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世界名人成長故事【通用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1W

世界名人成長故事【通用多篇】

名人的成長故事 篇一

從蓋爾出生的那天起,他的父母親就開始為他擔心了,因為蓋爾左手的尾指邊長了根小小的第六指。

轉眼間,蓋爾已經3歲,父母把他送進幼兒園。可上幼兒園的第一天,他回家後便眼淚汪汪地問爸媽和爺爺:“為什麼我比其他小朋友多了一根指頭?迪克説我是怪物。”大家都沉默了。是啊,隨着年齡的增長,蓋爾的第六根指頭也長大了許多,看上去有點礙眼。此時此刻,爺爺陷入了沉思,蓋爾是那樣的聰明可愛、乖巧伶俐,他的傷心和自卑令爺爺感到不安。突然,他的目光掠過鋼琴架上的雕塑。那是一尊泥塑手雕,大拇指用力地壓在掌心裏。爺爺像發現什麼珍寶似的,立即把雕像拿在手裏看了又看,然後會心一笑,把蓋爾抱放在自己的膝蓋上。

“寶貝,你看爺爺右手的大拇指,它是個小懶蟲,從你出生的那天起,他就開始睡覺了,到現在都不肯起來。”爺爺邊説邊伸出右手,把大拇指蜷在掌心,然後讓掌心朝下,並把蓋爾的左手掌心朝上,當兩隻手合在一起時,正好10個手指,不多也不少。“我知道了,您的大拇指偷懶不聽話,所以,我就替您長了一根手指,是這樣的吧,爺爺?”天真的蓋爾開心地笑了,充滿了自豪。小小的他覺得,這第6根手指擔負着重大的責任,它是來幫助爺爺的。

爺爺迅速把這件事告訴了家人和朋友,還請蓋爾的老師在班上告訴其他小朋友,蓋爾幫爺爺長了一根大拇指。小朋友們非但不再嘲笑蓋爾了,還佩服蓋爾小小年紀就幫助大人。

自從和蓋爾説過沉睡的大拇指的事後,只要見到蓋爾,爺爺右手大拇指就會條件反射般地蜷曲進掌心。時間稍長了一些,右手的大拇指就會麻麻地痛,得用左手幫忙才能慢慢地舒展開。久而久之,爺爺竟習慣成自然,時刻把右手大拇指蜷起來,也習慣了用四根指頭吃飯做事。不熟悉的人還真以為爺爺的手原本就是那樣的。而蓋爾呢,自從聽爺爺故事後,對第六指特別關心愛護,冬天時還特意塗上一層厚厚的防裂霜,他覺得這是愛爺爺的一種表現。

一次,當爸爸媽媽把蓋爾帶到醫院説可以切除第六指,蓋爾大聲抗議:“這是我幫爺爺長的手指,怎麼可以切除呢?除非爺爺的大拇指睡醒起來了。”可是,爺爺的手指五年來一直習慣蜷曲在掌心裏,它已經變形萎縮,完全失去了最初的力度,重新扳直已不可能,卻使蓋爾度過了幸福快樂的童年。爺爺對此,已經非常滿足了。

當爺爺知道蓋爾拒絕切除第六指的原因後,一股暖流湧上心頭。他找來紗布,把大拇指纏住,然後告訴蓋爾,他已經動了手術,手指馬上可以伸直了,蓋爾的第六指已經完成了歷史使命。蓋爾聽話地隨父母去了醫院,手術很成功,而爺爺大拇指雖然用紗布纏了很久,但始終無法伸展。

爺爺去世後,父母將大拇指真相告訴了蓋爾。那一時刻,蓋爾受到前所未有的震撼,因為沉睡的大拇指給了他完整的人生,還真真切切地告訴他什麼叫親情。

名人的成長故事 篇二

楊利偉的家鄉是遼寧省葫蘆島市綏中縣,這是山海關外一個依山傍海的美麗縣城,今年38歲的楊利偉曾經在綏中生活了長達18年的時間,可以説,楊利偉的童年、少年以及一部分青年時代就是在這樣一個寧靜而平和的小鎮度過的。

