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我心目中的孔子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89W

我心目中的孔子多篇

我心目中的孔子 篇一

不知人們是何時稱孔子為聖人的,總之現在已是把他高高豎起,聖人也好,神人也罷,孔子依然是那個魯國的孔丘。

因何而生,因何而成,四處奔波流走為了什麼,儒家思想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又因為什麼,孔子一生致力於“仁”與“禮”,“仁”是“禮”的基礎,“禮”是“仁”的體現。可在那樣狼煙四起的春秋,禮崩樂壞的年代,有才能的人選擇避世,韓非的法家更受歡迎。知其不可而為之,不僅是單純的堅持,更是一種堅守道義的信念。

不得不説,孔子的結局是悲哀的,子路死了,顏回去了,看着自己心愛的弟子離去,白髮人送黑髮人的場景不斷上演,是怎樣的一種辛酸。

欲出仕而無人用之,遊天下而眾人笑之,孔子的寂寞,怎幾個字了得。

但孔子的結局也是輝煌的,因為在幾千年後的今天,他已如神般被打上聖人的標籤。

許多人拿孔子與魯迅相比,我認為這沒有什麼可比性,畢竟相隔了二千多年,可他們相同點就在於同樣是混亂年代的思想先驅者。思想的覺醒,不是你讀一篇文章就能得到的,但他的可貴之處並不在此,而是對一這正道的堅持。這就像數學題目,全班同學甚至包括老師、都認為他是對的,而你一個人站出來反對,這需要勇氣,而堅持它一輩子,這是種品質。

高七尺,腦袋下凹,從外表你永遠看不出裏面藴含的品質,這就是孔子,一個可愛又固執的老頭。

我心目中的孔子 篇二

人們常説時間會淡化一切,是的,事物難經得住時間的考驗,但孔子的學説卻可以突破時間的捆鎖而獨立存在,想必其中定有其"永恆"的東西存在,這永恆歸其於有孔子的智慧,亦有孔子仁義禮智信的説學。

説到孔子的智慧,我想首先是他學識上的淵博,面對他高深的學問,顏淵曾喟然歎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

當然,孔子作為一位老師,他的智慧也體現在他的教育之中,孔子早在20xx多年前就提出現代人教於貫徹的啟發式教育。讀罷孔孟論學習,你不難發現,孔子對學習方法的研究是如此透徹。

縱觀他的名言警句,在我所領略的警句中他的這句話讓我感悟極深——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從小便熟知這一句話,每次讀都會有心得體會,這又不難免想起孔子那句温故而知新,可以從師矣。

孔子可唯是真正的大師,他打破了"學在官府"的舊傳統,首創私人講學的風氣,他提出了"有教無類"的口號,一改過去只有貴族子弟才能上學的局面。相傳孔子的學生有三千人,出了名好的便是那七十二人。有人説事蹟説明不了什麼,那你就讀讀他的格言,他的名句,句句是精言,道道是哲理。

文化是民族的根傳承着一個民族的精神血脈凝聚着這個民族對世界和生命的歷史認知、現實感受。文化是民族的魂守護着一個民族的心靈家園積澱着這個民族最深層的理想追求和行為準則。孔子留下來的文化財富,是我們永遠也攝取不完的,學之精通,用之精通,方可成天下事矣。

我心目中的孔子 篇三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我國偉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也是中國儒家思想的創始人。

我心目中的孔子 七年級(2)班 劉僑僑 —— sishup1978 —— 我是子萱孔子的故鄉在魯國。魯國的陬邑有一座尼丘山,這裏有一個背靠尼丘山的村莊——魯源村。公元前551年,孔子在此誕生。

孔子的父親去世時,孔子年僅三歲,那時他並不懂事,但當孔子的母親離世時,他已經17歲了。他十分孝順,為母親守了三年的孝。正是因為他自己很孝順,所以在他作為老師時,也提倡孝道。

公元前522年,在一個名叫杏壇的地方,魯國的平民百姓第一次有機會接受教育,而這個傳授知識的人,就是孔子。在他的教學生涯中,有弟子三千,其中有72賢士。

後來,魯國開始戰亂。孔子想勸説各國以仁待人,便在自己55歲時開始和自己的學生一起周遊列國講學。

孔子游歷過很多國家,但他的辛苦沒有得到回報,沒有一個君王接受他的建議。但他沒有放棄,還在繼續講學,在前往楚國的路上,他們遭到了亂兵的堵截,足足斷糧7天,但孔子仍然堅持講學,體現了他對文學的熱愛和對人人以德服人的嚮往。

公元前484年,孔子在歷時14年的周遊列國之行後回到了故鄉。這時,他已步入晚年,沒有精力去勸説國王以仁治國了。他開始整理自己的書籍和周遊列國時蒐集的詩歌。《春秋》《詩經》都是孔子整理編寫而成的。

在孔子死後,他的弟子們把他的言行寫進了《論語》,而《論語》裏出現最多的一個字是“仁”。《論語》表達了孔子的主張,它深深地影響着後人。

孔子是中國文明的代表,作為一箇中國人,我們要把孔子的思想傳承下去,讓它繼續為祖國添光彩。

我心目中的孔子 篇四

大家應該都知道孔子吧?孔子是春秋戰國時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還創立了儒家思想。

