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學會看病》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9.67K

《學會看病》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學會看病教學反思 篇一

《學會看病》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的一篇略讀課文,從母親的角度描寫了一個母親為磨練兒子獨立生活的能力,鼓勵兒子一個人去看病。細膩的描寫,寫出了母親感情變化的心理歷程,體現了母親濃濃的愛子之情。

理解這位母親獨特的愛子方式是本文教學的重難點。為了突破難點,我在教學中採用了以“説”與“讀”、“讀”與“悟”相結合的方式,引導學生一步一步走入文本,去理解母親盡責的獨特方式。並聯系生活實際體會母愛,學會感恩,讀寫結合,鍛鍊學生的習作能力。

在教學時,我先讓學生讀課文,並出示兩種觀點進行交流:一是應該讓孩子獨自去看病,並按文中的內容和自己的理解説出理由;二則不應該讓孩子獨自去看病,並按文中的內容和自己的理解,説出理由。孩子們暢所欲言,真實地表達自己的看法:有的説這位母親很殘忍,竟然這樣去對待病中的兒子;有的説這位母親做對了,孩子的獨立性很重要,這出乎我的意料,這些孩子在這個蜻蜓點水的爭辯中已些許明白母親的用意,接着通引導學生明白母親就是在這種矛盾的心理中讓孩子去看病的。

為了讓學生理解這位母親獨特的愛子方式,我引導學生從心理描寫入手,讓學生找出兒子發燒到從醫院看病回來這一過程中母親的心理變化的句子反覆讀,並抓住重點詞語進行體會,在邊讀邊悟中,引導孩子們不僅逐步認識到母親感情變化的過程,而且從這些細緻的心理活動的描寫中,他們真切地感受到了濃濃的母愛。母親看似”冷漠的言行,是為了盡到做母親的責任,對孩子的未來負責,通過讓兒子學習找醫生看病,鍛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

出示《媽媽的愛》進行讀背,引出問題你是否也有類似的經歷呢?學生交流討論,老師點撥,孩子們再次感受到父母的艱難,以及母親偉大而又無私的愛,深化了理解,昇華自己的情感。然後要求他們用自己喜歡的形式來讚美自己的母親。可以寫寫小詩,寫幾句讚美的話……從中實現了讀寫結合。

《學會看病》教案 篇二

[ 教學要求 ]

1 、認識本課的生字,聯繫上下文或理解詞語。

2 、自主閲讀課文抓住描寫母親語言和心裏活動的句子,體會母親感情的變化,培養獨立閲讀的習慣。

3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母親對兒子的愛。

[ 重點難點 ]

自主閲讀課文,學習作者通過人物語言和心理活動的描寫,體會母親的感情變化,感受特殊的母愛方式,激勵學生能夠獨立面對生活、磨練意志的能力 。

教學目標

認識本課生字,聯繫上下文或理解詞語。

瞭解課文主要內容,學習作者通過人物語言和心理活動來表現任務,體會母親感情的變化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具準備

生字詞及重點句投影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 、老師今天帶來一首詩,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讀一讀好嗎?

(出示多媒體)

2 、説一説從這首詩中你讀到了什麼?

3 、可是有一位母親在孩子生病的時候卻逼着孩子自己去看病,她為什麼要這樣做?難道她不愛自己的孩子嗎?(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 、出示自學要求

( 1 )自讀課文,讀準字音掃清生字障礙,把課文讀通順。

( 2 )藉助字典或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

( 3 )標出自然段序號,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畫出不理解的句子,大家討論。

2 、學生自主學習

3 、交流彙報學習成果(出示課件)

( 1 )讀課文中的詞語

( 2 )找出課文中的多音字

( 3 )理解詞語

( 4 )全文共有 27 個自然段

(三)精讀課文,體會母親的情感變化

1 、出示自學要求(出示課件)

( 1 )自讀課文,用不同符號畫出母親的語言和心理活動的句子( 2 )聯繫上下文談感受,體會母親的感情有什麼變化?

( 3 )有感情的朗讀句子

2 、學生自主學習

3 、集體交流彙報

( 1 )母親做出了決定(出示句子)

讀句子,聯繫上下文説説母親為什麼要做出這樣的決定?

