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白居易《憶江南》全詩翻譯賞析【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06W

白居易《憶江南》全詩翻譯賞析【精品多篇】

作者 篇一

温庭筠(812—870)原名岐,字飛卿,太原人。政治上一生不得意,官僅國子助教。少負才名,然屢試不第。又好譏諷權貴,多犯忌諱,因而長期抑鬱,終生不得志。他精通音律,熟悉詞調,在詞的格律形式上,起了規範化的作用。藝術成就遠在晚唐其他詞人之上。其詞題材較狹窄,多紅香翠軟,開“花間詞”派香豔之風。有些詞在意境的創造上,表現了他傑出的'才能。他善於選擇富有特徵的景物構成藝術境界,表現人物情思,文筆含蓄,耐人尋味。其詩辭藻華麗有《温庭筠詩集》,《金奩集》,存詞70餘首。

《憶江南 》賞析 篇二

憶江南·多少淚

五代 李煜

多少淚,沾袖復橫頤。心事莫將和淚滴,鳳笙休向月明吹,腸斷更無疑。

譯文

我有多少的淚水,縱橫交錯地流在臉上。我的心事不用拿來邊哭邊訴説,那笙簫不要在我流淚時吹起呀,我現在無疑已是極度傷悲了。

註釋

望江南:詞牌名。《全唐詩》作“憶江南”,題注:一名“夢江南”,一名“江南好”,一名“夢江口”,一名“望江梅”,一名“歸塞北”,一名“謝秋娘”,一名“春去也”。《花草粹編》中注云:“一名‘夢遊仙’、‘夢江南’、‘江南好’。”

沾袖:(淚水)沾濕衣袖。頤(yí):下巴。全句是説,淚水流在臉上擦斷了,但又橫掛在下巴上,形容眼淚縱橫交流的狀態。

心事:心中所思念或期望的事。將:拿。和淚説:一面流眼淚,一面述説。

鳳笙:相傳秦穆公時,蕭史善吹簫,穆公女弄玉愛慕他,穆公便將弄玉許配給他。後弄玉學吹簫,其聲清脆悦耳,引動了鳳,夫婦遂駕鳳飛去。漢應休:不要。向:朝着,在。淚時:傷心落淚之時。吹:吹奏。

腸斷:形容極度悲傷痛苦。唐代白居易《長恨歌》有“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之句。更:愈發。

月明:月光明朗。唐白居易《崔十八新池》詩:“見底月明夜,無波風定時。”

賞析

李煜另一首《望江南》(多少恨)用的是以反寫正的藝術手法,以樂來反襯苦,筆意有曲婉之感。但這首《望江南》(多少淚)則不同,是直筆明寫,正見正寫,直抒胸臆,坦吐愁恨的藝術手法,因而有愈見沉痛之感。二詞可同讀,對作者的憂思愁恨則體會更深。

“多少淚”即“多少恨”之續寫,“一晌貪歡”(李煜《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後,悲情更苦,離恨更深,作者再也無法自制,只能任憑“多少淚,斷臉復橫頤”了。眼淚縱橫當不是抽泣哽咽,而是激情難收,也許有號啕之舉,但是,淚可流,“心事”卻不可説,一是滿腔悔恨無法説,二是故國情懷不能説,自傷之情、囚居之苦,片言俱現,作者心中愁苦躍然紙上。不但“心事”不可説,連往日可以寄託情思的鳳笙也不能吹起,這種痛苦和不自由是非常地殘酷。古人悲思不可解,常有“欲將心思付瑤琴”(岳飛《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之想,而這情此景,作者卻連這一點奢望都不敢有。況且,鳳笙向來為歡歌之用,於此時吹奏,對李煜來講,只是徒增感慨、更添思憶而已,所以一句“休向”,使作者的幽居無奈中又多添了幾分不堪回首的痛苦。於是乎,“腸斷更無疑”但是惟一的結局了。這首詞正是李煜入宋後“此中日夕只以眼淚洗面”的真實寫照。

