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九年級歷史上冊複習提綱【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11W

九年級歷史上冊複習提綱【多篇】

九年級歷史上冊複習提綱 篇一

第5課中古歐洲社會

學習要點

一。等級森嚴的西歐封建社會

1.法蘭克王國的建立

(1)5世紀,日耳曼人在西羅馬帝國的廢墟上建立許多國家,大的是法蘭克王國。

(2)後來在法蘭克王國的基礎上建立了德意志、法蘭克、意大利等國。

2.西歐封建等級制度

(1)8世紀前期,查裏·馬特實行改革,把無條件賞賜貴族土地改為有條件的分封,得到封地的人必須為封主服兵役。

(2)9世紀後期,封地逐漸變成世襲領地,封建等級制度形成。

3.羅馬教廷的地位和影響

(1)經濟上:的土地所有者。

(2)政治上: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二。西歐城市的重新興起

(1)時間:10世紀開始出現作為手工業和商業中心的城市。如:意大利的威尼斯,英國的牛津、曼徹斯特等。

(2)特點:產生於教會或封建主的領地

(3)鬥爭:向封建主爭取自主權,方式有的是金錢贖買、有的是通過武力。其中的典型例子是琅城市民爭取自主權的鬥爭。

(4)發展:市民階級的形成,為資本主義的興起準備了條件。

三。拜佔廷帝國的滅亡

(1)東羅馬帝國的都城君士坦丁堡原名拜佔廷,故東羅馬帝國又叫拜佔廷帝國。

(2)6世紀後四處征討,財盡民窮,外患不斷。

(3)13世紀上半期曾被西方軍隊征服,並被統治長達半個多世紀。

(4)15世紀中期,被奧斯曼土耳其滅亡。

第6課古代世界的戰爭與征服

學習要點

一、希波戰爭

1.背景:公元前6世紀,波斯帝國形成,開始對外軍事擴張。

2.時間:公元前5世紀

3.經過

(1)公元前5世紀早期:戰爭開始,三次出征希臘。

(2)公元前5世紀中期:希臘取勝。

二、亞歷山大東征

1.背景:亞歷山大帝國起源於希臘北方的馬其頓王國。亞歷山大成為馬其頓國王后,先征服希臘,組織東侵。

2.時間:公元前4世紀

3.過程:(1)第一階段:征服小亞細亞,攻入埃及。

(2)第二階段:佔領兩河流域,滅掉波斯。

4.結果:建立了地跨歐亞非的亞歷山大帝國。

4.影響:整個亞歐大陸的交通被打通。伴隨着亞歷山大大帝的東征,希臘文化傳播到了東方,東方文化也滲入到希臘文化。正是在這一過程中,東西方文化得到交流和發展。

三。羅馬擴張

1.背景:公元前3世紀早期,羅馬人統一了意大利半島,成為地中海強國。

2.時間:公元前3世紀開始

3.結果:公元前2世紀下半期,羅馬已經成為一個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

4.帝國疆域:東起幼發拉底河上游,西臨大西洋,南抵非洲撒哈拉大沙漠,北達不列顛、萊茵河和多瑙河。

5.羅馬擴張的影響

(1)羅馬帝國的征服和統治充滿暴力;

(2)羅馬文化滲入到它統治過的廣大地區。

第7課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學習要點

一、阿拉伯數字的由來

1.創造者:印度人

2.傳播者:阿拉伯人

3.發展經過:

①印度人用梵文的字頭表示數字,創造了從0到9十個數字的計數法。

②阿拉伯人學會了這一方法,對它加以改造。

③12世紀初,這一簡便計數傳到歐洲,被稱為阿拉伯數字。

④16世紀,阿拉伯數字的寫法與現在一的寫法基本一致。此後,阿拉伯數字傳遍了全世界。

二、馬可·波羅與《馬可·波羅行紀》

1.馬可·波羅其人

(1)國籍:意大利人

(2)經歷:1271年,17歲的馬可·波羅來到中國,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賞識,擔任朝廷官職,學會了漢語和蒙古語,遊遍中國,考察了各地的風土人情和物產。在中國生活了,從海路回國。