( 2 )母親猶豫了。(出示句子)

有感情的朗讀句子,體會母親的猶豫原因。

( 3 )母親後悔了。

有感情朗讀句子,體會母親後悔時的心理

( 4 )母親擔心。(出示句子)

在讀句子的過程中體會母親對兒子的擔心

( 5 )母親自責。

反覆誦讀,在母親的自責中你感受到了什麼?

( 6 )母親又鼓起勇氣。

找出母親鼓起勇氣的句子,談談你的理解

( 7 )火車讀課文,體會母親的情感變化。

4 、母親的情感變化過程

做出決定 — 猶豫 — 後悔 — 擔心 — 自責 — 鼓起勇氣

5 、母親為什麼要這樣做?到相應的段落中找答案。

6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母親的良苦用心。

(四)總結昇華,感恩母愛

1 、在生活中,我們所感受到的母愛各不相同,有細膩的,有温柔的,有平凡的,有偉大的。而這篇課文通過母親的語言和心理活動,讓人感到一種看似“冷酷”的愛,這是一種特殊的母愛。

因為這位母親要對孩子的未來負責,要讓孩子學會生活。此時我們不得不讚歎母愛的深沉與廣博。

2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感謝母親的愛

《學會看病》教學反思

《學會看病》 是一篇略讀課文,這篇課文從母親的角度描寫了一個母親為磨練兒子獨立生活的能力,鼓勵兒子一個人去看病。細膩的描寫,寫出了母親感情變化的心理歷程,體現了母親濃濃的愛子情深。

走進文字。就這點來説,今天的教學,我努力做到真正使學生走進文字,深入理解和感悟母親感情變化的過程:“決定讓兒子獨自看病──猶豫、後悔、擔心、自責、勇氣又回到心裏”,讓學生找到母親在這一過程中相應的語言和心理描寫,如“我的心立刻軟了。是啊,孩子畢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感受母親濃濃的愛子深情。但也從學生的回答中反映了學生的理解畢竟是粗淺的,只侷限於文字的表面,如“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親,在孩子有病的時候,不但不幫助他,還給他雪上加霜。”就有學生不能讀出母親的矛盾和深深的自責是因為愛子之切。這個時候,就需要教師引導的技巧了,恰恰也反映出了我在課堂上的教學機智還欠缺。“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時的冷漠。總有一天,你要離我遠去,獨自面對生活。我預先能幫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張路線圖,它也許不那麼準確,但這是我的責任。”在講解這句話的意思時我太過於牽引。因此我要抓緊時間學習,如果我們再不抓緊時間學習,改變自己的教學觀念,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我們就要成為時代的棄兒。

《學會看病》教學反思 篇三

《學會看病》是新課標人教版第九冊的一篇閲讀課文,著名女作家畢淑敏的文章。本文講的是兒子感冒了,媽媽讓他獨自上醫院,學會了看病的事。母親用這種方式磨鍊兒子獨自面對生活的能力,表達了母親對兒子深深的愛。

作為略讀課文,我以閲讀提示中的問題“母親的感情有何變化”為主線,讓學生自己去獨立閲讀、探討交流。回顧本單元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從文中找出有關母親語言和心理活動的語句去品味感悟。課堂採取小組學習的形式,讓學生自主探究。

這種方法的學習效果還是比較顯著的。在今天的教學中,我努力引導學生走進文字,深入理解和感悟母親感情變化的過程:決定讓兒子獨自看病——猶豫、後悔、擔心、自責、勇氣又回到心裏。讓學生找到母親在這一過程中相應的語言和心理描寫,如“我的心立刻軟了”“是啊,孩子畢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感受母親濃濃的愛子深情。

為了讓學生更深地體會母親特殊的愛,我抓住文中母親的話“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親”問學生“你認為文中的母親狠心嗎?”展開辯論。這種形式鍛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增強了師生間、學生間的信息傳遞,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最終,雙方統一了觀點,母親看似狠心的表現實則是一種愛,一種盡責的愛。

學會看病教學反思 篇四

在本學期的學校主題性聽評課活動中,我們中高年級組的研究主題是“教學資源的整合運用。”我積極參與了學校立標課的聽課、研討和辯課活動。並認真準備,儘自我的本事上好達標課。

