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楊氏之子文言文翻譯及註釋彙總 楊氏之子文言文翻譯答案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04W

楊氏之子文言文翻譯及註釋彙總 楊氏之子文言文翻譯答案精品多篇

最新文言文楊氏之子翻譯 篇一

一、虞世南 (句式) 災。今蛇見山澤,適其所居。江淮大水,” 祕愛。

卒,年八十一,詔陪葬昭陵,贈禮部尚書,諡曰文懿。翻譯下面兩個句子 (1)屢乞骸骨,不聽,遷太子右庶子,固辭,改祕書監。(5分)

(2)帝然之,於是遣使賑饑民,申挺獄訟,多所原赦。(5分)

二、朱勔

石,高四丈,載以鉅艦,役夫數千人,所經州縣,有拆水門、橋樑,鑿城垣以過者。既至,賜名“神翻譯下面兩個句子

(1)微不謹,即被以大不恭罪。及發行,必徹屋抉牆以出。(5分) (2)京始患之,從容言於帝,願抑其太甚者。帝亦病其擾,乃禁用糧綱船。(5分)

三、薛奎,為養。

帝嘗謂輔臣曰:”奎曰:”歷數唐開元、天寶時事 “陛下即位之初,勵精萬機而簡翻譯下面兩個句子 (1)今幸兵食有餘,安用此陳腐以困民哉!(2)大臣數被酒無威儀,非所以重朝廷也。

四、杜立德皆愛人事也。

疏上旬日,未下廷議。立德請令滿、漢大臣集議,以伸公論,鼓直言之氣;並及馬士英、阮大鋮、宋

“此新授刑部尚書杜立” 以聞。立德言:

“自”

三十一年,卒,年八十一,諡文端。三十九年,帝南巡,其子恭俊迎駕三河,上問立德葬所,手

翻譯下面兩個句子

(1)又僉都御史趙開心素為銓所忌,相繼構陷去官,乞矜察。(5分)

(2)今變亂甫定,宜與民休息。其除之便。(5分)篇二:課堂檢測(文言文)答案 七年級上冊課堂檢測

(二)

一、默寫檢查(每空5分,共20分)

1、黨的十六大召開後,各項改革正好藉此契機,我們可用《次北固山下》 潮平兩岸闊 , 風正一帆懸 這句來形容。

2、《錢塘湖春行》從動物角度描寫早春的詩句有: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

二、字詞解釋(每空5分,共50分)

1、項為之強: 通“僵”,僵硬

2、徐噴以煙:慢慢地 ..

3、人不知而不愠: 怨恨、生氣、發怒

4、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真誠、誠實..

5、士不可以不弘毅: 剛強、勇毅

6、連亙六七裏 : 連綿不斷 ....

7、見山上人煙市肆: 集市

8、撒鹽空中差可擬:相比 ...

9、相委而去: 丟下、捨棄

10、暮而果大亡其財:丟失.. 馬無故亡而入胡: 逃跑.

三、翻譯下列句子(每小題15分,共30分) (1)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到了一年的寒冬,才知道松樹和柏樹是最後凋謝的。 (2)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中午(您)沒有來,就是不講信用;對着(人家的)兒子罵(他的)父親,就是沒有禮貌。

七年級下冊課堂檢測

(四)

一、默寫檢查(每空5分,共20分)

1、李白《春夜洛城聞笛》一詩中,表達詩人對家鄉的依戀和思念之情的兩句是 此夜曲中聞折柳 ,何人不起故園情。

2、劉長卿《送靈澈上人》一詩中,從視覺和聽覺兩個角度描寫竹林寺的景色氣氛,同時點明送別時間,且對仗工整的兩句是 蒼蒼竹林寺 , 杳杳鐘聲晚 。

二、字詞解釋(每空5分,共50分)

1、日扳仲永: 通“攀”, 牽、引

2、泯然眾人矣: 消失...

3、指物作詩立就: 立刻完成

4、涉獵: 粗略的閲讀 ....

5、即更刮目相待:重新

6、會賓客大宴: 走逢、恰巧遇到 ..

7、滿坐寂然: 通“座”

8、不能名其一處: 説出..

9、犬坐於前:像狗一樣

10、一狼洞其中: 打洞..

三、翻譯下列句子(每小題15分,共30分) (1) 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

同縣的人都認為他不同尋常,漸漸的有人請他父親去做客。 (2)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你當今的才幹和謀略,不再是以前的吳下阿蒙了!八年級上冊課堂檢測

(六)

一、默寫檢查(每空3分,共30分) (1)《歸園田居》表明詩人熱愛田園、怡然自得、不願在污濁的現實中迷失自我(畫龍點睛)的語句: 衣沾不足惜 , 但使願無違。 (2)《使至塞上》以傳神之筆勾畫出一幅塞外雄渾景象的名句: 大漠孤煙直 , 長河落日圓 。 (3)《渡荊門送別》化靜為動,表現詩人過荊門入楚地的壯闊景象,含喜悦開朗心情、朝氣蓬勃活力的語句: 山隨平野盡 , 江入大荒流 。 (4)《登岳陽樓》(其一)中從歷史角度介紹岳陽樓,並淋漓盡致的表現詩人滿腔愁緒的一聯是 登臨吳蜀橫分地 , 徙倚湖山欲暮時 。運用雙關辭格,借眼前之景,隱喻社會現實和詩人飽經滄桑、身心交瘁、未老先衰的境況的一聯是 白頭弔古風霜裏 , 老木滄波無限悲 。

二、字詞解釋(每空5分,共50分)

1、屋舍儼然: 整齊的樣子

2、便要還家: “邀”,邀請

3、無案牘之勞形:使?勞累 ....

4、詘右臂支船:通“屈”,彎曲

5、左手倚一衡木:通“橫”,橫放

6、選賢與能:通“舉”,選拔 ...

7、故人不獨親其親(以?為親)( 親人 ) 8 連續不斷 ..

9、餘挐一小船: 劃。撐

10、更:是日更定(古代夜間的計時單位)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還 ) ...

三、翻譯下面的句子。(每句10分,共20分)

(1)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

(他們)自己説祖先(為了)躲避秦朝時的戰亂,帶領妻子兒女和同縣的人來到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不再從這裏出去。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這是簡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簡陋了)。

八年級下冊課堂檢測

(八)

一、默寫檢查(每空3分,共30分) 1.《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表現詩人捨己為人、至死不渝的句子是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2.《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與“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意境相似的句子是_山迴路轉不見君,_雪上空留馬行處_。

3.杜甫的《望嶽》中與“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會當凌絕頂,__一覽眾山小_。 4.《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的詩句是:沉舟側畔千帆過 , 病樹前頭萬木春 5.《過零丁洋》中運用比喻表現宋朝國勢危亡、個人身世坎坷(國家和個人的境遇)的句子: 山河破碎風飄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

二、字詞解釋(每空4分,共60分)

1、猿則百叫無絕: 停止

2、造(往、到)飲輒(就)盡

3、每有會意: 對書中的內容有所領會

4、策(鞭打)之不以其道、執策( 鞭子)而臨之

5、俟其欣悦: 等到.

6、腰白玉之環: 腰佩

7、媵人持湯沃灌: 熱水

8、俶爾遠逝: 忽然..

9、百廢具興:通“俱”,全、都

10、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因為

11、屬予作文以記之:通“囑”囑託 ..

12、山行六七裏: 沿着山走

13、傴僂提攜: 老老少少的行人

14、泉(汲泉水)而茗(煮茶)者

15、夫不能以(因為)遊墮(耽誤、壞)事

三、翻譯句子(每句5分,共10分)

1、鳶飛戾天者,望峯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那些像鳶鳥飛上天一樣極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峯,就會平息熱衷功名利祿的心,那些治理政務的人,看到這些優美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向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隱時現。九年級上冊課堂檢測

(十)

一、默寫檢查(每空5分,共20分)

1、《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中抒發征夫戍難歸的無奈和對家鄉的眷念之情(表達主旨)的詩句

是 濁酒一杯家萬里 ,燕然未勒歸無計 。

2.李清照《武陵春》中以淚代語述説不幸的是 物是人非事事休 , 欲語淚先流。

二、字詞解釋(每空5分,共70分)

1.乃丹書帛寫 2.所罾魚腹中 用網捕3.間令吳廣 暗中... 通“措”,放置8.盛怒的樣子撞吉凶的徵收 11.穿喪衣 12.欲信大義“伸”伸張 .

