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2021年再別康橋讀後感體會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32W

2021年再別康橋讀後感體會

徐志摩散文集很有特色《再別康橋》是徐志摩最有影響的作品之一。那麼該作品的讀後感怎麼寫呢?下面是為大家推薦一些再別康橋讀後感,請您閲讀。

再別康橋讀後感1

你來或者不來,去或不去,康橋都在那裏,不喜不悲。倒是來這裏的人在康橋的柔波旁、榆柳下演繹他們的悲歡離合。

你是人間四月天的煙雲,黃昏吹着晚風的柔,輕如風,悄無聲息,輕如雪,悠閒飄落。來時一襲長衫,去時衣袂飄飄。揮手之間,西天的雲彩成為你永恆的背景,。當時伊人在,曾伴彩雲歸。

因為喜歡一個人,所以喜歡了一座城市,所以喜歡了哪裏的一草一木。輕柔的晚風,吹拂河畔渡滿霞光的柳枝,搖曳出一份嫵媚,晃動出一絲嬌媚,盪漾成粉紅色的回憶。回憶會褪色嗎?波光裏的豔影告訴我,依舊如昨。所有的前塵往事一同隨波盪漾起來。

還是那條河,還是那灣水,清涼氤氲在心頭。做康河裏的一條水草吧,悠閒自在地搖擺,用自己喜歡的姿勢,沒有嘈雜與喧囂,沒有羈絆和束縛。沒有爭奪與血腥。如果這裏是桃源,我就是那一株桃樹,簡簡單單,別無所求。

一條水草也會有夢,絕不因它是一條水草而卑微。自由的空氣,靜美的恬淡,愛的馨香。倘若這是卑微的,也是偉大的卑微。因為夢裏的清泉折射的是七彩的陽光,縱使世事變遷,物是人非,縱使夢想別現實割得支離破碎。每一個碎片都會保留它最本真,最完整的原貌,即使塵封在心底,也會隨心動而鮮活。

探尋,追尋,尋到過那隔絕人世的優美與寧靜,在星光與波光中涵養着自由的靈性,忘情於康橋的優美,沉迷於自然地純潔,人生在奇異的月光下斑斕而多彩,奏響美的旋律,放飛愛與自由的翅膀,在星輝斑斕裏放歌,那是理想的宣言。

哀莫大於心死,其實其莫大於心不死,其實哀莫大於心不死而不得不死。那首歡愉輕鬆的歌如今唱來必定變得沉重而無奈,理想的琴被現實折斷了弦,語氣痛苦的回憶不如選擇忘記,語氣厲聲質問,不如選擇沉默,與其選擇苦苦哀求不如選擇淡然放手。抓不住的何止是時間,春去春來之後,滄桑的何止是雙眸。就讓笙簫去演繹我沉默的離歌吧。

該是離去的時候了,再見!四季常青最翠綠的草坪、天空的行雲、大地的温軟、漂浮在水面上的桂花香、帶着草味的和風以及看天、聽鳥、讀書……所有的夢意與春光,再見!人生的春天,還有那個人。

不想讓你看到我轉身之後,離去之時的憂傷落寞的背影,不想讓你看到這憂傷落寞的背影彳亍在夕陽中,消失在地平線。沒有華麗的轉身,只有悄悄地揮手。告別時,留下完美的記憶。因為美,所以痛會多一些吧,所以,回憶會更多一些味道,是落寞還是蒼涼,是的,薄暮時分,對着西天的雲彩落寞地想念一段舊時光,或者一個人。

終無言,是看透了繁華落盡,是明白了鉛華洗淨,還是一江春水的綿綿情思,一川煙雨的萬般愁緒。

風輕雲淡,優雅的身影遮不住內心的憂傷。

終無言,其實是愛到深處的寂寞。

再別康橋讀後感2

《再別康橋》是徐志摩的名篇之一。語言柔美,含蓄,感情飽滿。而藴藏在這首情意綿綿的詩後的情感更值得人品味。詩的開始便塑造了詩人温柔,翩翩的風度。“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詩人的身影是悄悄地,是翩然的,是滿懷了一種還未知的神情的。“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詩人作別的不是別的,卻是雲彩。這便是一種十分感性的行為。

詩的二、三兩節開始描寫康橋上看到的美景。“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裏的豔影,在我的心頭盪漾。”夕陽將柳樹染成了金色,比作新娘,柳樹似乎是有了新娘的羞澀,那樣動人。波光的影子,層層蕩蕩,直印在詩人的心裏。“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在康橋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詩人描寫青荇水草的自由和悠閒,那樣的怡然自得的情形讓他心生嫉羨。這一切,都激起了詩人浪漫的回憶和感情。從第一層來看,是寫景渲染,從更深層次來看,這揭示了詩人的內心世界,另一個藏在深處的感情世界。即寫景抒情,也表達了詩人對美好過去的回憶和緬懷。

