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記鼠防事業發展歷程

欄目: 工作總結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4.7K

守住初心、踐使命,繼往開來、展宏圖

記鼠防事業發展歷程

——記鼠防事業發展歷程

玉門,物產富裕,風臨城下,賦漢代玉石之門之美譽。

玉門,生態宜居之城、創新活力之城、風電能源之城、百年石油之城。

玉門,地處河西走廊西端,全市總面積1.35萬平方公里,轄新老2個市區、3個工業園區、10個鎮2個民族鄉、人口18萬。玉門是中國石油工業的搖籃,鐵人王進喜的故鄉。以“愛國、創業、求實、奉獻”為主要內容的“鐵人精神”已成為中華民族的精神之魂。

一、鼠疫防控基本情況

2002年,在原玉門市防疫站的基礎上,經市政府批准成立玉門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下設行政辦公室、地方病防冶科、流計科、公共衞生科、檢驗科等5個科室。承擔着18萬玉門人民的疾病預防控制與監測,應對鼠疫疫情、地方病防治、包蟲病、食品衞生及生物生化恐怖等突發公共衞生事件的防治任務。

1993年和2002年先後從我市鼠疫自然疫源地清泉鄉石油溝地區的喜馬拉雅旱獺體內分離出鼠疫菌,2003年被國家正式判定為甘肅省第10個喜馬拉雅旱獺鼠疫自然疫源縣(市),是酒泉市喜馬拉雅旱獺疫源地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疫源地分佈在東徑97°10′—97°45′,北緯39°15′—39°15′之間,動物地理區劃屬青藏與蒙新區交接的西祁連山腹地,海拔2500M—4500M之間。防治監測範圍包括玉門南部祁連山區,東至鏡鐵山、石油溝,西至昌馬香毛山,南至魚兒紅牧場,北至312國道,面積約10572平方公里的疫源監測面積(其中屬玉門市轄區範圍的昌馬鎮、赤金鎮、清泉鄉三個鄉鎮總疫源面積5923平方公里,屬肅北縣疫源地魚兒紅鄉及國營魚兒紅牧場4649平方公里)。我市疫源監測面積佔甘肅省疫源面積的13.2%,佔酒泉市疫源面積的21%。從1996年到2019年共計從動物間檢出鼠疫菌120株,從人體內檢出鼠疫菌3株。

(一)調查疫源階段:於上世紀70年代,由原省201所、酒泉地區防疫站(現酒泉市疾控中心)和玉門防疫站(疾控中心)組成的鼠疫疫源調查隊在玉門祁連山腹地、肅北縣魚兒紅地區展開了初次疫源調查,1975年從魚兒紅平大板地區自斃狐狸體內分離出鼠疫菌,到1984年共調查31萬公傾,基本查清了全市鼠疫自然疫源地分佈現況,至此國家將該地區判定為鼠疫自然疫源地。

(二)滅鼠拔源階段: 1984年鼠疫疫源調查隊組織醫務人員、民工對在主要宿主動物密度較高的25萬公頃疫源地開展了連續多年的滅鼠拔源工作,極大地降低了此地旱獺鼠蚤密度,僅1972~1984年間進行滅鼠拔源工作所投入的醫務人員、民工合計310人次,投放氯化苦約20噸。

(三)全面監測與科學防治時期:從1985年至今,鼠疫防治工作逐步轉向全面疫情監測,防治工作也由此進入了一個新階段。通過多年的監測證實,早獺是本市鼠疫疫源地鼠疫傳播的主要宿主,傳播媒介有謝氏山蚤、斧形蓋蚤、腹竇纖蚤深廣亞種草原硬蜱等,動物間鼠疫好發於每年的6-9月份,尤其在7、8、9月份為高發時節,所檢鼠疫菌均來自動物自斃屍體,自斃旱獺佔絕對數量,犬類等偶然宿主經細菌學和血清學證實可感染鼠疫病,宿主寄生媒介和洞幹蚤體內也多次分離出鼠疫菌。牧羊犬作為鼠疫流行的潛在傳染性性動物,每年都能從犬體檢出陽性血清,1997年在我市鼠防工作隊首次從疫源地牧羊犬體內成功分離出一株鼠疫菌,屬甘肅首例。此後年內旱峽地區發現早獺大量死亡,共計檢出鼠疫菌16株,為歷年之最,監測數據説明動物間疫情達到了暴發大流行的高峯,引起了省委省政府和衞生部的高度重視,時任陳綺玲副省長、衞生部彭玉副部長和鼠防專家劉雲鵬教授等親臨現場,視察指導防治工作。玉門市政府按照領導和專家的意見建議,在該地區開展了大規模滅獺工作,迅速控制了動物界鼠疫疫情,之後動物間疫情流行強度逐漸減弱。至2013年開始動物間疫情再次呈現出大規模爆發流行態勢,此後兩年內在動物間共計檢出鼠疫菌30株,動物間疫情大規模爆發流行直接導致2014年我市發生“7.15”鼠疫疫情。