三、翻譯下列句子(每小題5分,共10分) 1.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 4.忿恚尉 使??惱怒5.尉果笞廣 用鞭竹板打 6.身被堅執鋭通“被”,穿..........13.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見識短淺14.斟酌損益 除去

現在逃走也是死,起義也是死,同樣是死,為國事而死好嗎?

2、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 這個只可以到他那裏去拜訪,不可以委屈(他),召(他上門)來,您應該屈尊,親自去拜訪他。

九年級下冊課堂檢測

(十二)

一、默寫檢查(每空5分,共30分)

1、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 ,在水一方 。

5、雲橫秦嶺家何在 ,雪擁藍關馬不前。

6、黑雲壓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鱗開 。。

二、字詞解釋(每空5分,共70分)

1、吾知所以距子矣 用來?的方法

2、守圉有餘 通“御”防禦 ...

3、域民 限制

4、衡於慮通“橫”梗塞,不順 ..

5、患有所不闢通 “避”,躲避

6、所識窮乏者得我 通“德”,感激.

7、犧牲玉帛 指豬、牛、羊等祭品

8、神弗福也 賜福、保佑 ...

9、彼竭我盈 士氣正旺盛

10、朝服衣冠 穿 .

11、王之蔽 受矇蔽

12、聞寡人之耳 使?聽到 .

13、年且九十 將近

14、汝之不惠 通 “慧”,聰明 .

三、翻譯下列句子(每小題5分,共10分)

(1)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按照實情判斷。 (2)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

用這些來使他的心驚動,使他的性格堅強起來,增加他不曾有的能力。篇三:文言文過關檢測

高三語文複習文言文檢測卷

一、背誦默寫

1、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則知明而行無過矣。(荀子《勸學》) (2)自其不變者而觀之,,而又何羨乎!(蘇軾《赤壁賦》) (3)固時俗之工巧兮,。(屈原《離騷》) (4)此情可待成追憶,。(李商隱《錦瑟》) (5)斜陽草樹,,人道寄奴曾住。(辛棄疾《永遇樂》) (6),無案牘之勞形。(劉禹錫《陋室銘》) (7)間關鶯語花底滑, 。(白居易《琵琶行》) (8) ,砯崖轉石萬壑雷。(李白《蜀道難》) (9)釘頭磷磷, 。(杜牧《阿旁宮賦》) (10) ,靡有朝矣。(《詩經·氓》)

二、課內文言(18分,每題3分)

2、下列句中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夫夷以近,則遊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作《師説》以貽之 b.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 c.至於誓天斷髮,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何可勝道也哉

d.夫夷以近,則遊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

3、下列詞類活用歸類正確的一項是( )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②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 ③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④漁樵於江渚之上 ⑤糞土當年萬户侯 ⑥生死而肉骨

⑦天下雲集響應,贏糧而景從 ⑧籍吏民,封府庫 ⑨六王畢,四海一 ⑩李牧連卻之

a、①④⑩/②③⑦/⑧⑤/⑥⑨ b、①④⑧/②③⑥⑩/⑤/⑦/⑨ c、①④⑧/②③⑦/⑤⑥/⑨/⑩d、①④/②③⑥⑦/⑤⑩//⑧⑨

4、下列各句按句式分類正確的一項是( ) ①甚矣,汝之不惠 ②請其矢,盛以錦囊 ③一夫作難而七廟隳 ④樑,吾仇也

⑤身死國滅,為天下笑 ⑥其勢弱於秦 ⑦痛哉斯言

⑧其兩股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中 ⑨何以謂之文也

a. ①⑦/②⑥/③⑤/④/⑧/⑨ b. ①④/②③/⑤⑥/⑦/⑧/⑨ c. ①②/③④/⑤⑧/⑥/⑦/⑨ d. ①⑦/②⑤/③④/⑥/⑧/⑨

5、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含義,與現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

a、九國之師,逡巡而不敢進。b、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 c、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 d、約為婚姻

6、下列各句中全含通假字的一組是( ) ①合從締交,相與為一 ②趣舍萬殊,靜躁不同 ③願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④時矯首而遐觀 ⑤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⑥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⑦ 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 ⑧距關,毋內諸侯⑨料大王士卒足以當項王乎

a.①②③⑧⑨ b. ①②④⑥⑧ c. ①②③⑥⑦ d. ①②③⑥⑧

7、加點詞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

a.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戰敗而亡,誠不得已 b.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樊噲從良坐

c.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 至於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 d.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 多謝後世人,戒之慎勿忘

三、課外文言閲讀(36分)

(一)閲讀下面 文言文,完成9—12題。(21分)

黃門監魏知古,本起小吏,因姚崇引薦,以至同為相,崇意輕之。無何,知古拜吏部尚書,知東都選事,崇遣吏部尚書宋於門下過官;知古銜之。

崇二子分司東都,恃其父有德於知古,頗招權請託;知古歸,悉以聞。他日,上從容問崇:“卿子才性何如?今何官也?”崇揣知上意,對曰:“臣有三子,兩在東都,為人多欲而不謹;是必以事幹魏知古,臣未及問之耳。”上始以崇必為其子隱,及聞崇奏,喜問:“卿安從知之?”對曰:“知古微時,臣卵而翼之。臣子愚,以為知古必德臣,容其為非,故敢幹之耳。”上於是以崇為無私,而薄知古負崇,欲斥之。崇固請曰:“臣子無狀,撓陛下法,陛下赦其罪,已幸矣;苟因臣逐知古,天下必以陛下為私於臣,累聖政矣。”上久乃許之。辛亥,知古罷為工部尚書。

姚崇嘗有子喪,謁告十餘日,政事委積,懷慎不能決,惶恐,入謝於上。上曰:“朕以天下事委姚崇,以卿坐鎮雅俗耳。”崇既出,須臾,裁決俱盡,頗有得色,顧謂紫微舍人齊浣曰:“餘為相,可比何人?”浣未對。崇曰:“何如管、晏?”浣曰:“管、晏之法雖不能施於後,猶能沒身。公所為法,隨復更之,似不及也。”崇曰:“然則竟如何?”浣曰:“公可謂救時之相耳。”崇喜,投筆曰:“救時之相,豈易得乎!”

姚崇無居第,寓居罔極寺,以病痁謁告。上遣使問飲食起居狀,日數十輩。源乾曜奏事或稱旨,上輒曰:“此必姚崇之謀也。”或不稱旨,輒曰:“何不與姚崇議之!”乾曜常謝實然。每有大事,上常令乾曜就寺問崇。癸卯,乾曜請遷崇於四方館,仍聽家人入侍疾;上許之。崇以四方館有簿書,非病者所宜處,固辭。上曰設四方館為官吏也使卿居之為社稷也恨不可使卿居禁中耳此何足辭

(選自《資治通鑑》第二百一十一卷)

8、下列句中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知東都選事知:主持,主管

b.以為知古必德臣 德:恩惠,恩德 c.而薄知古負崇 薄:輕視,看不起

d.知古微時,臣卵而翼之 微:地位卑微

9、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或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3分) a.天下必以陛下為私於臣 而君幸於趙王 b.因姚崇引薦,以至同為相相如因持璧卻立

c.朕以天下事委姚崇以爾車來,以我賄遷。d.救時之相,豈易得乎 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餘地矣

10、以下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現名相姚崇高超的行政能力的一組是( )(3分) ①遣吏部尚書宋於門下過官②是必以事幹魏知古 ③崇既出,須臾,裁決俱盡④此必姚崇之謀也 ⑤上常令乾曜就寺問崇 ⑥救時之相,豈易得乎 a.③④⑤b.②④⑥ c.①③⑥d.①②⑤

