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為中華崛起而讀書【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09W

為中華崛起而讀書【新版多篇】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篇一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正確讀寫生詞。

2、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深入地體會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在閲讀中深入地體會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出示周恩來的照片)你認識這個人嗎?知道他的事嗎?

同學介紹蒐集周總理的資料,教師根據學生的介紹作適當補充。

周恩來同志能為共和國的締造和成長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立下卓著的功勛,是和他少年時代的經歷息息相關的。周恩來同志從小就心繫民族振興,立下從危難之中拯救國家的遠大志向,刻苦學習。我們今天來了解一下這位偉大的人物。

二、初步讀文

1、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圈出不認識的字,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解決。

2、指名讀全文,正音。解決“華、索、模、振”在文章中的正確讀音。

3.同桌互讀。

4、檢查自讀學習情況。

三、自主學習

1、課文有幾個自然段?你從每個自然段中讀懂了什麼?

3、説説“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意思。(聯繫圖片過去的中華、現在的中華在你心中的樣子。)

4、聯繫上下文,理解周恩來的志向同前兩個孩子是不同的,在當時那種背景下,13歲孩子的豪言壯舉足以説明他志向的遠大。

5、學了這篇課文,談談你的感受。

6、課文可分為幾段?

三、誦讀。

1、讓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

2、小組讀。

3、個別讀課文。

四、課外延伸。

1、讀一讀周總理的格言。

2、閲讀《立志爭光》。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抓中心事件,體會“中華不振”。

2.感受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懷和遠大志向。

教學重點、難點:1、研讀“中華不振”的表現,體會立志的原因。

2、瞭解當時的社會背景,深入體會少年周恩來立志的原因。

一、導入

12歲的周恩來看到外國租界地的燈紅酒綠、看到中國同胞任洋人欺侮,他是怎樣想的、怎樣做的呢?下面我們就來深入學習課文。

二、學習第一部分,感受少年周恩來關心國家大事。

1、自由讀第一段,想一想少年時期的周恩來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2、指名回答上面的問題。引導學生體會:少年時期的周恩來是一個愛問問題、好奇心強、關心國家大事、熱愛祖國的孩子。

3、分角色朗讀第一段。(生評議後再指名讀。)

三、學習第二部分,感受少年周恩來胸懷祖國。

過渡:租界地對於少年周恩來來説是一個不解的謎團,他一定要弄個明白。

1、請同學們自由讀第二段,想一想“中華不振”的含義是什麼?你是從哪些句子體會到的?

2、小組討論後彙報交流。

3、引導學生從描寫租界地的街道的句子中體會帝國主義侵略者的為所欲為和中國巡警的奴顏媚骨。引導學生從描寫中國婦女被欺侮的句子中體會中國人任人宰割的悲慘境遇、體會侵略者的猖狂和中國巡警的麻木不仁。

4、想象:當時那位婦女是怎樣哭訴的,那個中國巡警又是怎樣訓斥她的,站在一旁的洋人會説些什麼?

補充帝國主義列強是怎樣侵略中國的。

5、作為中國人看到自己的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受到欺凌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

6、指導朗讀:我們應該帶着怎樣的心情朗讀這一段?(沉痛、悲傷)

四、學習第三部分,感受少年的周恩來報國之心的堅定。

過渡:看到這一切,少年周恩來陷入了深深地沉思之中,12歲的他在想什麼呢?

1、指名讀,思考:周恩來常常在想什麼?

2、周恩來在沉思中樹立了遠大的志向——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聯繫上下文想一想“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是什麼意思?

3、周恩來讀書的目的與其他同學讀書的目的有什麼不同,為什麼會不同?

4、指導朗讀周恩來所説的兩句話。讓學生説説用怎樣的語氣來讀,為什麼從而體會周恩來志向的異常堅定,以後也不會有絲毫動搖。

五、拓展總結。

1、讀最後一段。

2、知道周總理為中華的振興做了哪些貢獻嗎?給出資料

3、學生談聽後的感受。

4、談一談自己為什麼而讀書?

教後反思:

1、緊扣“中華不振”,整體解讀文本

從內容上看,課文涉及很多方面,諸如:瀋陽的繁華、熱鬧;街道上燈紅酒綠;伯父的擔心與提醒;周恩來的不解與困惑;中國婦女的悲慘遭遇;周恩來的思考;課堂上大家關於為什麼而讀書的討論和周恩來令魏校長為一振的胸懷和報負。這些看似沒有聯繫的場景與事件背後卻有着一條內在的隱線,即:中華不振。這一切都是對 “中華不振”的最好註解。因此,我設計讓學生尋找反映中華不振的詞句。學生雖角度不一,答案多元,感悟也有不同,但對“中華不振”都有了較深刻的思考。

2、抓住重點內容,落實思維、語言、情感、價值觀等教學目標

本文重點事件是一箇中國婦女受到洋人欺凌卻得不到中國巡警的保護。這件事充分地暴露了當時社會的黑暗,人民生活的痛苦,而這一切都是因為“中華不振”。周恩來在目睹了這件事之後方明白這一點,以至於才有了讓中華崛起的志向。這一環節是讓學生體會中華如何不振的重點,是激發學生愛國熱情和民族自尊心的要點,是語言文字訓練的關鍵點。但由於課堂把握還不夠成熟,感覺朗讀還不夠到位。

3、拓展文本,直面歷史與現狀,引導樹立報國之志

課堂上為學生提供的一份租界背景資料,讓孩子們直面歷史,讓孩子們心海難平,讓孩子們心有所向,讓孩子們從心底深處喚起民族意識,激發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責任感,萌發初步的報國之情,並在行動中去努力落實。

4、由於沒有把學生備透,所以才會讓學生表演婦女親人被軋死的情景,結果演的學生嘻嘻哈哈,引起台下學生鬨堂大笑,好不容易營造好的嚴肅、沉重、憤怒的情緒頃刻間蕩然無存,成為整節課的敗筆。

5、記憶力太差,有時候講着講着究不知道講到哪裏了,以致於出現重吃回頭草的現象,我認為這可能也是一種教學目標不明確的表現吧。

6、課堂上讀的時間還是太少,力度不大,這也是造成學生感受不夠深刻的重要原因,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讀中悟情、以讀促情在任何一節語文課上都應該是永恆的話題。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篇二

一、學習第二部分

1、師:上節課我們學到周恩來從大伯口中得知中華不振,但當時的周恩來並不完全明白,於是好奇心驅使他揹着大伯偷偷闖進了租界,周恩來看到的租界是怎樣一番景象呢?

