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扁鵲見蔡桓公》譯文(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08W

《扁鵲見蔡桓公》譯文(精品多篇)

《扁鵲見蔡桓公》譯文 篇一

《扁鵲見蔡桓公》教學設計

重慶市豐都縣平都中學校 胡川

一、教學目標

1、文言詞彙積累

2.理解文章的內容和人物形象

3.欣賞本文的藝術特色

4.明白故事的寓意,落實其德育目標

三、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①買櫝還珠②守株待兔③自相矛盾④濫竽充數⑤鄭人買履⑥狐假虎威

①比喻沒有眼力,取捨不當。〖出處〗《韓非子·外儲説左上》

②原比喻希圖不經過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僥倖心理。現也比喻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出處〗《韓非子·五蠹》

③比喻自己説話做事前後牴觸。 〖出處〗《韓非子·難一》

④比喻無本領的冒充有本領,次貨冒充好貨。 〖出處〗《韓非子·內儲説上》

⑤用來諷刺只信教條,不顧實際的人。 〖出處〗《韓非子·外儲説左上》

⑥比喻依仗別人的勢力欺壓人。〖出處〗《戰國策·楚策一》

這些生動、深刻而富有哲理的故事是誰創作的呢?他就是與孟子、莊子和荀子,並稱戰國散文四大家的、並被稱為中國人的智慧大師的——韓非子。

二、介紹韓非子。韓非,戰國末期思想家,先秦法家學説的集大成者。其散文長於推論事理,詞鋒犀利,剖析入微。韓非子特別喜歡用大量淺顯的寓言故事説明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地體現他的法家思想和他對社會人生的深刻認識。在他文章中出現的很多寓言故事,因其豐富的內涵,生動的故事,成為膾炙人口的成語典故,至今為人們廣泛運用。秦國臣相李斯和韓非子是同學,李斯自以為不如非。據説秦始皇看到韓非子的《五蠹》、《孤憤》,慨歎“若得見此人與之遊,死不恨矣!”今天,讓我們懷着對韓非的深深敬意,學習他的別一篇歷史寓言故事《扁鵲見蔡桓公》,看看這位智慧的大師又向我們講述什麼樣的生動故事,闡明什麼樣的深刻道理。

三、導學課文

1.朗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2.字詞疏通。

見:  治:  肌膚:  悦:  我發現:可以用組詞法來解釋

走:  是以:      我發現:可以用遷移法來解釋

還:湯:齊:      我發現:可還原本字來解釋

君:復:使:      我發現;可以用同義詞來解釋

益:居:深:故:及:屬:索:遂:我發現:結合語境來解釋

3.重點語句翻譯與複述。“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

4.課文內容理解

①課文塑造了兩個人物形象:扁鵲、蔡桓公。一共寫了扁鵲四次拜見蔡桓公,是以時間為順序的,關鍵詞:居十日 桓公的病發展變化的關鍵詞:在腠理,在肌膚,在腸胃,在骨髓。因此,我們得出桓公的病是每況愈下,漸入膏肓。

②治病和反治病的過程,塑造了桓公這樣一個固執、驕橫自信、殘暴的君主形象;塑造出扁鵲這樣一個醫術高明熱心、及時行醫,機智避禍的形象。

5.文章的寓意

①韓非子只是在説“病”嗎?他究竟想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②桓公得的病是絕症嗎?桓公必須死嗎?      不是,小病變成大病:要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防微杜漸;是,性格上註定了桓公必死無疑:要善於聽取別人正確的批評意見,不能固執己見。

③故事的結局,人物的命運安排決定了文章的主旨指向。

四、總結。

五、作業:完成課後相應練習。

第二課時

形式:微型講座

《扁鵲見蔡桓公》藝術特色賞析

《扁鵲見蔡桓公》是中學語文學習古文的第一篇。人們讀來總是興味盎然,百讀不厭,越嚼越有味,歷久不衰。這篇膾炙人口的精品佳作,其魅力不僅在於故事精彩動聽,寓意深刻;而且在於其藝術手法十分精彩。現就其故事、懸念與意藴等三方面作些簡析,以供鑑賞。

故事——尺幅興波,娓娓動聽

《扁鵲見蔡桓公》全文不滿200字,但卻能“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有頭有尾,有人物有情節,而且人物形象鮮活,栩栩如生,躍然紙上;故事情節生動有趣,起伏跌宕,曲折含蓄,意藴雋永。作者在描述人物時不僅寫了人物的語言、行動,而且還寫了人物的神情、內心活動。比如,蔡桓公的“不悦”等等,使得人物形象惟妙惟肖、呼之欲出。敍述故事則有始有終,情節完整有序:開端——扁鵲斷病,桓公拒醫;發展——再三忠告,桓公不悦;高潮——最後警告,病入膏肓;結局——扁鵲逃秦,桓公病亡。整個故事娓娓道來,層層鋪墊,步步發展;先蓄勢,後突轉——扁鵲前三次見桓公為“鋪墊”,這是“蓄勢”;第四次見時,“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桓公已是病入膏肓,無可救藥了,此乃“突轉”。整個情節發展水到渠成,瓜熟蒂落,桓公之死看似意料之外,而仔細分析又全在情理之中。文章雖短小,卻能尺幅興波,跌宕起伏,曲折有致,言簡意豐;故事性極強,興味盎然,讓人讀來覺得十分有嚼頭,確實妙不可言。

懸念——波瀾迭生,引人入勝

故事開篇,寫“扁鵲見蔡桓公”時,扁鵲便開門見山、一針見血地指出“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桓公卻一口拒“醫”於千里之外,説:“寡人無疾。”這是怎麼回事?扁鵲的判斷正確嗎?桓公何以如此斷然地説“不”呢?篇首僅一個長句就別開生面地給讀者設置耐人尋味的“懸念”,緊緊地吸引着你的眼球,讓你欲罷不能,有種先睹為快的願望產生。緊接着寫桓公在扁鵲走後説:“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由此可見他拒醫是認為扁鵲是為表功説他有病的。那麼,他到底有沒有“病”呢?如此一來,扁鵲還會替他治病嗎?假如會,桓公又會用怎樣的態度對待呢?……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環環相扣,懸念迭起,扣人心絃,引人入勝。這篇古代寓言妙趣橫生、搖曳多姿、韻味無窮,深受人們的青睞,歷久不衰,不與開篇連連設置“懸念”的藝術手法是分不開的。

