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八年級歷史複習資料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6.99K

八年級歷史複習資料新版多篇

八年級歷史的複習方法指導 篇一

一、知識回顧整體感知

上課伊始,教師首先向學生説明覆習的範圍,讓學生明確複習目標,之後學生根據課文進行知識回顧,從整體上感知本課的複習內容。

二、構建網絡形成體系

這一環節需要師生共同參與,可採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等多種形式,其目的在於將知識系統化、條理化,以形成清晰的知識體系。在這一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講準重點:抓住關鍵,切記眉毛鬍子一把抓。

2、講透難點:採取抽象的問題具體化,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易混知識相對照等方法。

3、講明疑點:採取“設疑、質疑、釋疑”的程序和方法解決學生的疑難問題。

4、講出知識的規律:重在講出知識間的內在聯繫。

三、依線鞏固內化知識

學生根據構建的知識網絡,進行鞏固,可根據具體情況採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等多種形式,使學生達到將課本知識內化為自己的知識之目的,從而加深對知識的再認識。

四、題例剖析培養能力

典型題例的選擇要有代表性,能突出教材的重、難點。這一環節重在教師通過對題例的剖析,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掌握學科學習基本功和解答問題的方法與技巧。

八年級歷史必背知識點 篇二

洋務運動:19世紀60年代~90年代。

1、目的:維護清政府的封建統治。

2、代表人物:中央——恭親王奕?;地方——李鴻章、左宗棠、曾國藩、張之洞

3、口號:前期以“自強”為口號,後期以“求富”為口號。

4、主要內容:①、創辦軍事工業:安慶內軍械所(曾國藩)、江南製造總局(李鴻章、曾國藩)、福州船政局(左宗棠)等。②、創辦民用工業:上海輪船招商局(李鴻章)、漢陽鐵廠(張之洞)、湖北織布局(張之洞)③、籌建海軍(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軍)④、興辦新式學堂(近代第一所新式學校:京師同文館)。

5、性質:洋務運動是一次失敗的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

評價:洋務運動發生在中國近代社會新舊交替的特殊歷史階段,是一次失敗的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洋務派的主觀目的是維護封建統治,而不是把中國引向資本主義。它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但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企業。洋務運動為中國近代企業積累了生產經驗,培養了技術力量,在客觀上為中華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為中國的近代化開闢了道路。

八年級歷史期末考試複習資料 篇三

第10課 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一、鄧小平理論的形成/鄧小平理論指導地位的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形成

1、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改革開放。

2、1982年,中共十二大,鄧小平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3、1987年,中共十三大,鄧小平闡明瞭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提出了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

4、1992年,南方談話。(1)背景:蘇聯解體,人們面臨姓資還是姓社的問題。

(2)談話內容:社會主義的本質是共同富裕,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發展才是硬道理,三個有利於。(3)南方談話意義: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推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新階段,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產生了深遠影響。

5、1992年,中共十四大,用鄧小平理論武裝全黨。

6、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總結:1、鄧小平對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作用:鄧小平是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他將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實際相結合創立了鄧小平理論,引導改革開放不斷前進。

2、鄧小平理論的意義:將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實際相結合,創造性的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麼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

1、2002年,中共十六大。會議內容:將江澤民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三個代表內容: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它創造性的回答了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

2、2007年,中共十七大,內容:胡錦濤提出科學發展觀。科學發展觀是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創造性回答了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的問題。

3、2012年,中共十八大,內容:①科學發展觀被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②習近平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

4、2017年,中共十九大,主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內容:①新時代是我國的歷史方位。②我國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矛盾。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被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思想意義: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行動指南。

三、我們如何做: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四、啟示:堅持立足國情,實事求是,將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國情相結合。

第11課 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一、中國夢 含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

二、為實現中國夢的努力方向(如何實現)

1、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到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2021)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2、“四個全面”戰略目標

內容:全面建成小康社會(2012年中共十八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2013年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依法治國(2014年十八屆四中全會)、全面從嚴治黨(2014年,江蘇調研)

意義:四個全面是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總方略,為實現中華民族的中國夢提供了理論指導和行動指南。

3、新發展理念 內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意義:新發展理念針對我國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回答了中國最緊迫的問題,關係我國發展全局和未來前景。

三、經濟建設成就

1、國內生產總值持續增長。2、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3、一帶一路,亞投行,自由貿易區,人民幣國際化。

材料研讀:實現中國夢為什麼必須堅持中國道路?答案:中國道路是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國情相結合的道路,是經過改革開放證明了的正確之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第12課 民族大團結

一、我國在少數民族地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1、原因:我國民族問題的歷史和國情

2、確立過程:制度化——是我國一項基本政治制度

法律化——《共同綱領》、《民族區域自治法》

3、實施:1947年,成立我國第一個少數民族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

4、制度的意義:①對維護民族團結、鞏固祖國統一和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發展具有重大意義②為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奠定了基礎③體現了國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少數民族管理本民主內部事務權利的精神

二、為實現各民族共榮繁榮的措施

1、政治:對少數民族地區進行民主改革,意義:這些地區買進社會主義社會。

2、經濟:國家採取優惠政策,進行技術、資金等援助。意義: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3、文化:創制文字,保護少數民族的文化。意義:對少數民族地區文化的傳承有重要意義。

4、戰略:進行西部大開發,修建青藏鐵路。意義:大大加強了祖國內地與邊疆的聯繫,促進了青海、西藏的經濟發展。

問題思考: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認識: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能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

第十三課 香港、澳門的迴歸

一、背景:《南京條約》割香港島給英國,1553年,葡萄牙佔領澳門。

二、一國兩制(制度與理論創新)

1、提出者:鄧小平2、含義:在祖國統一前提下,國家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制度,港澳台實行資本主義制度。(最先為台灣問題提出,最先應用於香港)

