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公務員考試歷年申論真題(通用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37W

公務員考試歷年申論真題(通用多篇)

公務員考試歷年申論真題 篇一

Y縣位於A省南部。初夏時,這裏羣山披翠、江水衣藍、小橋流水、長街曲巷、飛檐翹角、雕樑畫棟

……它們既是遊客鏡頭裏的美景,也是歷史積澱的見證,更是當地薪火相傳的文化根脈。

“今天恰好是我們縣的‘民居宣傳保護日’。每年今天,我們會家家户户地宣傳民居保護知識。”當地世界文化遺產管理辦公室負責人介紹説,“在縣委、縣政府的支持下,我們成立了民居保護協會,大家自發參與民居保護。每年,還會將古民居門票收入的一部分作為文物保護資金用於本地民居保護。這實現了保護與開發的良性循環。”

十餘年前,Y縣成立世界文化遺產管理辦公室,負責全縣世界文化遺產、歷史古村落、有價值的古民居及其它文物資源的監測、保護和管理工作。在當時,這一專門的保護機構在全國尚屬罕見。同一年,Y縣又開始探索古民居認領保護活動的試點工作。在這種認領保護模式中,還包括認租和認購。在投資保護的前提下,認租、認購項目通過合理利用古建築可以獲得收益。這吸引了全國各地,尤其是藝術、收藏類的愛好者走進Y縣,共同宣傳和保護當地古民居。千山畫院、歸雲山房、印象老屋、黃嶽畫院……一大批國內藝術大師的工作室都安居在此。這無疑更增加了當地的文化氣息。

,Y縣在充分調查研究和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啟動了“百村千幢”古民居保護利用工程。Y縣用了五年時間,成功地完成了對百餘個古村落和上千幢古民居的保護開發和利用,探索出了“在保護中突出利用,在傳承中注重創新”的新模式。

同時,當地還建立了關於古民居認領保護利用、搶修保護利用、遷移保護利用、原地保護利用等為重點的古民居保護利用政策體系,對涉及的搶修、遷移、認領、土地轉讓、房屋登記、資金支持、相關程序作出了明確規定,為依法規範開展古民居保護管理工作,提供了依據。

據統計,Y縣共有3000多幢古民居,其中列為各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僅600餘處,其他大部分非文保單位的古民居,多散落鄉野,難以顧及。

“我們的老屋要垮了,我們沒有能力維修,文物部門是不是該撥錢給我們維修?”這是工作人員經常遇到的問題。據瞭解,根據《文物法》第二十一條,非國有不可移動文物由所有人負責修繕、保養,文物部門負責報批程序和給予技術指導。,某文物基金會在Y縣啟動了“拯救老屋行動”項目,計劃在兩年時間裏資助4000萬元,用於修復當地國家級傳統村落中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和一般不可移動文物,以及符合政策的民居。符合條件的老屋修繕至少能得到佔修繕總費用的50%的補貼款。

為此,Y縣委託省古建築設計研究院編制了一套完整的方案,其中不僅有規劃綱要,更有具體到每一種建材的技術規範和補貼標準。以修復一棟民居為例,首先由户主根據房屋損毀情況提供圖片證據及修復方

案,交由專家委員會進行審核並作出修改,最終方案通過後再進行資金預算,政府補貼資金為預算資金的50%。雙方確認並簽訂合同後便可施工。施工過程中,要隨時接受專家巡查並按照整改意見來調整,施工進度完成三分之一時政府支付部分補貼資金,工程完工後通過專家驗收再支付剩餘補貼。

不僅如此,Y縣探索開展的古民居流轉改革試點工作,在依法保護的前提下,在保持原汁原味的基礎上,不斷豐富古建築的內涵內質和利用方式;借鑑農村的土地流轉模式,注重發揮市場主體作用。, Y縣開始探索古民居產權流轉改革:以徵地形式將古民居所在的集體土地轉變為國有土地後公開掛牌出讓, 通過放開流轉交易,打通社會力量參與古民居保護連接、利用的通道。