生:這一帶果真和別處大不相同:一條條街道燈紅酒綠,熱鬧非凡,街道兩旁行走的大多是黃頭髮、白皮膚、大鼻子的外國人和耀武揚威的巡警。(指導學生抓住“闖”字,明明是中國的土地,卻被外國人霸佔,還不允許中國人進入,租界內燈紅酒綠、熱鬧非凡,租界外卻戰火連天,人民挨餓受凍)

2、請同學們認真默讀課文第8自然段,邊讀邊體會,哪些地方讓你們感受到“中華不振”呢?用橫線劃出相關語句,寫下你的感受

3、全班交流:

他們急忙奔了過去,只見人羣中有個衣衫襤褸的婦女正在哭訴什麼,一個大個子洋人則得意揚揚地站在一旁。

(1)説説衣衫襤褸是什麼意思?衣服破破爛爛,從當時婦女的穿着“衣衫襤褸”體會當時的落後,人民生活的困苦,體會中華不振

(2)婦女在哭訴什麼?你們想象一下婦女當時是如何哭訴的?

(3)通過哭訴、得意揚揚的對比描寫體會中華不振

這個洋人軋死了人本該有怎樣的反應?(本該心裏非常害怕,滿懷歉意,安撫那個傷心的婦女)從“得意揚揚”這個詞語中體會到什麼?(外國人看不起中國人,漠視中國人的生命,覺得軋死了中國人不用負責)讀出洋人的趾高氣昂

師:是啊,中國人的生命在外國人的眼中就像一根草,可以讓人隨意踐踏,這都是因為中華不振

她原指望中國的巡警局能給她撐腰,懲處這個洋人,誰知中國巡警不但不懲處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訓斥了一通。

(1)這個巡警本該怎麼做?(把洋人抓起來,讓他受到懲處,受到應受的懲罰)但他卻是怎麼做的?

(2)那是一個怎樣的巡警?通過“不但不,反而”這組詞語體會中國巡警仗勢欺人、欺壓百姓,對中國人的生命漠不關心,感受中華不振,讀出對巡警的可恨

(3)你們能體會出這個婦女失去親人是怎樣的心情嗎?(悲傷、痛苦)帶着你的感受讀讀這句話(讀出她的可憐和對她的同情)

師:這個婦女是多麼可憐,令人同情,在中國的地盤上,國人連最起碼的公道都得不到,沒有地方説理,沒有地方申訴

圍觀的中國人都緊握着拳頭。但是,在外國租界裏,誰又敢怎麼樣呢?只能勸勸那個不幸的婦女。

(1)從緊握着拳頭這個詞語中你感受到當時中國人的心情嗎?(憤怒)

(2)從“誰又敢怎麼樣呢?”“只能”你體會到什麼?(反問句改陳述句:你都不敢怎麼樣!儘管滿腔怒火,但誰也不敢説,不敢反抗,不敢為國人伸張正義,“只能”安慰婦女,敢怒不敢言,忍氣吞聲,反問句更加強烈地表達了圍觀者的情感)

師:落後就要捱打呀!讓我們把憤怒融入聲音裏,齊讀這句話,感受中華不振

4、看着這一幕,看着周圍人不同的反應,周恩來才真正體會到伯父説的“中華不振”的含義(生説)

中華不振就是——自己的土地卻被別人霸佔,為所欲為

中華不振就是——國家貧窮落後,政府軟弱無能,官僚賣國求榮

中華不振就是——中國人在自己的土地上有冤無處訴苦的悽慘

中華不振就是——中國人受到屈辱,而圍觀者卻敢怒不敢言,無法為同胞伸張正義

師:中華不振,讓帝國主義可以隨意侵佔我們的土地,掠取我們的財富,欺凌我們的同胞,周恩來實實在在看到了這一切,所以他比我們感觸更深

二、學習第三部分

1、師:從租界回來以後,同學們常常看到周恩來一個人在沉思,誰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麼,你們説説看他到底在沉思什麼?

2、同桌分角色朗讀校長和周恩來的對話,從中你體會到什麼?

(從周恩來從租界回來後一個人沉思,到修身課上一直靜靜地坐在那裏,到最後下定決心“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抓住“清晰而堅定”和“鏗鏘有力”兩個詞語,説明周恩來絕不是出於一時衝動,而是在此之前經過了認真充分的思考才立下了遠大志向,他的志向異常堅定,以後也不會有絲毫動搖)

3、對比周恩來和其他同學的志向,思考:周恩來讀書的目的與其他同學讀書的目的有何不同?(其他同學讀書的目的是為明理、為做官、為掙錢、為吃飯,都是為了滿足自己生活的需要,周恩來則是把個人的學習與民族振興的大業聯繫起來,他不願自己的民族再這樣軟弱,不願自己的同胞再受欺凌,唯有國家強大才能實現這一願望,於是他要為此而讀書、奮鬥,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周恩來正是在少年時代就有如此遠大的志向,今後才能成為我們可親可敬的周總理)

4、激情朗讀

師引讀,生接讀:這簡短的九個字早已在周恩來的心中重複了無數遍,因此當校長提問時,他清晰而堅定地回答——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這九個字是他今後學習的動力,因此他鏗鏘有力地回答——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全班齊讀)反覆多遍

三、拓展延伸

1、同學們,想一想,你為什麼而讀書呢?

2、師總結:是啊!你們是祖國的未來,祖國的希望,正像梁啟超所説:少年強則國強,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讓我們從現在開始,為了祖國的繁榮富強,為了民族的振興,為了祖國的輝煌而讀書。

3、課後蒐集一些關於偉人的成長故事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篇三

一。談話導入:你每天起早貪黑,風雨無阻來學校學習,有沒有想過,為什麼而讀書?

