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戰爭時代的中國英雄感人故事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68W

戰爭時代的中國英雄感人故事精品多篇

中國古今英雄的小故事 篇一

邱少雲,1952年10月,所在部隊擔負攻擊金化以西“聯合國軍”前哨陣地391高地。為縮短進攻距離,便於突然發起攻擊,11日夜,部隊組織500餘人在敵陣地前沿的草叢中潛伏。12日12時左右,美軍盲目發射燃燒彈,其中一發落在他潛伏點附近,草叢立即燃燒起來,火勢迅速蔓延到他身上。邱少雲身後就是一條水溝,只要他後退幾步,就勢一翻,就可在泥水裏將火苗撲滅。但為了不暴露目標,確保全體潛伏人員的安全和攻擊任務的完成,他放棄自救,咬緊牙關,任憑烈火燒焦頭髮和皮肉,堅持30多分鐘,直至壯烈犧牲。實踐了他在入黨申請書中所寫:“為了世界革命,為了戰鬥的勝利,我願意獻出自己的一切!”的鋼鐵誓言。

戰後,所在部隊黨委追認他為中國共產黨黨員,並追授“模範青年團員”稱號。中國人民志願軍總部給他追記特等功,追授他“一級英雄”稱號。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追授他“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和金星獎章、一級國旗勛章。

中國古今英雄的小故事 篇二

誰都知道這是一位創造了漢文字藝術巔峯的書法大家,卻鮮有人知道他刀光劍影的一生,知道他是出入十萬敵軍如履平地的一條鐵血漢子,知道他是風雨飄搖、烽煙四起的中唐時代之忠臣烈士。

剛正耿直的人格和瑰麗雄渾的藝術在他身上達到了完美的結合,這是咱們這個民族文化的巨大驕傲,也是其歷盡苦難仍然生生不息的根由。每次感受顏體厚重雄強、大氣磅礴的書風,我就覺得自己回到了漢唐,那個創造經典的時代,也是人格偉岸的時代。

在平定安史叛亂中,顏真卿湊集河北二十萬大軍拖住叛軍,打贏了平定安史之亂的第一場大仗。叛軍勢盛時,河北各郡大都被攻陷,只有他固守的平原城沒有陷落。後來,為了平息李希烈叛亂,他以七十七歲高齡獨闖虎狼之地,面對土匪們明晃晃的尖刀,毫不畏懼,面不改色,在被李希烈扣留一年多後自縊殉國。

身為朝廷重臣,他為官廉潔自持,絕不貪枉苟取,以致鬧到了“舉家食粥來以數月,今又罄竭”的地步,不得不寫信向同事求告“惠及少米,實濟艱勤”,這就是書法史上奇特的《乞米貼》的來歷。寥寥數言,但研讀起來卻覺浩然正氣,撲面而來。著名藝術家黃裳説:“予觀魯公‘乞米帖’,知其不以貧賤為愧,故能守道,雖犯難不可屈。剛正之氣,發於誠心,與其字體無異也。”

中國古今英雄的小故事 篇三

古往今來,不畏強權、不懼惡勢力,能堅守崇高民族氣節的人很多,蘇武正是其中的典範之一。

蘇武,字子卿,西漢人。他的父親蘇建,是西漢著名的將領。受父親影響,蘇武從小就立志報國。

公元前100年,為安撫剛即位的匈奴單于,漢武帝派中郎將蘇武出使匈奴。完成出使任務後,蘇武準備返回中原覆命。誰知天有不測風雲,匈奴突然發生內亂,蘇武被無辜牽連,被扣押下來。

原來,蘇武的副使張勝參加了這次內亂,連帶着蘇武也脱不了干係。當蘇武因為此事被審問時,他深感自己辜負了大漢朝廷所託,有損大漢的尊嚴,便揮劍自刎。還好搶救及時,才救回了一命。

