養的做法。因此,不論是出於風水角度還是家教,父母都就應教育孩子,在吃飯前、吃飯的過程中、吃飯後,都不能以筷敲碗。有這種壞習慣的成人更就應趕快改掉這個“惡習”。

3、忌端碗時手心朝上

吃飯的時候把端在手上是一種禮貌的做法,但端碗的手勢卻很有講究,注意切不可將手指都託在碗底,手心朝上。因為乞丐要飯的姿勢就是這樣的,所以這被視為端碗的禁忌。

4、忌將兩根筷子分別放在碗或杯子兩側

一雙筷子務必要放在碗或杯子的同一側,而不能一邊放一根,否則被視為不吉利。因為分開擺放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快(筷)分開”,從風水角度而言不利於家庭和睦。

5、忌吃飯時剩飯

俗話有“小孩剩碗底,長大娶麻妻”、“吃不光,好生瘡”等説法,而古人也一向認為“作踐穀物,必遭雷擊”。不論是從風水角度思考,還是為了培養孩子不浪費糧食的習慣,家長們都就應要求孩子從小就不剩飯,吃多少盛多少。如果小孩實在吃不下了,家長最好能吃掉。而如果大人也剩飯的話,不僅僅僅在風水上會帶來負面能量,同樣也會被別人認為家教不好。

6、忌吃飯時説不吉利的話

吃飯時説不吉利的言語,也是一種忌諱,尤其忌諱提傷、亡、病、災、禍等凶事。

7、忌飯後躺卧不動

吃完飯後最好活動活動,古語有云——“飯後百步走,能活九十九”。而倘若飯後躺卧不動,則有“飯後不動,定要生病”的説法。

原先餐桌上的禮儀忌諱這麼多!

8、忌剛吃完飯就洗澡、剪頭

民間一向有“飯飽不洗澡,肚飽不剃頭”的説法,所以剛吃完飯務必不要立刻就去洗澡或是剪頭,這樣是不吉利的。

9、忌吃飯時分心

現代人經常邊吃飯邊看電視、看書、聊天,更有甚者,還會一邊吃飯一邊照鏡子、幹活或是玩耍。而在舊時,吃飯是一件十分嚴肅的事,所以才會有“食不言”之説。從風水角度來講,吃飯時最好不要分心,否則會被視為對食物的不敬。

家族的飯菜主要有:

1、家宴——指家族自我過節和各種喜慶活動而設的宴席

2、賓宴——宴請親戚朋友的宴席

3、便宴——便宴是家常便飯。

飯桌文化:禮、孝、德、讓、教

1、“禮”是指飲饌的禮節和禮儀。

它反映了家族的道德觀念和風俗習慣構成的禮節、儀式和個人的禮貌要求。家宴、便宴要以“長”(家長、長輩)為主,賓宴要以“客”為主。因此,就構成了許多規矩約束家人,尤其對孩子們的約束更加嚴格。

禮有形式之禮和待侍之禮。形式之禮是指禮儀的形式和氛圍所體現的禮,比如宴請場所的選取、禮儀的檔次、環境的營造、用具的準備,都要體現對客人的一種尊重。待侍之禮是指招待客人和侍奉客人的禮節,如宴席的排座是以長為先、師為先、遠為先的原則,即按輩分排座,家庭教師要優先入座,遠道而來的親戚朋友要優先入座,對待家境貧窮的親戚和朋友更要格外照顧,主人在席間與其交流的時光要長些,敬酒次數要多些,並有意識地向客人介紹他們的“絕活”如棋藝、書法、唱功,以獲得眾人的讚賞和尊重。同時嚴格要求管家和僕人不準慢待這些人。

雖然每次宴請視客人身份和禮儀風俗的特點,在飯菜種類、質量檔次、飯莊的選取上是有區別的,但絕不能讓客人挑出“不是”來。在宴請中的祝詞、敬酒、交談、進餐、辭宴的全程中都要注重禮節。

開宴前主人要將重要賓客介紹給大家,並致簡明熱情的祝詞;開宴時主人要親自斟酒,按順序向長輩和客人敬酒,不能強求;主動替不勝酒力的客人喝酒,並向客人致意;向賓客敬菜時,要注意客人的飲食愛好,次數不能多,量不能大,否則會讓客人尷尬;主人要注意席間相互交流的廣泛性,不要熱此冷彼,如有女賓,更要注意談話資料和對女賓的尊重;主人不能先於客人放下碗筷,直到客人表示已吃好方可辭宴;主人要陪主賓,漱口、淨手後到另座飲茶。