意藴——發人深省,啟人心智

讀了這則寓言,人們往往掩卷沉思:桓公不聽忠告,諱疾忌醫説明了什麼?桓公之死又給了人們什麼啟迪呢?桓公的病從小到大,自輕轉重,由表及裏,最後竟釀成病入骨髓、白白地斷送了性命的大禍,這裏面藴涵着些什麼道理?從故事中我們應該吸取什麼有益的經驗教訓呢?……故事意藴豐厚,寓意雋永,洋溢着思辨與哲理的色彩。這正是這篇文章的主題所在,又是其魅力所在。

(講座材料來源:網上轉載)

《扁鵲見蔡桓公》譯文 篇二

(2003-05-24 15:35:14)

教學目標 :

1.掌握7個字的音、形、義:鄚 桓 腠 應 悦 熨 焐;掌握三個通假字:還同旋 湯同燙 齊同劑;掌握9個詞:寡人 腠理 湯燙 肌膚 針石 腸胃 火齊 骨髓 司命。

2.瞭解作者韓非。

3.朗讀課文,複述課文,做課後習題,翻譯課文,背誦課文。

4.要懂得人應該正視自己的缺點錯誤,不能拒絕批評幫助的道理。

教學步驟 :

(一)定向

同學們升中學以來學習第二篇文言文。請大家想一想,學《扁鵲見蔡桓公》這篇文章,應做哪幾件實實在在的事情呢?

教師邊啟發同學們談自己的看法,邊整理,邊板書學習重點:

1.7個字,9個詞,3個通假字。

2.作者

3.朗讀、複述、翻譯、背誦課文、做課後習題。

4.理解 道理

(二)自學

1.找一位中等水平學生在黑板上寫。其他同學在練習本上寫,先看7個生字:鄚、桓、腠、應、悦、熨、焐的字形和字義,看一分鐘後,聽寫並注音。

2.檢查預習效果,解詞:寡人,腠理,湯燙;肌膚,針石;腸胃,火齊;骨髓,司命。同學們先七嘴八舌地解釋一遍,然後男女同學各推選一位代表,口頭解釋這9個詞。

3.全班同學都用練習本聽寫並填空:《扁鵲見蔡桓公》選自《 》作者 是 末年 國的公子,是 時代重要的 家。

4.同學們七嘴八舌地讀課文。

5.找一位朗讀好的同學讀課文。

6.男同學齊讀課文。

7.女同學齊讀課文。

8.找一位中等水平學生複述課文,其餘同學補充。

(三)討論

1.找出課文中的三個通假字。

2.討論課後練習題。

第一題:

引導學生用課文中的語句回答問題,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文言語感,從整體把握句意、文意,即使有些詞語不懂,也不影響內容的大致理解。

1.扁鵲: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桓公的評論: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

2.君有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君之病在腸胃,不治將益深。

3.望桓侯而還走。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

這些話用現代漢語該這樣説:您的病已經到了皮膚的紋理,如不治,將會加重。桓公説:醫生總喜歡給沒大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當作自己的功勞。您的病已經到了肌肉裏,還不治,將會更嚴重。您的病已到了腸胃,再不醫治,會重上加重的。

第二題:

設計這道題是為了引導學生理清敍事層次,從而更深入理解文章內容。

第一層

開頭……桓侯又不悦。

第二層

居十日……扁鵲望桓侯而還走……臣是以無請也。

第三層

居五日……至結尾。

第三題:

複述是檢查學生是否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的好形式,本題要求複述“故事”,重點是把敍事脈絡複述清楚。在複述基礎上概括本文闡明的哲理。

因前面自學時已複述過,倘學生複述較好,研究此題時可不再複述,倘複述脈絡不清晰,則應再找同學複述。

本文闡明的哲理:桓公因諱疾忌醫致死的故事具有明顯的勸喻色彩,它告誡人們:諱疾忌醫,害處極大,一定要正視自己的缺點錯誤,不能拒絕批評幫助。

第四題:

這道題強調的首先是正確理解句子含義,在理解句意的基礎上理解重要詞語含義,要防止死記硬背詞語註釋的傾向。

1.扁鵲見蔡桓公,站着(看了)一陣子。有間:有一會兒工夫。

2.過了十天,扁鵲又一次見(蔡桓公)。居:經過,過了。復:又,再一次。

3.“您的病(已經)在肌肉裏,不治將會更加嚴重。”桓侯不理睬(他)。益:更加。應:理睬。

4.(病)在腸胃,火劑的藥力能達到。齊:劑。

5.現在(病)在骨髓,我因此不再問了,是以:因此。

6.桓侯全身疼痛,派人找扁鵲。索:尋找。

(四)答疑

找學生翻譯全文,遇到疑難問題,教師給予解答。

也可全班同學在練習本上翻譯,教師到學生座位上,解答個別學生提出的問題。倘發現普遍性難點,則提醒全班同學注意。譯文如下:

扁鵲進見蔡桓公,站着(看了)一陣子,説道:“您的皮膚紋理間有點小病,不醫治恐怕要加重,”桓公説:“我沒有病”。扁鵲離開後,桓侯(對左右的人)説:“醫生總喜歡給沒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為(自己的)功勞!”過了十天,扁鵲又進見,他(對桓侯)説:“您的病已到了肌肉裏,再不醫治,會更加嚴重的。”桓侯不理睬,扁鵲(只好)走了,桓侯又很不高興。過了十天,扁鵲又進見,他(對桓侯)説:“您的病已到了腸胃,再不醫治,會更加嚴重的。”桓侯還是不理睬。扁鵲(只好)走了,桓侯又很不高興,(又)過了十天,扁鵲(再進見時)遠遠看了一眼,轉身就跑。桓侯特意派人去問他(為什麼跑),扁鵲説:“皮膚紋理間的病,用熱水焐,用藥熱敷,可以治好;肌肉裏的病,可以用鍼灸治好;腸胃的病,可以用火劑湯治好;骨髓裏的病,那是司命神的事情了,(醫生)是沒有辦法的。桓侯的病現在已到了骨髓,所以我不再過問了。”過了五天,桓侯渾身劇痛,派人去尋找扁鵲,(扁鵲)已逃到秦國去了。桓侯就死了。