1、齊讀課題,解釋“之”,“崛起”。

2、我們的總理周恩來在他的隨筆中提到,十二歲那年,他到瀋陽讀書的那段時間是他人生的一個轉折點,就是在那時,讓他立下了堅定的信念:(齊讀課題)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二、初讀課文

1、在瀋陽到底發生了什麼事讓他立下此誓言呢?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生字,讀通課文,不懂的句子多讀幾遍。

三、檢查生字詞(先自由讀後指名分組讀)

1、(1)瀋陽  東北  東關模範學校(把第一組詞語排隊後改為:東北 瀋陽 東關模範學校)

(2)租界  洋人  巡警  (解釋“租界”)

(3)欺凌  訓斥  耀武揚威

(4)婦女  衣衫襤褸  哭訴  軋死

2、師:聯繫課文內容讀三四組詞,從中你彷彿看到了什麼樣的畫面?

這是令人心酸的一幕,由此引出第7、8自然段

四、學習7、8自然段

1、再讀7、8自然段,思考:哪一幕刺痛了少年周恩來的心同時也刺痛了你的心呢?把你感受特別深的句子多讀幾遍,可以在旁邊用簡單的詞寫出你的體會。

2、彙報交流:

(1)他們急忙奔了過去,只見人羣中有個衣衫襤褸的婦女正在哭訴着什麼,一個大個子洋人則得意揚揚地站在一旁。(這句話中哪個詞首先跳入了你的眼簾、刺痛了你的心呢?)

師:我們知道這個婦女哭訴是因為她的親人被洋人的汽車軋死了,請看這一小段話(出示第2句),這兒哪裏又刺痛了你的心?又讓你傷心、又讓你難過、又讓你氣憤了呢?….指望中國巡警幫她伸張正義,為她討回公道,為她報酬雪恨。。。。。

(2)這個婦女的親人被洋人的汽車軋死了,她原指望中國的巡警局能給她撐腰,懲處這個洋人。誰知中國巡警不但不懲處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訓斥了一通。(原指望誰?指望他幹什麼? 從“訓斥了一通”你讀出了什麼?想想婦女的悲傷,想想巡警的可恨,你能把這小段都讀讀嗎?)不但。。。而且。。。

(3)圍觀的中國人都緊握着拳頭。但是,在外國租界裏,誰又敢怎麼樣呢?只能勸勸那個不幸的婦女。(你能讀懂此時圍觀的中國人的內心世界嗎?從哪看出他們的氣憤?緊握的拳頭表達的僅僅是氣憤嗎?還有無奈)圍觀的中國人不敢。。。。不敢。。。只能。。。

(4)一條條街道燈紅酒綠。。。。。。。耀武揚威的巡警。(中國人的地盤上站的是黃頭髮、白皮膚、大鼻子的外國人‘環境描寫’等,讀出氣憤等)

3、出示不平等條約。

4、師:這一條條不平等的條約,在我們的國土上婦女在哭訴,中國的巡警在那裏欺壓百姓,洋人在我們的國土上耀武揚威,這是一切到底是為什麼?為什麼?究竟是為什麼?

5、周恩來明白了:引讀最後一句話。你們明白了嗎?----中華不振啊!這種種現象就想利劍一樣刺痛周恩來的心,像重錘一樣敲打着他的心!他思緒萬千,為此,少年周恩來立下了一生奮鬥的目標;他立下了一生堅定的信念;作為一名中國人,讓我們用清晰而堅定的聲音説;讓我們像周恩來一樣再次用鏗鏘有力的聲音回答!-------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五、總結:周恩來以後是怎麼做的呢?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篇四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帝國主義、伯父、風和日麗、燈紅酒綠、熱鬧非凡、耀武揚威、巡警、吵嚷、得意揚揚、懲處、抱負、胸懷、喝彩、振興中華”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深入地體會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感受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懷和遠大志向,樹立為國家繁榮和民族振興而刻苦學習的遠大理想。

4.通過反覆朗讀,找出周恩來為什麼會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原因。

一、課前談話。

師:同學們,從小到大你們最尊敬的人是誰?為什麼尊敬他?

生1:老師,因為老師給予我們關愛。(是老師給予了你父母般的關愛)

生2:爸爸媽媽,是爸爸媽媽生我養我,把我撫養成人。(是的,父母永遠是世界上最愛你的人。)

生3:爺爺奶奶,是他們寵我愛我。(你們是爺爺奶奶的小皇帝,小公主。)

師:每個人都有自己最尊敬的人,你們想知道石老師最尊敬的人是誰嗎?

生:想。

師:老師尊敬的人,他有一個寬廣而博大的胸襟,一生兢兢業業,為人民服務一生,鞠躬盡瘁。而在他離開的時候卻沒有留下一個後人,一分財產,一點骨灰,但他卻深深地印在中國老百姓的心頭上,他就是——周恩來。(幻燈片)

周恩來這個名字,陪我們走過了一百零九年的風雨歷程,在他逝世三十一年後的今天,我們依然深切地為他的精神所打動,這是為什麼?這就是因為他有一顆愛國愛民的心靈,一個報效中華的偉大理想。今天咱們就來學習他小時候立下的宏偉目標: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幻燈片)齊讀

2、讀課題:

師:請你像周恩來一樣,鏗鏘有力的讀出來。

(1)請學生讀題

(2)齊讀課題

3、理解課題

師:讀了課題之後,你有什麼疑問?

生1:為什麼要為中華的崛起而讀書?(你真是個善於思考的孩子)

生2:崛起什麼意思?(敢於提出自己的疑問,好樣的!)

師:誰能幫他解答?

生:振興。(掌聲送給他,説明他已經認真預習過了。)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師:那麼周恩來為什麼要為中華的振興而讀書呢?其實,在周恩來12歲那年,有件事情深深地震撼了他的心靈,促使他立下了這個宏偉的志向。打開書本,請你自由朗讀課文,從課文中尋找答案。(自由朗讀)

師:使周恩來立下這個志向的原因是什麼?

