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説課反思【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66W

説課反思【精品多篇】

公開課説課稿 篇一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及課文特點本文是美國短篇小説家歐亨利最為成功的作品之一,我認為小説中表現出的樸素的人類情感是這篇小説最打動人心之處。

二、目標分析

前蘇聯的霍姆林斯基指出:“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識的種子就播種在這個土壤上。課堂教學是一個教師、學生、文本之間情感交流的過程,這個過程始終以情感為動力進行美的教育。”正是基於這一點,這節課我的教學目標主要放在對人性的體會上,其次是情節結構的把握和語言風格的體會。在學生充分預習的基礎上,我制定了三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瞭解歐亨利小説的特點。

2、能力目標。

1)理清全文情節結構,學習分析小説情節

2)學習分析人物形象

3)體會小説語言的幽默風格

3、情感目標:感受人與人之間相濡以沫的真情,理解人性美。

三、教法説明與學法分析

依據新課程標準理念,本節課我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1、朗讀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獨特的意藴,只有反覆朗讀,才能領會其中深刻而豐富的思想內涵。2、情境設置法:在本節課上,充分利用課件展示創設情境,使學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課文的意境中去,思想產生共鳴。3、討論法:引導學生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本節課的教學為充分體現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即在學生的學習中,注重知識、能力與情感態度三個方面的共同發展。學法具體如下:

1、勾畫圈點法:讓學生勤動筆墨,積極讀書。

2、朗讀法:指導學生反覆朗讀,從中體會課文所藴含的思想感情。

3、討論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合作探究。

四、過程分析

1、激情導入:以韋唯的歌曲〈〈愛的奉獻〉〉導入

2、整體感知:勾劃時間線索以及病情發展,把握情節順序。(這有利於學生從整體把握課文的內容)

投影二:情節結構

時間線索病情發展

十一月瓊西病倒一天早晨病重第二天早晨病危

天剛矇矇亮病好第二天下午貝爾曼去世

3、合作探究(在學生把握文章情節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自主探究,我整理出下面幾個問題)

1)小説最震撼人心的是哪一個情節?説明原因。(直接從小説的高潮部分入手,能更好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應該是小説的結局部分,因為這一部分寫到蘇艾的揭謎:老貝爾曼的死,換來了最後一片葉子這幅他追求終生的傑作,而正是這幅傑作喚醒了瓊珊對生的渴望。

2)最後一片葉子與瓊西有怎樣的關係?為什麼最後的藤葉能挽救瓊西的生命?

最後一片葉子關係到瓊西的生死,它是希望和愛的象徵。只要葉子不落,她就有所期待,有所抗爭,在最後一片常春藤葉的鼓舞下,重新振作起來;而它更是愛的寫照,沒有老貝爾曼在悽風冷雨之夜的繪藤,沒有蘇艾的悉心照料,也不可能有瓊西的康復。(可引導學生歸結出一個漢字“眾”,這對應了小説中的三個人物,上面那個“人”便是瓊西,下面那兩個“人”是老貝爾曼和蘇艾。)

3)試問小説的結局有怎樣的特點?能找出前面的伏筆嗎?(讓學生體會歐亨利式結尾的妙處)

歐亨利式的結尾。歐亨利在短篇小説的藝術處理上最大的特點就是“小説的意外結局”。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讀者眼看着情節似乎明明朝着一個方向發展,但結局往往來了個出其不意。

4)貝爾曼是小説的主人公,作品集中寫他只有兩處,試分析他是怎樣的一個人?

初見貝爾曼時,作者通過外貌描寫告訴我們:貝爾曼是一個性格暴躁、酗酒成性、牢騷滿腹、鬱郁不得志的老畫家;又通過語言描寫,當他得知瓊珊的病情和“白痴般的想法”後,“諷刺地咆哮了一陣子”,寫出他的善良和同情心。再見貝爾曼時,貝爾曼已經身體虛弱,病了兩天就去世了。貝爾曼是因為冒雨畫最後一片葉子,得了肺炎而去世的。他的崇高愛心、自我犧牲精神由此得到了展現。我們看到了貝爾曼平凡的甚至有點討厭的外表下有一顆火熱的愛心,雖然窮困潦倒,卻無私關懷、幫助他人,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價。作者藉此歌頌了窮苦朋友相濡以沫的珍貴友情和普通人的心靈美。

