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2023年中國小品發展歷程簡述 小品發展史【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99W

2023年中國小品發展歷程簡述 小品發展史【多篇】

中國小品發展歷程簡述 小品發展史 篇一

中國小品發展歷程

10092603 夏鵬飛 671926 小品最初原本是戲劇學院的學生進行表演訓練的戲劇小段,經過演變和改進逐步成為一門集表演、相聲、音樂、舞蹈等諸多藝術交織的藝術形式,多以喜劇為主。改革開放以後,隨着我國文藝事業的全面復興,以及電視行業的飛速發展,小品逐漸成為了各種晚會的常客和人們喜聞樂見的一種文藝樣式。更有甚者這樣認為“一台好的綜藝晚會的成功與否關鍵看語言類節目的質量,尤其是小品……”經過20多年的發展,中國小品已逐漸經歷了由最初的摸索到後來的不斷髮展,再到今天的成熟的過程。期間更是湧現出一批大家熟悉並喜愛的小品演員,如陳佩斯、朱時茂、趙麗蓉、趙本山、黃宏等。並且在不同的時期小品的內容以及表演方式也可以折射出當時的社會情況。下面給介紹一下各個時期小品在我國的發展歷程,以及一些時代背景和代表人物。

第一階段:萌芽階段。這個階段在1984年以前,之所以説這個階段是萌芽時期、史前階段,是因為在這個時期人們並沒有意識到這是一種新的文藝樣式。同時,由於在起步階段,不管是演員的表演還是作品的結構,都是十分不規範的、不成熟的,給人一種非常青澀的感覺。但是,當下面提到的幾部作品出現時,小品就已經註定了它將在未來的中國文藝舞台上所佔據的顯赫地位。這一時期代表作有:《賣生豆漿的小姑娘》(1983年,表演者:嶽紅 從測等),《虎妞、阿q逛長甸》(1983年,表演者:斯琴高娃 嚴順開)、《吃雞》(198

4年,表演者:王景惠)。

第二階段:誕生時期。一般認為這個階段從1984年至1990年,領軍人物:陳佩斯,朱時茂。1984年央視春晚由陳佩斯、朱時茂合作的《吃麪條》正式宣佈了小品的誕生。陳佩斯作為電影表演藝術家陳強的兒子在電影方面已嶄露頭角,而朱時茂更是憑藉謝晉導演的《牧馬人》得到了許多的電影獎項,也贏得了眾多觀眾的喜愛。兩位在電影界都小有成就的演員開始涉足小品,並且取得了不遜於在電影界的成就。儘管這一時期人才輩出,但是由於其里程碑式的作用,使得二位的領軍地位始終無法撼動。

這一時期的小品創作雖比萌芽時期有所進步,但是依然不夠成熟,劇本創作還有很多問題。這一時期的小品有一個突出特點就是戲中戲的形式較為多見,《吃麪條》、《拍電影》、《主角與配角》都是如此,這也是劇本結構還不夠成熟,還需要借力電影、話劇等其他文藝形式的表現之一。代表作主要有:《吃麪條》(1984年)、《拍電影》(1985年)、《羊肉串》(1986年)、《胡椒麪》(1989年)、《主角與配角》(1990年 表演者:陳佩斯、朱時茂)。

另外,這一階段以及之前的萌芽階段,由於小品剛剛起步,所以人們沒有苛求作品的社會意義,更多的只是為了逗樂。但是有些多品也開始關注現實,如:《產房門前》(1987年

表演者:郭達、楊蕾、高蘭村等);《芙蓉樹下》(1987年

表演者:劉勁、壯麗);戲曲小品《狗娃與黑妞》(1988年

表演者:陳佩斯、小香玉);《懶漢相親》(1989年

表演者:宋丹丹、雷恪生、趙連甲);《英雄母親的一天》(1989年 表演者:趙麗蓉、侯耀文);《招聘》(1989年

表演者:笑林、師勝傑、方青卓、黃宏。)

第三階段:發展時期,從1990年至1998年,領軍人物:黃宏、趙麗蓉。1990年由黃宏等出演的《超生游擊隊》引起巨大反響,在同一時期,陳佩斯、朱時茂仍在奉獻高水平的作品,趙本山開始在小品屆攻城略地,趙麗蓉也已經顯示了她的超凡魅力,郭達、蔡明也成為了不可小視的力量……但是,有了《超生游擊隊》,我們就完全可以不假思索地將這個領軍人物的頭銜給黃宏。這個小品的成功不僅得力於其本身獨特的幽默性,其對社會熱點話題的關注,對社會特定階段的特定人羣的自嘲式的黑色幽默的諷刺,使它成為了一個符號,不僅是小品史上的符號,也是中國社會發展的符號。這也説明,從這一時期開始,小品開始越來越多地關注社會現實,它的教育意義和宣講意義也開始越來越被重視。所以,小品在經歷了長時期的自由時期後,開始受到越來越多的瓶頸的限制。其代表作主要有:《超生游擊隊》(1990年)、《手拉手》(1991年)、《秧歌情》(1992年 表演者:黃宏、宋丹丹);《難兄難弟》(1990年)

表演者:黃宏、嚴順開; 《擦皮鞋》(1993年

表演者:黃宏、魏積安);《打撲克》(1994年獲當年“我最喜愛的春節聯歡晚會節目評選”小品類一等獎。

表演者:黃宏、侯耀文)。

恐怕只有趙麗蓉老師的作品才會如此頻繁地要在表演者之後加上“等”,因為這一時期趙麗蓉的所有作品可以稱作是小品中的大片,每個作品都要有十幾人甚至幾十人來共同表演,足見其在當時小品屆的顯赫地位。把趙麗蓉當作這一階段的領軍人物,絕不僅僅是因為其作品的豐碩,恰恰相反,其作品數量並不佔優勢,而在這個階段能稱得上精品的也只有《如此包裝》、《打工奇遇記》兩個。但是,僅僅憑藉這兩個作品,加上之前的《英雄母親的一天》、《媽媽的今天》等眾多作品對其實力的展現,再加上其年高德劭的獨特地位,足以讓趙麗蓉成為中國小品屆的靈魂人物,其影響力甚至可以波及到今天。由於年齡的原因,我們在看到趙麗蓉精彩的表演的同時,也看到了她在表演上付出的比他人更多地辛苦。在《如此包裝》中練跳舞、在《打工奇遇記》中練書法、在《功夫令》中練功夫,而到了1999年她生命中的最後一個作品《老將出馬》中,又練起了英語,甚至是英文歌。我們看到了老人在藝術上的不懈追求和認真態度,看到了她對於觀眾和舞台的無限熱愛。僅憑這一點,她就可以當仁不讓的成為中國小品屆的一面旗幟、一座豐碑。她的這個地位直至今天也無人可以取代。其代表做主要有:《如此包裝》(1995年