11、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皇上召見姚崇時問及姚崇兒子的有關情況,表現了對姚崇的瞭解和信任。 b.皇上以為姚崇“必為其子隱”, 姚崇料到皇上問話的深意,所以主動在皇上面前表示自己和兩個兒子勢不兩立。

c.姚崇認為自己的兒子“撓陛下法”不應“因臣逐知古”。皇上卻認為知古有負於姚崇,因而瞧不起他。

d.源乾曜奏事或稱旨,皇上説:“此必姚崇之謀也。”或不稱旨,輒曰:“何不與姚崇議之!”這些話重在説明皇上對源乾曜很不滿意。

12、將文言文閲讀材料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 (1)上始以崇必為其子隱,及聞崇奏,喜問:“卿安從知之?”(3分)

(2)苟因臣逐知古,天下必以陛下為私於臣,累聖政矣。”(3分)

13、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3分)”

上曰設四方館為官吏也使卿居之為社稷也恨不可使卿居禁中耳此何足辭

(二)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題。(15分) 南康直節堂記① [宋]蘇 轍

南康太守聽事之東,有堂曰“直節”,朝請大夫 徐君望聖之所作也。庭有八杉,長短鉅細若一,直如引繩,高三尋,而後枝葉附之。岌然如揭太常之旗,如建承露之莖;凜然如公卿大夫高冠長劍立於王廷,有不可犯之色。堂始為軍六曹吏所居,杉之陰,府史之所蹲伏,而簿書之所填委,莫知貴也。君見而憐之,作堂而以“直節”命焉。

夫物之生,未有不直者也。不幸而風雨撓之,巖石軋之,然後委曲隨物,不能自保。雖竹箭之良,松柏之堅,皆不免於此。惟杉能遂其性,不扶而直,其生能傲冰雪,而死能利棟宇者,與竹柏同,而以直過之。求之於人,蓋所謂不待文王而興者耶?

徐君温良泛愛,所居以循吏稱,不為皦察之政,而行不失於直。觀其所説,而其為人可得也。《詩》曰:“惟其有之,是以似之。”堂成,君以客飲於堂上。客醉而歌曰:“吾欲為曲,為曲必屈,曲可為乎?吾欲為直,為直必折,直可為乎?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葉,安而不危乎?清風吹衣,飛雪滿庭,顏色不變,君來燕嬉乎!封植灌溉,剪伐不至,杉不自知,而人是依乎!廬山之民,升堂見杉,懷思其人,其無已乎?”歌闋而罷。 元豐八年正月十四日,眉山蘇轍記。

注:①蘇轍作此文時為元豐八年,他因蘇軾案牽連而遭貶已有五年,其時應是仍在筠州。筠州雖屬江南西路而南康屬江南東路,但二者相鄰,故與徐望聖有往來。

14、對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岌然如揭太常之旗 揭:高舉

b.觀其所説,而其為人可得也 説:同“悦”

c.然後委曲隨物 委曲:屈曲變彎d.有如此杉,特立不倚特立:與眾不同

15、下列各組加點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3分) a.府史之所蹲伏 b.惟杉能遂其性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其孰能譏之乎

c.與竹柏同,而以直過之d.君以客飲於堂上

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16、下列對文意的敍述或對文章的欣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徐望聖在南康太守聽事堂的東面種了八棵又高又直的杉樹,並在杉樹旁建造了一座廳堂命名為“直節堂”。

b.作者認為樹木剛生長時,沒有不直的,然而經過風吹雨打,或受到巖石的擠壓,往往不能保全自己直的本性,只有杉樹可以。 c.“直節”即本文核心所在,作者對杉樹的“直節”之性作了由衷的讚美。巨杉之性即剛直豪傑之士的品格。表面狀物,實則寫人。

d.文章寫堂而寫杉,寫杉而實寫徐望聖,借寫徐望聖又將自己的政治品格和人生態度抒發無遺,紆徐曲折,極盡含蓄之妙。

17、把文言文閲讀材料中劃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 (1)君見而憐之,作堂而以“直節”命焉。(3分)

(2)廬山之民,升堂見杉,懷思其人,其無已乎?(3分)

四.文學名著、文化經典閲讀(16分)

(一)文學名著閲讀(10分)

18、下列各項中對作品故事情節的敍述不正確的兩項是( )(5分)

a.當王熙鳳等人來到怡紅院抄檢時,別人都打開箱子接受檢查,只見晴雯挽着頭髮闖進來,豁一聲將箱子掀開,兩手抓着底子,朝天往地一倒,將所有之物全部倒出。(《紅樓夢》) b.賈不假,白玉為堂金作馬。阿房宮,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個史。東海缺少白玉牀,龍王來請金陵王。豐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鐵。

門子為勸阻賈雨村捉拿薛蟠,遞上護官符,並對賈雨村説了上面這些話。(《紅樓夢》) c.風姐笑道;“這個孩子扮上,活像一個人,你們再看不出來。”寶釵心裏也知道,便只一笑,不肯説。寶玉也猜着了,亦不敢説。史湘雲接着笑道:“像林妹妹的模樣兒。”

寶釵過生日請戲班唱戲,十分熱鬧。其中一個小戲子長相似黛玉;眾人明白,卻只有心直口快的湘雲説了出來。寶玉對湘雲使了一個眼色,讓黛玉和湘雲兩人都惱怒起來。(《紅樓夢》) d.如今忽然來了一個薛寶釵,年歲雖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豐美,人多謂黛玉所不及。而且寶釵行為豁達,隨分從時,不比黛玉孤高自許,目無下塵,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 薛寶釵品格端方,容貌豐美,行為豁達,隨分從時,比黛玉更得賈府上下喜愛。這令黛玉感到了一絲不平,因此經常與寶釵鬧彆扭。(《紅樓夢》)

e.那林黛玉倚着牀欄杆,兩手抱着膝,眼睛含着淚,好似木雕泥塑的一般,直坐二更多天方才睡了。一宿無話。

黛玉晚上親來怡紅院看望寶玉。由於晴雯正鬧脾氣,且又沒有聽清黛玉的聲音,煩躁得很,沒有開門。她又眼看着寶玉送寶釵出來,更生誤會,不由觸動了寄人籬下的淒涼心境,自己更覺無趣,直到半夜才睡下。(《紅樓夢》) 19.簡答題。(任選一題,100字左右)(5分) (1)“此刻自己也跟了進去,一則寶玉不便,二則黛玉嫌疑。罷了,倒是回來的妙。想畢抽身回來。” 這是《紅樓夢》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楊妃戲彩蝶”中的一段描寫。請簡述接下去發生的故事。 (2)“你瞧瞧我忙的,那一處少了我。既應了你,自然快快的了結。” 上面是王熙鳳答應淨虛老尼的話,請簡述這件事的起因、結果。

(二)文化經典閲讀(6分)

20、閲讀下面《論語》選段,完成後面題目。 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子曰:“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

(1)從選段看,孔子的“義利觀” 是“□□□□” “□□□□” “□□□□”(可以用自己的話回答,不超過4個字)。(3分)

(2)孔子的“義利觀”對我們現代人有什麼指導意義?談談你的理解。(3分)

五、寫作(70分)

21、閲讀下面的文字,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記敍文或議論文。

(我小時候)北京的茶葉店幾乎只賣花茶,整齊劃一的幾溜清一色碧綠的大鐵皮方桶,櫃枱上放着一摞事先折去一個角的包裝紙,旁邊還有一大團土黃色的紙繩;每位顧客調好自己的茶葉後,售貨員就麻利地抽一張包裝紙墊在秤上,稱好包裝捆繩計價找錢,一氣呵成?? 也不知道從哪一天起,茶葉開始改良包裝,傳統茶葉店多少代人留下的包裝手藝一天天地消失,千年以來的茶葉銷售包裝文化竟最終成為記憶。惡俗金屬紙分裝,紙盒內襯絲絨外加木盒,更有甚者還擱一皮套,把個清心解憂的茶葉打扮成八大胡同的窯姐一般招搖。我每一次撕開這豔俗的茶葉袋都會厭惡反感??那個難以消融的小袋,扔在哪都對不會地球,人類發明這種非自然的東西對自己能有什麼好處呢? 要求:(1)擬題須包含“包裝”二字;(2)符合文體要求;(3)角度自選,立意自定;(4)不得抄襲、不得套作。