4、品味賞析

品讀歐亨利式的語言。

比如:“到了十一月,一個冷酷無情、肉眼看不見、醫生管他叫做‘肺炎’的不速之客,在藝術區裏躡手躡腳,用他的冰冷的手指這兒碰碰那兒摸摸。”“葉子。常春藤上的葉子。等最後一片掉落下來,我也得去了。三天前我就知道了。難道大夫沒有告訴你嗎?”“又掉了一片。不,我不要喝湯。只剩四片了。我希望在天黑之前看到最後的藤葉飄落下來。那時候我也該走了。”

品味:採用幽默、風趣、俏皮、誇張、諷刺、比喻的語言,渲染悲劇的喜劇色彩,讓讀者在俏皮的描寫中醒悟內在莊嚴的思想感情,在生動活潑中給人啟迪。

5、拓展遷移

貝爾曼畫常青藤本應是小説的重要情節,作者卻沒有實寫,這樣處理有什麼好處?請大家把這一情節補敍出來。作品沒有實寫這一情節,使得小説產生出人意料的效果(歐亨利式結尾),也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間。我們可以想象,那個風雨交加的夜晚,老人是怎樣冒雨踉踉蹌蹌爬到離地面二十來英尺的地方,顫抖着調拌黃色和綠色,在牆上施展他從未施展的藝術才能,同時也毫無保留地獻出了生命。

6、師生小結學生各抒已見,以最誠摯的一句話表達對老貝爾曼的謝意。

7、作業設置

這篇小説最成功之處就是描寫了一種人與人互相之間的關懷幫助,所以我給學生們佈置了一個作業:《如果瓊西是我的朋友》,我們會怎麼做?

説亮點 篇二

1、運用課件在有太陽和沒太陽的不同情況下,自然界的變化,刺激了幼兒的視覺和審美觀。

2、根據中班幼兒創編實際能力的有限,讓幼兒通過添畫來,完成仿編,使每個幼兒都參與進來,大大程度上減少了幼兒的難度,使幼兒有滿足感和自豪感。

3、師幼一起進行趣味互動遊戲,增進了師生的情感,也營造了輕鬆地學習氛圍。

附兒歌:《曬太陽》

小草曬太陽,穿上綠衣裳。

稻子曬太陽,穿上黃衣裳。

蘋果曬太陽,穿上紅衣裳。

娃娃曬太陽,身體才健康。

教師面試説課稿 篇三

我介紹:

各位評委老師,上午好,我是_____號考生。

説課:

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____________》。首先我們來進行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節課出自______________出版社出版的高中《________》第__冊第__章第__節。

1、本節課分____個部分內容,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本節課貫穿了______以後的整個教學,是學生進一步順利、快捷操作____的基礎,也是形成學生合理知識鏈的重要環節。(這條基本上通用)

3、本節課聯繫了________和_________,在以後學習______具有重要意義。

4、本節課是在學習______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___________的關鍵。

(以上4條,靈活運用,不用全部説上就行。可以參考序言中的句子,主要是説學習本節課的意義。)接下來説一下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

2、

(只要説出本節課要講的知識點,也是重點難點就行)

能力目標;

1、通過講練結合,培養學生處理____、解決問題的能力。

2、分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與他人溝通交流、分工合作的能力。

3、通過設置問題情境,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根據需要選擇能力目標)

情感目標:

1、培養學生認真、細緻的學習態度。

2、通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學生合作精神,增強學生的求知慾和對學習計算機的熱情。

(對於教學目標,因為時間短,不一定要分成這三個目標,只要説出3點就行。)當我們對教材進行了分析並且瞭解了教學目標之後,就不難理解本節課的重點與難點

重點難點

重點:

難點:

(對於重點、難點,依然是説出本節課的內容就行,可以參考本節課的題目和各部分的標題)

那麼,究竟應該怎樣來完成本節課的任務呢?下面説一下本節課的教法和學法。

教法:

1、範例、結合引導探索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教師精講、學生多練,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

