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木蘭詩》原文及賞析【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72W

《木蘭詩》原文及賞析【精品多篇】

賞析 篇一

郭茂倩《樂府詩集·樑鼓角橫吹曲》裏收錄了兩首《木蘭詩》,一首是古辭,一首是韋元甫的詩。我們這裏要談的是《木蘭詩》古辭。

這首《古辭》是經過後代文人潤飾的,比如“萬里赴戎機”六句,對仗精工、詞語遒麗,純屬律調,當是文人的手筆。又如“策勛十二轉”是唐代制度。《樂府詩集》和《詩紀》還引到陳朝和尚智匠《古今樂錄》的話,説“木蘭不知名,浙江西道觀察使兼御史中丞韋元甫續附入。”韋元甫是唐朝人,死於大曆六年,《古今樂錄》不可能提到他,所引顯然是唐朝人竄入的文字。我們不能根據這些話就斷定《古辭》產生於唐朝。

這首膾炙人口的《木蘭詩》應該是北朝民歌。餘冠英先生認為這詩的時代不會產生於“五胡亂華”以前,也不會產生在陳以後,“因為陳代人智匠所編的《古今樂錄》已經提到這詩的題目了。最可能的情形是事和詩都產生在後魏,因為後魏與‘蠕蠕’(即柔然)的戰爭和詩中的地名相合。”(見《樂計詩選》)

詩先從木蘭歎息寫起,是為引出發問,再由木蘭作答,帶起木蘭代父從軍本事。這個開頭,有北朝民歌套語的痕跡。如《折楊柳枝歌》説:“敕敕何力力,女子臨窗織。不聞機杼聲,只聞女歎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阿婆許嫁女,今年無消息。”《木蘭詩》“唧唧復唧唧”一作“唧唧何力力”,這首則作“敕敕何力力”。餘冠英先生認為“敕敕”、“唧唧”、“力力”都是歎息聲。“當户織”三字看出木蘭勞動婦女的本色。但“不聞機杼聲,唯聞女歎息。”她停機不織,在那裏歎息。未見其人,先聞其聲。兩首詩的開頭都一樣,而且都提到“所思”、“所憶”。如果“所思”、“所憶”泛指所想的`事情,那木蘭明明想着“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為什麼她又説“女亦無所思”呢?可見“所思”、“所憶”當有特殊的含決。對照《折楊柳枝歌》,“所思”、“所憶”應該指女子所思念的情人。這種用法在漢樂府就有了,《古鐃歌》十八曲中《有所思》一篇,“所思”就指詩中女主人所思念的人,張衡《四愁詩》“我所思兮在泰山”,所思也指情人。至於“問女何所思”,究竟是誰在問?我們説,不一定有什麼人問,當然,也可看做是歌者的口氣,因為它是口頭傳唱的民歌嘛!這種設為發問,目的是引出木蘭的自述,她是為父親被徵而發愁。“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終於她下了決心,希望家裏為她“市鞍馬”,她要替父出征。

置辦鞍馬,寫到東、西、南、北四市,似乎每市買一件東西,其實這是不可能的。然而這樣寫,卻使人看到出征前繁忙準備、精心挑選,為木蘭烘托行色。然後寫出徵。通過“旦辭”、“暮宿”、“黃河”、“黑山”,見其迤邐行軍、艱苦轉戰;又透過“不聞”、“但聞”的重複詞語,可以想見木蘭的離鄉思親之情。這又是把敍事和抒情融合得恰到好處的典型例子。

從“萬里赴戎機”至“壯士十年歸”,這六句雖然是文人的增飾,卻極概括精練。前二句總括行軍,中二句月夜宿營,末二句寫戰爭結束。“百戰死”三字,內涵極豐,它概括了多少次的戰鬥!而“壯士十年歸”不但對得工穩,還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只一句就轉到木蘭凱旋還朝。真是要言不煩,何等筆力!

從“歸來見天子”至“送兒還故鄉”,這裏説木蘭還朝,天子論功行賞,策勛至於十二轉,賞賜比百千還要超過,極言木蘭功大。大概天子還要給她尚書郎做,她拒絕了,所以有“木蘭不用尚書郎”的話。她不想做官,表現木蘭普通勞動者的本色。這裏附帶要説明的是“送兒還故鄉”一句“兒”字的含意。總觀全篇,木蘭自稱多用“女”,或直稱“木蘭”,對其姊,自稱“妹”,對其弟,自稱“姊”,這裏卻自稱“兒”。因為她這時仍是未卸戎裝的“男性戰士”。這個稱謂也體現了民歌的特點。老百姓見皇帝,往往自稱“草民”,不象官員那樣稱“臣”。