“那榆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間,沉澱着彩虹似的夢。”聯繫到上面提到的夕陽的景象,那一潭原本青綠的潭水,的確像虹一般豔麗多彩。而那夢,應是指昔日的夢,卻“揉碎在浮躁間”,説明昔日的夢已永遠停留在過往,往者不可追了。它雖已在時間中揉碎,但還沒有消失。它沉澱了下來。而且猶如彩虹般美麗。在詩人看來,他當年在劍橋的生活是值得留戀的。而他此次來劍橋便是來找尋昔日的夢的。

“尋夢?撐一支長蒿,向青草更青處慢溯,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裏放歌。”詩人希望瀟灑地重温康橋的舊夢。他是如此渴望重新找回原來的美好,在星輝下放歌的那種豪情。詩人的感情在此刻是飽滿的,充滿激情和希望的。“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詩人的感情從高潮瞬時下跌,他發現了理想和現實的差距,他在同樣的景色和地方做同樣的事,卻再也回不去了,找尋不到舊情,找不到他所謂的“夢”,詩人的感情由此壓抑深沉,這使我們感到,在讀第一節詩時的那種瀟灑飄逸感全無,取而代之的是苦澀、惆悵和難言的苦衷,透露出詩人更加內在的,難以擺脱的苦惱。

詩人是深情的,浪漫的,他痴想找回舊歡。面對此情此景,他才相當真實地意識到自己難言的苦澀和苦衷、惆悵的情懷,景色依舊美好,只是物是人非,那些纏綿的“夙願”和“理想”,可望而不可及。大致而言,是因為他對理想生活和感情的追求一再受挫,而寫《再別康橋》的時候,也許他的苦惱接近於最深的時候,因此也是他幻想最厲害的時候,唯有幻想還能支持他,有勇氣,有活力來尋舊夢,也才有激情把這難言的心事形諸於詩,而且有一個飄逸、瀟灑的姿態。

詩人終於離開了,他是悄悄地走的,不帶走一片雲彩。不帶走一片雲彩,可以理解為詩人希望讓康橋這個魂牽夢縈的感情世界以最完美的幻想面貌保存下來,表達了詩人對舊夢的珍惜。他離開了,而那個夢,也許會一直存在。

再別康橋讀後感3

“那榆陰下的一譚/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揉碎在浮藻間/沉澱着彩虹似的夢。”這是現代詩人徐志摩《再別康橋》中的詩句。詩中喻譚為夢,自有作者的追尋。讀唐代文學家柳宗元這篇散文《小石譚記》同樣讓我認識到:一譚如夢!

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文學家與哲學家,字子厚,河東解人,世稱柳河東。他最拿手的散文是山水遊記,“永州八記”是他的代表作品。《小石譚記》作於唐元和四年,即柳宗元因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永州司馬期間。柳宗元滿腔的政治熱情及高遠的政治抱負橫遭惡勢力的打擊,可知其抑鬱憤懣。而他借遊遣悶時所見的小石譚,雖位處荒郊,但能得到自然造化,毫無拘束地盡展風貌;其水,潺潺流淌而“如鳴佩環”,清清一泓而纖塵不染;其石,名具個性;其木,風姿迥異;其魚,隨心所欲;其岸,依水而曲......

其實,人世間,朝廷中,若能得此些許,勃勃雄心何愁不展,但人世多桀,與醜惡相對的美夢,實現起來卻總是舉艱難。其實人也源於自然,也屬於大自然的一部分,應該與大自然親密接觸,而不應該把自己囚禁在狹隘的空間裏。打開渴望理解的心鎖,捅破心靈與大自然的隔閡,掙開一切內心的束縛與壓抑,從大自然中尋找生命的真諦,努力去追尋靈魂中那份最純潔、最原始的淨土。

但是柳宗元畢竟是柳宗元,當他在小石譚夢的影子前得到一絲絲快樂時,還是不能徹徹底底地忘卻自我,小譚固美,卻位處僻野,有怎能給樂眾生?

唉,一譚如夢,樂難遣憂!我也只能這樣感歎了。

再別康橋讀後感4

時間踽踽而行,歲月靜好藏在斑斑駁駁的光影,以寧靜的姿態綻放在窗台上一隻寶藍色玻璃長頸瓶中。

抽出倚在書架最邊上的書,鵝黃色的封面上落了許些塵埃,一拂,細小塵埃紛揚,成為晶瑩的光芒中的細小的美麗。上面用燙金寫着《再別康橋》,心悸動着,無聲的翻開,怕驚擾了那個星夜滿載星光的夢。

陽光透過我的指尖在紙上投影出暗影。一場似康水般的情愫在那片凹凸不平的雲彩下構成河畔金柳的美。踏響一股清風一樣來了,又毫無聲息地蕩去;而那至深的情絲竟在招手之間,幻化成西邊的雲彩。搖一小舟在康橋尋找細碎的夢。

