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數學課後反思【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06W

數學課後反思【精品多篇】

數學課後反思 篇一

今天上了《圓柱的`體積》一課,覺得比以前上得輕鬆,回到辦公室細細品味上課的過程,頗有幾分感受:

在本課中,當學生面對新的問題情境—“圓柱的體積該怎麼求?”時,能從圓的面積公式的推導,根據已有的知識作出 “轉化”的判斷。當然,由於知識經驗的不足,表達得不是很清晰。但學生的這些都是有價值的。這些“猜想”閃爍着學生智慧的火花,折射出學生的創造精神。在此基礎上,讓學生以小組合作方式,利用已切開的圓柱體教具進行驗證,在討論聲中,學生獲得了真知。可見,教師要保護學生的創造熱情並給以科學探究方法的引導,以發展學生的創造性。在這點上,我對學生的探究精神給予了充分的肯定。這節課再次讓我知道了,相信學生的創造力是我們設計教法的前提。

在引導學生解決“粉筆的體積”等這個問題時,課堂上有學生把它當作圓柱體積來求,提出:“誤差這麼小,是可行的。”而且那位學生要求的僅是一個大約的數值,所以用這種方法可以。但這種計算粉筆體積的方法可行嗎?如果我不提出疑義,也不加以説明,就會給學生造成“圓台的體積可以用這兩種方法來計算”的錯誤認識,對學生的後續學習會造成一些不利的影響。我就這個問題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索,使學生髮現平面圖形中的一些規律照搬到立體圖形中有時會行不通,懂得知識並非一成不變的,有其發展性,初步理解三維空間物體與二維平面圖形的聯繫與區別,為進一步學習積累經驗。學生在探索過程中,雖不能很快獲得結論性的知識,但卻嘗試了科學探究的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增進了情感體驗。這樣,既保護了學生的創造性,又保證了教學內容的科學性,就學生的發展而言,誰能説讓學生經歷這樣探究的過程,不也比獲得現成的結論更富有積極的意義?

數學課後反思 篇二

數學遊戲《圖形寶寶找家》是在認識了圓形、正方形的基礎上開展的活動。在設計本次活動時,考慮到幼兒對圓形、正方形才初步認識過,為此在設計第一環節時將內容放在了鞏固認識圓形和正方形上面。一開始,老師以擬人化的口吻“圖形寶寶來做客”導入,引導幼兒觀察、比較圓形、正方形,通過觀察、講述來鞏固圖形的基本特徵。在此基礎上,設計了遊戲“圖形寶寶捉迷藏”,引導幼兒在各種各樣的圖形中分別找出圓形和正方形。第二環節是本次活動的重點,通過遊戲“送圖形寶寶回家”引導幼兒認識圖形標記並按標記給圖形分類,並能嘗試用語言講述自己的操作結果。

小班數學遊戲看着很簡單,但要真正上好卻並不容易。在設計本次活動時,我首先考慮到要儘量遊戲化,因此活動中也創設了遊戲情境,但因為只是有遊戲的情境,在實際組織過程中,幼兒並沒有真正地進入遊戲,因此仍然是缺少趣味性的,活動有些枯燥、乏味。如何設計遊戲,將學習內容真正地融合進遊戲中,讓幼兒在有趣的遊戲中自然地獲得知識、經驗,是以後活動中要多思考的。

活動中,幼兒有兩次集體操作,第一次操作是要從各種顏色、形狀的圖形片中找出圓形、正方形。這裏我提供了兩個小碟子,讓幼兒從放了各種圖形片的碟子中找出圓形、正方形放入另一個空碟子裏。第二次操作是將找出來的圓形、正方形進行分類,放到分類盒中。活動前準備材料時,雖然考慮到了如何讓幼兒更方便地拿取操作材料,在實際操作時卻仍然出現了問題:第一次操作過後,多餘的碟子沒有及時收走,加上兩個碟子相同,教師在提要求時讓幼兒造成混亂,個別幼兒將找出的圖形片又放回了原來的碟子等。對於小班幼兒來説,提供的材料應該便於操作,並且不易過多,否則反而會讓孩子不知道該怎麼辦,造成混亂,無法達到操作效果。

