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再別康橋原文注音(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8.81K

再別康橋原文注音(新版多篇)

《再別康橋》精華鑑賞 篇一

《再別康橋》的惆悵之情深藏於飄逸、灑脱的抒寫之中。“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抒情主人公就如一朵流雲,無形無跡,自由而舒展。主人公心中的康橋也如夢似幻,美好而易碎。詩中用“金柳”、“青荇”、“星輝”、“笙簫”等意象來描寫康橋景觀之美和自己對康橋的眷戀。這些意象往往既是寫景同時又是抒情,景與情難分難解。“那湖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新娘”既是一種景象,也是“我”心中的眷戀着的情人形象,是“我”心中之舊情的流露——情與景已互為一體。在金柳之間,在青荇之上,“我”固執地尋找着“彩虹似的夢”,“在星輝斑斕裏放歌”。而事實上,“我”又不能縱情放歌,只有“沉默”,“悄悄”地離去。景色依舊,人事全非,落詩人用與情人纏綿惜別的心情和筆調與“康橋”道別,寫出了一種包含淡淡的惆悵和酸楚的不捨之情。應該説,這首詩,是詩人在與自己心中的理想道別,那份深情和靜謐,似乎唯恐驚破心中之夢。它微妙地展露了詩人因“康橋”理想的破滅而無限哀傷的情懷。

徐志摩的詩單純、輕盈、柔婉而又深含憂鬱之情。他善於將氣氛、情感和景象融為一體,寫夢幻般的景象的同時也充溢着一種夢幻般的情調。而且情緒迴環反覆,自由舒展,毫不扭捏做作。《再別康橋)讀起來特別舒緩、悦耳,有一種和諧、優雅的音樂美。

再別康橋 篇二

徐志摩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裏的豔影,

在我的心頭盪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澱着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裏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再別康橋 篇三

徐志摩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裏的豔影,在我的心頭盪漾。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那榆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揉碎在浮藻間,沉澱着彩虹似的夢。尋夢?撐一支長篙(gāo),向青草更青處漫溯,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裏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落日的餘暉慢慢散落在河面,康橋多情地在柔柔的水波里盪漾,我靜靜地站在橋頭,深情地凝望這讓我魂牽夢縈的地方……我就要走了,一如我來時一樣,輕輕地,踮着腳尖。

夕陽很美,是否感受到我炙熱的目光,扯一方輕紗遮面,卻掩不住那抹紅暈。

沿着河岸,慢慢地追憶往昔時光。不經意間,我瞧見波光粼粼中,那個婀娜搖曳的身影。我的心被輕輕一彈,彈起一絲絲灰塵,盪開一圈圈漣漪。於是,向前張望——柳兒,是披着餘暉的垂柳,在微風中輕輕飄漾,莫不是想當今夕的新娘?微風調皮地輕吻水的面頰,我連忙俯身,想看柳兒的倩影,是否妖嬈依舊。卻發現在那軟軟的河泥裏,油油的青荇正悠悠地隨波招搖。我有些嫉妒,真的,我甘願做一條永遠在水裏逐浪而舞的水草,只要是在康橋的柔波之中!看着榆蔭下一潭似夢的清泉,漾漾地承載着彩虹似的顏色。

我在想,那在浮藻間閃爍的是不是我曾經揉碎沉澱的夢?什麼是我的夢?剝去人心最後一點偽裝,我想,康橋,只有康橋才是我夢的歸宿。

“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慾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在這樣物慾膨脹的金錢社會中,我們每個人都是孤獨的,物質上的豐裕又能拯救什麼呢,唯有精神上的充裕才能真正挽回我們那逝去的靈魂,那麻痺的思想。是的,是康橋給了我這樣一方純潔的心靈之地。

撐一支長篙吧,蕩着一隻尋夢的小船,我要向青草更青處漫溯。再親近一下我的康河水,再重遊一便我的康橋。

夕陽漸漸隱去,夜帶着帷幕降臨。此時星光燦爛,河面灑散着點點幽藍。看着如此美景,我滿心歡喜,不禁想要放聲歌唱,但笑容卻在我嘴角凝固,一點音符,被風兒撥扯玩弄,帶向遠方……