表演者:趙麗蓉、鞏漢林等);《打工奇遇記》(1996年

表演者:趙麗蓉、鞏漢林、金珠等);《功夫令》(1998年

表演者:趙麗蓉、鞏漢林等)。

同時期其他優秀作品有:《相親》(1990年

表演者:趙本山、黃曉娟);《大米"紅高粱》(1990年

表演者:郭達、楊蕾、吳剛);《警察與小偷》(1991年

表演者:陳佩斯、朱時茂、魏積安、蔡明、鞏漢林);《小九老樂》(1991年

表演者:趙本山、楊蕾);《我想有個家》(1992年

表演者:趙本山、黃曉娟); 《媽媽的今天》(1992年)

表演者:趙麗蓉、李文啟、鞏漢林;《姐夫與小舅子》(1992年)

表演者:陳佩斯、朱時茂;《張三其人》(1993年)

表演者:嚴順開等;《橋》(1993年)

表演者:潘長江、黃曉娟;《哈羅!黃土坡》(1993年

表演者:郭達、蔡明)。第五階段:成熟階段,從1998年至今,領軍人物:趙本山。這一時期可以被命名為“趙本山時代”。趙本山成為了趙麗蓉後中國小品屆的又一個符號式人物。曾有人試圖比較趙本山與黃宏誰是中國的小品王,但這顯然是不用比較的,趙本山已成為了小品的代名詞。許多人每年堅持看春晚就是為了看趙本山的小品。平心而論,在這些年趙本山的作品中,經常有不盡如人意的作品出現,他甚至在舞台上笑場,而且有時黃宏等人的作品的質量要超過他,但是趙本山卻從未讓歷屆春晚小品的一等獎旁落,這體現出了觀眾對於他的近乎溺愛的喜愛。但不管怎麼説,趙本山的實力是不容小覷的,其從頭到腳、甚至到標誌性的帽子都散發着獨特的魅力,令觀眾欲罷不能。趙本山有着天生的小品天賦,只要他往台上一站,不用説話,觀眾立即報以雷鳴般的掌聲與笑聲。而他特有的良好的與觀眾互動的能力也是他的一大優勢,這也讓他受觀眾的溺愛具有了合理性。在這一時期,小品的創作模式、表演模式都已經成熟,但是卻陷入了蕭條的境地。小品最重要的舞台是春晚。但隨着影響力的擴大,春晚越來越多地受到官方的關注。每屆春晚的籌備也成為了一項艱鉅的政治任務。所以,這個舞台上的小品越來越注重宣傳功能,諷刺功能則越來越淡化,娛樂功能也相對弱化。許多出於宣傳目的的應景作品開始出現,春晚小品受到的抨擊也越來越多。此外,多年來對於笑料、包袱的挖掘使得笑料資源出現匱乏,因此創作乏力的現象越來越突出。九十年代初期,小品在全國各地的各種晚會上遍地開花,而在這一階段小品則幾乎成春晚的專利,其他場合很難再看到高質量的小品作品。其代表作主要有《拜年》(1998年)、《賣枴》(2001年)、《賣車》(2002年)、《心病》(2003年)、《送水工》(2004年

表演者:趙本山、高秀敏、範偉); 《昨天、今天、明天》(1999年)、《説事兒》(2006年

表演者:趙本山、宋丹丹、崔永元);《鐘點工》(2000年

表演者:趙本山、宋丹丹);《功夫》(2005年

表演者:趙本山、範偉等);《同學會》(1999年

表演者:趙本山、範偉等)。

同時期其它優秀作品:《王爺與郵差》(1998年 表演者:陳佩斯、朱時茂);《回家》(1998年)

表演者:黃宏、宋丹丹; 《老將出馬》(1999年)

表演者:趙麗蓉、鞏漢林、金珠等; 《愛父如愛子》(1999年)

表演者:嚴順開、凱麗、王景、李丁花盆》(2002年)

表演者:黃宏、凱麗;《足療》(2003年)

表演者:黃宏、牛莉、沈暢;《都是親人》(2003年)

表演者:蔡明、郭達、李文啟、劉小梅;《兄弟》(2004年)

表演者:黃宏、程煜;《裝修》(2005年)

表演者:黃宏、鞏漢林、林永健; 《打工幼兒園》(2006年)

表演者:牛羣、閻學晶、劉小梅等。

中國小品未來命運將如何

趙本山——“我有點害怕了,怕砸自己的牌子。1990年,從我第一次上春節晚會開始,14年沒有間斷過,剛開始的時候只有衝力,沒有壓力,現在完了,一想到春節晚會就哆嗦。” “春晚早晚會把小品逼死。”

範偉——“現在表演小品壓力特大,怕失去觀眾,站在台上的感覺越來越不自信,有幾十秒大家不樂心裏就急。很浮躁,很功利。”

宋丹丹——“小品必然會走下坡路,是不是會滅亡我不知道,小品實在太難了,反正我是提前不演了。” 黃宏——“小品馬上要完蛋

説起小品的生命力,全國政協委員黃宏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不無憂慮,他説,小品的創作隊伍、表演隊伍、理論隊伍都沒有形成,現在已經沒有人願意來寫、來演小品,“小品馬上要完蛋!”