1965年6月21日,楊利偉出生在遼寧省綏中縣綏中鎮。爸爸楊德元、媽媽魏桂蘭同在鎮裏一家中學當教師(爸爸後調到縣土產公司)。小利偉自幼比較文弱、性格內向、缺少膽量。8歲那年的一天,母親讓他到房後頭拿木棚上的地瓜,他試了再試,半天的時間過去了,額頭和小鼻尖上都浸出了汗水,卻始終不敢登上離地面不到15米高的木梯。面對小利偉的膽怯,在鎮學校做教師的父母擔心地説:“這孩子的性格不改變,怕是長大後不能成事。”為了改變小利偉的性格,每年寒署假日,爸爸有意識地帶他去爬山、到縣東六股河去游泳。秋天,帶他去大山裏爬樹採摘果實。9歲這年秋天,在綏中鎮北巍巍的燕山山腳下,經父親鼓勵,小利偉平生第一次爬上了一棵30多米高的古老的塔鬆上,當從大樹上下到地面的時候,渾身被汗水浸透的小利偉張開雙臂緊緊地抱住爸爸的脖子高聲喊道:“爸爸,我成功了!”孩子少有這激動的高喊聲,似乎擊落並摔碎了他性格上的怯懦,高喊聲,震憾並回蕩在幽暗的山谷。看見孩子第一次勇敢地戰勝自己,父子倆人竟喜極而泣。從此,小利偉竟對探險及運動有了興趣。常常同夥伴跋山涉水野遊,登狐仙洞山探訪狐洞、尋訪古寺遺址,尋覓傳説中的“鏈鎖地井”。看完《閃閃的紅星》、《小兵張嗄》、《雞毛信》等戰爭故事片後,他央求爸爸幫助同班的小夥伴趕製了紅纓槍,毛遂自薦當上了兒童團長,帶領“紅軍”攻克“白軍”山頭陣地,活捉了“胡漢山”、日本皇軍頭子“龜田”。他還常率領夥伴在學校的操場上“飛礙阻”、練習投擲鐵餅、跑百米。在親人的眼裏,小利偉真像變成了另外一個人。

遼西的許多鄉鎮素有故事之鄉之稱。綏中縣綏中鎮更有“講古王”、“故事王”搖籃的美譽。綏中清朝時就是遼西及關外各路商賈販客通往遼南、遼北、遼東的交通要道。稱它是東北黑土地上的“絲稠之路”集散地一點也不過份。各大酒家、車店雲集鎮中。夜晚食宿的。客人為了打發寂寞,就集在一起講出各自從不同地區帶來的傳説和故事。漸漸地,説書講古的人在這裏便成為了“職業”。講的、聽的、傳的多了,這裏不僅是商貿的集散地,更是民間傳説故事的集散地。這裏的家家户户旮旮旯旯都盛滿着古老的傳説故事。楊利偉的外公、外婆便是當地有名的民間故事家。小利偉從小就常住在聽各種民間故事長大的且為講古説書高手的外公、外婆家中,使他自幼便薰染在外公、外婆及媽媽講的傳説故事裏。在大人們講的各種傳説故事中,最令小利偉着迷的是七月七《牛郎會織女》的傳説和《嫦娥奔月》、《七仙女下凡》這類飛天神話故事。聽多了,具有思索與探密精神的他,便常常在夜晚站在院子裏望着浩渺夜空,想像着宇宙裏的神奇。他常常對媽媽説:“等我長大後,我一定飛上天空去見牛郎、織女和嫦娥、玉兔。”讀國小三年級時的一次春遊,學校組織小同學到一家飛機場去參觀,摸撫一架架銀鷹並觀看飛行員駕機為同學們做飛行表演,小利偉激動不已。回校後,他在機場觀後感的命題作文中寫道:“我長大一定要當一位飛行員,飛上天空對宇宙進行探密。”

部隊的培養

在度過了國小、國中時代之後,綏中二高中成了楊利偉走上航天之路的第一個台階——1983年6月,在他高中三年級的時候,空軍招飛人員來到這裏,要在應屆畢業生中選拔飛行員,而從小就有從軍夢的楊利偉第一個到選飛報名處報上了自己的名字,經過嚴格的選拔、考察、體檢、面測等程序,18歲的楊利偉正式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第八飛行學院的一名空軍學員。在4年的學院生活中,他的學習訓練成績一直很優秀。

1987年,楊利偉從飛行學院畢業,成為空軍某師一名強擊機飛行員。天生聰慧加上勤奮努力,他不久便成了師裏的飛行尖子,後來他又成為一名優秀的殲擊機飛行員。10年間,他從華北飛到西北,從西北飛到西南,祖國的萬里藍天留下了他矯健的身影。

1992年夏,楊利偉所在部隊來到新疆某機場執行訓練任務。那天,他駕駛着戰鷹在吐魯番艾丁湖上空作超低空飛行。突然,飛機發出一聲巨響,霎時間儀表顯示汽缸温度驟然升高,發動機轉速急劇下降!楊利偉明白,自己碰上了嚴重的“空中停車”故障,飛機的一個發動機不工作了!緊急關頭,楊利偉異常冷靜:一定要把飛機開回去!

