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中國歷史之五代十國的戰爭時間經過以及結局(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3.21W

中國歷史之五代十國的戰爭時間經過以及結局(精品多篇)

契丹滅後晉之戰(公元947年 篇一

- 契丹滅後晉之戰,是一【】場發生於五代時期的戰事,該戰爭致使後晉滅亡。

- 經過 遼帝耶律德光認為後晉皇帝石重貴意圖反抗遼,因此於944年1月開始入侵後晉,雙方在澶州(今河南濮陽南)交戰,互有勝負。945年契丹再次南征,石重貴親征,再次擊敗契丹。947年,契丹第三次南下,後晉重臣杜重威降契丹,後晉的主力就喪失了。石重貴被迫投降,全家被俘虜到契丹。後晉滅亡。

- 遼的短暫統治及劉知遠建漢 遼侵佔後晉領土後,遭受人民頑烈的抵抗,政局非常不穩。於是遼短短不足一年的統治黃河流域結束,繼而是劉知遠在太原稱帝,建立後漢。

滅亡原因: 篇二

1、藩鎮勢力依然強大,新生政權也無法控制,以致內亂戰爭不斷;

2、不少君主昏庸且重女色、殘暴蠻橫,軍務鬆弛,貪官暴吏欺壓百姓;

3、權臣勾結外族作亂,以及外族反撲中原擄掠殺伐;

4、政權太多,賦斂苛重,戰事頻繁,社會秩序、經濟基礎破壞嚴重。

興教門之變(公元926年 篇三

- 郭從謙,五代後唐人,伶人出身,藝名郭門高。為了報仇,926年發動興教門之變,殺害後唐莊宗李存勖。

- 生平郭從謙本是伶人。後唐莊宗李存勖在德勝(今河南省濮陽)跟後梁作戰時,招募死士出陣。郭從謙應募,殺敵勝利而回,於是受到寵愛。郭從謙作戰勇猛,由軍使擢升到指揮使。郭從謙平時視郭崇韜為叔父,又是睦王李存義的養子。郭崇韜和李存義先後被唐莊宗冤殺,郭從謙大恨,準備復仇。唐莊宗同光四年(926年)魏博軍皇甫暉叛亂,李存勖命李嗣源前往討伐,嗣源卻與魏博叛軍合兵造反,佔據汴州(今河南開封),進軍洛邑,李存勖決定親征反擊。此時從謙在洛邑(今河南省洛陽)發動兵變,打進宮城,焚興教門。唐莊宗的近臣多數逃逸,僅王全斌等十幾個人抵抗。混戰中,莊宗被亂箭射中,王全斌將其扶至絳霄殿,直到莊宗死去,大慟而去。最後,一個伶人揀了些丟棄的樂器,放在莊宗的身上點火,焚屍而去。史稱興教門之變。李嗣源入洛邑後,假意封從謙為景州(今河北景縣)刺史,卻在景州將之滅族。

代十國的歷史簡介 篇四

五代依次為樑、唐、晉、漢、週五個朝代,史稱後梁、後唐、後晉、後漢與後周。公元907年,朱温篡唐建立後梁,這是五代十國的開始。公元923年,盤踞太原的晉王李克用之子李存勖滅後梁,後唐建國。後唐之後的五代君王均出自李克用的子孫與部屬。後唐歷經後唐明宗的擴張與整頓,國力強盛,但發生內亂後,被石敬瑭引契丹軍攻滅,後晉建立。

不久契晉關係惡化,契丹軍南下滅後晉,建立遼朝。同時劉知遠在太原建立後漢,收復中原。郭威篡後漢建後周,後周世宗柴榮苦心經營,使後周隱隱有一統天下的希望,但柴榮在北伐燕雲十六州時不幸病亡。後周隨後被趙匡胤所篡,建立北宋,五代結束。

十國方面,江南地區初期以吳國最強,而後被李昪篡位,建國南唐,其次有吳越國與閩國等。湖廣則被荊南、南楚與南漢等佔據。南唐國力最強,先後攻滅閩國、楚國,但多次用兵使得國力衰退,最後敗於後周。蜀地有前蜀、後蜀,國家富強,是僅次於南唐的強國,然而耽於安樂,最後亡於中原。

北漢是十國中惟一在北方的一國,是後漢高祖劉知遠的弟弟劉祟所建。趙匡胤建立宋朝(史稱北宋)後,與其弟宋太宗相繼掃蕩羣雄,最後於公元979年攻滅北漢,基本統一全國,十國結束。

郭威滅漢(公元950年 篇五

- 郭威滅漢,是五代最後一個王朝後周建立的事件,發生於950年,歷時1年。

- 起因 後周的開國皇帝郭威是後漢的主要開國功臣,因此受後漢高祖劉知遠重任和寵愛,並且被授予高職。後來,劉知遠病重,臨死前委託郭威成為顧命大臣。後來隱帝劉承祐繼位,拜郭威為樞密副使。948年三月河中(今山西永濟)的李守貞、永興(今陝西西安)的趙思綰和陝西鳳翔的王景崇相繼起事,郭威成功地平定這些亂事,結果李守貞和王景崇自焚,趙思綰投降。同一時間郭威又體貼手下,因此深受自己軍隊的愛戴。

- 經過 但後來隱帝覺得顧命大臣的權力太多,因此開始消滅這些顧命大臣。郭威正在外領兵,聞訊後立刻以「清君側」的名號起兵。隱帝為此於950年四月下令將開封內的郭威、柴榮和王峻的一切親屬殺盡。而憤怒的郭威於數日內就攻入開封城,劉承祐被殺。郭威的軍隊在開封大掠。郭威首先表面上歡迎徐州的劉贇為後漢皇帝,自己卻借攻打契丹為藉口北上,而他暗地裏派手下將劉贇殺死,然後又令自己的軍隊擁戴自己為新皇帝,並裝出迫不得已的模樣。在這樣的狀態下他仍然以「監國」之名登基,其後一個月才正式稱帝。

