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春江花月夜》原文及譯文【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71W

《春江花月夜》原文及譯文【精品多篇】

春江花月夜 篇一

朝代:唐代

作者:張若虛

原文: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裏,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裏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粧鏡台。

玉户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藝術手法 篇二

一、畫面清麗,色澤柔和

《春江花月夜》是樂府舊題,詩人不僅沿用題目,而且也沿襲了舊例,開篇便就題目敷衍生髮,對春、江、花、月、夜進行描繪。一方面,詩人以月亮之初升到墜落為行文的外在線索,隨着月光的腳步依次描繪了潮水、波光、江流、芳甸、花林、白沙、夜空、白雲、青楓、閨樓、鏡台、江樹等一系列景象;一方面,又以月光統攝各種景物,有意突出它們在月光沐浴下所顯示出的清麗、空明、澄澈、寧靜。(如寫花林不繪其形狀色彩,而突出月光灑在枝頭時的景象;又如寫江水側重其在月光映照下的灩灩波光)詩中的一切景物,均為月光所冰浴籠罩,既各在其所而又相互連帶映照,宛如一幅筆觸淡雅的水墨長軸,顯得清麗、幽美,色澤柔和。

二、柔情似水,淡愁如煙

詩以春江花月夜為背景,抒寫遊子思婦當此良辰美景卻天各一方的離別相思。相思離別,本是古代詩詞中司空見慣的主題,但作者寫來卻別有風味。儘管也有相思之苦,但卻沒有泣涕漣漣的濃烈,在“玉户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的怨艾和嗔怒中,我們分明也感受到了思婦的天真與痴情;儘管也有離別之愁,但卻不見雙眉緊鎖的沉重,在歎息“此時相望不相聞”,“可憐春半不還家”的同時,我們也分明感受到了“願逐月華流照君”的真誠與熱切。李澤厚説,“這詩是有憧憬和悲傷的,但它是一種少年時代的憧憬和悲傷,一種‘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的彷徨和悲傷。所以,儘管悲傷,仍然輕快,雖然歎息。總是輕盈”,“依然是一語百媚,輕快甜蜜的”。(《美的歷程》)由於詩中並未涉及具體的現實人事內容,因而其對離別的哀愁傷感顯得寬泛而輕淡;但詩對相思的描繪渲染,卻因自然背景的幽美和作者筆致的柔婉,顯得真切纏綿,如三月絲雨沁人心扉。

三、其他

詩中的月亮不僅是景物描繪的主要對象,抒寫離愁別緒的依託,還引發了作者對茫茫宇宙與漫漫人生兩者關係的探究與思索(“江天一色無纖塵”以下八句),使此詩在詩情畫意之中藴含了一定的哲理。因而,無論從形式上還是從內容上講,月光均是統領全篇的神魂。人們所以稱讚此詩詩情、畫意、哲理融於一爐,也正是由於月光的內在貫通。

此外,此詩四句一換韻,凡九換韻,平仄交替,且又多用頂針、迴環等修辭手法,因而使全詩顯得聲韻流蕩,一氣流走。

註釋 篇三

(1)灩(yàn)灩:波光盪漾的樣子。

(2)芳甸(diàn):芳草豐茂的原野。甸,郊外之地。

(3)霰(xià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形容月光下春花晶瑩潔白。

(4)流霜:飛霜,古人以為霜和雪一樣,是從空中落下來的,所以叫流霜。在這裏比喻月光皎潔,月色朦朧、流蕩,所以不覺得有霜霰飛揚。

(5)汀(tīng):沙灘。

(6)纖塵:微細的灰塵。

(7)月輪:指月亮,因為月圓時像車輪,所以稱為月輪。

(8)窮已:窮盡。

(9)江月年年只相似:另一種版本為“江月年年望相似”。

(10)但見:只見、僅見。

(11)悠悠:渺茫、深遠。

(12)青楓浦上:青楓浦 地名 今湖南瀏陽縣境內有青楓浦。這裏泛指遊子所在的地方。

暗用《楚辭 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楓,目極千里兮傷春心。”浦上:水邊。《九歌 河伯》:“送美人兮南浦。”因而此句隱含離別之意。

(13)扁舟子:飄蕩江湖的遊子。扁舟,小舟。

(14)明月樓:月夜下的閨樓。這裏指閨中思婦。曹植《七哀詩》:“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婦,悲歎有餘哀。”