造成活動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還是在教師本身對教學的'組織能力上。活動中面對多變的情況,要善於調控,及時應變,要能夠牢牢地吸引住幼兒的注意力,充分調動起幼兒活動的積極性。對活動內容、活動過程的組織和活動中語言能力的控制等方面,自己今後還要進一步加強。

雖然這次活動不算成功,但通過反思,讓我也更清楚地發現了自己在組織活動中存在的不足,讓我能夠在以後的活動組織中能夠吸取經驗教訓,進一步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

數學考試反思 篇三

七年級上學期結束了,通過期末測試,現將七年級數學考試試題和學生的答題情況以及以後的教學方向分析如下。

一、總體情況

本次期末試卷是全縣統一命題,難易適中,及格率、優秀率達到預期效果,七個班級各項指標差距不大。

二、試題特點

試卷包括選擇題、填空題、解答題三個大題,21個小題,共100分。

(1)豐富的圖形世界考察了第6題,選擇俯視圖。準確率很高。

(2)有理數的基本知識:

①有理數的意義:第1、2、9、題;其中第9題.寫出一個大於-2小於等於4的正有理數 .很多同學寫出多個答案。第2.計算:-︱-2︱=( )A.-2 B.2 C.±2 D.0很多同學誤選了A。 ②乘方運算中對字母指數理解不夠。

10.當n為正整數時,(-1)2n = .很多同學不會答。

③科學記數法:主要是第3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時,我國全國總人口約為1370000000人,用科學計數法表示為( )

A.1.37×108 B.1.37×109

C.13.7×108 D.1.37×1010

(3)統計知識:第5、8題。少部分同學對概念的理解出現偏差。

(4)去括號、同類項、合併同類項的考察。體現在第4、14題。其中第14題理解不到位,錯誤率較高。

(5)多項式的次數。第12題多項式2a2b-ab2+1的次數是 ,理解不到位,錯誤率較高。

三、考生答題錯誤分析

1、對基礎知識(主要是計算)的運用不夠熟練。

2、學生審題不清導致出錯。

3、某些思考和推理過程,過程過於簡單,書寫不夠嚴謹。

4、對於知識的遷移不能正確把握,也就是不能正確使用所學的知識

四、今後的教學注意事項:

通過這次考試學生的答題情況來看,我認為在以後的教學中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進:

1、立足教材,教材是我們教學之本,在教學中,我們一定要紮紮實實地給學生滲透教材的重難點內容。不能忽視自認為是簡單的或是無關緊要的知識。

2、加強同學科間的團結協作,備課要多商量,編好教案、練習和作業;對後進學生多想辦法。

3、做好培優轉差工作,重視尖子輔導和差生輔導,八年級已經到提高能力的階段了,做好強化訓練,並堅持做好章節測試,使尖子生和差生在下一階段取得進步。

4、教學中要重在突顯學生的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在平時的教學中,作為教師應儘可能地為學生提供學習材料,創造自主學習的機會。尤其是在應用題的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展示思維,讓他們自己分析題目設計解題過程。

5、多做多練,切實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有時他們是憑自己的直覺做題,不講道理,不想原因,這點從試卷上很清楚地反映出來了。

6、關注生活,培養實踐能力加強教學內容和學生生活的聯繫,讓數學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從而培養學生解決實際生活中問題的能力。

7、關注過程,引導探究創新,數學教學不僅要使學生獲得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而且要着力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培養自覺發現新知識、新規律的能力。

數學課後反思 篇四

《9加幾》是國小一年級數學上冊第10單元《2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第一課時,我設計了9加幾這節課,目的在於通過對問題情境的探索,使學生在已有經驗和知識的基礎上自己得出計算9加幾的方法,並初步理解湊十法的思維過程;讓學生經歷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這一過程,初步感受到數學源於生活,獲得成功解決數學問題的喜悦,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用數學的意識。上完課後,我對教學環節進行了深刻的反思。

成功之處:

1、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根據國小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徵,上課伊始,我從學生熟悉運動會導入主題圖,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認識到生活中藴含着大量的數學信息,存在着許多需要解決的數學問題,從而誘發孩子們主動地發現並提出問題,積極地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讓他們在具體的情境中始終精神飽滿地參與教學活動。