3、採用類比法,引導學生髮現問題,自主學習,從而體驗到獨立獲取知識的喜悦感。

4、通過“教”“學”“放”“收”突破重點和難點。

(根據需要任意選取教法。2-3個就行。根據時間自行安排。)

教學相長,本節課我所採用的學法主要有兩個。

學法:

1、主動學習法:舉出例子,提出問題,讓學生在獲得感性認識的同時,教師層層深入,啟發學生積極思維,主動探索知識,培養學生思維想象的綜合能力。

2、反饋補救法:在練習中,注意觀察學生對學習的反饋情況,以實現“培優扶差,滿足不同。”

最後我們説一下本節課的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本節課在多媒體教室進行,所需教具是教師機——學生機、投影儀、黑板、等。我將本節課分為三個部分。

用約5分鐘時間進行導入部分,主要是複習和引入新課。

用約20分鐘時間進行正體部分。主要是通過講練結合的方式完成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幾部分的學習。

最後,用約5分鐘的時間進行尾聲部分,主要是小結和作業。

或者説是,對本節課進行總結以及佈置作業。

(1、關於講練結合,如果是理論課,練就表示做習題,如果是操作課,就表示上機實際操作

(2、我是按一節課40分鐘分配,待考證。

(3、大概模式是這樣的,你根據時間要求自行取捨吧。

(4、聲音一定要大,語速不能太快。對於教學目標、重點、難點等表示你説課流程的詞彙要突出。但是,不要板書,浪費時間。

(5、注意,偶爾要看一下評委,眼神交流。

最後要説“説課完畢”

對於試講,引出這節課,之後順手把本節課的題目寫黑板上。要用力寫清楚。如果覺得整節課講不完,你可以説我今天主要講____幾部分。因為沒有學生,所以講的不要太散,要有思路。如果能顯出你跟學生交流的過程就顯一次,不然的話,就直接講自己的。

試講完畢説課的整體思路,按這個,就是記不住,也能順着説出來點東西。

教材分析

教學目標

重點難點(有時根據需要也會説上關鍵點)

教法和學法 導入(5分鐘)

教學過程 正體( 尾聲(5分鐘

教師招聘説課稿撰寫技巧 篇四

教師招聘説課稿撰寫技巧

説課已經進行了幾年了,説課稿也是五花八門,究竟説課稿正規怎樣寫,包含什麼內容就不得而知了。現在中公講師劉曉亮就來談談説課稿的撰寫。首先必須體現當前課程改革新理念,體現學生活動。新課程的改革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必然有新的事物產生,課堂教學的發展就有了“説課”。“説課”是課堂教學改革中湧現出來的新生事物,是進行教學研究、教學交流和教學研討的一種新的研究形式,它有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也有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教材內容的提煉能力,發展至今就成為一種教學研究活動,登上了教育研究的大雅之堂。

所謂説課,重在説,就是教師在備課之後講課之前(或者在講課之後)把教材、教法、學法、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以及授課程序等方面的思路、教學設計及其依據面對面地對同行(同學科教師)或其他聽眾作全面講述的一項教研活動。

説課稿不同於教案,教案只説“怎樣教”,而説課稿是三部分組成:教什麼、怎麼教、為什麼這樣教。重點在於説清“為什麼要怎樣教”,説出理論依據。而理論依據從四方面找即一是《大綱》中指導思想、教學原則、教學要求等,這是指導確定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教學結構以及教法、學法的理論依據;二是《教學參考》中 的編排説明、具體要求等,這是指導把握教材前後聯繫和確定具體教學目標、重點、難點的理論依據;三是《教育學》、《心理學》中的教學原則、原理、要求和方法等,這也可以作為我們確定教法、學法的理論依據;四是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對教材中的知識點進行切合實際的考慮。

説課稿一般包括六個方面的闡述:

一、説教材

教材是進行教學的評判憑據,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來源。教師要説教材、簡析教材的結構特徵。具體地是:

①教材內容部分要求説明講稿內容的科目、冊數,所在單元或章節;

②教學內容是什麼?包含哪些知識點;

③本課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前後的聯繫;

④教學大綱對這部分內容的要求是什麼;

二、説教學目標的確定,一般從知識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幾個方面來確定;即我們常説的三維目標。

