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宋高宗趙構的五則歷史故事(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6.17K

宋高宗趙構的五則歷史故事(精品多篇)

宋高宗痴迷玩鳥有趣故事 篇一

宋高宗的本職工作當然是做皇帝,在勞苦大眾看來,當皇帝是個輕鬆活,其實不然,光是整天看着一堆堆來自全國各地的奏摺,估計都要頭大,加上還要和一羣帝國頂尖的人才鬥智鬥勇,回到後宮還有一羣漂亮女人爭風吃醋,那都是讓人操碎心的事情。於是,宋高宗幹了三十來年的皇帝,五十來歲的時候就主動要求退休了。

那做皇帝之餘,宋高宗還幹些什麼,玩些什麼呢?

宋高宗很愛玩鳥。這可不是胡説。從還是康王的幸福時代,趙構就很喜歡玩鳥了。趙構玩鳥,也和常人一樣,喜歡鸚鵡、鴿子什麼的。靖康之變後,宋高宗一路逃亡,來到了建康。剛歇息下來,就看到一隻大鸚鵡從江北飛過來,還停在趙構的寢宮前面,大叫“萬歲”。太監伸出手,那鸚鵡竟然就落了下來,太監仔細一看,鸚鵡的腳上竟然還有一個小小金牌,上面刻着“宣和”兩個字。原來,這個鸚鵡是原來汴梁皇宮中養的,竟然不遠千里,追隨宋高宗飛到了江南。太監找啦一個鳥架子,鸚鵡就飛了上去,一點都不害怕。等到宋高宗吃飯的時候,因為是臨時的行宮,沒有音樂伴奏,鸚鵡就大叫卜尚樂何在,叫了很久,看到沒人迴應,鸚鵡又説,卜娘子不敬萬歲。原來,在宋徽宗時代,每次皇帝吃飯,那都是要奏樂的,而領班的樂師就是卜娘子。聽到鸚鵡這麼説,趙構想起了當初的幸福童年,看看自己萬里逃亡的狼狽樣子,也不知道哪一天才能躲過金兵的追殺,不由得淚眼朦朧。等到宋高宗到了臨安之後,這個鸚鵡忽然死了,宋高宗還特意寫了一篇祭文悼念,可見情誼深長。

不過,玩鳥的宋高宗也有被鳥煩的時候。那一年,宋高宗繼續逃跑,來到一個叫做鳳凰山的地方,鳥特別多,成千上萬只。宋高宗看到樹林比較多,好,很隱蔽,加上鳳凰山附近有個大糧倉,吃穿不愁,就住了下來。可是晚上還好,中午實在沒法子午休。要是畫眉黃鶯這樣叫聲動聽的鳥還罷了,這樹林裏多數的鳥都是烏鴉,叫聲那個難聽。白天,鳥羣鋪天蓋地飛出去啄食,辦完鋪天蓋地飛回樹林。宋高宗在汴梁皇城裏哪裏受過這樣的聒噪,就讓所有太監拿着彈弓打鳥。太監們那個辛苦啊,為了皇帝睡好覺,幾百人不眠不休的打鳥。打死了幾千只鳥,總算是把鳥羣趕到了十五六裏外。宋高宗高興了,獎賞太監辦事得力。可沒想到十來天過去,鳥羣又飛了回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誰讓皇帝霸佔了鳥羣的糧食呢?

不過,被鳥羣煩還不算什麼,有時候一些可惡的書生還借鳥生事,就更讓人鬧心了。

在各種鳥裏面,宋高宗最愛的還是鴿子,宋朝人把一種特別擅長飛翔的鴿子叫做鵓鴿,《水滸傳》中燕青有種摔跤絕招就叫做“鵓鴿旋”。宋高宗不但讓人養鴿子,還親自去放鴿子。堂堂一國皇帝,竟然整天侍弄小鳥,實在不像話,有個書生就寫了一首詩歌:“鵓鴿飛騰繞帝都,暮收朝放費工夫。何如養個南飛雁,沙漠能傳二帝書。”言語當中譏諷宋高宗玩鳥喪志,忘記了父兄還在北方受苦。在史家看來,這個書生自然是心憂天下,關心社稷,可在宋高宗本人看來,這個書生未免大煞風景,不過就是玩個鴿子,有必要這麼上綱上線嗎?不過,宋高宗作為南宋的開國皇帝,還是有幾分氣度,不但沒有怪罪那個書生,還立刻召見,給了書生一個官做。