從“爺孃聞女來”至“安能辯我是雄雌?”寫木蘭得勝還鄉,全家人都高興地迎接。爺孃相扶出郭、阿姊理粧、阿弟殺豬宰羊,準備為阿姊洗塵,都是寫迎接,而又合乎各自的身分和特點,充滿了節日般的歡樂。然後掉轉筆頭寫木蘭。她回到自己闊別了十二年的小屋,梳粧打扮,重新開始了女孩兒的生活,這對她是那樣新鮮而又那樣親切。這樣寫,也是為下文“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惶”作鋪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牀”,這是民歌的復沓句法,“東閣”、“西閣”是為有變化,象《詩經》裏重童疊句的換字一樣。我們不可拘泥字面,機械理解。下面“出門看火伴”幾句,木蘭恢復了舊時粧束,但在夥伴眼裏,她卻是以新面目出現。這一戲劇性的場面,有很深的內涵:“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一語道破天機,人們不覺聯想到這位女英雄十二年中隱瞞性別代父從軍的艱苦經歷,而為之嗟歎不已。“雄免腳撲朔,雌兔眼迷離”,有人認為這兩句是互文。就是説,雄兔、雌兔都是腳撲朔、眼迷離的,二者沒有區別。但末二句又説“兩兔傍地走”時,“安能辯我是雄雌”。看來“腳撲朔”、“眼迷離”確是雄兔、雌兔的區別,所以才有末二句。據生物學家的解釋,將雄兔懸空提起時,它確是“腳撲朔”,躁動不安的,而雌兔則迷離雙眼,顯出膽怯的樣子。這個解釋,我覺得比較合理。這結尾四句的比喻,既質樸,又風趣,它來源於勞動生活,文人是寫不出來的,而且它帶有木蘭對夥伴的調侃意味,籠罩全篇,迴翔照映,餘韻不盡。

這是一首敍事詩,寫的是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然而其着眼點並不在於設計出什麼曲折離奇的情節,而是在於通過樸素的敍述突出木蘭這個英雄人物。她在人民羣眾心目中,是一個平凡而又崇高的形象。説她平凡,因為她是個普通的勞動婦女;説她崇高,因為她有崇高的精神境界,她身上集中了勞動人民勤勞、樸素、機智、勇敢的好品質,這從她代父從軍和辭官還鄉兩方面都表現得很充分。

這個故事產生在北朝,有它現實的基礎。北朝戰爭的頻繁,人民多習武,所以好勇尚武的精神非常突出。北朝婦女也有習武的,如《李波小妹歌》:“李波小妹字雍容,褰裳逐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疊雙。婦女尚如此,男子安可逢?”那麼木蘭的形象就有一定的生活基礎,並非向壁虛構的了。總的説,這個形象之所以感人,首先是由於故事內容的質樸、崇高,同時,它又寄託了人民的理想,因此木蘭形象又帶有傳奇色彩。木蘭作為女子,轉戰十二年,得以生還,已屬不易,何況還立了戰功,而且還“策勛十二轉”?這顯然是浪漫誇張的手法,有傳奇色彩。

木蘭的形象是在敍述故事的過程中逐步展示給我們的。先寫木蘭的憂慮和她代父從軍的決心,這就揭示了主題,然後圍繞主題,層層鋪敍:她如何準備,如何出征,如何立功,如何還鄉,脈絡清晰,有條不紊。這又涉及到選材的繁簡和詳略,本詩只想突出木蘭從軍的準備、出征沿途所見及還家後的情景,因此這些方面的描寫極繁極詳,而對她如何殺敵立功卻從略,只在還朝策勛時以虛筆帶過。在寫法上,凡重點詳寫的部分,多用鋪排。而這些鋪排,很少對木蘭形象的正面描寫,更多的是從旁瀉染陪襯,以烘托出木蘭的形象,如開頭借木蘭的敍述,襯出愁懷,以後則借市鞍馬烘托木蘭行色;借正途環境氣氛烘托木蘭心理;借爺孃姊弟迎接的熱烈氣氛烘托木蘭勝利歸來;最後又借夥伴陪襯木蘭,“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尤為點睛之筆,與篇首遙相呼應。這種寫法,比起作者單調的平鋪直敍來,其藝術感染力不知要高出多少倍。劉熙載《藝概》説:“長篇宜橫鋪,不然則力單。”謝榛《四溟詩話》又説:“孔雀東南飛,一句興起,餘皆賦也。其古樸無文,使不用粧奩服飾等物,但直敍到底,殊非樂府本色……此皆似不緊要,有則方見古人作手,所謂沒緊要處便是緊要處也。”這正是就從旁渲染鋪敍而言。而鋪敍時又多用排句、疊句,迴旋復唱,搖曳多姿,彌足玩味。

《木蘭詩》不愧是與《孔雀東南飛》前後媲美的佳什名篇。

木蘭詩 篇二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户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歎息。(惟聞 通: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惟聞 通:唯)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孃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爺孃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户理紅粧;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牀,脱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整體賞析 篇三

《木蘭詩》是中國南北朝時期北方的一首長篇敍事民歌,也是一篇樂府詩。它記述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征戰沙場,凱旋迴朝,建功受封,辭官還家的故事,充滿傳奇色彩。此詩產生於民間,在長期流傳過程中,有經後代文人潤色的痕跡,但基本上還是保存了民歌易記易誦的特色。全詩共分六段,採用的是順敍手法,從木蘭準備應徵到出征途中到戰地生活一直到凱旋,寫了十多年的整個過程。