3、作用:“一國兩制”為實現祖國統一大業指明瞭前景,為和平解決國際歷史遺留問題提供了範例。

三、香港、澳門迴歸 1997年7月1日香港迴歸祖國,設立香港特別行政區,(相關人物撒切爾夫人)2、1999年12月20日澳門迴歸祖國。成立澳門特別行政區。

3、意義: 港、澳的迴歸,標誌着中國人民洗雪了百年國恥,我國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未解決台灣問題展示了光明的前景。

四、迴歸的原因:1、改革開放後,我國綜合國力的增強,國際地位提高2、鄧小平提出了“一國兩制”3、中華民族人民努力4、港澳自古以來就是我國領土。

第14課、海峽兩岸的交往

一、台灣歷史:元朝設立澎湖巡檢司管理琉球;1624-1662年荷蘭佔據台灣,後被鄭成功收復;康熙時收回,設立台灣府;1895年《馬關條約》割台灣給日本;抗日戰爭勝利後,台灣迴歸。1949年,國民黨敗逃至台灣。

二。對台基本方針 1、建國後:明確提出要解放台灣2、50年代中期:和平解放台灣3、改革開放後:鄧小平推動形成“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

兩岸關係改善的史實:1、1987年,台灣調整“三不”政策,開放探親,意義:兩岸打破了近38年的隔絕狀態;

2、1992年,九二共識,內容“海峽兩岸均堅持一箇中國的原則”。意義:海峽兩岸邁出了歷史性的重要一步。

3、1995年江澤民提出八項主張的指導思想4、1993年“汪辜會談”

5、2005,胡錦濤會見連戰,重申九二共識,促進了兩岸關係的重要發展。

6、2015年習近平會見馬英九,這次會面是1949年以來兩岸領導人的首次會面,翻開了兩岸關係的歷史性的一頁。

7、1978年改革開放後兩岸關係改善的原因:①“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提出②中美關係改善③兩岸人民的共同努力

三、日益密切的交往:兩岸“三通”,大陸居民赴台旅遊。

四、總結

1、海峽兩岸經濟文化交流迅速發展的原因/有利於台灣統一的因素:①一國兩制提出;②中國國力增強;③海峽兩岸共同的歷史文化傳統④統一是兩岸人民的共同願望

2、阻礙台灣統一因素:台獨勢力、國際反華勢力。

3、港澳台問題的認識:①祖國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②要堅決反對分裂勢力,為統一而努力③落後就要捱打,實力強大才能維護統一。 第五單元國防建設與外交成就

第十四課、國防建設:鋼鐵長城

一、陸軍發展:現代化水平提高,多兵種。

二、海軍1、建立:①1949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第一支海軍——華東軍區海軍建立②新中國成立後,又相繼建立了北海、東海和南海艦隊。

2、①發展:70年代發展多型艦艇:1971年研製導彈驅逐艦,1974年我國第一艘核潛艇。

②90年代以後發展特點:現代化,多兵種,活動範圍擴大,出現航母:遼寧號

為何舊中國有海無防,新中國能保衞海疆:舊中國國力衰弱,統治腐朽。新中國國力強盛,武器先進,戰鬥力強。

三、空軍1、建立:在陸軍的基礎上建立的。參加抗美援朝,戰績輝煌(蔣道平)。2、發展:從國外購買到國產仿製(1956年仿製殲5型殲擊機)到改革開放以來自行研製(殲20)

海陸空軍發展的共同特點:多兵種,現代化,走了一條國外購買、國產仿製、自行研製的過程。

四、導彈部隊: 1966年組建第二炮兵,2015年,改名為火箭軍。

任務:擔任遏制他國對中國使用核武器、核反擊常規導彈精確打擊等任務。

五、新時代強軍之路

表現:1、2014年古田會議,政治建軍。

2、2016年,成立五大戰區。3、組建五大軍種:海、陸、空、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4、形成了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的新格局。

意義:軍隊實現革命性重塑,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取得巨大成就。

六、國防建設的意義/為何建設國防:國防是抵抗侵略、保衞祖國的重要力量,是維護領土完整、國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七、如何建設國防:①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增強綜合國力。②堅持科教興國戰略,增強科技實力,培養科技人才

八、國防與科技的關係:科技進步是國防發展的關鍵,國防強大是科技發展的保障。

第16課、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近代外交特徵:不平等、不自主的屈辱外交。

一、新中國外交政策: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二、建國後的外交形勢:①友好:建國後同蘇聯等17個國家建交,為我國經濟恢復獲得了良好的外部環境。②敵對:美國等對我國進行外交孤立、經濟封鎖、軍事威脅。

三、50年代外交成就:1、建國後同蘇聯等17個國家建交。第一個承認新中國並與我國建交的國家是蘇聯。作用:為經濟恢復創造了好的外部環境。

2、1953年周恩來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1)背景:1953年底,我國政府同印度就兩國在西藏地區的關係問題進行談判。(2)內容:互相尊重領土主權(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惠(互利)、和平共處五項原則。(4)中國同印度、緬甸會談時確認。

(5)意義:在國際上影響深遠,被越來越多國家接受,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係的基本準則,標誌着新中國外交政策的成熟。

3、1954年中國第一次以五大國身份參加日內瓦會議,提高了國際地位。

4、1955年周恩來率團參加萬隆會議/亞非會議,提出求同存異方針。

特點、性質:第一次沒有殖民主義國家參加的亞非國際會議

“同”:被殖民的遭遇,面臨民族獨立、發展經濟的問題。

“異”:社會制度與發展道路不同。

(5)作用:求同存異方針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也促進了中國同亞非各國的團結與合作。

總結:50年代去的外交成就原因:我國綜合國力的增強,國際地位的提高;周恩來等外交家的努力;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靈活的外交策略

