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白居易的詩詞代表作多篇鑑賞翻譯【精彩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92W

白居易的詩詞代表作多篇鑑賞翻譯【精彩多篇】

賣炭翁 篇一

朝代:唐朝|作者:白居易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

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

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

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碾冰轍。

牛困人飢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

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

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

一車炭,千餘斤,宮使驅將惜不得。

半匹紅綃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

古詩簡介

《賣炭翁》是唐代現實主義詩人白居易創作的《白氏長慶集》組詩中的一篇。此詩以個別事例來表現普遍狀況,描寫了一個燒木炭的老人謀生的困苦,通過賣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宮市”的腐敗本質,對統治者掠奪人民的罪行給予了有力的鞭撻與抨擊,諷刺了當時腐敗的社會現實,表達了作者對下層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有很強的社會典型意義。全詩描寫具體生動,歷歷如繪,結尾戛然而止,含蓄有力,在事物細節的選擇上和人物心理的刻畫上有獨到之處。

翻譯/譯文

有位賣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裏砍柴燒炭。他滿臉灰塵,顯出被煙熏火燎的顏色,兩鬢頭髮灰白,十個手指也被炭燒得很黑。賣炭得到的錢用來幹什麼?買身上穿的衣裳和嘴裏吃的食物。可憐他身上只穿着單薄的衣服,心裏卻擔心炭賣不出去,還希望天更寒冷。夜裏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駕着炭車碾軋冰凍的車輪印往集市上趕去。牛累了,人餓了,但太陽已經升得很高了,他們就在集市南門外泥濘中歇息。那得意忘形的騎着兩匹馬的人是誰啊?是皇宮內的太監和太監的手下。太監手裏拿着文書,嘴裏卻説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宮拉去。一車的炭,一千多斤,太監差役們硬是要趕着走,老翁是百般不捨,但又無可奈何。那些人把半匹紅紗和一丈綾,朝牛頭上一掛,就充當炭的價錢了。

大林寺桃花 篇二

朝代:唐朝|作者: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憶江南 篇三

朝代:唐朝|作者:白居易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池上 篇四

朝代:唐朝|作者:白居易

小娃撐小艇,偷採白蓮回。

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古詩簡介

《池上》是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創作基調為閒情偶寄,該作品文字洗練,內容通俗淡雅,是經典佳作之一。

翻譯/譯文

一個小孩撐着小船,

偷偷地採了白蓮回來。

他不知道怎麼掩藏蹤跡,

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條船兒劃過的痕跡。

註釋

①撐(chēng)小艇,用竹篙抵住水底使小船行進。

②蓮:詩中指白荷花結的蓮蓬。

③解:明白,懂得。

④蹤跡:行動所留下的痕跡。

⑤浮萍:一種浮生在水面的植物。

觀刈麥 篇五

朝代:唐朝|作者:白居易

田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

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

家田輸税盡,拾此充飢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

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古詩簡介

《觀刈(yì)麥》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早期作品。此詩描寫了麥收時節的農忙景象,對造成人民貧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責,對於詩人自己無功無德又不勞動卻能豐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現了一個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義精神。在寫作手法上,詩人將全景式刻畫與特定人物描寫相結合,夾敍夾議,使全詩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翻譯/譯文

農家很少有空閒的月份,五月到來人們更加繁忙。夜裏颳起了南風,覆蓋田壟的小麥已成熟發黃。婦女們擔着竹籃盛的飯食,兒童手提壺裝的水漿,相互跟隨着到田間送飯,收割小麥的男子都在南岡。他們雙腳受地面的熱氣燻蒸,脊樑上烤曬着炎熱的陽光。精疲力竭彷彿不知道天氣炎熱,只是珍惜夏日天長。又見一位貧苦婦女,抱着孩兒站在割麥者身旁,右手拾着遺落的麥穗,左臂上懸掛着一個破筐。聽她望着別人説話,聽到的人都為她感到悲傷。因為繳租納税,家裏的田地都已賣光,只好拾些麥穗充填飢腸。現在我有什麼功勞德行,卻不用從事農耕蠶桑。一年領取薪俸三百石米,到了年底還有餘糧。想到這些內心感到慚愧,整天也不能淡忘。

池上 篇六

朝代:唐朝|作者:白居易

小娃撐小艇,偷採白蓮回。

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