單于見蘇武視死如歸,非常佩服,想借機逼蘇武背叛漢朝,留為己用。於是他派丁零王衞律前去勸降。

衞律派人把蘇武押到帳前,先是殺雞儆猴,當着蘇武的面殺了一名參加內亂的將領,企圖威嚇蘇武。但是他的如意算盤打錯了,蘇武絲毫沒有被嚇倒。

見這招不管用,衞律又心生一計,直接揮劍朝蘇武刺去。蘇武見寒光閃閃,仰了仰脖頸,反而向劍刃湊了過去,雙眼緊盯衞律,毫無懼色。

劍還沒有捱到蘇武的皮毛,衞律就慌了。他從蘇武堅定的眼神中看出,蘇武至死也不會屈服的。於是他忙收住劍,哈哈笑了起來:“蘇兄,真英傑啊!以前衞律孤身離開中原,投靠匈奴,單于厚待我,不但封我為王,還賜給我數萬的奴僕和漫山的牛羊,這樣禮賢下士的明主,哪裏去找呢?何不趁機投靠他?單于對你異常器重,若是你降了,今後也必定擁有這些權勢和財富。”

蘇武見衞律威逼不成,又來利誘,對他的話嗤之以鼻,斬釘截鐵地説:“奴僕、牛羊都是身外之物,擁有再多,也只能享用百年;辱沒了名節,卻要遺臭萬年!”

衞律利誘不成,反倒遭到蘇武的諷刺,心裏大為惱火,就把他押到單于那裏。

單于見勸説蘇武無用,但又敬重蘇武的氣節,不忍心殺他。於是,他將蘇武發配到人跡罕至的北海(今貝加爾湖),讓他在那裏放羊,卻不給他任何食物。他對蘇武説:“哪天公羊生下了小羊,你才可以回來。”蘇武知道單于故意為難自己,沒有爭辯,他要用行動來表明自己的決心。

初夏的北海,水草豐茂,蘇武在湖邊搭了一間低矮的石屋,他就在湖邊牧羊。北海邊的野菜很多,餓了,蘇武就挖野菜充飢。但是嚴冬很快來臨。在北海,幾乎半年時間都是冰天雪地。積雪厚厚地壓在屋頂上,似欲將石屋壓垮。

蘇武全然不顧這些。白天,他忍飢挨餓,想盡辦法尋找食物。他循着雪地上野鼠的足跡,找到洞穴,挖出裏面的堅果和野草種子充飢。夜晚,凜冽的風從牆縫裏吹進石屋,刺骨冰寒,呼出的氣體似乎都要冰凍起來。蘇武縮在石屋的角落裏,披着羊皮身體依然冰冷,但他忠於大漢王朝的心卻永遠是熱的。

一天天一夜夜,蘇武無論在哪裏,手中都握着代表漢朝使臣的旄節。年復一年,就這樣,旄節棒上的犛牛尾毛都掉光了,他還是緊握着,心中只有一個念頭:“一定要堅強地活着,一定要回到中原。”憑着這種堅定的信念,蘇武從死亡的邊緣一次次走了過來。

春去秋來,一晃十九年過去了。公元前81年,匈奴內亂,一分為三,再也沒有能力與中原抗衡,只得向漢朝求和。為了顯示誠意,匈奴將漢朝的使臣全部放歸中原。蘇武也被放了回來。

蘇武出使時,正值壯年,而當他重新回到漢朝時,早已白髮蒼蒼。當他帶着那根旄節回到朝廷時,滿朝文武都被感動了。他用自己十九年堅韌不拔的信念和精神,威武不屈、富貴不移的民族氣節,實踐了自己的人生價值,贏得了世人的尊重,流芳千古。

中國古今英雄的小故事 篇四

賴寧,英雄少年。14歲(指被評為“十佳少先隊員”時,下同),四川石棉縣人。他胸懷大志,品學兼優,全面發展,從上國小開始,年年被評為三好學生和優秀少先隊員。曾獲省紅領巾讀書讀報獎章活動一等獎,地區少年兒童繪畫比賽二等獎和縣兒童書法比賽一等獎。國小畢業後,他以全縣第一名的成績考入重點中學——石棉縣一中。