倘學生學習文言文困難大,學習進度慢,這篇課文也可安排兩課時,如果那樣,學生翻譯課文的任務就安排在第二課時來完成。

(五)自測

1.搞一次一分鐘記憶力比賽,用一分鐘時間,全神貫注地背課文,看誰背得多。一分鐘後,全班同學齊背。一般説來,一分鐘全班能背到課文的中間部分。

再來背一分鐘,看能不能背下全文。一旦形成一種你追我趕的競賽氣氛,會有將近半數的同學兩分鐘內背下全文。(因為已有了前面的朗讀、複述、翻譯做基礎)

2.寫出本文的三個通假字,解釋“湯熨、針石、火齊、司命、還走”五個詞。

3.聽寫並填空:本文選自 作者 是 代重要的 家。

(六)自結

語文科代表總結本節課學習步驟,學生或教師補充。找一位先進同學和一位後進同學分別談本文闡明瞭什麼哲理,對自己有什麼啟示。

佈置作業

1.課上沒譯完的同學課後在練習本上譯完。

2.課後練習題尚未掌握的再做一遍,鞏固背誦。

3.倘上述任務已在課上完成,則可預習《詩詞五首》。

《扁鵲見蔡桓公》譯文 篇三

【知識儲備】

1.字詞積累

有間:一會兒。

腠c u理:皮膚的紋理。

居十日:待了十天。居,止,停。

望桓侯而還走:遠遠地看見桓侯,掉頭就跑。

針石:金屬針和石針。本文指用針刺治病。

火齊:火劑湯,一種清火、治腸胃病的湯藥。

司命:傳説中掌管生死的神。

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醫生喜歡給沒病的人治病來撈取功勞。之,助詞,無實義。

請:詢問。

2.作家作品

關於作者:

韓非(約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韓國貴族出身,他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學生。看到韓國國力日益削弱,韓非幾次勸諫韓王,但韓王聽不進去。在韓非在世的時候,他寫的這本書的名聲就很大了,當時還是秦王的秦始皇讀到了其中的《孤憤》、《五蠹》等篇章,非常喜歡,説“寡人得見此人與之遊,死不恨矣”。但在公元前234年,韓非奉命出使秦國時,卻被李斯陷害入獄,後來被逼服毒自盡。

在西漢時期,劉向校書時加進了幾篇別人的作品,如《初見秦》、《有度》和《存韓》的後半篇,最後定《韓非子》共五十五篇。韓非的思想成就超過了所有的法家代表人物,他在總結商鞅、申不害和慎到三人代表性法家思想的基礎上,提出了法、術、勢相結合的成熟法治理論。他認為君主必須重視權力、威勢和駕馭臣下的權謀之術,這樣才能保證法令的貫徹執行,鞏固君主的集權地位。後來,李斯和秦始皇就是充分發揮了他的思想,統一了中國,建立了中央集權的君主專制統治。

韓非還繼承了老師荀子的人性惡學説,主張治理國家必須實行刑賞。在《韓非子》中,《解老》、《喻老》兩篇,都是用法家的觀點來對《老子》進行解釋,體現了韓非的哲學思想。《五蠹》則將歷史的發展分成上古、中古、近古三個階段,他認為時代在不停地發展,所以社會和政治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儒家的恢復周禮的復古思想已經不能適應時代要求了。

關於《韓非子》:

本書全面地闡述了思想家韓非的深邃的理念與明確的主張,也生動地展現了文學家韓非的獨特的文采與峭刻的風格。本書的思想理論是豐富多彩而又特色鮮明的。韓非堅持進步的歷史觀,基於對人類社會由“上古”、“中古”、“近古”到“當今”的發展過程及各個歷史時期不同特點的認識,他主張“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因於世,而備適於事”,指出“今欲以先王之政,治當世之民,皆守株之類也”,表現出對社會變革的強烈渴望。在政治思想上,韓非對先秦儒、道、墨等各家既有批判又有吸收,特別是有選擇地接受並發展了前期法家思想,綜合商鞅的法治,申不害的術治,慎到的勢治理論,提出了一套體系完整、邏輯嚴密的法、術、勢三者合一的君主專制的統治術。

3.背景鏈接

戰國時代是羣雄並立、戰亂頻繁的年代,也是人才輩出、學術思想空前活躍的年代。諸子百家為了宣揚自己的主張紛紛著書立説,聚眾講學。“時勢造英雄”,這樣的時代要求當時的作家的著作邏輯嚴謹,精心選材,説理透徹,令人信服。本文僅以199字的篇幅包容了豐富的內容、深刻的哲理。在運用比喻説理、敍述事件、塑造人物等方面都不失為先秦散文中的佳作。

【文本解讀】

一、謀篇立意

這篇文章講扁鵲發現桓侯有病,多次提出要幫他治病,但屢遭拒絕,致使桓侯病情因此一步步加重,最後當桓侯真正發覺自己有病時,已是無藥可救,於是死去。這就是諱病忌醫這一成語的來源。

二、文章脈絡

全文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層(開頭至“扁鵲望桓侯而還走”),寫扁鵲四次拜見蔡桓公。

