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次北固山下原文及翻譯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32W

次北固山下原文及翻譯新版多篇

詩文賞析 篇一

《次北固山下》是千古傳頌的名篇,其中“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是備受稱讚的名句。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北固山下停泊時所見到青山綠水、潮平岸闊等江南景象,但時近春節,頭頂大雁,發出了“鄉書何處達”的感歎。全詩意境優美,情景交融,抒發了詩人旅居外地時深切的思鄉之情。

王灣是洛陽人,一生中常往來於吳楚之間。北固山,在今江蘇鎮江市以北,三面臨江。詩人的這次出行,當是經鎮江到江南一帶去。詩人一路行來,當舟次北固山下的時候,潮平岸闊,殘夜歸雁,觸發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這一千古名篇。詩中字裏行間流露着淡淡的思鄉愁緒。全詩對仗工整,跳躍灑脱,敍事明確,寫景逼真,和諧優美。

《次北固山下》選自《全唐詩》。次,這裏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現在的江蘇鎮江北。王灣,洛陽(先河南洛陽)人。

《次北固山下》一詩中,無意説理,卻在描寫景物、節令之中,藴含着一種自然理趣的詩句是: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北固山地處江蘇鎮江市北,山上林木葱翠,山下江流奔湧。歷代多少騷人墨客,到此都曾留下膾炙人口的佳句。詩人往來吳楚間,離家日遠,鄉情日深。見他鄉青山綠水,更覺離別之苦,睹異地物換星移,倍感羈旅之愁。寄書無路,日望歸程。遊子思鄉之情,溢於言表。

律詩首聯,多不對偶。此詩以“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開頭,對仗工穩秀麗,但絕無板滯之氣。“客路”指他鄉的道路,也是詩人旅途必經之路。“路漫漫其修遠”,一直延伸到青山之外。不知何處才是盡頭。此刻詩人乘舟,行至北固山下,依山停靠,稍事休憩。詩題《次北固山下》。當即謂此。

次聯“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兩句寫舟中所見景物。江潮平靜,江風和順,遙望兩岸,視野開闊,仰視儲帆,安然垂掛。詩人泊舟之處,顯然是極為優良的港灣。經過一天旅途的勞頓之後,來到這視野開闊、風浪潛蹤的所在。兩句詩中,上句一個“闊”字,寫出了江面的浩渺,下句一個“懸”字,寫出了船帆的安詳,非常富於表現力。堪稱詩眼。

第三聯點明詩人行旅的時間。這是殘冬將盡,新春伊始之際,又是殘夜將盡,黎明來臨之時。“海日生殘夜”,這是一幅多麼壯美的江上日出圖!明明是江上日出,詩人卻稱“海日”,這並非有意誇張,而是真實的感受。由於江面遼闊,水天一線,朝日躍升之際,真使人恍如置身於萬頃滄海之中。朝日的。光輝驅走了殘夜,但誰也不會忘記,這一派光明的景象恰好是孕育在那業已消逝的寒夜之中。下句“江春入舊年”寫時序的變換。這種變換是在不知不覺中進行的。新春與舊年的界限是那樣模糊,以至於詩人感到。是“江春”闖入了“舊年”。海日緊接殘夜面生,江春不待舊年之完結而入。時光流逝,天運無情,而詩人“猶自音書滯一鄉”,怎麼不激起強烈的眷懷故土之情呢?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這兩句詩歷來是人們交口稱譽的佳句。同時詩人張説曾將此二句詩手題於政事堂,每示能文之士,令為楷式。殷璠《河嶽英靈集》更謂“詩人以來少有此句。”明代胡應麟《詩藪·內編》稱:“海日”一聯“形容景物,妙絕千古”。應當説,這兩句詩受到普遍的喜愛是有理由的。

詩的結尾正面道出了思鄉的。主題。“鄉書何由達”,這是真實的感慨。由洛陽到鎮江,相去何只千里,在當時的條件下,要寄去一封家信談何容易!而在這臘盡春回、萬家團聚之時,又怎能抑制住滿懷的鄉思?不得已,只好求助於那北飛的大雁了。當春氣漸暖,徵雁北還時,請為我捎上一封家書吧!這樣,洛陽的親朋故舊或許能知道我的行蹤,理解我的一片眷顧之情。