三、説教學的重點、難點和關鍵的確定,教學重點是教材中起決定作用的內容,它的確定要遵循大綱、教學內容和教學目的。教學的難點是學生學習時困難所在,它是依據各學科特點和學生的認識水平而定。

四、説教學方法和指導學法

教師在熟悉教材的前提下,怎樣運用教材,引導學生搞好學習,這是教法問題。在撰寫説課稿時應簡要地説明:

①教法的總體構造及依據;

②具體採用了哪些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及理由;

③所用的教具、學具。學法包括“學習方法的選擇”、“學習方法的指導”、“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

突出地説明:

①學法指導的重點及依據;

②學法指導的具體安排及實施途徑;

③教給學生哪些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哪些能力,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五、説教學程序

這部分內容實際是課堂教學設計,但不是教案,它既要有具體步驟安排,又要把針對性的理論依據闡述融會其中。主要是圍繞教學四部曲進行:新課導入、新課教學、鞏固提高、小結作業。具體的擬定時應科學地闡述:①課前預習準備情況;

②完整的教學程序(即怎樣鋪墊、如何導入、新課怎樣進行、練習設計安排、如何小結、時間如何支配、如何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加大課堂的密度、強化認知效果);

③扼要説明知識落實和板書設計;

④教學過程中雙邊活動的組織及調控反饋措施;

⑤教學方法、教學技術手段的運用以及學法指導的落實;

⑥如何突出重點、分散難點以及各項教學目的的實現。在撰寫時應重點講清楚每個環節安排的基本思路及其理論依據,還要做到前後呼應,使前三個方面內容落實到實處。

説課稿 篇五

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中人教版語文九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中的一篇自讀課——《心聲》。下面我從四個方面來説一下我的課:

一、説教材:

《心聲》是人教版語文教材九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這是一篇反映教育問題的小説。小説通過刻畫感人肺腑的學生李京京形象,借主人公之口表達了眾多受教育者的心聲——呼喚教師對學生的尊重和愛護,呼喚珍視學生的美好情感和獨特體驗。無論從主題的表達、人物形象地塑造、以及內容的現實性都極容易引起學生感情上的共鳴。

二、説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教學內容特點和學生的特點,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把握小説情節,分析人物形象。

2、瞭解心理描寫對刻畫人物形象的作用。

3、揣摩“心聲”的深刻含義,聯繫生活實際探討小説的現實意義。

這些目標的制定也是依據單元要求和課標要求制定的,新課標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而這一觀點不正是作者力圖通過她的作品告訴我們的嗎?因此,在本課教學中我們首先要關注作品中主人公李京京的形象,力求通過對李京京心理的分析,挖掘出作品深刻的主題含義,進而結合實際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引導他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師生觀。本文重點是在熟識小説情節的基礎上,分析小説人物形象。弄清“心聲”含義。小説在塑造人物時主要運用心理描寫,體會心理描寫對塑造人物的的作用,這是本課的難點。

三、説教法學法

説教法:為充分體現“學生主體、教師主導、訓練主線”原則,採用先學後講當堂訓練的學案式教學法。

説學法:

本節課主要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全程參與,主動獲取知識。其中感知人物性格特點,學習心理描寫時結合文本的方式;重難點突破採用合作、探究教師點撥的方式;拓展延伸環節採用反思評價、聯繫應用的方法等。

四、説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提問式導入法,師生互動,活躍氣氛,走進文本。

(二)學生自讀目標、學法指導

帶着目標學習,讓學生心中有數,有的放矢,掌握學法,有法可循,事半功倍。

(三)速度課文,完成自主導航

(四)師生共同交流自學導航

(五)小組合作完成合作攻關部分

(六)各組抽代表發言,教師明確並指導

(七)學生獨立完成達標訓練,教師明確答案並點撥指導

(八)教師小結

公開課説課稿 篇六

一、説教材:

《植物媽媽有辦法》是六年制國小語文課標實驗教材第三冊第四單元中的第三篇課文。這是一首詩歌,介紹植物用什麼方法傳播種子的常識。全詩共五節,第一節提出問題,第二、三、四節結構相似,分別介紹了蒲公英、蒼耳、豌豆傳播種子的方法。詩歌語言生動形象,簡潔明快,富有節奏感,讀起來朗朗上口。