第二層(“桓侯故使人問之”至“臣是以無請也”),寫扁鵲對桓侯病情的分析。

第三層(“居五日”至文末),寫桓侯終於病死。

三、寫作方法

1.本文用簡潔的語言、傳神的描寫刻畫人物。

一見桓公,“立有間”寫扁鵲細心觀察桓公,“君有疾在腠裏”寫他準確診斷桓公病情,“不治將恐深”是和緩的規勸語氣。二見桓公、三見桓公,扁鵲用“在肌膚”“在腸胃”指出桓公病情加重,“不治將益深”,語氣肯定,規勸中含有警告。四見桓公,轉身就跑,這“望桓侯而還走”的動作,間接寫出桓侯病情嚴重的程度。“已逃秦矣”既表現出扁鵲對桓公病情診斷的準確,又寫出他的機警。由此可看出扁鵲不僅醫術高明,而且醫德也十分高尚,忠於職責。桓公諱疾忌醫的特點也寫得很傳神。一句“寡人無疾”,固執自信的形象躍然紙上,“不應……不悦”,冷冰冰地拒醫生於千里之外。扁鵲三見桓公都沒有分析病情、介紹治療的機會,可見桓公諱疾忌醫的嚴重程度。

2、本文按時間順序記敍了事情的發生、發展和結局。

學生要學會按時間順序敍述故事始末的寫作方法。本文不到二百字可時間線索清清楚楚,令人一目瞭然,刻畫了扁鵲與蔡桓公兩個人物,出現了許多波折。再有,扁鵲的善意規勸與蔡桓公的諱疾忌醫形成了鮮明對比,又是本文的一個顯著特點,故《扁鵲見蔡桓公》是一篇學生習作的範文。

四、參考譯文

扁鵲進見蔡桓公,站着(看了)一會兒,説道:“您的皮膚紋理間有點小病,不醫治恐怕要加重。”桓侯説:“我沒有病。”扁鵲離開後,桓侯(對左右的人)説:“醫生總喜歡給沒病的人治病,拿來炫耀自己的功勞。”過了十天,扁鵲又進見,他(對桓侯)説:“您的病已到了肌肉裏,再不醫治,會更加嚴重的。”桓侯不理睬,扁鵲(只好)走了,桓侯又很不高興。過了十天,扁鵲又進見,他(對桓侯)説:“您的病已到了腸胃,再不醫治,會更加嚴重的。”桓侯還是不理睬。扁鵲(只好)走了,桓侯又很不高興。(又)過了十天,扁鵲(在進見時)遠遠看了桓侯一眼,轉身就跑。桓侯特意派人去問他(為什麼跑),扁鵲説:“皮膚紋理間的病,用熱水焐、用藥熱敷,可以治好;肌肉裏的病,可以用鍼灸治好;腸胃的病,可以用火劑治好;骨髓裏的病,那是司命神的事情了,(醫生)是沒有辦法的。桓侯的病現在已到了骨髓,所以我不再過問了。”過了五天,桓侯渾身劇痛,派人去尋找扁鵲,(扁鵲)已逃到秦國去了。桓侯就死了。

【練習解答】

一、l、一見桓公,扁鵲説:“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桓公的態度是“寡人無疾”“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二見桓公,扁鵲説:“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桓公的態度是“不應”不悦”。三見桓公,扁鵲説:“君之病在腸胃,不治將益深。”桓公的態度“又不應”又不悦”四見桓公,“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桓公的態度是“故使人問之”,結果被告知:“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居五日,”桓侯體痛,使人索扁鵲,已逃秦矣。”桓侯臨死急索扁鵲,但已無濟於事。這樣變化的原因是蔡桓公剛愎自用,一而再、再而三地諱疾忌醫,導致病情越發嚴重,以致到了不可救藥的地步,並最終不治而死。

2.桓侯因諱疾忌醫致死的故事具有明顯的勸喻色彩,它告訴人們:要正視自己的缺點、錯誤,不要拒絕批評幫助。

二、1.以為:即以(之)為,把(它)作為2.望:遠遠地看還:迴轉,掉轉。3.故,特意地。4.索:尋找

三、略

【類文品析】

醫扁鵲見秦武王

《戰國策》

醫扁鵲見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鵲請除—。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將使耳不聰,目不明。”君以告扁鵲。扁鵲怒而投其石:“君與知之者謀之,而與不知者敗之。使此知秦國之政也,則君一舉而亡國矣。”

註釋

①扁鵲:戰國時名醫,姓秦名越人,渤海郡人,醫療經驗豐富,擅長各科,反對巫術治病。入秦後,太醫令自知不如,派人將他刺死。②除:去掉,此處引申為醫治。③石:石針,即砭,古人用以扎皮肉治病。④此:如此。

1.解釋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含義。

①除之未必已也(已:   )

②將使耳不聰,目不明(耳不聰:   )

③扁鵲怒而投其石(投:  )

2.翻譯下列文言句子。

①君與知之者謀之,而與不知者敗之。

②使此知秦國之政也,則君一舉而亡國矣。

3.透過“君以告扁鵲”一句,你能看出秦武王有哪些性格特點?

4.分析扁鵲的話語,想一想:扁鵲所認為的治國道理是什麼?

5.請選出下列説法中有誤的一項( )

a、“武王示之病”的正確語序是:武王以病示之,翻譯成現代漢語是:武王把他的病情告訴給了扁鵲。

b.扁鵲僅從武王治病的猶豫上就得出結論:“知秦國之政”、“君一舉而亡國”,未免顯得過於草率、武斷。

c“扁鵲怒而投其石”中的“怒”字用得好,它寫出了扁鵲的神情態度:不願與庸人為伍。

d.左右大臣的話並非沒有道理,.但扁鵲卻能“怒而投其石”,這是因為他有高深的醫療水平。這一點能啟發我們:藝高人膽大。

6.從本文所闡述的道理或給人的啟發這一角度再自擬出一道題目,並給出答案。

題目:

解答:

(答案參考:1.①治癒(病消失)②耳朵聽不清③丟、扔 2.①君王同聰明的人商量,又同不聰明的人一道來敗壞。②憑這一點就可以瞭解秦國的內政,如此下去,君王隨時都有亡國的危險。 3.缺謀少斷,個人主斷能力差,容易被別人所左右,愚蠢而又顯得老實。 4.要善於聽取賢人的意見,要遠離庸才。 5.b(提示:管窺而知全豹,扁鵲從武王對小事的處理態度、方法及過程中瞭解到武王的性格特點,從而推知秦國的內政,應該説很有道理。) 6.略)