(15)月徘徊:指月光偏照閨樓,徘徊不去,令人不勝其相思之苦。

(16)離人:此處指思婦。

(17)粧鏡台:梳粧枱。

(18)玉户:形容樓閣華麗,以玉石鑲嵌。

(19)搗衣砧(zhēn ):搗衣石、捶布石。

(20)相聞:互通音信。

(21)逐:追隨。

(22)月華:月光。

(23)文:同“紋”。

(24)閒潭:幽靜的水潭。

(25)復西斜:此中“斜”應為押韻讀作“xiá”(洛陽方言是當時的標準國語,斜在洛陽方言中就讀作xiá)。

(26)瀟湘:湘江與瀟水。

(27)碣(jié)石、瀟湘:一南一北,暗指路途遙遠,相聚無望。

(28)無限路:極言離人相距之遠。

(29)乘月:趁着月光。

(30)搖情:激盪情思,猶言牽情。

註釋: 篇四

張若虛的生卒年不詳,有些典籍(如餘冠英、王永照作序的《唐詩選》),將他的生卒年定在約公元660~720年,即唐高宗龍朔至玄宗開元初,大約活了六十歲。至於《全唐詩》所説他與賀知章(越州永興人,今浙江蕭山)、張旭(蘇州人)、包融(潤州延陵,今丹陽人,一説湖州人),號“吳中四士”,只能説明他們詩名相當而馳名京師,籍地相鄰而並稱四士。

張若虛,不僅他的生平事蹟少之又少,而且他的詩作也長期湮沒無聞。在唐代,似乎沒有他的詩集傳世。從唐至元,他的《春江》詩幾乎無人所重。據文史學家程千帆先生考證,今存唐人選唐詩十種、唐人雜記小説,宋代《文苑英華》、《唐文粹》、《唐百家詩選》、《唐詩記事》,元代《唐音》等唐詩選本,均未見他的詩作。不僅唐詩選本無載,而且在由唐至明的二十餘種詩話中也無一字提及。最早收錄他的《春江》詩的本子,是宋人郭茂倩的《樂府詩集》卷四十七,共收《春江花月夜》同題詩五家七首,張若虛一首也在其中。然而這僅僅是作為樂府宮體詩收錄的。直至明人楊高棅《唐詩正聲》選本,仍然沒有把他的詩選在“正聲”之列。然而幸運的是,張若虛的《春江》詩總算從唐代起被保留下來了。

等待了將近一千年,張若虛及其傑作的命運才開始扭轉。明嘉靖年間,李攀龍選編《古今詩刪》收錄張若虛的《春江》詩以後,萬曆年間的三種選本《唐詩所》、《唐詩解》、《唐詩歸》,崇禎年間的《刪補唐詩脈箋釋會通評林》七言古詩、《石倉歷代詩選》,明末成書的《唐詩鏡》都選錄了此詩。最早提及張若虛及其詩的詩話,是成書於萬曆年間的胡應麟《詩藪》。及至清代,張若虛的詩聲似乎更好些,有關唐詩的重要選本,如成書於康熙年間的季振孫《唐詩》、徐增《而庵説唐詩》、《御製全唐詩》(卷十九和卷一一七),成書於乾隆年間的沈德潛《重訂唐詩別裁》、管世銘的《讀雪山房唐詩鈔》等等,都收錄了他的《春江》詩,有的還附錄有關此詩的評論。

初唐時期,唐詩的浪漫氣質日趨強化。它以另一種風格,呈現於劉希夷、張若虛等人讚美青春、表現對生命永恆之渴望的詩篇中。

詩文賞析 篇五

關於這首詩的層次劃分,近人歧見紛紜。我們以為,此詩應分成三個部分:結構上,此詩既以月亮從升起到墜落的過程作為全詩起止的外在線索,同時又以月亮為景物描寫的主體和引發感喟、抒寫情思的依託,表裏兼顧,情景交融,使全詩顯得渾然一體。

開頭八句為第一部分,依題目寫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側重描繪皓月當空、光照整個江天、天地一派空明的美妙境界。

“春江潮水連海平”四句是第一節。這節從月出寫起,而描寫重點在月色下的春江。頭兩句寫春江水滿,江海相連,月出潮生,在海天月色的襯托下,突出了春江浩渺的壯麗景象。第三句承潮水,明月,描寫春江在月光下波光粼粼,跳躍遠逝,邈遠迷茫。這景色給人遙思遐想,故啟出下句“何處春江無月明”,一下將眼前景物聯繫到一個廣闊空間的想象的境界,為以下對宇宙人生的哲理性思考和月下游子、閨婦的相思伏筆。