現在,借力社會資本,Y縣的部分古民居“復活”變為風情濃郁的精品民宿、文化客棧,不僅奏出一首古韻悠長的新曲,更是當地旅遊轉型升級的新業態。

公務員考試歷年申論真題 篇二

馬拉松持續火爆,據統計,截至11月2日,800人以上越野跑賽事共有1072場,參賽人次達530 萬,預計年底這個數字將達到600萬。馬拉松賽事多的背後,是馬拉松愛好者羣體的急速膨脹。當前,名稱中帶“國際”“半程”“全程”等字樣的馬拉松比賽已超過半數,這其實從側面反映出同質化問題較為突出。

的確,馬拉松比賽參與人數多、參與面廣、參賽門檻低、賽事輕鬆活潑,又兼有一定的旅遊觀光的特點

。很多地方都希望通過馬拉松展示城市形象,吸引更多客流,帶動旅遊消費。然而一些新近舉辦的賽事雖然動輒標榜“國際”頭銜,但實際報名率卻很低。這不僅浪費辦賽的人力物力等資源,還帶來了交通問題和羣眾安全隱患。由於賽事等級評定對參賽人數、參賽標準甚至參賽成績等都有嚴格要求,有些小賽事為了達到目標,不惜拉人頭撐場面,甚至花錢請選手,讓比賽變味。同時,一些具有品牌效應的馬拉松賽事有一定的准入門檻和限制,往往“一號難求”。於是“號碼黃牛”轉讓參賽號碼布成為灰色產業鏈條,這擾亂了賽事組織秩序,給賽事帶來了諸多潛在風險和管理難題。

馬拉松比賽聲勢浩大,動輒幾萬人參加,有相當大的組織難度,非常考驗城市管理者、主辦方的管理智慧和專業能力。一位社評家甚至評價其為“城市綜合治理能力的‘試金石’”。對於剛剛起步的中國馬拉松運動來説,在“跑馬亂象”面前樹立規則大旗,強化規則意識,這需要參賽者、賽事組織者以專業管理運營來呵護它的成長。就現狀來説,提高我們馬拉松賽事的質量和水平,可能需要用百米衝刺的速度跑一場馬拉松。

其實,馬拉松賽事並不一定要追求聲勢和規模。它可以有很多細分區間,既有競速比賽,也有越野賽、集體賽,還可以情懷、趣味等作為亮點。這需要舉辦地找準定位,利用有限的資源,辦出特點,辦出口碑。任何新事物發展都會有“成長的煩惱”。近年來,馬拉松賽事中替跑、轉讓號碼布等問題屢禁不止,比賽

補給不足、補給食品過期、參賽者半途迷路、關門時間未到路段解封等也時有報道,最近更是出現集體抄近路、騎單車“賽跑”、工作人員終點“攙扶”運動員等不良事件,引發大眾吐槽。這些問題,既是參賽者的,也是主辦方和運營方的。馬拉松運動熱催生了一批體育產業的運營商。它們在承辦賽事時也往往顯得急功近利,過分追求經濟效益。“這説明我們在公共服務、公共管理方面還有不足。”某地體育主管部門負責人説道,“不得不承認,比起體育發達國家,我們在馬拉松賽事的舉辦和管理上還有很多需要改進之處。一切迫在眉睫啊!”