二、教學目標:依據本組課文訓練的主要意圖和學生的實際,確定課文的教學目標如下:

(1) 知識與能力: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 過程與方法:圍繞課題,質疑學文,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養成仔細觀察的習慣。培養觀察興趣。

三、教學重點、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有關植物傳播種子方面的知識,教學難點是:培養學生觀察事物的興趣。

四、教學策略:

課標指出:語文課要以人為本,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語文素養以及合作探究精神,為體現這些新的理念,實現既定目標;同時也為體現新課標中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三個維度的統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學時,我遵循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注意激發學生的興趣,以學生為主體,讓每個人有嘗試的機會和自主選擇的權利,通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面對面地聽、説、讀、問、評、議等去實現,堅持把“讀”的訓練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中,並配以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力求取得最好的教學效果。

五、説教學設計:為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主要從四個方面進行教學

(一)情景導入,誘發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三)賞讀課文,入情悟趣,

(四)深化內容,拓展延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上課伊始,學生觀看有關植物的影片,我聲情並茂地作介紹,把學生帶到植物的世界中去,植物的孩子沒長腳也沒有翅膀,怎樣才能到四面八方去呢?通過質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揭示課題《植物媽媽有辦法》。讀了課題,你有什麼感興趣的問題想提出來嗎?充分調動學生的熱情,為下一步的讀書探究打下基礎。學生自由讀課文,藉助拼音讀準字音,做到不加字、掉字、將自己感興趣的小節多讀幾遍,思考:課文講了哪幾位植物媽媽?在書上把它們畫下來,以訓練學生邊讀邊想的好習慣,新課標提出:國小語文教學,應立足於促進學生的發展,使他們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在這個教學步驟中,我以課堂為主陣地,始終將“分組討論,合作交流,讀中理解”作為一種激活課堂信息交流的有效方式。

在學生整體感知全文後,我導學第二小節,課件出示降落傘,“看,這降落傘多美呀!有了它,蒲公英媽媽就能*它傳播種子了。”再演示課件,風輕輕一吹,降落傘一個接一個出發的情景,理解“紛紛”一詞,蒲公英的孩子多快樂呀!讓學生美美地把這一節讀出來,學生練讀,我再指導讀,“蒲公英**的辦法怎麼樣”?指導學生再看畫面,抽生誇一誇,再隨意地加上動作,表情站起來讀,為學生營造一個輕鬆快樂的學習氛圍。 分小組合作學生自己喜歡的小節,喜歡蒼耳的就學習第三節,喜歡豌豆媽媽就學習第四節。我出示學習方法。

(1)讀一讀課文,

(2)説一説辦法

(3)演一演情景

(4)誇一誇媽媽。

然後全班交流,師生共同質疑,我把課前採集的蒼耳種子實物讓學生摸一摸,體會蒼耳佈滿刺的外殼。再用課件演示鎧甲掛住動物皮毛這一動作,讓學生體會這一辦法的有趣,再讓學生用朗讀把它表達出來。

學生自由讀,我抽讀,分小組比賽讀,使每一個人都有參與的權利。同桌練習説一説“蒲公英媽媽,蒼耳媽媽,豌豆媽媽*什麼傳播種子”。以達到訓練全班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目的。我小結:蒲公英媽媽*風吹,蒼耳媽媽*動物的皮毛帶,豌豆媽媽*太陽曬傳播種子。植物媽媽傳播種子還有哪些辦法?讓我們一起去野外觀察吧!我課件顯示美麗的草原、田野、樹林等。抽生像課文那樣誇一誇這些植物媽媽。再把它寫出來,以此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能力和語言文字訓練的能

六、説板書:

蒲公英 風蒼耳 動物皮毛帶豌 豆太陽曬

公開課説課稿 篇七

一、説教學目標

《像山那樣思考》是一篇隨筆,作者主要通過一聲狼嗥,引導我們去思考人與自然的關係,倡導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基於對內容的把握,結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認知結構,我將本課的目標定為:1、研習文本,把握主旨2思考人與自然的關係

教學的重點難點:我都定為研習文本,把握主旨

二、説教法

為了更好地完成目標,另外可以直觀的通過一些圖片的展示,引導學生理解文本,引發思考,所以我主要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直觀演示法:利用多媒體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2、反覆朗讀法3、集體討論法