2.《馬可·波羅行紀》

(1)作者:馬可·波羅的獄友

(2)內容:記述馬可·波羅東方見聞

(3)影響:激起歐洲人對東方的憧憬和嚮往。

學法點撥

【透析1】明確印度作為四大文明古國,有着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其中阿拉伯數字就是它對世界的重要貢獻。

【透析2】明確阿拉伯人在交流中的貢獻。位於東西方之間的阿拉伯,文化源遠流長、豐富多彩,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阿拉伯人足跡遍佈亞、歐、非三大洲,不但善於吸收其他文化,而且還在鑽研的基礎上加以發展,保存並傳播了許多珍貴的古代文化,成為東西方之間文化交流的使者。

【透析4】回憶中國古代史內容,分析元朝時期外國商人、使者頻繁來往元朝的原因:(1)元代國家統一,幅員遼闊,社會經濟空前繁榮,農業和手工業高度發展,使西方人產生了對中國和東方的嚮往與神祕感;(2)元朝時期,中國對外的海陸交通都十分發達,為中外交往提供了便利的條件;(3)元朝統治者採取了開放的政策,更促進了中外交往的發展。由此可見,元朝的強盛是推動中外友好往來的重要因素。

第8課古代科技與思想文化(一)

學習要點

一、古老而神祕的文字

1.象形文字

(1)創造者:埃及人

(2)特點:用圖形表示事物

(3)影響:對字母文字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2.楔形文字

(1)創造者:兩河流域人

(2)特點:每一筆開始部分都較粗,而末尾部分都較細,就像木楔一樣。

(3)影響:被西亞古代各民族採用。

二、宗教

佛教

①背景:古代印度社會矛盾非常尖鋭。

②時間:公元前6世紀

③創始人:喬達摩·悉達多

④基本教義:佛教要求人們“忍耐順從”以脱離苦難

⑤傳播:

時間:公元前3世紀阿育王在位時

傳播方向:北:中亞→中國→朝鮮→日本

南:斯里蘭卡→泰國→緬甸→我國境內傣族地區

2.—

①產生背景:巴勒斯坦地區的猶太人長期遭受苦難。

②創立人:傳説中的耶穌

③基本教義:叫人忍受苦難,死後可以升入“天堂”

④影響:現在通行的公元紀年,就是以傳説中“耶穌出生”之年算起的。

3.伊斯蘭教

①背景:a.6、7世紀,半島上氏族制度日趨解體,社會矛盾十分尖鋭。b.阿拉伯貴族渴望建立統一的強大國家,人民也希望實現半島統一。

②時間:7世紀初。

③地點:麥加。

④創始人:穆罕默德。

⑤教義:宇宙間惟一的神是“真主”安拉

⑥經典:《古蘭經》。

⑦作用:這種關於一神教的宣傳,有助於打破狹隘的氏族界限,促進民族統一。

學法點撥

【透析1】明確古老而神祕的文字有埃及的象形文字,兩河流域蘇美爾人的楔形文字,腓尼基人的字母文字,中國的甲骨文。甲骨文,也屬於象形文字。例如七年級時,大家已經很熟悉的“馬”字,就是根據馬匹奔跑的形態描摹下來的。

【透析2】瞭解字母文字的演變。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是字母文字的基礎。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對西亞各族人民、對人類文明有重大貢獻。古代腓尼基人對人類文化的貢獻,是他們創造了世界上第一套拼音字母。希臘人則在學習腓尼基字母的基礎上,創造了更為完備的希臘字母文字,後來的拉丁文就是從希臘字母發展而來的。而希臘字母和拉丁字母又共同構成了現代歐洲各國字母文字的基礎。