“江流宛轉繞芳甸”四句是第二節。這節極寫月光皎潔。首句承上節“春江”寫“江流”,又帶出“芳旬”。“芳甸”一語即透出春天氣息。長江春水本來應該是滔滔奔騰,這裏卻輕着一“流”字,而且賦予“流”的形象化:“宛轉繞”,因而春水也似有深情。上句出“芳甸”,下句便直寫“花林”。可是這時是月光下的花林,不可能有日間看到的奼紫嫣紅的色彩和真切形象。直接寫月光下的花,無法濃墨重彩渲染,往往只能淡墨勾一個輪廓。如“明月澄清景,列宿正參差。秋蘭被長阪,朱華冒綠池。”(曹植《公宴》)對於月下的蘭花和荷花(朱華)只能點到為止。張若虛這兩句詩雖然也是點到為止,卻寫得流光溢彩,表現了花林月色,相交不定,只覺花光爍爍,如霰潔白,如霰閃閃,似真似幻,創造了色彩迷離的特定境界。最後兩句寫月光的清淡、皎潔。月亮升高了,月色純淨,簡直就是“空裏流霜”了。霜是不會流動的,詩人此時感覺月色如霜從空中流瀉下來。這裏着一“流”字,月色便成了幻象的動態。但是此時的“霜”(月色)只是清涼的、靜謐的,因而“不覺飛”,這透明的月色似乎又動中有靜。由於月色潔淨,因而“汀上白沙”與月光融為一色而“看不見”了。這時天地、景物與人在這透明的月色中融合了,有的是純淨無瑕的快慰。詩人在這裏對於皎潔月光的描寫和美感意境的追求,確實達到了極精巧的程度,真可與十九世紀下半葉法國印象畫派對於光色的表現相媲美。

以上第一,二節八句起筆扣題,把春、江、花,月逐層寫出,寫的是月色夜景,這“夜”自然就包括在其中了。

接下八句為第二部分,由月之“照”人,從描寫景色轉向觀照人生,思索茫茫人生與漫漫宇宙之間的。相互關係。

“江天—色無纖塵”四句裏的頭兩句繼續寫月,但這時已是皎月當空,境界更加開闊,由寫景轉入抒情。

“江天一色無纖塵”,一是表現了月光的皎潔,二是表現了整個人自然的純淨,景物與宇宙渾然一體。此時的直覺只有天空中一輪明月高懸,獨照今古,其他—切都退到不聞不見的地位去了。這裏一個“孤”字顯得這境界實在過於廣闊了,這宇宙實在過於蒼茫了,我們似乎感到詩人一顆悽清的心在這透明的空間跳動。後兩句因景生情,進入了遙思遐想,對宇宙、對人生作了探索諮詢。兩句的兩個“初”字把現實的景物昇華到一個深沉寥廓的哲學境界。表現了詩人“對人生,宇宙的初醒覺得‘自我意識’:對廣大世界.自然美景和自身存在的深切感受和珍視,對自身存在的有限性的無可奈何的感傷、惆悵和留戀。詩人的這種意識更直接體現在下一節詩中。

下一節是“人生代代無窮已”四句。詩人在上節由人與月的關係想到時間長河的遙遠迷茫,這一節想到人生世代相傳雖然也是無窮盡的,但哪及得年年圓缺相似的江月(大自然)的永恆。詩人在尋求人生與永恆的大自然關係的解答,吐露了對人生世代變幻的迷惘。此時浮想聯翩:“不知江月待何人?”一個“待”字寫出了月也有情,它似乎也有執著的期待和追求,但無法瞭解它期待和追求什麼。人比月應該更有情,應該有更執着的期待和追求。這時詩人進入了低迴沉思,目光從月又移到江,“但見長江送流水”,留下的是對人生短暫的輕輕喟歎,淡淡的惆悵。因為有所期待,所以也並不絕望。

餘下二十句為第三部分,由關照人生進而抒寫人間思婦遊子的離愁別緒,謳歌人們對愛情的嚮往和對幸福的幢景。具體而言,這一部分又分為兩層:從“白雲一片去悠悠”到“魚龍浴躍水成文”為一層,寫思婦懷人;從“昨夜閒潭夢落花”到最後為一層,寫遊子想家。