據黃宏委員介紹,小品是從電視媒體,更確切地説是從“春晚”獲得生存空間並“火”起來的,目前它的發展已經進入死衚衕。央視組織的春晚優秀小品作品評獎,只有羣眾在參與,在對小品的評價體系中,專家一直處於缺位狀態,使得小品越來越朝着鬧、淺、俗的方向發展,抹殺了小品的藝術性,它應該有一個矯正,應設一個由專家意見主導的專項獎。他還認為,小品演出中專業化的演員都是業餘在演小品,如宋丹丹、趙本山、黃宏本人都是業餘來演小品的,小品只是他們的副業,沒有人站在專業的角度來總結它,也沒有人從理論上對小品進行指導,小品已陷入嚴重缺人缺作品的困境。應讓專家參與對小品的評價,小品人才培養與院校相結合,形成理論指導,同時,創作題材更要從羣眾中來,小品才能成為一種真正的藝術。”

中國小品發展歷程簡述 小品發展史 篇二

中國證券市場發展歷程

自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證券行業從零開始,經歷了一段漫長而又曲折的發展歷程。

1949年5月上海解放,上海證券交易所停業。舊中國半殖民半封建的證券市場從此結束。新中國從此開始考慮建立自己的證券交易所。

1949年6月,天津證券交易所重新設立,這是新中國設立的第一個證券交易所,標誌着中國當代證券市場的正式啟動。

1950年2月,新中國在北京設立了北京證券交易所。

1952年7月和10月,政府相繼關閉了天津和上海證券交易所。1958年以後,受當時中國國內外政治局勢影響,中國證券市場更是長期受到摒棄。

1953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頒佈了《1953年國家經濟建設公債條例》,決定從1954年起發行國家經濟建設公債,籌集經濟建設資金。1954~1958年,政府連續5年發行了國家經濟建設公債,總額35.54億元,但到了1955年,中國取消商業信用,同時限制國家信用。1958年又完全否定了國家信用。1968~1978年中國進入既無外債又無內債的無債時期。

直到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後,中國當代證券市場才得以逐步恢復。

1981年財政部首次發行國庫券,揭開了新時期中國證券市場新發展的序幕。1984年11月,中國第一股——上海飛樂音響股份公司成立。

1985年1月,上海延中實業有限公司成立,並全部以股票形式向社會籌資,成為第一家公開向社會發行股票的集體所有制企業。

1986年9月26日,新中國第一家代理和轉讓股票的證券公司——中國工商銀行上海信託投資公司靜安證券業務部宣告營業,從此恢復了我國中斷了30多年的證券交易業務。

1986年11月14日,鄧小平會見紐約證交所董事長約翰。範爾霖,並向 其贈送了中國第一股——飛樂音響股股票。

1987年5月,深圳市發展銀行首次向社會公開發行股票,成為深圳第一股。1990年12月19日,數百名中外貴賓參加了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開業的慶典。黃浦江畔一聲鑼響,標誌着中國證券市場正式誕生了。上市交易的有被稱為“滬市老八股”的8只股票,“老八股”都是一些集體企業或國有小企業,帶有很強的試水性質,試點不成功,也無關乎國民經濟發展大局。

1991年7月3日,深圳證券交易所在改革開放的特區隆重地舉行了開業典禮。

這兩個特殊的日子,已經作為輝煌的起點,載入了史冊。滬深兩家交易所的正式開業,標誌着我國改革開放後的證券市場正式誕生了,也象徵着中國百年證券的歷史長河,千折百回,歷經險阻,終於匯流成濤天的大潮,即將朝着無垠的大海奔去。二十年的歷史表明,證券市場的誕生順應了經濟改革和經濟發展的需要,不但為市場經濟的運作提供了樣板,為深化企業改革提供了動力,而且極大地提高了人們的金融意識,有力地推動了資本市場的發展。

1991年8月28日,中國證券業協會在京成立。開始實行全國範圍的證券發行規模控制與實質審查制度。從那之後直至2000年之前,股票發行依靠的是行政審批,投行經歷的是“額度制”階段。

1992年鄧小平的南巡談話,不僅給“股票市場到底姓社姓資”的爭論畫上了 一個句號,而且極大地促進了新中國證券市場的發展。也許至今仍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説得清,如果沒有鄧小平在這年年初的南巡談話,剛剛誕生不久的中國股

市後來會不會夭折;但是,幾乎所有的人都明白,如果沒有鄧小平的南巡談話,中國證券市場不會達到今天這樣一種規模。

1992年,是值得回味的一年。

1992年上半年,“股票認購證”向市民公開發售,進行1992股票認購證首次搖號儀式。全面放開股價,實行自由競價交易。電真空b 股和深南玻b 股先後上市,掀開了新中國利用股票在國際市場上直接融資的歷史一頁。鄂武商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拉開了深滬證券市場由地方性市場走向全國性市場的序幕。成立國務院證券委員會和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標誌着證券市場的監管已進入規範化階段。證券市場從此進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長期。

1992年7月7日,深圳原野股票停牌。深圳原野股票停牌事件給管理層第一次提出瞭如何把好上市公司質量關的問題,也給投資者提出了怎樣迴避上市公司帶來的風險問題

1992年8月10日,深圳發售1992年新股認購抽籤表,出現百萬人爭購抽籤表的場面,併發生震驚全國的“8.10**”,讓我們首次意識到了了到底應當如何發展證券市場的問題。

1992年8月11日,上海股市第一次狂瀉,三天之內,上證指數暴跌400 餘點。深滬證券市場的投資者也第一次品嚐到了股市暴漲暴跌是一種什麼滋味。大暑之後有大寒的股市評論文章,則給新聞媒體提出了輿論怎樣介入證券市場的嶄新課題。中國股市遇到了其誕生以來的第一個挑戰。

1993年股票發行首次實行額度制,股票發行與上市規模迅速擴大,為支持經濟發展籌集了大量資金,其他證券交易的品種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證券市場已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5月3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分類股價指數首日公佈。上證分類指數分為工業、商業、地產業、公用事業及綜合共五大類。8月6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所有上市a 股均採用集合競價。

1993年至1995年,國家實行從緊的宏觀調控政策,證券市場受宏觀經濟形勢特別是宏觀調控政策影響十分明顯,股市在曲折中艱難發展。這段期間實行的是“額度管理”,即由地方政府或者行業主管部門對企業進行實質性審查,他們想盡量將有限的股票發行規模分配給更多的企業,結果造成了上市公司規模小,公司質量差的情況。

