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中國是禮儀之邦(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05W

中國是禮儀之邦(新版多篇)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 篇一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古人説:不學禮,無以立 中國是一個有着五千年曆史的文明古國,中華民族素來是一個温文爾雅,落落大方,見義勇為,謙恭禮讓的文明禮儀之邦。華夏兒女的舉手投足、音容笑貌,無不體現一個人的氣質與素養。 既然文明禮儀如此重要,那我們應怎樣做呢?其實,説到底,很簡單,就是以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的心態,認真做好每一件看似最不起眼的小事。我們只要問自己一些最最簡單的問題,例如,我們是否明白一個學生的身份,怎樣才穿着得體?在升國旗時,我們是否能夠嚴肅認真、精神飽滿、高唱國歌?在課堂上,我們是否能夠遵守課堂紀律,注重課堂禮儀,積極配合老師課堂教學?在下課時,我們是否能夠文明休息?甚至我們是否已真正學會了走路,學會了傾聽?我們不妨每天問自己諸如此類的問題,如果我們能夠負責、認真地對待自己,對待這些小事,多做自我反省,那麼每天都會有所進步,我們終能養成良好的日常習慣,提高素養, 主持人過渡

:同學們,一粒種子雖小,卻可以長成蒼天大樹;一滴水雖微不足道,卻可以折射出太陽的光輝;一個不被人注意的禮節雖小,卻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讓人與人之間更有默契。下面,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歡迎韋主任講話。 要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做文明的中學生。那麼請我們每一個人管住我們的口,不説粗話、不隨地吐痰;管住我們的手,不亂扔垃圾、不打架鬥毆;管住我們的腳,不踐踏草坪。我相信,經過我們全體師生共同努力,一定會營造出一個文明美好的校園。試想假如全國每一個校園都共同創建文明校園,那麼我們民族的整體素質將大大提高,國家的綜合實力將會大大加強,祖國的未來一定是繁榮昌盛、燦爛輝煌!代表民族未來的我們,需要學習和繼承的東西有很多很多,然而最基本的問題是:我們究竟要怎樣去接過人類文明的接力棒們不必埋怨這個社會的文明水平不高;不必怨艾自己的力量太單薄,對社會的影響不大。試想一下,麪包裏的酵母不是很少嗎?可是,單憑這一點酵母,不是就把麪包發起來了麼。我們每一位同學都應該做這個時代的酵母,讓自己的酵素,在這個社會起到應有的作用。文明禮儀似護樹的木樁,使我們屏棄劣習,始終向着陽光,茁壯成長;似人生路上一塊塊基石,為我們將來成人成才奠基;更似航船上的引航標,帶領我們通向成功彼岸。文明禮儀已經在你心中成長,那麼用真誠去澆灌,用熱情去哺育,用理解去培養樹立講文明懂禮儀的社會風尚我國是有着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它不但形成了燦爛的文化,而且還擁有許多優秀的傳統美德。中國的歷史可以説是一部禮儀的歷史。在儒家學説中,禮為天下先,強調以禮治國、以禮治家。從古至今,湧現出不少文明禮儀、素養極高的人,像孔融、周恩來等。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們更需要文明禮儀來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在當今迎奧運,開展講文明禮儀的宣傳活動中,應該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養成文明禮儀規範,爭做文明的北京市民,建立一種全新的社會風尚。禮儀就是禮節和儀式,它有三大要素:語言、行為表情、服飾器物。一般地説,任何重大典禮活動都需要同時具備這三種要素才能完成。禮儀的分類很多,可以分為個人禮儀、家庭禮儀、社會禮儀、商務禮儀等,還有外事禮儀、習俗禮儀、禮儀文書等等。禮儀從個人修養的角度來看,可以説是一個人內在修養和素質的外在表現。 從交際的角度來看,禮儀可以説是人際交往中適用的一種藝術,一種交際方式或交際方法。是人際交 往中約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習慣做法。從傳播的角度來看,禮儀可以説是在人際交往中進行相互溝通的技巧。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工作、學習中,每個人的言談舉止都體現出他的行為是否文明,是否合乎禮儀。講得輕一點,人們之間在相互交往中,特別是在與外國人交往中,如果不注意文明禮儀,會被人家恥笑。講得重一點,不同民族之間,如果不互相尊重(各自的風俗習慣或禮儀),有可能會挑起民族仇恨和爭鬥。禮儀的主要功能,從個人的角度來看,一是有助於提高人們的自身修養;二是有助於美化自身、美化 生活;有助於促進人們的社會交往,改善人們的人際關係;還有助於淨化社會風氣。禮儀是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規範,它是人們在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漸形成,並且以風俗、習慣和傳統等方式固定下來。對一個人來説,禮儀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對一個社會來説,禮儀是一個國家社會文明程度、道德風尚和生活習慣的反映。重視、開展禮儀教育已成為道德實踐的一個重要內容。法律、制度屬於社會規範的底線,雖然重要,但它們畢竟只是社會的一些最基本、最重要的規範,而無法包含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法律規定,盜竊價值超過一定數額時要追究刑事責任,當達不到追究刑事責任的數額時,則可依據治安管理條例的規定予以治安處罰。但是,如果治安處罰的條件也夠不上,比如偷了別人的一件衣服怎麼辦?如果社會的所有成員都會小偷小摸,這個社會將是一個怎樣的社會?然而,法律卻管不了偷雞摸狗之類事。怎麼辦?這就要依靠道德來規範。事實上,不偷不竊這既是道德的要求,同時也屬於禮儀的要求。因為,小偷小摸行為顯然不屬於禮貌行為。小偷小摸如此,其他方面何嘗不是如此。所以,沒有規矩固然不成方圓,沒有禮儀同樣不成方圓。從禮儀的現實條件來看,我們必須學習禮儀知識。講禮儀是有條件的。首先,禮儀需要一定的物質基礎。就是我們平時所提倡的一些基本禮儀也不例外。如不隨地吐痰需要紙巾、污物桶的物質基礎;不隨地大小便需要完善公共廁所設施。所以,講禮儀要切合實際,禮儀過於繁瑣或超前會成為負擔。有錢人蔘加晚會固然可以穿晚裝、禮服,但農民上山砍柴穿西裝就沒必要了。其次,禮儀具有鮮明的 地域性。在多數國家,朋友見面時握握手是禮儀,但到了中東,異性之間隨便握手弄不好是要受懲罰的。又如,在西方國家,朋友相見互相擁抱非常正常,但在我國,如果普通的異性朋友之間動不動就擁抱,就會受到人家的恥笑,甚至被對方認為是性騷擾。同樣是在國內,在街上隨地吐痰是不文明、不禮貌的表現,但農民在田間耕作時,如果也要求吐痰入盂則會成為笑談。所以,講禮儀要符合國情,不能照搬照抄,要實事求是。禮儀教育的內容涵蓋着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從內容上看有儀容、舉止、表情、服飾、談吐、待人接物等;從對象上看有個人禮儀、公共場所禮儀、待客與作客禮儀、餐桌禮儀、饋贈禮儀、文明交往等。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的行為規範稱為禮節,禮儀在言語動作上的表現稱為禮貌。加強道德實踐應注意禮儀,使人們在“敬人、自律、適度、真誠”的原則上進行人際交往,告別不文明的言行。倡導文明的社會禮儀。結合社會公德教育,大力倡導以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守社會公共秩序等為主要內容的文明禮儀理念。進入車站、公園、社區等地,通過發放宣傳資料,制止不文明現象。針對當前公共生活領域中的突出問題,大力宣傳文明上網、文明就餐、文明駕車、文明乘車、愛護公物、保護環境等禮儀,着重糾正違章行使、違章停車、亂扔垃圾、隨地吐痰、破壞綠化、損壞公物等不文明行為,引導人們做一個懂禮儀規矩、講文明語言、守公共秩序的好公民,努力形成共同崇尚文明禮儀的社會氛圍,營造和諧的社會環境。大力倡導以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