今夜?只有今夜!我猛然記起,滿腹興致一點點被漸漸瀰漫而來的愁緒佔據了。不知何時,夏蟲停止了私語,遠方斷續地傳來一聲聲悽愴的笙簫。這簫聲,猶如一把把匕首,一寸寸割斷了我的愁腸,周圍是一片沉默……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再別康橋》詩歌欣賞 篇四

《再別康橋》最初發表於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一卷第10號上,後收入詩集《猛虎集》。是詩人重遊康橋之後,在歸國途中寫下的一首絕版之作。

徐志摩在一開頭用三個輕輕的,寫作別母校的離別情緒,給人有一種寧靜的`氛圍,同時也把自己對康橋的纏綿之情淋漓盡致的表現了出來。在詩人的心中康橋已經被理想化、詩化了,詩人對那裏的一草一木,無不包含着深情厚意。西天的雲彩,河畔的金柳,軟泥上的青荇,榆蔭下的清泉,星光斑斕的夜色,沉默的夏蟲,無一不被理想化、詩化、人格化。康河邊那婀娜多姿的翠柳被夕陽染成燦爛的金色,宛如戴着紅蓋頭的美麗動人的新娘,夕陽又把她的豔影投入微波盪漾的康河。詩人完全沉醉在這如詩如畫的黃昏美景中,他神思恍惚,心兒似乎又成了康河的水波,那新娘的豔影在【本站】我的心頭盪漾,詩人對康橋是那麼痴迷,以至於當他看到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時,頓生羨慕之情。他竟甘心做一條水草,渴望如那水草一般永遠生活在康河柔波的愛撫中,榆蔭下那一潭清泉也被夕陽點染的絢麗迷人,彷彿是那七色的彩虹揉碎在浮藻間,沉澱着彩虹似的夢。

徐志摩在康河留連忘返,夜色降臨還不忍離去,他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深處漫溯,在星輝斑斕的康橋夜色中泛舟尋夢,這裏最宜放歌的時候,但詩人已無心放歌,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一切都在不言中,真是“此時無聲勝有聲”!這樣自然而然的引出了最後一節那種“悄悄的”心情。詩人帶着幾分眷戀,幾分惆悵,在沉默中悄然離去。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是中國傳統詩歌的理想境界,音樂美,繪畫美,建築美的詩學審美觀念此時完全呈現在讀者的眼前。《再別康橋》就是一幅美麗的無形畫,詩的每一節都可以稱得上是一幅迷人的圖畫,如詩的第二節,康河邊被夕陽染成婀娜多姿的垂柳加上波光粼粼的色彩豔影,就構成了一幅康河晚景圖。

另外,這首詩的結構韻律的獨特創新,也讓我們窺見了詩人的絕妙藝術風格。這一首詩共七節,每節四行,每行兩到三個節拍,節奏非常鮮明;每節二四行押韻,而且每節都自然換韻,讀來抑揚頓挫,朗朗上口;整齊中富於變化,使這首詩充滿了錯落有致的美感!

《再別康橋》基本解讀 篇五

“康橋”是徐志摩精神上的故鄉,與康橋匆匆作別,那種心情自然是依依難捨的。以悄然的惜別,抒寫無盡的眷戀之意,是這首詩的特點。夕陽下的康河,波光瀲灩;河畔的金柳,似蒙着輕紗的新娘,那璀璨的豔影,令詩人的心湖盪漾;軟泥上的青荇在水底裏招搖,讓人心醉——詩人寧願做一根水草,永遠植根於康河的柔波里;榆蔭下的清潭,天上的彩虹,人間的夢,一切的一切,揉碎在浮藻之間。

儘管這一切都被揉碎了,詩人依然撐着長篙在尋夢。在青草的深處,他寧願滿載一船星輝,放歌而歸。但在現實中,詩人卻不願驚醒他心中的夢,千萬縷惜別之情,只化作心底裏纏綿的笙簫、夜空中沉默的夏蟲,在“悄悄”之中告別,在“悄悄”中離去,不帶走一片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