一些跑者還沒能真實領會到這項運動的內涵,單純為了跑而跑、為了好玩而跑,他們並沒有一個跑者的身體準備和心理準備。比賽中,一些參賽者傷病送醫就是佐證。跑步,是一種鍛鍊享受。健康是出發點,更是落腳點。至於在比賽中的種。種作弊和倒賣參賽資格的行為,更是失去了馬拉松比賽的意義。前些時候,首都媒體發佈了《首都媒體跑團20倡議書》,號召跑者們要自覺堅守底線,敬畏規則。體育運動的重要精神之一是“尊重規則”,所有參與者必須在統一的規則下“遊戲”,競爭才有意義,結果才有價值。對於賽事的主辦方地方政府來説,馬拉松比賽絕不只是招標營運方、劃出賽事路線、配合做好封路及安保醫療工作就完事了。一個賽事舉辦的好壞、賽事期間各項服務的優劣,以及當地風俗人情、文化景觀等,都能在賽後成為網絡熱門話題。

公務員考試歷年申論真題 篇三

人們建起了牆,關上了門,是維護,是保衞;人們開起了窗,修起了路,是鑿通,是交流。與人交流,有得不到迴應的尷尬;打開窗户,有被盜的可能;走出去,還有迷路的風險。事事有風險。有人説:有風險,我害怕。然而最大的風險是一點風險都不冒。走出去是風險,也是機遇。只有走出自我的時間和空間,你才會有一份閲歷、一份沉澱、一份氣質,才不會有動不動就説“這世界居然可以這樣”的大驚小怪,才不會有永遠偏守“這世界就只是那樣”的固執狹隘。只有與時代脈搏同頻共振,我們的鄉村才有詩和遠方,才不會成為泛黃相片裏的凋零的鄉愁;只有以開放的姿態,與世界同呼吸、共命運,共發展、同分享,我們才能一起邁向更加美好的明天。應該説,我們與世界相交,與時代相通,才能讓一切保值增值,更添賦流通的美。

“其實,‘交通’本有好幾層意思,既包括道路運輸,也指通信通訊,更有人際溝通交流之意。”一位交通主管部門負責人説道,“不管是道路運輸工程建設,還是通信通訊技術的發展,它們的本質和目的都在第三層——‘勾連’。”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港珠澳大橋、蘭渝鐵路、海南環島高鐵、京新高速、川藏公路北線、北斗導航、5G技術、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海南自貿試驗區……它們讓天塹變通途,讓歧路成坦道;讓海藍與綠洲驚豔相逢,讓雪域同水鄉美麗邂逅;讓天涯若比鄰,讓新朋成故交。它們打通了一個個偏遠斷點, 讓中國經濟血脈變得更加暢通,並正在重塑中國經濟地理的新標誌,勾勒出中國經濟運行效率的新版圖。

一個國家的形象氣質,顯於它的自然山水,更融於它的交通之中。而這交通,既是道路橋樑、碼頭港灣、通信基建此類“骨肉皮”的塑造,更是民族性格培育、國家對外開放這樣的“精氣神”的鑄就。事實證明,40 多年來,走出去的改革開放讓我們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受益,而發展中的中國也為世界的發展提供着動力。一個流動的中國,充滿了繁榮發展的活力。發展未有窮期。所以,我們要一直在路上。在路上,腳下也許還有泥濘,但前方必是美景。

二、問題及作答要求

問題一

根據給定資料1,談談隨着時代變遷,“背二歌”內涵意義的變化。(20分)

要求:緊扣資料,理解準確;條理清晰,內容全面;字數不超過200字。

問題二

根據給定資料3,歸納Y縣古民居保護的有效措施。(30分)

要求:全面、簡明,有條理,字數不超過400字。

問題三

給定材料5中提到“我們與世界相交,與時代相同,才能讓一切保值增值,更添賦流通的美。”請你根據對這句話的理解,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50分)

要求:

(1)自選角度,立意明確;

(2)思路清晰,語言流暢;

(3)聯繫實際,不拘泥於“給定材料”;

(4)總字數1000 ~1200。

公務員考試歷年申論真題 篇四

“Q省的咖啡豆是天賜的禮物。”這是一位外國友人對Q省咖啡豆的評價。據統計,Q省大部分咖啡豆種植區的海拔都在1000米以上,肥沃的土壤,充足的光照和降雨,明顯的晝夜温差,讓其所產的咖啡豆顆粒飽滿、口味醇厚,堪稱“天地厚養”。