【同步訓練】

一、基礎訓練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扁鵲( ) 桓公( ) 腠理( ) 還走( ) 骨髓( )

2、《扁鵲見蔡桓公》選自 ,作者是 時代重要的思想家。

3、解釋下列句子中詞語的意思:

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 (益: )

居十日,扁鵲望桓侯而還走 (還: )

桓侯故使人問之 (故: )

疾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 (及: )

使人索扁鵲,已逃秦矣 (索: )

桓侯遂死 (遂: )

4、解釋下列句子的意思: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

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

5、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並釋義:

⑴扁鵲望桓侯而還走 通 ,義為

⑵火齊之所及也 通 ,義為

⑶湯熨之所及也 通 ,義為

6、請用原文回答:

⑴蔡桓公評價醫生的話是     。

⑵扁鵲望見桓侯還走的原因是       。

7、指出下列詞語的古義和今義:

⑴扁鵲望桓侯而還走。

走:古義:   ,今義:   。

⑵臣是以無請也。

請:古義:   ,今義:   。

⑶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

以為:古義:   ,今義:   。

8、對下列句子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a、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

醫生喜歡給沒有病的人治病,把這作為自己的功勞。

b、扁鵲望桓侯而還走。

扁鵲看見桓侯時,遠遠看了一眼轉身就跑。

c、桓侯故使人問之。

蔡桓公故意派人去問扁鵲。

d、臣是以無請也。

我因此不再問他的病情了。

9、扁鵲第一次進見時,“立有間”,最後進見時,“望桓侯而還走”,兩次的表現有所不同,為什麼?

二、同步解讀

扁鵲見蔡桓公,立有間,扁鵲日:“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桓侯曰:“寡人無疾。”扁鵲出,桓候曰:“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居十日,扁鵲復見,曰:“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桓侯不應。扁鵲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鵲復見,曰:“君之病在腸胃,不治將益深。”桓侯又不應。扁鵲出,桓候又不悦。居十日,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桓侯故使人問之,扁鵲曰:“疾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在肌膚,針石之所及也;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居五日,桓侯體痛,使人索扁鵲,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10、蔡桓公為什麼多次拒絕扁鵲給他治病?

11.文中幾個分號對指出蔡桓公的病情有什麼作用?

12.朗讀停頓正確的一項是( )

a.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 b.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

c.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 d.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

13.選出和“寡人無疾”中“疾”的意願相同的一項( )

a.深惡痛疾 b.積勞成疾 c.大聲疾呼 d.手疾眼快

14.把課文用“||”分為三個層次,並概括層意。

一層:    二層:

三層:

15.學了這則故事,你認為應該怎樣對待自己的缺點錯誤?

16.本文説明了一個什麼道理?

17.扁鵲先説“君之疾”,後説“君之病”,如果把這種用法看成是文言文中規律性的東西,那麼古文中“疾”和“病”有什麼區別?

18.用下列成語各寫一句話:

病入膏肓:

諱疾忌醫:

19.文中蔡桓公自稱為“寡人”,扁鵲稱蔡桓公為“君”,你還知道過去對皇上有哪些稱呼?(無論中國還是外國均可)

三、美文賞讀

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20.解釋上文加點字。

⑴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鎮:  )

⑵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而:  )

21.根據畫波浪線句子寫出一個成語。

22.用現代漢語正確通順地翻譯畫直線的句子。

23.本文的中心是什麼?

《扁鵲見蔡桓公》譯文 篇四

1.有病須早治,切勿諱疾忌醫。本文通過敍述扁鵲和蔡桓公的故事,刻畫了這兩個人物,表現了有病須及早醫治、切勿諱疾忌醫的中心意思。

2.對待缺點、錯誤,應該防微杜漸。本文寫人敍事是為闡明道理的。桓公因諱疾忌醫致死的故事具有明顯的勸喻色彩,它告誡人們:要正視自己的缺點和錯誤,不能拒絕批評幫助。對待自己的缺點和錯誤,應該防微杜漸。

3.要正視缺點錯誤,不要拒絕批評幫助。蔡桓公諱疾忌醫的故事具有鮮明的勸喻色彩,總結這篇文章的中心意思,要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進行,桓侯有病卻盲目自信,一再拒絕扁鵲的勸告,不及時治療,終於使病情惡化而身亡。這闡明瞭一個道理:凡事要防微杜漸,不能盲目自信,不要麻痺拖延甚至諱疾忌醫以致不可救藥。聯繫實際,中心意思可以概括成:這篇文章通過蔡桓公諱疾忌醫致死的故事,告誡人們:要正視自己的缺點錯誤,不可盲目自信,不要拒絕批評幫助。

4.不可主觀猜忌,切勿拒絕忠告。《扁鵲見蔡桓公》的思想意義,首先在於批判主觀猜忌,拒絕忠告的危害;其次在於闡明防微杜漸、慎易避難的重要。

5.對禍患要敢於正視,要防微杜漸。這則故事敍述了蔡桓侯諱疾忌醫,致使病情由輕而重,由可治到不可治,最後一命嗚呼的發展過程,説明了對禍患要敢於正視,要防微杜漸,否則就會帶來不堪設想的後果。

6.抨擊諱疾忌醫。本文記敍的神醫扁鵲的故事,揭示了防微杜漸的道理,並對諱疾忌醫的行為給予了抨擊。

7.見微而知著,及早提防。《扁鵲見蔡桓公》這個故事説明,一切禍患在開始發生時都是極其細微的,難以覺察的,但如果不注意防止,必將產生從量到質的變化,最終釀成大害;同時也從反面提醒我們,要避免禍患,必須見微知著,及早加以提防。

8.謹慎對待,避免困難。本篇通過蔡桓公諱疾忌醫、不治而死的故事,説明這樣一個道理:當事情容易解決的時候,如果能及時地謹慎對待,就可以避免造成更大的困難和禍患;反之,則可能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扁鵲見蔡桓公》譯文 篇五