大户人家做飯時,要求廚師盛盤上菜時盤子四周不能有菜漬,上菜要用雙手端盤、端碗,手指不能摳在盤沿和碗邊上;盛飯、盛湯,倒茶時不能太滿,斟酒要滿,但不能溢出;倒茶的動作要規範,切忌將碗蓋扣在桌子上,茶壺嘴對着客人;倒茶後要後退一步再轉身離去;給客人上煙時要用盤子端給客人,切忌用手遞煙,不要用一根火柴給數人點煙,不要在客人面前用嘴吹滅火柴和隨意扔掉火柴梗,不準當着客人掃地、撣桌子,尤其不準將茶水潑在地上。

另外,在客人面前,主人不能訓斥孩子和僕人;主與客的孩子發生爭執,主人要將自我的孩子拉走,不管誰是誰非,都要向對方表示歉意,但不能當着客人面教訓自我的孩子,否則客人會感到不自在。

賓宴一般也是不讓孩子參加的。記得小時候家宴時,要求孩子們要做到懂規矩、尊敬人、講禮貌、有教養,有三個不準:吃飯時不準出現喧譁聲、碗筷碰擊聲,更不準用筷子敲桌子敲碗,不準吧唧嘴和出虛恭。二祖母説吃飯時聽到吧唧嘴的聲音讓人作嘔,吃飯時出虛恭令人難以忍受。並讓吃噎着連續打嗝的孩子主動下桌,不準拖拉椅凳以免發出刺耳的聲音,這就是不準出聲的要求;二是不準“下嘴”,長輩不動筷子孩子們是不能先夾菜的,不準將嘴填得滿滿的,不準狼吞虎嚥,不準站起身來夾菜,夠不到的菜可示意長輩給夾,不準用筷子在菜盤中亂挑亂翻,不準邊吃邊用雙眼緊盯着桌上的菜,不準用筷子指人,不準將不愛吃的東西和口雜牙穢扔在或吐在地上,不準掉飯粒,揭饅頭皮和剩飯要將飯碗扒拉乾淨。最忌諱的,就是孩子將筷子直插在飯碗中;三是絕對不準孩子喝酒。當年兩個祖母喜歡和孩子們在一齊樂樂,在飯桌上玩些遊戲,輸了要出節目,吃完飯還要讓孩子們比比誰的飯碗和桌面最乾淨,席間温馨的氣氛十分濃厚。

2、“孝”家宴時講究要尊重長輩,要盡孝道。

小時候入席時大祖母,二祖母坐在上位,因三祖母癱瘓,不能參加但要給留下位置,以示其在家中的地位。待大祖母發話“都來坐”時,大家才按排行順序入座,年紀小的孩子們要另桌而食。幾位大媽和我母親只能侍立在家人背後給佈菜、斟酒、倒茶、遞毛巾。

兩位祖母在每次家宴中都要給幾個兒媳婦點她們最喜歡吃的菜,以犒勞她們平日的辛苦,在家宴中稱犒勞菜。祖母既慈祥又很威嚴。在飯桌上大家要觀察兩位老太太的情緒。情緒不好時,務必按規矩辦事,敬酒、説個奉承話都不能少,用詞要有長次之分,更不能厚此薄彼,因此大家都很謹慎。情緒好時,二老也談笑風生,拉拉家常誇誇對方的孩子。大祖母此時會發話:“大夥兒在一塊就是圖個樂,還那麼規矩幹什麼?”這時大夥才會放鬆,氣氛和諧愉快,大人們還要領着各自的孩子到主桌上給老人問好。姐姐會討老人的歡心,從兜裏掏出幾粒花生豆或糖塊塞到老人手中,二老高興得合不攏嘴,對外孫女讚不絕口。二祖母更隨便一些,會到孩子們桌前逗逗孩子,還讓孩子夾點菜喂到自我口中,孩子們也個性高興。大家就是在活躍融洽的氣氛中享受着天倫之樂。

這種“孝”不只是晚輩對長輩的敬、尊,也體現出長輩對晚輩的關愛。因此,晚輩就更加敬重長輩更加孝順老人,在每個人的心中鑄就了真誠的孝道。

3、“德”是一種品行,在家族的飲饌中有“讓、度、儉”的要求。

4、“讓”是要求大家相互謙讓,不要好吃的搶着吃,要先讓別人吃,哪怕都被吃光也不能有怨氣,要做到讓為先;“度”要求喝酒吃飯要有度,不能暴飲暴食,更不能勸酒無度,置人於醉;“儉”是要節儉,不能浪費,尤其要求孩子不能浪費糧食,兩位祖母經常囑咐設宴不要鋪張奢侈。宴席結束後,都要將沒動過筷子和未曾上過桌的菜帶回家。

5、“教”是飲饌方面的家庭教育。透過口傳身教,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地繼承了家族中的老規矩和禮俗,在與家庭教師共同用餐時,祖母總是要求幾位教師給孩子“訓話”,並根據社會時尚向孩子們提出新的要求,看到不好的現象就去指點一下,讓孩子們明白要做什麼、不能做什麼,寓教於吃中。