熱情為主要內容的職業禮儀規範,以良好的服務態度、服務質量以及規範的儀態、語言,為服務對象提供優質的服務。禮儀、禮節、禮貌內容豐富多樣,但它有自身的規律性,其基本的禮儀原則:一是敬人的原則;二是自律的原則,就是在交往過程中要克己、慎重、積極主動、自覺自願、禮貌待人、表裏如一,自我對照,自我反省,自我要求,自我檢點,自我約束,不能妄自尊大,口是心非;三是適度的原則,適度得體,掌握分寸;四是真誠的原則,誠心誠意,以誠待人,不逢場作戲,言行不一。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學習禮儀知識,促進禮儀習慣養成,從我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着力塑造創新、誠信、包容、開放、文明的北京人的良好形象,樹立講文明懂禮儀的社會風尚,加快國際化城市建設做出自己的努力!什麼是禮儀呢?簡單地説,禮儀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種行為規範,是表現對他人尊重和理解的過程和手段。文明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更是城市的臉面,更是國家的臉面。所以我們作為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講文明、用禮儀,也是弘揚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徑。在一個國家中個人是主體。對於個人來説什麼最重要呢?我想首先應該是具備文明素質,只有當每一個人都具備了文明素質,那麼這個國家的整體素質才能提高。在我們身邊,在一部分同學身上,還存在着一些不文明的行為。例如,在我們的校園內、樓梯上總能見到與我們美麗的校園極不和諧的紙屑,教室裏、校園內食品袋、方便麪盒隨處可見,甚至有的同學認為:反正有值日的同學和清潔工打掃,扔了又何妨;再例如有的同學在教學樓走廊上追逐打鬧,走路推推搡搡習以為常;還有部分同學相互之間講髒話、粗話,隨意攀爬樹枝,甚至還有個別同學故意損壞學校的公共財物。我們很多同學把文化知識的學習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社會公德的培養,文明習慣的養成,而這恰恰從本質上展現出一個人的思想品質。事實上,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保證我們順利學習的前提,也是樹立健康人格的基礎。在學校沒有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同學就可能目無紀律,不講衞生,擾亂班級的學習環境。相反,如果我們養成了文明的行為習慣,學習環境就一定是良好的、有序的。我們知道:一個學校的學生具有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才能構建出優良的學習環境,創設出優良的學習氣氛。現在,我們正處於人生中最關鍵的成長時期,我們在這個時期的所作所為,將潛移默化的影響到我們自身的心理素質,而文明的行為就在幫助我們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同時也完善了自身的道德品質,如果我們不在此時抓好自身道德素質的培養,那我們即使擁有了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於人於己於社會又有何用呢?所以,我們首先應該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一個懂文明、有禮貌的謙謙君子,然後才是成才,不能做一部單純掌握知識技能的機器,而要成為一個身心和諧發展的人。文明就是我們素質的前沿,擁有文明,那我們就擁有了世界上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要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做文明的學生。那麼請我們每一個人管住我們的口,不説粗話、不隨地吐痰;管住我們的手,不亂扔垃圾、不打架鬥毆;管住我們的腳,不踐踏草坪。我相信,經過我們全體師生共同努力,一定會營造出一個文明美好的校園! 文明用語:

1、您好!

2、請坐!

3、請問!

4、請稍候!

5、對不起!

6、請原諒!

7、很抱歉!

8、沒關係!

9、不客氣!

10、謝謝!

11、請不要着急!