第一課時教案

扁鵲教學目的

扁鵲1.初步理解要正視自己的缺點錯誤,不能拒絕批評幫助的人生哲理。

扁鵲2.理解古今詞義的差別。

扁鵲3.理解積累文言詞語,理解句意、文意。

扁鵲重點難點

扁鵲1.重點:目標3

扁鵲2.難點:目標2

扁鵲課前預習:

扁鵲1.熟讀課文,做到基本成誦。

扁鵲2.查字典,看課文註釋翻譯課文。

扁鵲教學過程

扁鵲一、課前分鐘演講

扁鵲二、創設情境,導人新課。

扁鵲你們知道成語“諱疾忌醫”嗎?“諱”的意思是:有顧忌不敢説或不願説。“忌”:是嫉妒,猜忌。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怕人知道有病而不肯醫治,比喻掩飾缺點,不思改正。這則故事中的蔡桓公就是這樣一個人。他的結果如何呢?我們一齊來看看課文。

扁鵲三、作者簡介:

扁鵲本文節選自《韓非子·喻老》,韓非,戰國末年韓國的公子,喜歡研究刑名法術的學問 ,是戰國時代重要的思想家。他所著的書,集先秦法家學説的大成。

扁鵲四、朗讀課文,感知內容大意。

扁鵲1.朗讀課文。(可教師範讀、學生齊讀、輪讀或聽課文錄音模仿朗讀)

扁鵲A.抽查幾個學生朗讀,其他學生評論

扁鵲B.教師就關鍵處糾正,並示範朗讀。

扁鵲五、串譯課文。

扁鵲1.教師講解幾個難句。

扁鵲2.學生提出問題由教師解答。

扁鵲3.抽幾對學生一人讀一人譯,其他同學評價。

扁鵲4.教師做小結。

扁鵲投影提示:幾個詞的古今義差別:

扁鵲(1)同義有別

扁鵲疾:小病 病:大病

扁鵲(2)古今異義

扁鵲走 古義:跑 今義:行走 復 古義:再一次 今義:重複

扁鵲益 古義:更加 今義:有好處 索 古義:尋找 今義:繩索

扁鵲5.學生自由作評:蔡桓公為什麼會病死?

扁鵲引導理解諱忌疾的害處。

扁鵲六 、佈置作業 :

扁鵲A:課後練習二三

扁鵲B:默寫本文。

扁鵲扁鵲扁鵲扁鵲扁鵲扁鵲扁鵲扁第二課時教案

扁鵲教學目的

扁鵲1.理解要正視自己的缺點錯誤,不能拒絕批評幫助的人生哲理。

扁鵲2.學習按照時間順序記敍事情的寫法

扁鵲3.練筆。

鵲重點難點

扁鵲1.重點:目標1 2。

扁鵲2.難點:目標2

扁鵲教學過程

扁鵲一、課前分鐘演講

扁鵲二、創設情境,導人新課。

扁鵲請一學生複述課文內容,另一優生表演,以激起興趣。

扁鵲三、學習新課。

扁鵲1.學生朗讀課文。

扁鵲2.提問:課文按什麼順序記敍了事情的發生、發展和結局的?

扁鵲學習方法:個人思考----小組討論---抽查二位學生

扁鵲歸納:按時間順序。

扁鵲3.提問:扁鵲説了哪些話指出蔡桓公的病情正日益嚴重?

扁鵲獨立思考,抽查回答:

扁鵲(l)君有疾在膝理,不治將恐深。

扁鵲(2)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

扁鵲(3)君之病在腸胃,不治將益深。

扁鵲(4)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

扁鵲4.提問:課文描寫蔡桓公的哪些言行,表現他的諱疾忌醫?

扁鵲討論並歸納:

扁鵲(l)“寡人無疾”表現蔡桓公固執、自信。

扁鵲(2)“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表現對醫生猜忌、反感。

扁鵲(3)不應“又不悦”説明對醫生冷淡、反感,拒之千里之外。

扁鵲5.提問:蔡桓公諱疾忌醫的結果是什麼?

扁鵲討論並歸納:桓侯遂死。

扁鵲提問:這則故事説明了一個什麼道理?

扁鵲討論並歸納:它告誡人們:要正視自己的缺點錯誤,不能拒絕批評幫助。

扁鵲6.請根據板書提示背誦課文。

扁鵲三、小結

扁鵲桓公因諱疾忌醫致死的故事具有明顯的勸喻色彩,它告誡人們:要正視自己的缺點錯誤,不能拒絕別人的批評幫助。

扁鵲四、練筆

扁鵲根據課文的中心,自己寫一篇體會,談談如何對待缺點和錯誤

扁鵲抽幾分班上交流。

扁鵲五、板書

扁鵲扁鵲見蔡桓公疾在腠理寡人無疾

扁鵲居十日,扁鵲復見病在肌膚不應,又不悦

扁鵲居十日,扁鵲復見病在腸胃不應,又不悦

扁鵲居十日,扁鵲望桓侯而還走今在骨髓故使人問之

扁鵲居五日,扁鵲已逃秦矣桓侯遂死使人索扁鵲

扁鵲六、作業

扁鵲A類 1.課後練習第一、四題。 2.預習《狼》

《扁鵲見蔡桓公》譯文 篇六

師:今天,老師要跟大家一起學習一篇文言文《扁鵲見蔡桓公》(板書)。本文選自《韓非子》。故事中的扁鵲,(課件展示)原名秦越人,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民間醫生,因為醫術高明,人們就用上古時代名醫扁鵲的名字稱呼他。有一次,扁鵲行醫到了虢國,虢國的太子病死了,正準備下葬。扁鵲問明瞭太子的病情後,斷定太子並沒有死,還能救治。扁鵲先用針刺療法給太子治病,一會兒,太子就甦醒了;接着扁鵲又把藥物敷在太子肋下,一會兒,太子就站了起來;最後他又配湯藥給太子喝,僅服了三十多天,太子就完全康復了。看來,扁鵲真不愧是神醫啊!可是,也有人對這位神醫的醫術不那麼相信,這個人就是——

生:蔡桓公。

師:對,蔡國的國君蔡桓公。“見”,是什麼意思?