【答案】 1.略

2.d(a以:前句是連詞,表並列;後句是連詞,表目的。b其:前句是指示代詞,那個;後句是第三人稱代詞,他(自己)的。c何:前句是副詞,與“其”連用,用在形容詞前,表示程度深,可譯為“怎麼”、“多麼”、“怎麼這樣”;後句是疑問副詞,怎麼。d都是連詞,表並列。)

3.b、4a、5a、6d、7a、8.b (動詞,感恩。) 9.c (c介詞,把、將; a介詞,引進動作的對象;介詞,表被動。b介詞,通過;連詞,於是,就。d表感歎語氣;形容詞詞尾。)

10.a (①姚崇輕視不信任知古②姚崇料到皇上問話的意圖,機變的表現⑥姚崇自我得意的話,①②⑥不是表現高超的行政能力)

11.c (a、不能表現皇上對姚崇瞭解和信任;b、沒有與兩個兒子勢不兩立;d、這些話表現皇上對姚崇的器重。)

12、(1)唐玄宗原先以為姚崇一定會為他的兒子隱瞞,在聽了他的這番回答之後,高興地問道:“您怎麼知道這件事的呢?”

關於楊氏之子文言文翻譯及註釋彙總 篇二

課標教材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三組教材選編的是幾篇表現語言藝術魅力的文章。《楊氏之子》一文,寫了九歲孩童與客人笑談的經過,孩子那機智巧妙的對答,令人拍案叫絕;通過對文章的學習,要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人物語言的精妙,在語文學習中積累語言。

我先通過談話激趣讓學生體會,語言藝術博大精深,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我利用講故事的形式讓學生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對話中透出的機智,讓學生動的這是本站,我們以前所學的也都是本站,再提出古人所寫的是古文,讓學生通過朗讀感悟古文的特點。

1、揭示題目,學生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教師範讀,讓學生體會古文的韻律,再讓學生練讀。

3、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理解每句話的意思。

4、體會人物的對話,感悟人物特點。

5、把文言文換成自己的語言講講小故事。

6、課外作業蒐集課外經典語言對白。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生字新詞。

3、能理解課文意思,體會語言的巧妙藝術。

4、能主動在生活中搜集、發現、積累、運用精妙的語言。

1、能理解課文意思,做到感情朗讀。

2、能在生活中運用精妙語言。

體會語言的巧妙性。

一、談話激趣

同學們,你會説話嗎?同學們一定覺得老師的問題很可笑,因為大家認為這是一個不需要回到的問題,那我再問你,你能把話説好嗎?你怎麼回答?那麼你認為怎樣才算把話説好呢?(流利、通順、智慧、幽默、風趣)俗話説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心六月寒。説話是門巧妙的藝術。精練得當的語言能使我們有效地與人溝通,機智巧妙的語言能幫助我們擺脱可能出現的尷尬局面。幽默風趣的語言可以活躍我們的生活,有這麼一個故事,大家想聽嗎?

(教師繪聲繪色講述)古時候,樑國楊家有個孩子,才九歲,很聰明。孔君平去拜見他的父親,他父親不在,就把孩子叫出來。楊家孩子為他擺設了果品,果品中有楊梅。孔君平指着楊梅讓孩子看,説:“從來沒有聽説孔雀是您家的家禽。”

同學們,你對故事中兩個人説的話有什麼感受?(風趣幽默)

二、初讀課文,讀懂大意

1、導語、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這個故事,如果把剛才老師講的原原本本寫下來,就是本站,這是我們現代人寫的文章,同學們以前學的課文,除了有古時外,全是本站,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是古人寫的,古人寫的文章叫文言文,剛才老師講的故事,如果用文言寫下來,會是什麼樣子呢?請大家打開課文第九課——齊讀課題《楊氏之子》。

怎樣理解題目的意思:氏,姓氏。楊氏,姓楊家。子,兒子。之,的。題目意思,姓楊家的兒子。

2、請同學們自己讀課文,藉助拼音把字音讀正確,給把握不準讀音得子做上記號。指名讀。

3、説説它與本站的不同,(難懂)之、乎、者、也,就是其中最大的特點。因此,多讀是學習文言文最好的方法,我相信你們一定行!

4、誰來給大家朗讀一下。(糾正錯誤)

老師也想讀,請同學們仔細聽,評評老師讀的與你有何不同?(由於文言文中的子就是本站中的詞或詞組)因此,讀文言文不能把句子讀破,你想這樣讀嗎?指導學生讀好停頓。

樑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慧。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學生練習(齊讀)

三、熟讀課文,讀懂故事

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説説課文講了誰的故事?從課文中你對他了解多少?課文中的哪句好説的?(讀第一句)你理解它的意思嗎?從這句話中你還知道了什麼?點出這句是全文的總起。

課文是怎樣表現楊氏之子的聰明的?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參照課下注釋讀懂每句話的意思。並找出自己的疑問。

1、小組交流彙報學習情況。

2、同位説説故事內容。

看來古人的文章在同學們的努力下也可以迎刃而解。

3、帶着理解齊讀課文。

四、品應答妙

1、課文中,除了有楊氏之子還有誰?他們在談些什麼?找出相關的句子讀讀,思考他們的對話在圍繞着什麼做文章?姓氏,你認為楊氏之子回答的好嗎?好在哪裏?從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1)聰慧。

抓“應聲”理解體會孩子採用了否定方式,他婉轉的對答,既表現了應有的禮貌又表達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鳥,楊梅豈是我家的果”這個意思,使孔君平無言以對,這足以反映孩子思維的敏捷,語言的機智幽默。

(2)懂禮貌,讀相關句子。

(3)體會孔君平與楊氏之子對話時的神態,指導朗讀。

五、延伸拓展

1、在生活中有哪些語言讓你銘記在心呢?

2、演一演相聲、小品或電影中的精彩對白。

六、作業

1、寫一寫對精彩語言的體會。

2、背誦課文。

《楊氏之子》這篇課文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的古文,雖短,但我的反應是不會教。這第一次需要教學古文,而學生也是第一次學到古文。雖然如此,總也不能不教。那麼我想,面對這第一次,該讓孩子學到什麼?

首先,我認為應當弄清古文與現代文的不同。在這篇古文中,有許多典型的單音節詞,如“孔君平詣其父”中的“詣”指拜見。還有“未”、“聞”、“示”等,那麼我想讓孩子學會藉助註釋學習,這是一種習慣。先舉出註釋中有的“詣”,再讓孩子去研讀。也許有些教的味道,但是,我想固然學生的“先學”很重要,但初學後仍未明白的,應當點撥。因為這是第一次。

其次,我認為要在古文的語境中讀出語感來。這可有點難,不像現代文的有感情朗讀。古文要讀好,首先當然要理解意思,這是孩子通過自讀及合作交流可以基本達到的。那麼這可以放手讓孩子操作。在此基礎上,學習適時停頓朗讀。此時,學生沒有讀出古文味,讀得一字一停,什麼也不像。於是我範讀,學生練讀,就這樣整整讀了半節課,孩子還饒有興趣。雖然時間很長,但是,我不覺得浪費。我明顯地感受到讀得越好了,理解也就加深了。這絕對不是簡單的模仿,這是入情入境地品味。品味夠了,我拋出本文的中心問題:讀了文章,楊氏之子應答如何?沒想到孩子們都讀出了一妙所在:楊氏之子巧用姓氏作答。然而二妙“未聞”之語氣婉轉卻鮮為人知。我想:讀書百遍,其意自現。再讀,可惜還是沒有答案。於是,我只得拿出比較句子的方法。將“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與“孔雀是夫子家禽”作比。光這樣讀肯定不行,要把句子放在語境中。我們先讀了這似乎相同的兩句,解釋了意思,然後我讓他們演一演,學生當楊氏之子,我當孔君平,對讀,再換着讀,從讀中發覺有人已意會。我不挑明,也不讓他把答案説了,因為還有許多人正在跳,就要摘到桃子了!接着我讓那似乎意會之人演楊氏之子,其他人用心演孔君平。放入語境中對讀,果然許多孩子明白了“未聞”之妙用。我沒有及時揭穿,而是讓他們小組內再讀讀楊氏之子的應答。不一會我沒講明他們已然意會,情感朗讀亦水到渠成。