可以用文中的話來説,也可以找出文中的四個字。

生:中華不振 (板書)找到的舉手。

師:簡短的四個字不僅震撼了周恩來的心靈,也震撼了我們每一位同學。

師:是的,在20世紀初,中國經濟落後,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周恩來12歲那年來到東北,先聽到了……後來看到了……所以最後鏗鏘有力地説出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現在,讓我們跟着周恩來的腳步去感受中華不振。(幻燈片)

2、學習生字

師:首先,我們來看一下這篇課文的生字。(幻燈片出示:帝、伯、範、闖、租、嚷、巡、懲、婦、振、鏗)請同學們結合書本自己讀,讀會了再讀給你的同桌聽。

生:讀。

師:現在,咱們來展示一下你的學習成果,開一輛小火車。

生:讀一遍,組一個詞語。

帝(帝國主義) 伯(伯父)  範(模範)  闖(闖進)  租(租界)

嚷(吵嚷)  巡(巡警)  懲(懲處)  婦(婦女)  振(振興)

鏗(鏗鏘有力)

師:同學們課前預習的真棒!現在,請女同學來領讀一變,男同學跟讀。

師:為了幫助大家系統地記憶這些生詞,老師用文字把它們串聯在了一起:當時的東北是帝國主義在華爭奪的焦點,伯父的一句中華組振讓在模範學校讀書的周恩來感到疑惑不解。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星期天他來到了燈紅酒綠、熱鬧非凡的外國租界地,看到有人在那裏吵嚷。原來是那些耀武揚威的中國巡警不但不懲處得意揚揚的外國肇事者,反而訓斥中國婦女。於是周恩來在心裏立下了振興中華的抱負。當校長問到諸生為何讀書時,他鏗鏘有力的話語博得了校長的喝彩。

三、精讀課文,感悟中華不振

師:12歲的周恩來離開家鄉來到東北,滿懷憧憬,他想象中的中國是非常美好的,但他親眼看到的卻是中華不振。因而他揹着伯父和同學來到了租界,請你找找租界給他的第一印象是什麼?用橫線劃出來。

(默讀全文)

嘿!這一帶果真和別處大不相同:一條條街道燈紅酒綠,熱鬧非凡,街道兩旁行走的大多是黃頭髮、白皮膚、大鼻子的外國人和耀武揚威的巡警。

師:讀了這句話,你有什麼體會嗎?

生1:我看到了那裏和別處不同,很熱鬧。師:他第一次來到租界,對於一個12歲的孩子來説,他感到很(驚奇)

誰來試着讀一下這句話。指導朗讀:嘿!應讀第一聲,並示範朗讀。齊讀。

別處是怎樣?而這裏又是怎麼樣的?

生2:別處老百姓生活貧寒,過着吃不飽穿不暖的生活。而這裏卻是燈紅酒綠,熱鬧非凡。

師:是啊,一條條街道……生説(燈紅酒綠)

燈紅酒綠,熱鬧非凡又是怎樣的一副場景?

生3:喝酒、唱歌、玩樂。

師:我們中國人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而外國人卻逍遙自在。租界裏除了外國人,還有……生説(耀武揚威的巡警)

師:咱們閉眼想象一下。

此時你的眼前出現了一副怎樣的場景?

生4:中國巡警大搖大擺地走在街上 ,目中無人。

師:給人感覺……生説(很囂張)他們也是中國人,為什麼能在外國租界那麼囂張?

生5:仗着外國人的勢力。

師:他們是我們中國人的……生説(恥辱),他們是……生説(賣國賊),是……(漢*)。你還看到了什麼?

生6我看了很多黃頭髮、白皮膚、大鼻子的外國人在玩樂。

師:你看到這樣一副場景,心情怎麼樣?

生7:氣憤。

師:把你的氣憤體現在朗讀中。

個別讀,女生讀,男生讀。

這一場景足以讓我們氣憤不已,但更氣憤的還在後頭。當週恩來和同學左顧右盼時,忽然發現巡警局門前圍着一羣人,正大聲吵嚷着什麼。請你默讀第八自然段,把周恩來看到的事情用橫線劃出來。

他們急忙奔了過去,只見人羣中有個衣衫襤褸的婦女正在哭訴着什麼,一個大個子洋人則得意揚揚地站在一旁。一問才知道,這個婦女的親人被洋人的汽車軋死了,她原指望中國的巡警局能給她撐腰,懲處這個洋人。誰知中國巡警不但不懲處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訓斥了一通。圍觀的中國人都緊握着拳頭。

師:發生了一件什麼事情?

生1:中國婦女的親人被洋人的汽車軋死了,中國巡警不但不懲處肇事的洋人,反而訓斥中國婦女。

師:從中你有什麼體會?

生2:我很同情這個婦女,她很可憐,親人被軋死了,不但沒人給他説理,還被中國巡警訓斥。

師:不僅如此,我們也可以從她的穿着中得知她很窮苦。課文中的哪個詞可以看出?

生3:衣衫襤褸

師:婦女如此可憐,而中國巡警卻……生説(可惡、可恨)

從哪裏可以看出來?

生4:不但不懲處肇事的洋人,反而訓斥了婦女一通。

師:訓斥是什麼意思?

生5:嚴厲斥責。(想象中國巡警是怎麼訓斥的?站在一旁的洋人會説些什麼?)

師:而且還不是訓斥了一兩句,而是……生説(一通)。

師:面對這一切,同學們你們氣憤嗎?周圍圍觀的中國人怎麼樣?

生:緊握拳頭。

師:他們心情怎樣?

生:憤怒。(請你把你的憤怒體現在朗讀上)

師:他們都很衝動,但為什麼都沒有衝上去?