1993年滬市有5次反彈向上突破千點大關,但隨後又相繼跌破1000點。大盤的大起與大落,股民的歡樂與痛苦,給股市譜寫了一曲希望與低迷並存的主調。儘管宏觀大環境不容樂觀,但在一些有利因素的推動下,1993年的證券市場亦取得了較大的發展。93年股票發行首次實行額度制,股票發行與上市規模迅速擴大,為支持經濟發展籌集了大量資金,其他證券交易的品種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證券市場已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1994年,全國通貨膨脹率高達21.7%,為了抑制嚴重的通貨膨脹,政府堅決實行全面從緊的宏觀調控政策。受此影響,股市不斷下滑。面對低迷的股票市場,中國證監會的領導分別於3月和7月份提出了“四大救市政策”和“三大救市政策”,由此引發了股市8、9月份的牛市行情。滬市兩度突破了1000點大關,但終因宏觀形勢並未根本改變,股市在維持了兩個月的牛市行情後再次滑落。

同時,管理層在證券市場中提出了以債市為主的方針,國債的發行規模迅速擴大,國債期貨市場交易異常火爆,出現債市壓迫股市的現象。

1995年各路遊資雲集國債期貨市場大肆炒作,2月23日,上海國債市場出現異常的劇烈震盪,史稱“327**”。這類惡性事件頻發,是過度投機造成的惡劣影響。

1995年5月10日,八屆人大會議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票據法》,這兩部金融大法分別於1995年7月1日和1996年1月1日起實施。

1995年5月17日,中國證監會發出《關於暫停國債期貨交易試點的緊急通知》,規定各國債期貨交易場所一律不準會員開新倉,由交易場所組織會員協議平倉。

1995年5月18日,受暫停國債期貨交易的消息刺激,滬深股市齊放異彩。引發“5.18”行情。

1995年7月11日,中國證監會正式加入證監會國際組織。

1995年8月23日,《中國證券報》首家以讀者來信的形式刊登了長虹轉配紅股上市事件,引起了中國證監會的重視。上交所於當日發佈公告,長虹股票停牌。

9月十四屆三中全會提出“積極穩妥地發展債券和股票市場融資”等政策,則意味着經在5年的探索實踐之後,年輕的證券市場已從試驗階段走出,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經過前三年的治理整頓,宏觀政策已由緊轉鬆,貨幣政策由“雙緊”轉變為“適度從緊”。

1996年到2000年進入“指標管理”階段,實行“總量控制,限報家數”。擬上市企業必須與政府搞好關係,政府手裏掌握着有限的發行指標,而擬上市企業又眾多,企業不得不花費鉅額成本與政府拉關係,以致出現嚴重的“政府市場”。

由於上市公司規模較小,質量較差,人為捆綁上市等原因,有一部分出現了經營不善的狀況,而股市在中國改革中既要向前衝,也要兼顧企業員工的利益和投資人的利益,不能簡單地説“退市”就“退市”,最終造出了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殼資源”。

1996年3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為我國金融、證券市場的發展提出目標:積極 穩妥地發展債券和股票融資,進一步完善和發展證券市場;對企業債券和股票繼續實行總量的規模管理;建立統一的、有透明度的貨幣市場,規範各類金融機構的同業拆借業務,基

本放開同業拆借利率;開辦中央銀行國債公開市場業務;進一步深化利率改革,初步建立以市場利率為基礎的可調控的利率體系,2000年前有步驟地實現人民幣在經常項目下可兑換。

1996年6月7日,上交所擬選擇市場最具代表性的30家上市公司作為樣本,編制“上證30指數”,並在7月1日正式推出。

1996年7月17日,合併後的申銀萬國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在滬正式創立揭牌,我國最大的證券公司由此宣告誕生。

1996年,被稱為中國股市的“準黃金時代”。但火爆行情帶來了股市的過度投機。一些不負責任的大户狂炒“概念”,違規行為呈現出速增趨勢。管理層連續頒發了“十二道金牌”調控股市,但都未抑制住股市的過度投機。面對這種極度過熱的情形,《人民日報》頭版刊登了特約評論員文章《正確認識當前股票市場》,文章口氣嚴厲、措辭強硬,表明了管理層加大幹預力度的決心。同時,管理層採取恢復滬深兩市漲停板制度等一系列調控政策,滬深兩市狂瀉不止,出現

大盤跌停板的現象。一個持續了將近一年的大牛市,終於在回調過程中走到了年底。

進入1997年,經過了充分回調的股市又開始得到復甦,深滬股市最終形成了沿着45°角一直向上運行的大牛市行情。由於過度投機的現象又一次抬頭,管理層加強了對股市的調控,不僅追加了新股發行上市額度,而且將股票交易印花税由3‰提高到5‰,同時禁止國有企業與上市公司炒作股票,股市過度投機的現象終於得到有效制止。

下半年,東南亞金融危機日趨嚴重。由於我們採取的措施得當,抵禦住了境外危機的影響,股市也因為提前進行了調控,沒有出現類似東南亞各國股市大幅暴跌的現象。

1998年,國際上東南亞金融危機蔓延,國內長江、松花江洪水氾濫,內憂外患影響到整個國民經濟與股市的發展。面對日益嚴重的通貨緊縮狀況,人大、政協

兩會期間制定出全面鬆動的金融政策,給股市提供了強有力的基本面支持。滬市指數數次探至千點大關附近,都憑藉政策力量最終化險為夷。

這一時期,中國證券市場在制度建設和基礎建設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為了增加證券市場中的機構投資者,引導小户合理投資,穩定股市,證券投資基金金泰、開元於4月正式掛牌,成為中國證券投資基金髮展的一個里程碑。可轉換債券歷經多時醖釀也正式登台,這是增加證券投資工具,豐富證券品種的重要舉措。此後,有關部門還制定了一系列措施,給中國股市的融資提供了廣闊的空間,為更多的資金進入證券市場敞開了大門,為證券市場在新世紀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最為重要的是,12月《證券法》的頒佈,使中國證券市場從此走向了依法“治市”不斷規範的新時期。作為新中國第一部證券法典,為證券市場的持續、穩定、健康發展提供了法律基礎,中國證券市場開始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

