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夜書所見》原文及翻譯賞析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31W

《夜書所見》原文及翻譯賞析新版多篇

《夜書所見》原文及翻譯賞析 篇一

原文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古詩簡介

《夜書所見》是南宋詩人葉紹翁所寫。蕭蕭的秋風吹動梧桐葉,送來陣陣寒意,客遊在外的詩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鄉。一二兩句寫景,借落葉飄飛、秋風瑟瑟、寒氣襲人烘托遊子漂泊流浪、孤單寂寞的淒涼之感。三四兩句寫兒童夜捉蟋蟀,興致高昂,巧妙地反襯悲情,更顯客居他鄉的孤寂無奈。這首詩寫羈旅鄉思之情,但作者不寫如何獨棲孤館、思念家鄉,而着重於夜間小景。

翻譯

蕭蕭秋風吹動梧葉,送來陣陣寒意,客遊在外的遊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鄉。忽然看到遠處籬笆下的燈火,料想是孩子們在捉蟋蟀。

註釋

①蕭蕭:風聲。

②客情:旅客思鄉之情。

③挑:用細長的東西撥動。

④促織:俗稱蟋蟀,有的地區又叫蛐蛐。

⑤籬落:籬笆。

賞析

①作者抒發了一種思鄉念親、懷想故園的感情。

詩中一、二兩句寫梧葉飄飛,寒聲陣陣,秋風瑟瑟,江船漂泊,有力地烘托出詩人客居他鄉、輾轉漂泊的淒涼心境。三、四兩句描寫兒童挑燈夜遊、捉弄蟋蟀的生活場景,自然容易引發詩人的聯想。他會想起自己童年時代也是如此天真浪漫,開心有趣;他會想起故土家園的温馨美好;他會想起親人朋友的音容笑貌,一種如歸故里,如返童年的親切感油然而生。

②詩歌抒發了作者客居他鄉、歸無定所的孤寂落寞之感。

一二兩句寫景,借落葉飄飛、秋風瑟瑟、寒氣襲人烘托遊子漂泊流浪、孤單寂寞的淒涼之感。一江秋水,滿天黑暗,觸耳寒聲,詩人徹夜難眠必定是心有鬱結,意有不順。三四兩句寫兒童夜捉蟋蟀,興致高昂,巧妙地反襯出悲情,更顯客居他鄉的孤寂無奈。

③詩歌抒發了作者對童年生活的懷念留戀的思想感情。

通觀全詩,整體而論,三、四兩句寫詩人客舟所見。兒童夜捉蟋蟀,興致勃動,忘記了瑟瑟秋風、陣陣寒意,忽略了落木紛紛、秋江冷冷,深更半夜了,還津津有味地抓蟋蟀。那份專注痴迷,那份謹慎小心,那份起落不定的敏感,全在一舉手一投足的舉止中展露無遺。這種歡快有趣的生活場景自然容易勾起詩人對自己童年生活的追億、留戀。一二兩句也可以作這樣的理解,蕭蕭寒聲、梧葉搖落的秋景,流露出一種漂泊不定、愁緒莫名的感覺,更反襯出詩人客居他鄉對童年無憂無慮生活的留戀、思念。

《夜書所見》古詩原文 篇二

夜書所見

宋代:葉紹翁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譯文

瑟瑟的'秋風吹動梧桐樹葉,送來陣陣寒意,江上吹來秋風,使出門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鄉。

家中幾個小孩還在興致勃勃地鬥蟋蟀呢!夜深人靜了還亮着燈不肯睡眠。

註釋

蕭蕭:風聲。

客情:旅客思鄉之情。

挑:挑弄、引動。

促織:俗稱蟋蟀,有的地區又叫蛐蛐。

籬落:籬笆。

賞析

這首詩,寫秋夜所見之景,抒發羈旅思鄉之情。一句寫梧葉,“送寒聲”,微妙地寫出了夏去秋來之時,旅人的敏鋭感覺。

草木凋零,百卉衰殘,是秋天的突出景象。詩詞中常以具有物候特徵的“梧葉”,置放在風雨之夜的典型環境中,表現秋的蕭索。韋應物《秋夜南宮寄灃上弟及諸生》詩:“況茲風雨夜,蕭條梧葉秋。”就採用了這一手法。