三、説教學過程

1、導入

(我認為教師的導語很重要,教師的導語應該能提供資料與文本自然銜接,具有明確的導向性,能夠為學生創設情境,使學生樂於讀書。)

所以本課的導入我採用的的是多媒體播放齊秦的《北方的狼》的視頻,其中狼的許多圖片能給學生帶來視覺上的衝擊力。

導語我是這樣設計的:這匹來自北方的狼面對淒厲的北風和漫漫的黃沙發出了兩聲響徹曠野的長嘯,只為了傳説中美麗的草原。

今天我們要學的《像山那樣思考》中也有一匹狼,它的那聲對抗性的、悲哀的嗥叫又是為了什麼呢?

2、整體感知

(整體感知很重要,它主要是引導學生熟悉文本,快速把握文章主旨。)

我是這樣設計的:大聲朗讀課文,思考:是什麼引發了“像山那樣思考”?

(讓學生朗讀課文是因為朗讀是課堂對話的開始,可以讓學生獲得最初最真實的閲讀體驗。)

整體感知的過程中,我把本文易錯字音寫到了黑板上,並讓一學生完成

學生回答後,為了更好地把握文本,我讓學生齊讀第一小節

然後與學生一起糾錯、鞏固

3、整體感知後,文本研習,(為了避免滿堂講或滿堂問,我主要設計了三個大問題來領起文本,貫穿整個課堂。)

(幻燈片展示問題)問題一:“狼嗥一聲誰在意?”留意這一聲嚎叫的有哪些事物呢?它們的反應又是怎樣的?

第一個問題提出後,我採用了讓一名學生讀文章的2、3小節的方式其他同學用筆標劃相關內容,引領學生細讀文本。

過渡:我見到狼時的反應是殺之,我為什麼要殺之?

主要引導學生找到文本中“我認為狼越少,鹿就越多,因此沒有狼的地方就意味着獵人的天堂”然後順勢過渡到第二個問題:“狼少鹿就多”沒有狼的地方就意味着獵人的天堂嗎?為什麼?

我採取的方式是讓學生默讀4-9小節,標劃並概括,教師巡視點撥

然後是學生展示,又讓學生重點理解並齊讀:

一片被太多的鹿託疲憊了的草原,可能在幾十年裏都得不到恢復

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有了沙塵暴,河水把未來沖刷到大海里去了

展示後我歸納了這樣一句話:如果我們不懂得敬畏,世界終將讓我們懊悔。

到第三個問題,我是這樣過渡的:此時作者從最初的見狼必殺到已經意識到沒有狼對生態的破壞,作者的認識是不是僅限於此呢?

然後給學生順勢補充有關作者的介紹

(我之所以把作者簡介放在這,一是因為如果導入後就介紹作者,顯得課堂流程不夠流暢;二是,在這補充作者簡介有利於學生對下一個問題的思考與解答)

然後順勢過渡到第三個問題:“狼無鹿死山又禿”

在此時,利奧波德開始像山那樣思考。他想到了什麼?

這個問題我主要引導學生品味三個有哲理的句子:我們這一時代的和平太多的安全可能產生了長遠的危險這個世界的啟示在荒野

我要求學生大聲讀最後一小節,然後思考——討論——整理——交流——再讀

(學生獨立思考後通過同桌或小組討論能後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也能幫助學生更好地解決問題,整理能夠鍛鍊學生的歸納能力的和動筆能力)

研讀了文本後,又給學生補充了利奧波德的一段話:“土地道德就是要把人類在共同體中以征服者的面目出現的角色,變成這個共同體的平等的一員和公民。它暗含着對每個成員的尊敬,也包括對這個共同體本身的尊敬。”讓學生齊讀

至此,通過三個大問題引領學生完成文本的研習

4、把握主旨

研習了文本後,學生對主旨的把握就比較容易了,我採取的方式是:

_______像山那樣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考___________________找學生黑板完成

然後通過討論交流的形式讓學生回答“像山那樣思考是什麼樣的思考?”深化學生對主旨的把握

5、拓展部分:

由上一部分過渡我採用的是展示梭羅《瓦爾登湖》中的一段文字:我在大自然裏以奇異的自由姿態來去,成了她自己的一部分。牛蛙鳴叫,邀來黑夜,夜鶯的樂音乘着吹起漣漪的風從湖上傳來。搖曳的赤揚和白楊,激起我的情感,使我幾乎不能呼吸了;然而像湖水一樣,我的寧靜只有漣漪而沒有激盪。學生齊讀

師過渡語:這才是真正的天人合一的美好境界,在現實生活中是不是處處都是這樣的美好,請跟隨幻燈片一起看一看,想一想

展示環境污染和殘殺生靈的5幅圖(我選擇了這五幅圖就是要給學生視覺的衝擊和心靈的震撼)

看完之後,師過渡語:如果人類再不像山那樣思考,依然把自己當做自然的征服者,那麼“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就不僅僅是一句古詩,也許更是一種可怕的預言

此時讓學生用幾句話寫下自己的感悟並展示交流

6、結束語

利奧波德告訴我們“征服者最終都將禍及自身”,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幻燈片展示,齊讀“仰望,我們若能敬畏星空,俯首,我們若能呵護良心,我們身外的世界和內心的世界便都將是和諧美好的。”

7、板書設計(我比較注重直觀、概括的板書設計)

板書:像山那樣思考

一聲狼嗥

思考

人與自然的關係

我的説課完畢,謝謝大家!

説課反思 篇八

本節課開始前複習了圓心角定理,可把圓心角定理分解為:在同圓或等圓中,圓心角相等=》所對的弧相等;圓心角相等=》所對的弦相等;圓心角相等=》所對的弦的弦心距相等。因此再得出逆定理時就是把條件和結論改變。在證明的過程中相等的弧所對的圓心角相等,推導方法是旋轉變換,依據圓的旋轉不變性。相等的弦所對的圓心角相等,所對的弧也相等,推導的思路是:AD=CD=》△AOB≌△COD=》圓心角推出弧也相等,弦心距相等。講例二時有等邊三角形ABC入手,得出∠AOB=∠BOC=∠COA=1200 。

例3的難點在第二問,因此教學中應抓好以下環節:

(1)怎樣才能使截面儘可能大、應當使截面的各個頂點在圓上。

(2)怎樣能使截面成為一個內接圓的正方形、引導學生回顧第一問,並問什麼條件下矩形就為正方形。

在整個課堂教學設計中,我做到了四個重視。

第一,重視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初步的探索教學內容的能力。具有探索性、開放性,能給學生創設自主探索的機會;

第二,重視數學知識與實際應用的緊密聯繫,能引導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學習數學,並能把學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

第三,重視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指導學生從數學活動中學習數學,通過自己的動手、動腦實踐,不斷探索來獲得知識並應用知識;

第四,重視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喜愛數學的情感,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發揚敢想、敢説、敢爭論的精神。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在緊張競爭中鞏固了知識。縱觀整個課堂教學過程,動手與動腦的結合不僅讓學生收穫頗多,而且教者也回味無窮。使我更加感受到“四個重視”的重要性。但在本節課的教學中還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如:時間安排不夠合理,前鬆後緊。雖也能按時完成教學任務,但總覺得有點姍姍開場卻草草收尾的意味。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繼續努力,讓我和學生在課堂中都能時刻享受到知識帶來的快樂。

説課稿 篇九

一、説教材

本課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語文第十二冊第七組的第一篇講讀課文。本組課文是國小階段的最後一組課文,學習時要注意綜合運用國小階段掌握的語文基本功,使學生的聽説讀寫能力在運用中得到複習鞏固,為進入中學打下堅實的基礎。課文以人物姓名為題,選取了詹天佑一生中最典型的事蹟——主持修築京張鐵路,説明詹天佑是一位傑出的愛國工程師。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瞭解詹天佑修築京張鐵路遇到的各種困難,通過具體的事例體會詹天佑是一位“傑出的愛國工程師”。教學難點是弄懂詹天佑能成功地修築京張鐵路的原因。本課安排2課時,我這裏設計的是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根據教材特點及學生情況確定以下目標:

1、情感目標——瞭解傑出的愛國工程師詹天佑的事蹟,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立志為祖國作貢獻的思想感情。