1999年上半年,按照《證券法》的精神,信託與證券脱鈎的工作開始進行,證券公司也出現大重組、大合併的趨勢,受此影響股市出現下滑的走勢。但從5月19日開始,股指在科技網絡股的拉動下不斷上揚。6月《人民日報》發表特約評論員文章《堅定信心,規範發展》。到6月30日,滬市創下了1756.18點的歷史最高點。

20世紀90年代的十年,是中國證券市場不斷髮展和逐步規範的十年,在這十年中,中國的證券市場經過風雨,走過坎坷,但發展壯大是其主旋律。新世紀的證券市場面臨着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發展和規範仍是證券市場的兩大主題。當二十一世紀的帷幕徐徐升起,中國的證券市場正迎着新世紀的曙光,不斷走向輝煌。

在經濟全面向好和利好政策推動下,2000龍年首日,深滬股市放量大漲,深綜指與上證指數分別上漲9.36%、9.05%,成交金額近500億元。隨後幾日,又創出日成交900億元的天量,億安科技、清華紫光股價突破百元大關。7月19日滬市實現了兩千年兩千點,11月下旬,滬市創出2125點的歷史最高點。

2001年是深幅調整的一年,2001年是穩定發展的一年。

2001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中國證監會決定境內居民可投資b 股市場。2001年3開始正式實行“通道制”。通道制下的股票發行額度不直接受總量控制,而是通過發行通道的限制間接受控,企業上市不確定因素增大;通道數額被分配到主承銷商,而不再分配給政府或行業主管部門;證券監管部門仍實行實質審核,券商投行開始獲得一部分推薦股票發行的權力,同時也承擔起股票發行 的風險和確保上市公司質量不出問題的責任。

2001年6月,國務院發佈《減持國有股籌集社會保障資金管理暫行辦法》;2001年10月22日,中國證監會經報告國務院,決定在具體操作辦法出台前,停止執行這一辦法。

2002年12月,中國證監會頒佈並施行《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管理暫行辦法》,這標誌着我國qfii 制度正式啟動。

2003年10月28日,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通過《證券投資基金法》,大力倡導價值投資理念,市場走出了一波反彈行情。這一法律於2004年6月1日起施行。

2004年1月31日,國務院出台《國務院關於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國九條”的頒佈,不僅確立了證券市場的重要地位,而且為證券市場注入了強勁的發展動力,使得今後市場規模穩步擴大。2月保薦制開始實施,5月,深交所中小板正式開板。

2005年5月至2006年上半年,全國範圍內的股權分置改革如火如荼地進行着。

2006年下半年,中斷近一年多的新股發行恢復,投行業務真正進入了“核准制”下的“保薦制”時代。保薦制的特點是,企業發行上市既要有投行(保薦機構 保薦,還要有兩個投行從業人員(保薦代表人 具體簽字負責保薦工作。保薦工作分為“盡職推薦”階段(上市前 和“持續督導”階段(上市後,其核心內容是強化和細化了保薦機構的責任,尤其是保薦代表人的個人責任。這階段我國的經濟走勢與世界經濟

運行出現共振,在政策的積極配合下,股票市場走上了一輪空前的大牛市行情,並延續到了2007年。

在這些年裏,我國初步形成了全面系統的證券期貨法律體系,為市場規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市場質量和結構的日益改善,廣度和深度不斷擴展,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市場機制和中介機構在市場的篩選、定價、調節供求中越來越重要,為發揮市場的功能和推進創新發展創造了條件。

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席捲世界,我國不可避免的也受到巨大沖擊。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我國證券市場遭到巨大打擊,上證指數從2007年10月創出歷史高度6124點跌到1598點,連續的暴跌,股價下挫了80%。隨後而來的歐債危機又使得中國證券行業難以從低谷中走出。我國證券業進入了空前的調整之中,同時凸顯出的是證券市場避險功能的缺失。

為了應對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國政府對證券業進行了諸多調整。

2009年3月,創業板正式開板。第一輪新股發行制度改革拉開序幕,股票發行定價完全市場化,要求市場各參與主體歸位盡責,買者風險與責任自負。6月,第一輪新股發行制度改革拉開序幕,股票發行定價完全市場化,要求市場各參與主體歸位盡責,買者風險與責任自負。

2010年股指期貨的推出和融資融券的試點,表明了管理層完善市場功能、提升市場質量的勇氣和決心。這些年,我國初步形成了全面系統的證券期貨法律體系,為市場規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市場質量和結構的日益改善,廣度和深度不斷擴展,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市場機制和中介機構在市場的篩選、定價、調節供求中越來越重要,為發揮市場的功能和推進創新發展創造了條件。10月,第二輪新股發行制度改革順勢推出,機構報價將更理性化,主承銷商配售權的預演也在進行中。

這一階段,市場的目光更多地為那些充滿活力的中小企業經營者所吸引,有

相當一批優質的、具備一定創新能力的民營企業進入到資本市場,有效地引導了 社會閒置資金流向產業,新股發行的市場化運作模式越來越清晰,效用也越來越 明顯,市場的財富觀成為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投行的核心競爭力更多地體現在 挖掘企業的潛在投資價值、理解新興行業的特點與趨勢、分析判斷企業的戰略發 展方向等方面。同時,由於保薦責任的加大與嚴格問責機制的建立,平安投行緊 跟資本市場改革方向並踏準了改革的每一步節奏,獲得長足發展。雖然在整個世界經濟不景氣的大環境下中國股市依舊未能走出低谷,但政府 對證券市場做出的一系列調整還是完善了我國證券行業的整體結構,修補了我國 證券業的許多漏洞,使其在進一步與國際接軌的同時也提高了其抗打擊的能力。雖然中國證券市場仍然不如美國、英國、日本等老牌經濟強那般完善,但正在逐 步調整,改革制度,自我完善,向最適合中國的世界級證券市場發展。相信只要 經濟週期從目前的衰退期向擴張期發展,中國證券市場也會逐步抬頭,走向一段 新的輝煌。縱觀全局,我國證券市場二十年的輝煌歷程充滿了荊棘,伴隨着證券市場的 發展,我們逐步走進一個全新的時代,輝煌的時代。證券市場帶給人們的不只是 資金與金錢,還帶來了新思想、新觀念、新知識、新規則。但無論發展到什麼程 度,我們都要正確把握證券市場的功能和作用,防止偏離正確的軌道。證券市場 今後的改革與發展仍然任重而道遠。只有逐步解決阻礙市場發展的基本問題,才 能使得我國的證券市場與國際接軌、跨向世界,實現國際化的大發展!1004040112 劉英 1004040113 李暢