此詩以疊字象聲詞置於句首,一開始就喚起讀者聽覺形象的聯想,造成秋氣蕭森的意象,並且用聲音反襯出秋夜的寂靜。接着用一“送”字,靜中顯動,引出“寒聲”。在梧葉搖落的蕭蕭聲中,彷彿含有砭骨的寒氣;以聽覺引起觸覺的通感之法渲染了環境的悽清幽冷。

第二句以“江上秋風”四字,既點明秋風的起處,進一步烘托出了寒涼的氣氛。秋風已至,而人客居他鄉未歸,因此觸動了思鄉之念。一個“送”字和一個“動”字,都用得十分傳神,前者寫“驚”秋之意,後者抒“悲”秋之情。

陣陣秋風,觸發了羈旅行客的孤寂情懷。晉人張翰,在洛陽做官,見秋風起,因思故鄉的蓴菜羹和鱸魚膾,就辭官回家了。此詩作者耳聞秋風之聲,牽動了旅中情思,也悵然欲歸。這兩句用“梧葉”、“寒聲”和“江上秋風”寫出了秋意的清冷,實際上是用以襯托客居心境的淒涼。再以“動”字揭出“客情”,情景湊泊,自然貼切,彌見羈愁之深。

第三、四句寫兒童挑促織,表面上看似乎與“客情”無關,實際上是用兒童的快樂——無憂無慮,來反襯自己旅居的孤獨和愁思。

這兩句,從庭內移到户外,一個大跨度的跳躍。是倒裝句,按意思順序,應該前後互移。作者意緒紛繁,難以入睡,轉身步出户外,以排遣縈繞心頭的羈思離愁,但眼前的夜景又給他以新的感受。

“秋夜促織鳴,南鄰搗衣急”(謝朓《秋夜》)。那茫茫的夜色中,閃現在籬落間的燈火,不正是“兒童挑促織”嗎?這種無憂無慮、活潑天真的舉動,與作者的悽然情傷、低迴不已,形成鮮明的對比。

這首詩也有這個意思。暗夜中的一盞燈光,在作者心靈的屏幕上映現出童年生活的片斷:“兒時曾記得,呼燈灌穴,斂步隨音”(張鎡《滿庭芳·促織兒》)。眼前之景與心中之情相遇合,使作者陷入了對故鄉的深沉思念之中。他以“籬落一燈”隱寓自己的“孤棲天涯”,借景物傳達一片鄉心,與“江上”句相關聯,收束全篇,尤覺秋思洋溢,引人遐想。

這首詩先寫秋風之聲,次寫聽此聲之感慨,末兩句點題,寫户外所見。全詩語言流暢,層次分明,中間轉折,句似斷而意脈貫穿。作者善於通過藝術形象,把不易説出的秋夜旅人況味委婉托出而不落入衰颯的境界。最後以景結情,詞淡意遠,頗耐人咀嚼。

課時備課 篇三

【本學期總第課時】

【本單元第課時】

【課題】:積累運用四(2)

【課型】:綜合課

【主備人】:

【教學目標】:

1、背誦古詩《夜書所見》,並在讀背中有所感悟。

2、閲讀短文,明白其解釋的道理。

3、交流健康小常識,提高口語交際能力。

4、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或想象,提高書面表達能力。

【重難點關鍵】:

【教具準備】:學生收集健康小常識,為口語交際做準備。

【教學內容】:

(口語交際)

