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關於愛因斯坦的勵志故事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28W

關於愛因斯坦的勵志故事精品多篇

關於愛因斯坦的勵志故事 篇一

正像歷史學家認為17世紀下半葉是牛頓的時代那樣,人們常把20世紀的上半葉看成是愛因斯坦的時代。因為他的相對論開創了物理學的新紀元,幾乎整個20世紀物理學的創造歷程,都有他的巨手在指引着前進的方向。

人們常説,愛因斯坦是天才。他當然是天才。

“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靈感。”愛因斯坦所以取得偉大的成就,主要是因為他無限勤奮,是因為他符合時代要求,不倦探索,敢於創新

愛因斯坦不但無限勤奮,他還是一位不受傳統觀念束縛、敢於衝破禁區、創立新説的偉大科學家。他敢於並且善於破除迷信,解放思想,不倦探索。

當然,這首先是時代的要求。愛因斯坦生活的時代,特別是在他科學思想最活躍、貢獻最多的20世紀初,是科學思想新舊交替的時代。就在絕大多數人向經典物理學頂禮膜拜的時刻,一連串“挑戰”卻接踵而來。在平靜而晴朗的物理學太空中掛着兩朵烏雲:一朵和黑體輻射實驗有關,另一朵和以太漂流實驗有關。另外,放射性和電子的發現,也有力地衝擊着經典物理學的大廈。愛因斯坦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湧現出來的闖將。

愛因斯坦還在少年時代,就把自己想象成一個追趕光線的人;關於光線的想法引出了狹義相對論。他又設想:假如吊索斷了,一架升降機墜入深谷,裏面的乘客會有什麼感覺;這個想法導出了廣義相對論。科學理論的發展,不是拆了舊房蓋新房。它像登山一樣。創立一個新理論就像登上一座高峯。視野擴大了,原來隱蔽着的東西被發現了。原有的理論仍然歷歷在目,只是顯得小了,成了廣闊視野中的一小部分。他在登上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的高峯以後,沒有滿足,沒有停頓。他環顧四周上下,看到宇宙間無比壯麗的景色,拍拍身上的塵土,又準備攀登新的高峯——統一場論。這是相對論的第三階段。他希望把引力場和電磁場統一起來,而且希望這統一的場能夠解釋量子力學所不能解釋的問題。

愛因斯坦最反對這樣的科學家,他們“拿起一塊木板,尋找最薄的部位,在容易鑽孔的地方,鑽上許許多多孔”。他把自己的“鑽頭”,對準統一場論上最厚最厚的地方,希望把電磁力和引力統一起來,給物質結構一種統一的解釋。他也知道統一場論不會在自己手裏完成。可是他認為,“在科學上,每一條道路都應該走一走。發現一條走不通的道路,就是對於科學的一大貢獻。科學史只寫某人某人取得成功,在成功者之前探索道路,發現‘此路不通’的失敗者統統不寫,這是很不公平的。那種證明‘此路不通’的吃力不討好的工作,就讓我來做吧。”他給比利時王太后伊莉莎白的信裏是這樣寫的:“留給我的事情是:毫不憫惜自己,研究困難的科學問題。那個工作迷人的魔力,將持續到我停止呼吸。” 愛因斯坦是這樣寫,也是這樣做的。他在神聖的好奇心的驅使下,又勇敢地深入探索宇宙。他探索了幾十年,直到最後一息。他在生命彌留之夜,在醫院的病榻旁還放着一疊統一場論的未完成稿,準備翌晨醒來再繼續演算。愛因斯坦對統一場論的探索,正是他一生追求真理的那種毫不氣餒的熱情和頑強性格的寫照。

生活就是追求真理。正像德國劇作家萊辛説的: “對真理的追求比對真理的佔有更為可貴。”愛因斯坦在勤奮的工作中,在追求真理的探索中度過了一生。他有限的生命已經結束。但是,人們在心裏建起了紀念他的殿堂。