中國小品發展歷程簡述 小品發展史 篇三

 世界網球

古代網球: 網球起源於法國宮廷,起初叫“掌球戲”。其方法是相對的兩人用手打過場地中間的一條繩。球用布包裹的草,樹葉,頭髮製成。古代網球場地中間是用一條細繩而後改為繩簾。古代只有室內網球。

近代網球: 開始於1873年,一位英國人將室內網球改在夏天的草坪上進行,因此有了“草坪網球”的説法,這一時期網球場地的中間阻擋物由繩簾該進成了小方格網子,室內網球也發展到了室外的網球運動,出版了《草地網球》的書籍並得到宣傳和推廣。近代的網球不在是用手打而是用將拍面的面積放大拍柄加長的羊皮紙板打

 現代網球:現代網球由原來的布球發展到膠皮球,橡皮球。球拍也也改了富有彈性且輕巧方便的穿細網拍,現代網球在球網及球場的規定和積分方式也有了權威的規定。現代網球正發展成一項世界普遍的體育項目

  中國網球

很少有一項體育運動像網球這樣,記錄着中國發展變遷的軌跡:清末侵華英軍將其帶入中國,傳教士將其推廣,很長一段時間是“洋人”在遙遠的東方排遣寂寞的遊戲;此後又成為達官貴人的消遣;後來網球運動逐漸在教會學校中開展起來,1898年,上海聖約翰書院舉辦了斯坦豪斯被網球賽,這是中國最早的網球比賽;新中國成立後,網球是運動員的專利;改革開放後,網球成為高收入者的新寵;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後,網球已褪下“貴族運動”的外衣,走入尋常百姓家……

跟不少運動項目相比,網球在中國開展的時間相當長,但由於新中國建立前,網球只侷限在少數人的圈子裏,運動水平一直得不到提高。新中國成立後,網球運動得到迅速推廣:1953年,天津舉辦了首次全國網球表演賽,中國網球協會同年成立;1955年初,在北京東四塊玉訓練基地成立了網球臨時國家隊;1956年起,網球被列為每年一度的全國比賽項目,規模一年比一年大,同年,中國選手開始參加國際比賽;1964年,全國網球訓練工作會議在上海舉行,會議反對了保守思想、研究了今後網球運動的發展方向:要求在快速進攻、積極上網、力爭主動、狠巧結合、準確的思想指導下努力提高訓練質量和技術水平……

1885年前後,網球運動傳入中國。先是上海、廣州等大城市的外國傳教士和商人之間出現網球活動,後一些教會學校也開展起這項運動,1898年,上海聖約翰書院舉行斯坦豪斯杯賽,這是中國網球史上最早的校內比賽。1906年,北京匯文學校、協和書院、清華學校之間,上海聖約翰大學、南洋公學、滬江大學、以及南京、廣州、香港的一些學校開始舉行校際網球賽,促進了網球運動在中國的傳播。

在二、三十年代那時的網球運動只有少數人中間流行。從1924~1946年雖6次派對參加戴維斯盃比賽,多是在第一、二輪被淘汰,技術、戰術水平較低。

中國成立後,網球運動在起點低、基礎差、交往少的情況下逐漸發展,1953年在天津首次舉辦了包括網球在內的四項球類運動會(籃、排、網、羽),1956年舉辦全國網球錦標賽,後來全國網球等級聯賽定期舉行,並實行升降級制度,還定期舉辦全國網球單項比賽、全國硬地網球冠軍賽、全國青少年網球比賽,近年來又搞起了巡迴賽,另外,老年網球賽、高校網球賽、少年網球賽。這些競賽對促進網球技術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八十年代以來,我國網球運動水平提高幅度較快。1986年第10屆漢城亞洲運動會網球比賽,我國李心意獲女子單打冠軍。1990年第11屆北京亞洲運動會網球比賽,我國運動員獲得三塊金牌、三塊銀牌和一塊銅牌(男子團體冠軍、潘兵獲男子單打冠軍、夏嘉平和孟強華獲男子雙打冠軍)。女子隊參加1991年聯合會杯網球團體賽,在58個參賽隊參賽隊中進入16強,李芳從國際網球排名200號位躍升到155位,夏嘉平參加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網球比賽獲得男子單打冠軍,……這些成績説明我國網球運動有了長足的進步,令人鼓舞。然而從世界角度看,我國網球水平存在的差距是相當大的,僅從國際網聯世界排名看,1991我國男子排名最前的是300位,女子排名最前的是155位。

1992年巴塞羅那第25屆奧運會網球賽,中國選手有5名參賽。女單李芳、陳莉,女雙李芳/唐敏,男雙孟強華/夏嘉平,除女雙進入第二輪外,其他均在第一輪被淘汰。在1994年年終國際網聯世界排名中我國夏嘉平為313位,潘兵為215位,李芳(女)為66位,陳莉233位,唐敏237位。2004年,中國的雙打選手李婷與搭檔孫甜甜站在了邁阿密大師賽的女雙半決賽賽場上,能夠進入邁阿密女雙四強,這對中國姑娘已經創造了中國網球史上新的紀錄:在總獎金高達650萬美元的wta一級賽事的半決賽上留下了中國人的足跡。

2004年雅典奧運會,李婷/孫甜甜奪得女子雙打冠軍。

網球在中國快速發展的原因 1 網球是一項很好的終身體育項目

1.1 網球項目具有很好的健身作用 1.2 網球項目具有很強的娛樂性 網球是世界上是最具影響力的運動項目之一 3 網球是一項高雅的運動 4 網球是一個很有效的社交媒介 5 網球運動符合中國人日益增長的體育需求