賴於對祖國、對家鄉、對人民、對生活無比熱愛,他三次救火而不留姓名;他有着遠大志向,要做像李四光那樣的科學家;他堅持幾年為家鄉探險尋寶,利用節假日採集礦石標本,進行無線電實驗。他求知若渴的進行學習,好追根尋底,有積極探求的進取精神。1988年3月13日,石棉縣海子山突然發生山林火災,為了撲滅山火,挽救山村,保護電視地面衞星接收站的安全,賴寧主動加入了撲火隊伍,他不顧個人安危,在烈火中奮戰四五個小時,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為了表彰賴寧的崇高精神,1988年5月,共青團中央,國家教委做出決定,授予賴寧“英雄少年”的光榮稱號。號召全國各族少年向賴寧學習。

中國古今英雄的小故事 篇五

有一次,周總理在日內瓦參加國際會議時,一個美國記者伸出手來主動和周恩來握手,周總理出於禮節沒有拒絕。但沒有想到,這個記者剛握完手,忽然大聲説:“我怎麼跟中國的。好戰者握手呢?真不該!真不該!”然後拿出手帕不停地擦自己剛和周恩來總理握過的那隻手,然後把手帕塞進褲兜。這時很多人都在圍觀,看周總理如何處理。周恩來略略皺了一下眉頭,他從自己的口袋裏也拿出手帕,隨意地在手上掃了幾下,然後——走到拐角處,把這個手帕扔進了痰盂。他説:“這個手帕再也洗不乾淨了!”

儘管中美當時處於敵對狀態,但周總理一貫的思想,還是把當權者和普通美國民眾分開。在談判桌上橫眉冷對,那是一點情面也不講的。但會場外,他可是統戰高手,儘量做工作,力圖潛移默化。他對普通美國民眾一直是友好的,包括新聞記者在內。所以,在那個美國記者主動要和周總理握手時,周總理沒有拒絕。但這個記者看來純粹要使周總理難堪,否則不會自己主動握手,然後又懊悔不迭地拿手帕擦手。周總理在他擦手之前,也不會意識到他會這樣做。當時大堂里人很多,就看你周恩來下不下得了台。所以周總理也拿出手帕擦手。但兩人做法不同的是:記者擦完手後把手帕塞回褲兜,而周總理是擦完手後把手帕扔進了痰盂。周總理的意思是:你的手帕還能用,我的手帕因為擦了以後沾染了你的細菌,你這小人的病菌,再也不可能洗乾淨使用了,所以我就把它扔到痰盂裏。

中國古今英雄的小故事 篇六

這是晉朝時的故事。襄陽城被敵軍包圍了。城裏的糧食快吃完了,箭也快用光了。主將荀崧幾次叫人突圍出去請救兵,都被敵軍堵了回來。眼看城就要被攻破,荀崧焦急萬分。當時荀灌只十三歲,問道:“爸爸,您有啥難事,能告訴我嗎?”

荀崧歎了口氣,説你是女孩子,告訴你有什麼用呢?您不説我也知道,荀灌眨着聰明的眼睛,説:“為突圍求救的事着急。爸爸,您快寫信,讓我去送吧。”“你去”?荀崧搖搖頭,“那怎麼行啊!”

荀灌見爸爸不同意,她抽出寶劍,舞了一回。其實,她雖年紀小,但平日苦練武藝、鍛鍊身體,早已把各種兵器耍得嫻熟。而且又愛動腦筋。她舞完劍,又把突圍的辦法説了一遍。荀崧見女兒身體結實、武藝不凡、辦法周到,終於答應了。在一個月暗星稀的深夜,荀灌穿了黑衣,沿繩子爬下城牆,直到快過敵人的兵營時,敵人才發現有人突圍。荀灌命令幾個士兵故意大聲嚷叫,引開敵人,她自己飛快地跑到一條偏僻的山路上走了。