生:因為中華不振。

師:國家落後就要捱打,作為中國人看到自己的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受到欺凌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

請你帶着自己的感受朗讀。

(感情朗讀)

這時周恩來才真正體會到伯父説的“中華不振”的含義。(齊讀)

五、總結

師:正因為中華不振,我們中國人才到處受欺負;正因為中華不振,我們中國才會成為帝國主義瓜分的對象;正因為中華不振,12歲的周恩來從小就立下了如此宏偉的目標: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齊讀)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篇五

一、教學目標

1、 通過閲讀交流,緬懷革命先烈,懂得“落後就要捱打”的道理,樹立奮發圖強,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愛國志向。

2、引導學生思考如何把愛國情感落實在具體行動中,明確自己的責任。

二、教學重難點

通過學習,樹立奮發圖強的愛國志向,為自己制定一份切實可行的成材計劃。

三、教學過程

一、提出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摘抄課文中你認為用得好的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中華不振”這句話的含義。懂得伯父為什麼會發出這樣的感慨。

3、聯繫課文思考自己讀書的真正意義。

二、展示學習成果(20-30分鐘

要求:1、小組內按學困生——中等生——優等生的順序進行展示。

2、別人展示時,其他同學要學會傾聽,並做好點評。

(一)基礎知識展示(小組內)學生討論,交流感悟

①學生自己有感情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可以適當作點批註。

②小組內交流自己朗讀中所獲得的心得。

要求每一個同學都發言,並且推薦一名同學代表小組發言。

③全班交流。

每一組派一名代表發言,其他組員可以補充。學生在交流過程中,教師應相機請學生朗讀有關內容。

(二)學文悟情展示(小組內)

1、各小組討論交流“中華不振”的含義。(要求聯繫當時的社會背景)

2、交流面對當時的社會背景,身為祖國的一員,心裏的感受。

2、學生從重點詞句中體會情感。

3、學生展示朗讀能力。

(三)創造性展示(以小組形式全班展示)

1、面對當時我國人民被欺凌,原因是什麼?周恩來是怎麼想的?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先在小組內討論,然後以小組的形式上台展示)

2、如今我們的祖國繁榮昌盛了,現在的你為什麼而讀書,模仿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説一句話或者寫一首詩(形式不限,能表達情感就好)

3、小組通過朗讀自己創作作品來表現個性。

(小組展示的形式多種多樣)

三、激發知識衝突(適時進行)(5分鐘)

——:中華民族百年屈辱的歷史告訴我們

——:落後就要捱打。回顧過去,是為了更好地把握現在、開拓未來。不忘國恥,振興中華,這是歷史的重任,先烈的遺志,我們的責任。今天,我們需要努力的是: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讀書!

2、師:在這和平安寧的時代,振興祖國的內容和任務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請説説你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吧。(點名學生談看法)

四、知識拓展延伸(2分鐘)

收集有關愛國的名言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篇六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通過感情朗讀、展開想像,深入地體會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2.感受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懷和遠大志向,滲透為國家繁榮和民族振興而刻苦學習的遠大理想。

教學重點:

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閲讀中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瞭解當時的社會背景,深入體會少年周恩來立志的原因,激發學生從小樹立遠大理想及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第二課時)

一、  聚焦“中華不振”

1. 點擊大屏幕,出示課題: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讀課題――

清晰而堅定地讀一遍課題――

鏗鏘有力地再讀一遍課題――

2.在課文中,有一個詞語和“中華崛起”的意思正好相反。請同學們現在就到課文找一找。(指名説。教師板書:中華不振)

二、  感受“中華不振”

1. 出示小組合作的要求:

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一邊讀一邊體會,你是從哪些地方讀出了“中華不振”?用橫線劃出來,可以把自己的體會寫在旁邊,等會挑感受最深的地方讀給大家聽!

(生自由讀課文,感受“中華不振”。)

2.指名彙報朗讀,教師適時點撥。

3.重點研讀:(大屏幕出示)

只見人羣中有個衣衫襤褸的婦女正在哭訴着什麼,一個大個子洋人則得意洋洋地站在一旁。一問才知道,這個婦女的親人被洋人的汽車軋死了,她原指望中國的巡警局能給她撐腰,懲處這個洋人。誰知中國巡警不但不懲處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訓斥了一通。圍觀的中國人都緊握着拳頭。但是,在外國租界裏,誰又敢怎麼樣呢?

師:誰願意讀讀這段話?這段話中哪些詞語深深地刺痛你的心?

師:聽了幾位同學的朗讀,你彷彿看到了什麼?或者聽到了什麼?

師:假如當時你就在現場,親眼目睹了這樣的場面,你的內心會有怎樣的感受?(同情 氣憤  憤怒……)

師:老師深深地理解你們此刻的感受,因為我們都是“中國人”。誰願意帶着自己的感受讀這段話?

(指名學生帶着自己的感受讀讀大屏幕上的話。教師相機插問,隨機補充板書:啊!!!)

4.師引讀:這位婦女的親人可能是他活潑可愛的孩子,她心如刀絞,讀----(生1)

這位婦女的親人可能是他相依為命的丈夫,她悲痛欲絕,讀----(生2)

這位婦女的親人可能是他白髮蒼蒼的母親,她心都碎了,讀----(生3)

師:是什麼原因造成這樣的結果呢?(中華不振)

5.配樂朗讀

生配樂《江河水》齊聲朗讀第8自然段,再次感受“中華之不振”。

三、  參讀――“中華不振”

1.中華不振啊!身為中國人,親眼目睹這樣的事情,我們怎能不激動憤怒呢?其實發生這樣的事情,在當時的中國,又何嘗只有一件、兩件呢?大屏幕出示補充材料《華人與狗不得入內》。

2.生默讀材料。

3.師導入: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看了這樣的材料,你想説什麼?

(連續指名學生作答,讓儘量多的學生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

4.出示材料《火燒圓明園》的資料,學生談感受。

師:這一切的一切,到底是因為什麼?

學生齊説:中華不振啊!!!

四、思考――“中華不振”

1.從租界回來,少年周恩來常常一個人在沉思,他在想些什麼呢?請同學們小組討論。

2.指名學生彙報,教師即興點撥、生成。

3.在修身課上,聽見魏校長問同學們“為什麼而讀書”,周恩來恍然大悟,聽到魏校長點他的名字,他站了起來,清晰而堅定地回答道:“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指名學生讀:“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請小組同學站起來鏗鏘有力地回答:為什麼而讀書?