第一段,寫木蘭決定代父從軍。“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户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歎息。”唧唧是歎息聲。木蘭當户織,卻不聞機杼聲,這暗示木蘭此時已無心織造。唯聞女歎息,進而暗示木蘭內心憂思深重。以“唧唧復唧唧”開頭,則此一暗示,效果突出。起唱已見出手不凡。“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兩問實是一問,出以排比,便扣人心絃。“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問得那樣關切,回答卻如此平靜,可見木蘭性格之沉着,亦意味着木蘭內心之憂思,經過激烈衝突後,已毅然下定決心。“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徵兵文書連夜發至應徵人家,這説明軍情十分火急,顯然是敵人大舉進犯。可汗大徵兵,則千家萬户皆有關係。“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軍書指徵兵名冊,十二卷是言其多,卷卷有父名是誇張,言父親應徵,冊上有名,千真萬確也。“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此二句言一事:家中父老子幼,支撐門户唯有木蘭。衰老的父親怎能去遠征殺敵,可是祖國的召喚又義不容辭。面對這雙重的考驗,木蘭挺身而出:“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木蘭好女兒,替父從軍意志,實為對父親的愛心與對祖國的忠心之凝聚,亦為巾幗英雄本色之發露。

第二段,寫木蘭準備出征和奔赴戰場。“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連下四個排比句,鋪陳四市購買鞍馬,尤其“駿馬”、“長鞭”二語,極有氣派地寫出木蘭出征之前的昂揚士氣。士氣,原是士兵的生命。“旦辭爺孃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暮至,不必坐實為一日內事,此言曉行夜宿,征途之長,行軍之急。此四句展開巨幅出征情景。先言其情。古時一少女離開閨閣遠赴沙場,不異投入另一世界。旦辭爺孃,暮宿黃河,黃河激流濺濺之鳴聲,代替了平日父母親切之呼喚,這層層描寫,將一女性出征之後全幅生活翻天覆地之變化、全幅心態之新異感受,一一凸現出來。唯其如此,所以真。再言其景。黃河邊上,暮色蒼茫之中,一位女戰士枕戈待旦,這是十分蒼涼而又悲壯之境界。此種境界,在中國詩史上稀有。“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此四句與上四句為一排比,但意脈已大大發展。暮至黑山,言至而不言宿,暗示我軍已經前敵。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直提起戰鬥即將打響,亦意味着木蘭昔日之兒女情懷,從此將在戰爭中百鍊成鋼。

第三段,概寫木蘭十來年的征戰生活。“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上二句寫我軍征戰之奮勇,“赴”字、“度”字、“飛”字,極有氣勢。中二句寫宿營之戒備警惕,亦點出戰地生涯之艱苦卓絕。四句雖寫全軍,木蘭自在其中。下二句以將軍之戰死,襯凸木蘭生還之不易。“百戰”、“十年”皆非實數,概言戰事頻繁,歲月漫長也。此六句,寫盡木蘭從軍生涯,筆墨異常精煉。

第四段,寫木蘭還朝辭官。“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天子即可汗,明堂指朝廷。策勛即記功,勛位分作若干等,每升一等是一轉,十二轉者,誇張連升之速也。百千強,言賞賜之物成百成千還多。寫天子對木蘭之優遇非常,一則暗示木蘭戰功之卓著,一則襯凸木蘭還家之心切。“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借千里足,送兒還故鄉。”定是木蘭對於勛位賞賜全無興趣,故天子怪而問其所欲,木蘭則告以不用作官,只願還鄉。願借千里足(指快馬),婉()言歸心似箭也。木蘭不受官職,固然可謂鄙薄官祿,但也應知她還隱蔽着女性之身份,在當時條件下,女子又豈能做官(從軍本是萬不得已)。尤其長期離別父母,女兒之情深切矣。辭官一節,仍是緊扣木蘭作為一女性來寫的。

第五段,以濃墨重彩大書木蘭還家與親人團聚。“爺孃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户理紅粧。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描繪全家歡迎木蘭,一氣鋪陳三排六句,喜慶歡騰遂至高潮。然而箇中仍極有分辨,須加體會。十二年過去矣,父母更加衰老,故彼此相扶出城來迎。阿妹長大成人,故依閨閣之禮,用紅粧隆重歡迎。既逢喜慶必殺豬宰羊。一片歡樂和祥,而又長幼有序,此中深具傳統禮俗之美也。木蘭喜慰,可想而知。“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牀。脱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帖花黃即在面額上貼花塗黃,是當時婦女流行之容飾。一氣又是四排句兩偶句,鋪寫木蘭恢復女兒身之樂。十二年未入之閨閣,未坐之牀,未着之衣裳,未理之雲鬢,未貼之花黃,今日百度俱興矣,其樂何若!這意味着,木蘭來之不易的女性之復歸。“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古代兵制十人為一火,火伴即同火之士兵。火伴們能不驚惶?誰知道十二年來一同征戰出生入死之木蘭,原來竟是門前這位光彩照人之女郎!全詩懸念至此解開,原來十二年裏,木蘭是女扮男裝從軍作戰。此一節最具喜劇性效果,亦是全幅詩情之最高潮。然而又令深思。十二年沙場之出生入死,難。十二年喬裝而不露痕跡,更難。木蘭內心之精神力量,該是何等之大!