12、對不起,讓您久等了。

13、您請講!

14、請問您有什麼事?

15、請出示您的《××證》。

16、我會盡量幫助您。

17、為您服務是我應該做的。

18、有不懂的地方您儘管問。

禮儀是人類為維持社會正常生活而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規範,它是人們在長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漸形成,並且以風俗、習慣和傳統等方式固定下來。對一個人來説,禮儀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對一個社會來説,禮儀是一個國家社會文明程序、道德風尚和生活習慣的反映。重視、開展禮儀教育已成為道德實踐的一個重要內容。禮儀教育的內容涵蓋着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從內容上看有儀容、舉止、表情、服飾、談吐、待人接物等;從對象上看有個人禮儀、公共場所禮儀、待客與作客禮儀、餐桌禮儀、饋贈禮儀、文明交往等。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的行為規範稱為禮節,禮儀在言語動作上的表現稱為禮貌。加強道德實踐應注意禮儀,使人們在“敬人、自律、適度、真誠”的原則上進行人際交往,告別不文明的言行。

對一個人來説,禮儀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對一個社會來説,禮儀是一個國家社會文明程序、道德風尚和生活習慣的反映。 歷史故事:

程門立雪

宋代有個叫楊時的人,是理學家程頤的學生,他40多歲時到洛陽去拜見程頤,當他與另一位同學來到程頤家的時候,天下起了大雪,程頤正在睡午覺,他們就站在門外靜靜地等候,直到程頤醒來,這時雪已經下了一尺多深,這就是流傳至今的“程門立雪”的故事

名人名言:

講話氣勢洶洶,未必就是言之有理。 —— 薩迪不學禮,無以立。——孔子知恥近乎勇。 —— 孔丘君子憂道不憂貧。 —— 孔丘入於污泥而不染、不受資產階級糖衣炮彈的侵蝕,是最難能可貴的革命品質。 —— 周恩來我們應該注意自己不用言語去傷害別的同志,但是,當別人用語言來傷害自己的時候,也應該受得起。 —— 劉少奇一個人最傷心的事情無過於良心的死滅。 —— 郭沫若理智要比心靈為高,思想要比感情可靠。 —— 高爾基良心是由人的知識和全部生活方式來決定的。 —— 馬克思禮貌是兒童與青年所應該特別小心地養成習慣的第一件大事。 —— 約翰•洛克我們應該注意自己不用言語去傷害別的同志,但是,當別人用語言來良好的禮貌是由微小的犧牲組成。——愛默生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 諸葛亮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 諸葛亮在宴席上最讓人開胃的就是主人的禮節。——莎士比亞無禮是無知的私生子。——巴特勒人不能象走獸那樣活着,應該追求知識和美德。 —— 但丁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 —— 劉備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恥祿之不夥,而恥智之不博。 —— 張衡強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 —— 荀況奢者狼藉儉者安,一兇一吉在眼前。 —— 白居易侈則多欲。君子多欲則念慕富貴,枉道速禍。 —— 司馬光土扶可城牆,積德為厚地。 —— 李白天下有大勇者,猝然臨之而不驚,不故加之而不怒。 —— 蘇軾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 —— 神涵光人在智慧上應當是明豁的,道德上應該是清白的,身體上應該是清潔的。 —— 契訶夫貧而無諂,富而無驕。 —— 子貢侈而惰者貧,而力而儉者富。 —— 韓非誰在平日節衣縮食,在窮困時就容易度過難關;誰在富足時豪華奢侈,在窮困時就會死於飢寒。 —— 薩迪奢侈總是跟隨着淫亂,淫亂總是跟隨着奢侈。 —— 孟德斯鳩善氣迎人,親如弟兄;惡氣迎人,害於戈兵。 —— 管仲禮貌使有禮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禮貌相待的人們喜悦。 —— 孟德斯鳩禮貌經常可以替代最高貴的感情。 —— 梅里美 禮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也是最珍貴的東西。 —— 岡察爾

再夢禮儀之邦(中國夢 篇二

再夢禮儀之邦

我們這一代曾被喻為祖國的花朵,曾被期待為祖國的棟樑。我們也曾被説成是温室的花朵,我們也被用90後專用名詞代替。時至今日,許多90後已過弱冠,湧入社會的浪潮。事實證明,我們不是温室裏的花朵,我們身中一樣流着蟈血,懷揣着一顆中國心,共同一個夢——中國夢。也將要把路漫漫其修遠兮的重任用我們的雙肩擔起。

中國歷史上從未缺少愛國的仁人壯士,含根愛國捨身投江的屈原,不教胡馬度陰山的飛將李廣,精忠報國惹人妒的岳飛。有人豪情壯志大喊,“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有人一心為祖國為民族為中華崛起而讀書。

或許,那些已留青史,只是歷史,只是偉人,我們只是再也平凡不過的凡夫俗子,我們是普普通通的大學生,千千萬萬人中的一員,沒有可能成為歷史偉人。而大學生很多,曾也有過很多下鄉的知青,卻只有一個習總書記,清廉反腐,為中國的發展嘔心瀝血。 無論是今天站在浪口風間一國之船的舵手,還是曾在歷史的蒼穹中劃過自己的閃亮的心,我們卻只有去仰望。但重要的是我們和他們都有赤誠的愛國之心,一樣的中華盛世情節。但我們90後——温室裏的花朵,只是口口聲聲高呼的嗎?我們要去做什麼。.。.。.