再次,在學生興趣黯然時,蒐集小品中的經典對白,讓學生演一演,再次深刻體會語言的魅力所在。

學完此文,我自感牽引過甚。但是我轉念一想,雖然教得多,可孩子們學古文的興趣變濃了,而且也學到了一些讀古文的方法,他們有收穫我心應足矣。

精選楊氏之子文言文翻譯及註釋彙總 篇三

《楊氏之子》是人教版國小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第一篇講讀課文。這個單元教學主題是“語言的藝術”,共四篇課文。通過學習文言文、劇本、相聲、記敍文使學生感受話言表達的藝術,並通過綜合性學習,蒐集、積累用得精妙的語言,以不斷豐富學生的語言,並學習用得體的語言來表達。

本文出自六朝志人小説《世説新語》,該書是我國第一部志人小説,在中國古典小説發展史上有重要的地位。這篇文言文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國小階段的第一篇文言文。它雖然篇幅短小,但故事風趣睿智,語言靈動,人物鮮活。通過記敍楊氏之子在招待客人時機敏而巧妙地應答,不僅使一個聰慧機智的楊氏之子的形象躍然紙上,而且文言文語言的簡要與精當也得到清晰地凸顯。課文對於第一次接觸文言文的五年級孩子,還是很新奇的。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能正確讀寫。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做到正確、節奏停頓得當、抑揚頓挫,從反覆誦讀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語言現象。

2)通過教師引導,學生自悟自得,初步瞭解文言文學習的方法。根據註釋、聯繫上下文理解重點字詞,將課文讀通、讀懂、熟讀成誦。

3)學生能從文中體會到男孩應對語言的巧妙,能從課內外延伸結合中進一步瞭解我國輝煌燦爛的古代文化,增加學習語文的興趣,全面提高語文綜合素養。

由於本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古文,它與現代本站相比,在用詞造句上截然不同,能否正確地斷句,流利地朗讀,是首先遇到的困難。因此我把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從理解課文方面看,難點在於讓學生參考課後註釋讀懂每句話的意思,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並且抓住人物對話,感悟楊氏之子的聰慧,語言的精妙。所以我將此作為難點來突破。

閲讀教學的核心是讀,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更是讀,因此本課教學的主要方法是引導學生反覆誦讀全文,讓學生經歷初讀―再讀―細讀―精讀―美讀―熟讀的過程,在此過程中讓學生讀思議相結合,經歷尋疑―釋疑―解析―入情―品味―成誦的過程,使學生在讀中感知、讀中感悟、熟讀成誦,從而豐富語言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

我們每天都在用語言與人交流溝通,説到語言,我國古代言語非常精練、簡潔,例如以前我們學到過的子曰:

(1)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2)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3)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出示課件)

1、剛才我們説到的語言稱為文言,以文言寫成的文章叫做文言文。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選自《世説新語》的文言文——楊氏之子(板書)

2、讀題,解題。“氏”指對有身份有地位人家的尊稱,“楊氏”可以解釋為楊家,“楊氏之子”意思是姓楊人家的兒子。那你就是——(指2個不同性別的學生回答。)

1、這是我們第一次接觸文言文(板書:文言文),文言文中每個字或詞也許包含豐富的意思,在朗讀上和本站也有很多不同之處,試讀出古文的韻味,在哪些地方做了停頓,用停頓線在文中做上記號。

樑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2、讀句藉助註釋理解意思。

1、這篇古文,最精彩、吸引人的是楊氏子與孔君平的對話。出示對話,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讀懂他們兩人的話外之意了嗎?

2、小練筆:當然孔君平也絕非凡人,後來官至為九卿之一的廷尉———掌管國家的刑法,他知道低估了楊氏子了。如果你是孔君平,會誇怎麼楊氏子?而聰慧的楊氏子而如何拱拱手謙虛地應答呢?可以學着古人或現在我們説話的樣子來寫寫他們之間的對話嗎?

課件出示:孔君平笑曰:“____________。”

兒拱手答曰:“____________。”

3、展示本站和古文兩組對話,在對比中進一步感受到文言文精煉、簡潔的特點。

(四)熟讀成誦,課外延趣

1、熟讀成誦。

2、讀《世説新語》中的故事兩則。

根據課文內容我將課文中重點知識呈現出來,內容精當簡約,佈局合理,能讓學生一目瞭然的感受到課文是從“孔、楊”兩姓上做文章,引發出歡樂的故事,使學生體會楊氏之子語言的精妙之處。

10楊氏之子(兒子)————————甚聰惠

孔君平:此是君家果。楊————楊梅

(在姓上做文章)

楊氏子: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孔————孔雀

精選楊氏之子文言文翻譯及註釋簡短 篇四

第三單元以“語言的藝術”為專題選編課文,目的在於讓學生通過讀書感受語言表達的藝術,積累語言。

《楊氏之子》出自《世説新語》,是國小階段的第一篇文言文,主要寫了一個九歲孩子與客人笑談的經過,孩子機智巧妙的對答,令人拍案叫絕。選編這篇課文有兩個目的,一是讓學生開始接觸文言文,對文言文有一個初步的認識;二是讓學生感受故事中人物語言的風趣機智。

學生第一次接觸文言文,在課文的朗讀和理解上都有一定困難,如何引領學生把課文讀通順、讀明白、讀出語言之妙,並習得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成了這節課的關鍵所在。

基於對教材和學情的分析,我的教學目標為: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根據註釋理解詞句,瞭解內容,體會人物語言的巧妙。

其中第一個目標是教學的重點;第二個目標是教學的難點。一課時完成本課教學。

修訂後的新課標強調“語文教學要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這節課我以“初識文言,引發興趣”為出發點,通過層層深入的朗讀,瞭解內容,感悟語言之妙,習得學習方法,為以後學習文言文打下基礎。

1、朗讀品悟法

朗讀是學習語言、培養語感的重要手段。這節課我主要採用以讀代講,以讀引思,以讀促悟的方式讓學生在讀中理解、品悟、積累、學習語言。

2、情境教學法

通過語言描繪、音樂渲染、角色表演等情景的創設引領學生很快進入語言學習之中。

3、文白對照法

先讀本站故事,再讀文言文,在對比中學生更能感受到文言文的言簡意賅。

我設計了五個環節展開教學:

上課伊始,我以故事激發學生的興趣:同學們,老師給大家講個古代小孩的故事,他是咱們河南老鄉,家就在今天的商丘。講完故事後,我以: “這個故事古人會怎麼寫?”自然引出課題(板書)。在學生對題目的質疑中,理解“氏”的意思,並聯系生活,在自我介紹中靈活運用“氏”字。

接下來讓學生在古今文的對照中,感悟文言文語言的簡煉,認識文言文,激起學生對文本的興趣,使得“課未始,興已濃”。

首先,讓學生自讀課文,提出讀不準的字音和難讀的句子,我相機進行指導。在讀音方面,尤其是讀準兩個多音字: “為”和“應”。()做到字音讀正確。

在斷句方面,重點指導兩個句子:

◇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這一句難在“指以示兒”的正確停頓,我引導學生通過看註釋和想象,用動作表演出“指以示兒”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礎上讀好停頓。

◇“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這一句學生往往把 “家”和“禽”連在一起讀,我通過區分“家禽”古今意思的不同,讓學生在知其所以然的基礎上,做到停頓正確。