讓這堅定的聲音響亮地出現在四(1)班教室!男生齊説------“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讓這堅定的聲音響亮地再次出現在校園!女生齊説------“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讓這鏗鏘有力的聲音響遍中華大地!全班齊説------“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五、課堂延伸

讀了少年周恩來的故事,我們的心中一定也有了自己的思考:我又是為什麼而讀書?請同學們拿起筆,把心中想的寫下來吧。

(獨立寫話,交流反饋)

六、課堂結束

最後學生齊讀梁啟超《少年中國説》中的片斷結束課堂。

生齊讀――“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

作業超市:(任選一題)

1.有感情地讀課文,和同學合作朗讀對話。

2.摘錄課文中的好詞好句。

3.蒐集一些有關立志的名人名言。

4.課外更多瞭解周恩來。向你推薦一個關於周總理的網站:

周恩來紀念館

這裏有周恩來的生平介紹、日記、作文手記等。

板書設計:   25.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中華不振   讀書      中華崛起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篇七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寫的是周恩來少年時代的一件事,他耳聞目睹了中國人在外國租界裏受洋人欺凌卻無處説理的事情,從中深刻體會到伯父説的“中華不振”的含義,從而立志要為振興中華而讀書,表現了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襟和遠大志向。

教學的重點

在閲讀中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的難點

瞭解當時的社會背景,深入體會少年周恩來立志的原因。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帝國主義、伯父、模範、風和日麗、燈紅酒綠、熱鬧非凡、耀武揚威、巡警、吵嚷、得意揚揚、懲處、抱負、胸懷、喝彩、振興中華”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深入地體會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感受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懷和遠大志向,樹立為國家繁榮和民族振興而刻苦學習的遠大理想。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準備:教師準備課件

學生預習課文

第一課時

一、談話引入

二、板書課題,初讀課文:

1、讀準生字的音;

2、課文主要寫了什麼?

檢查學生完成情況:認讀生字詞語(出示學習生字的課件)説説課文寫了什麼。

三、從課題入手

1、找出課題在課文中出現的地方。

2、分角色讀一讀,體會他説這句話的情況。(出示立志文字課件)

3、那他為什麼會有這個志向呢?(過渡)

四、學生自學,找出他樹立這個志向的原因。

五、研讀1——5自然段,耳聞“不振”

1、分角色讀一讀

2、體會兩人各自的心情

3、耳聞“中華不振啊!”(出示耳聞中華不振的文字課件)

六、疑問:(6自然段)

1、周恩來有什麼疑問呢?

2、當聽到這樣的對話後,你有什麼疑問?

第二課時

一、回顧第一課時的內容

我們帶着這些疑問跟着周恩來到租界裏走一走,看一看,到底看見了什麼呢?

二、研讀7、8自然段,目睹“不振”

1、請自由讀7、8兩個自然段,走進租界,把看到的情景做上記號。

2、默讀你目睹的發生在租界的這一幕幕,用心去體會,你的心情如何?請用一個詞來説一説。

3、看到同學們如此感慨,故事中肯定有許許多多的地方刺痛了你的心,請再默讀這兩段話,把它一一劃出來,或者是一個句子,或者是一個詞語。

(師巡視。)

4、第一幕(出示文字課件):“一條條街道燈紅酒綠,熱鬧非凡,街道兩旁行走的大多是黃頭髮、白皮膚、大鼻子的外國人和耀武揚威的巡警。”

説説你的感受,並讀一讀。

(出示圖片課件),介紹租界

師:是啊,在當時,租界已經被洋人所統治,已經成了洋人的天下。在租界裏,洋人是為所欲為,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幹了違反中國法律的事情,中國政府也只能聽之任之,無權干涉。

5、分析第8自然段的一幕

(1)在租界看到的一幕:那個婦女的親人被洋人的汽車軋死了

(2)在場的人中誰的行為深深地刺痛了你的心?(學生默讀,找句子,標詞語)

(3)分句交流:(根據學生的發言隨機討論)

你找到的是哪一句話,請你讀一讀,並説為什麼刺痛你的心。

只見人羣中有個衣衫襤(lán)褸(lǚ)的婦女正在哭訴着什麼。

讀句子,説説為什麼深深地刺痛了你的心?

她在哭訴着什麼?(想象)你想對她説什麼?

把你的感情讀出來。

誰知中國巡警不但不懲處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訓斥了一通。

a、讀句子,説説為什麼深深地刺痛了你的心?

b、那個婦女的親人被洋人的汽車軋死了,中國巡警本來要怎麼做?應該怎麼做?

(指名説、説後指名讀。)

c、這句話作者用了一個關聯詞道出了一個是非顛倒的事實。誰知道是哪個關聯詞。(指名説。“不但……反而……”)指導朗讀。

d、你想對他説什麼?

e、我聽出了你的忿忿不平!難怪他的伯父對周恩來説──“那是外國租界地,惹出麻煩來可就糟了,沒處説理去!”

今天,周恩來明白了伯父的話──那就是中華不振!

一個大個子洋人則得意揚揚地站在一旁。

聽得出來,同學們對“得意揚揚”這個詞很有感觸。從“得意揚揚”中,你讀懂了什麼?

師:這個仗勢欺人、為所欲為的洋人太令人氣憤了!知道朗讀。並用“不但……反而……”這個關聯詞説一説。

a、指導朗讀這句話。

b、通過誰還想讀!

師:讀着讀着,這句話中刺痛你的心的僅僅是洋人嗎?這個故事中,還有哪些地方也刺痛了你的心,你也想讀讀的?

圍觀的中國人都緊握着拳頭。但是,在外國租界裏,誰又敢怎麼樣呢?只能勸勸那個不幸的婦女。

師:“緊握着拳頭”你讀懂了嗎?同學們,如果你也是他們其中的一員,當時你也在場,你會怎麼做?

師:可他們這麼做了嗎?(生齊:沒有。)引讀:在外國租界裏……

能説説你此時的感受嗎?