第六段,用比喻作結。“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撲朔是跳躍貌,迷離是兔眼眯縫貌,此二句互文。雄兔撲朔而又迷離,雌兔迷離而又撲朔,兩兔一道在地上奔跑,誰又能辨其雌雄!木蘭與大夥一道征戰,裝束舉止與男子並無二致,大夥又豈能知道我是女子!這四句通過雄兔雌兔在跑動時不能區別的比喻,對木蘭的才能和智慧加以讚揚和肯定,傳達了一種“誰説女子不如男”的觀念。此一機智幽默之比喻,是木蘭女扮男裝之奇蹟的圓滿解釋,亦是喜劇性詩情之裊裊餘音,此餘音之有餘不盡,仍在於意味着木蘭之英雄品格。

此詩藝術形式上有幾個方面值得注意。首先是敍述情節詳略得當,如寫軍中的征戰生活就很簡括,而寫出徵前及立功歸來則很繁複。這是由作者寫這首詩的用意所決定的。作者感興趣的只是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這一罕見的事情本身。詩歌開頭寫她的焦灼不安與思慮無非是為了説明她是個女子,因為男子出征理所當然,不足為怪,女子出征則不同尋常了。中間提到“不聞爺孃喚女聲”也同樣是為了突出她的女子身份。後面寫她不想做官、急於回家和回家以後的種種舉動,更是強調了她是個女子。整首詩的詳略安排都是圍繞這一用意的。其次是作者重視人物性格的刻畫,並善於在矛盾的產生與解決過程中表現人物,因而使人物具有鮮明的個性色彩。第三是全詩的風格明朗剛健,質樸生動。最後是全詩運用了較多的修辭手法,主要是對偶、排比及互文,既渲染了氣氛,強調了所敍述的情節,又使語言流暢富有韻味。其中互文是此詩極有特色的修辭手法,在刻畫人物心理、塑造人物形象、渲染氣氛等方面起了很大作用。如“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牀”二句,單從字面上看是不合邏輯的,上下文互文互補而增義:“開我東閣門,坐我東閣牀;開我西閣門,坐我西閣牀。”由於互文手法的運用,省略了時間的推移和地點的轉換,表現了木蘭一別十年回到家中,迫不及待地到這裏坐坐,到那裏看看,看到曾經熟悉的一切,心中既充滿親切之感,又有説不清的滋味。含不盡之意於言外,通過動作細節的描寫,刻畫人物心理。又如“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二句,如果把“當窗”和“對鏡”分開理解,顯然不合女子梳粧的實情。“當窗理雲鬢”應“對鏡”,“對鏡貼花黃”也要“當窗”。這裏的互文手法如同“蒙太奇”一樣變換鏡頭,表現了木蘭脱下戎裝的動作之迅速、麻利,渲染了她經過十年的軍旅生活,急切地想找回女兒家感覺的興奮之情。再如“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二句,對偶兼用互文,高度概括了十年征戰的曠日持久和激烈悲壯,突出了木蘭出生入死,英勇善戰的英雄形象。又如“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二句,“腳撲朔”是雄兔的特徵,“眼迷離”是雌兔的特徵,分辨雌雄本是一目瞭然的事,但二兔上述的特徵兼而有之,就很難區別了。這裏暗示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和男人一樣馳騁疆場,巾幗不讓鬚眉,表現了木蘭的機智勇敢,照應了上文“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使這個傳奇式的女英雄的形象更加豐滿,含蓄而富於浪漫色彩。又如“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幾句,排比兼用互文,表現出一種急促跳蕩的節奏,一種躍躍欲試的意態,表現“可汗大點兵”的軍情緊急,渲染了出征前的緊張氣氛和木蘭準備工作的繁忙而有序。這些互文手法的運用,不僅詞約意豐,詳略得當,而且從敍事上跨越時空,加快了情節的推進,使行文富於節奏感,跌宕生姿,增強了表達效果。

《木蘭詩》是中國詩史上罕有的傑作,詩中首次塑造了一位替父從軍的不朽的女英雄形象,既富有傳奇色彩,而又真切動人。木蘭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幗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矯健的勇士又是嬌美的女兒。她勤勞善良又堅毅勇敢,淳厚質樸又機敏活潑,熱愛親人又報效國家,不慕高官厚祿而熱愛和平生活。木蘭完滿具備了英雄品格與女性特點。天性善良勇敢,沉着機智,堅忍不拔,是木蘭英雄品格之必要內涵,對父母對祖國之無限愛心和獻身精神,則是其英雄品格之最大精神力量源泉。同時,全詩緊扣“木蘭是女郎”,從“不聞爺孃喚女聲”到“木蘭不用尚書郎”,從“木蘭當户織”到“著我舊時裳”,始終不失其為女性之特點。故木蘭形象極為真實感人。《木蘭詩》創具一種中國氣派之喜劇精神,其特質,乃是中國人傳統道德精神、樂觀精神及幽默感之整合。這種中國氣派之喜劇精神,實與以諷刺為特徵的西方喜劇大不相同。《木蘭詩》充分體現出中國民歌之天然特長,鋪排、誇張、象聲、懸念的突出運用,對於渲染氣氛、刻劃性格,效果極佳。

過去多認為《木蘭詩》所產生之基礎,為北朝尚武之社會風俗。但是,北朝歷史發展之主流,是入居北中國的遊牧民族接受農業文明,進而接受中國文化,最終為中國文化所化。就此詩言,即使木蘭之家原為鮮卑民族,也早已漢化。“木蘭當户織”,是一證。木蘭還家,全家喜慶之中所深具之禮意,是又一證。尤其木蘭替父從軍、高度體現對父母之愛心與對祖國之忠心,實為高度體現中國文化之精神。故應當説,《木蘭詩》所產生之基礎,是中國傳統文化與北朝尚武風俗之融合,而《木蘭詩》之根本精神,則是中國文化之精神。