【透析3】在書上標出佛教形成時的、時間及其傳播的地理範圍。

【透析4】在此要明確以下四點:根據“耶穌出生”的傳説,把他誕生之年定為公元元年;—會形成於1世紀時的巴勒斯坦一帶;其教義要求人們忍受苦難,與佛教相似;後來它分裂為天主教和東正教。

【透析5】在書上標出伊斯蘭教形成時的、時間、地點、主要教義和經典。

【透析6】要能認識伊斯蘭教所起到的作用。622年,穆罕默德到了麥地那,在那裏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國家。630年,穆罕默德率兵直逼麥加城下,麥加貴族承認他是政治和宗教領袖。不久,基本統一了阿拉伯半島。

【透析7】要有正確的觀點看待三大宗教:三大宗教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歷史現象。其宗教信仰,宗教情感,以及同這種信仰和情感相適應的宗教儀式和宗教組織,都是社會的、歷史的產物,我們應當給予尊重。但是,宗教在誕生時期為了宣傳教義,編成一些生動的神話傳説,添加了誇張甚至虛構的成分,值得研究卻不能迷信。

人教版九年級歷史上冊複習提綱 篇二

第五課:中古歐洲社會

1、公元5世紀,西羅馬帝國滅亡,日爾曼人建立了法蘭克王國。

2、8世紀,宮相查理·馬特進行改革,實行有條件的土地分封,規定得到土地的人必須為封建主服兵役。

3、改革後果:形成嚴格的等級制度,即:帝王—大封建主—小封建主—農民。

4、公元1世紀,耶穌創立了____。西歐封建社會時期,基督____為西歐最大的土地所有者,是西歐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在精神和文化領域,神權凌駕一切。

主要事件:751年宮相“丕平獻土”,使教權凌駕於皇權之上。13世紀,教會建起“宗教裁判所”。

5、10世紀,歐洲出現了手工業和商業中心的城市。如:威尼斯、牛津、曼徹斯特。

6、由於西歐城市是在教會或封建主的領地上產生的,封建主對城市市民加強剝削,使階級衝突日益尖鋭。12世紀,法國琅城的城市市民與封建主展開了10年的鬥爭——市民爭取城市自治權。

7、早期資產階級的產生:西歐城市的發展過程中,市民階級形成了,市民階級(手工業者、商人、銀行家)中的富裕商人和銀行家發展為早期的資產階級。為資本主義的興起裝備了條件。

8、15世紀中期,定都君士坦丁堡的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滅亡。著名建築有聖索非亞大教堂。

第六課:古代世界的戰爭與征服

1、希波戰爭:公元前6世紀,古代伊朗地區建立了波斯帝國。前5世紀,波斯帝國三次出征希臘,最後希臘戰勝波斯,史稱希波戰爭。

為紀念希波戰爭——馬拉松戰役中的長跑英雄菲迪皮茨設立了馬拉松賽跑。

2、公元前4世紀,希臘北部的馬其頓國發展起來,並控制了希臘。亞歷山大繼承馬其頓王位,史稱亞歷山大大帝。他出兵東征,建立地跨歐、亞、非的亞歷山大帝國,定都巴比倫。

3、亞歷山大東征的影響:促進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與發展(波斯文明、埃及文明、猶太文明、印度文明)。

4、公元前27年,屋大維建羅馬帝國,多次發動戰爭。公元2世紀,羅馬帝國成為地跨歐、亞、非的大帝國。地中海成為它的內湖。

5、羅馬帝國擴張的影響:一方面充滿暴力,另一方面羅馬文化滲透到它統治過的廣大地區。

6、羅馬帝國與中國的交往:絲綢之路 中國絲綢;甘英出使大秦。

人教版九年級歷史上冊複習提綱 篇三

第一課:人類的形成

1、人類的出現:猿類——正在形成的人——完全形成的人——人(猿————人)。

現代人類可能是從非洲南方古猿中的一支發展而來,南方古猿屬於“正在形成中的人”。

人類在距今約三四百萬年前形成。

2、人類的進化:完全形成的人分為四個階段

早期猿人——坦桑尼亞奧都威峽谷“能人”;晚期猿人——印尼爪哇人、中國元謀人和北京人

早期智人——德國尼安德特人、中國丁村人;晚期智人——法國克羅馬農人、中國山頂洞人

3、人種及分佈: 白色人種——歐洲、北美洲、澳洲 ;黃色人種——亞洲 ;