然後,通過師生合作對讀、男女生賽讀等形式,多讀幾遍,讀得正確流利,富有節奏。

1、修訂後的新課標強調強調“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閲讀淺顯文言文”。我先讓學生根據提示自主探究。

2、然後交流理解:

在與學生交流的過程中重點滲透學習方法:

◇“為設果,果有楊梅”這一句,引導學生思考:誰為誰設果?聯繫上下文知道楊氏子為孔君平擺設水果,從中體會楊氏子待人的熱情有禮。這裏潛移默化地教給學生“聯繫上下文”的學習方法,加深學生對文言句的理解。

◇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這一句中,“應聲答”是怎樣回答,讓學生説説與這個意思一樣的成語(不假思索 對答如流 脱口而出 毫不猶豫)

“聞”是什麼意思?引導學生回憶和這個意思一樣的含“聞”的成語和詩句(耳聞目睹 聞雞起舞 聽而不聞 久聞大名 百聞不如一見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來理解。

聯繫舊知,以舊解新,促進了知識的融會貫通、語言的積累運用。學生在讀懂的同時又習得了學習古文的方法。

1、首先拋出問題“全文只有5句話,你覺得哪句話最精彩?”,引導學生聽出言外之意,感受對答之妙,體會語言表達的藝術和人物特點。

先品讀孔君平的話,“孔君平的話藏着什麼意思?他為什麼只指楊梅,不指其他水果?”,激活學生思維,進而悟出“楊氏子和楊梅的聯繫。

有感悟孔君平的話作鋪墊,學生不難發現“楊氏子也在拿孔君平的姓氏作”,答得巧妙(出示句子),由此可這個孩子的“聰惠”(板書)惠是要求寫的生字,先讓學生觀察字形,正確書寫,然後再從間架結構上指導學生寫得美觀。)可是,書中為什麼説他“甚聰惠”呢?比較兩種説法……在對比中,引導學生體會楊氏子“説話委婉”。(板書)通過對比,能有效提高學生對語言的感受力。因為有些語言,單獨地看,看不出它的妙處,一旦加以對比,就會凸顯其閲讀價值。

“甚聰惠”還表現在哪裏呢?引導學生聯繫“應聲答”,體會楊氏子的“才思敏捷”。聯繫“為設果”“夫子”等,體會楊氏子的熱情有禮。

2、接着創設情境,遷移運用

如果來的是黃夫子、白夫子如此説,該如何妙答?在語言實踐中內化語言,形成語文能力。

3、之後,再讀課文(教師範讀),再次感受文言文的音韻美、節奏美。然後引導學生加上動作表情表演講文言文故事,重點表現出孔君平的風趣,孩子的機智,將靜態的語言文字轉化為鮮活的人物形象,達到熟讀成誦。

這篇課文只有55個字,卻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待人有禮、才思敏捷、説話委婉的楊氏子”,只有做到了這些才能結出聰慧的果實。然後,給學生推薦不同版本的《世説新語》,將閲讀從課內引向課外,激發對文言文的興趣。使得 “課雖終,思未止”。

我的板書採用圖文並茂的形式,以課文為主幹,人物和語言特點為枝幹,中心詞為果實,勾畫出一棵大樹,既凸顯了本課的文眼,又給學生以啟示。

以上是我對本課的設計與思考,懇請各位評委批評指正。

精選楊氏之子文言文翻譯及註釋簡短 篇五

大家好!

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國小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三組“語言的藝術”主題中的一篇精讀課文《楊氏之子》,我將從以下方面闡述對這節課的思考。

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人物語言的精妙,在語文學習中積累語言。

《楊氏之子》選自《世説新語》,是國小生初次接觸文言文,本文講述了樑國姓楊的一家中九歲男孩風趣幽默,機智巧妙地應答他人的故事。課文行文簡潔,不足百字,語言幽默,頗有趣味。

根據文章內容特點、學生情況和課程標準提出的總目標,確定本課教學目標如下:

1)會寫6個生字,會認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家禽”等詞語。

2)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做到正確、節奏停頓得當、抑揚頓挫。

3)瞭解文言文的基本特點。

4)能根據課後註釋,疏通全文,瞭解故事內容。

5)抓住重點詞,體會故事中孩子應對語言的巧妙和聰明機智。

教學重難點:

本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古文,學生能否正確地斷句,流利地朗讀,是首先遇到的困難,因此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讓學生參考課後註釋讀懂意思,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並把沒寫出來的內容補充出來,應做為難點來突破。

閲讀教學的核心是讀,因此本課教學主要採取讀式教學法。文言文導入——講究激勵性;初讀尋疑——提倡自主性;再讀釋疑——倡導探究性;細讀解析——主張創造性;美讀品味——提倡鑑賞性;熟讀成誦——主張積累性。意在拓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是讀,學習文言文的最好方法還是讀,因此學習本課的主要方法是朗讀。讓學生經歷初讀—再讀—細讀—美讀—熟讀—誦讀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引導學生讀思議相結合,讓學生經歷尋疑—釋疑—解析—入情—品味—成誦—讀寫的過程,體現學生從提出問題到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講課文之前,我先以上一單元日積月累裏的古文詩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等提問,我説前半句,學生回答後半句,再讓學習展示這樣的語言自己還積累了哪些,“已所不欲,勿施於人”、“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等等,一下子點燃了同學們的上課熱情,孩子們説了很多我預設之外的文言文詩句,這樣我很自然的過渡:像剛才大家説的這些語言都是出自文言文,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完整的文言文。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首先,從題目入手讓學生們理解“楊氏之子”。我是這樣做的:問學生“貴姓”,教孩子們用“免貴姓什麼”來回答,再追問大家:“那他是?”同學們便饒有興趣的回答“李氏之子”或者“何氏之女”了。引導學生很好的理解並且運用了這個知識,學習效果很好。

起初,我設計的先讓孩子們自由讀,然後指名讀,再針對問題來重點指導。王恩瑞王主任看了我的設計,提出來,這是學生們第一次學習文言文,有必要教師先泛讀、隨之領讀,再讓孩子們練讀。我馬上調整了我的設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並在課堂上指出“讀”就是學好文言文的訣竅。

(三)根據註釋,疏通全文。

本課只有五句話。學習第一句話,同學們翻譯起來很簡單,“樑國姓楊的人家有個孩子,九歲了,非常聰明。”我問“哪個字意為非常”,孩子們輕易説出“甚”,我舉例子,那麼咱們班的小磊很可愛,可以説成?淼淼讀書聲音很動聽,可是説?星辰長得非常非常帥,可以説?這樣,“甚可愛,甚動聽,甚帥”孩子們理解的很好,也會用了,而且課堂氣氛很歡樂。隨之着重理解通假字“惠”,同智慧的“慧”,這裏其實不是孩子們第一次接觸通假字,我們在此處複習了《清平樂村居》中“最喜小兒亡賴”的“亡”,和日積月累中“路漫漫其修遠兮”的“曼”,既回顧了舊知,又加深了對通假字的認識。

第二句重點理解“詣”字,詣多指拜訪尊敬的人或長輩,可見這楊氏非同一般,是孔君平尊敬的一個人,而且楊、孔兩家交往甚密,不然怎會“乃呼幾齣?”這個小孩怎麼會知道來人姓孔?既然如此,就不能理解為孔君平是以楊梅取笑楊氏子,而是開個玩笑,“考考”他,是不是“甚聰惠”。

第三句當孩子們翻譯出是“楊氏子為孔君平端來了水果”時,我提問:“文中並沒有寫出是誰為誰端出水果啊”“為設果”中並沒有指明,你是怎麼知道的?學生自然提出是根據上一句話得知的,這時點撥學生:文言文的語言表達十分精練,表達的時候跟我們現代文可不一樣,像這一句就省略了主語,叫承前省略。(指導學生注在文中)理解的時候我們就要聯繫上下文的意思作一些補充。這種方法我們現在也經常在用,叫(板書:聯繫上下文)。

第四句和第五句我們要重點品讀,尤其要體會語言的巧妙。孔君平以姓氏做文章和楊氏子開玩笑,小傢伙以其人之道還至其人之身,機智地作以回答,我利用板書,讓孩子們更好地理解了兩人對話的弦外之音。同時,又着重體會了“未聞”和“夫子”兩個詞語的使用,反應出楊氏子不但機智,還很禮貌,真不簡單啊!我設計了兩組讀,分別由我來説上句:“此是君家果”學生分別回答“孔雀是夫子家禽”和“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再譯成現代文來説一遍,很明顯地體會出加上“未聞”,語氣是多麼的委婉。再説“夫子”,怎樣的人可以稱得上‘夫子’?