不過,以後宋高宗還玩鳥嗎?史書上沒説繼續玩,卻也沒説不玩。八成宋高宗在風頭過後,還是會玩的。

除了養鳥,宋高宗還愛下棋、彈琴。

有個叫做沈才之的人,棋藝超羣,是江南國手。宋高宗在做康王的時候,在皇子之間,若是比起書法、繪畫,那比較低能,於是在宋徽宗面前比較抬不起頭,可是下棋還是一把好手。宋高宗還和許多大臣下棋,那些人都是官場老油子,看在趙構是康王,後來是皇帝的面上,都會讓趙構略勝一籌,搞的趙構就更加飄飄然,覺得自己天下第一了。來到了江南,聽説了沈才之的大名,趙構好勝心起,想和江南國手鬥一鬥。沈才之本是一書生,沒什麼心機。有一天,君臣二人下棋,宋高宗自認為下了一步妙棋,就説:“須仔細!”你小子小心點,我出高招了。沒想到沈才之立刻回答:“念茲在茲。”這句話出自《尚書》,本來是説堯帝和舜帝聊天,説起名臣皋陶,都念念不忘。而沈才之説這句話的意思就更好玩了,他説,我想你下這步棋,你就下了這步棋。趙構你不是認為自己下得挺好嗎,其實一切都在我的掌握之中。宋高宗一聽大怒,這小子馬上就要贏自己了,怎麼收拾這小子呢?宋高宗就説:“技藝之徒乃敢對朕弄經語。”你小子不過就是會一點下棋的小把戲,這樣卑賤的人怎麼敢對我堂堂天子咬文嚼字,説經書中的語句呢?於是以大不敬的名義,把沈才之拖下去用竹板打了二十下屁股。

不過,宋高宗也並非不講理的人,只是做皇帝太久了,説一不二成了習慣,一旦威嚴受到觸犯,那自然而然就會雷霆大怒,也算是個條件反射吧。不過,在發威之後,趙構也並非得理不饒人,只要有合適的機會,也會就坡下驢。

宋高宗雖然當皇帝,可是生活一直很節儉,吃飯的時候,也不過就是幾個菜,在眾多食物中,宋高宗最喜歡吃的是有汴梁風味的餛飩,有一位來自汴梁的老廚師特別受寵。可有一次,老廚師一時馬虎,還沒有煮熟就給皇帝端了上來。趙構一口咬下去,見到紅紅的肉絲,還是生的呢,就下令把廚師下到大理寺問罪。本來宋高宗也沒想處死廚師,可是下面的人看到是皇帝特意交辦的差事,皇帝都討厭這個人,那還不是死路一條,就給定了死罪。廚師的親人到處託關係,總算有個優人(演員)答應幫忙。可是怎麼幫呢,直接求情肯定不行,卑賤的戲子根本沒有資格求情啊。最後優人想出一個妙計,等到宋高宗想要聽滑稽戲了,優人就説了一個故事,結果就把人救了。故事説,有兩個讀書人路上相遇,互相問對方的年紀,一個説是甲子年生人,一個説是丙子年生人。優人説完就説:“此二人皆合下大理。”這兩個人應該抓到大理寺去。宋高宗就奇怪了,問下生辰怎麼就要下獄呢?優人就説:“夾子(甲子,指宋代有肉的煎餅)餅子(丙子,指宋代的水煮的麪餅)皆生,與混沌不熟同罪!”宋高宗聽後哈哈一笑,特意下旨把廚師給放掉了。

不過,臣子和皇帝交往,就需要加倍小心,更不要説是卑賤的藝人(廚師也算個手藝人吧)了。有一個琴師叫做黃震,棋藝高超,宋高宗非常喜歡,經常把黃震叫到御前,每次聽黃震彈琴之後,都賞賜一兩黃金,半年下來,黃震發了大才。可是,黃震卻不讓自己的兒子學琴,改學別的手藝。別人就奇怪了,説,難道你的兒子太笨,學不來琴嗎?黃震長歎一聲,説:“幾年幾世,又遇這一個管家。”黃震的心態很好,多數人都會貪得無厭,希望自己的好日子天長地久,希望自己的兒孫繼續自己的風光。可黃震卻明白,今朝遇上宋高宗如此欣賞他的琴藝,一方面是他的琴藝確實不錯,另一方面卻是自己實在幸運。確實,之後的宋孝宗和宋高宗的喜好就完全不同。做人有黃震這個覺悟,也算是超凡脱俗了。