“Q省的咖啡豆,可以是高品質的,但這看運氣。”咖啡愛好者小李説:“我喝到過頂級口感的,也喝到過如炒糊的黃豆的,而它們都來自Q省同一產地。”的確,就拿Q省咖啡種植大市C市來説,其仍然以散户種植為主,這些咖啡樹的“鄰居”可能是煙草、水果、玉米等等,施肥、除蟲可能都沒有。風一吹,各種植物的花粉漫天,影響咖啡授粉。以這樣簡單粗暴的方式種植咖啡,其品質怎麼可能穩定呢?

Q省著名咖啡烘焙師錢某對記者説:“我們的咖啡產業,主要還是在做咖啡豆供給,這屬於產業鏈底端。種植的搞種植,烘焙的搞烘焙,各自為政,還要相互擠壓利潤空間。”

Q省的咖啡豆在國際上確實有些名氣,但這種名氣並不屬於當地品牌。許多著名連鎖咖啡店使用的咖啡豆就是產自Q省的,但大部分人並不認為自己在喝Q省的咖啡,而是在喝咖啡店的咖啡。

現階段,中國人均咖啡消費量遠落後於世界平均水平。不過,隨着近幾年“互聯網+咖啡”模式進一步發展,一部分人有了喝現磨咖啡的習慣。同時,即飲咖啡市場也在興起。較之速溶咖啡,現磨、即飲對口感要求高,更傾向於使用阿拉比卡豆(咖啡豆的一種),而Q省種植的主要就是阿拉比卡豆。

“我們不想種咖啡豆了。”Q省咖農老劉對記者抱怨道,“我們的咖啡豆價格比巴西、印尼、越南低,但採摘成本卻高很多。所以,我們不賺錢,有時還賠本。我在電視上看到,有些地方的農產品是一個村,甚至幾個村一起統一種植、統一收割、統一標準加工,再‘組團進城’銷售。我們要是也能那樣就好了。”

當然,也有好消息:,兩條中歐國際貨運班列開通,這促進了Q省咖啡出口貿易井噴式增長。當年,Q省咖啡創匯逾4億美元,比上年翻了將近一番。可不少咖農還是擔心:“我們隔壁可是世界上速溶咖啡產量最大的國家啊,他們會不會順着國際貨運列車,來搶我們的生意?”

“我們咖啡單產高,這應是優勢,而不是我們產能過剩的原因。但在很早之前,我們就有低端產品產能過剩的問題。”Q省政策研究室的工作人員“我們並沒有從‘中國咖啡市場高速增長’中得到多少利潤。舉個例子,我們供給某外國品牌咖啡店的咖啡豆價格是25元一公斤,而它們在中國賣一杯咖啡就要價30元。其實, 我們已建成了國內最大的焙炒咖啡生產線,還有幾十個咖啡品牌以及大量滿懷熱情的咖啡產業技術人才,這些都是我們咖啡業發展的條件。”

“我們有難得的環境氣候,適宜種植利潤豐厚的‘微批次’精品咖啡豆。”某咖啡品牌主理人小雯感歎道,“可什麼是精品,怎樣才算‘微批次’?我們用的是國外的概念和標準。而從種植到加工生產經營企業,有執行國際咖啡組織認證標準的,有執行歐盟認證標準的,有執行美國、日本認證標準的,可謂五花八門,為什麼我們不制定符合我們國情,又兼容於國際的標準呢?不行動起來,我們還是會一直被牽着鼻子走。”

標準多等於無標準,品牌雜導致無名牌。目前,因咖啡產品生產技術認證標準不成體系,Q省咖啡產業從農業生產到工業加工,各個企業處於“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境地。“一些渾水摸魚、以次充好的經營者忽悠了消費者,也傷害了我們這些老老實實做咖啡的人。”小雯不無痛心地説。