師:如果來的人不是孔君平,而是張君平、李君平,還能稱夫子麼?(不一定)如果來的是阿姨呢?(不能,因為阿姨是女的。夫子一般指男的。)老師可以稱為——夫子嗎?

師:如果來的是一個小男孩呢?(不行,因為夫子指的是大人。)

師:是的,夫子一般指年齡比較大的男士。

師:如果來的是一個沒有文化、目不識丁的老農,我們可以稱他為夫子麼?(不行)

師:一般有文化、有涵養的成年男子,可以稱為夫子。比如孔子我們就稱為──(生齊:孔夫子)孟子──(生:孟夫子),我借當時正好校長和幾位老師在場,順勢提問,比如你們的苗校長,可以稱為——苗夫子,張校長可以成為---張夫子。何老師呢?張老師呢?學生馬上反應説“不行,夫子是指男的!”可見,稱孔君平為“夫子”是多麼的得體啊。

這麼巧妙的回答,楊氏子一定思考了很長時間吧?(理解:應聲答曰:不假思索,幾乎想都沒想。)

小結:楊氏子的回答是如此快速,如此巧妙,如此有禮,怪不得文章一開頭就説了!齊讀:(樑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補全板書:甚聰慧

此處,我做了一個這樣的設計,拓展孩子們的思路,非常有意思。

我問如果來訪的客人姓黃,你覺得他會怎樣回答?

生:未聞黃瓜是夫子家菜。……未聞黃鶯是夫子家鳥。……

又問如果來訪的君平不姓孔,也不姓黃,而是其它的姓,你會説一句嗎?孩子們反應很快,不遜於楊氏之子啊!這是我補拍的片段,不過再現了課堂真實的場景。

(四)指導背誦。(機動)

(五)閲讀鏈接、好書推薦

回顧方法:推薦閲讀《世説新語》。你會發現學習文言文很有意思。

這樣的板書設計,內容精當簡約,點明“讀”的重要。能讓學生一目瞭然的感受到課文是從“孔、楊”兩姓上做文章,引發出歡樂的故事。故事中的小孩聰惠,表現在反應快,會聽、會説,突出了文章重點。副板書當中學習方法的歸納更是簡明、實用。

總之,整堂課始終以學生為主,以讀為主,讀中解,讀中品,最後熟讀成誦,既使學生讀懂了課文,又教給了學生學習的方法,更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激發了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精選楊氏之子文言文翻譯及註釋彙總 篇六

1、教材簡析:

《楊氏之子》是人教版國小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第一篇講讀課文。這個單元教學主題是“語言的藝術”,共四篇課文。通過學習文言文、劇本、相聲、記敍文使學生感受話言表達的藝術,並通過綜合性學習,蒐集、積累用得精妙的語言,以不斷豐富學生的語言,並學習用得體的語言來表達。

本文出自六朝志人小説《世説新語》,該書是我國第一部志人小説,在中國古典小説發展史上有重要的地位。這篇文言文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國小階段的第一篇文言文。它雖然篇幅短小,但故事風趣睿智,語言靈動,人物鮮活。通過記敍楊氏之子在招待客人時機敏而巧妙地應答,不僅使一個聰慧機智的楊氏之子的形象躍然紙上,而且文言文語言的簡要與精當也得到清晰地凸顯。課文對於第一次接觸文言文的五年級孩子,還是很新奇的。

2、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能正確讀寫。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做到正確、節奏停頓得當、抑揚頓挫,從反覆誦讀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語言現象。

2)通過教師引導,學生自悟自得,初步瞭解文言文學習的方法。根據註釋、聯繫上下文理解重點字詞,將課文讀通、讀懂、熟讀成誦。

3)學生能從文中體會到男孩應對語言的巧妙,能從課內外延伸結合中進一步瞭解我國輝煌燦爛的古代文化,增加學習語文的興趣,全面提高語文綜合素養。

3、教學重難點:

由於本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古文,它與現代本站相比,在用詞造句上截然不同,能否正確地斷句,流利地朗讀,是首先遇到的困難。因此我把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從理解課文方面看,難點在於讓學生參考課後註釋讀懂每句話的意思,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並且抓住人物對話,感悟楊氏之子的聰慧,語言的精妙。所以我將此作為難點來突破。

4、教學準備:相關背景資料,課件

閲讀教學的核心是讀,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更是讀,因此本課教學的主要方法是引導學生反覆誦讀全文,讓學生經歷初讀―再讀―細讀―精讀―美讀―熟讀的過程,在此過程中讓學生讀思議相結合,經歷尋疑―釋疑―解析―入情―品味―成誦的過程,使學生在讀中感知、讀中感悟、熟讀成誦,從而豐富語言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

我們每天都在用語言與人交流溝通,説到語言,我國古代言語非常精練、簡潔,例如以前我們學到過的子曰:

(1)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2)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3)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出示課件)

1、剛才我們説到的語言稱為文言,以文言寫成的文章叫做文言文。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選自《世説新語》的文言文——楊氏之子(板書)

2、讀題,解題。“氏”指對有身份有地位人家的尊稱,“楊氏”可以解釋為楊家,“楊氏之子”意思是姓楊人家的兒子。那你就是——(指2個不同性別的學生回答。)

1、這是我們第一次接觸文言文(板書:文言文),文言文中每個字或詞也許包含豐富的意思,在朗讀上和本站也有很多不同之處,試讀出古文的韻味,在哪些地方做了停頓,用停頓線在文中做上記號。

樑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2、讀句藉助註釋理解意思。

1、這篇古文,最精彩、吸引人的是楊氏子與孔君平的對話。出示對話,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讀懂他們兩人的話外之意了嗎?

2、小練筆:當然孔君平也絕非凡人,後來官至為九卿之一的廷尉——掌管國家的刑法,他知道低估了楊氏子了。如果你是孔君平,會誇怎麼楊氏子?而聰慧的楊氏子而如何拱拱手謙虛地應答呢?可以學着古人或現在我們説話的樣子來寫寫他們之間的對話嗎?

課件出示:孔君平笑曰:

兒拱手答曰:

3、展示本站和古文兩組對話,在對比中進一步感受到文言文精煉、簡潔的特點。

1、熟讀成誦。

2、讀《世説新語》中的故事兩則。

根據課文內容我將課文中重點知識呈現出來,內容精當簡約,佈局合理,能讓學生一目瞭然的感受到課文是從“孔、楊”兩姓上做文章,引發出歡樂的故事,使學生體會楊氏之子語言的精妙之處。

10楊氏之子(兒子)——甚聰惠

孔君平:此是君家果。楊——楊梅

(在姓上做文章)

楊氏子: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孔——孔雀

關於楊氏之子文言文翻譯及註釋彙總 篇七

《楊氏之子》是人教版國小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第一篇講讀課文。第三單元的主題是語言的藝術,有四篇課文。《楊氏之子》是文言文,《宴子使楚》是一篇傳統的精讀課文,《半截蠟燭》是個劇本,《打電話》是一段相聲。學習這組課文,要求學生能感受話言表達的藝術,並通過綜合性學習,蒐集、積累用得精妙的語言,以不斷豐富學生的語言,並學習用得體的語言來表達。為了達成這樣的總目標,教學《楊氏之子》一課時,確定了三個目標。

1.會寫6個生字,會認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家禽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能根據註釋理解詞句,瞭解課文內容,體會故事中孩子應對語言的巧妙。

為了實現這樣的教學目標,我設計兩課時,第一課時完成:會認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家禽等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根據註釋理解詞句,瞭解課文內容而會寫6個生字體會故事中孩子應對語言的巧妙背誦課文在第二課時完成。今天大家看到的是第一課時。

為了順利完成第一課時的教學任務,教學流程為:談話引入→解題→初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我是這樣引入的:親愛的同學們,最近兩個周,我們都在研究語言。幽默風趣的語言,能愉悦我們的身心,活躍我們的生活,不信,你讀一讀《楊氏之子》這篇文章,會有同感。

這樣的引入力求彰顯三點:(1)語言簡潔,(2)直奔目標風趣幽默的語言,(3)通過積極的心理暗示影響孩子們價值取向。(4)最後,學生看着教師板書課題,齊讀。學生看到的是生成的過程,不是生成的結果。教學的時候,生成的過程遠比生成的結果重要得多。

解題這個流程我設計了兩個教學環節(1)理解《楊氏之子》題目的意思。分四步落實。

第一步:聯繫生活實際想想,子是什麼意思?