我國網球現狀

1、網球人口少大眾基礎薄弱

2、網球競技水平不高

3、網球經濟舉步維艱

4、中國網球“陰盛陽衰”

影響因素

1、社會參與度低

2、網球設施不足

3、培育運動員體制不合理

4、缺乏健康的遊戲觀念

5、缺乏網球運動的意識

對我國網球發展建議

1、更新思想觀念,加強網球消費意識的引導

2、繼續深化體制改革

3、繼續健全和完善職業網球俱樂部體制

4、儘快提高網球競技水平

5、加強網球市場的理論研究

6、羣眾性的網球運動的開發

我國網球與世界的比較

雖然近年來中國網球運動的發展很快,但是和歐美髮達國 家相比,我們在場地數量、網球人口、競技水平及網球文化底藴 上都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我國現有的網球軟硬件條件,還遠不 能滿足日益增加的網球人口的需求。歐美的網球運動已有上 百年的歷史,而在我國,真正的發展也只有短短的二十多年。對策

所以,我們應該認真學習並掌握網球運動的特點和發展規律,使之與人們對體育運動的需求和中國的國情結合起來,並以此 為基礎確立網球運動發展的目標和指導思想,借鑑國外經驗,努力與國際接軌。為此,我們應注意吸取以往搞體育的經驗和 教訓,切忌只盯奧運金牌而忽視網球的普及,要積極推動網球 運動市場化,重視對少年兒童的培養,大力推行學校網球,加強 網球文化的宣傳和建設,注重各類網球人才的培養和隊伍建設 等等。只有這樣,才能推動中國網球運動的健康發展

中國小品發展歷程簡述 小品發展史 篇四

中國民樂的發展歷程

1.中國傳統音樂的形成期(約公元前21世紀至公元3世紀)

這時期包括從夏、商、西周到春秋、戰國、奏漢。在音樂體裁方面,經歷了由原始樂舞到宮廷樂舞的進化。在旋律音調、音階形式方面,經歷了由原始間樂重視小三度音程的音調,到春秋戰國強調宮、商、徵、羽的上下方大3度的(甫頁)、曾體系,以“三分損益法”相生五音、七聲、十二律,初步確立了中國傳統音樂旋法的五聲性特點。在音樂美學思想方面,先秦諸子百家的論爭,奠定了此後各自學説的理論端點。這一時期中,最具代表性意義的音樂藝術形式是鐘鼓樂隊。

2.中國傳統音樂的新生期(約公元4世紀至10世紀)

這一時期包括了從魏、晉、南北朝到隋、唐。魏、晉、南北朝時期和北方人民南遷、少數民族的內移,構成對中國傳統音樂的衝擊:一是玄學對儒學的衝擊,引起音樂思想的變化;二是少數民族音樂和外國音樂的傳入,引進樂器、樂律、樂曲和音樂理論方面的新因素。其衝擊的結果,是使中國的傳統音樂為之一變,開創了音樂國際化的一代新樂風。一方面是世界音樂的中國化,包括外來樂曲的中國化,外來樂器的運用,外來樂調的傳入,外來樂隊的民族化,以及外來樂人為發展中國音樂所作出的貢獻。另一方面是中國音樂的世界化,即:中國音樂以其輝煌的成就給世界許多國家(尤其是周邊各國,如朝鮮、日本等)以重要的影響。

3.中國傳統音樂整理期(約公元10世紀至19世紀)

包括遼、宋、金、明、清。其政治上的特點是:從紛亂和分裂到相對的統一,又從南北對立到多民族國家統一政權的建立,及其在相當長時期內的相對穩定。音樂文化方面則具有世俗性和社會性的特點。所謂世俗性,就是與普通的平民階層保持着密切的關聯。此時期的傳統音樂,無論在演出人員和觀眾、聽眾對象方面,都已具有更為廣泛的社會基礎。在音樂理論方面,表現出對前一時期的繼承和清理的傾向。音樂形態特點已逐漸趨於凝固定型化。其代表性音樂藝術形式是戲曲藝術及其音樂。這一藝術形式,上承前代,下接後世,並廣泛吸收當代音樂新成果,成為集古今音樂大成的音樂寶庫。

音樂基礎樂理有哪些

1:音(tone)

是一種物理現象。物體振動時產生音波,通過空氣傳到耳膜,經過大腦的反射被感知為聲音。人所能聽到的聲音在每秒振動數為16-2000次左右,而使用到音樂中的音(不含音),一般只限於每秒振動27-4100次的範圍內。音的高低、強弱、長短、音色取決於物體的振動。

2:音色(tone-color)

指音的感覺特性。發音體的振動是由多種諧音組成的,包括基音和泛音,音色是由泛音的多少及泛音之間的相對強度決定的。人們區分音色的能力是天生的,音樂的顏色分為人聲音色和器樂音色。人聲音色分高、中、低音,並有男女之分;器樂音色中主要分絃樂器和管樂器,各種打擊樂器的音色是不同的。

3:共鳴(resonance)

共鳴指的是一種振動。當一個發音體振動時,引起了其它物體的振動,併發出了聲音,產生了共鳴。

4:基音(fundamental tone)

物體振動時所發出的頻率最低的音是基音,其餘的為泛音。基音決定音高。

5:泛音(harmonic overtone)

除了發音體整體振動產生的最低的音是基音,以基音為標準,其餘1/2、1/3、1/4等各部分也是同時振動,是泛音。泛音的組合決定了特定的音色,並能使人明確地感到基音的響度。樂器和自然界裏所有的音都有泛音。

6:音高(pitch)

音高是用一秒鐘的振動的次數來表示的。頻率多則音高,頻率少則音低。目前國際通用的標準音“a”,是每秒振動440次的聲音。

7:音名(pitch name)

音名指西洋樂制中代表固定音高的名稱。這些名稱沒有統一,在各個國家是不同的。被廣泛採用的是:c d e f g a b。

8:唱名(syllable names)