6、指導朗讀第8自然段

導讀:這位被洋人軋死的婦女的親人可能是他活潑可愛的孩子,她心如刀絞,可這位洋人竟然還──生讀。 (得意洋洋)

可能是他相依為命的丈夫,她悲痛欲絕,可這些中國巡警不但不安慰,還要她對她進行──生讀。(訓斥)

可能是他白髮蒼蒼的母親,她心都碎了,可這些圍觀的中國人卻只能──生讀。(敢怒不敢言)

7、補充資料:

(1)是的!中華不振啊!!!身為中國人,親眼目睹這樣的事情我們怎能不義憤填膺?其實,發生這樣的事情,在當時落後的舊中國,哪裏只是這一件,兩件啊──學生看資料

(出示圖片和文字課件:當時帝國主義列強在我國16個市區強佔有“租界”這些地方是:上海、廣州、廈門、福州、天津、鎮江、漢口、九江、煙台、蕪湖、重慶、杭州、蘇州、沙市、長沙、鼓浪嶼。

在上海外灘公園的門口竟然掛出這樣一塊刺目的牌子:“華人與狗不準入內!”

上海租界的電車,頭等車廂供洋人乘坐,中國人只能坐三等車廂。)

(2)交流感受。

8、再次理解“中華不振”板書:目睹“中華不振”

本該為民服務的中國巡警卻成了洋人的走狗,真是中華不振啊!

在中國的土地上,中國人都沒有能力去反抗,也不敢反抗,體會國人的無奈和懦弱,中華不振啊!

三、走進內心,迴歸“崛起”

師:看着這一幕一幕,作為中國人,你的心能平靜嗎?而親身經歷這樣一幕的周恩來更是心潮澎湃。讀──從租界回來後……

1、他到底在想什麼呢?請你聯繫修身課上的回答想一想。

2、交流:

從租界回來後,周恩來想了很多很多,他想……他想……他想……

3、周恩來是這樣想的,因而在一次修身課上,他這樣清晰而堅定地説──他這樣鏗鏘有力地説──

4、他不僅這樣説,他也是這樣做的,在少年時代,他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在青年時代,他為中華之崛起而工作;他的一生,都在為中華之崛起而奮鬥!請看,周恩來的一生放映電影小片段

四、完善自我,延續“崛起”

1、走近名人:課後閲讀更多名人的故事。將你所瞭解的名人故事用講故事,寫讀後感,辦手抄報的形式,與同學分享,交流。

2、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我們為什麼而讀書呢?請用《為而讀書》或者以《我的理想》為題寫小練筆。

板書:

25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耳聞

中華不振

目睹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篇八

一、導入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25課《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你們知道“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是周恩來幾歲的時候立下的誓言嗎?(12歲)12歲,小小的年紀,周恩來為什麼會立下這樣的誓言呢?(學生交流)如果用課本上的一個詞來説,因為他體會到了——中華不振!(板書:中華不振)

二、研讀“中華不振”

1、師:請你們再一次仔仔細細地讀讀課文,一邊讀一邊體會,你能從哪些地方讀出“中華不振”的,用筆劃一劃,並寫下你的感受。

2、指名彙報“從哪些詞語和句子中看出中華不振?”。

⑴ 從伯父的話語中看出“中華不振”:

(出示:“沒事可不要到那個地方去玩啊!”……為什麼?中華不振啊!)

① 指名讀句子。

② 從哪些詞語能看出中華不振?(抓住糟了、沒處説理。)

③ 假如我們中國人不小心得罪了外國人,有可能會被外國人怎麼欺負?

④ 你覺得伯父此時此刻的心情是怎麼樣的?(擔心、無奈、憤怒、沉重)

⑤ 帶着這種體會我們再來讀。(分角色)

⑵ 從周恩來一連串問題中看出“中華不振”:

(出示:“租界地是什麼樣的?為什麼中國人不能去那兒,而外國人卻可以住那裏?這不是中國的土地嗎?”)

① 指名朗讀。

② 你們瞭解“租界地”是什麼樣的嗎?我們一起去租界地去看看。出示圖片介紹

③ 看到這些外國人在中國的土地上這樣子耀武揚威,你有什麼要説的嗎?

④   帶着你的感受我們來讀讀這幾句話。

⑶ 從洋人趾高氣揚、得意揚揚的神情中,從燈紅酒綠、熱鬧非凡的租界裏卻看不見一箇中國老百姓的影子中看出“中華不振”:

(出示句子:一條條街道燈紅酒綠,熱鬧非凡,街道兩旁行走的大多是黃頭髮、白皮膚、大鼻子的外國人和耀武揚威的巡警。)

① 指名讀讀句子,從哪些詞能看出中華不振?這是誰的土地?中國人民當時的生活怎麼樣?(請看大屏幕。)

②出示中國人民和帝國主義生活地對比圖。

③看了這些圖片後,你有什麼想説的?

④ 那我們再來朗讀一下這段話。

⑷ 從婦女的哭訴聲裏看出“中華不振”:

出示句子:

“只見人羣中有個衣衫襤褸的婦女正在哭訴着什麼,一個大個子洋人則得意揚揚地站在一旁。……但是,在外國租界裏,誰又敢怎麼樣呢?只能勸勸那個不幸的婦女。”

① 他們急忙奔了過去,只見人羣中有個衣衫襤褸的婦女正在哭訴着什麼,一個大個子洋人則得意揚揚地站在一旁。

通過哭訴着、得意揚揚的對比描寫體會中華不振。體會得意洋洋。這位洋人在什麼情況下得意洋洋?

句式練習:這位軋死了中國人的洋人不但不( )反而( )。

洋人為什麼敢得意洋洋?(中國當時落後)你從哪裏看出來的?

從當時婦女的穿着“衣衫襤褸”體會中國當時的落後、人民生活的困難,體會中華不振。

周恩來看到後當時的心情是怎樣的?朗讀體會。

板書:哭訴 得意洋洋

②一問才知道,這個婦女的親人被洋人的汽車軋死了,她原指望中國的巡警局能給他撐腰,懲處這個洋人。誰知中國巡警不但不懲處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訓斥了一通。

通過“不但不…反而…”這組詞語體會中國巡警仗勢欺人、欺壓百姓,對中國人的生命漠不關心,感受中華不振。

你認為巡警局本該怎樣做?你為什麼會這麼認為?

換詞體會:“訓斥”能改成“批評”嗎?