他穩穩地握住操縱桿,慢慢地收油門,駕駕駛着只剩一個發動機的戰機一點點往上爬升、爬升。500米、1000米、1500米,飛機越過天山山脈,向着機場飛去。快接近跑道時,剩下的一個發動機也不工作了。他果斷採取應急放起落架的措施,順利地將完全失去動力的戰機緊急降落在跑道上。

當他從機艙出來時,飛行服已經全部被汗水濕透。戰友們紛紛圍上來同他擁抱。團長激動地當場宣佈,給楊利偉記三等功一次。

對這次“空中特情”的正確處置,顯示了楊利偉優秀的心理素質。

歷史的選擇

1996年初夏,身高1.68米、體重65公斤的楊利偉接到通知,赴青島療養院參加航天員初選體檢。初檢合格,他又接通知到北京空軍總醫院參加臨牀體檢。楊利偉心裏高興,提前3天就來了。護士和他開玩笑:“你也太積極了吧?”

再接下來,他來到北京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參加“特檢”,也就是航天生理功能檢查。

人類第一個飛上太空的前蘇聯航天員加加林,曾這樣描述他當時參加航天員選拔體檢時的情景:除檢查健康狀況外,醫生們在每一個人身上尋找是否有潛伏的缺陷。他們藉助於一切可能的生化的、生理的、腦電的和心理的方法和特別的功能試驗進行檢查。在各種非常稀薄的空氣壓力艙內檢查我們,在離心機上旋轉我們。所有這一切用了幾周時間,淘汰了不少同伴。

中國航天員的選拔也要“過五關斬六將”。醫學臨牀檢查,要對人體的幾十個大大小小的器官逐一檢查。隨後的航天生理功能檢查更是苛刻,要在離心機上飛速旋轉,測試受試者胸背向、頭盆向的各種超重耐力;要在低壓試驗艙使受試者上升到5000米、10000米高空測試耐低氧能力;要在旋轉座椅和鞦韆上檢查受試者前庭功能。幾個月下來,800多名初選入圍者已所剩無幾。

楊利偉順利地過了一關又一關。他做的最後一項檢查是“萬米缺氧低壓檢查”。這要先在艙外吸氧排氮,然後坐進模仿萬米低壓的艙裏。當從模擬的萬米高度下降時,他心想:“總算都通過了”,心裏不由一陣輕鬆,下意識地摸了摸頭。結果把醫生給弄緊張了,下來後忙問他:“你是不是在上面很難受啊?”

楊利偉是最幸運的,也是最優秀的。他的臨牀醫學和航天生理功能各項檢查的指標都達到優秀,征服了評選委員會全體專家。1998年1月,作為中國首批航天員中的一分子,楊利偉帶着他的夢想與追求,來到了北京航天員訓練中心。

名人的成長故事 篇三

顏真卿從小就喜歡書法。由於家裏窮,買不起紙筆,他經常用刷子蘸着黃泥水在牆上練字,一練就是一整天。

這天,顏真卿又在牆上認真地練着字。突然天降暴雨,雨水從破屋頂漏下來,順着牆壁一股股往下流。他看着看着,突然有了想法。

顏真卿覺得,這漏水的痕跡,就像毛筆寫字的筆跡,厚重又自然。他一動不動地看呆了,連媽媽叫他拿桶接水的聲音都沒聽到。

顏真卿仔細觀察生活、體會自然,經過反覆練習,把這種線條用在了書法中,創造出著名的“屋漏痕”筆法,成為一代書法大家。

名人的成長故事 篇四

這個冬天來得太突然,以至於讓人覺得時空一下子便從夏天飛到渡到了冬天。不知是寒意的侵襲,還是剛踏進大學的迷惘?原本活躍的心此刻卻變得如此寧靜,深沉!