黑色人種——非洲、南美洲

4、氏族社會: 最初是母系氏族社會,隨着生產的發展進入父系氏族社會。

母系氏族社會:羣婚,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財產公有,以採集和魚獵為生。家務勞動為主,婦女在社會中站主導地位。

父系氏族社會:婚姻相對固定,子女“既知其母,又知其父”,男子從事犁耕業和畜牧業佔主導,出現商品交換和私有制,部族和首領是男人。

5、原始人羣居生活的原因:生產力低下,生產工具原始,物質相當匱乏,只有依靠集體才能生存。

6、比較:父系氏族社會代替母系氏族社會的原因及後果。

相同點:⑴ 都以血緣關係為紐帶;⑵ 都實行財產、分配公有制。

不同點:⑴母系氏族社會婦女在社會中站主導地位;父系氏族社會男子在社會中占主導地位。⑵母系氏族社會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父系氏族社會子女“既知其母,又知其父”。⑶父系氏族社會後期,生產力進一步提高,出現了私有制和奴隸制,原始社會解體。

第二課:大河流域——人類文明的搖籃

1、四大文明古國

古埃及(前約3500年)——尼羅河流域——金字塔、獅身人面像——權力與尊嚴的象徵

古巴比倫(前約3500年)——兩河流域(“新月沃地”)——漢謨拉比法典、空中花園

古印度(前約2500年)——印度河、恆河——種姓制度(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

古中國(前約2070年)——黃河、長江流域——分封制

2、古文明與大河的關係(大河文明的自然條件):氣候濕潤,地勢平坦,日光充足,適合人生存;大河定期氾濫——提供水源和肥土,利於農業生產。

3、漢謨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現存的古代的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

4、種姓制度:在雅利安人侵入印度的過程中形成。社會分為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四個等級。下一等級不得從事上一等級的職業,不同的等級不得通婚。 影響:激化了當時的社會矛盾,對後來印度社會的發展帶來不良的影響。

九年級歷史上冊複習提綱 篇四

第一課:人類的形成

1、人類的出現:猿類——正在形成的人——完全形成的人——人(猿————人)。

現代人類可能是從非洲南方古猿中的一支發展而來,南方古猿屬於“正在形成中的人”。

人類在距今約三四百萬年前形成。

2、人類的進化:完全形成的人分為四個階段

早期猿人——坦桑尼亞奧都威峽谷“能人”;晚期猿人——印尼爪哇人、中國元謀人和北京人

早期智人——德國尼安德特人、中國丁村人;晚期智人——法國克羅馬農人、中國山頂洞人

3、人種及分佈:白色人種——歐洲、北美洲、澳洲;黃色人種——亞洲;

黑色人種——非洲、南美洲

4、氏族社會:最初是母系氏族社會,隨着生產的發展進入父系氏族社會。

母系氏族社會:羣婚,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財產公有,以採集和魚獵為生。家務勞動為主,婦女在社會中站主導地位。

父系氏族社會:婚姻相對固定,子女“既知其母,又知其父”,男子從事犁耕業和畜牧業佔主導,出現商品交換和私有制,部族和首領是男人。

5、原始人羣居生活的原因:生產力低下,生產工具原始,物質相當匱乏,只有依靠集體才能生存。

6、比較:父系氏族社會代替母系氏族社會的原因及後果。

相同點:⑴都以血緣關係為紐帶;⑵都實行財產、分配公有制。

不同點:⑴母系氏族社會婦女在社會中站主導地位;父系氏族社會男子在社會中占主導地位。⑵母系氏族社會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父系氏族社會子女“既知其母,又知其父”。⑶父系氏族社會後期,生產力進一步提高,出現了私有制和奴隸制,原始社會解體。