《夜書所見》古詩原文 篇四

夜書所見

【詩人】葉紹翁 【朝代】宋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譯文

瑟瑟的秋風吹動梧桐樹葉,送來了一陣陣寒意,江上吹來秋風,讓出門在外的我思念起自己的家鄉。

家中幾個小孩還在興致勃勃地鬥蟋蟀呢!夜深人靜了亮着燈不肯睡覺。

註釋

蕭蕭:風聲。

客情:旅客的思鄉之情。

挑:挑弄、引動。

促織:俗稱蟋蟀,有的地區又叫蛐蛐。

籬落:籬笆。

創作背景

江上的秋風吹過來,梧桐樹沙沙作響,使人感受到了寒意。秋風的聲音,最能觸動在外的人的思鄉之情。夜已深了,還有兒童點着燈,在籬笆邊找並捉蟋蟀。

節候遷移,景物變換,最容易引起旅人的鄉愁。詩人客居異鄉,靜夜感秋,寫下了這首情思婉轉的小詩。

創作背景 篇五

這是葉紹翁在異鄉觸景生情之作。節候遷移,景物變換,最容易引起旅人的鄉愁。《文心雕龍·物色》説:“春秋代序,陰陽慘舒,物色之動,心亦搖焉。”作者客居異鄉,靜夜感秋,寫下了這首情思婉轉的小詩。

原文 篇六

《夜書所見》葉紹翁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設情景 篇七

前幾天,一位低年級的小同學在下課玩耍的時突然流起鼻血,有的'同學告訴他:“用紙塞住。”有的同學則説:“把頭仰起來,讓血倒流。”這些同學的建議可行嗎?為什麼?如果當時你在旁邊,會幫助他採取一些什麼措施?

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在學生充分發言的基礎上引出課題:看來,掌握一些健康小常識還挺關用。下面我們就來交流、介紹你所瞭解的一些健康小常識。

夜書所見 篇八

作者:葉紹翁

蕭蕭①梧葉送寒聲,

江上秋風動⑥客情②。

知有兒童挑③促織④,

夜深籬落⑤一燈明。

《夜書所見》原文 篇九

宋代:葉紹翁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夜書所見古詩兒童朗讀 篇十

夜書所見

宋代:葉紹翁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譯文

瑟瑟的秋風吹動梧桐的樹葉,送來陣陣寒意,江上吹來秋風,使出門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鄉。

家中幾個小孩還在興致勃勃地鬥蟋蟀呢!夜深人靜了還亮着燈不肯睡眠。

註釋

蕭蕭:即風聲。

客情:這裏指旅客思鄉之情。

挑:即挑弄、引動。

促織:俗稱蟋蟀,有的地區又叫蛐蛐。

籬落:即籬笆。

鑑賞

情感評析

①作者抒發了一種思鄉念親、懷想故園的感情。

《夜書所見》詩中一、二兩句寫梧葉飄飛,寒聲陣陣,秋風瑟瑟,江船漂泊,有力地烘托出詩人客居他鄉、輾轉漂泊的淒涼心境。三、四兩句描寫兒童挑燈夜遊、捉弄蟋蟀的生活場景,自然容易引發詩人的聯想。他會想起自己童年時代也是如此天真浪漫,開心有趣;他會想起故土家園的温馨美好;他會想起親人朋友的音容笑貌,一種如歸故里,如返童年的親切感油然而生。

②詩歌抒發了作者客居他鄉、歸無定所的孤寂落寞之感。

一二兩句寫景,借落葉飄飛、秋風瑟瑟、寒氣襲人烘托遊子漂泊流浪、孤單寂寞的淒涼之感。一江秋水,滿天黑暗,觸耳寒聲,詩人徹夜難眠必定是心有鬱結,意有不順。三四兩句寫兒童夜捉蟋蟀,興致高昂,巧妙地反襯悲情,更顯客居他鄉的孤寂無奈。

③詩歌抒發了作者對童年生活的懷念留戀的思想感情。

通觀全詩,整體而論,三、四兩句寫詩人客舟所見。兒童夜捉蟋蟀,興致勃動,忘記了瑟瑟秋風、陣陣寒意,忽略了落木紛紛、秋江冷冷,深更半夜了,還津津有味地抓蟋蟀。那份專注痴迷,那份謹慎小心,那份起落不定的敏感,全在一舉手一投足的舉止中展露無遺。這種歡快有趣的生活場景自然容易勾起詩人對自己童年生活的追億、留戀。一二兩句也可以作這樣的理解,蕭蕭寒聲、梧葉搖落的秋景,流露出一種漂泊不定、愁緒莫名的感覺,更反襯出詩人客居他鄉對童年無憂無慮生活的留戀、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