四、七十年代外交成就

1、成就一:中國恢復聯合國的合法席位(1)時間:1971年10月25日(第26屆聯合國大會)(2)恢復的原因:中國綜合國力增強;第三世界亞非拉國家的支持;美國霸權的衰落。(3)意義:是我國外交的重大勝利,有利於我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更大作用。

2、成就二:中美建交。原因:①中國國力增強和國際地位提高②美國深陷越南戰爭泥潭,霸權衰落③中美牽制蘇聯的共同需求

過程:(1)1971年7月,基辛格祕密訪問中國,同周恩來總理舉行會談。

(2)1972年2月,尼克松訪問中國,在上海簽署《中美聯合公報》,

意義:①中美關係正常化②推動了中日建交,出現與中國建交的熱潮。

(3)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美國承認只有一箇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3、成就三: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中日正式建交。

影響:出現了與中國建交的高潮。

70年代中國出現建交高潮原因:①國力增強,中美關係正常化,中日建交。②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四、改革開放後的全方位外交

1、佈局措施:①推動大國關係發展②推動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體現大國擔當,大國責任。③拓展多邊外交,加強與聯合國的合作。

2、外交佈局: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外交佈局。

3、外交成就:一帶一路高峯論壇,亞太經合組織會議,G20峯會,金磚國家會議,2001年加入WTO等。(順應經濟全球化趨勢)

4、意義:中國的國際地位不斷提高,成為維護世界和平、穩定和發展的重要力量,在國際上發揮着日益重要作用。

六、總結

1、周恩來的外交成就: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萬隆會議上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參加日內瓦會議。

2、中美、中日關係發展特點:既有對立又有合作,但友好合作是主流。

3、影響國際關係的因素:國家利益、國家實力、世界形勢、個人努力。

4、怎樣處理國際關係:用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發揮聯合國維護和平的作用。

第六單元科技文化與社會生活

第18課 科學技術成就

一、軍事——兩彈:核彈和導彈

(一)背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發展;為抵制帝國主義國家的核威脅。

(二)表現:1、1964年10月,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2、1966年,裝有核彈頭的中近程導彈點火發射3、1967年,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

意義:①加強了我國的國防力量,打破了帝國主義的核壟斷,對維護世界和平有重要意義。②鼓舞了中國人民的志氣,振奮了民族精神。

鄧稼先:領導設計了中國的原子彈,被稱為“兩彈元勛”。

二、航天成就

成就:1、一星:1970年,我國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衞星——東方紅1號。(繼蘇美法日之後,世界上第五個能獨立發射的國家)。

2、1999年,發射第一艘無人飛船“神舟一號”

3、2003年,發射“神舟五號”第一艘載人飛船(楊利偉)。

4、2008年,神舟七號深入太空,翟志剛完成出艙任務,實現了太空行走。

意義:航天成就標誌着我國綜合國力的提高,促進其他科技領域的發展。

總結:兩彈一星研究成功的原因:①綜合國力增強、科技進步②黨和國家的正確領導③錢學森、鄧稼先等科學家的努力

三、生物領域

1、袁隆平培育出秈型雜交水稻。袁隆平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2001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獲得者。

意義:①為解決我國吃飯問題和保障我國的糧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貢獻②對解決世界性飢餓問題作出重要貢獻。

2、屠呦呦發現了抵抗瘧疾的青蒿素。意義:是全球數億人受益,對人類生命健康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屠呦呦獲得2015年諾貝爾醫學獎。

總結:1、科學家的精神:無私奉獻,熱愛祖國、勇於創新。

2、如何發展科技:堅持科教興國戰略,培養科技人才;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為科技發展提供經濟保障。

3、影響科技發展的因素:政府政策(如863計劃等),科學家努力,經濟發展水平。

3、科技的作用:科技是一把雙刃劍。利——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推動社會進步,如汽車飛機的發明方便了人們的出行,計算機網絡改變了人們的生活。

弊:科技也能帶來危害,如汽車帶來了環境污染,不法分子利用網絡犯罪。

四、文化事業發展

1、1956年,毛澤東提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作用:文化領域出現繁榮景象,湧現出大量優秀作品。如《茶館》《紅巖》等。

3、改革開放後,中國文化在世界上影響力越來越大,2012年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材料研讀:對文化自信的理解:我們的文化來源於優秀的傳統文化、科學的馬克思主義、豐富的革命文化,這是正確的文化,是我們安身立命的根基。

第19課 社會生活的變遷

• 一、日常生活的變化

• 1、布票,色彩樣式單一→豐富多彩,展示個性

• 食:食物匱乏、基本温飽→營養均衡、粗細搭配、綠色食

• 住:簡陋、擁擠→面積擴大、裝修,環境好。

• 行:自行車、公共汽車→鐵路、公路、航線、私家車。作用:①便利了人們的出行,②促進了商品流通。

• 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倡科學、健康、綠色的生活方式,低碳生活,勤儉節約。

• 2、交通發展:2010年底,我國鐵路運營里程世界第二。高速公路里程已居世界前列,成為民航大國。

• 3、通訊:電信網絡規模全球第一,互聯網普及越來越高。

• 互聯網的作用:積極——是信息的傳遞變得快捷和簡便,深刻地改變着人們的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消極——出現沉迷於網絡遊戲,不良信息傳遞等問題。

• 社會生活變化的原因:①改革開放後,經濟的發展,思想的解放②科技進步③政府關注民生,建立社會保障制度

• 5、票證出現原因:①建國後經濟發展落後,商品匱乏;②計劃經濟。

6、改革開放後,經濟體制由計劃經濟變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八年級歷史重要知識點 篇四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900—1901年)

1、義和團運動

(1)背景:甲午戰爭以後,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民族危機大大加深

(2)興起:參加者多是農民和手工業者。進行反清活動,1900年打出“扶清滅洋”的旗號

2、八國聯軍侵華

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由英國海軍中將西摩爾率領從大沽經天津向北京進犯,在廊坊、楊村阻擊攻佔天津,隨後攻陷北京,慈禧太后帶領光緒帝倉皇出逃,1901年,清政府被迫簽訂《辛丑條約》。