有食物在嘴裏時,不要説話,等食物進了肚子再開口。一邊吃着一邊説話的樣貌會十分難看。還有吃飯時嘴裏千萬別發出“啪,啪”的聲音,你自我可能沒感覺,可坐在你旁邊的人務必很難受,但又不好意思向你指出。

餐桌上的話題也很重要,比如政治的話題,國家與國家間的各種問題,宗教問題,其他人的是是非非最好都少説,或儘快地結束此類話題。因為一齊吃飯的人你不瞭解,説多了會引起爭執吵架,結果弄得整個飯桌都不開心。餐桌上的話題要有選取,説話的聲音也要輕些,對方能聽見就能夠了,聲音大了會妨礙其它桌上的人,也是沒有修養的表現。另外也務必提醒一下,女人到了中年後話會比較多,大家一齊吃飯時,不要一個人在拼命地説或別人説一句就打斷別人的話,跟着還否定一句,覺得自我很懂,處處要爭。要學會聆聽對方説話,尊重別人,思考別人的感受是做人的基本教養。

在餐桌上喝酒勸酒,酒後胡鬧,大聲喧譁還要非禮的行為那是絕對不就應的。這可不是禮貌的行為。還有更細小的方面,比如,用筷子指來指去,把菜翻來翻去。邊吃邊弄頭髮等等在旁人看來都是些很不衞生的動作千萬不要發生。

飯桌上的文化,就是“飲饌文化”的通俗叫法。在老北京,不一樣的家庭或家族在社會、經濟、習慣、環境的影響下,構成了有自家特色的飯桌文化,眾多家族在飯饌方式上有“家宴”、“賓宴”和“便宴”――家宴是指家族自我過節和各種喜慶活動而設的宴席;賓宴是宴請親戚朋友的宴席;便宴是家常便飯。老北京飯桌上各種禮儀十分講究,在漫長的歲月中逐漸折射出老北京的價值觀念,自覺或不自覺地構築了具有“禮”、“孝”、“德”、“教”為資料的飯桌文化。

“禮”是指飲饌的`禮節和禮儀。它反映了家族的道德觀念和風俗習慣構成的禮節、儀式和個人的禮貌要求。家宴、便宴要以“長”(家長、長輩)為主,賓宴要以“客”為主。因此,就構成了許多規矩約束家人,尤其對孩子們的約束更加嚴格。

禮有形式之禮和待侍之禮。形式之禮是指禮儀的形式和氛圍所體現的禮,比如宴請場所的選取、禮儀的檔次、環境的營造、用具的準備,都要體現對客人的一種尊重。待侍之禮是指招待客人和侍奉客人的禮節,如宴席的排座是以長為先、師為先、遠為先的原則,即按輩分排座,家庭教師要優先入座,遠道而來的親戚朋友要優先入座,對待家境貧窮的親戚和朋友更要格外照顧,主人在席間與其交流的時光要長些,敬酒次數要多些,並有意識地向客人介紹他們的“絕活”如棋藝、書法、唱功,以獲得眾人的讚賞和尊重。同時嚴格要求管家和僕人不準慢待這些人。

雖然每次宴請視客人身份和禮儀風俗的特點,在飯菜種類、質量檔次、飯莊的選取上是有區別的,但絕不能讓客人挑出“不是”來。在宴請中的祝詞、敬酒、交談、進餐、辭宴的全程中都要注重禮節。

開宴前主人要將重要賓客介紹給大家,並致簡明熱情的祝詞;開宴時主人要親自斟酒,按順序向長輩和客人敬酒,不能強求;主動替不勝酒力的客人喝酒,並向客人致意;向賓客敬菜時,要注意客人的飲食愛好,次數不能多,量不能大,否則會讓客人尷尬;主人要注意席間相互交流的廣泛性,不要熱此冷彼,如有女賓,更要注意談話資料和對女賓的尊重;主人不能先於客人放下碗筷,直到客人表示已吃好方可辭宴;主人要陪主賓,漱口、淨手後到另座飲茶。

大户人家做飯時,要求廚師盛盤上菜時盤子四周不能有菜漬,上菜要用雙手端盤、端碗,手指不能摳在盤沿和碗邊上;盛飯、盛湯,倒茶時不能太滿,斟酒要滿,但不能溢出;倒茶的動作要規範,切忌將碗蓋扣在桌子上,茶壺嘴對着客人;倒茶後要後退一步再轉身離去;給客人上煙時要用盤子端給客人,切忌用手遞煙,不要用一根火柴給數人點煙,不要在客人面前用嘴吹滅火柴和隨意扔掉火柴梗,不準當着客人掃地、撣桌子,尤其不準將茶水潑在地上。