原文 篇四

《木蘭詩》

郭茂倩(宋)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户織。

不聞機杼聲,惟聞女歎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

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

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

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

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

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旦辭爺孃去,暮宿黃河邊。

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

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

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

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爺孃聞女來,出郭相扶將;

阿姊聞妹來,當户理紅粧;

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我舊時裳。

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

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惶。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

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通假字: 篇五

①。對鏡帖花黃:“帖”通“貼”,貼,粘貼。

古今異義:

①爺:古義指父親,e.g.:卷卷有爺名;今指爺爺,即父親的父親。

②走:古義為跑,雙兔傍地走;今義行走。

③但:古義為只,副詞,e.g.: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今常用作轉折連詞。

④郭:古義為外城,e.g.:出郭相扶將;今僅用作姓氏。

⑤户:古義為門,木蘭當户織;今義人家、門第。

⑥迷離:古義為眯着眼,今義模糊而難以分辨清楚。

⑦十二:古義為虛數多,今義數詞,十二。

《木蘭詩》原文及翻譯 篇六

木蘭詩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户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歎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孃去,暮至黃河邊。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但辭黃河去,暮宿黑山頭。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析,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爺孃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户理紅粧。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牀。脱我戰時袍,着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出門看夥伴,夥伴皆驚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蘭詩》是中國南北朝時期的一首北朝民歌,選自宋代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在中國文學史上與南朝的《孔雀東南飛》合稱為“樂府雙璧”。《木蘭詩》講述了一個叫木蘭的女孩,女扮男裝,替父從軍,在戰場上建立功勛,回朝後不願作官,但求回家團聚的故事。熱情讚揚了這位奇女子勤勞善良的品質、保家衞國的熱情和英勇戰鬥的精神。

【譯文】

歎息聲一聲接着一聲傳出,木蘭對着房門織布。聽不見織布機織布的聲音,只聽見木蘭在歎息。問木蘭在想什麼?問木蘭在惦記什麼?(木蘭答道)我也沒有在想什麼,也沒有在惦記什麼。昨天晚上看見徵兵文書,知道君主在大規模徵兵,那麼多卷徵兵文冊,每一卷上都有父親的名字。父親沒有大兒子,木蘭(我)沒有兄長,木蘭願意為此到集市上去買馬鞍和馬匹,就開始替代父親去征戰。

在集市各處購買馬具。第二天早晨離開父母,晚上宿營在黃河邊,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能聽到黃河水流水聲。第二天早晨離開黃河上路,晚上到達黑山頭,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能聽到燕山胡兵戰馬的啾啾的鳴叫聲。

不遠萬里奔赴戰場,翻越重重山峯就像飛起來那樣迅速。北方的寒氣中傳來打更聲,月光映照着戰士們的鎧甲。將士們身經百戰,有的為國捐軀,有的轉戰多年勝利歸來。

勝利歸來朝見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論功行賞)。給木蘭記很大的功勛,得到的賞賜有千百金還有餘。天子問木蘭有什麼要求,木蘭説不願做尚書郎,希望騎上千裏馬,回到故鄉。

父母聽説女兒回來了,互相攙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聽説妹妹回來了,對着門户梳粧打扮起來;弟弟聽説姐姐回來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殺豬宰羊。每間房都打開了門進去看看,脱去打仗時穿的戰袍,穿上以前女孩子的衣裳,當着窗子、對着鏡子整理漂亮的頭髮,對着鏡子在面部貼上裝飾物。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夥伴,夥伴們很吃驚,(都説我們)同行數年之久,竟然不知木蘭是女孩。

(提着兔子耳朵懸在半空中時)雄兔兩隻前腳時時動彈、雌兔兩隻眼睛時常眯着,所以容易分辨。雄雌兩兔一起並排跑,怎能分辨哪個是雄兔哪個是雌兔呢?