關於愛因斯坦的勵志故事 篇二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這個當年被校長認為“幹什麼都不會有作為”的笨學生,經過艱苦的努力,成了現代物理學的創始人和奠基人,成了現代最傑出的物理學家。1879年3月14日,一個小生命降生在德國的一個叫烏爾姆的小城。父母為他起了一個很有希望的名字: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看着他那可愛的模樣,父母對他寄託了全部的期冀。然而,沒過多久,父母就開始失望了:人家的孩子都開始學説話了,已經三歲的愛因斯坦才“咿呀”學語。後來,愛因斯坦的妹妹,比他小兩歲的瑪伽已經能和鄰居交談了,愛因斯坦説起話來卻還是支支吾吾,前言不搭後語……看着舉止遲鈍的愛因斯坦,父母開始憂慮。他們擔心他的智能是否會不及常人。直到10歲時,父母才把他送去上學。可是,在學校裏,愛因斯坦受到了老師和同學的嘲笑,大家都稱他為“笨傢伙”。學校要求學生上下課都按軍事口令進行,由於愛因斯坦的反應遲鈍,經常被教師呵斥、罰站。有的老師甚至指着他的鼻子罵:“這鬼東西真笨,什麼課程也跟不上!”一次工藝課上,老師從學生的作品中挑出一張做得很不像樣的木凳對大家説:“我想,世界上也許不會有比這更糟糕的凳子了!”在鬨堂大笑中,愛因斯坦紅着臉站起來説:“我想,這種凳子是有的!”説着,他從課桌裏拿出兩個更不像樣的凳子,説:“這是我前兩次做的,交給您的是第三次做的,雖然還不行,卻比這兩個強得多!”一口氣講了這麼多話,愛因斯坦自己也感到吃驚。老師更是目瞪口呆,坐在那裏不知説什麼好。在譏諷和侮辱中,愛因斯坦慢慢地長大了,升入了慕尼黑的盧伊特波爾德中學。在中學裏,他喜愛上了數學課,卻對其餘那些脱離實際和生活的課不感興趣。孤獨的他開始在書籍中尋找寄託,尋找精神力量。就這樣,愛因斯坦在書中結識了阿基米德、牛頓、笛卡爾、歌德、莫扎特……書籍和知識為他開拓了一個更廣闊的空間。視野開闊了,愛因斯坦頭腦裏思考的問題也就多了。

關於愛因斯坦的勵志故事 篇三

愛因斯坦小時候學習成績不好,但是他非常善於動腦筋,經常會想到一些別人不容易想到的東西。

有一次手工課上,老師教大家疊紙盒。正當大家都忙於疊紙盒的時候,老師卻發現愛因斯坦趴在桌子上。老師以為準是小愛因斯坦懶惰,不想動手,於是走過去問愛因斯坦為什麼不疊紙盒。愛因斯坦抬了抬頭,問道:“老師,您知道一張紙的厚度嗎?”老師説:“這個很好測量啊,你先測出100張紙的厚度,然後除以100不就得到每張紙的厚度了嗎?”愛因斯坦拿出直尺,準確地測量了一下,然後計算得出一張紙的厚度是0.08毫米。

老師這時候想出一個問題,便問大家:“同學們,現在一張紙的厚度是0.08毫米,如果我把這張紙對摺30次後,應該是多高啊?”聽到老師的問題,同學們開始七嘴八舌地討論起來。“大概有10米多高吧。”有的同學回答道。老師説:“太少了。”“那應該有10層樓那麼高吧。”又有的同學補充道。沒想到老師還是在搖頭。到底有多高呢?只見小愛因斯坦站起來説:“應該比阿爾卑斯山還要高。”他剛説完,就招來同學們的一陣鬨堂大笑,怎麼可能呢?薄薄的一張紙對摺了30次就會比一座高山還要高,同學們都以為他在吹牛。

這個時候,只有老師沒有笑,因為他已經開始注意到這個小愛因斯坦了。“愛因斯坦的回答是正確的。”老師的一句話把在座的同學們都震驚了。“會有那麼高嗎?”同學們都在懷疑。愛因斯坦不慌不忙地站了起來,走到前面,拿了一支粉筆開始了他對一張紙對摺30次後的厚度的計算。只見他在黑板上寫下一個算式。結果,一張0.08毫米厚的紙對摺30次後,竟高達85899米,確實要比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山都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