生:進見。

師:下面請同學們自由地大聲朗讀課文,生字生詞可以參考註釋,也可以查字典。(生自由誦讀)

請同學們齊讀課文。

(生齊讀)

師:大家讀得很好,聲音宏亮,節奏把握也很好。可是還有幾個小地方讀得不是那麼準確。109頁第一行“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有的同學把“好(hao)”讀成了“好(h90)”,在這裏“好(hao)”是什麼意思?

生:喜歡。

師:這是一個動詞,如果讀成“好(hao)”就成了形容詞,這兒應讀做“好(hao)”。還有109頁倒數第三行“在腸胃火齊(ji)之所及也”,有的同學讀成了——

生:齊(qi)。

師:有的同學可能納悶:老師,這個字明明是“齊(qi)”,怎麼能讀成“齊(ji)”呢?

生:是一個通假字吧!

師:對,它確實是通假字,這是文言文所特有的一種現象。(課件展示)通假字的產生,是由於古代文字比較少,文字常常不夠用,當作者在敍述一件事的時候,如果沒有這個字,就用讀音相同或相似的字來代替,這樣就產生了通假字。請大家把剛才的通假字劃出來,109頁註解⑩,“齊”通“劑”。大家還能找出課文中其他的通假字嗎?

生1:109頁註解⑨,“湯熨之所及也”中的“湯”通“燙”,用熱水焐(wb)。

生2:“居十日,扁鵲望桓侯而還走”的“還”同“旋”足“迴轉、調轉”的意思。

師:這位同學回答得很完整。課文中一共有三個通假字,一起説:(課件展示)“齊”通“劑”,“湯”通“燙”,“還”通“旋”。剛才我們通過朗讀課文,從整體上感知了文章的大體內容。下面老師請大家再看課文,對照註釋,複述課文。複述的要求是這樣的:語言要準確,故事情節要完整,在此基礎上可以再生動一些。請同學們先在小組內複述,四名同學為一組。如果有不會解釋的詞語,可以先在小組內討論,還不能解決的,就舉手,大家一起討論解決。準備好了嗎?開始。

師:有不會解釋的詞語嗎?

生1:“立有間”的“間”怎麼講?

生2:“間”是“一會兒”的意思。

生3:“桓侯遂死”的“遂”怎樣解釋?

生4:“於是,就”,桓侯於是就病死了。

生5:“臣是以無請也”我不會翻譯。

生6:“無請”,就是不再問,不再説話,意思是“我因此就不説話

了”。

生7:“疾在腠理”的“疾”怎麼解釋?

生8:“疾”就是“小疾”的意思。

師:古漢語中“疾”是“小病”的意思,而“病”就是“大病”、“比較

厲害的病”,詞義是有差別的。

生1:還有“扁鵲望桓侯而還走”的“望”怎麼講?

生2:“望”就是“看”。

師:怎樣看?對,是“遠遠的看”。“轉身就走”中的“走”怎麼

講?

生:跑。

師:這是一個古今異義詞,在古漢語“走”中就是“跑”的意思。

這篇文章寫於戰國末年,距今2200多年了,古今詞義差別比較大。

下面,請一位同學複述課文。

(生複述故事)

師:複述得真不錯!不過,還有幾個小地方不夠準確,誰能補

充?

生1:應該是“醫生喜歡給沒病的人治病”,他説的是“愛好”。

生2:“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應該是“那是司命所管的,醫藥

已經沒有辦法了”。

生3:還有一個小地方。109頁第三行“君之病在腸胃,不治將

益深”,那位同學説“不治將會更加深下去”,應譯成“更加嚴重”、

“更加厲害”。

師:這樣更準確。剛才通過同學們複述課文,我們瞭解了文章

的內容。下面老師有個問題要問大家:故事的結局是桓侯死了,那

麼是誰斷送了桓侯的性命呢?也就是説:(課件展示)桓侯之死誰

之過?請大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談談你的看法,不求觀點一致,

但求自圓其説。大家先在小組內交流觀點,然後請同學發言。(學

生小組討論彳艮熱烈)

生:我認為是桓侯自己,因為他不聽別人的意見,耽誤了病情。

師:扁鵲給他提了幾次建議?

生:三次。

師:當扁鵲第一次指出他有病的時候,桓侯怎麼説?

生:桓侯説:“寡人無疾。”

師:如果你是桓侯,請想像一下,你説這話時會有怎樣的語氣、

動作、神情?

生1:他會一邊搖頭,一邊擺手説:“寡—人一無一疾。”(作擺手

狀)

生2:我想桓侯應該是非常生氣,滿臉怒色,使勁地拍一下桌

子,説:“寡人無疾!”(作拍案狀,師生大笑)

生3:他當時可能正在看奏摺,會把奏摺使勁一摔,説:“寡人無

疾!”

師:當時的奏摺是寫在竹片或木片上,然後用麻繩或皮條串起

來,叫“策(冊)”。這一摔,聲音很大,羣臣俱驚。

生4:他還會説:“我沒有病。不信咱們就比試比試。”(雙手作

格鬥狀,眾生大笑)

師:(笑)這樣做未免有失一國之君的風度吧!

生5:還會把正在批奏摺的筆一扔,説“寡人無疾!”(作擲筆狀)

生6:他當時正坐在桌子邊,一生氣,把桌子掀了。

師:噢,很有可能,他還可能把長袍的大袖子一拂,説:“寡人無

疾!”還可能扭過臉不看扁鵲,一點也不客氣。(板書:一見  無疾)

第二次進見時,桓侯有什麼反映?

生:桓侯不應,桓侯又不悦。(板書:不應  不悦)

師:第三次呢?

生:桓候又不應,桓候又不悦。(板書:不應  不悦)

師:至此扁鵲已給他提了三次建議,當他第四次進見時,桓侯

又有什麼反映呢?

生:當扁鵲第四次進見時,桓侯見到他就像見了冤家似的掉頭

就跑。(生笑)

師:(笑)是桓侯掉頭就跑嗎?跑的是誰呀?

生:扁鵲。

師:對,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桓侯故使人問之。(板書:四見

使人問之)

師:那麼是他幡然悔悟,想請扁鵲回來為他治病嗎?