唱名是指音階上各音的名稱。通常使用1do、2re、3mi、4fa、5sol、6la、7si。大調的主音用1do,小調的主音用6la。

9:音域(compass)

人聲或樂器所能達到的最低音和最高音之間的範圍就叫音域。音域可分為總的音域和個別音域、人聲和樂器音域。

10:調性(tonality)

調性指調式類別與主音高度。在樂曲中,主音是旋律和聲的核心,其它音與之發生從屬關係最後中止在主音上。這樣的樂曲就是有調性的樂曲。

11:音階(scale)

指調式中的各音,從以某個音高為起點即從主音開始,按照音高次序將音符由低至高來排列,這樣的音列稱為音階。音階由低到高叫做上行,由高到低叫做下行。我們今天所説的音階,就是以最普遍的大音階(大調)與小音階(小調)為主。

12:五聲音階(pentatonic scale)

由五個音構成的音階。多用於民族音樂的調式。如:do、re、mi、sol、la、(do)。

13:大調(major mode)

調式的一種。七聲音階,其相鄰二音的間距分全音與半音兩種。其音階除第三、四兩音間與第七、八兩音間為半音外,其餘均為全音。大調的色彩較為明朗。

14:小調(minor mode)

調式的一種,七聲音階有“自然小調”、“和聲小調”、“旋律小調”、“現代小音階”四形式。小調的色彩一般較大調黯淡,常用來表達悲哀、憂鬱的情緒。自然小調(小音階)的二三 兩音間與五六兩音間為半音。

15:純律(just intonation)

與十二平均律不同。音階中各音與主音的關係均為純音程。由於這樣形成的半音無法分平均,所以不能隨便轉調,現已被歷史所淘汰。

16:主音(key-note)

調式音階裏的第一音。十二平均律(temperament)音律的一種。把一個八度音均分為十二個半音,半音的音程都是相等的。鋼琴、豎琴等樂器均按此律定弦。

17:半音、全音(semi tone、whole tone)

將一個八度音分成十二等份,每一份為半音,兩個半音相當於全音。半音相當於小二度,全音相當於大二度。

18:協和音程與不協和音程(consonant,dissonance)

根據協和的程度可分為完全協和音程(純1、4、5、8度)和不完全協和音程(大、小3、6度)。除此之外都是不協和音程。

19:音程(interval)

指兩音之間的距離。計算音程的單位稱“度”,兩個音之間包括幾個音節就稱幾度。度數相同的音程又因為其所含半音和全音的數目不同而有純、大、小、增、減等區別。

20:十二音體系(tweleve-tone system, tweleve-note system)

現代派作曲手法之一。由奧地利作曲家勛博格於1921年創立。作曲家放棄傳統的調式、調性與和聲體制,將半音音階中的十二個音任意排成一年音列,然後以倒置、逆行等技法加以處理,除非所有的音都出現過,否則任何一個音不得重複。

音樂有幾種美

一、優美

優美是音樂美學中最帶普遍性的基本範疇,其特點温柔、平和、純淨、細膩;旋律舒展流暢,節奏平穩有序;速度和力度適中均衡的結構等構成優美的基本表現特徵。值得一提的是詩意的美是優美的音樂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如:賀綠汀的鋼琴曲《牧童短笛》是一首傑出的優美之作。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等等都屬優美的範疇。

二、壯美

與優美相對應的音樂美是壯美,或者稱為雄壯美。一般美學中並沒把壯美作為一個獨立的範疇,但從音樂的角度來看,壯美是不可忽視的、普通的範疇。中國傳統美學中所講的陰柔美與陽剛美,就和現在所講的優美與壯美有類似之處。優美以温柔、平和、純淨、細膩為特徵,而壯美則以剛勁、果敢、勇猛、粗獷為特徵。如:進行曲與軍歌都是壯美的典型表現;著名的《馬賽曲》和《義勇軍進行曲》等等都屬於壯美範疇。

三、崇高美

音樂是最適於表現崇高美的藝術形態之一。音樂的崇高美總是和讚美、歌頌、崇拜、敬仰、愛慕等精神內涵密切相關,並且和祖國、英雄、正義、信念等不平凡的對象相聯繫。表現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如:規模宏大、氣勢雄偉、格調高昂的頌歌如:貝多芬的《歡樂頌》劉熾的《祖國頌》等等。都出色地表現出音樂的崇高美。

四、歡樂美

歡樂美是音樂美學最重要的美學範疇之一。歡樂是人類最基本的一種情感形態,它是人類樂觀主義精神的正格表現。音樂的歡樂美是通過歡樂流暢的旋律、活潑跌宕的節奏、明亮的調性輕盈的和聲、速度等等手法來加以表現。它大體可以劃分為喜悦和歡樂。如冼星海的《二月裏來》施光南的《祝酒歌》。還有傳統的民間器樂、管絃樂曲等等。歡樂美的音樂還往往與舞蹈相結合,使舞曲成為表現歡樂美的重要體裁。

五、悲劇美

悲劇美是美學的主要範疇之一。它是在戲劇性的矛盾衝突和悲劇性的藝術表現中對美的肯定。並以深刻的藝術感染力,給人激勵和啟示引發人們深層次的審美。音樂的悲劇美在音樂中是整個藝術悲劇美的重要、極具光彩的組合,把現實生活中的悲劇從情感體驗的角度加以集中、濃縮,以音樂所特有的表情效果,使人們在蒼涼悲憤或慷慨激昂的感受中,獲得音樂美的體驗。悲劇美在音樂中的體現是多種多樣的。綜合性的音樂體裁,如戲曲、歌劇、舞劇、歌曲等等。如:歌劇〈奧賽羅〉舞劇〈羅密歐與朱麗葉〉等等。

六、喜劇美

喜劇美是音樂美中一個獨具特色的範疇。在綜合性的音樂體裁,特別是喜歌劇的諷刺歌曲中有與一般美學範疇中的喜劇美相類似的特點。如:莫扎特歌劇《費加羅的婚禮》對貴族的鞭撻,穆索爾斯基的《跳蚤之歌》對皇帝與權貴的諷刺。都顯示了音樂的喜劇美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