全詞與“多少恨”同調,取筆不同但取意同。這首詞直接寫作者深沉痛苦,描摹細緻,語言直樸,較“多少恨”有更直入人心的感染力。

創作背景

這首詞作於宋開寶八年(975年)李煜亡國入宋之後,與《望江南·多少恨》當作於同時。李煜被曹雪芹稱為“古之傷心人”,他降宋後,由凌駕萬人之上的九五之尊淪落為任人凌辱的階下囚,經歷了千古人生的大喜大悲。這首詞就是為表達他對現實處境的無限淒涼之情而創作的。

譯詩、詩意: 篇三

其一

江南的風景多麼美好,風景久已熟悉:春天到來時,太陽從江面升起,把江邊的鮮花照得比火紅,碧綠的江水綠得勝過藍草。怎能叫人不懷念江南?

其二

江南的回憶,最能喚起追思的`是杭州:遊玩天竺寺尋找中秋的桂子,登上郡亭,枕卧其上,欣賞那起落的錢塘江大潮。什麼時候能夠再次去遊玩?

其三

江南的回憶,接下來就是回憶蘇州的吳宮:喝一喝吳宮的美酒春竹葉,看一看吳宮的歌女雙雙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什麼時候能再次相逢?

賞析 篇四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太原(在今山西省)人。他是唐代僅次於李白、杜甫的偉大詩人,詩歌成就很高,對詞的發展也有貢獻。

這首《憶江南》是他晚年在洛陽寫的,詞中充滿了他對江南生活的親切回憶。

江南,指長江下游以南的地區,包括今江蘇、安徽兩省的南部和浙江省的北部。《憶江南》這首小令,只有二十七個字。首尾是詠歎江南景物的美好,三四兩句描寫錢塘江的景色,色彩絢麗,令人嚮往。“風景舊曾諳”,“諳[ān]”,熟悉。這句的意思是説,那裏的風景作者過去就很熟悉。白居易做過杭州、蘇州的地方長官。他關心當地人民的疾苦,熟悉那裏的山水草木。拿杭州來説,那裏繞城的荷花、拂郭(城)的松樹、畫圖似的西湖、奇特的。錢塘江大潮、碧線毯一般的稻田。.都曾寫入他的詩篇。這一切是那麼美好,使他難以忘懷。他記得,在春天的早晨,他徘徊江邊,看着一輪紅日從東方冉冉升起。“日出江花紅勝火”,江邊的春花沾滿了露水,本來就很可愛,在陽光的照射下,更是紅豔得勝過了火焰。江花,即江邊的花朵。“春來江水綠如藍”,“藍”是一種蓼[liǎo]科植物,葉子含藍汁,可以制深藍色的染料藍靛[diàn]。春天的水色綠得象藍靛,這是一個很貼切很生動的比喻。它寫出了春水的色澤和深度,這些比喻都好在真切地寫出了自然景物的美。“能不憶江南”是用設問的語氣來作肯定的結論。讀到這裏,熱愛祖國錦繡河山的人們,彷彿聽到了作者讚美的聲音,感覺到了他的激動,很自然地也會產生一種共鳴。

憶江南-其 篇五

江南憶,其次是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何日復相逢!

簡析 篇六

收集關於《憶江南》古詩詞鑑賞:白居易先後做過杭州、蘇州刺史,江南的旖旎風光給他留下了難忘的記憶。回到洛陽以後,他寫了不少懷念舊遊的詩作。六十七歲那年,寫下三首《憶江 南》,抒發了他對江南的讚美、憶念之情。這是其中的第一首。

首句“江南好”,開門見山,實話實説。一個“好”字,飽含着詩人深情的讚歎。次句“風景舊曾諳”,撫今追昔,説明江南風景之美是當年自己親身感 受到的,是非常熟悉的。這一句既落實了“好”字,又點明瞭“憶”字。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兩句,具體描寫“舊曾諳”的江南春色:紅日東昇,陽光燦爛,在朝陽的映照下,江畔奼紫嫣紅的鮮花比火還要 紅;春江水清,波碧,在滿地綠草的映襯下,顯得比藍草還要綠。詩人抓住了“江花”“江水”兩件最有代表性的景物,對江南春光作了高度的概括,在讀者面前展 現出一幅風和日麗、花紅水碧、生氣盎然的江南春色圖。最妙的是“紅勝火”“綠如藍”六個字,既用同色烘染的手法突出了花紅、水綠,又用異色映襯的手法使江 花和江水互為背景,顯得更加絢麗可愛。