——題記

那天,我帶着深深的步伐,跨入校圖書館,想暢遊在書的海洋中,為自己空虛的心靈做一次澄澈的洗禮。信手拈來一本不算厚的書,我便開始讀了起來。讀着,讀着,那顆昏暗朦朧的心似乎一下子被點亮了。第一次,我感受到了課外書的偉大魅力!平淡的生活每天都在進行着,人每天不停的忙碌,卻不知自己在幹些什麼!一輩子的操勞是每個人的必經之路!有時,自己甚至覺得這個世界真的很不公平,有些人儘管真的很努力,但只要缺少一丁點兒的運氣,再大的努力也將會成為泡影,最終也就功虧一簣……但,事實真的如此殘酷嗎?當真正瞭解名人成長的故事後,我才敢大膽並快樂説“不”,併為這個社會無形的準則而喝彩,為名人的卓越成就而驚歎!

從小托馬斯'沃森到比爾'蓋茨,從王選到張朝陽,從宋朝弟到王文京……每位名人成功的背後,不僅僅是簡簡單單的努力、勤奮,更是擁有執著的心,充滿熱忱的愛,永不言棄的信念,能力於創新,以及把自己的靈魂於事業融為一體,作為自己最崇高的追求!

比爾?蓋茨,自不必説是許多人心目中的超級偶像。有人曾來玩笑説,如果蓋茨在路上瞥見一張500美元現鈔,這絕不值得他撿,因為他每小時掙210萬美元,即每分鐘3500美元,每秒583美元!蓋茨真的很了不起,雖然很年輕,他卻成為世界首富;雖然富有,他卻從不穿名牌;雖然自己也有個大家庭,但他卻把自己財產的99%全部用來作慈善事業……他的成功少不了勤奮,但更多的是熱衷與堅持,激情與投入!他的成功不僅僅是為了自己的物質利益,更是為了自己的信念與理想,以及自己心靈深處最最嚮往的地方……

親愛的朋友,是否你總覺得自己碌碌無為,對生活一片索然?是否你覺得自己原本靈動的心被沖淡得如浩浩星河中一顆隕落的流星?只是劃過,卻未留下痕跡!但名人成長的故事告訴了我們人生貴在堅持,只要有信念與恆心、毅力,並且順着自己心中最美好的地方走下去,你會發現,沿途的風光真的很美,很美!也許,你不會有蓋茨那麼富有,也許你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被拒之門外的過客,但只要你走過,堅持過,執著地追求過,你會變得比蓋茨更“富有”。你的生命之花也會燦爛綻放,甚至不星光更加閃耀!

朋友,莫埋怨生活,其實生活真的不缺少美,的確,缺少的只是發現美的眼睛!用一顆平靜的心去好好聆聽生活的真諦吧!生活真的很美,很美……

名人的成長故事 篇五

晏殊(991-1055),字同叔,我國北宋時期著名的詞人、詩人、散文家。

晏殊小時候很聰明,5歲時就能

作詩會寫文,方圓幾十裏的人都聽説過他的名字,還有人專門從很遠的地方趕來,想看看這個“神童”的本事。

等到14歲的時候,晏殊作為賢才,被舉薦給宋真宗。宋真宗召見他後,很欣賞他的才華,允許他與全國選出的優秀考生一起,參加科舉考試。

考試到第三天時,晏殊打開考題,發現這題看起來很眼熟。他立刻就向考官稟告:“這道題我曾經做過,請換一道其他的題目。”

有人在背後偷偷罵他傻,遇到這種“好事”,還不偷着樂?但是,晏殊卻依靠誠實的品質和出色的才華,受到更多人的尊重,也得到了皇帝的重用。

小鏈接

世界名人成長故事 篇六

1879年3月14日,一個小生命降生在德國的一個叫烏爾姆的小城。父母為他起了一個很有希望的名字: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看着他那可愛的模樣,父母對他寄託了全部的期冀。然而,沒過多久,父母就開始失望了:人家的孩子都開始學説話了,已經三歲的愛因斯坦才“咿呀”學語。後來,愛因斯坦的妹妹,比他小兩歲的瑪伽已經能和鄰居交談了,愛因斯坦説起話來卻還是支支吾吾,前言不搭後語……看着舉止遲鈍的愛因斯坦,父母開始憂慮。他們擔心他的智能是否會不及常人。