宋高宗為何用處女選太子的故事 篇二

縱觀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王朝,皇帝選太子的方式無非有兩種:第一種是皇帝根據“立長不立幼”的古訓冊封太子;另外一種就是羣臣聯名舉薦。但是在宋朝,宋高宗卻創造了一種新型的選舉太子的方式——用處女選太子。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宋高宗為何要用處女來選太子呢?

繼承宋高宗之皇位的宋孝宗趙睿是所有宋朝皇帝中最為精明能幹的人物之一,他繼承皇位之後,迅速啟用了一大批能臣幹吏,並且為蒙受不白之冤的岳飛平反,頗有當年宋太祖的風範,因此深受百姓的愛戴。後世的史料中有關宋孝宗趙睿的記載很多,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當屬他通過宋高宗考驗坐上皇帝的傳奇經歷。之所以他能以非親子身份繼承宋高宗的皇位,一方面與高宗無子被迫在趙氏宗親中選太子有關;另外一方面,恐怕也是最為主要的方面,得益於他在一次處理宋高宗送給他十個美女問題上的出色表現。聽起來可能有點難以置信,趙睿繼承皇位與處理十個美女之間怎麼會存有如此大的關聯呢?

故事還得從公元1129年説起,就是在這一年,金左副元帥宗維攻陷徐州,驅軍南下,扼守在淮陽的韓世忠軍一觸即潰,敗走鹽城,金兵長驅直進,一路殺到揚州附近的天長軍。以往金軍入侵之時都是靠着韓世忠和岳飛等一批名將的竭力抗擊,宋朝皇室才方保無憂。但這次連韓世忠的都在金兵的衝擊下失敗,自然使得宋朝皇室失去了賴以依存的屏障。韓世忠的這次失敗使宋高宗驚恐萬分,逃跑得比以往任何一次都狼狽。由於受到過度的驚嚇,宋高宗趙構在這次事件之後就失去了生育能力,而他唯一的兒子也在苗劉之變後死去,加上太宗系的後人,在靖康之變後基本被金國一網打盡,因此從太宗的後代之中幾乎找不出可以繼承自己皇位的合適人選。為了不至於使自己在百年之後皇位落於外姓人氏之手,宋高宗被迫在宋太宗的哥哥宋太祖的後代中尋找可以繼承自己皇位的人選。

與宋太宗的後代不同,當時宋太祖的後代有上千人之多,宋高宗想在這一千多人之中選出合適的人選亦並非易事。經過一番仔細的搜尋,宋高宗終於找到了一胖一瘦兩個小孩。在兩個太子人選當中,趙睿便是其中一位偏瘦的小孩。剛開始,宋高宗對趙睿並沒有太大的好感,而是中意胖點的小孩。按理説趙睿繼承皇位的機會應當也就到此畫上了句號,但是也許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正在他放棄做皇帝的夢想之時,發生了一件微小的事情,進而使整個局面發生了巨大的變動。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有一次,宋高宗將趙睿和胖小孩叫到一起,恰巧此時闖進了一隻貓,趙睿正全神貫注地聽宋高宗講話,貓闖進來後連眼睛都沒有眨一下;而胖小孩卻不同,貓闖進來後他顯得很驚慌,再也無心聽宋高宗講話,連忙伸腳去踢貓,動作極其粗魯。胖小孩這一粗魯的舉動徹底葬送了高宗原本對他僅存的一絲好感,最終,高宗打發走了胖小孩,將趙睿留在宮中。按理説,趙睿被留在宮中之後,皇位繼承人非他莫屬了,但是他在宮中待了將近有20年,卻沒有被確立為太子,這讓人匪夷所思。究其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其一是趙睿非宋高宗親生,宋高宗始終對他懷有成見,他希望多給自己留些時間,渴望出現自己能生育的奇蹟;其二是宋高宗的母親韋太后不喜歡趙睿,而喜歡另一個養育在宮中的趙琢,她一直勸高宗立趙琢為太子,這使宋高宗在立太子的問題上一直搖擺不定,不知如何取捨。最終,他想出了一個既可以不使韋太后生氣,又可以考驗趙睿和趙琢的萬全之策:給他們兩人分別送去十名絕色處女,待半個月之後再將這些絕色佳麗召回來認真查驗,誰破處最少,誰將是皇位的最佳人選。宋高宗想出的這個招數很管用,效果也很明顯。送給趙睿的十個佳麗被召回來之後完好如初,而送給趙琢的十個佳麗卻全部都不再是處女。最終,趙睿通過了宋高宗的考驗,順利地被立為太子,直至登上皇帝的寶座。