第二課:大河流域——人類文明的搖籃

1、四大文明古國

古埃及(前約3500年)——尼羅河流域——金字塔、獅身人面像——權力與尊嚴的象徵

古巴比倫(前約3500年)——兩河流域(“新月沃地”)——漢謨拉比法典、空中花園

古印度(前約2500年)——印度河、恆河——種姓制度(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

古中國(前約2070年)——黃河、長江流域——分封制

2、古文明與大河的關係(大河文明的自然條件):氣候濕潤,地勢平坦,日光充足,適合人生存;大河定期氾濫——提供水源和肥土,利於農業生產。

3、漢謨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現存的古代的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

4、種姓制度:在雅利安人侵入印度的過程中形成。社會分為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四個等級。下一等級不得從事上一等級的職業,不同的等級不得通婚。影響:激化了當時的社會矛盾,對後來印度社會的發展帶來不良的影響。

第三課:西方文明之源

1、愛琴文明:克里特文明、邁悉尼文明

2、古希臘繁榮的成邦:雅典、斯巴達

3、雅典城邦的自然條件:近海,海上交通便利,工商業發達;氣候濕潤,適宜種經濟作物。

4、公元前5世紀後半期,伯利克里當政期間,雅典達到全盛。

原因:伯利克里進行了一系列改革。

內容:擴大公民權利,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參加公民大會;鼓勵學術研究,發展文藝,重視教育。

5、伯利克里時期雅典繁榮的表現:政治上,奴隸制民主政治發展到頂峯;經濟上,奴隸制經濟高度繁榮;文化上文化昌盛。

6、斯巴達成邦:崇尚武力,實行嚴格的軍事訓練制度。

7、羅馬共和國的興亡

(1)羅馬歷史發展線索:羅馬城(公元前8世紀)——羅馬共和國(公元前509年)——稱霸地中海(公元前2世紀)——羅馬帝國(公元前27年)——帝國分裂(395年)——西羅馬滅亡(476年,歐洲奴隸社會結束)

(2)主要戰爭及戰役:布匿戰爭(羅馬——迦太基)坎尼戰役以少勝多

(3)公元前49年,凱撒奪取政權;公元前27年,屋大維獨攬國家大權,建立羅馬帝國。

8、奧林匹克運動會歷史沿革:最初舉行賽會祭神,前776年—394年共舉辦290多屆。現代奧運會開始於1896年,每四年舉行一屆。2004年在希臘雅典舉行,2008年在中國北京舉行。

第四課:亞洲封建國家的建立

1、1世紀前後,出現奴隸制國家;5世紀大和統一了日本。

2、七世紀中期,日本改革派發動宮廷政變,孝德天皇頒佈新詔書,參照中國的隋唐制度,進行大化改新。重要人物:中臣廉足

3、大化改新的內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權的天皇封建國家,廢除貴族世襲制,以才選官。

經濟上收回貴族土地為國有,部民轉為國家公民;定期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定期收税。

大化改新的作用:是日本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標誌。

4、伊斯蘭教的產生:公元610年,穆罕默德在麥加創立了伊斯蘭教;

622年在麥地那建立起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國家。622年是伊斯蘭教曆元年。

5、伊斯蘭教建立的作用:尊重一神“真主”安拉,反映了統一國家的政治要求;伊斯蘭教是一種宗教、政治、軍事三位一體的組織。

第五課:中古歐洲社會

1、公元5世紀,西羅馬帝國滅亡,日爾曼人建立了法蘭克王國。

2、8世紀,宮相查理•馬特進行改革,實行有條件的土地分封,規定得到土地的人必須為封建主服兵役。

3、改革後果:形成嚴格的等級制度,即:帝王—大封建主—小封建主—農民。

4、公元1世紀,耶穌創立了—。西歐封建社會時期,—會成為西歐的土地所有者,是西歐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在精神和文化領域,神權凌駕一切。