想像:巡警局是怎樣訓斥的?注意語氣和神態。那這些巡警又是怎樣對待這位洋人的呢?

聽了這幾位巡警的訓斥,你現在最想説什麼?能把這種心情融入到朗讀之中嗎?朗讀體會。

小結:本該為民服務的中國巡警卻成了洋人的走狗,真是中華不振啊!

③ 圍觀的中國人都緊握着拳頭。但是,在外國租界裏,誰又敢怎麼樣呢?只能勸勸那個不幸的婦女。

從“只能”、“誰又敢怎麼樣呢?”看出在中國的土地上,中國人都沒有能力去反抗,也不敢反抗,體會國人的無奈和懦弱,以便感受中華不振。

這些圍觀的中國人本應該怎樣做?為什麼不這樣做?

你感受到,他們緊握着的僅僅是拳頭嗎?不,還緊握着無奈,(讀一讀)緊握着痛苦,(讀一讀)緊握着屈辱(讀一讀)……再讀一讀。

如果這裏把句子變換一下,(出示:沒有人敢怎麼樣),可以嗎?

④導讀:

這位婦女被軋死的親人可能是他活潑可愛的孩子,她心如刀絞,可這位洋人竟然還──生讀。(得意洋洋。)

可能是他相依為命的丈夫,她悲痛欲絕,可這些中國巡警不但不安慰,還要她對她進行──生讀。(訓斥。)、

可能是他白髮蒼蒼的母親,她心都碎了,可這些圍觀的中國人卻只能──生讀。(敢怒不敢言。)

帶着你此時的感受,把這段話再來讀一讀。(出示:只見人羣中有個衣衫襤褸的婦女正在哭訴着什麼……這時周恩來才真正體會到伯父説的“中華不振”的含義。)

(5) 師:看到這一切,周恩來才真正體會到伯父説的“中華不振”的含義。讀到這裏,你體會到“中華不振”的含義了嗎?

“中華不振”就是:繁華的地方卻不屬於自己;圍觀的中國人敢怒卻不敢言的憤慨……

“中華不振”就是:中國貧窮落後,政府軟弱無能,官僚賣國求榮,

“中華不振”就是:科技落後,任人宰割;百姓命如草芥,

“中華不振”就是:中國巡警的狐假虎威,麻木不仁,奴顏媚骨,中國的巡警卻不為自己人撐腰而當洋人走狗的可悲;

“中華不振”就是:外國人可以在我們的土地上橫行霸道!為所欲為;租界裏軋死中國人卻得意洋洋的外國人的可惡嘴臉

“中華不振”就是:衣衫襤褸的婦女在自己的土地上有冤無處訴的悽慘;

……

三、研讀“立志讀書”

師:當時,正是因為我們中華不振,帝國主義列強才敢在我國16個市區強行佔有“租界”,(出示幻燈片)這些地方是:上海、廣州廈門、福州、天津、鎮江、漢口、九江、煙台、蕪湖、重慶、杭州、蘇州、沙市、長沙、鼓浪嶼。在租界裏洋人胡作非為,而我們中國人遭受百般欺凌、壓迫,因為中華不振而引起的一幕一幕每天都在租界上演着。

(出示幻燈片:在上海外灘公園的門口竟然掛出這樣一塊刺目的牌子:“華人與狗不準入內!”

租界裏的洋巡捕拿中國人當活靶子,練習射擊)

師:看着這一幕一幕,作為中國人,你的心能平靜嗎?而親身經歷這樣一幕的周恩來更是心潮澎湃。從租界回來後周恩來一個人常常在沉思,他到底在沉思什麼呢?請你聯繫修身課上的回答寫一寫。

2、反饋:

從租界回來後,周恩來想了很多很多,他想……他想……他想……(學生回答)(預設)周恩來在沉思:

① 怎麼樣才能把帝國主義侵略者趕出去,把被帝國主義侵略者佔領去的領土要回來?我要好好讀書,一定會找到好辦法的;

② 中國有這麼大的領土,有這麼多的人,如果大家都團結起來,覺醒過來,中國人要幫中國人,那麼,洋人就不會這樣得意妄為了;

③ 洋人之所以要欺負我們,就是因為我們國家落後,要想辦法使我們的科技發達起來,讓中國富強起來,只有這樣才能讓外國人瞧得起我們;

④ 中國人要想不受帝國主義欺凌,就要振興中華。讀書就要以此為目標。

3、周恩來是這樣想的,因而在一次修身課上,他這樣清晰而堅定地説──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他這樣鏗鏘有力地説──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4、從此,周恩來更加發憤讀書。並時刻不忘讀書救國。1917年,周恩來中學畢業,在同學和師友的幫助下,籌到一筆經費去日本留學。他臨行前寫下了這樣的留言與詩篇。(出示:願相會於中華騰飛世界時。大江歌吧掉頭東,邃密羣科濟世窮。面壁十年圖破壁,難籌蹈海亦英雄。)你讀的懂嗎?(意思講解:這首詩的意思是我東渡日本求學,將深入研究各種科學來挽救國家的危亡。我刻苦鑽研為的是學成之後為祖國和人民做一番大事業。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周恩來救國救民的壯志雄心!)

5、周恩來,在少年時代,他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在青年時代,他為中華之崛起而工作;他的一生,都在為中華之崛起而奮鬥!請看:(課件出示周恩來各個階段的圖片及簡介)

正因如此,他得到了全國人民的愛戴,他離去時十里長街上站滿了送行的人;他贏得了世界的尊重,他逝世時,聯合國為之降半旗。

四、拓展學習,學會立志

師: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九個字是他一生信守的諾言啊!這一句誓言不僅激勵着周恩來,也激勵着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今天,我們也要思考“為什麼而讀書”的話題。我把梁啟超在《少年中國説》的一句話送給大家,我相信,它對大家思考自己為什麼而讀書一定有所幫助。(課件出示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説》)

現在,你能説説自己為什麼而讀書了嗎?

那就讓我們以偉大的周總理為榜樣,沿着偉人的足跡走下去,為中華之騰飛而讀書吧!

【板書設計】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沉思

中華不振 振興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