2、讓學生經歷自主探索的過程

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建構主義學説也認為,數學學習的過程是一個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數學知識、方法、思想等必須由學生在完成活動中自己去理解、感悟、發展,而不能單純依靠教師的講解去獲得。根據上述理念,我在教學中緊緊圍繞學生的心理,從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知識結構的實際出發,讓他們通過開運動會的主題圖,通過觀察、交流、討論,主動建構自己的認知結構。在講湊十法這個環節,我設計了先讓同學們動手擺小棒,來算9+4等於多少?讓學生上黑板來擺一擺,説一説。在説的過程中,有的説一根一根數的方法,知道 9+4=13。有的説:從9往後接着數,不管哪一種方法我們都不要反對。教師應開放自己的思想,開放學生的思維,提倡算法多樣化,只要是學生自己動腦想出來的方法,就是好方法。引導孩子再動動腦筋,能不能想出更好的方法,讓老師和同學一眼就能看出有多少根小棒呢?逐步引導孩子説出湊十法,因此,凡是孩子們能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我決不包辦代替,做到讓孩子們多思考、多動手、多實踐,提高他們的參與程度,最大限度地拓寬他們的思維,使課堂教學充滿生機與活力。

3、不足之處:

讓學生説的環節過少,沒有做一定量的練習題。但我堅信,通過不懈的努力,在指導老師和其他同事的幫助下,我一定會盡快的成長,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

數學課後反思 篇五

本節課從實際問題出發,創設教學情境,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學生通過實例計算,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又通過大量的數學練習,使學生在計算中發現,在小組交流中體驗,在教師的指導下自形歸納運算法則,親身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感悟數學的轉化思想。本課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本課改變了以往學生被動學習,被動接受知識的局面。但學生的認知水平畢竟存在差異,從學生的練習來看,大部分學生都掌握了有理數的運算法則,但還有些學生在將減法轉化為加法時,總弄不清該減去哪個數的相反數,有的甚至把被減數也改變符號,特別是減去一個正數時,往往又再加上該正數,如誤解— — = — + 。因此,教學還需要不斷的探索,不斷完善。

本次學習,內容豐富,有專家對新課程的專題分析講座;對課例的講解;也有課堂實錄,通過學習,收穫不少,受益多多。現將學習感受總結如下:

一、新課程理念更符合時代的要求,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教學要善於創設教學情境。有意義的學習能誘發學生的內在動機,引發學生的積極思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因此為了使學習變成有意義的學習,首先學習材料必須是有意義的,也就是使學生感到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對生活實際和數迷的發展都是有用的。

三、教學過程力求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教師儘量引導學生思考,探索,相研究。學生通過在小組的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大膽發表見解,從根本上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在日常的教學中提倡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交流等新穎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有個性的過程。

四。課堂教學評價具有促進學生髮展和和教師專業成長的從重功能。

五、要致力於教學管理制度的重建。

總之,課程改革需要建立一種以師生個性全面交往為基礎的新型師生情感關係,為此,需要教師全身心的真情投入,需要在完善教學活動和完善個性兩個方面共同努力。

數學課後反思 篇六

讓同學真正成為活動的主動者,才幹讓同學真正的感受自身是學習的主人。在圖形的教學中,根據學習內容的特點,注重操作,注重實踐,可以讓教學達到最高效。

就正如探究圓錐體積計算方法的學習過程,同學可以不再是實驗演示的被動的觀看者,而是參與操作的主動探索者,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同學獲得的不只是新活的數學知識,同時也獲得了更多的是探究學習的科學方法,探究勝利的喜悦以和探究失敗的深刻反思,在這樣的學習中,同學會逐步變的有思想、會考慮、會逐漸發現自身的價值。同時,在操作與實踐的過程中讓一些學習困難的同學也有參與的興趣,讓他們也能感受數學學習的快樂,使他們懂得他們也可以通過玩掌握到數學的知識。

讓每個同學都經歷“猜測估計———設計實驗驗證———發現算法”的自主探究學習的過程,在教師適當的引導下給於同學根據自身的設想自由探究等底等高的圓錐體和圓柱體體積之間的關係,圓錐體體積的計算方法。讓每個同學都經歷一次探究學習的過程。同時對於學習困難的同學該學習方法也是降低了他們對知識的掌握的難度。