【註釋】

1、唧唧:紡織機的聲音

2、當户:對着門。

3、機杼聲:織布機發出的聲音。機:指織布機。杼:織布梭子。

4、惟:只。

5、何:什麼。

憶:思念,惦記

6、軍帖:徵兵的文書。

7、可汗:古代西北地區民族對君主的稱呼

8、軍書十二卷:徵兵的名冊很多卷。十二,表示很多,不是確指。下文的“十二轉”、“十二年”,用法與此相同。

9、爺:和下文的“阿爺”一樣,都指父親。

10、願為市鞍馬:為,為此。市,買。鞍馬,泛指馬和馬具。

11、韉:馬鞍下的墊子。

12、轡頭:駕馭牲口用的嚼子、籠頭和韁繩。

13、辭:離開,辭行。

14、濺濺:水流激射的聲音。

15、旦:早晨。

16、但聞:只聽見

17、胡騎:胡人的戰馬。胡,古代對北方少數民族的稱呼。

18、啾啾:馬叫的聲音。

19、天子:即前面所説的“可汗”。

20、萬里赴戎機:不遠萬里,奔赴戰場。戎機:指戰爭。

21、關山度若飛:像飛一樣地跨過一道道的關,越過一座座的山。度,越過。

22、朔氣傳金柝:北方的寒氣傳送着打更的聲音。朔,北方。金柝,即刁斗。古代軍中用的一種鐵鍋,白天用來做飯,晚上用來報更。

23、寒光照鐵衣:冰冷的月光照在將士們的鎧甲上。

24、明堂:明亮的的廳堂,此處指宮殿

25、策勛十二轉:記很大的功。策勛,記功。轉,勛級每升一級叫一轉,十二轉為最高的勛級。十二轉:不是確數,形容功勞極高。

26、賞賜百千強:賞賜很多的財物。百千:形容數量多。強,有餘。

27、問所欲:問(木蘭)想要什麼。

28、不用:不願意做。

29、尚書郎:尚書省的官。尚書省是古代朝廷中管理國家政事的機關。

30、願馳千里足:希望騎上千裏馬。

31、郭:外城。

32、扶:扶持。將:助詞,不譯。

33、姊:姐姐。

34理:梳理。

35、紅粧:指女子的豔麗裝束。

36、霍霍:模擬磨刀的聲音。

37、著:通假字通“着”,穿。

38、雲鬢:像雲那樣的鬢髮,形容好看的頭髮。

39、帖花黃:帖”通假字通“貼”。花黃,古代婦女的一種面部裝飾物。

40、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據説,提着兔子的耳朵懸在半空時,雄兔兩隻前腳時時動彈,雌兔兩隻眼睛時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認。撲朔,爬搔。迷離,眯着眼。

41、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兩隻兔子貼着地面跑,怎能辨別哪個是雄兔,哪個是雌兔呢?

42、“火”:通“夥”。古時一起打仗的人用同一個鍋吃飯,後意譯為同行的人。

43、行:讀。

44、傍地走:貼着地面並排跑。

木蘭詩註釋 篇七

(1)唧唧(jījī):紡織機的聲音。

(2)當户(dānghù):對着門。

(3)機杼(zhù)聲:織布機發出的'聲音。機:指織布機。杼:織布梭(suō)子。

(4)惟:只。

(5)何:什麼。

(6)憶:思念,惦記。

(7)軍帖(tiě):徵兵的文書。

(8)可汗(kèhán):古代西北地區民族對君主的稱呼。

(9)軍書十二卷:徵兵的名冊很多卷。十二,表示很多,不是確指。下文的“十二轉”、“十二年”,用法與此相同。

(10)爺:和下文的“阿爺”一樣,都指父親。

(11)願為市鞍(ān)馬:為,為此。市,買。鞍馬,泛指馬和馬具。

(12)韉(jiān):馬鞍下的墊子。

(13)轡(pèi)頭:駕馭牲口用的嚼子、籠頭和韁繩。

(14)辭:離開,辭行。

(15)濺濺(jiānjiān):水流激射的聲音。

(16)旦:早晨。

(17)但聞:只聽見。

(18)胡騎(jì):胡人的戰馬。胡,古代對北方少數民族的稱呼。

(19)啾啾(jiūjiū):馬叫的聲音。

(20)天子:即前面所説的“可汗”。

(21)萬里赴戎機:不遠萬里,奔赴戰場。戎機:指戰爭。

(22)關山度若飛:像飛一樣地跨過一道道的關,越過一座座的山。度,越過。

(23)朔(shu)氣傳金柝(tu):北方的寒氣傳送着打更的聲音。朔,北方。金柝,即刁斗。古代軍中用的一種鐵鍋,白天用來做飯,晚上用來報更。

(24)寒光照鐵衣:冰冷的月光照在將士們的鎧甲上。

(25)明堂:明亮的的廳堂,此處指宮殿。

(26)策勛十二轉:記很大的功。策勛,記功。轉,勛級每升一級叫一轉,十二轉為最高的勛級。十二轉:不是確數,形容功勞極高。

(27)賞賜百千強(qiáng):賞賜很多的財物。百千:形容數量多。強,有餘。

(28)問所欲:問(木蘭)想要什麼。

(29)不用:不願意做。

(30)尚書郎:尚書省的官。尚書省是古代朝廷中管理國家政事的機關。

(31)願馳千里足:希望騎上千裏馬。

(32)郭:外城。

(33)扶將:扶持。將:助詞,不譯。

(34)姊(zǐ):姐姐。

(35)理:梳理。

(36)紅粧(zhuāng):指女子的豔麗裝束。

(37)霍霍(huhu):模擬磨刀的聲音。

(38)著(zhuó):通假字通“着”,穿。

(39)雲鬢(bìn):像雲那樣的鬢髮,形容好看的頭髮。

(40)帖(tiē)花黃:帖,通假字,通“貼”。花黃,古代婦女的一種面部裝飾物。

(41)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據説,提着兔子的耳朵懸在半空時,雄兔兩隻前腳時時動彈,雌兔兩隻眼睛時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認。撲朔,爬搔。迷離,眯着眼。

(42)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兩隻兔子貼着地面跑,怎能辨別哪個是雄兔,哪個是雌兔呢?