後人評價趙構,説他一生行事,唯選太子最稱公允。能上慰天地,下慰祖宗,僅此而已。然而,一則有宋太祖的先例,二來自己沒有兒子,所以選立孝宗,也實在是出於無奈罷了。

宋高宗趙構與岳飛的故事 篇三

趙構是南宋的第一個皇帝宋高宗,岳飛是南宋的抗金名將,對於這兩個人,熟悉中國歷史的讀者都不會陌生。

岳飛是個孝子。《宋史?岳飛傳》説,“飛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訪,迎歸。母有痼疾,藥餌必親。母卒,水漿不入口者三日”。宋高宗同樣是一個孝子,他雖然沒有趙宋王朝的老祖宗宋太祖那種開國皇帝的雄才大略,卻繼承了他“孝母”的傳統,而且,高宗之孝母,比起宋太祖,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靖康之難”中,趙構的生母韋賢妃,跟着徽、欽二帝與鄭、朱二後,被金軍強虜至北國。高宗即位不久,就尊韋賢妃為“宣和皇后”。幾年後,又接受翰林學士朱震的建議,遙尊韋賢妃為“皇太后”。他預先為母后修建了慈寧宮,每逢韋氏的生日,以及每年的冬至、夏至和每月的七年級,都要向遠在異國他鄉的母親遙行賀禮。

紹興元年,欽宗的朱皇后和徽宗的鄭皇后先後被折磨致死。紹興五年,徽宗死在五國城(今吉林省扶余縣境內)囚牢的草鋪上。兩年後,身在臨安(今杭州市)的高宗才得知徽宗和鄭皇后的死訊。趙構既為父親和鄭皇后之死而痛哭,又更加擔憂生母宣和皇后的命運。就在岳家軍與金兵作戰連獲勝利之機,趙構卻向金國屈己求和。他顧忌的是“宣和皇后年歲已高,哪堪忍受金人的虐待”。

為了徹底求和,儘快解救遠在北國的母親,宋高宗解除了岳飛的兵權。並派魏良臣赴金國,提出議和。紹興十一年十一月,金國派蕭毅、邢具瞻為審議使,隨魏良臣回南宋。宋高宗對金使説:“朕有天下,而養不及親,徽宗無及矣。今立信誓,明言歸我太后,朕不恥和。”金使回國之後,趙構又派遣何鑄、曹勛二人再次求和。臨行前,趙構叮囑二人,希望他們見到金主以後,求告金主:“慈親之在上國,老人耳,在本國所繫甚眾。以至誠説之,庶彼有感。”

金國最終答應了趙構,但卻提出了四個條件:對金奉表稱臣;年貢銀25萬兩,絹25萬匹;割唐、鄧、商、秦四州;殺死抗金主帥岳飛。趙構一一允諾,並於紹興十一年十二月末除夕夜,和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了岳飛與其子岳雲。

紹興十二年夏,分別了十多年的母子終於重逢。《宋史》説“帝初見太后,喜極而泣。”韋太后回來後,高宗經常在慈寧宮陪伴她,有時很晚了還不走。為了母親安寧長壽,高宗特地告誡隨侍宮人:“太后年已六十,惟優遊無事,起居適意,即壽考康寧;事有所闕,慎毋令太后知,第來白朕。”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孝順的岳飛謹遵母親教誨,出生入死,保家衞國。當秦檜遣使捉拿岳飛父子時,“飛裂裳以背示鑄,有‘精忠報國’四大字,深入膚理”。這就是“岳母刺字”的典故。而宋高宗為了迎回在敵國受苦的母親,卻對左右大臣振振有辭,“金人若從朕請,餘皆非所問也”。