實際行動方可體現一切,而我們要去做什麼,怎麼做?中華雄獅正在獲醒,改革開放,讓國人認識世界,也讓世界“認識”國人。總是在這樣的一些外國的場景聽到説三個字“中國人”。在公共場合吸煙或者大聲喧譁的黃種人,會聽到“中國人”三字,整整齊齊的排的隊中括入——黃種人,會聽到“中國人”三字,那口不改吐得痰,換來三個字“中國人”。.。.。. 這樣對中國人的評價比比皆是。“中國人”似乎變成了貶義詞的代名詞。

我想問,中華文明延承千年不曾斷,禮儀之邦的稱謂來之何處?是自嘲嗎?如果你曾去翻閲歷史,你會看到仁義禮智信,你會看到漢族先輩教化蠻夷羌胡,日本人千辛萬苦的渡洋去學習中國人的禮儀。

今日的中國人,在外國人眼裏的評價很低而且不能再低,我們不熱心公益不注重功德。對社會只知索取,少有給予,社會富豪越來越多,有愛心的人很少。中國人缺乏誠信和社會責任,我們只關心自己親近的人,對毫不相干的人自私冷酷。我們最大的缺點是不團結,習慣勾心鬥角,還有中國人對外者恭謹,對自己人冷漠,好多事赤裸裸的説明,外國人在中國一般能享受較好的待遇。

雖然不良的影響滿目皆是,雖然我敢於指出這些,而我知道這是普遍現象,就像三十年前普通的貧窮,但我更會明白相信,一切在變化,中華文明只是暫時的被淹沒,中華文明將來還會發揚光大。

有些習慣還要改,需要很大的努力,需要時間,而我們温室的花朵90後還是一張白紙。我想説,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少一點娛樂八卦,多一點政治,少一點冷漠,多一點關懷,去關心公益,去傳播中華文明。

我想有一天,中華文明不是一句空話。

我想有一天,禮儀之邦不再是過去。

我有一個夢——在夢禮儀之邦。

2012市場營銷寧宇

釣魚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 篇三

釣魚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

謝宇龍

湖南師範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 地理科學系 ,長沙

摘要:釣魚島問題是歷史遺留在中日之間的領土主權歸屬問題,釣魚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日本對釣魚島的實際佔領以及日方在釣魚島問題上所持的強硬 立場使釣魚島問題日益複雜化已成為中日關係中最為敏感的問題之一。它不僅關係到中日關係的發展,而且涉及亞太地區戰略格局發展的大局。針對近期以來中日兩國對釣魚島問題的激烈爭論,本文將在回顧釣魚島問題歷史由來的基礎上,通過大量鮮明的中外史料證明釣魚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中國對其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這將在給中國在與日本在爭奪釣魚島歸屬問題上,提供具有強有力的證據。

關鍵詞:釣魚島;主權歸屬;中日關係

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位於中國台灣島的東北部,是台灣的附屬島嶼,總面積約5.69平方千米。釣魚島位於該海域的最西端,面積約3.91平方千米,是該海域面積最大的島嶼,黃尾嶼位於釣魚島東北約27千米,面積約0.91平方千米,是該海域的第二大島,赤尾嶼位於釣魚島東北約110千米,是該海域最東端的島嶼,面積約0.065平方千米,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固有領土,中國對此擁有充分的歷史和法律依據。但是長期以來,日本在釣魚島問題上不時製造事端,日本方面無視大量歷史事實,竟聲稱日本人古賀辰四郎在明治十七年(1884)發現該島,由此引發了一系列的爭端。由於日本的侵略及其他歷史原因,釣魚島成為歷史遺留在中日之間的領土問題日本對釣魚島的實際佔領,以及日方在釣魚島問題上所持的強硬立場,使釣魚島問題日益複雜化,成為中日兩國之間最為重要的主權爭端,成為我國海上安全環境中面臨的熱點之一。釣魚島爭端也就一直成為了中日兩國關係的爭議焦點。。2012年9月10日,日本政府宣佈“購買”釣魚島及附屬的南小島、北小島,實施所謂“國有化”。這是對中國領土主權的嚴重侵犯,是對歷史事實和國際法理的嚴重踐踏。筆者本着尊重歷史事實的立場,基於大量史實,闡明釣魚島歷來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揭露日本的不良行徑,為在釣魚島問題上提供依據。

一.釣魚島問題的由來

一.釣魚島問題首先起源於近代以來日本實行的海上擴張政策和對我國領土的非法吞併

1895年釣魚島被日本非法竊占,導致釣魚島問題的出現。1868年明治維新以後日本資本主義迅速發展,進行海上擴張是日本對外擴張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日本很快把台灣及其附屬島嶼作為覬覦的目標。1884 年日本政府對釣魚島進行祕密考察,並在1895年1月在中日甲午戰爭取勝前夕由內閣會議作出“決議”,將釣魚島先行竊占,“編入”日本版圖並建立標樁。1895年4月日本強迫清政府簽定《馬關條約》,規定日本割佔“台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 1900年日本根據英國《水陸軍志》中“尖礁羣島”的稱謂,將釣魚島稱為“尖閣列島”。 二。 二戰後美國通過對釣魚島的“託管”和“歸還”,為中日關係留下“領土疙瘩”

根據《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等國際文件的規定,釣魚島應歸還中國。 1943年12月中美英三國首腦發表《開羅宣言》,明確規定,“日本所竊取於中國之領土,例如滿州、台灣、澎湖羣島等”歸還中國,1945年7月《波茨坦公告》規定,“開羅宣言之條件必須實施”。1945年日本戰敗接受《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中國有權收復一切被日本侵佔的領土,作為台灣附屬島嶼的釣魚島理應歸還中國。