第二步:藉助字典查一查,氏是什麼意思?

第三步:能用自己的話説説題目的意思嗎?(並要求學生寫下來:楊家的兒子。)

第四步:照這樣説,我該是黎氏之女。你該是什麼呢?

第一步和第二步意在讓孩子們獲取學習文言的一些方法,為下面運用這些方法學習文言文作一個鋪墊,起個示範作用。第三步,説寫並用,希望孩子們把知識學過手(所謂百聞不如一見,百見不如一行,説的就是這種效果吧)。第四步,是一個知識外顯的過程,也叫知識轉化成能力的過程。認知規律告訴我們:孩子們聽懂了,並不意味着就掌握了,必須內化成自己的東西,再表現出來。很多時候,我們在教學中就缺乏這個過程,因此過不了多久,孩子忘了,無論老師,還是學生,又要花時間重新去補,這就是效率不高的原因之一。

(2)解題這個流程中的第二個環節是借住註釋瞭解文章的背境知識。分兩步展開,

第一步:自讀,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記號。為此,我作了四個方面的知識儲備,①晉朝:歷史上的一個朝代;b《世説新語》:這就是《世説新語》的全部內容,三卷,分為德行、言語等三十六門,記述自漢末到劉宋時名士貴族的遺聞軼事,主要為有關人物評論、清談玄言和機智應對的故事。②漢末至晉代:大約5、60年的時間。③氏族階層:我查過資料了,用今天的話來説,就指那些有錢或者有權力的人,再説通俗點,相當於今天當官兒的、大老闆這些人。軼事:史書上不記載的事。今天只用到了兩個。我認為備課應該作這方面的準備,所謂的給予學生一碗水,教師得有一桶水嘛。

第二步:自記,一個註釋,讓我們獲得了這麼多知識,讓我們再讀一次,努力記住自己感興趣的知識。如果讓你根據這個註釋設計一道填空題,你認為可以把哪些內容設計成填空的內容?

設計意圖同流程一中的第四步。

共設三步達成目標:

第一步:出示讀書要求:把字音讀準確,把句子讀通順。今天這篇課文,要把句子讀通順有一定的難度,讀不通順的地方就停下來多讀幾遍,直到讀通順了再往下讀,這樣努力了,你都還不能解決的,一定要作上記號,待會兒黎老師幫助你。既是交待學習任務,更是讀書方法的引導。

第二步:自由讀。

給孩子們3分鐘的時間,可以讀35遍。尊重了學生的個體差異。以時間為限制,保證了課堂紀律。不是限制讀書遍數。不然的話,先讀完的,沒事做,會分心,心散了,收攏來就很困難,這就是我們有時候在課堂上組織紀律難的原因之一。

第三步:交流檢查。

①有需要幫助的嗎?

照應前面的任務,也就是説,課堂上,教學環節的推進,要像平常搞管理工作一樣,佈置下去了,就要檢查;同時,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是學生需要我的幫助,不是老師要你幹什麼;更為重要的是,需要幫助的地方,往往會是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教師而言,目標明確,避免了平均力,提高了學習效率,就學生而言,老師講的是我不會的,自然要聽得認真些,雙贏!

②抽查,抽的是兩位最差的同學,他們身上存在的問題往往有代表性;兩位同學pk,引入競爭機制,於聽的學生而言,更能引起他們的注意力,自然要聽得專心些,於兩位pk的孩子而言,最後的成功者多了一份成功的體驗,最後的失敗者增強了受挫能力。下來之後,龍方老師這樣告訴我:你們班的學生我瞭解,我發現今天的課堂上抽的絕大多數都是差生,公開課上,我不能像你這樣遊刃有餘,我不幹臭差生。我是這樣想的,這節課涉及到的都是一些基礎的知識,目光自然關注最薄弱的同學,他們的問題都解決了,其他同學不會有太大的問題。第二課時,我請的更多的就是優秀的學生,需要領頭羊帶一帶。③齊讀,點面結合,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第一步:文言文是相對於本站而言,第一個文,是書面文章的意思。言,是寫、表述、記載等的意思。文言,即書面語言,文言是相對於口頭語言而言,口頭語言也叫白話。最後一個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種。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書面語言寫成的文章。而本站的意思就是:用常用的直白的口頭語言寫成的文章。

在我國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頭語言及用書面語言來表述,是不同的,例如,想問某人是否吃飯了,用口頭語言表述,是吃飯了嗎?,而用書而語言

我為孩子們補充了一個材料:什麼是文言文。供孩子們在預習的時候使用,為學習新型課文建立了一個認知連接點。為出示下一個教學環節作了很好的鋪墊。所以,當我藉助這樣的過渡語言,出示文言文的學習方法,交代下一個教學環節的時候,孩子們一點都不感到陌生。

今天我們朗讀文言文的時候,往往需要藉助註釋、藉助字典、聯繫上下文、聯繫生活實際,翻譯成本站。為了使意思更連貫,表達更具體,有些時候,加上一些字詞。努力試試吧,把文言文翻譯成本站。

第二步:教給方法,翻譯成本站。

①藉助註釋②藉助字典③聯繫上下文④聯繫生活實際為了使意思更連貫,表達更具體,有些時候,加上一些字、詞。

第三步:運用這些方法自己試。

第四步:交流展示:方式同上。自己提出不理解的地方請兩位同學pk同桌互相進行寫下來。我們備課組一致認為,文言文起步階段,需要這樣的來學習。有了這些努力,第二課時很輕鬆的就完成了體會故事中孩子應對語言的巧妙背誦課文這兩個學習目標。兩節課下來,從孩子們完成的練習冊和小狀元來看,掌握的比較好,基本上實現了在課堂上就把知識學過手,不用我另外花時間去補。回過頭來看一看,將文言文翻譯成本站的時候,徐然給孩子們提供了方法,但是還是陡了一些,如果,中間藉助書上的註釋過渡一下,將坡度放緩一些,也許,孩子們學得還要輕鬆一些。基於公開課的因素,備課組建議我刪掉其中的一個環節,將體會故事中孩子應對語言的巧妙這個出彩的環節放到這節課中,考慮到自身實際,我沒有采納這個建議,對不起。

你認為楊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裏,這個問題是有一定難度的,沒看教書前,我也不太明白,所以,第二課時,我更多的是藉助優秀的學生説出妙在哪裏,受他們的啟發,孩子們恍然大悟,都有了自己的看法,孩子們的發言非常精彩。背誦課文,孩子們一點夜不困難。晚上18個同學參加晚餐服務,一個小時不到的時間,所有的同學都完成了作業。由此可見,孩子們掌握得比較好!

我不知道,新課程理念下,該不該這樣上課,我一直是這樣努力的,速度很慢,很多事都在課堂上完成,家庭作業大多是讀、聽、寫的,用崔敏的一句話説,沒看到你喊娃兒抄寫,都聽寫得起,幾呼沒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