孔子從小就十分聰明,可是,他從小就父母雙亡。孔子的生活陷入了困境。但他不向困難低頭,勇敢的向前走去。胸懷大志的孔子一心想改變社會,讓天下太平,他繼續虛心的學習,奮發進取,最終成為了政治家。後來,孔子的名聲傳了開來,很多人都想拜孔子為師。孔子在30歲左右時收了第一批弟子,因此,他成為了我國第一個以私人身份公開教學的教育家。

孔子還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為中國古代文化的發展做出了不朽的貢獻,他整理編訂的六經已成為中國珍貴的文學遺產。孔子去世後,他的弟子還根據他平時的教誨和生活行為,整理出《論語》一書。後來,清聖祖康熙還把孔子尊稱為“萬世師表”。

孔子與現在的人類恰恰相反。孔子一生不求回報的奉獻着。而我們現在呢?就等天上掉下的大餡餅,自己卻奉獻的微乎其微。對這些事我是真的深有感觸。

有一次,我和爸爸去修車,只見在一張“老闆椅”上,坐着一個有“水桶腰”和“將軍肚”的人,那人帶着一個黑墨鏡。一看就是這裏的老闆。爸爸和人家談好之後,那位老闆指着身邊的一個人兇巴巴的説:“你,去把那台車修好,快去。”那個人急匆匆的跑了過去,把車開向修理車間。幾個小時過去了,我心裏還在想這件事。修好之後,爸爸準備付錢給那位修車的叔叔,可誰知爸爸剛把錢給了叔叔,那位老闆對我們説:“嘿!給錯認了,我是老闆。”説着走過去便從叔叔手裏奪走了錢。又坐在了老闆椅上。手還不停的在數錢。馬上數完了,嘴裏抽着根煙對我們説:“正好”我和爸爸開車走了。

人類,醒醒吧!只有我為人人,才有人人為我的時候。

我心目中的孔子 篇五

從古至今,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以及西方的哲學家都層出不窮,但在眾多的聖傑之中,最令我敬佩的依然是我們的東方聖人:孔子。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讀了孔子的故事,我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有個不同的孔子。我心中的孔子是一個好學,謙虛的人。

這説到好學,孔子曾説:"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為學也已。〃孔子自身也做到了發憤忘食的境界。的確,孔子這一生是勤奮好學的一生,孔子曾向魯國的音樂大師師襄學琴,一連學了十幾天,師襄滿意地説:"彈得不錯。"讓孔子另學一首新曲,孔子卻搖頭説,曲調雖然掌握了,但技巧應用很不嫻熟,又過了幾日,孔子已彈的行雲流水般動聽,卻仍不滿意,因為曲子的藴含道理還沒有領會,直到有一天,孔子領會到曲子的作者是誰,他是一個怎樣的人時,他才興高采烈地認為自己學好了一首曲子。

當他站在黃河岸邊的時候,有感而發出:"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他知道歷史的滾滾洪流留下的永遠不是那些兇殘的統治者,不是那些只知道衝鋒陷陣的武夫,而是那些智者。那些真正的胸懷天下,那些關心黎民蒼生的先哲。事實也是如此,孔子做到了,他沒有做到的後人也幫他做到了,雖然他沒有等到,但是歷史銘記着他。

這就是我心中的孔子。一個好學謙虛,一個堅定的關懷天下的聖人!

我心目中的孔子 篇六

在孔子墓前,凝視着那荒草掩蓋下的巨大土堆,穿越兩千多年的時空,毀也罷,譽也罷,風風雨雨,他都默默無言地獨自承受。他不會再爆發,也不會滅亡,只是在那裏、在世人的譭譽中,把血肉變成了白骨,但誰都不會無視他思想的存在。

堅強如他。少年喪父、中年喪妻、老年喪子,飽經人生的苦難,卻始終堅強樂道。“艱難困苦,玉汝於成”,所有人生的苦難都如同烈火淬鋼般催熟他年輕博大的思想,個人的苦難比起大道之不行又算得了什麼。可是,在那個功利霸道橫行的時代,沒有哪一個君主能夠施行他的主張,他就那樣孤獨而倔強地堅持着,“知其不可為而為之”。他毫不絕望、不知疲倦地周遊列國、傳道授業,渴望大道能夠在未知的土壤里長成參天大樹。

寬厚如他。在一個秩序混亂的泱泱大國裏,他的思想維繫了一種最起碼的社會和人性的平衡。他歷來主張政教分離,“敬鬼神而遠之”,“不語怪力亂神”,絕不把希望寄託在毫無根據的來世;“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把對生命本身的敬重作為“為政”的起點和終點;“以直報怨”,以此張揚生命的尊嚴,決不隱匿自己的不滿和仇恨。“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是他終生追求的理想,那裏,沒有階級、沒有等級,有的只是老者、朋友、少者。

兼容博大如他。他從來就沒有説過,信我者得富貴,不信我者入地獄的話。他説,“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世人對孔子多有兩種態度,一是捧就捧到天上去,認為天上天下只孔老夫子一個完人,恨不得對着夫子畫像舔上幾口才算是合格的正統名門;二是貶就貶得什麼都不是,把好一個孔子作為“封建”“腐朽”的練手沙包,藉此標新立異,譁眾取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