2、知識目標——學習生字新詞。

3、能力目標——抓住重點詞句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二、説教法

《課標》指出:“在閲讀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指導學生讀懂課文,要指導學生通過語言文字正確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思想感情,提高認識,受到思想教育”。因此教師要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情況選擇恰當的教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此確定具體教法如下:

1、從整體入手,弄清課文講了什麼,然後圍繞中心(傑出、愛國)突破難點,讓學生在具體環境和事例中自悟自得。

2、處理“詹天佑在什麼情況下接受任務”這一內容時,採用以讀代講法;處理“勘測線路”這一內容時,採用抓重點詞句理解內容,體會思想感情的方法;處理“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時,採用討論法等。

三、説學法

根據《課標》要求,結合生源情況,確定如下學法:

1、圈點批註法——讓學生邊讀邊畫邊想,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增強其創造思維能力。

2、體悟法——抓住重點詞句品味,體會思想感情,受到思想教育。

3、朗讀法——進行各種各樣的讀,諸如默讀、誦讀、分角色讀等等,培養朗讀能力和學生的綜合素質。

四、説程序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1、出示詹天佑肖像的投影。

2、簡介詹天佑。

(二)初讀感知,整體把握。

1、快速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講了有關詹天佑的哪些內容。

2、邊讀邊畫出受感動的地方。

3、檢查。

(三)品析課文,深入理解。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講了什麼。

2、説一説這三句話分別告訴了我們什麼。

3、出示幻燈:“這是第一條完全由我國的工程技術人員設計施工的鐵路幹線。”

(1)這句話和“這是一條技術人員設計施工的鐵路幹線”比較有什麼不同?

(2)從“第一條”、“完全”、“我國”等詞語中體會到了什麼?有什麼感受?

4、學習“當時”的情況部分。

(1)默讀2、3自然段,思考:清政府提出修築京張鐵路為什麼受到帝國主義阻撓和要挾?詹天佑是在怎樣的情況下接受主持修築京張鐵路的任務的?

(2)教師引讀,初步理解內容。

(3)出示幻燈:“消息一傳出,全國都轟動了,大家説這一回咱們可爭了一口氣”。思考:從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了什麼?讀一讀:“帝國主義者卻認為這是一個笑話”為什麼?出示幻燈:“有一家外國報紙輕蔑地説:‘能在南口以北修築鐵路的中國工程師還沒有出世呢’。”你對這句話是怎麼理解的?

(4)再讀課文,體會詹天佑的愛國思想。

5、學習“勘測線路”這部分內容。

(1)默讀本段內容,畫出你受感動的句子。

(2)同桌交流看法,説説句子的意思。

(3)抓住重點詞句體會人物內心活動和思想感情。

(4)交流:詹天佑經常勉勵工作人員説“我們的工作……出自工程人員之口”;遇到困難,他總是想“這是中國人修築的……失掉信心。”聯繫上下文談談對這兩個句子的認識。

(5)朗讀。

(6)總結學法。

6、自學5、6自然段,思考:

(1)開鑿“居庸關”和“八達嶺”兩個隧道,詹天佑採用了哪兩種不同方法?

(2)詹天佑是怎樣解決火車爬坡的問題的?

(3)學生自學,討論,畫示意圖。

(4)檢查。

7、學習最後一個自然段,思考:

(1)京張鐵路提前竣工的原因是什麼?

(2)外賓看到這項偉大的工程時會怎樣讚歎?

(3)再讀,體會。

(四)佈置作業,拓展延伸

(1)體悟中心思想。

(2)想想課文是通過哪些具體事例表達中心的?

五、説板書

板書在教學中起着畫龍點睛的作用。為此,我本着“圍繞中心,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服務學生”的原則設計瞭如下板書:

21、詹天佑

阻撓

勘測線路

傑出

要挾

開鑿隧道

嘲笑

設計人字形線路

愛國

困難

回擊

全課總結,知識遷移 篇十

教師在總結全課教學時,先回到課前導入時留下的問題,讓學生運用本節課學習的知識解決12只青蛙幾張嘴、幾隻眼睛幾條腿,這樣不但讓學生切身感受到數學知識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使學生的理解得到深化和昇華,又為下節課學習乘法口訣做了遷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