《次北固山下》賞析 篇二

從海日東昇,春意萌動,放舟於綠水之上,聯想起“雁足傳書”的故事,表達了淡淡的鄉思愁緒。全詩和諧而優美。 此詩載於《全唐詩》卷一百一十五。下面是中華詩詞學會、中國唐代文學學會副會長霍松林先生對此詩的賞析。

這首《次北固山下》唐人殷璠選入《河嶽英靈集》時題為《江南意》,但有不少異文:“南國多新意,東行伺早天。潮平兩岸失,風正數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從來觀氣象,惟向此中偏。”

王灣是洛陽人,生中,“嘗往來吳楚間”。“北固山”,在今江蘇鎮江市以北,三面臨江。上引《江南意》中首二句為“南國多新意,東行伺早天。”其“東行”,當是經鎮江到江南一帶去。詩人一路行來,當舟次北固山下的時候,潮平岸闊,殘夜歸雁,觸發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這一千古名篇。

詩以對偶句發端,既工麗,又跳脱。“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點題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現在眼前的“綠水”前進,駛向“青山”,駛向“青山”之外遙遠的“客路”。 這一聯先寫“客路”而後寫“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馳故里的飄泊羈旅之情,已流露於字裏行間,與末聯的“鄉書”、“歸雁”,遙相照應。

次聯的“潮平兩岸闊”,“闊”,是表現“潮平”的結果。春潮湧漲,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與岸平了,船上人的視野也因之開闊。這一句,寫得恢弘闊大,下一句“風正一帆懸”,便愈見精采。“懸”是端端直直地高掛着的樣子。詩人不用“風順”而用“風正”,是因為光“風順”還不足以保證“一帆懸”。風雖順,卻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順風,又是和風,帆才能夠“懸”。那個“正”字,兼包“順”與“和”的內容。這一句寫小景已相當傳神。但還不僅如此,如王夫之所指出,這句詩的妙處,還在於它“以小景傳大景之神”《姜齋詩話》捲上。可以設想,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裏行船,老要轉彎子,這樣的小景是難得出現的。如果在三峽行船,即使風順而風和,卻依然波翻浪湧,這樣的小景也是難得出現的。詩句妙在通過“風正一帆懸”這一小景,把平野開闊、大江直流、風平浪靜等等的大景也表現出來了。

讀到第三聯,就知道作者是於歲暮臘殘,連夜行舟的。潮平而無浪,風順而不猛,近看可見江水碧綠,遠望可見兩岸空闊。這顯然是一個晴明的、處處透露着春天氣息的夜晚,孤舟揚帆,緩行江上,不覺已到殘夜。這第三聯,就是表現江上行舟,即將天亮時的情景。

這一聯歷來膾炙人口。“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當殘夜還未消退之時,一輪紅日已從海上升起;當舊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殘夜”、“春入舊年”,都表示時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樣匆匆不可待,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詩人頓生思鄉之情呢?這兩句煉字煉句也極見功夫。作者從煉意着眼,把“日”與“春”作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徵,提到主語的位置而加以強調,並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擬人化,賦予它們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無意説理,卻在描寫景物、節令之中,藴含着一種自然的理趣。海日生於殘夜,將驅盡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現的“春意”,闖入舊年,將趕走嚴冬。不僅寫景逼真,敍事確切,而且表現出具有普遍意義的生活真理,給人以樂觀、積極、向上的藝術鼓舞力量。此句與“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有異曲同工之妙。

海日東昇,春意萌動,詩人放舟於綠水之上,繼續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駛去。這時候,一羣北歸的大雁正掠過晴空。雁兒正要經過洛陽的啊!詩人想起了“雁足傳書”的故事,還是託雁捎個信吧:雁兒啊,煩勞你們飛過洛陽的時候,替我問候一下家裏人。這兩句緊承三聯而來,遙應首聯,全篇籠罩着一層淡淡的鄉思愁緒。這首五律雖然以第三聯馳譽當時,傳誦後世,但並不是只有兩個佳句而已;從整體看,也是相當和諧優美的。

譯文

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綠的江水前行舟。

潮水漲滿,兩岸之間水面寬闊,順風行船恰好把帆兒高懸。

夜幕還沒有褪盡,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還在舊年時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氣息。

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時才能到達,希望北歸的大雁捎到洛陽去。

英文

In Castle Peak Road outside, in front of the Green River.