- 影響 郭威滅漢導致後漢滅亡,及五代最後的一個王朝——後周的建立。郭威滅漢也致使北漢正式代替後漢。郭威滅漢也象徵五代十國踏入一個新的階段:後周時期。後周是個比較強大的王朝,這都為未來宋朝的統一打好根基。

割讓燕雲十六州(公元938年 篇六

- 公元936年,中國後晉的開國皇帝石敬瑭(後唐河東節度使)反唐自立,向契丹求援。契丹出兵扶植其建立後晉,遼太宗與石敬瑭約為父子。天福三年(938年),石敬瑭按照契丹的要求把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使得遼國的疆域擴展到長城沿線,往後中原數個朝代都沒有能夠完全收復。燕雲十六州的戰略意義使得中原的北宋政權感受威脅持續長達160多年。

- 五代十國時期 907年,唐朝滅亡,朱温篡唐建立後梁,911年,幽州節度使劉守光不顧眾將臣的反對,登極稱帝,國號大燕,改元應天。桀燕建立後,即不斷受到晉王李存勗(沙陀人)的攻擊,應天三年(913年),晉軍攻陷幽州,俘獲被囚禁已久的劉仁恭,而劉守光逃亡後不久亦被擒。914年劉仁恭和劉守光父子被殺。923年,沙陀人李存勖建立後唐。並滅掉後梁,到後唐末帝李從珂繼位時,大將石敬瑭為河東節度使。後來末帝開始對石敬瑭起疑,石敬瑭也暗中謀自保。石敬瑭以多病為理由,上表請求朝廷調他往其它藩鎮,藉此試探朝廷對他的態度。末帝在清泰三年(936年)五月改授石敬瑭為天平軍節度使,並降旨催促赴任。石敬瑭懷疑末帝對他起疑心,便舉兵叛變。後唐派兵討伐,石敬瑭被圍,向契丹求援。九月契丹軍南下,擊敗唐軍。石敬瑭在十一月受契丹冊封為大晉皇帝,認契丹主為父,自稱兒皇帝,然後向後唐都城洛陽進軍,末帝在閏十一月(937年1月)自焚,後唐遂亡。沙陀人石敬瑭滅後唐後,建立後晉,並在938年按約定將燕雲十六州獻給契丹。燕雲十六州被割讓給契丹(遼朝)以後,中原失去了與北方遊牧民族之間的天然和人工防線,遼國也開始從單純的遊牧民族,向遊牧與農耕相交雜的民族過渡。在燕雲十六州,漢族也和契丹族混居。顯德六年(959年),後周世宗柴榮率軍攻遼,水陸並進,一個多月內收復瀛、莫、寧(天津靜海縣南)三州,以及益津關(河北霸縣)、瓦橋關(涿縣南)、淤口關三關。五月,欲攻取幽州(今北京)時,因病重班師,六月十九日,卒於東京(今河南開封)。

- 宋朝 開國之後,面對遼朝(契丹)鐵騎由燕雲十六州疾馳而至的威脅,不得不在汴京附近廣植樹木。宋太祖趙匡胤不忘收復燕雲,曾在內府庫專置“封樁庫”,打算用金錢贖回失地。宋朝還在河北南部興建“北京”大名府和遼國對峙。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宋太宗趙光義移師幽州,試圖一舉收復燕雲地區,在高梁河(今北京西直門外)展開激戰,宋軍大敗,宋太宗中箭,乘驢車逃走。之後北宋與遼進行了長期的戰爭,一直未能佔領此地。景德元年(1004年)北宋真宗抵澶州北城,後與遼國在澶州定下了停戰和議,史稱“澶淵之盟”,之後宋遼邊境長期處於相對穩定的狀態。宣和四年(1122年)宋金訂立“海上之盟”,約定聯合滅遼後,金歸還宋燕雲十六州。於是北宋預置了燕山府路和雲中府路。金太祖完顏阿骨打把遼天祚帝趕到燕山以西之後,於1123年二月把太行山(後明在此建內長城)以南的燕京、涿州、易州、檀州、順州、景州、薊州如約歸還。但阿骨打死後,金以張覺事變為由伐宋。宣和七年(1125年)十二月金兵又佔領燕京地區。第二年金國大舉南下,俘虜了徽欽二帝,佔據了中原地區,史稱“靖康之變”,北宋滅亡。1127年,宋舊皇室趙構衣冠南渡,宋高宗趙構建立南宋偏安政權,後來遷都臨安(杭州)。

- 元朝 1213年,燕雲十六州被蒙古帝國佔領。成吉思汗大軍南下,橫掃河北,1215年,元太祖成吉思汗攻克金中都,並改名為燕京,1234年,蒙古滅金朝。1276年,元朝滅南宋,1279年,元朝消滅南宋殘餘抵抗勢力,統一全國。1264年八月,元世祖忽必烈下詔改燕京(今北京市)為中都,定為陪都。1267年忽必烈遷都位於中原的中都,1272年,將中都改名為大都(突厥語稱汗八里,帝都之意),將上都作為陪都。

- 燕雲十六州在非漢族的統治者統治了455年(913-1368年)之後,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明太祖朱元璋遣徐達、常遇春攻克大都,燕雲十六州得以重新併入漢人勢力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