常言道“忠孝不能兩全”,這話是對臣子們説的。作為封建帝王,他只需要“孝”而不用考慮“忠”。因為國家是他的,臣民也是他的,為了個人利益,他愛怎麼折騰都行。

宋高宗趙構的逃跑趣事 篇四

公元1127年,宋欽宗趙桓再次提請康王趙構到金營做人質,趙構二話不説輕車熟路向金營走去,這次命運的指向卻不是金營而是風雨飄搖中帝國的皇位,儘管岌岌可危,但御座依然金光閃閃高高在上。

暮春時節,開封淪陷趙構父兄徽、欽二帝被俘北上,康王趙構在南京(今商丘)稱帝,開南宋之先河,改年號為建炎。大笨熊得知和自己單挑的趙構竟然當了皇帝,親自領兵氣急敗壞一路狂追,發出搜山檢海掘地三尺的號召,要把南宋這一新生的政權趕盡殺絕。趙構同志本着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的宗旨意識,在戰略上採取敵進我退敵打我跑的方針,頂着逃跑皇帝的名頭,一路從建康(今南京)跑到揚州,從錢塘又跑到蕭山,剛喘上一口氣就有人亦步亦趨恭恭敬敬跪拜迎接,原來是宗室趙不衰在此居住。親戚加老鄉兩眼淚汪汪,趙構悲喜交集對左右説:託祖宗的齊天洪福,我終於可以喘一口氣了。

趙構在前面領跑,金兵在後邊猛追,你噠噠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我只有一門心思的再接再厲地跑!跑!跑!跑到福建上船,從海上入杭州,聽説經過的縣域叫仁和心中大喜過望:話説當年,太祖黃袍加身返回京城過的也是仁和門,此乃天意,且留下。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逃難的天子也是天子,自帶光環和流量。趙構被大笨熊追到海上,舟船在台州章安鎮擱淺,趙構一行只好登岸等待大潮。前面一座山,山上有個廟,山是金鰲山,廟是福濟寺。趙構讓隨行人員自便,換了尋常衣服拾級而上進入山寺。

和尚們正在做功課,主持身披袈裟寶相莊嚴正在念念有詞:阿彌陀佛,願上蒼護佑我天朝大宋早日大同安定,萬歲萬歲萬萬歲。真會聊天,趙構悄悄地給主持點贊,讓左右不要驚擾了人在佛堂心繫國運的出家人,繼續側耳諦聽老和尚講故事。台州地方官員聽説趙構來了,千乘萬騎趕來勤王,一時間把晨鐘暮鼓寂靜幽深的寺廟圍個水泄不通。正在專心致志講經説法分析國際國內形勢的老和尚聽説天子駕幸,慌得手足無措,禮賓司把他安撫一通開始教授朝見天子的禮儀。

金鰲山下有一個黃椒村,黃椒村飛來一羣嘰嘰喳喳的“黃鸝鳥”,原來是村裏的小芳、阿慶嫂們聽説天子來了,三五成羣約伴爭先恐後來觀聖顏,看見儀態風流的真龍天子趙構她們幸福地大喊大叫:真沒想到見天能見到天王偶像。簽名合影獻花零距離和偶像互動,小芳、阿慶嫂們很幸福,趙構在花叢中亦是笑逐顏開,伸出長臂像她們致以天王偶像經典問候:夫人們不要拘束,儘可以三六十度觀朕,免單。金口玉言,黃椒村的女人至今都被稱為“夫人”。

一個甲子之後,老和尚的弟子升做主持給小和尚講故事:當年我正在聽師傅講課,天色漸漸明亮,有十六個穿戰袍的人走進寺裏,有個衣服領子金 黃色的人問有沒有素食?那時正好有佛事剛燒了頭柱香,我奉師傅的命令給那人進獻五張炊餅。他吃了三張,師傅又讓人到小菜園摘來時蔬,以姜鹽涼拌,他又吃了半張餅。那人在寺裏住了十四日,坐船去了永嘉。一個半月之後,他又來住了八日,忽然大軍湧到山門下高呼萬歲,黃領子就是皇上,朝廷打了勝仗來接駕,可把師傅嚇壞了。