然而,戰後美國對釣魚島進行強行託管,使釣魚島沒有與台灣一起歸還中國。 1945年美國對日本進行軍事佔領,在冷戰的國際形勢下,美國排斥中國、蘇聯等國家,於1951年9月炮製片面的對日和約即《舊金山和約》。按照這個和約規定,美國對衝繩即琉球羣島進行行政託管,1953 年12 月25日美國琉球行政當局公佈琉 球羣島的“地理界限”,把本不屬於琉球羣島的釣魚島劃入所謂“琉球託管區域”,由美國進行“施政”,釣魚島被美軍當作投彈的靶場。《舊金山和約》和美國的託管權並沒有得到中國的承認,1951 年 12月25日中國外長髮表關於對日和約的聲明,指出“美國政府在舊金山會議中強制簽定的沒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參加的對日單獨和約,不僅不是全面的和約,而且完全不是真正和約„„中央人民政府認為是非法的,無效的,因而是絕對不能承認的。 1971年6月17日日美達成《沖繩歸還協定》,美國將佔領和託管下的琉球羣島歸還日本,然而1972 年美國將沖繩歸還日本的同時,把釣魚島劃入“歸還區域”,連同琉球羣島一起交給日本。這個行動引起中國政府和人民包括台灣同胞的譴責和抗議。1971年12月3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發表聲明:“釣魚島、黃尾嶼、赤尾嶼、南小島、北小島等島嶼是台灣的附屬島嶼,它們和台灣一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美國政府在‘歸還’沖繩協定中,公然把中國的釣魚島等島嶼劃入‘歸還區域’,完全是非法的,這絲毫不能改變中華人民共和國對釣魚島等島嶼的領土主權”。美國對釣魚島的“託管”並“交還”日本的行為給中日關係留下爭端的火種。

二.釣魚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神聖不可侵犯的領土

(一)、中國最先發現、命名和利用釣魚島

中國最早發現、開發釣魚島,通過 “無主地先佔” 取得主權。我國記載釣魚島的歷史文獻可以追溯至隋朝大業六年 (公元610 年)的 《隋書·東夷列傳·流求國傳》。書載隋煬帝曾派使臣朱寬召琉球國歸順,又曾派陳稜、周鎮州等率軍攻打。陳稜、周鎮州在行軍途中便經過高華嶼即釣魚島。這就表明,至晚在隋代,中國人民就已經發現釣魚島,並命名 為 “高華嶼”。 我國明朝洪武五年( 1372 年) ,中國人楊載踏上釣魚島土地的記載更是明確無誤的。釣魚島及其附近海域至晚在明初已經是中國人民進行捕魚、採藥、避風、休息等的一個經常性活動場所。明朝人在台灣轄區釣魚島採珠集藥、捕魚開發從未間斷過。限於當時的海況等自然條件和造船等技術條件,只有中國軍民可以利用季風前往釣魚島,從事航行、避風、在附近海域捕魚、在島上採集等經濟性開發利用活動。目前所見最早記載釣魚島、赤尾嶼等地名的史籍,是成書於1403年(明永樂元年)的《順風相送》(現藏於英國牛津大學圖書館) “記福建往琉球”。 這比日本聲稱的古賀辰四郎 1884 年發現該島早 480 年。這表明,早在十四、十五世紀中國就已經發現並命名了釣魚島。1372年(明洪武五年),琉球國王嚮明朝朝貢,明太祖遣使前往琉球。明朝冊封使陳侃所著《使琉球錄》(1534年)明確記載“過釣魚嶼,過黃毛嶼,過赤嶼,„„見古米山,乃屬琉球者”。由此不難看出,直到古米山才屬琉球國,而在此之前的釣魚嶼﹑黃毛嶼﹑赤嶼顯然不屬琉球而在中國海疆之內。明朝冊封使郭汝霖所著《使琉球錄》(1562年)記載,“赤嶼者,界琉球地方山也”。1650年,琉球國相向象賢監修的琉球國第一部正史《中山世鑑》記載,古米山(亦稱姑米山,今久米島)是琉球的領土,而赤嶼(今赤尾嶼)及其以西則非琉球領土。1708年,琉球學者、紫金大夫程順則所著《指南廣義》記載,姑米山為“琉球西南界上之鎮山。清朝冊封副使徐葆光所著《中山傳信錄》(1719年)明確記載,從福建到琉球,經花瓶嶼、彭佳嶼、釣魚島、黃尾嶼、赤尾嶼,“取姑米山(琉球西南方界上鎮山)、馬齒島,入琉球那霸港”。至1866年(清同治五年)近500年間,明清兩代朝廷先後24次派遣使臣前往琉球王國冊封,釣魚島是冊封使前往琉球的途經之地,有關釣魚島的記載大量出現在中國使臣撰寫的報告中。

以上史料清楚記載着釣魚島、赤尾嶼屬於中國,久米島屬於琉球,分界線在赤尾嶼和久米島之間的黑水溝(今沖繩海槽)。明朝冊封副使謝傑所著《琉球錄撮要補遺》(1579年)記載,“去由滄水入黑水,歸由黑水入滄水”。明朝冊封使夏子陽所著《使琉球錄》(1606年)記載,“水離黑入滄,必是中國之界”。清朝冊封使汪輯所著《使琉球雜錄》(1683年)記載,赤嶼之外的“黑水溝”即是“中外之界”。清朝冊封副使周煌所著《琉球國志略》(1756年)記載,琉球“海面西距黑水溝,與閩海界”。釣魚島海域是中國的傳統漁場,中國漁民世世代代在該海域從事漁業生產活動。釣魚島作為航海標誌,在歷史上被中國東南沿海民眾廣泛利用。