(43)火:通“夥”。古時一起打仗的人用同一個鍋吃飯,後意譯為同行的人。

(44)行:讀háng。

(45)傍(bàng)地走:貼着地面並排跑。

註釋 篇八

1、唧唧(jī jī):紡織機的聲音

2、當户(dāng hù):對着門。

3、機杼(zhù)聲:織布機發出的聲音。機:指織布機。杼:織布梭(suō)子。

4、惟:只。

5、何:什麼。

憶:思念,惦記

6、軍帖(tiě):徵兵的`文書。

7、可汗(kè hán):古代西北地區民族對君主的稱呼

8、軍書十二卷:徵兵的名冊很多卷。十二,表示很多,不是確指。下文的“十二轉”、“十二年”,用法與此相同。

9、爺:和下文的“阿爺”一樣,都指父親。

10、願為市鞍(ān)馬:為,為此。市,買。鞍馬,泛指馬和馬具。

11、韉(jiān):馬鞍下的墊子。

12、轡(pèi)頭:駕馭牲口用的嚼子、籠頭和韁繩。

13、辭:離開,辭行。

14、濺濺(jiān jiān):水流激射的聲音。

15、旦:早晨。

16、但聞:只聽見

17、胡騎(jì):胡人的戰馬。 胡,古代對北方少數民族的稱呼。

18、啾啾(jiū jiū):馬叫的聲音。

19、天子:即前面所説的“可汗”。

20、萬里赴戎機:不遠萬里,奔赴戰場。戎機:指戰爭。

21、關山度若飛:像飛一樣地跨過一道道的關,越過一座座的山。度,越過。

22、朔(shuò)氣傳金柝:北方的寒氣傳送着打更的聲音。朔,北方。金柝(tuò),即刁斗。古代軍中用的一種鐵鍋,白天用來做飯,晚上用來報更。

23、寒光照鐵衣:冰冷的月光照在將士們的鎧甲上。

24、明堂:明亮的的廳堂,此處指宮殿

25、策勛十二轉(zhuǎn):記很大的功。策勛,記功。轉,勛級每升一級叫一轉,十二轉為最高的勛級。十二轉:不是確數,形容功勞極高。

26、賞賜百千強(qiáng):賞賜很多的財物。百千:形容數量多。強,有餘。

27、問所欲:問(木蘭)想要什麼。

28、不用:不願意做。

29、尚書郎:尚書省的官。尚書省是古代朝廷中管理國家政事的機關。

30、願馳千里足:希望騎上千裏馬。

31、郭:外城。

32、扶:扶持。 將:助詞,不譯。

33、姊(zǐ):姐姐。

34 理:梳理。

35、紅粧(zhuāng):指女子的豔麗裝束。

36、霍霍(huò huò):模擬磨刀的聲音。

37、著(zhuó):通假字 通“着”,穿。

38、雲鬢(bìn):像雲那樣的鬢髮,形容好看的頭髮。

39、帖(tiē)花黃:帖”通假字 通“貼”。花黃,古代婦女的一種面部裝飾物。

40、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據説,提着兔子的耳朵懸在半空時,雄兔兩隻前腳時時動彈,雌兔兩隻眼睛時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認。撲朔,爬搔。迷離,眯着眼。

41、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兩隻兔子貼着地面跑,怎能辨別哪個是雄兔,哪個是雌兔呢? 42. “火”:通“夥”。古時一起打仗的人用同一個鍋吃飯,後意譯為同行的人。

43、行:讀háng。

44、傍(bàng)地走:貼着地面並排跑。

A.字音:機杼〔zhù〕 鞍韉〔ān jiān〕 轡〔pèi〕頭 鳴濺濺〔jiān〕 金柝〔tuò〕 阿姊〔zǐ〕 霍霍〔huò〕 可汗〔kè hán〕 貼:軍帖〔tiě〕;貼〔tiē〕黃花;字帖〔tiè〕

《木蘭詩》原文及翻譯 篇九

《木蘭詩》對照翻譯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户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歎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

歎息聲一聲連着一聲,木蘭姑娘當門在織布。織機停下來機杼不再作響,只聽見姑娘在歎息。問問姑娘你這樣歎息是在思念什麼呢?(木蘭回答道)姑娘我並沒有思念什麼。昨夜我看見徵兵文書,知道君王在大量徵募兵士,那麼多卷徵兵文書,每一卷上都有父親的名字。父親沒有長大成人的兒子,我木蘭沒有兄長,我願意去買來馬鞍和馬匹,從現在起替代父親去應徵。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孃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在東市上買來駿馬,西市上買來馬鞍和鞍下的墊子,南市上買來馬嚼子和韁繩,北市上買來長馬鞭。早上辭別父母上路,晚上宿營在黃河邊,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能聽到黃河洶湧奔流的嘩嘩聲。早上辭別黃河上路,晚上到達黑山頭,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能聽到燕山胡兵戰馬啾啾的鳴叫聲。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行軍萬里奔赴戰場作戰,翻越關隘和山嶺就象飛過去那樣迅速。北方的寒風中傳來刁斗聲,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戰士們的鐵甲戰袍。將士們經過無數次出生入死的戰鬥,十年之後才得勝而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借明駝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勝利歸來朝見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論功行賞)。記功授爵木蘭是最高一等,得到的賞賜千百金以上。天子問木蘭有什麼要求,木蘭不願做尚書郎這樣的官,希望騎上一匹好駱駝,藉助它的腳力送我回故鄉。

爺孃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户理紅粧;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牀。脱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父母聽説女兒回來了,互相攙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聽説妹妹回來了,對着門户梳粧打扮起來;弟弟聽説姐姐回來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殺豬宰羊。打開我閨房東面的門,坐在我閨房西面的牀上,脱去我打仗時穿的戰袍,穿上我以前女孩子的衣裳,當着窗子整理象烏雲一樣柔美的鬢髮,對着鏡子在額上貼好花黃。出門去見同去出征的夥伴,夥伴們都很吃驚都説我們同行十二年之久,竟然不知道木蘭是女孩子。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雄兔的腳喜歡亂搔亂撲騰,雌兔的兩眼老是眯縫着,當它們挨着一起在地上跑的時候,又怎能分辨得出誰雄誰雌呢?