突出重圍後,荀灌憑她結實的身體,翻山越嶺,日夜趕路,送到了信,請來了救兵。敵人怕前後受敵,急忙撤退了,襄陽就解了圍。滿城的人都誇荀灌是個勇敢的人。

中國古今英雄的小故事 篇七

在中國北方,有一個叫女真族的部落不斷闖到中國來搶東西、殺人、放火。讓很多很多人沒有房子往,沒有東西吃。而當時的皇帝,他成天吃喝玩東,大把大把地花錢,根本不顧老百姓的死活。為了修一座宮殿,他抓了很多人拴上繩子,讓他們幹活。女真族的部隊也就是這個時候侵略中國。岳飛在家裏聽到逃難的老百姓説了這些事後心裏非常着急,於是他準備離家參軍保衞國家。

臨走的前一天晚上,岳飛的媽媽捨不得岳飛離開家,眼淚在眼框裏不停地打轉,但為了祖國的安危,岳飛的媽媽給岳飛講了很多要為祖國增光的事。最後岳飛的媽媽又取來針,讓岳飛跪在地上託着小墨盒,在岳飛的脊背上刺了四個字“精忠報國”,她這樣做是為了讓嶽習永遠記住,要忠於自己的祖國和保衞國家。

就這樣,岳飛含着眼淚告別了家鄉,告別了媽媽來到部隊參了軍。

在隊伍裏岳飛只是一名小小的士兵,跟大家一起站在隊伍了。他常常想,我什麼時候能夠成為一名大將軍,帶領大家去和敵人戰計呢。其它的士兵也經常笑話他,説一個士兵怎麼能成為大將軍呢。

可是機會終於來了,一天岳飛所在的小分隊從山裏演練回來,突然在道邊遇上了女真族的大隊人馬。為首女真族將領看見,岳飛他們哈哈大笑,手裏着狼牙棒:兄弟們快上,把宋朝的幾個小兵給我拿下。金兵一擁而上將岳飛他們團團圍信,岳飛他們的小隊長在戰鬥中犧牲了,正在危急的時刻,只見嶽心手裏拿着長搶突發神威,騎着白馬直接奔金兵將領而去,金兵將領見岳飛揮馬來到手裏握着狼牙棒猛砸下去,岳飛抬頭大喝一聲用槍挑去,狼牙棒嗖一聲就不知飛到哪裏去了,金兵將領嚇得頭髮都豎起來了,拍往回跑,只見岳飛從後趕上噗一槍正紮在他身上將他挑入馬下。金兵看見自己的將領被殺,嚇得一鬨而散,岳飛就領着宋軍將金兵殺得屁滾尿流。

岳飛因為這次打仗勇敢,被提升為小隊長,雖説官小了點,但岳飛卻沒有一絲恕言,他想更大的努力來實現他為國家效力的諾言。

中國古今英雄的小故事 篇八

自秦以來,中原邊境經常遭受匈奴人的侵擾。作為遊牧民族的匈奴,以擅長大範圍機動和騎兵作戰而聞名,他們時常燒殺擄掠中原邊境,而面對這樣的局面,西漢初期的統治者卻無可奈何,更多的時候是寄希望於和親來換取一時的安寧。

執政不久的漢武帝劉徹,憑藉着“文景之治”積累下的巨大財富,開始強勢改變西漢初年定下的和親政策,對匈奴發動了大規模的反擊戰爭,而衞青正是武帝時期抗擊匈奴的名將。

衞青是皇后衞子夫的弟弟,出身貧賤,從小在平陽公主府上做騎奴。他聰明好學,受到漢武帝的賞識和重用。

公元前129年,匈奴再次興兵南下,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分派四路大軍出塞迎擊匈奴,並果斷地任命衞青為“車騎將軍”,領騎兵一萬人,從上谷郡出發,深入匈奴腹地,痛擊匈奴。

九月的塞外,秋高氣爽,草肥馬壯。一望無際的茫茫草原,寬闊遼遠。衞青帶領着一萬騎兵,浩浩蕩蕩出發了。邊塞居民久受匈奴騷擾和掠奪,終於等到朝廷出兵反擊,都歡呼雀躍,夾道歡送。

衞青首次出征,除了興奮,當然還有點緊張不安。他騎在馬上,行進在隊伍當中,邊走邊想:雖然對匈奴人的強悍兇猛早有耳聞,但真的就像那些大臣們講得那樣可怕嗎?真的就無法戰勝匈奴人嗎?衞青雖然不知道自己即將面對的戰爭會怎麼樣,但他心底很清楚:縱然戰敗捨身成仁,他也絕不會做個膽小的懦夫,更不會投降匈奴人。