3、《辛丑條約》的主要內容

(1)賠款白銀4.5億兩,分39年還清,加上利息共9.8億兩

(2)永遠禁止中國人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質的組織

(3)拆毀大沽炮台,允許帝國主義國家派兵駐紮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重要地區

(4)在北京東郊民巷設立使館界,允許各國派兵駐守,不準中國人居住

八年級歷史上冊期末知識點複習資料 篇五

第一課:第一次鴉片戰爭

1、第一次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為了開闢中國市場,推銷工業品,掠奪廉價的工業原料。

2、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直接原因:虎門銷煙(1839.6.3;道光帝、林則徐—義律;中國人民禁煙鬥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

3、向中國鴉片的直接原因:為了扭轉貿易逆差,牟取暴利。

4、鴉片的危害:①大量白銀流入英國,加劇了中國的貧弱;②嚴重摧損了吸食者的體質,使之家破人亡。

5、第一次鴉片戰爭的過程:①1840年6月爆發;②1841年初佔領香港島;③1842年,中英議和,簽訂《南京條約》(性質: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的條約;內容:①賠款2100萬元;②割香港島給英國;③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通商口岸;④英商進出口商品所繳納的税款,需從英國商定)。

6、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影響: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7、太平天國起義:

原因:第一次鴉片戰爭加重農民負擔,人民奮起反抗。過程:

①1851年,洪秀全在廣西桂平金田村起義,建號太平天國;

②1853年,佔領南京,改天京,建都,後開始北伐、西征;

③1860年,逼近上海,列強組建洋槍隊,美國人華爾統領;

④1862年9月,在清溪擊斃華爾。

第二課:第二次鴉片戰爭

1、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

2、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直接原因:修約失敗。

3、第二次鴉片戰爭的過程: 1856.10-1860.10 ,英法聯軍為主兇,美俄為幫兇,1860年,先後佔領天津、北京,咸豐帝逃到承德,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

4、俄國佔領領土一覽表

時間

條約名稱

割佔領土範圍

面積

1858

《璦琿條約》

外興安嶺以北

黑龍江以南

60多萬

1860

《北京條約》

烏蘇里江以東

包括庫頁島

1860

1864

《北京條約》

《堪分西北界約記》

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

19世紀80年代

《改訂條約》及五個改訂議界樹書

西北部

1、英法聯軍為進一步打開中國的市場,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佔領北京後,火燒圓明園。

2、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後,俄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共割佔了中國東北和西北領土一百五十多萬平方公里。(結合第8頁表格和第9頁圖掌握)

3、1851-1864年太平天國運動,1853年佔領南京改為天京,定為都城,建立起與清朝對峙的政權。為推翻清朝統治,派軍隊北伐和西征。

4、左宗棠作為欽差大臣,採取“先北後南,緩進急戰”的策略,收復了新疆。為加強西北邊疆的管理和防務,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設立行省。

5、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清政府失敗後,與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地化程度。

6、19春,義和團運動矛頭直指帝國主義侵略勢力。

7、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八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給中國人民增加了新的學生的負擔,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從此,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8、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師夷長技“的洋務運動,前期以”自強“為口號,採用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創辦了安慶內軍械所,江南製造總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軍事工業。後期以”求富“為口號,開辦了一些民用工業,如李鴻章在上海創辦的輪船招商局,張之洞創辦的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等。從 70-80年代籌建了南海,北洋和福建三支海軍。1862年創辦的京師同文館是洋務派創辦的第一所新式學堂。

9、評價洋務運動(重點掌握)

10、1895年春,康有為領導的”公車上書“揭開了變法維新的序幕。

11、186月到9月,光緒帝發佈了一系列變法令,內容( P33):要求從政治,經濟,軍事,教育,思想五個方面掌握。

12、1894年,孫中山組織了革命團體興中會。19,他建立統一的革命組織中國同盟會,孫中山當總理,通過了推翻清朝統治,廢除君主專制,建立民主共和國,改革土地制度的革命綱領,它的成立,大大推動了全國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創辦的機關刊物《民報》,三民主義是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

13、19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但是,辛亥革命的果實被北洋軍閥袁世凱竊取,沒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

14、1915年,陳獨秀等知識分子高舉”民主“和”科學“兩面旗幟,以《新青年》雜誌為主要陣地,掀起新文化運動。以四提倡四反對為主要內容,向尊孔復古逆流進行攻擊,從而在社會上掀起一股思想解放潮流。

15、19,李大釗發表了《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兩篇文章,進行宣傳馬克思主義。

16、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它啟發着人們追求民主和科學,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不過,新文化運動中也對東西文化絕對否定或絕對肯定的偏向,影響到後來。

17、195月4日,北京大學等校學生舉行示威,要求”外爭主權,內除國賊“,取消”二十一條“,反對在對德”和約“上簽字,懲辦賣國賊要求,遭到北洋軍閥政府的鎮壓。6月初,上海工人舉行罷工,商人罷市,支持學生鬥爭,工人階級起了巨大的作用,結果政府被迫釋放學生,罷免曹汝霖等賣國賊的職務,拒絕在和約上簽字。五四運動取得初步的勝利。五四愛國運動,是一次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

18、197月在上海召開的中共一大通過了黨的綱領,確定黨的奮鬥目標是: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共產主義。中心任務是:領導工人運動。

19、1922年中共二大,確定黨的民主革命綱領是:打倒軍閥,推翻帝國主義的壓迫,建立民主共和國。這是在中國第一次提出了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

20、1924年創辦的黃埔軍校由周恩來任政治部主任。培養了大量軍事政治人才。

21、1926年,廣東國民政府北伐,目的:推翻北洋軍閥的統治,統一全國;對象: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主要戰場:湖南,湖北;主要戰役:汀泗橋,賀勝橋;在兩湖戰場消滅了吳佩孚主力;出師不到半年,北伐軍從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國民政府從廣州遷到武漢。