主要事件:751年宮相“丕平獻土”,使教權凌駕於皇權之上。13世紀,教會建起“宗教裁判所”。

5、10世紀,歐洲出現了手工業和商業中心的城市。如:威尼斯、牛津、曼徹斯特。

6、由於西歐城市是在教會或封建主的領地上產生的,封建主對城市市民加強剝削,使階級衝突日益尖鋭。12世紀,法國琅城的城市市民與封建主展開了10年的鬥爭——市民爭取城市自治權。

7、早期資產階級的產生:西歐城市的發展過程中,市民階級形成了,市民階級(手工業者、商人、銀行家)中的富裕商人和銀行家發展為早期的資產階級。為資本主義的興起裝備了條件。

8、15世紀中期,定都君士坦丁堡的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滅亡。建築有聖索非亞大教堂。

第六課:古代世界的戰爭與征服

1、希波戰爭:公元前6世紀,古代伊朗地區建立了波斯帝國。前5世紀,波斯帝國三次出征希臘,最後希臘戰勝波斯,史稱希波戰爭。

為紀念希波戰爭——馬拉松戰役中的長跑英雄菲迪皮茨設立了馬拉松賽跑。

2、公元前4世紀,希臘北部的馬其頓國發展起來,並控制了希臘。亞歷山大繼承馬其頓王位,史稱亞歷山大大帝。他出兵東征,建立地跨歐、亞、非的亞歷山大帝國,定都巴比倫。

3、亞歷山大東征的影響:促進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與發展(波斯文明、埃及文明、猶太文明、印度文明)。

4、公元前27年,屋大維建羅馬帝國,多次發動戰爭。公元2世紀,羅馬帝國成為地跨歐、亞、非的大帝國。地中海成為它的內湖。

5、羅馬帝國擴張的影響:一方面充滿暴力,另一方面羅馬文化滲透到它統治過的廣大地區。

6、羅馬帝國與中國的交往:絲綢之路中國絲綢;甘英出使大秦。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歷史複習提綱 篇五

十、美國南北戰爭或美國內戰(1861-1865)(九上P111-114)

1、根本原因:南北兩種經濟制度的矛盾(北方資本主義經濟和南方種植園經濟)即奴隸制的存廢問題。

2、林肯:林肯一生的主要活動就是領導了南北戰爭,頒佈了《解放黑人奴 隸宣言》和《宅地法》,解放了黑人奴隸,為廢除奴隸制而獻身。林肯為維護國家統一和解放黑人奴隸做出了重大貢獻,為美國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是美國曆史上的著名總統。

3、《解放黑人奴隸宣言》1862年頒佈。規定從1863年元旦起,廢除叛亂各州的奴隸制,並允許奴隸作為自由人蔘加北方軍隊。宣言的發表,在全國引起巨大反響。廣大黑人歡慶解放,踴躍報名參軍,北方軍隊因此獲得雄厚的兵源。

4、性質: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

5、影響:經過這場戰爭,美國廢除了奴隸制度,掃清了資本主義發展的又一大障礙。為以後經濟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

十一、俄國廢除農奴制改革(九上P117-118)

1、時間 :1861年

2、沙皇: 亞歷山大二世

3、性質 :是沙皇自上而下實行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

4、影響:①農奴制的廢除有利於資本主義的發展。

②改革雖然留下了大量封建殘餘,但加快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③是俄國近代歷史上的重大轉折點。

十二、日本明治維新(九上P118-120)

1、內容:①政治方面:“廢藩置縣”,加強中央集權。

②經濟方面:允許土地買賣,引進西方技術,鼓勵發展近代工業。

③社會生活方面:提倡“文明開化”,即向歐美學習,努力發展教育。

2、性質: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

3、意義:①使日本從一個閉關鎖國的封建國家,逐步轉變為資本主義國家;

②擺脱了淪為半殖民地國家的命運,是日本歷史的重大轉折點。

③日本強大後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軍國主義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