其實,對於咖啡產業,Q省政府是高度重視和支持的,不僅出台了發展指導意見,而且協助一些咖啡種植莊園從全球主產區引進“瑰夏”等優質咖啡品種,建起了世界咖啡博覽園和Q省咖啡種子基因庫,改善了Q 省咖啡品種單一的現狀。經過近五年的種植培育,Q省某莊園已經產出了與當地環境氣候更加適應、風味更佳的二代品種。“這些成功的行動説明我們的地理環境和技術是很棒的,説明中國有好咖啡,就在我們這兒。”一位當地的咖啡莊園主人説。

小陳是Q省某咖啡品牌創始人,他所經營的咖啡網店年營收已破千萬元。“曾經有個記者朋友用‘三杯咖啡’形容我的咖啡電商創業歷程。第一杯是苦後回甘,第二杯是保持原味本色,第三杯是着力花式調配。其實,在我心中就一個字——‘動’。”小陳輕鬆地笑道,“千百萬次地想‘要讓全國都喜歡我們Q省的咖啡’,不如勇敢地邁出第一步,再踏踏實實地走下去。我們有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也有諸多後發劣勢……所以,一切的一切都需要行動起來。因為,之於世間事,‘靜’會給予很多‘如果’的假想,可唯有‘動’能帶來‘但是’的希望。”

公務員考試歷年申論真題 篇五

“以前啊,這裏很多老房子被廢棄,瀕臨倒塌。屋頂殘破,樑柱上出現斑斑點點的蟲眼……像奄奄一息的病人。”X村支書老王對從省裏來調研的小姚介紹道,“屋裏不亮堂,雜草叢生,牆體垮塌,有的連橫樑都斷裂了。”

“那時候,這兒的老房子基本沒人住。我也跟着兒子去了縣城,時不時回來一趟,可村子都空了。”村民吳大媽回憶起來也不無歎息,“修得再漂亮,沒人住也就是個屋子,沒有人味兒!”

作家阿敏是X村的租客,她已在村裏住了些年頭。“我曾經離開過一段時間,因為那時候這裏人越來越少,沒有種田、犁地、收谷、摘果等生產活動,沒有歡歌,沒有笑語。這裏成了‘空心村’,沒有真正的生活氣息,沒有我想要的鄉村民居的味道。”

“再不行動起來,要不了幾年,我們村就將不復存在了!”當時,這樣的警告在老王腦袋裏響起。“我們的房子大部分不屬於文物級別,沒有辦法申請經費修葺。但我們自己也得想辦法,趕緊行動起來啊。”

春,在老王和熱心村民老馮的牽頭下,全村人合力捐款捐物,自籌4萬多元,對村裏最具特色和保護價值的王家堂大宅院正屋破損部位進行了集中修繕,制定了以“保護環境、不準私佔、清理整潔、損壞賠償”等為基本內容的大宅院保護公約。此後,村民們自發成立了志願隊,不僅承擔了公共區域保潔工作, 更常常挨家挨户地排查危房安全隱患,宣傳自用民屋的日常修葺維護常識。“房子嘛,最怕水和火。沒有住人就容易壞掉。人住着,房子有點啥問題也能及時察覺。本來隨便弄弄就能解決的小問題,因為沒人,幾年下來,就成大問題了。”

X村請相關部門對全村有文物保護、旅遊等方面價值的民居進行了清理,並劃定了保護區域網格,立起了保護標識。而村民們更是主動當起了網格員,協助建立各棟民居的檔案。

這幾年,返鄉的人越來越多,村裏又有了生氣。人回來了,自然是要居住的,再不行動就沒有道理了。

“現在,村裏用土地流轉辦聯合社賺到的錢,給大家改善了供水供電和通訊條件。住起來確實比以前舒服多啦。”吳大媽説道,“能住得舒服,誰不愛自己的老家呢?”