22、1927年4月,蔣介石叛變革命,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它對外投靠帝國主義,對內鎮壓人民革命運動。

23、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朱德等人,領導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統治的第一槍。

24、1927年9月,毛澤東領導秋收起義,進攻敵人力量較為薄弱的農村,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等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創建人民軍隊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開始。

25、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在未能粉碎敵人第五次”圍剿“後被迫進行戰略轉移,進行長征。

26、1935年1月,黨中央召開遵義會議,會議解決了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的錯誤,取消了博古等人在軍事上的指揮權,肯定毛澤東的正確主張。確定軍事上由毛澤東,周恩來等負責指揮。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這次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27、長征途中,渡過金沙江跳出敵人的包圍,1936年10月,紅二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同紅一方面軍勝利會師,宣告長征勝利結束。長征的勝利,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幹力量,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

28、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時,蔣介石要求駐守東北的張學良實行不抵抗政策,使東北三省一百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不到半年時間全部淪於敵手。全國人民反對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要求停止內戰,抵抗日本的侵略。東北人民和部分東北軍部隊,組織抗日義勇軍,抵抗日軍的侵略。中共派楊靖宇組織東北游擊隊,開展抗日遊擊戰爭。中國人民的局部抗戰開始。

29、九一八事變後,中共提出建立全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要求國民政府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張學良,楊虎城接受了中共主張,為了逼蔣抗日,1936月12月12日,發動”西安事變“。事變發生後,中國共產黨從全民族的利益出發,主張和平解決。從此,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30、1937年日軍向盧溝橋中國守軍發動進攻,製造七七事變,中國人民的全國性抗日戰爭從此爆發。在事變中,佟麟閣,趙登禹先後為國捐軀。平津相繼陷落,這時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

31、1937年12月,日軍佔領南京,製造了南京大屠殺,在六週時間內,屠殺中國居民達三十萬人以上。

32、在全面抗戰期間,中共領導的八路軍取得”平型關大捷“,這是抗戰以來第一次大捷;為粉碎敵人的”囚籠“政策,1940年8月在彭德懷指揮下組織了百團大戰,這是抗戰中,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最大規模戰役。李宗仁率領國民黨軍隊在1938年春取得台兒莊大捷。

33、抗戰勝利前夕,1945年4月,在延安召開中共七大,大會主要討論奪取抗戰勝利和勝利後中國將走什麼道路的重要問題。制定了黨的政治路線:放手發動發動羣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

34、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標誌着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

35、在抗戰勝利後,蔣介石在美國的支持下陰謀發動反人民的內戰,為了進一步贏得準備內戰的時間,也為了欺騙人民,邀請毛澤東到重慶談判。1945年8月到10月,為了盡一切可能爭取國內和平,毛澤東在周恩來,王洛飛的陪同下,同國民黨進行談判,最後達成和平建國的”雙十協定“。

36、1946年6月,蔣介石撕毀”雙十協定“,對中原解放區發動進攻,標誌全面內戰爆發。

37、1947年夏,劉伯承,鄧小平率軍挺進大別山威脅南京和武漢。標誌戰略反攻的開始。

38、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軍發動了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淮海戰役的勝利,奠定了解放長江以南各省的基礎(陳毅曾説, 淮海戰役是人民羣眾用小車推出來的),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戰役的勝利,使華北全境基本解放。(P98)三大戰役的勝利,共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隊一百五十多萬人,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基本上被消滅了,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的勝利。

39、1949年4月23日,解放軍佔領南京,標誌統紿中國22年的國民黨政權的垮台。

40、狀元實業家張謇,在《馬關條約》簽訂後,中華民族面臨嚴重民族危機情況下,提出”實業救國“的口號,創辦了大生紗廠等一系列企業,同時興辦學校和開展慈善事業。一戰期間企業由於帝國主義放鬆了對中華民族資本的壓迫,獲得進一步的發展,但大戰結束後被吞併。

41、中文報紙中最著名的是1872年在上海創辦的《申報》。1897年在上海創辦的商務印書館是近代中國歷史最長,規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機構。

42、19,由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張鐵路是中國人自行設計和施工的第一條鐵路

43、揭開制鹼奧祕的侯德榜撰寫了《制鹼》一書,他的制鹼法被命名為”侯氏制鹼法“。

44、近代開眼看世界的思想家中代表人物有魏源和嚴復。魏源他編成《海國圖志》一書,系統介紹了南洋,歐美各國的歷史地理,並説明編寫的目的是” 師夷長技以制夷“。嚴復是戊戌變法時期的啟蒙思想家,他翻譯了《天演論》,闡述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世道必進,後勝於今"的進步觀點。

45、戊戌變法期間,創辦了京師大學堂,這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家建立的最高學府。

46、1905年清政府宣佈廢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舉制度。

47、魯迅代表作有《狂人日記》,《孔乙已》等;徐悲鴻代表作有《愚公移山》等;被稱為人民音樂家的聶耳的代表作是《義勇軍進行曲》,冼星海的代表作是《黃河大合唱》。

八年級(上冊)期末複習提綱

第一課:鴉片戰爭

記憶口訣:十九世紀上半期,英國鴉片牟暴利,鴉片輸入中國後,中國貧弱更加劇。1839 林則徐,虎門銷煙長志氣,銷煙200多萬斤,民族英雄後人記。開放五處商口岸,近代歷史此開端。

一﹑虎門銷煙(時間:1839年6月)

1.背景:英國率先完成工業革命,成為世界頭號資本主義強國並且堅船利炮,戰鬥力強,不斷對外侵略擴張;而此時的中國是封建專制的,自已自足的經濟占主導地位,軍備落後軍紀敗壞並閉關鎖國。