直到10歲時,父母才把他送去上學。可是,在學校裏,愛因斯坦受到了老師和同學的嘲笑,大家都稱他為“笨傢伙”。學校要求學生上下課都按軍事口令進行,由於愛因斯坦的反應遲鈍,經常被教師呵斥、罰站。有的老師甚至指着他的鼻子罵:“這鬼東西真笨,什麼課程也跟不上!”一次工藝課上,老師從學生的作品中挑出一張做得很不像樣的木凳對大家説:“我想,世界上也許不會有比這更糟糕的凳子了!”在鬨堂大笑中,愛因斯坦紅着臉站起來説:“我想,這種凳子是有的!”説着,他從課桌裏拿出兩個更不像樣的凳子,説:“這是我前兩次做的,交給您的是第三次做的,雖然還不行,卻比這兩個強得多!”一口氣講了這麼多話,愛因斯坦自己也感到吃驚。老師更是目瞪口呆,坐在那裏不知説什麼好。

在譏諷和侮辱中,愛因斯坦慢慢地長大了,升入了慕尼黑的盧伊特波爾德中學。在中學裏,他喜愛上了數學課,卻對其餘那些脱離實際和生活的課不感興趣。孤獨的他開始在書籍中尋找寄託,尋找精神力量。就這樣,愛因斯坦在書中結識了阿基米德、牛頓、笛卡爾、歌德、莫扎特……書籍和知識為他開拓了一個更廣闊的空間。視野開闊了,愛因斯坦頭腦裏思考的問題也就多了。

一天,他對經常輔導他數學的舅舅説:“如果我用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和光一道向前跑,能不能看到空間裏振動着的電磁波呢?”舅舅用異樣的目光盯着他看了許久,目光中既有讚許,又有擔憂。因為他知道,愛因斯坦提出的這個問題非同一般,將會引起出人意料的震動。此後,愛因斯坦一直被這個問題苦苦折磨着。1895年秋天,愛因斯坦經過深思熟慮,決定報考瑞士蘇黎士大學。可是,他卻失敗了,他的外文不及格。落榜後的他沒有氣餒,參加了中學補習。

一年以後,他獲得了中學補習合格證書,並且考入了蘇黎士綜合工業大學。這時的他,已經在為自己的未來做準備了。他把精力全部用在課外閲讀和實驗室裏。教授們看見他讀和學習無關書、做和考分無關的試驗,非常不滿和生氣,認為他“不務正業”。

愛因斯坦大學畢業時,正趕上經濟危機爆發,由於他是猶太人血統,又沒有關係,沒有錢,所以只好失業在家。為了生活,他只好到處張貼廣告,靠講授物理獲得每小時3法郎的生活費。這段失業的時間,給了愛在斯坦很大的幫助。在授課過程中,他對傳統物理學進行了反思,促成了他對傳統學術觀點的猛烈衝擊。經過高度緊張興奮的五個星期的奮鬥,愛因斯坦寫出了9000字的論文《論動體的電動力學》,狹義相對論由此產生。

可以説,這是物理學史上的一次決定性的、偉大的宣言,是物理學向前邁進的又一里程碑。

名人的成長故事 篇七

《陳平忍辱苦讀書》

陳平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為命,為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閉門讀書,卻為大嫂所不容,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一再羞辱,隱忍不發,隨着大嫂的變本加厲,終於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被哥哥追回後,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地傳為美談。終有一老着,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後,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

《陸羽棄佛從文》

唐朝著名學者陸羽,從小是個孤兒,被智積禪師撫養長大。陸羽雖身在廟中,卻不願終日誦經唸佛,而是喜歡吟讀詩書。陸羽執意下山求學,遭到了禪師的反對。禪師為了給陸羽出難題,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學習沖茶。在鑽研茶藝的過程中,陸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僅學會了複雜的沖茶的技巧,更學會了不少讀書和做人的道理。當陸羽最終將一杯熱氣騰騰的苦丁茶端到禪師面前時,禪師終於答應了他下山讀書的要求。後來,陸羽撰寫了廣為流傳的《茶經》,把祖國的茶藝傳統發揚光大!