調研結束後,小姚在筆記上寫道:“有居民,方有民居。和巍峨雄偉的皇宮相比,民居更能代表中國的人文精神和生命血脈。它是家,是安身之處和心靈寄託。但保護再重要,也要以人為本、與時俱進。在民居保護工作中,我們要避免兩個極端:一是過於追求‘原汁原味’,只強調對民居原貌的修葺和保持,忽視甚至限制必要的現代化改造。這樣的民居難以滿足人民的生活需求,最後只會導致‘人去屋空’。而另一個則是過度的現代化甚至是商業化的改造。比如某些古街改造,把各個時期的舊民居改建成清一色的仿古建築,沿路店面幾乎都在經營衣服、箱包,成了‘服飾箱包一條街’,它們是商業之地,卻不是人們生活之所。”

公務員考試歷年申論真題 篇六

“Y省的咖啡豆是天賜的禮物。”這是一位外國友人對Y省咖啡豆的評價。據統計,Y省大部分咖啡豆種植區的海拔都在1000米以上,肥沃的土壤,充足的光照和降雨,明顯的晝夜温差,讓其所產咖啡豆顆粒飽滿、口味醇厚,堪稱天地厚養。

“Y省的咖啡豆,可以是高品質的。但這看運氣。”咖啡愛好者小李説,“我喝到過有頂級口感的,也喝到過如炒糊的黃豆的。而它們都來自Y省同一產地。”的確,就拿Y省咖啡種植大户B市、P市來説,其仍然以散户種植為主。這些咖啡樹的“鄰居”可能是煙草、水果、玉米等等。施肥、除蟲這些都可能沒有。咖啡果本身是水果,風一吹,各種植物的花粉漫天,以這樣簡單粗暴的方式種植,咖啡豆的品質怎麼可能穩定呢?

Y省某著名咖啡烘焙師對記者説:“我們的咖啡產業,主要還是在做咖啡豆供給,這屬於產業鏈底端。種植的搞種植,烘焙的搞烘焙,各自為政,還要相互擠壓利潤空間。”

Y省的咖啡豆在國際上確實有些名氣,但這種名氣並不屬於當地品牌,它只是在Y省生長出來的產品的屬性。很多著名連鎖咖啡店使用的咖啡豆就是產自Y省的。但大部分人並不認為自己在喝Y省的咖啡,而是在喝咖啡店的咖啡。

現階段中國人均咖啡消費量遠落後於世界的平均水平。不過,近幾年“互聯網+咖啡”模式進一步發展, 一部分人有了喝現磨咖啡的習慣。同時,即飲咖啡市場也在興起。較之速溶咖啡,現磨、即飲對口感要求高,更傾向於使用阿拉比卡豆(咖啡豆的一種),而Y省種植的主要就是阿拉比卡豆。

“我們不想種咖啡豆了。”Y省咖農老王對記者抱怨着,“我們的咖啡豆價格比巴西、印尼、越南低,但採摘成本卻高很多。所以,我們不賺錢,有時還賠本。我在電視上看到,有的地方的農產品是一個村,甚至幾個村一起統一種植、統一收割、統一標準加工,再‘組團進城’銷售。我們要是也能那樣就好了。”

當然也有好消息:,兩條中歐國際貨運班列開通。這促進了Y省咖啡出口貿易井噴式增長。當年,Y省咖啡創匯逾4億美元,比上年翻了將近一番。可不少咖農還是擔心:“我們隔壁可是世界上速溶咖啡產量最大的國家啊,會不會它們順着國際貨運列車,來搶我們的生意?”