2.原因:為扭轉貿易逆差,打開中國市場大門

3.過程:林則徐上書道光皇帝,請求禁煙—1839年6月,林則徐下令在虎門海灘將鴉片銷燬

4.意義:表明了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決心和勇氣,振奮了民族精神,維護了民族尊嚴。

二﹑鴉片戰爭(時間:1840-1842年)

1.原因:

①直接:虎門銷煙

②根本:打開中國市場大門

③客觀:中國落後

2.性質:英國發動的侵略戰爭

3.經過:1840年6月,英國艦隊侵入廣東海面,封鎖珠江口——英國艦隊攻入長江,直接開到南京城的江面上——1842年8月,中英議和,簽訂《南京條約》

4.《南京條約》內容:

5.《南京條約》危害:是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它嚴重影響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加重了人民負擔和政府財政困難;便利外國商品傾銷、掠奪原料,中國自然經濟解體;破壞中國關税主權,中國開始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

6.影響: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社會性質發生變化)

7.戰敗原因:落後的封建制度無法戰勝先進的資本主義制度

8.啟示:

①.落後就要捱打,發展才是硬道理,

②.積極參加國際競爭,提高綜合實力。

第二課:第二次鴉片戰爭

記憶口訣:1856到60,二次鴉片起戰爭,1860佔天津,10月攻入北京城,聯軍火燒圓明園,燒殺搶掠無人性。沙俄乘機起歹心,系列條約不平等,割地一百五十多萬,民族災難更加深。

金田起義太平軍, 1853佔南京,奮起抗擊洋槍隊,擊斃華爾快人心。

一﹑第二次鴉片戰爭(時間:1856-1860年)

1.原因:

①根本: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大門

②直接: “亞羅號”事件

2.經過:1856年8月,攻陷廣州城——1860年攻陷天津,進逼北京

3.侵略者:英法聯軍

4.罪行:1860年10月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

5.結果:與英、法分別簽訂《北京條約》和《天津條約》

6.影響: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二﹑沙俄趁火打劫的背景: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後

1.侵佔土地面積:150多萬平方千米

2.太平天國運動爆發:洪秀全與1851年在廣西發動起義,建立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建立起與清王朝相對峙的政權。

3.太平軍抗擊洋槍隊:

①.1860年8月上海青浦大捷;

②.1862年,上海太倉之戰

③.在浙江慈溪之戰戰,擊斃洋槍隊頭子華爾

第三課:邊疆危機與收復新疆

記憶口訣:阿古柏侵新疆,自立為汗想稱王。陝甘總督左宗棠,主張收復我新疆,1876率清軍, “先北後南”好方針,“緩進急戰”打敵人,收復新疆快人心。1884建行省,歷史意義大得很。

1.時間:1865年

2.背景:第二次鴉片戰爭後,列強掀起新一輪侵華浪潮,英俄都想爭奪新疆。

3.表現:1865年,阿古柏侵入新疆,1867年阿古柏建國,自立為汗。沙俄出兵強佔伊犁。

4.經過:1876年,左宗棠率清軍分三路進疆,僅半年時間就收復了北疆;1878年,收復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全部領土。

5.進軍的策略:先北後南,緩進急戰

6.結果:收復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全部領土。在新疆設立行省

7.原因:

①.維護國家主權是正義行為

②.戰略戰術正確

③.軍隊戰鬥力強

④.新疆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

8.意義:

①.維護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

②.打擊了侵略者的氣焰

第四課:甲午中日戰爭

記憶口訣:日本稱霸野心狼,甲午中日戰爭響,民族英雄鄧世昌,黃海大戰英名揚,指揮“致遠”撞“吉野”,日軍艦隊遭重創。

清朝政府太無能 ,《馬關條約》又簽定,“遼台澎島”給日本,賠償二億兩白銀,讓日辦廠又通商 ,半殖民地更加深。

一﹑甲午中日戰爭(時間:1894-1895年)

1.原因:

①根本:明治維新,日本國力發展

②客觀:清政府腐敗

③直接:朝鮮爆發民眾起義

2.經過:1894年7月在朝鮮開戰——1894年9月黃海海戰——1895年初北洋艦隊全軍覆滅

3.重要海戰:

黃海海戰 、威海衞戰役、遼東戰役(旅順大屠殺)

人物:鄧世昌、丁汝昌

4.結束標誌:威海衞戰役,北洋艦隊全軍覆滅。

5.結果:1895年李鴻章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

6.《馬關條約》內容:

7.戰敗原因:

①主觀:清政府腐敗無能,妥協退讓。

②客觀:日本國力強大,蓄謀已久

8.根本原因:落後的封建制度無法戰勝先進的資本主義制度

9.條約危害:

①中國喪失大片領土和更多的主權,刺激了西方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

②加重中國人民負擔,增強了日本的軍事力量。

③列強的侵略勢力深入中國內地,掠奪富庶的長江流域。

④便於列強經濟侵略,嚴重阻礙了中華民族工業的發展。

10.影響:

①中國:使中國喪失了更多的領土和主權,中國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機空前嚴重。促使中華民族覺醒,救亡圖存運動再掀高潮。

②日本:促使日本資本主義發展,國際地位大大提高。

③列強:刺激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

第五課: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記憶口訣:“義和團起山東,不到三月遍地紅”,反帝愛國立戰功,抗擊聯軍逞英雄。1900銘記心,八國聯軍佔北京,燒殺搶掠喪天盡,馨竹難書此罪行。

1901要記住,《辛丑 條約》受屈辱,賠款白銀4.5(億兩),反帝活動被禁錮,東交民巷為使館,拆毀炮台佔鐵路,“半殖半封”全形成,人民生活更痛苦。

1.時間:1900-1901年

2.義和團爆發的原因:外國列強與中華民族之間民族矛盾的不斷激化,激起中國人民的反抗

3.性質:反帝鬥爭

4.八國聯軍侵華原因:

①根本:進一步控制中國政府(徹底瓜分中國)

②直接:鎮壓中國人民的反抗鬥爭維護其在華利益。

5..結果:1901年清與英俄德美日法意奧、比利時、荷蘭、西班牙11國簽訂《辛丑條約》

6.《辛丑條約》內容:

7.條約危害:

①增加了人民的負擔,進一步控制了中國的經濟命脈;

②在使館區監控下,清政府的內政外交完全處於洋人控制之下;

③中國人民受中外反動勢力聯合鎮壓,清政府完全成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

④中國在軍事上失去了自主權。

8.影響:給中國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負擔,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清政府完全成為在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的民族危機全面加深,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第六課:洋務運動(性質:封建統治階級的自救運動)

記憶口訣:洋務運動新主張, “師夷長技以自強”。中央代表恭親王,地方(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 左宗棠,興工業 辦工廠,建海軍 開學堂, “自強”“求富”似夢鄉。洋務運動雖失敗,未使中國得富強,

但引科技和經驗,客觀作用不能忘。

1.向西方學習新思潮的背景:中國在鴉片戰爭中失敗,使得大批愛國知識分子大受刺激。他們熱心研究中國實際問題,積極思索救國禦敵的方法。

2.代表人:魏源(地主階級抵抗派,中國睜眼看世界的先驅之一,代表作:《海國圖志》

3.核心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以夷制夷

4.目的:“制夷”,即抵抗外來侵略,維護清朝統治。

5.影響:突破了長久以來禁錮人們思想的華夷觀念

6.洋務運動的背景: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內外交困

7.目的:維護清朝統治

8.時間:19世紀60-90年代

9.代表人物:中央是奕訢,地方有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

10.階級派別:洋務派

11.主張:師夷長技以自強

12.口號:前期口號:自強 後期口號:求富

13.內容:

①以自強”為口號,採用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創辦了安慶內軍械所(曾國藩)、江南製造總局(曾國藩和李鴻章)、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軍事工業。

②洋務運動後期,又以“求富”為口號,開辦一些民用工業。主要有李鴻章在上海創辦的輪船招商局、張之洞創辦的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等。

③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籌建了南海、北洋、福建三支海軍。

④興辦新式學堂。1862年成立的京師同文館是洋務派創辦的第一所新式學堂。

14.失敗標誌:北洋艦隊全軍覆滅

15.評價:是中國近代化的第一步(地位),引進了西方的科學技術,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企業,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與發展,培養了一批科技價人才,對中國的資本主義的發展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16.失敗的根本原因:只學技術而不改變制度。

17.啟示:

①一個落後的國家不僅要學習外國先進技術,還要廢除落後的社會制度,取得國家獨立。

②洋務派面向世界的開放氣度、與時俱進的改革精神、追求民族自強的愛國情感值得學習。

18.新式交通和通訊工具出現的原因:伴隨着洋務運動的發展和近代工業的興起

19.情況:

①19世紀60年代,靠蒸汽推動的小火輪、鋼甲船出現,

②20世紀出,全國各大中城市設立電報局

第七課:戊戌變法(性質:資產階級的改革)

記憶口訣:《馬關條約》傳北京,“康梁”帶頭聯舉人,“公車上書”轟全國,變法維新開序幕。

1 8 9 8, 戊戌變法,慈禧政變, 六君子被殺。

1.背景:

①甲午戰敗,中國的民族危機空前嚴重。

②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展,民族資產階級登上歷史舞台

2.目的:救亡圖存,發展資本主義

3.時間:1895---1898年

4.階級派別:資產階級維新派

5.經過:

①序幕 :公車上書(梁啟超、康有為)

②發展:嚴復譯著《天演論》(為維新派的變法運動提供了理論武器,他是近代中國的啟蒙思想家之一。)

③高潮:百日維新

6.百日維新

①背景:列強瓜分的狂潮。

②時間:1898年。

③標誌:定國是詔

7.內容:改革政府機構,裁掉庸官,任用維新人士;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訓練新式軍隊;開辦新式學堂培養人才,翻譯西方書籍,傳播新思想;創辦報刊,開放言論等。

8.最有利於資本主義發展的是: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

9.百日維新曆時103天

10.失敗標誌:戊戌政變

11.失敗原因:資產階級的軟弱性

12.影響:

①是中國政治近代化的第一步,

②有益於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③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作用,促進了中國人民覺醒,是近代中國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13.啟示:資產階級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行不通。

第八課:辛亥革命(性質:資產階級的革命)

記憶口訣:“中山”創建革命黨, “興中”“同盟”新主張,民族 民權 和民生, “三民主義”大旗揚。

一九一一,武昌起義,次年元旦, “民國”成立。

辛亥革命意義深, “民主共和”入人心,清朝統治被推翻,封建專制不復返。竊國大盜袁世凱,軍閥統治上了台。

1.背景:

①甲午戰敗,民族危機日漸加深。

②資本主義經濟進一步發展,民族資產階級力量進一步增強。

2.階級派別:資產階級革命派

3.目的:推翻清政府,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發展資本主義

4.經過:

①1894年,孫中山聯合反清志士在檀香山成立革命團體興中會。性質: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作用:是革命有了全國性統一的核心,標誌民主革命進入新階段,

②1905年,孫中山聯合一些革命團體成員在日本東京建立了統一的革命組織中國同盟會,孫中山被選舉為總理。

5.革命綱領: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後闡發為三民主義)

6.性質地位:中國同盟會成為第一個全國性的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

7.作用:它的成立,大大的推動了全國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

8.三民主義的作用:三民主義成為孫中山領導中國資產階級革命的一面旗幟

9.武昌起義:1911年10月10日

10結果:起義軍佔領武昌城,起義取得勝利

11.影響:革命浪潮迅速席捲全國

12.民國建立:1912年1月1日民國成立,孫中山在南京就職,定都南京。

13.措施:採用公曆,以中華民國紀年;發佈了一毓政治經濟和社會改革的法令。頒佈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14.紀年方法:1912年為民國元年(後面以此類推)