《木蘭詩》思想傾向

《木蘭詩》是中國古典詩歌中一首膾炙人口的優秀詩篇。它以濃摯的感情和鋪敍、對照、渲染的表現手法,集中地描繪了一個平凡的女子──木蘭代父從軍和她解甲還鄉的不平凡的經歷。木蘭不一定實有其人,可是,女扮男裝卻實有其事。木蘭不過是這些女子中的一個代表而已。木蘭的悲歡離合,是富有戲劇性的。因此,千百年來,她的感人的事蹟在羣眾中流傳不息。《木蘭詩》究竟表現了一種什麼思想傾向呢?

這首詩一開頭,它就把讀者吸引到它所描寫的場面中了。木蘭平日織布時發出的“機杼聲”,已經被她的聲聲歎息所代替。原因是可汗“沙場秋點兵”,老父名在軍籍,家中沒有長男,怎能不使木蘭焦慮、愁悶?但她終於做出“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的勇敢的抉擇。

木蘭從軍,是迫不得已的,也是不合法的。當她一旦做出“從軍”的抉擇,她的態度則是積極的,這從她四處購置行裝的繁忙情景就形象地表現出她的主動性和堅決性。木蘭初次遠離家園,異鄉的山山水水,都會觸動她的思親之情。詩中對此的描寫是真摯的,也是非常感人的。從軍,使木蘭得到同男子一樣可以施展智慧和才能的良機,十年的戰火考驗,使她從一個善良、熱情、能幹的閨中少女,成為一名建立戰功的“壯士”,這是一個多麼巨大的變化啊!

戰爭,贏得了勝利,也贏得了和平。環境變了,木蘭何去何從?她有不可明言的苦衷,在論功行賞的大典禮中,由於她是一個女子,不配得到自己應有的榮譽。她只有辭受封爵,走上解甲還鄉的惟一道路。無名氏作者認為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所以用歡快的筆調描寫木蘭骨肉團聚的歡樂,讓她在“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之後,以女子的面目出現在同伴的面前。作者可貴的是,最後用兔子跑在一起,難辨雌雄的隱喻,説明女子如果有施展抱負的機會,她們的'智慧、膽略和才能並不比男子遜色。

這樣描寫木蘭的從軍與還鄉,表現了作者的進步的思想傾向。問題在於我們如何正確地去分析作者所反映出來的這種社會現象。有人認為,木蘭還鄉是她不慕功名富貴,是反映了勞動人民熱愛勞動的本色。我認為,這種看法是不正確的。

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女子作男兒”,除了木蘭,還有一個黃崇嘏。謝枋得在《碧湖雜記》中把她倆的事蹟當做奇聞逸事加以記敍。木蘭是在戰場上殺出來的女英雄,她“不受封爵而歸”;黃崇嘏是五代時期蜀國的女子,她女扮男裝,在蜀相周庠的府中做掾屬。因她“吏事明敏,胥吏畏服”,而被周庠看中,“欲妻以女”。弄得黃崇嘏啼笑皆非,只好講明自己是個女子,一走了之。

女扮男裝,在封建制度下被人視為反常的現象。“男治乎外,女治乎內”是封建禮法的一條戒律。木蘭可以在非常時期祕密代父從軍,併發揮出她那潛在的智謀和才能。不然的話,所謂“牝雞司晨”的惡名就會落在她的身上。木蘭和《木蘭詩》的作者都無法改變這種命運。

封建禮法加在婦女身上的鐐銬是難以解脱的。清代的女詞人王筠在《鷓鴣天》中痛感自己不能像木蘭、崇嘏那樣一顯身手(“木蘭崇嘏事無緣”),只好在她的彈詞《繁華夢》裏讓女主人公登上藝術舞台(“好將心事付夢詮”),來抒發她那埋藏在胸中的人生理想。

由此可見,木蘭的還鄉,決非什麼不慕功名富貴的問題,也不是什麼熱愛勞動的問題,而是封建社會壓迫、歧視婦女的必然結局。

《木蘭詩》的作者不可能明確地認識到這一點。但是,他從木蘭所走過的和平──戰爭──和平的曲折的生活道路,不自覺地反映了木蘭在特殊條件下所創造的奇蹟,並熱情地歌頌了它。這正是作者忠於現實生活的表現,也是和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相通的。

《木蘭詩》的思想傾向是什麼?用一句話來表述,就是它對於普通女子所稟賦的智慧和才能表示了肯定和讚賞的態度。而且也要看到,這種態度是寓於烘托(“火伴皆驚忙”)、隱喻(“雙兔傍地走”)等描寫中自然流露的。直到明朝末年,人們才能用“海內靈秀或不鍾男子而鍾女人”這類明確的語言把它説出來。但是,在《木蘭詩》中,卻沒有明朝人那種明顯的尊女卑男、矯枉過正的傾向。而明朝人對於婦女潛在的智慧、才能和力量做出那樣大膽的估計,除了當時的社會生活條件外,從歷史思想源流來看,《木蘭詩》是有啟蒙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