生:不是,他是好奇。

師:僅僅是好奇,那麼他派去的這名使者會怎樣問扁鵲呢?

生:你為什麼見了我的君主轉身就跑呢?

師:根據當時的情形,使者確實可能會這樣問。下面聽清老師

的要求,我的問題難度要加大了:你能用文言文把這層意思表達出

來嗎?

生:你為何望桓侯而還走?

師:可以,不過還要改一改,最好不要説“你”,改成——

生:“君”,“君為何望桓侯而還走?”

師:很好,還可以怎樣表達?

生:他還可能會説:“你為什麼三番五次來打擾我的君主?”

師:用文言文怎麼説?

生:君為何多次擾我主?

師:很好。他還可能會説:“君見我主而還走,何故?”還會説:

‘前者君三度見桓侯必言有疾,今望桓侯而還走,何也?”都有可能。

可是,扁鵲已經無回天之力了,桓侯最後還是死了。(板書:死)

以上觀點認為桓侯之死是桓侯之過,是他咎由自取。還有其

他觀點嗎?

生:我認為是扁鵲的過錯,他當時可以找多個人來勸説桓侯

這樣桓侯作為一國之君就能不死,國家就會安定。

生:扁鵲沒有強諫桓侯,沒有盡到一個醫生的責任。

師:咱們這兒南邊就是桓台中心醫院,我們知道救死扶傷是一

個醫生的職責。扁鵲的醫術非常高明,而當桓侯的病情進一步惡

化時,他卻逃到了秦國,這樣做太不負責任了。大家同意這一觀點

嗎?

生:不同意。他這樣做是為了避免被殺頭。

師:對,他如果不逃秦,很有可能被殺掉。他逃到秦國的舉動,

反映出扁鵲——

生:《艮機靈。因為他要不逃走就會被殺掉,天下還有許多疾病

需要他去醫治。

師:“機靈”一詞一般都是説孩子,這兒形容扁鵲,用“機警”或

“機智”比較好。當然,扁鵲最終也沒有逃脱被殺的命運。他後來

在秦國行醫,秦國有個太醫非常嫉妒扁鵲的醫術高明,就派人把扁

鵲刺死了,這是後話。扁鵲的逃秦一方面反映他的機智,也從另一

個側面反映了桓侯為人的——

生:殘暴、蠻橫。

師:桓侯的傲慢、固執、不聽勸告,最終斷送了自己的性命

麼,我們從桓侯之死可以得出哪些教訓呢?

生1: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如果掩飾自己的缺點、錯誤,不聽

從別人的勸告,這樣其實是自己害自己。

生2:只有正確對待自己的缺點、錯誤,及時克服。防患於未然,

才能不斷進步。

師:這位同學説得非常深刻!(鼓掌)我們不能拒絕別人的批

評和忠告,特別是那些不太好聽,有些刺耳的忠告。中國有句老話

怎麼説?

生: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生笑)

生:忠言逆耳利於行。

師:“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這是《史記》裏的一句

話,説得非常好。桓侯明明有病,可是他卻偏偏不肯承認,更不願

意接受治療,大家能用一個成語來概括這個意思嗎?

生:(齊答)諱疾忌醫。

師:有了病,又不願治療,結果怎樣了?

生:死了。

師:用一個成語來説,就是——

生:(齊答)不可救藥。

師:課文學到這兒,我們來總結一下:這節課我們要在疏通文

意的基礎上重點學會一句話的翻譯:“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記住

兩個成語;諱疾忌醫、不可救藥;記住三個通假字:“齊”通“劑”,

“湯”通“燙”,“還”通“旋”。

這是一篇寓言(板書),“寓”是“寄託”的意思,“寓言”就是有所

寄託的話。《扁鵲見蔡桓公》這則寓言正是通過一則小故事闡述了

一個人生的哲理。請大家看下面這則小寓言《北人啖菱》,它寄託

了什麼意思呢?

生:(自己閲讀、翻譯,教師個別指點)

師:(手執菱角)大家見過菱角嗎?吃過嗎?怎麼吃?

生:剝了皮吃。

師:剝了皮,吃裏面的果肉。最後一個小問題:菱角是長在山

上,還是長在水裏呢?

生:水裏。

師:可是,有個北方人卻不這樣認為。請一位同學把故事講一

講。

生:有個北方人,從來沒見過菱角,他在南方做官。一次宴席

上吃菱角,這個北方人連殼一起吃到嘴裏了。有人説:“吃菱角要

去殼。”這個北方人卻掩飾説:“我並不是不知道,把殼一起吃進去,

為的是想清火解熱呀廠問話的人又説:“你們北方也有這種東西

嗎廣這個北方人説:“前山後山,哪個地方沒有呢?”

師:這個同學翻譯得非常好!(鼓掌)這則寓言有什麼含義呢?

生:用孔子的話説就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也

就是説,對一件事,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否則就會鬧

出笑話的。

師:這位同學説得真是太好了!(鼓掌)這是孔子在兩個多年

前説過的至理名言。

生:做人要誠實。

生:對於自己不懂的東西,不能裝懂,要敢於承認,要接受別人

的幫助。

師:他説得多好啊!那麼現實生活中你有沒有類似的經歷呢?

生:有吧!有時上課老師問我們這個問題懂不懂,有些同學明

明不會,也説會。

師:你這樣做過嗎?

生:做過。

師:為了你的誠實,老師把這枚菱角送給你,讓我們共勉。(稍停)

課文中的桓侯掩飾的是自己的病,故事中的北方人掩飾的是

自己的無知,而我們很多同學掩飾的是自己的缺點、錯誤,古今一

理。俗話説:“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對於成長中的中學生有這樣

或那樣的缺點是很正常的,問題是我們怎樣對待這些缺點、錯誤。

我們不能拒絕別人的批評、幫助,這樣我們就會在學習中不斷成

熟,在老師、家長、朋友的幫助下健康成長。大家説是嗎?

今天的作業 :(課件展示)你還讀過其他的寓言故事嗎?明天

上課講給同學們聽。這節課就上到這兒,下課。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