從“白雲一片去悠悠”四句起是第三部分,;轉寫遊子、閨婦,景物成為離人相思的烘托。前面有江天一色“無纖塵”,描寫大自然的潔淨無垢,這一節首句出“白雲一片”,可以説是相反相成,起了襯托月色的作用,同時又是轉到另一主題的起興。“白雲”飄忽漸遠,似離情依依,故日“去悠悠”;“一片”又顯得孤獨無定。前人常用浮雲喻遊子,所謂“浮雲遊子意”,所以啟出下句“青楓浦上”遊子愁腸九折的相思之情。。以上兩句是虛寫,下兩句直寫遊子、閨婦無可奈何的相思:誰家今夜有停留在江上的遊子?何處的閨婦在明月朗照中的樓上思念遠方的親人?

“可憐樓上月徘徊”四句寫月下閨情。通過遊子設想思婦的相思情狀。“可憐”自是遊子憐惜明月樓上的思婦。“月徘徊”一語雙關,既是把景物寫活,又是詩人的一種寄託。這裏用了·曹植《七哀》詩的典故,“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上有思婦愁,悲歎有餘哀。”“月徘徊”一語即含蓄地點出了思婦的哀愁,又與上節“白雲”“去悠悠”對照設想思婦的哀傷。下句“應照”的“應”字是“應會”的意思,是設想之詞。遊子設想自己所見的月應會同時照及“離人”(思婦)的粧鏡台。杜甫有“雙照淚痕幹”句(“雙照”共照兩地相思的人)。月也有情,月光成了相思聯繫的一個根線。後兩句通過閨婦兩個動作細節,刻畫其相思的內心矛盾:此時簾遮“玉户”,皎潔的月光透過簾幕撩得閨婦心煩意亂,她想捲起簾幕將月光趕去,但是捲起簾幕,月光更是直瀉閨室,只有惹起更強烈的愁思;下句寫月光照在搗衣砧上,也使閨婦思緒煩亂不安,她又痴想把月光拂去,可又是“拂還來”(一説是拂去砧上自己的身影)。古代婦女搗衣常與製衣送徵人有關,故閨婦在月下搗衣,月光照在砧上,勾起對遠方遊子無限的思念。這兩句通過遊子想象閨婦的兩個動作,描寫她想排遣相思的痛苦而又無法排遣。這月色給遊子,閨婦何等強烈的感情色彩!

此時相望不相聞”四句中,首兩句承上節月光的“卷不去”,“拂還來”,寫閨婦的內心獨自。此時兩地所望見的是同一個月,故説“此時相望”,但是又不通音訊,故又説“不相聞”。相望不相聞”美好的愛情如鏡花水月,可望而不可即,所以下句表達了閨婦希望追隨月光流照君前。這當然也只是痴想,事實是“鴻雁長飛”也不能將此處的月光帶到遊子那裏去。最後一句從遊子這邊看,浦邊水裏的魚龍也只潛在水裏跳躍,泛起一點波紋而已,不能代為傳遞消息。漢樂府《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漢掃·蘇武傳》:,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後因稱書信往來為“魚雁傳書”。這裏後兩句用想象又暗用典故,含蓄地表達書信不能往來,突出了會面不可期的相思之苦。

從“昨夜閒潭夢落花”到最後為一層,寫遊子想家。昨夜閒潭夢落花”八句逐步總結全詩。“昨夜”指望月之夜,這時已是次日黎明。花落寒潭,青春將盡,人未還家。一個“夢”字點出望月思人、期待相會的虛幻。江水流,夜將盡,花已落,月西斜,霧漫漫,呼應了開頭春、江、花、月、夜的描寫,逐句收結,襯托了遊子閨婦急於相會而又不能實現的惆悵。最後歸納為“不知乘月幾人歸”如此花月良宵,有多少離人虛度了,又有幾個人此時返家。無可奈何中又有美好的憧憬,因為畢竟也有良宵夜歸人啊!“落月搖情滿江樹”,月有情,最後餘輝灑滿樹梢。樹有情,留得餘輝滿樹梢;人有情,餘輝樹影情搖搖;不知何者是景,何者是情,此情此景綿綿無盡。清代人王堯衢評此詩結尾説:“餘情裊裊,搖曳於春江花月之中,望海天而杳渺,感今古之茫茫,傷離別而相思,視流光而如夢。千端萬緒,總在此情字內,動搖不已,將全首詩情,一總歸結其下。添不得一字,而又餘的無窮。