而她則是多情的金柳是你心中的新娘,温柔可人。你願化作水綠草沉醉之康河的柔波里。

在青草更青處,在星輝斑斕裏放歌的狂態未就。連夏蟲也與你沉靜在這水汽氤氲的暖夜裏,醉心的沉默。最後,離別而去。

志摩一生有三字:愛,自由,美。他對微因的一片痴情成為一段流着令人流淚的美。他的徘徊正是追尋的縮影。他對母校的留戀是他情感細膩的一部分。

志摩清新雋永的詩如音樂,節奏輕柔委婉,伴着情感起伏跳躍。他用他含羞草般的觸覺去感知愛情。這浪漫隨不能成為現實,但卻能如康橋般靜靜流淌。

漫漫長久飄進久違康橋,雙膝跪地膜拜夕陽最後的輝煌。再別康橋,別了,這個浪漫的人釋放浪漫,給我沁人心脾的希望與温柔。

心悸動着,觸及陽光,寶藍色的瓶裏清澈的水在桌上印出波光粼粼。或許現在談起愛,為時過早。但時間康水潺潺而過。在青春,有些錯誤反而美麗。那是個雪花飛揚的冬季,有了一段美麗的,鏡水花月般的情。是一個如風的少年,青春這個荒唐年紀,每次為了看他打籃球常常在操場上,吹冷風並是半個小時,修長的身影在夕陽下旋轉,陪我度過了一整個冬季。成績因此下滑,老師家長的壓力,讓那半小時似流水,甚至,那是唯一的動人的安慰。二月拂柳,在夜晚,打開久違的qq,發現一個陌生人在那個冬季在另一頭説了你好,頭像像是令我沉醉的自拍,心一點點沉下去,我向他發出“嗨”。但故事就像斷了油的圓珠筆停在那個冬季。以後,再也沒有為了那半個小時而放縱自己的青春。

我卻從未惋惜過,那時一段似康水般的過去,就像玻璃瓶裏的一顆玫瑰種子,從未發芽,卻含着當初我翹首盼望她開出美花。一樣的美麗,那是我一整個青春裏最美的風景。如果得了微因的愛,志摩的名字也許會埋沒在黑暗裏,即使沒有得到,但康橋之情依舊是那個滿載星光的夢。

回神,低頭,見到樹上被紅筆劃出的一句話,“得之我幸,不得我命”,説的,大概也是我的心情吧。

再別康橋讀後感5

許是因為他在詩的創作上成就過高而掩蓋了他在散文方面造藝,人們記住徐志摩,多是因為他的詩,當然我也不例外。今年暑假,有幸拜讀了《徐志摩散文經典》,對他的印象才從最初的浪漫詩人轉變為一個有思想、有個性,而又熱情高漲的、率真誠實的文學家。

徐志摩的散文的特點便是濃郁,人們總以為將紛繁的世界寫簡單是本事,殊不知將一件平平常常的事,一個平平常常的場景寫得繁採到極致也是一種本事。徐志摩便是那種能把別人無話可説之事説得天花亂墜,讓你目不暇接的散文家。

他的散文洋洋灑灑,花雨繽紛,但更難得的是這些奇豔瑰麗的文字全都出自他的內心,出自一個"真'字。正如梁實秋所説,徐志摩的散文無論寫什麼,永遠都保持一個親熱的態度,沒有教訓和演講的氣味,而像是和知心朋友談話,毫不矜持地掏出內心的真話。

這本書中,最浪漫的散文《想飛》,讀後讓我感覺到他的散文真的就像在和他親切的談話、聊天一樣,而且他的散文充滿着豐富的想象,有勇敢探索光明的熱情。其中的《翡冷翠山居閒話》中的一段是這樣寫的:

“在這裏出門散步去,上山或是下山,在二個晴好的五月的向晚,正像是去赴一個美的宴會,比如去一果子園,那邊每株樹上都是滿掛着詩情最秀逸的果實,假如你單是站着看還不滿意時,只要一伸手就可以採取,可以恣嚐鮮味,足夠你性靈的迷醉。陽光正好暖和決不過暖;風息是温馴的,而且往往因為他是從繁花的山林裏吹度過來他帶來一股幽遠的澹香,連着一息滋潤的水氣,摩挲你的顏面,輕繞着你的肩腰,就這單純的呼吸已是無窮愉快;空氣總是明淨的,近谷內不生煙,遠山上不起靄,那美秀風景全部正像畫面片似的展露在你的眼前,供你閒暇的鑑賞。……”

讀裏面的每一段文字都是一種美的享受,他的表達總是這樣無拘無束.豔麗紛繁.這也正如周作人等所説:徐志摩的散文在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上是獨樹一幟的,與他的新詩一起形成“雙峯並峙“的局面。其實,情感的真摯,態度的親和,題材的寬廣,表達的無拘無束.豔麗紛繁,像詩一樣“濃得化不開“,構成了徐志摩散文的顯著特色。無論是長篇,如《巴黎的鱗爪》和《秋》;還是短篇,如《醜西湖》,莫不如此。至於《我所知道的康橋》、《翡冷翠山居閒話》、《想飛》......等篇,則早已成為膾炙人口的中國現代散文的“經典“了……  徐志摩散文選本眾多,這本散文經典是最新的一種,較好的展現了徐志摩各個時期的文采斐然的散文佳作。讀後確實讓人感到:徐志摩以他的文字照亮了社會、照亮了中國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