《少年包拯學斷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聰穎,勤學好問,尤喜推理斷案,其家父與知縣交往密切,包拯從小耳濡目染,學會了不少的斷案知識,尤其在焚廟殺僧一案中,包拯根據現場的蛛絲馬跡,剝繭抽絲,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後,又假扮閻王,審清事實真相,協助知縣緝拿兇手,為民除害。他奮鬥學習律法刑理知識,為成長以後斷案如神,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識基礎。

《萬斯同閉門苦讀》

清朝初期的著名學者、史學家萬斯同參與編撰了我國重要史書《二十四史》。但萬斯同小的時候也是一個頑皮的孩子。萬斯同由於貪玩,在賓客們面前丟了面子,從而遭到了賓客們的批評。萬斯同惱怒之下,掀翻了賓客們的桌子,被父親關到了書屋裏。萬斯同從生氣、厭惡讀書,到閉門思過,並從《茶經》中受到啟發,開始用心讀書。轉眼一年多過去了,萬斯同在書屋中讀了很多書,父親原諒了兒子,而萬斯同也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萬斯同經過長期的勤學苦讀,終於成為一位通曉歷史遍覽羣書的有名學者,並參與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編修工作。

《唐伯虎潛心學畫》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畫家和文學家,小的時候在畫畫方面顯示了超人的才華。唐伯虎拜師,拜在大畫家沈周門下,學習自然更加刻苦勤奮,掌握繪畫技藝很快,深受沈周的稱讚。不料,由於沈周的稱讚,這次使一向謙虛的唐伯虎也漸漸地產生了自滿的情緒,沈周看在眼中,記在心裏,一次吃飯,沈周讓唐伯虎去開窗户,唐伯虎發現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師沈周的一幅畫,唐伯虎非常慚愧,從此潛心學畫。

《林則徐對聯立志》

這個故事講的是清代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則。林則徐小時候就天資聰慧,兩次機會下,作了兩幅對聯,這兩幅對聯表達了林則徐的遠大志向。林則徐不僅敢於立志,而且讀書刻苦,長大後成就了一番事業,受到了後世的敬仰。

《文天祥少年正氣》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時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幫助下才有機會讀書。一次,文天祥被有錢的同學誤會是小偷,他據理力爭,不許別人踐踏自己的尊嚴,終於證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過這件事,更加樹立了文天祥金榜題名的志向。

《葉天士拜師謙學》

葉天士自恃醫術高明,看不起同行薛雪。有一次,葉天士的母親病了,他束手無策,多虧薛雪不計前嫌,治好了他母親的病。從此,葉天士明白了天外有天,人上有人的道理。於是他尋訪天下名醫,虛心求教,終於成了真正的江南第一名醫。

《李清照少女填詞》

宋代女詩人李清照才思敏捷,一生留下了許多千古絕唱。她個性爽直、自由、不羈一格,從小就表現出過人的文學天賦。這個故事講述的就是她觸景生情,即興填詞的故事。

《楊祿禪陳家溝學藝》

楊祿禪受到鄉里惡霸的欺負,他不甘心受辱。一個人離開了家,到陳家溝拜師學藝。拳師陳長興從不把拳法傳外人,楊祿禪也不例外。不過,楊祿禪的執着精神終於感動了陳長興,終於學到了拳法,懲治了惡霸,也開創了楊式太極拳。

《王獻之依缸習字》

王獻之,字子敬,是東晉大書法家書——聖王羲之的第七個兒子。他自己也是東晉有名的書法家。王獻之三四歲的時候,母親就教他背詩誦詩,到五六歲的時候,就能夠出口成章,順口吟出幾句詩來。和他的哥哥王凝之相比,越發顯得機警聰敏,而且還特別喜歡習字。王獻之家有一隻大水缸,本片的故事,正與這個大水缸密不可分!

《朱元璋放牛讀書》

放牛娃出身的朱元璋,從小連私塾都沒有念過,但是他聰穎過人,勤學好問,終於成為建立明朝的開國皇帝。

《柳公權戒驕成名》

柳公權從小就顯示出在書法方面的過人天賦,他寫的字遠近聞名。他也因此有些驕傲。不過,有一天他遇到了一個沒有手的老人,竟然發現老人用腳寫的字比用他手寫的還好。從此,他時時把“戒驕”記在心中,勤奮練字,虛心學習,終於成為一代書法大家。

《匡衡鑿壁偷光》

西漢時期,有一個特別有學問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時候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鑿通了鄰居文不識家的牆,藉着偷來一縷燭光讀書,終於感動了鄰居文不識,在大家的幫助下,小匡衡學有所成。在漢元帝的時候,由大司馬、車騎將軍史高推薦,匡衡被封郎中,遷博士。