The tide flat, broad between the two sides of the water, happened to hoist heavy.

Residual night has not yet subsided, the sun rises from the sea, bye-bye is not behind the river has been revealed of spring.

Letter to send out not knowing when to arrive, the geese are sent to Luoyang to hope that the North.

《次北固山下》原文及賞析 篇三

【原文】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賞析】:

這首題為《次北固山下》的五律,最早見於唐人芮挺章編選的《國秀集》。唐人殷璠選入《河嶽英靈集》時題為《江南意》,但有不少異文:“南國多新意,東行伺早天。潮平兩岸失,風正數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從來觀氣象,惟向此中偏。”本文系據長期傳誦的《次北固山下》。

王灣是洛陽人,一生中,“嘗往來吳楚間”。“北固山”,在今江蘇鎮江市以北,三面臨江。上引《江南意》中首二句為“南國多新意,東行伺早天。”其“東行”,當是經鎮江到江南一帶去。詩人一路行來,當舟次北固山下的時候,潮平岸闊,殘夜歸雁,觸發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這一千古名篇。

詩以對偶句發端,既工麗,又跳脱。“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點題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現在眼前的“綠水”前進,駛向“青山”,駛向“青山”之外遙遠的“客路”。這一聯先寫“客路”而後寫“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馳故里的飄泊羈旅之情,已流露於字裏行間,與末聯的“鄉書”、“歸雁”,遙相照應。

次聯的“潮平兩岸闊”,“闊”,是表現“潮平”的結果。春潮湧漲,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與岸平了,船上人的視野也因之開闊。這一句,寫得恢弘闊大,下一句“風正一帆懸”,便愈見精采。“懸”是端端直直地高掛着的樣子。詩人不用“風順”而用“風正”,是因為光“風順”還不足以保證“一帆懸”。風雖順,卻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順風,又是和風,帆才能夠“懸”。那個“正”字,兼包“順”與“和”的內容。這一句寫小景已相當傳神。但還不僅如此,如王夫之所指出,這句詩的妙處,還在於它“以小景傳大景之神”(《姜齋詩話》捲上)。可以設想,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裏行船,老要轉彎子,這樣的小景是難得出現的。如果在三峽行船,即使風順而風和,卻依然波翻浪湧,這樣的小景也是難得出現的。詩句妙在通過“風正一帆懸”這一小景,把平野開闊、大江直流、波平浪靜等等的大景也表現出來了。

讀到第三聯,就知道作者是於歲暮臘殘,連夜行舟的。潮平而無浪,風順而不猛,近看可見江水碧綠,遠望可見兩岸空闊。這顯然是一個晴明的、處處透露着春天氣息的夜晚,孤舟揚帆,緩行江上,不覺已到殘夜。這第三聯,就是表現江上行舟,即將天亮時的情景。

這一聯歷來膾炙人口,殷璠説:“‘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詩人已來少有此句。張燕公(張説)手題政事堂,每示能文,令為楷式。”(《河嶽英靈集》)明代胡應麟在《詩藪。內編》裏説,“海日”一聯“形容景物,妙絕千古”。當殘夜還未消退之時,一輪紅日已從海上升起;當舊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殘夜”、“春入舊年”,都表示時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樣匆匆不可待,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詩人頓生思鄉之情呢?這兩句煉字煉句也極見功夫。作者從煉意着眼,把“日”與“春”作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徵,提到主語的位置而加以強調,並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擬人化,賦予它們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無意説理,卻在描寫景物、節令之中,藴含着一種自然的理趣。海日生於殘夜,將驅盡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現的“春意”,闖入舊年,將趕走嚴冬。不僅寫景逼真,敍事確切,而且表現出具有普遍意義的生活真理,給人以樂觀、積極、向上的藝術鼓舞力量。