陣陣北風吹過,衞青的頭腦變得十分冷靜,他眼望着遠方,塞外的草原遼闊無邊,蔚藍的天空上一隻雄鷹正在翱翔。忽然,雄鷹一個俯衝,眨眼的工夫就抓住一隻兔子迅速起飛。衞青恍然大悟:這隻雄鷹不正是在教我如何對付匈奴人嗎?我的部隊要像這隻雄鷹一樣,一旦發現獵物便迅速出擊,戰鬥結束後快速離開,不給敵人留下任何反擊的機會……想到這裏,衞青就像吃了定心丸一樣,底氣十足。

大軍行進了數日,沒遇到匈奴的大部隊,只和幾小股匈奴部落交戰,並取勝。從俘虜口中得知,再往西行進約一天的路程,就是匈奴人的腹地——龍城,一個匈奴人祭祀祖先的地方。

衞青馬上召集眾校尉和副將來到自己帳中商議下一步的計劃。他將自己的想法和盤托出:“龍城是匈奴人祭祖、祭天的地方,僅駐紮了一千多人,而且這個地方沒有重兵把守,如果突然襲擊龍城,必能打他個措手不及,諸位覺得如何?”

眾人頓時議論紛紛。看到大家七嘴八舌,有贊同的,也有反對的,決議不下,衞青果斷地站起身來,對眾將道:“就這樣決定,戰敗我自會向皇上請罪,請各位無須多慮。”

衞青又道:“此次出征,關係着邊境百姓的福祉,也關乎我大漢的顏面,皇上十分重視。匈奴人雖然強悍兇猛,但我等也並非膽小懦弱之人,前面幾次交戰就是最好的例子!”衞青頓了頓,看着大家,接着説,“你們離家別子,隨我出征到這荒漠之地,和匈奴人浴血奮戰,衞青感激不盡。只要大家奮勇殺敵,我自當稟告皇上,為各位請功!”

“願為將軍效力!”眾將異口同聲道。

“好!傳令下去,準備開拔!”

凌晨時分,大軍開始向龍城進發。衞青一馬當先,衝鋒在前。不出所料,還在睡夢中的匈奴人被打了個措手不及,死傷七百餘人。天亮時分,打掃戰場,收拾停當,衞青帶着自己的大軍開始回撤到漢境。

經此一役,衞青不僅名聲大振,而且還積累了對匈奴作戰的經驗,總結出了獨特的戰術。自此以後,衞青在對匈奴作戰中六戰六捷,無一敗績,威震大漠。最後的漠北之戰,衞青和外甥霍去病聯手,徹底打垮了匈奴主力,使其從此一蹶不振,再無實力覬覦中原。衞青也因此被歷代兵家所敬仰和崇拜,成為名垂千古的偉大軍事家

中國古今英雄的小故事 篇九

霍去病,西漢抗擊匈奴的著名將領,大將軍衞青的外甥。在衞青的影響下,霍去病自幼就勤奮好學,擅長射箭、騎馬、擊刺等,從小便嚮往馳騁沙場,建功立業,成為和舅舅衞青一樣居功至偉的大將軍,報效國家。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漠南之戰打響。未滿十八歲的霍去病聽説舅舅又要出征,便主動向武帝請戰,跟隨衞青出征定襄。武帝聽後十分高興,當即任命他為“剽姚校尉”,統領八百名騎兵。霍去病從這時便開始嶄露頭角,並表現出了高超的指揮才能。

他率領八百騎兵,縱馬馳騁在茫茫大漠,一路遠程奔襲數百里,孤軍深入匈奴腹地。黃昏時分,霍去病發現了匈奴人的營地,他當即帶領部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衝殺過去,殺敵人一個措手不及。結果,殺敵兩千多人,活捉匈奴單于的兩個叔父。