結尾“能不憶江南”一句用反問語氣,流露出強烈的讚歎和眷戀之情。

《憶江南 》賞析 篇七

原文:

江南月,清夜滿西樓。

雲落開時冰吐鑑,浪花深處玉沈鈎。

圓缺幾時休。

星漢迥,風露入新秋。

丹桂不知搖落恨,素娥應信別離愁。

天上共悠悠。

譯文

天朗氣清的秋夜,皎潔的月光灑滿西樓。雲堆散開時,圓月如明鏡高懸夜空;浪花綻放深處,缺月似玉鈎沉落江心。月圓月缺何時才能停止啊!

銀河迢迢,不覺又是金風玉露的新秋。月中丹桂不會因秋而凋零;月中嫦娥離羣索居,無休止的孤寂的生活中,肯定體驗到了離別的痛苦。人間離人和天上嫦娥,都為月缺人分離、月圓人未圓而黯然神傷。

註釋

星漢:指銀河。

迥:遠。

素娥:嫦娥。

賞析:

王琪的這首詠月詞,借景抒懷,託物言情:夜月的圓缺不休,象徵人事的聚散無常;嫦娥的形象寄寓深沉而痛切的離愁,寫盡了人間的悲歡離合。全詞寫景生動,體物精微,意境悠遠,含蓄藴藉。

起句“江南月,清夜滿西樓”,寫一個天朗氣清的秋夜,明亮的月光灑滿了西樓。“雲落開時冰吐鑑,浪花深處玉沉鈎。”月升月落,月圓月缺,不知重複了多少次。上句寫天上月,雲堆散開之時,圓月如冰鑑(鏡)高懸天宇;下句寫江中月,浪花綻放深處,缺月似玉鈎沉落江心。前句“鑑”寫月圓,後句“鈎”寫月缺:“冰吐鑑”、“玉沉鈎”,句式新穎別緻。本應是“冰鑑”、“玉鈎”為詞,作者以動詞“吐”、“沉”隔開名詞詞組“冰鑑”、“玉鈎”,這樣冰、玉狀月色的皎潔;鑑、鈎描明月的形態,不僅句式有頓挫峭撥之妙,而且詞意上也頗具匠心。上片結句“圓缺幾時休”,既承接收攏了前兩句,又以月圓月缺何時了的感慨,十分自然地開啟了下片。

下片首句“星漢迥,風露入新秋”,寫斗轉星移,銀河迢迢,不覺又是金風玉露的新秋。“丹桂不知搖落恨,素娥應信別離愁。”月中丹桂四時不謝,雖然它不會因秋而凋零;但月中嫦娥離羣索居,無休止的孤寂的生活中,肯定體驗到了離別的痛苦。素娥,嫦娥之別稱。丹桂,神話傳説月中有桂樹,高五百丈,斫之,樹創隨合(段成式《酉陽雜俎·天咫》)。結句“天上共悠悠”,道出了人間離人和天上嫦娥,都為月缺人分離、月圓人未圓而黯然神傷。悠悠,憂思綿遠的樣子。一個“共”字,收到了“一石擊雙鳥”的藝術效果。

這首詠月詞,留給讀者的回味是深長悠遠的。那清麗瀟灑、簡約含蓄的風致,確乎是人們難以忘懷的。

《憶江南》創作背景 篇八

劉禹錫曾作《憶江南》詞數首,是和白居易唱和的,所以他在小序中説:“和樂天春詞,依《憶江南》曲拍為句。”此詞在公元837年(唐文宗開成二年)初夏作於洛陽,由此可推白居易所作的三首詞也應在開成二年初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