二、銘記歷史,警示未來

鼠疫又叫黑死病,是鼠疫桿菌引起的一種烈性傳染病,曾給人類帶來沉痛的災難。

第一次世界鼠疫大流行是公元6世紀(公元542年)的東羅馬帝國,在約為我國南北朝時期,經埃及南部塞得港沿陸海商路傳至北非、歐洲。這次流行持續50至60年,死亡總數近1億人。

第二次大流行始於14世紀。發源於歐洲,波及亞洲和非洲北海岸,歐洲人口約四分之一死於鼠疫。該次鼠疫流行在醫學史上稱為“黑死病”。

第三次大流行始於19世紀末,波及亞洲、非洲、美洲的60多個國家。1894年香港鼠疫大流行,日本學者北里和法國人耶爾森氏發現了鼠疫菌,初步明確了鼠疫的傳染源和傳播途徑,從此人類才真正認識了鼠疫。

20世紀初、中期,即1910年、1920年和1947年中國東北遭遇鼠疫流行,死亡人數達10萬以上。

自人類認識鼠疫後,不斷和鼠疫進行鬥爭,大規模鼠疫流行已成為歷史。在醫學發達的今天,雖然鼠疫傳播流行可怕,但是是可防可控可治的。我們要認識到鼠疫是自然疫源性疾病,依然存在於世界各地,而交通發達的今天,染疫者將鼠疫帶向各地的可能性比任何時候都大。

玉門,歷史上曾發生過三次人間鼠疫,均屬較大突發公共衞生事件:

1972年7月23日,玉門市昌馬鄉公社一放牧人員在靠近肅北縣石包城疫區黃山口放牧,通過剝死旱獺皮的途徑感染了鼠疫,經昌馬公社衞生院治療無效死亡,確診為腺鼠疫,死於敗血症。當時,將昌馬公社衞生院劃為小隔離圈,昌馬公社駐地劃為大隔離圈,進行疫情處理共22天,意外的疫情在入民羣眾間引起了極度恐慌。

1977年9月26日,玉門石油管理局鴨兒峽油礦32632鑽井隊一職工家屬,因剝食染疫旱獺感染腺鼠疫死亡。這次重大的鼠疫疫情是我國建國以來鼠疫疫情首次在城市發生,患者是一位孕婦,從北京來玉門探親,在剝食病死野兔過程中感染鼠疫,病情加重後,由野外作業井隊轉運到位於市區中心的玉門石油管理局醫院後經治療無效死亡。當時,在中央、甘肅省、酒泉地區和玉門市黨委和上級業務部門及北京醫療隊的支持下,玉門市和玉門石油管理局醫務人員積極參戰,迅速撲滅了疫情。但本次疫情由於沒有做到早期發現及就地隔離等措施,而且長距離轉移10餘公里至人口密集的玉門市區,經證實為腺鼠疫。幾名接觸者返回上海、蘭州、北京,直接威脅到大中城市的安全,造成了蘭新、隴海鐵路中斷。在進行疫情處理過程中,玉門市區封鎖隔離長達15天,給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產生活帶來了嚴重影響。

時隔37年,我市再沒有發生人間鼠疫,人們對鼠疫防控逐漸產生了麻痺思想,市政府搬遷工程也進入了攻堅階段,鼠疫防控各項措施、經費保障等受到了一定的影響,養殖業、工礦企業不斷擴張,致使祁連山區人員流動明顯增加,祁連山區自然環境日趨嚴峻,動物間鼠疫疫情又出現了局部流行,嚴重威脅到人們的日常生活。2014年7月15日,在玉門老市區發生了第3起人間鼠疫疫情。突入其來的疫情,瀰漫在石油河畔,為保障公眾健康和生命安全,我市疾控中心鼠防隊接到疫情警報,第一時間趕赴疫情醫院進行全力處置,疫情就是命令、疫情就是號角!市政府動員全市上下各成員單位積極行動,羣策羣力,共同抗擊鼠疫。這次疫情,隔離密切接觸者151人,老市區封鎖隔離9天,玉門市啟動較大鼠疫疫情(Ⅲ級)應急反應,第一時間成立了以時任酒泉市政府王敏副市長為總指揮,國家鼠布基地黨委書記叢顯斌、省衞計委副主任王曉明、省衞計委黨組成員省疾控中心主任王新華、省衞計委應急辦主任孫亞軍、玉門市政府市長宋誠、玉門市政協主席張家明、玉門石油田分公司常務副總經理陳建軍為副總指揮的“玉門市7.15鼠疫疫情應急處置指揮部”,下設技術指導、現場流調、檢診檢疫、消殺滅菌、醫療救治、信息報道、後勤保障等八個疫情處置工作組,經過歷時9天的有效處置,疫情得以成功控制,151名密切接觸者未發生二代感染,鼠疫疫情得到迅速控制。

玉門三次人間鼠疫的發生,給我們帶來了沉痛的教訓,時至今日,依然刻骨銘心。

Tags:記鼠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