賞析: 篇六

以“孤篇橫絕,竟為大家。”(《論唐詩諸家源流》)的張若虛,千百年來正如他的名字一樣若隱若現的在唐詩的星河中閃爍着別具一格的光芒,他僅存的兩首詩歌之一《春江花月夜》以真摯的離情、睿智的哲理、優美的語言、幽雅的韻律、神韻的境界使讀者折腰,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技壓羣芳,豐富的藝術生命力和感染力流傳千古。《春江花月夜》是樂府《清商曲辭*吳聲歌曲》舊題。詩篇題目的春、江、花、月、夜五個詩歌意象,它們之間的脣齒相依的關係有機地構成了一個魅力的藝術境界。

這首詩歌以月為線索,以春、江、花、月、夜為明珠的鏈式結構,是很明顯的。更何況清代的徐增在《而庵説唐詩》中早已闡述:“起用出生法,將春、江、花、月逐字吐出;結用歸消法,又將春、江、花、月逐字收拾。……此詩如連環鎖子骨,節節相生,綿綿不斷,使讀者眼光正射不得,斜射不得,無處尋其端緒。”春江花月夜“五個字,各各照顧有情。”由此可見,月在全詩中猶如一條生命紐帶,通貫上下,觸處生神。月在一夜之間:升起——高懸——西斜——落下。這藴含的人生哲理是不言自明的。全詩共三十六句,四句一換韻,共換了九韻。庚韻——霰韻——真韻——紙韻——尤韻——灰韻——文韻——麻韻——遇韻。前呼後應地切合詩情的起伏讓五種詩歌的意象絲絲入扣,和諧地構建詩歌的意境美。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其實就是一首迴環往復的《愛情小夜曲》。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裏,何處春江無月明。

這美麗的。畫卷一打開:江潮連海,月共潮生。意象闊朗明麗、清新出塵、神祕朦朧、氣勢宏偉。一輪明月從春江上冉冉升起,不禁讓人遐想聯翩,一個“生”字賦予明月與潮水生命的活力。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裏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詩人的丹青妙手輕輕點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異之“花”,巧妙地接引出“春江花月夜”的題面。月光精緻地將大千世界浸染成夢幻般的銀輝色,巧妙地創造了一個神話般幽美恬靜境界。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清明的宇宙,人生的哲理。即:永恆——短暫,時空無限,生命有限,詩人的心靈與自然有了一種神性的交流。充分體現了中國詩人所特有的“宇宙意識”。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張若虛別開生面的翻陳出新,輕巧的把詩歌的基調定在“哀而不傷”的境界。宇宙永恆,江月常在,人代代相傳。自然地由景到人,藴含深意。又巧引出下文男女相思的離愁別恨之情。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白雲、青楓浦等託物寓情,明靜的詩境中融入了哀傷,可謂是一種相思兩地離愁,迴環往復,詩情盪漾,曲折有致。詩人以飄泊無定的愁心來想象“扁舟子”而思家念妻,意藴探廣,情韻悠揚。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粧鏡台。玉户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這幾句詩很巧,詩人沒寫自己的思念而寫想象中的愛之人如何思念自己,對思婦的憐愛和歉疚溢於言表,這種深情是多麼感人,多麼投入,多麼執着,既肯定了生存價值也體現了生命意志。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家,是最令人情思搖曳的嚮往與歸宿,以春、江、花、月、夜點染烘托,想象中的實境中藴含着夢境,這樣的時空疊合、虛實相間、婉轉悱惻的寫法真的是達到了“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效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詩人羨慕月夜回家的遊子,想象中温暖的家園,詩歌以寫景結束,景中含情。“落月搖情滿江樹”一句作結筆,可以説既是寫月落亦是説同情。讓詩情、畫意、哲理三者共同塑造出一個空靈邈遠的魅力意境。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是詩中詩,畫中畫的上品之作,有機地將詩情、畫意、哲理融會於一爐,使所有的意象,物象,情態連為一體。詩人依次有序地描繪月光籠罩的潮水、波光、江流、芳甸、花林、白沙、夜空、白雲、青楓、閨樓、鏡台、江樹等富有詩意的景象,宛如一幅淡雅淋漓的水墨長軸畫卷,月亮是軸心,是神魂。並且,按照時間先後來佈局謀篇、安排詩歌的結構的:明月初升(海上明月共潮生)——月到中天(皎皎空中孤月輪)——月亮西移(可憐樓上月徘徊)——月落西山(斜月沉沉藏海霧)。