(二)、中國對釣魚島實行了長期管轄 早在明朝初期,為防禦東南沿海的倭寇,中國就將釣魚島列入防區。1561年(明嘉靖四十年),明朝駐防東南沿海的最高將領胡宗憲主持、鄭若曾編纂的《籌海圖編》一書,明確將釣魚島等島嶼編入“沿海山沙圖”,納入明朝的海防範圍內。證明釣魚島在明朝歸中國政府管轄。明朝中葉,戚繼光等民族英雄抗擊倭寇時,就以釣魚島為戰略防線 這就取得了國際法中所説的有效控制。一六五四年清康熙帝冊封琉球王為尚質王,定兩年進貢一次,稱中國為父國,用大清年號。明清期間的多幅疆海圖都清楚標明釣魚島為中國的一部分。

1605年(明萬曆三十三年)徐必達等人繪製的《乾坤一統海防全圖》及1621年(明天啟元年)茅元儀繪製的中國海防圖《武備志·海防二·福建沿海山沙圖》,也將釣魚島等島嶼劃入中國海疆之內。 清朝不僅沿襲了明朝的做法,繼續將釣魚島等島嶼列入中國海防範圍內,而且明確將其置於台灣地方政府的行政管轄之下。清代《台海使槎錄》、《台灣府志》等官方文獻詳細記載了對釣魚島的管轄情況。1871年(清同治十年)刊印的陳壽祺等編纂的《重纂福建通志》卷八十六將釣魚島列入海防衝要,隸屬台灣府噶瑪蘭廳(今台灣省宜蘭縣)管轄。1893(清光緒 19)年10 月,慈禧太后下詔將釣魚島 黃尾島赤尾島三島賞賜給清廷內務官盛宣懷,供其採藥之用 詔書至今仍保存完好,字字確鑿 這是中國有效地對釣魚列島行使主權的鐵證之一。

史實説明,從明初算起,到1895 年被日本侵佔,在長達 5 個世紀的時間裏,中國政府通過多種形式管理釣魚島,有效行使和鞏固了對釣魚島的主權,並且一直在平穩地行使着這些權利。

(三)、中外歷史地圖﹑史料均證明釣魚島屬於中國

1561年( 明嘉靖四十年) 鄭若曾的 《萬里海防》圖 ,1579年(明萬曆七年)明朝冊封使蕭崇業所著《使琉球錄》中的“琉球過海圖”、1629年(明崇禎二年)茅瑞徵撰寫的《皇明象胥錄》、1767年(清乾隆三十二年)繪製的《坤輿全圖》、1863年(清同治二年)刊行的《皇朝中外一統輿圖》等,都將釣魚島列入中國版圖。清朝康熙四十年(1701年),琉球國使臣蔡鐸向清政府進獻《中山世譜》附輿圖,記載了琉球的36座島嶼,其中並無釣魚島諸島。1719年日本人新井君美寫了《南島志》,明確記載琉球管轄36島,其中並無釣魚島等島嶼。康熙五十八年(1719)徐葆出使琉球,後撰《中山傳信錄》,列舉琉球36島,也無釣魚島,並明確指出:“八重山,此琉球西南屬界也,八重山羣島在釣魚島列島東南,兩個羣島中間剛好被沖繩海槽隔開。由此可見,當時琉球國僅限於36島而不包括釣魚島列島。日本最早記載釣魚島的文獻為1785年林子平所著《三國通覽圖説》的附圖“琉球三省並三十六島之圖”,該圖將釣魚島列在琉球三十六島之外,並與中國大陸繪成同色,意指釣魚島為中國領土的一部分。1863 年清政府官方刻印的皇清中外一統輿圖的卷六至卷八中,用中文明確標註我國版圖包括釣魚嶼諸島在內,釣魚諸島屬於台灣府管轄,而古米山以東用日文標名屬於琉球,編修的台灣府志更是將釣魚台島列為台灣港口之一。十八九世紀清朝刻印的圖籍,在福建台灣部分均繪出釣魚島在內,並加註文,以顯示大清王朝的疆域範圍。

長期以來,日本的書籍也沒有釣魚島列島屬於琉球的內容。1875年前後日本官方編撰的地理書﹑日本文部省編寫的國小教科書提到琉球羣島各島名稱時,也完全沒有釣魚島字樣。

1809年法國地理學家皮耶·拉比等繪《東中國海沿岸各國圖》,將釣魚島、黃尾嶼、赤尾嶼繪成與台灣島相同的顏色。1811年英國出版的《最新中國地圖》、1859年美國出版的《柯頓的中國》、1877年英國海軍編制的《中國東海沿海自香港至遼東灣海圖》等地圖,都將釣魚島列入中國版圖。英國人金約翰編輯出版的海道圖説的第 9 卷講述台灣,其中包括釣魚島;第 10 卷才講述琉球。 英國在 1950 年出版的大英百科全書,其中末卷的第24 和 28 圖都明確地將釣魚列島列人台灣轄區。已故日本歷史學家井上清生前曾指出,“釣魚島等島嶼最遲從明代起便是中國領土。這一事實不僅是中國人,就連琉球人、日本人也都確實承認”。1708年琉球學者程順則在《指南廣義》一書中便清楚地記載了釣魚台、黃尾嶼、赤尾嶼,並稱姑米山(久米島)為“琉球西南方界上鎮山”,等於承認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屬於中國。日本人高橋莊五郎也曾指出,釣魚島等島名是中國先取的,其中黃尾嶼、赤尾嶼等固有島名無疑是中國名,與台灣附屬島嶼——花瓶嶼、棉花嶼、彭佳嶼等相同,而日本則沒有用“嶼”的島名。