南朝四百八十寺,天子大駕光臨有幾座?咱這寺院卧虎藏龍那也是命數。當年趙構還是康王的時候,遇見徐神翁,禮敬有加。徐神翁離開康王府的時候給趙構獻了一首詩牡蠣灘頭一艇橫,夕陽西去待潮生,與君不負登臨約,同上金鰲背上行。趙構當時只道是尋常,無非是離別與祝福,期待與重逢。直到趙構被金兵一路追逃到章安鎮,大船因為退潮擱淺,棄舟登岸,才知道眼前就是金鰲山這個淺灘叫牡蠣灘。趙構在寺院的牆壁上看到徐神翁的的詩,墨痕淋漓,萬世輪迴。

金兵一路追趕到定海登岸到一個寺廟裏搜尋趙構,金兵甲一劍砍在寺廟的廊柱上,受傷的廊柱流出殷紅的血,金兵嚇壞了連忙從寺廟裏逃出來。而趙構就藏在大雄寶殿的神像後邊。史彌遠到此一遊感慨萬千:試憑欄干春欲暮,桃花點點胭脂破。故鄉凝望水雲迷,數堆青玉髻,千頃碧琉璃。我本清都閒散客,蓬萊未是幽奇,明朝歸去鶴齊飛。三山未縹緲,海運到天池。

趙構在昌國縣遇到金兵,有驚無險。趙構在碼頭剛剛登岸,迎面就看到金兵在碼頭舉着搜山檢海捉趙構的旗子,旗子上還繪有趙構的畫像,對照盤查過往行人。眼看金兵來到眼前,碼頭邊一個洗菜的姑娘扯了一下趙構的衣角,示意他蹲下身子,姑娘把一個濕漉漉的菜筐扣在趙構的身上,把洗乾淨的青菜放在菜筐上。金兵來到姑娘跟前問她可曾見到旗子下邊畫像上的人,姑娘説好像是往東去了,金兵順着姑娘手指的方向遠去了。趙構從菜筐裏脱穎而出,不,是脱險離開了碼頭。趙構望着姑娘心裏有千言萬語:謝謝你給我的愛,今生今世不忘懷。大局安定之後,趙構特意派人到昌國,眾裏尋他千百度,可是看那些姑娘哪個都像,又都不是那個救皇帝脱險姑娘。趙構索性下發一個紅頭文件今後凡昌國女子出嫁賜鳳冠霞帔、半副鑾駕,按公主規格禮制。敲黑板了,新婚女子三日王的出處在昌縣。

趙構在章安鎮逗留,大風將兩艘運送黃巖蜜桔的船刮到碼頭。趙構讓隨行人員將兩船蜜桔全部買下,犒賞跟着自己亡命天涯一路奔波的將士。將士們吃過橘子,又將橘子皮裝上捻添上菜油製成小桔燈放在今夜波平如鏡的海里,星星點燈,和天上一輪滿月相映成輝,裝點離亂中的元宵節,引得章安鎮民眾觀看。畢竟是藝術家趙佶的兒子,浪漫唯美是天性。

趙佶等靈柩自五國城回臨安,趙構為父兄舉行國葬,宮裏一片素潔,就連椅子也是白色的。錢大主入宮等趙構接見問了一句:這是檀木椅子嗎?一身肅穆更顯嬌俏的張婕妤捂着嘴説笑死寶寶了。還檀木呢。就連我們用個綠蔻雅詩蘭黑的小棕瓶,那些個大臣都要叨叨一遍又一遍跟和尚唸經差不多了。

趙構請客,看見大臣張俊拿的扇子上有一個玉孩兒扇墜,是自己十年前在思明掉進水裏的舊物,找了很多次都沒有找到的那一個扇墜。趙構問張俊怎麼得來的?張俊説我在清河的一家商店買的。按圖索驥詢問鋪家,鋪家説一個提着籃子的漁家賣給他的。問提籃人説是一陳姓大户人家的廚娘賣給他的。問廚娘,廚娘説是從黃花魚的肚子裏得到的。絲絲入釦環環相連,人人都是戲精,個個都是主角,趙構樂了,提拔鋪家和提籃人為校尉,封廚娘為貴婦人。失而復得是吉兆,張俊你把扇墜物歸原主還給我,重賞。