我國傳統美學中,對情的強調是一貫的。如《毛詩序》中説:“情動於中而形於言”。對於詩歌而言,情感是詩歌的本質,張若虛的深情也是《春》詩的魅力之所在。他筆下的月是情愛的意象,是一種表達情與愛的最佳寄寓和祝願,是對人類精神的不懈追求。月亮本是古代詩詞中司空見慣的主題,但作者寫來卻別有風味,體現了詩人對生命意義的切身感悟和對“天人合一”這一哲學思想的深刻認識。可見,這首詩歌在思想與藝術上是超然的,它把“羨宇宙之無窮,哀吾生之須臾”的哲理有機地融入了詩情畫意之中,圍繞春、江、花、月,夜五個詩歌意象逐層鋪展,清麗而幽美,柔婉而酣暢,寬泛而輕淡,真切而纏綿,就好似三月的雨絲緩緩地沁人心扉,瀰漫着“潤物細無聲”的藝術魅力,把大自然之景與詩人感悟之情渾然於一體,從而創造了一個哲思睿智、恬淡豁達、寥廓悠遠、虛靜深邃的藝術境界。

後記

今天,這首《春江花月夜》被選入高中課本讓孩子們賞析,也因為如此,我一個教高中的朋友向我提出一個不亞於“哥德巴赫猜想”的問題:這首詩歌結構分為三個部分,這三個部分層次間的關係藴含的詩意的潛質性的關聯是什麼?怎樣逐層遞進的?

我以此問題瀏覽了很多資料,大多是:(一)開頭八句:依題目摹寫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側重描繪皓月當空、光照整個江天、天地一派空明的美妙境界。(二)接下八句:由月之“照”人,從描寫景色轉向關照人生,思索茫茫人生與漫漫宇宙之間的相互關係。(三)餘下二十句:由感歎人生多愁進而抒寫人間思婦遊子的離愁別緒,謳歌人們對愛情的嚮往和對幸福的憧憬。結構上以月亮從升起到墜落的過程作為全詩起止的外在線索,同時又以月亮為景物描寫的主體和引發感喟、抒寫情思的依託,表裏兼顧,情景交融,使全詩顯得渾然一體。

《春》詩意境的結構:

自然美 哲理美 人情美

月之色 月之問 月之情 } 月之魂(意)

(象) (理) (情)

而且,這似乎就是現在教授高中生最好的教案抑或課件裏的比較權威的結構層次分析了。我看過後一下子理解了朋友的疑惑,也情不自禁的打了一個冷顫。這首詩歌的結構層次,能以現代人文章“萬金油似的三部曲”的規則來劃分嗎?《春江花月夜》是樂府《清商曲辭·吳聲歌曲》舊題,這樣的填詞之作能劃分段落來解析詩意嗎?而且,這首詩歌是採用的《西州》格調呀。再者話又説回來,我們現代人的詩歌,尤其我們自己寫的一些詩歌,誰考慮段落呀、層次呀、結構呀……這些子虛烏有的問題了?當然,我也是一家之言,就權當替正在學習這首古詩的孩子們向睿智的朋友們提出一個質疑的問題吧。歡迎來小坐的朋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地暢談自己的看法。