海日東昇,春意萌動,詩人放舟於綠水之上,繼續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駛去。這時候,一羣北歸的大雁正掠過晴空。雁兒正要經過洛陽的啊!詩人想起了“雁足傳書”的故事,還是託雁捎個信吧:雁兒啊,煩勞你們飛過洛陽的時候,替我問候一下家裏人。這兩句緊承三聯而來,遙應首聯,全篇籠罩着一層淡淡的鄉思愁緒。

這首五律雖然以第三聯馳譽當時,傳誦後世,但並不是只有兩個佳句而已;從整體看,也是相當和諧,相當優美的。

整體賞析 篇四

這首《次北固山下》唐人殷璠選入《河嶽英靈集》時題為《江南意》,但有不少異文:“南國多新意,東行伺早天。潮平兩岸失,風正數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從來觀氣象,惟向此中偏。”

此詩以對偶句發端,既工麗,又跳脱。“青山”點題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現在眼前的“綠水”前進,駛向“青山”,駛向“青山”之外遙遠的“客路”。這一聯先寫“客路”而後寫“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馳故里的漂泊羈旅之情,已流露於字裏行間,與末聯的“鄉書”“歸雁”,遙相照應。

次聯的“潮平兩岸闊”,“闊”,是表現“潮平”的結果。春潮湧漲,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與岸平了,船上人的視野也因之開闊。這一句,寫得恢弘闊大,下一句“風正一帆懸”,便愈見精采。“懸”是端端直直地高掛着的樣子。詩人不用“風順”而用“風正”,是因為光“風順”還不足以保證“一帆懸”。風雖順,卻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順風,又是和風,帆才能夠“懸”。那個“正”字,兼包“順”與“和”的內容。這一句寫小景已相當傳神。但還不僅如此,如王夫之所指出,這句詩的妙處,還在於它“以小景傳大景之神”《姜齋詩話》捲上。可以設想,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裏行船,老要轉彎子,這樣的小景是難得出現的。如果在三峽行船,即使風順而風和,卻依然波翻浪湧,這樣的小景也是難得出現的。詩句妙在通過“風正一帆懸”這一小景,把平野開闊、大江直流、風平浪靜等等的大景也表現出來了。

第三聯説明作者是於歲暮臘殘,連夜行舟的。潮平而無浪,風順而不猛,近看可見江水碧綠,遠望可見兩岸空闊。這顯然是一個晴明的、處處透露着春天氣息的夜晚,孤舟揚帆,緩行江上,不覺已到殘夜。這第三聯,就是表現江上行舟,即將天亮時的情景。這一聯歷來膾炙人口。當殘夜還未消退之時,一輪紅日已從海上升起;當舊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殘夜”“春入舊年”,都表示時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樣匆匆不可待,這不禁叫身在“客路”的詩人頓生思鄉之情。這兩句煉字煉句也極見功夫。作者從煉意着眼,把“日”與“春”作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徵,提到主語的位置而加以強調,並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擬人化,賦予它們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無意説理,卻在描寫景物、節令之中,藴含着一種自然的理趣。海日生於殘夜,將驅盡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現的“春意”,闖入舊年,將趕走嚴冬。不僅寫景逼真,敍事確切,而且表現出具有普遍意義的生活真理,給人以樂觀、積極、向上的藝術鼓舞力量。此句與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的“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有異曲同工之妙。

海日東昇,春意萌動,詩人放舟於綠水之上,繼續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駛去。這時候,一羣北歸的大雁正掠過晴空。雁兒正要經過洛陽的啊!詩人想起了“雁足傳書”的故事,於是託雁捎個信:煩勞雁兒飛過洛陽的時候,替自己問候一下家裏人。這兩句緊承三聯而來,遙應首聯,全篇籠罩着一層淡淡的鄉思愁緒。

這首五律雖然以第三聯馳譽當時,傳誦後世,但並不是只有兩個佳句而已;從整體看,也是相當和諧優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