宋高宗趙構的選儲絕招的故事 篇五

宋高宗趙構(1107—1187年),南宋第一個皇帝。北宋徽宗之九子,宋欽宗之弟。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佔領東京汴梁,俘獲徽、欽二宗並3000餘皇室成員北去,北宋滅亡;時年五月一日,僥倖逃脱的康王趙構於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改元建炎,建立了南宋政權。金人得知趙構重建趙氏政權,馬上開始了新一輪的南侵,目的是要趁趙構立足未穩,將其一舉消滅。高宗建炎元年(1127)秋,金朝分兵攻宋。高宗內心惟恐重蹈靖康之變的覆轍,不顧主戰派大臣和將領們的反對,於十月將朝廷遷至揚州。建炎三年二月,宗翰派兵奔襲揚州,攻陷天長,前鋒距離揚州城僅有數十里。高宗此時正在後宮尋歡作樂,乍聞戰報,慌忙帶領少數隨從乘馬出城,急馳至瓜洲渡江逃跑。這次突如其來的驚嚇也給趙構留下了嚴重的後遺症,他從此失去了生育能力。

據説,趙構有一次在黃河北岸被金兵追逼,只剩下了他單身匹馬,後有忠臣之子李馬捨生忘死地揹着他逃至河邊,又駕船過河,才倖免於難。事後,趙構為了標榜自己是真命天子,有天神相助,捏造出了“泥馬渡康王”的故事。他擔心李馬會揭穿真相,便將李馬藥啞,不久殺死了李馬。

宋高宗拒絕主戰派抗金主張,南逃至臨安(今浙江杭州)確定為宋朝陪都(仍遙尊已被金侵佔的東京汴梁為都城),開始偏安割據一方,基本與金國劃江而治。統治期間,雖迫於形勢以岳飛、韓世忠等大將抗金,但重用投降派秦檜。後以割地、納貢、稱臣等屈辱條件向金人乞降求和,收韓世忠等三大將兵權,殺害岳飛。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傳位於孝宗,自稱太上皇。公元1187年去世,享年81歲,為歷朝為數不多的高壽皇帝。趙構政治上昏庸無能,然精於書法,着有《翰墨志》。明代陶宗儀《書史會要》稱:“高宗善真、行、草書,天縱其能,無不造妙。”宋高宗在立儲的時候,倒是有點創意,頗有些搞笑,下面做一介紹。

趙構雖然嬪妃如雲,但親生兒子只有元懿太子一人。偏偏這位太子還短命,年僅三歲就夭折了。據説,太子在睡覺的時候有宮女碰倒火盆,愣被嚇死了。而在金兵南侵過程中,趙構不幸受驚嚇而不復生育能力。這樣他就只能從宗室擇近挑選。可是,靖康之難,北宋滅亡,太宗這一支3000餘人都被金兵帶到漠北勞動去了,基本就剩他一個了!趙構四十歲左右時就開始為立儲之事發愁了,不想夢到太祖託夢與他,告訴他“斧光燭影”的故事,趙構心中不安,決定效仿太祖再把皇位傳給太祖的後人,這一想法既出,立即得到了太后、皇后與大臣們的認同,都説應該還位給太祖一脈。

但到底立誰呢?自太宗以“兄終弟及”方式獲取皇位,直至高宗趙構,均出自太宗一脈。太祖在“斧光燭影”中不明不白死去,其兒子德芳、德昭也隨後無故早死,給後人留下了千古之謎;但好賴留下了一脈之後,且在靖康之難中倖免南逃至臨安落根,細數太祖後裔也達到了1600餘人。按趙構兒輩“伯”字輩中由大臣們幾經周折,挑選了兩個六、七歲的孩子,即伯琮和伯玖這哥倆,分別賜名瑗和琢,一併送到宮裏先培養起來,接受考查,也來個競爭上崗。紹興12年(1142年)分封為普安郡王和恩平郡王。