註釋 篇七

灩(yàn)灩:波光盪漾的樣子。

芳甸(diàn):芳草豐茂的原野。甸,郊外之地。

霰(xià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形容月光下春花晶瑩潔白。

流霜:飛霜,古人以為霜和雪一樣,是從空中落下來的,所以叫流霜。在這裏比喻月光皎潔,月色朦朧、流蕩,所以不覺得有霜霰飛揚。

汀(tīng):沙灘。

纖塵:微細的灰塵。

月輪:指月亮,因為月圓時像車輪,所以稱為月輪。

窮已:窮盡。

江月年年只相似:另一種版本為“江月年年望相似”。

但見:只見、僅見。

悠悠:渺茫、深遠。

青楓浦上:青楓浦 地名 今湖南瀏陽縣境內有青楓浦。這裏泛指遊子所在的地方。

浦上:水邊。

扁舟子:飄蕩江湖的遊子。扁舟,小舟。

明月樓:月夜下的閨樓。這裏指閨中思婦。

月徘徊:指月光偏照閨樓,徘徊不去,令人不勝其相思之苦。

離人:此處指思婦。

粧鏡台:梳粧枱。

玉户:形容樓閣華麗,以玉石鑲嵌。

搗衣砧(zhēn ):搗衣石、捶布石。

相聞:互通音信。

逐:追隨。

月華:月光。

文:同“紋”。

閒潭:幽靜的水潭。

復西斜:此中“斜”應為押韻讀作“xiá”(洛陽方言是當時的標準國語,斜在洛陽方言中就讀作xiá)。

瀟湘:湘江與瀟水。

碣(jié)石、瀟湘:一南一北,暗指路途遙遠,相聚無望。

無限路:極言離人相距之遠。

乘月:趁着月光。

搖情:激盪情思,猶言牽情。

譯文及註釋 篇八

譯文

春天的江潮水勢浩蕩,與大海連成一片,一輪明月從海上升起,好像與潮水一起湧出來。

月光照耀着春江,隨着波浪閃耀千萬裏,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繞着花草叢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開遍鮮花的樹林好像細密的雪珠在閃爍。

月色如霜,所以霜飛無從覺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天空成一色,沒有一點微小灰塵,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輪孤月高懸空中。

江邊上什麼人最初看見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人生一代代地無窮無盡,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總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麼人,只見長江不斷地一直運輸着流水。

遊子像一片白雲緩緩地離去,只剩下思婦站在離別的青楓浦不勝憂愁。

哪家的遊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麼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樓上相思?

可憐樓上不停移動的月光,應該照耀着離人的梳粧枱。

月光照進思婦的門簾,卷不走,照在她的搗衣砧上,拂不掉。

這時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聽不到聲音,我希望隨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鴻雁不停地飛翔,而不能飛出無邊的月光;月照江面,魚龍在水中跳躍,激起陣陣波紋。

(此二句寫月光之清澈無邊,也暗含魚雁不能傳信之意。)

昨天夜裏夢見花落閒潭,可惜的是春天過了一半自己還不能回家。

江水帶着春光將要流盡,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霧裏,碣石與瀟湘的離人距離無限遙遠。

不知有幾人能趁着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搖盪着離情,灑滿了江邊的樹林。

註釋

灩(yàn)灩:波光盪漾的樣子。

芳甸(diàn):芳草豐茂的原野。甸,郊外之地。

霰(xià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形容月光下春花晶瑩潔白。

流霜:飛霜,古人以為霜和雪一樣,是從空中落下來的,所以叫流霜。在這裏比喻月光皎潔,月色朦朧、流蕩,所以不覺得有霜霰飛揚。

汀(tīng):沙灘。

纖塵:微細的灰塵。

月輪:指月亮,因為月圓時像車輪,所以稱為月輪。

窮已:窮盡。

江月年年只相似:另一種版本為“江月年年望相似”。

但見:只見、僅見。

悠悠:渺茫、深遠。

青楓浦上:青楓浦 地名 今湖南瀏陽縣境內有青楓浦。這裏泛指遊子所在的地方。

浦上:水邊。《九歌 河伯》:“送美人兮南浦。”因而此句隱含離別之意。

扁舟子:飄蕩江湖的遊子。扁舟,小舟。

明月樓:月夜下的閨樓。這裏指閨中思婦。曹植《七哀詩》:“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婦,悲歎有餘哀。”

月徘徊:指月光偏照閨樓,徘徊不去,令人不勝其相思之苦。

離人:此處指思婦。

粧鏡台:梳粧枱。

玉户:形容樓閣華麗,以玉石鑲嵌。

搗衣砧(zhēn ):搗衣石、捶布石。

相聞:互通音信。

逐:追隨。

月華:月光。

文:同“紋”。

閒潭:幽靜的水潭。

復西斜:此中“斜”應為押韻讀作“xiá”(洛陽方言是當時的標準國語,斜在洛陽方言中就讀作xiá)。

瀟湘:湘江與瀟水。

碣(jié)石、瀟湘:一南一北,暗指路途遙遠,相聚無望。

無限路:極言離人相距之遠。

乘月:趁着月光。

搖情:激盪情思,猶言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