另外,在客人面前,主人不能訓斥孩子和僕人;主與客的孩子發生爭執,主人要將自我的孩子拉走,不管誰是誰非,都要向對方表示歉意,但不能當着客人面教訓自我的孩子,否則客人會感到不自在。

賓宴一般也是不讓孩子參加的。記得小時候家宴時,要求孩子們要做到懂規矩、尊敬人、講禮貌、有教養,有三個不準:吃飯時不準出現喧譁聲、碗筷碰擊聲,更不準用筷子敲桌子敲碗,不準吧唧嘴和出虛恭。二祖母説吃飯時聽到吧唧嘴的聲音讓人作嘔,吃飯時出虛恭令人難以忍受。並讓吃噎着連續打嗝的孩子主動下桌,不準拖拉椅凳以免發出刺耳的聲音,這就是不準出聲的要求;二是不準“下嘴”,長輩不動筷子孩子們是不能先夾菜的,不準將嘴填得滿滿的,不準狼吞虎嚥,不準站起身來夾菜,夠不到的菜可示意長輩給夾,不準用筷子在菜盤中亂挑亂翻,不準邊吃邊用雙眼緊盯着桌上的菜,不準用筷子指人,不準將不愛吃的東西和口雜牙穢扔在或吐在地上,不準掉飯粒,揭饅頭皮和剩飯要將飯碗扒拉乾淨。最忌諱的,就是孩子將筷子直插在飯碗中;三是絕對不準孩子喝酒。當年兩個祖母喜歡和孩子們在一齊樂樂,在飯桌上玩些遊戲,輸了要出節目,吃完飯還要讓孩子們比比誰的飯碗和桌面最乾淨,席間温馨的氣氛十分濃厚。

“孝”家宴時講究要尊重長輩,要盡孝道。

小時候入席時大祖母,二祖母坐在上位,因三祖母癱瘓,不能參加但要給留下位置,以示其在家中的地位。待大祖母發話“都來坐”時,大家才按排行順序入座,年紀小的孩子們要另桌而食。幾位大媽和我母親只能侍立在家人背後給佈菜、斟酒、倒茶、遞毛巾。

兩位祖母在每次家宴中都要給幾個兒媳婦點她們最喜歡吃的菜,以犒勞她們平日的辛苦,在家宴中稱犒勞菜。祖母既慈祥又很威嚴。在飯桌上大家要觀察兩位老太太的情緒。情緒不好時,務必按規矩辦事,敬酒、説個奉承話都不能少,用詞要有長次之分,更不能厚此薄彼,因此大家都很謹慎。情緒好時,二老也談笑風生,拉拉家常誇誇對方的孩子。大祖母此時會發話:“大夥兒在一塊就是圖個樂,還那麼規矩幹什麼?”這時大夥才會放鬆,氣氛和諧愉快,大人們還要領着各自的孩子到主桌上給老人問好。姐姐會討老人的歡心,從兜裏掏出幾粒花生豆或糖塊塞到老人手中,二老高興得合不攏嘴,對外孫女讚不絕口。二祖母更隨便一些,會到孩子們桌前逗逗孩子,還讓孩子夾點菜喂到自我口中,孩子們也個性高興。大家就是在活躍融洽的氣氛中享受着天倫之樂。

這種“孝”不只是晚輩對長輩的敬、尊,也體現出長輩對晚輩的關愛。因此,晚輩就更加敬重長輩更加孝順老人,在每個人的心中鑄就了真誠的孝道。

“德”是一種品行,在家族的飲饌中有“讓、度、儉”的要求。

“讓”是要求大家相互謙讓,不要好吃的搶着吃,要先讓別人吃,哪怕都被吃光也不能有怨氣,要做到讓為先;“度”要求喝酒吃飯要有度,不能暴飲暴食,更不能勸酒無度,置人於醉。“儉”是要節儉,不能浪費,尤其要求孩子不能浪費糧食,兩位祖母經常囑咐設宴不要鋪張奢侈。宴席結束後,都要將沒動過筷子和未曾上過桌的菜帶回家。

“教”是飲饌方面的家庭教育。透過口傳身教,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地繼承了家族中的老規矩和禮俗,在與家庭教師共同用餐時,祖母總是要求幾位教師給孩子“訓話”,並根據社會時尚向孩子們提出新的要求,看到不好的現象就去指點一下,讓孩子們明白要做什麼、不能做什麼,寓教於吃中。

在禮、孝、德、教的影響下,孩子們養成了較好的飲食習慣,進而構成了禮重形式、孝重心理、德重行為、教重繼承的飯桌文化,而這些,也是老北京文化的一個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