15.性質: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16.意義: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打擊了帝國主義,為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創造了條件;是近代中國第二次思想解放潮流,20世紀中國的第一次鉅變。

17.結果:辛亥革命的果實被北洋軍閥首領袁世凱竊取了,沒改變中國社會性質和人民的悲慘境遇。

18.啟示: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行不通

第九課:新文化運動(資產階級思想解放運動)

記憶口訣:中華民國建立初,新舊思潮起衝突,先驅“陳李”和“胡魯”,舉旗“科學”和“民主”,《新青年》擂戰鼓,“四倡”“四反”闖新路。

十月革命炮聲響,新世紀裏見曙光,馬克思主義傳中國,救國救民指方向。

1.背景:

①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資產階級的壯大;

②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

③袁世凱為實現獨裁專制,掀起尊孔復古的逆流。

2.階級派別:資產階級激進派

3.代表人: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

4.實質:封建思想和資本主義的交鋒

5.開始標誌: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新青年》雜誌。

6.口號:民主、科學

7.陣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學

8.前期內容:提倡民主,反對獨裁專制;提倡科學,反對迷信盲從;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

9.後期內容:介紹十月革命,宣傳馬克思主義

10.文學革命的代表人:陳獨秀、魯迅、胡適等 代表作:《文學改良芻議》《文學革命論》等

11.地位和性質作用:是我國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動搖了封建正統思想的地位,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

12.認識:學習陳獨秀等愛國自強不斷求索,勇於實踐的精神

第十課 五四愛國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記憶口訣:巴黎和會傳消息,中國落後受人欺,鬱積憤怒像火山,五四運動就掀起,學生集會大遊行, “反帝愛國”搞鬥爭,“外爭主權”反簽字, “內除國賊”曹汝霖,工人階級登舞台,各地民眾當援兵,徹底反帝又反封,愛國精神後人敬。

1921記心上,南湖遊船不一樣,中共“一大”此召開,確立目標與黨綱,陳獨秀當書記,中國誕生共產黨。

一、五四愛國運動

1、導火線:巴黎和會拒絕了中國人民的正義要求(反映出的實質問題:“弱國無外交”)

2、時間:1919年5月4日

3、過程:北大等校三千多人在陳獨秀和李大釗的領導下發動五四運動。

4、性質:一次徹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

5、口號:

①外爭主權,內除國賊(反帝反封建的性質);

②取消“二十一條”;

③反對在對德“和約”上簽字;

④懲辦賣國賊曹汝霖等人。

6、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起領導作用

7、發展:工人罷工(主力),商人罷市,支持學生(先鋒)鬥爭。五四運動得到了廣大民眾的支持,也説明北洋軍閥不得民心。

8、結果:釋放被捕學生。罷免了曹汝霖等賣國賊的職務,拒絕在對德“和約”上簽字。

9、意義:五四愛國運動,是一次徹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

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1、時間:1921年7月23日至30日

2、地點:先在上海祕密召開,後在嘉興南湖召開。

3、參會人員:毛澤東、董必武、李達等13人,共產國際的代表也出席了大會。

4、標誌:中國共產黨成立了。

5、內容:大會通過了黨的綱領,綱領確定黨的奮鬥目標是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共產主義。大會確定黨的中心任務是領導工人運動;大會選舉了黨的中央領導機構中央局,選陳獨秀為中央局書記。

6、意義:中國共產黨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闢地的大事,自從有了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

7、性質:徹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

8、為什麼選舉陳獨秀為中央局書記?

①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建立者之一;

②新文化運動的領導者

八年級歷史知識點(歌謠式)

一 鴉片戰爭

(一) 十九世紀上半期,英國鴉片牟暴利,

鴉片輸入中國後,中國貧弱更加劇。

1839林則徐, 虎門銷煙長志氣,

銷煙200多萬斤,民族英雄後人記。

(二) 1840 鴉 片 戰 , 琦善與英搞談判,

民族英雄遭查辦,1842籤條款,

《南京條約》割香港 ,賠款2100萬(西班牙銀元),

開放五處商口岸,近代 歷 史 此 開 端。

二 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列強侵華罪行

(一) 1856到60,二次鴉片起戰爭,

1860佔天津,10月攻入北京城,

聯軍火燒圓明園,燒殺搶掠無人性。

沙俄乘機起歹心,系列條約不平等,

割地一百五十多萬,民族災難更加深。

(二) 金田起義太平軍,1853佔南京,

奮起抗擊洋槍隊,擊斃華爾快人心。

三 收復新疆

阿古柏侵新疆,自立為汗想稱王。

陝甘總督左宗棠,主張收復我新疆,

1876率清軍,“先北後南”好方針,

“緩進急戰”打敵人,收復新疆快人心。

1884建行省,歷史意義大得很。

四 甲午中日戰爭

(一) 日本稱霸野心狼,甲午中日戰爭響,

民族英雄鄧世昌,黃海大戰英名揚,

指揮“致遠”撞“吉野”,日軍艦隊遭重創。

(二) 清朝政府太無能 ,《馬關條約》又簽定,

“遼台澎島”給日本,賠償二億兩白銀,

讓日辦廠又通商 ,半殖民地更加深。

五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一) “義和團起山東,不到三月遍地紅”,

反帝愛國立戰功,抗擊聯軍逞英雄。

1900銘記心,八國聯軍佔北京,

燒殺搶掠喪天盡,馨竹難書此罪行。

(二) 1901要記住,《辛丑條約》受屈辱,

賠款白銀4.5(億兩),反帝活動被禁錮,

東交民巷為使館,拆毀炮台佔鐵路,

“半殖半封”全形成,人民生活更痛苦。

熱門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