十多年過去了,趙構自然不可能再有半兒一女,而太后也終於崩逝慈寧宮,在這倆兄弟裏選擇一個正式的接班更顯得是當務之急。趙瑗(伯琮)性情恭儉,勤敏,好讀書,趙構比較傾向選他做接班人,但是不受秦檜的喜歡。但另一個候選人趙琢(伯玖)在太后、皇后那兒挺有人緣,秦檜也極力推薦伯玖。高宗趙構沒有輕易相信皇后和秦檜,也沒有自個兒做主。為了檢驗二人品質優劣,想出了一個令後人瞠目結舌卻又非常有效的辦法,而又顧及皇后和羣臣意見,實則兩全其美。

他選了二十名美貌宮女,平分給兄弟倆。趙琢得了十名美女,左抱右擁,其樂陶陶。趙瑗得了十名美女,但聽從了史浩的意見,只是安排她們做點事,毫無相親之意。幾天後,高宗將宮女召回,經過檢驗發現,在瑗邸內十人,均尚完璧;在琢邸內十人,盡已破瓜。趙構與皇后説明情況,皇后倒也挺明理,完全同意他的看法。紹興三十年(1160年),高宗趙構下詔立趙瑗(伯琮)為皇子,更名為瑋,封為建王。趙琢嗎,也沒虧待他,加封開府儀同三司,判大宗正司,改稱皇侄,仍將宮女一律給還,供其賞玩。

紹興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9月,金廢帝完顏亮撕毀和議,再次大舉南侵。在採石磯(今安徽省馬鞍山市西南)為虞允文統帥的宋軍所擊敗,使南宋再次轉危為安。不過高宗屈辱求苟安的國策遭到了軍民的強烈反對。而使他的統治難以繼續維持,高宗倍感身倦神疲,屢與宰相陳康伯等商議,以年老厭煩政務和想以“淡泊為心,頤神養志”為藉口,久有禪位於皇子之意,御筆賜伯琮字元永。紹興三十二年五月,高宗下詔正式冊立其為太子,改其名為昚(shèn);六月宣佈退位,禪位於太子趙昚,自稱太上皇,退居德奪宮。

孝宗是宋太祖的七世孫,太祖之子秦王(即八賢王)德芳的後人,他以仁孝博得高宗的認可。孝宗登基後,定年號“隆興”,勵精圖治,立志光復中原,大有復興南宋之志。遂即恢復名將岳飛諡號“武穆”,追封岳飛為鄂國公,剝奪秦檜的官爵。面對金國咄咄逼人的態勢,孝宗主動出擊,進行“隆興北伐”,南宋朝野頓時為之一振,全國上下羣情激昂。這些情緒可以從南宋着名詞人辛棄疾的詞中辛棄疾的詞中反映出來:

破陣子

醉裏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

沙場秋點兵。

馬做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

可憐白髮生!

由於北伐損失慘重而失敗,宋孝宗被迫於隆興二年(1164年)和金國簽訂“隆興和議”。次年改元“乾道”,並又任用王淮理財備戰。乾道年間,由於沒有戰事的干擾,宋孝宗專心理政,百姓富裕,五穀豐登,太平安樂,一改高宗朝時貪污腐朽的局面。由於宋孝宗治國有方,以身作則崇尚節儉,所以使南宋出現“乾淳之治”(乾:乾道,淳:淳熙)的小康局面。

淳熙十六年(1189年),63歲的孝宗自覺心神交瘁,體力不支,不顧大臣勸阻,在紫宸殿禪位於三子趙惇(即宋光宗)。光宗即位後,尊孝宗為壽皇。紹熙五年(1194年)六月九日,壽皇病逝,享年68歲。

孝宗不愧是太祖的後人,一反高宗時卑躬屈膝的投降路線,一心想恢復中原,他的這種積極進取,蓬勃向上的精神是值得稱道的。特別是孝宗當了27年皇帝,前25年高宗一直健康的活着,一直影響着他。孝宗為人勤政、節儉,高宗稱讚他“勤儉過於古帝王”,真是“儉以養德”的帝皇典範。孝宗朝是南宋國力最強的時候,可惜孝宗碰上了“小堯舜”金世宗這樣的明君,能夠獲得宋、金此時的絕對均勢而保持平衡,實屬不易!

宋高宗一生糊塗,做了無數蠢事,唯獨在選儲這件事上聰明瞭一回:縱觀整個南宋,孝宗幾乎是唯一一位英明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