也就是説,直到十九世紀末甲午中日戰爭爆發前,日本沒有對中國擁有釣魚島列島的主權提出過異議。1884年,從事海產品採集和出口的日本那霸居民賀辰四郎首次登上釣魚島,發現島上信天翁成羣,正值產卵期。欲大量採集島上羽毛以獲取高額利潤,隨後多次向沖繩縣知事申請開拓釣魚島,但日本官府以“未曾判明乃屬我邦之土,”而加與拒絕。1885年以後,幾任沖繩知事接連上書日本政府,要求將釣魚島列島劃歸其管轄,並樹立標樁,都因日本政府顧及清政府對這些島嶼的主權而主張將其擱置,不作答覆。 世紀末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前,日本從未對中國擁有釣魚島主權提出過任何異議 1873 年日本出兵侵佔我屬國琉球,並改名為 沖繩縣,但其管轄範圍從未超出原琉球國範圍 日本竊取釣魚島是在1895 年 4 月,清政府因中日甲午戰爭戰敗,被迫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割讓台灣及其附屬島嶼 自此至1945 年,日本對上述條約中所涉及領土享有主權 因此,1896 年,日本宣稱釣魚島屬於日本,1900 年將釣魚島改稱為尖閣羣島史實説明,歷史上日本從來沒有承認過多釣魚島列島的主權,即使在日本人佔領台灣期間,日本自己也承認釣魚島屬於台灣附屬島嶼而不是琉球的附屬島嶼,1940年,日本佔領下的台灣台北漁民與日本沖繩縣漁民為釣魚島的捕魚權問題發生爭執,官司一直打到東京法庭,很快台灣勝訴,沖繩縣敗訴。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明確規定了日本的領土範圍。1943年12月中、美、英《開羅宣言》規定,務使日本將所竊取於中國的領土歸還中國。境。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確定的日本領土範圍是明確的,其中根本不包括釣魚島。同年 8 月,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宣佈無條件投降,聲明無條件地廢除中日之間簽訂的一切不平等條約,馬關條約即行廢止 因此,日本簽署投降書後就永久的失去了對釣魚島的主權。

以上歷史文件足以證明釣魚島羣島是中國自古以來的固有領土,這一點不容置疑。 對此,日本聲稱釣魚島羣島是日本的固有領土,但日本不再拿所謂古賀辰四郎1884年發現釣魚島説事,因為顯然這一發現要比中國人發現釣魚島玩400餘年甚至千餘年。。日本政府故意漠視上述闡明 “中外之界” 的眾多中國官方史料,而在 1972年公佈《基本見解 》稱: 自1885年以來,日本政府通過沖繩縣當局等途徑多次對尖閣諸島進行實地調查,慎重確認尖閣諸島不僅為無人島,而且沒有受到清朝統治的痕跡 在此基礎上,於1895 年 1月14 日,在內閣會議上決定在島上建立標樁,以正式編入我國領土之內 。

(四).日本本國學者的觀點

對於日本政府竊取中國領土釣魚島羣島的不光彩行為,日本著名歷史學家井上清在日本政府提出 《基本見解》 的1972 年10月即出版專著予以批判 。井上清教授在其著作 《尖閣列島 —釣魚島》的歷史解析一書中指出:作為一名歷史學家,經過查閲歷史文獻之後而斷定釣魚島在日本染指之前並非無主地,而是中國的領土從國際條約角度講,日本通過中日馬關條約竊取的釣魚島等中國領土,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理應根據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的有關條款歸還中國, 日本橫濱國立大學教授村田忠禧深入研究釣魚島問題多年,他得出的結論是: 作為歷史事實,被日本稱為尖閣列島的島嶼本來是屬於中國的,並不是屬於琉球的島嶼 日本在 年佔有了這個地方,但這是借甲午戰爭勝利之際進行的趁火打劫,而不是堂堂正正的領有行為這一歷史事實是不可捏造的,必須有實事求是的認識和客觀科學的分析態度。

日本著名政論家大前研一在 2010年釣魚島撞船事件發生後也著文談釣魚島問題,認為 1895年關於將“ 尖閣諸島” 劃入沖繩縣的 “閣議決定是非公開的閣議決定,既不是國會的決定,也未以各外國能夠知曉的形式公佈,所以比島根縣議會的竹島領有宣言 ,還難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同”。

結論:大量歷史文獻表明,中國主張釣魚島羣島自古以來是中國的固有領土,這就意味着釣魚島是中國的核心利益,決不容他人侵犯,在這一點上與日本無可談判 。這才是 “主權在我 ,擱置爭議 ”的應有之義。中國對他國沒有任何領土要求,同時也決不允許任何外國勢力侵犯中國的神聖領土今後,中日兩國有關部門關於釣魚島問題的談判,主要應談日本如何將釣魚島羣島完整地歸還中國,在此條件下,如果日本有意願,中國也有需求,才能談到日本能否與中國合作開發釣魚島海域資源的問題。今後這類談判應逐步習慣於在公開環境下進行,即每次談判後均發佈較為詳細的談判紀要,這樣一來,中國的各項對日政策和舉措一定能得到越來越多的民眾的理解和支持,只有在民眾的支持與監督下,隨時注意民意變化,這類談判才有可能取得成效。這也是人民外交的應有之舉,有一點可以做的就是,中日兩國的學者應為解決釣魚島問題發揮應有的作用,如同中日曆史共同研究對解決中日間歷史認識問題發揮作用那樣 ,通過兩國學者的共同研究,在兩國共同發佈相關資料及觀點主張,使兩國民眾更多地瞭解對方的資料和觀點,知曉釣魚島問題產生的歷史原委,冷靜客觀地傾聽對方的意見,從而將石原一類狂熱的民族主義者邊緣化,這樣就有可能實現令雙方滿意的釣魚島問題的最終解決。

參考文獻:

[1] 吳天穎。《甲午戰前釣魚列嶼歸屬考——兼質日本奧原敏雄諸教授》,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4年。 [2] 井上清(日)。關於釣魚島等島嶼的歷史和歸屬。1973 -12. [3] 鞠德源。釣魚島正名:釣魚島列嶼的歷史主權及國際法淵源。 2006年01月第一版。