首戰告捷,霍去病和部下全身而退。這次戰鬥令霍去病脱穎而出,漢武帝因此對他賞識有加,立即封他為“冠軍侯”,以表彰他的勇猛果敢,功冠三軍。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河西大戰爆發。漢武帝發動了第六次北伐匈奴的戰爭。這次,霍去病被任命為“驃騎將軍”,獨率精鋭騎兵一萬人,從隴西出發,攻打匈奴。十九歲的霍去病不負眾望,帶着他的鐵甲騎兵在千里大漠里長途奔襲,六天轉戰匈奴五部落,一路高歌猛進,勢如破竹。霍去病在皋蘭山激戰匈奴,並斬殺匈奴二王,活捉渾邪王的兒子及相國和都尉等,殲敵近九千人,並且繳獲了匈奴休屠王的祭天金人。

漢軍大獲全勝,武帝聞訊喜出望外,決定乘勝追擊,收復河西。霍去病一鼓作氣,收復了河西平原。從此,漢軍軍威大振,而年僅十九歲的霍去病更是威震四方,令匈奴人聞風喪膽。

兩場河西大戰後,渾邪王聽説因自己戰敗,單于要處置他,於是率眾投降漢朝。漢武帝怕匈奴人以詐降方式襲擊邊郡,派霍去病前往黃河邊受降。

霍去病率領一萬漢軍輕裝簡從渡過了黃河。正在營帳中坐立不安的渾邪王聽到霍去病已經快到營地,慌忙帶領手下部將列隊出迎。剛走出營門,就只見漢軍如波濤般翻滾着往營門直壓過來,渾邪王本能地往後退了幾步。

渾邪王定睛一看,為首的是員年輕小將,身穿黑色戰甲,頭戴紅纓盔,背後的紅色披風如雲飄舞,身後一面威風凜凜的“霍”字大旗在晨風中迎風飄揚,啪啪作響。渾邪王手下一看到那杆大旗,隊伍中立馬引起了不小的騷動。

“霍”字旗的出現對他們來説就意味着失敗和死亡,一股恐懼之感油然而生。有不少人驚恐地大叫道:“霍去病!是霍去病!”一時間人馬紛亂,吶喊聲遍野。渾邪王拔出長刀,一聲怒喝:“休要妄動!”誰知眾人根本不理會渾邪王,一些本就不屬於渾邪王部落的將領,紛紛上馬準備逃走。他們大聲地叫道:“霍去病一定不會放過我們,一定會殺了我們的,不想死的就殺出去!”

霍去病坐在馬上,冷冷地看着渾邪王和譁變的兵將。部將上前問是否前去受降,他沉聲答道:“其他人等不動,你們隨我來!”於是,霍去病帶着幾十個人,向着營門疾馳而去。

渾邪王一看,就幾十個人,心裏一閃念:如果殺了霍去病,我就是匈奴的大英雄了,單于就不會再怪罪我了吧?

轉眼之間,霍去病就到了渾邪王面前。清晨的太陽剛剛從草原上升起,霍去病的身上流溢着金色的陽光,如戰神般倚馬而立,那種一言不發卻能將眼神裏的冷靜和掌控一切的霸氣表露無遺。這樣的眼神渾邪王看在眼裏,使得他剛冒出的逆反苗頭馬上煙消雲散——不是不想,是不敢。

霍去病端坐馬上,高聲問道:“渾邪王,你可是真心降漢?”

渾邪王心跳加快,手心裏冒出了冷汗,連忙答道:“將軍,我渾邪王部一心向漢,只是有些部落反悔降漢,還請將軍處置。”

霍去病一點頭:“好!”他一馬當先,衝進混亂人羣之中,斬殺不願降漢士卒八千餘人,制止了騷亂。從此,河西走廊正式併入了西漢王朝。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漠北大戰打響。霍去病率五萬騎兵,打敗匈奴,戰功甚至超過了他的舅舅衞青。從此,匈奴被徹底趕出大漠,以後數十年內無力侵犯漢朝邊境。霍去病也被封為“大司馬驃騎將軍”。遺憾的是,年僅二十四歲的霍去病英年早逝。但他“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報國之心令人歎服,成為後世將領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