“我們咖啡單產高,這應是優勢,而不是我們產能過剩的原因。但在很早之前,我們就已有低端產品產能過剩問題。”Y省政策研究室的工作人員説,“我們並沒有從‘中國咖啡市場高速增長’中得到多少利潤。舉個例子,我們供給某外國品牌咖啡店的咖啡豆價格是25元一公斤,而它們在中國賣一杯咖啡就要價30元。其實,我們已建成了國內最大的焙炒咖啡生產線,還有幾十個咖啡品牌以及大量的滿懷熱情的咖啡產業技術人才,這些都是我們咖啡業發展的條件。”

據統計,世界咖啡的消費增長速度大致維持在2.5%,而中國消費增長速度高達25~30%。考慮到人口基數,這個市場潛力大到無法想象。

“我們有難得的適宜種植利潤豐厚的微批次精品咖啡豆的微環境、微氣候。”某咖啡品牌主理人小雯感歎道,“可什麼是精品,怎樣才算微批次?我們用的是國外的概念和標準。而從種植到加工生產經營企業,有執行國際咖啡組織認證標準的,有執行歐盟認證標準的,有執行美國、日本認證標準的,可謂五花八門。為什麼我們不制定符合我們國情,又兼容於國際的標準呢?不行動起來,我們還是會一直被牽着鼻子走。”

標準多等於無標準,品牌雜導致無名牌。目前,因咖啡產品生產技術認證標準不成體系,Y省咖啡產業從農業生產到工業加工,各個企業處於“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境地。“一些渾水摸魚、以次充好的經營者忽悠了消費者,也傷害了我們這些老老實實做咖啡的人。”小雯不無痛心地説。

其實,對於咖啡產業,Y省政府是高度重視和支持的,不僅出台了發展指導意見,更協助一些咖啡種植莊園從全球主產區引進瑰夏等優質咖啡品種,建起了世界咖啡博覽園和Y省咖啡種子基因庫,專注改善Y省咖啡品種單一的現狀。經過近五年的種植培育,Y省某莊園已經產出了對當地環境、氣候更加適應,風味更佳的二代品種。“這些成功的行動説明我們的地理環境和技術是很棒的,説明中國有好咖啡,就在我們這裏。”一位當地的咖啡莊園主人説道。

小陳是Y省某咖啡品牌創始人,他所經營的咖啡網店的年營收已破千萬元。是國內最著名、最成功的咖啡電商之一。“曾經有個記者朋友用‘三杯咖啡’形容我的咖啡電商創業歷程。第一杯是苦後回甘,第二杯是保持原味本色,第三杯是着力花式調配。其實,在我心中就一個字——動。”自稱“咖啡創業青年”的小陳輕鬆地笑着,“千百萬次地想‘要讓全國都喜歡我們Y省的咖啡’,不如勇敢地邁出第一步,再踏踏實實地走下去。我們有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也有諸多後發劣勢……所以,一切的一切都需要行動起來。因為,‘靜’會給予很多‘如果’的假想,可唯有‘動’能帶來‘但是’的希望。”

作答要求

一、根據給定資料1,概括Y縣古民居保護的主要措施。(15分)

要求:

(1)緊扣資料,全面,簡明,語言流暢;

(2)字數不超過200字。

二、根據給定資料2,談談你對劃線部分“如果説交通是一個城市寫在山川河流上的史書,那麼C城書寫的內容,肯定是豐富而精彩的”的理解。(20分)

要求:

(1)緊扣資料,觀點明確;

(2)邏輯清晰,語言準確;

(3)字數不超過300字。

三、根據給定資料3,分析部分城市馬拉松賽事存在的主要問題並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25分)

要求:

(1)緊扣資料,符合實際;

(2)表達準確,條理清晰;

(3)字數不超過400字。

四、根據給定資料4中劃線部分“‘靜’會給予很多‘如果’的假想,可唯有‘動’能帶來‘但是’的希望”,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立意明確,結構完整;

(2)聯繫實際,不拘泥於“給定資料”;

(3)思路清晰,語言流暢;

(4)字數不少於1000字。

河南公務員考試申論真題

給定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