[4] 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 。 中華民族 2012.10 [5] 釣魚島名的歷史淵源。 中國網。 2013-12-13. [6] 李理:近代日本對釣魚島的“踏查”及竊取。 人文與社會。2013-08-29 [7].資料:《波茨坦公告》 .新華網 [引用日期2013-08-22] [8]。 開羅宣言》 .知網空間 [引用日期2013-08-22] [9]。 中國區域歷史地理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10]。 蔣立 。釣魚島問題與中日關係。 2012-09-01 [11]。 郭永虎。 釣魚島與中日關係。 。中國邊疆史地研究 [12] [日]井上清:《釣魚列島的歷史和主權問題》,香港:七十年代雜誌社,1973年版,第35頁

[13] 臧世俊。 從歷史和法理來看釣魚島屬於中國中國邊疆史地研究 。2012第21卷 第4 期

[14] 石家鑄。 釣魚島問題的現狀與中日關係。 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 。2011年第4 期

[15] 鄭海麟 。釣魚島主權歸屬的歷史與國際法分析。 太平洋學報。 2011.12.4第19 卷 第 7期,

[16]。鄭海麟。 日本聲稱擁有釣魚島領土權的論據辨析。 太平洋學報。2011.7

文明禮儀伴我行作文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 篇四

文明禮儀伴我行作文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古代就有五禮之説,祭祀之事為吉禮,冠婚之事為嘉禮,賓客之事為賓禮,軍旅之事為軍禮,喪葬之事為凶禮。還有祭祀禮、相見禮、誕生禮、成人禮等等,甚至還有專門寫禮儀的書,如《儀禮》、《禮記》、《周禮》可見中更多相關作文>>

文明禮儀伴我行作文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古代就有“五禮”之説,祭祀之事為吉禮,冠婚之事為嘉禮,賓客之事為賓禮,軍旅之事為軍禮,喪葬之事為凶禮。還有祭祀禮、相見禮、誕生禮、成人禮等等,甚至還有專門寫禮儀的書,如《儀禮》、《禮記》、《周禮》可見中國禮儀文化的悠久與成熟。現在的禮儀早就沒有了古代的繁瑣複雜,難道説文明儀不重要了嗎?不!文明禮儀在當今社會雖然還沒有如此把文明禮儀看得那麼重,可它依然非常重要。文明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文明禮儀不僅僅只是讓自己更有修養,更有素質,它還可以讓你得到尊重,也可以讓你收到別人的賞識,從而贏得機遇。.。.。.那現在還處於國小階段的我們要怎樣體現我們的文明禮儀,它又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幫助呢?

首先我們要知道文明禮儀並不是要驚天地泣鬼神,它注重從點滴小事做起,潛移默化地改變我們的形象。在校園中最基本的就是愛護公物。小到一棵草,大到課桌椅,教室門,多媒體設備,儘量不去損壞它,使用時小心翼翼。雖然它不是我們自己的東西,但它是對下一屆同學的尊重。想想看,如果上一屆的同學也不愛護它使用時就會有很多麻煩,那我們豈不是也不舒服?管住自己的手,不損壞公物,就是文明禮儀的體現。其次,我們要尊重老師,尊重同學。面對老師時敬個禮,説聲“老師好”讓老師感到開心,課間幫老師整理整理桌子,讓老師感到舒心,當老師合格的小助手,讓老師感到放心。面對同學時要多關心,多理解,在同學説錯話,做錯事時要學會寬容,一句“沒關係的”會讓同學鬆一口氣,在同學遇到困難時要伸出援手,一句“我來幫你”會讓同學們感到温暖。幫助老師,幫助同學,就是文明禮儀的表現。只要大家也從這樣的點滴小事做起,是不是會覺得老師更喜歡你了,同學也都願意和你玩,關係越來越好了呢?這就是文明禮儀的功勞。 chang

那在生活中我們又該怎麼辦呢?在公共汽車上給老人讓座,幫買了很多東西的鄰居提一下,開信箱時順便幫隔壁的人拿一下信。.。.。.。只要你懷着一顆友好的心,有樂於助人的精神,就能讓別人感受到你的幫助。我身上也發生過這樣一件事,讓我到現在依然很愧疚。那是一個早晨,晚上睡得很晚的我起來晚了,立即發動火箭般地速度衝到車站。但還是趕上了上班高峯,車子擠得不象話,多虧我反應靈敏,還找到了垃圾

一個好的“領地”。經過一段比較“短暫”的時間,車子像蝸牛一般開動了。才沒多久,車子來了個急剎車,昏昏欲睡的我一個不注意撞在了扶手上,疼得我眼淚都要出來了。本來無所謂的我開始在心裏抱怨起來,怎麼搞得啊,公交公司也不多發幾班車。這時,一個人站起身來,我兩眼立刻放光,還沒等他完全出來,我就已經一個箭步衝上去。有座位的感覺就是好,我立刻陷入了睡眠狀態。不知過了多久,我睜開了眼睛。咦?這個人怎麼還在啊?我開始打起精神來看,這是個老大伯,頭髮還沒怎麼白,但已經有了皺紋,大約五十多歲吧。我立即就覺得臉燒了起來,我不敢抬頭,也不敢聽,一些人正悄悄地説着什麼,難道是在説我嗎?我想重新把位子讓回去,但又捨不得這個舒服的地方,直到這個老大伯下車,我也沒有動

。其實就一個座位根本不算什麼,但我竟然還放棄了文明的好形象去得到它,真是不對。學會在生活中細緻一點,多關心別人一點,就是文明禮儀的體現。

所有文明禮儀都很容易做到,只要大家再細心一點,再注意一點,文明禮儀就會伴我們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