《屈原洞中苦讀》

這個故事講述了,屈原小時侯不顧長輩的反對,不論颳風下雨,天寒地凍,躲到山洞裏偷讀《詩經》。經過整整三年,他熟讀了《詩經》305篇,從這些民歌民謠中吸收了豐富的營養,終於成為一位偉大詩人。

《王十朋苦學書法》

王十朋從小聰穎過人,文思敏捷,可是書法卻不如人意。於是,他痛下決心,一定要練好書法。終於,寶印叔叔的指點下,他終於悟到了書法真諦,成為一名大書法家和文學家。

《王羲之吃墨》

被後人稱為“書聖”的王羲之,小的時候是一個呆頭呆腦的孩子,每天都帶着自己心愛的小鵝悠悠逛逛。王羲之每天刻苦練字,卻被老師衞夫人稱作是死字,王羲之很是苦惱,在小鵝的啟發下,王羲之在書房寫成了金光燦燦的“之”字,但卻誤將饅頭沾墨汁吃到了嘴裏,留下了王羲之吃墨的故事。

《范仲淹斷齏劃粥》

范仲淹從小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省吃儉用。終於,他的努力好學感動了寺院長老,長老送他到南都學舍學習。范仲淹依然堅持簡樸的生活習慣,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饋贈,以磨礪自己的意志。經過刻苦攻讀,他終於成為了偉大的文學家。

《司馬光警枕勵志》

司馬光是個貪玩貪睡的孩子,為此他沒少受先生的責罰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諄諄教誨下,他決心改掉貪睡的壞毛病,為了早早起牀,他睡覺前喝了滿滿一肚子水,結果早上沒有被憋醒,卻尿了牀,於是聰明的司馬光用園木頭作了一個警枕,早上一翻身,頭滑落在牀板上,自然驚醒,從此他天天早早地起牀讀書,堅持不懈,終於成為了一個學識淵博的,寫出了《資治通鑑》的大文豪。

《張三丰創太極》

張三丰,名全一,又名君實,號三豐,又號元元子,因不修邊幅,又名張邋遢,遼東懿州(今遼寧彰武西南)人,明朝英宗時被封為“通微顯化真人”。關於他的傳奇故事當時曾經廣泛流傳於民間,甚至把他看成了神仙。我們大家都知道太極拳吧?太極拳最大的特點就是柔中帶剛!你知道張三丰到底怎麼創造的太極拳嗎?本片要説的,正是這個故事。

了!

《玄奘苦學佛法》

玄獎是唐代一位高僧,為了求取佛經原文,玄奘從貞觀三年八月離開長安,萬里跋涉,西行取經,終於到達印度,歷時十七年,著有《大唐西域記》,為佛教和人類進步、世界文明作出了偉大的貢獻。

《岳飛學藝》

民族英雄岳飛生逢亂世,自幼家貧,在鄉鄰的資助下,拜陝西名師周桐習武學藝,期間,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離失所,萌發了學藝報國的志向,克服了驕傲自滿的情緒。寒暑冬夏,苦練不綴,在名師周桐的悉心指導下,終於練成了岳家搶,並率領王貴,湯顯等夥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國的愛國洪流中。

《厲歸真學畫虎》

五代畫虎名家歷歸真從小喜歡畫畫,尤其喜歡畫虎,但是由於沒有見過真的老虎,總把老虎畫成病貓,於是他決心進入深山老林,探訪真的老虎,經歷了千辛萬苦,在獵户伯伯的幫助下,終於見到了真的老虎,通過大量的寫生臨摹,其的畫虎技法突飛猛進,筆下的老虎栩栩如生,幾可亂真。從此以後,他又用大半生的時間遊歷了許多名山大川,見識了更多的飛禽猛獸,終於成為一代繪畫大師。

《沈括上山看桃花》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當讀到這句詩時,沈括的的眉頭凝成了一個結,“為什麼我們這裏花都開敗了,山上的桃花才開始盛開呢?”,為了解開這個謎團,沈括約了幾個小夥伴上山實地考察一番,四月的山上,咋暖還寒,涼風襲來,凍得人瑟瑟發抖,沈括矛茅塞頓開,原來山上的温度比山下要低很多,因此花季才來得比山下來得晚呀。憑藉着這種求索精神和實證方法,長大以後的沈括寫出了《夢溪筆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