出現了驗證等底等高的圓錐體和圓柱體體積的方法。湧現出了對圓錐體體積計算公式中“1/3”的不同理解,實現了學習戰略的多樣化,豐富了同學的學習資源。雖然同學的學習用具是固定的,但是他們所採用的方式卻是不一樣的。這也證明了同學是有着各自不同的思維方式的。

數學課後反思 篇七

生活中的數字,着重就是要貼近幼兒的生活並又能從中選擇出幼兒能接受的認知範圍。看了該活動後最初很疑惑。教案設計合理,教師也的確有按照活動環節來進行,但為什麼沒有看到幼兒的提升呢?於是在接下來的討論中從起初的抓不到頭緒,到後來的想“顛覆”原先的教案,直至最後對以下問題的迴歸,才逐漸明朗起來:

選擇什麼作為教材?

要用什麼方法去讓幼兒瞭解?

要讓幼兒瞭解到一種怎樣的程度?

這三個問題的答案就是——“發現”、“常見”、“初步”。這幾個字將教學的重心、教師的準備以及期望達到的層次呈現出來。

修改教案:

生活中的數字

[活動目標]

1、發現生活中處處有數字,體驗發現的樂趣。

2、認識生活中常見的數字標記,初步瞭解數字在不同地方代表的不同意義。

[重難點]

重點:初步感知數與物的關係,理解數字在具體情境中有着不同的意義。

難點:將自己對數字意義的理解用語言表述出來。

[活動準備]

1、師生共同收集生活中常見的有數字的實物。(讓幼兒收集實物比較容易出現的情況就是重複收集,對於這一點,老師在讓幼兒準備的同時自己也要做好預設,同時着重是要引導幼兒發現同一物體中出現的不同數字。所以説不但是物體的不同,還是數字的不同。)

2、與數字相關的生活場景和物品照片的課件。

[活動過程]

一、發現數字

1、引入:“今天數字和小朋友玩捉迷藏的遊戲,請你找找哪件物品上面有數字。”

2、分組觀察物品。

3、請幼兒説説發現了什麼物體上面有什麼數字?(重在鼓勵幼兒的“發現”,組織幼兒用語言進行表述。)

4、師生共同小結:生活中處處有數字。

二、初步理解數字的意義(該環節落腳點在於:孩子的探索、發現、表達以及教師的歸納、總結、提升)

1、請幼兒説説自己都帶來了什麼有數字的實物?看到了什麼數字?這些數字有什麼用?(自由表達)

2、教師歸納

多媒體的運用(圖片的選擇主要是符合幼兒發展水平並貼近他們生活,儘量在是20以內的數字)

(1)讓幼兒瞭解各類圖片中數字代表的意義(教師有目的性地根據數字用途出示相關圖片)

(2)讓幼兒瞭解同一個數字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意義。(出示10以內的某一數字的各種實物圖片,如數字6的口杯,6路車,電話上的6等等)

3、小結(提升)

師:很多東西上有數字,表示不同的意思。有表示時間日期的,有表示地址的,有表示不同號碼的,有表示價錢的,有表示物體重量的,還有表示物體長短的。有了這些數字,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就會很有序、方便、準確!

4、討論:如果沒有數字,我們的生活會怎樣?(逆向鞏固)

三、數字重組

師:剛才我們已經知道了那麼多數字的意義,那你能用這些數字組合成一個有意義的編碼嗎?(提供1—9的數字卡片若干,請幼兒將這些數字進行組合,並説出組合後的數字有什麼意義。比如,8,1,4,組合成8,14,説明8月14日是自己的生日;又比如138****5506,是爸爸的手機號;再比如:1、2、0、組合成120)

四、活動結束

師:今天小朋友們都找了很多生活中的數字,它們都有不同的用途,請小朋友以後再去找找生活中還有哪些數字?它們又有什麼用途?

數學考試反思 篇八

整體看法:這次月考結束了,我的成績不是很理想(或者:這次考得一般,反正不能説考得好)

具體分析出錯原因:

選擇題錯了哪幾題哪幾題,因為考試是過於緊張,沒看清題目,導致最後做錯,添空題錯了哪幾題哪幾題,等等原因。

最後總結與前幾次考試的對比,分析原因,説出努力方向。

再寫對比上次是進步了還是退步了,進步了就要繼續努力,退步了就要發現問題,找到錯因,爭取下次取得更好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