我所講授的資料是第12課《學會看病》,圍繞着這次研課的主題,我進行了反覆的研究和思考,努力在自我的課堂上實現教學資源的有機融合,主要體此刻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將基礎訓練上的一些習題練習的資料融合在課文的學習體驗和語言文字訓練之中。二是在學完了課文之後,出示《剝豆》中的最終一段讓學生閲讀,傾聽這位母親(作者畢淑敏)的心聲,進一步體味她在教育孩子中的良苦用心。三是拓展閲讀基礎訓練上的《孩子,我為什麼打你》,讓學生對這位母親有更深的認識。四是課後推薦閲讀畢淑敏作品《剝豆》、《兒子的創意》和《畢淑敏母子航海環球旅行記》,增加學生的閲讀量。自我感覺這幾部分資料與課文的教學能夠説是相輔相成,有機的融合在一齊的。只是對課文的學習還是有些過細,而影響了拓展閲讀的時間,使學生閲讀不夠充分。

在一系列的活動中,我從中收穫了很多,也引發了更多的思考。

1、大膽取捨,抓好語言訓練點。虞大明教師曾説,備課時,教師要將教材“讀厚”,也就是讀出文本中沒有的東西;又要將文本“讀薄”,即學會正確取捨文本資料,留下具有最優價值的語言片段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每篇課文可供訓練的點很多,但又不可能面面俱到,這就要求教師對教材進行適當的處理,精選教學資料。教師要充分相信學生的學習本事,摒棄那種事無鉅細、面面俱到的做法,運用減法思維,將每篇文章中值得教又值得學的“精華”篩選出來,作為教學資料的中心,然後圍繞這個重點去教學。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大膽取捨,抓好每一篇文章的語言訓練點,既將語言文字的訓練落到實處,又讓我們的課堂多出幾分悠閒,為引入本外資源餘留下足夠的空間。

2、補充很多的課外閲讀。教材中的文章不應當是學生唯一的學習資料,所以在課堂內外教師有計劃有步驟有層次地引導學生基於教材,經過各種渠道進行拓展性閲讀,這對於豐富語言積累,激活思維活動,拓展思想眼界等不無裨益。除了指導學生閲讀教材的配套補充閲讀(基礎訓練、課外讀物等)外,還能夠根據教材向學生推薦優秀篇目,經過舉行讀書節等由學生作導讀小先生向同伴介紹好書,經過簡單的介紹,誘發大家的讀書慾望。並鼓勵學生,相互交換閲讀,經過故事會、演講、朗讀比賽、答記者問、課本劇等形式來展示自我的閲讀成果。這時的課外閲讀已不再是教科書姊妹篇的延伸,而是大大深化的教科書的資料。

3、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把“博”與“精”有機結合起來。一方面教學資料的選擇不要侷限於既定教材,應適當加以延伸,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有一種充實感,另一方面教學資料的選擇又必須是精心篩選的,要具有基礎性和示範性,以幫忙學生取得良好的效果。

4、選擇和重組教學資料,必須要以學生的可理解性為量度,堅持適量適度原則。在教學資料的廣度上要控制好,資料太多,學生難以消化。要控制好教學資料的難易程度和教學深度。所選擇的教學資料,深度必須要適宜,必須要把握好教學資料難易深淺的程度。課堂學習資料過難,學生不易理解,挫傷了學生學習的進取性過易,既降低了教學要求,又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長此以往,就會造成學生思維膚淺,不善於動腦分析和解決問題,學生的智能也得不到應有的發展。要立足於教學目標,使資料的難度恰好落腳在學生經過努力能夠到達的潛在理解本事上,讓學生在教學中有一種跳一跳就能摸得着的滿足感,從而不斷開發新的最近發展區,促進學生髮展。

學會看病教學反思 篇五

《學會看病》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六組中的一篇略讀課文。本文講的是兒子感冒了,媽媽讓他獨自上醫院,學會了看病的事。母親用這種方式,鍛鍊兒子獨自面對生活的能力,表達了母親對兒子深深的愛理解這位母親獨特的愛子方式是本文教學的重難點。再仔細想想,這篇文章,除了讓孩子體會父母的愛,更重要的價值我認為應在寫作指導上。這篇文章是訓練學生寫對話和心理活動的很好的一個典範,不好好發掘,放過去實在可惜。

於是,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環節。

在整體感知後,讓學生畫出母親的語言和心理活動的句子,概括母親感情的變化。接下來指導學生朗讀,在母親作出決定階段,引導學生髮現語言描寫的特點,並創設情境讓學生學寫對話。在猶豫不決、心軟後悔、自責擔心階段,引導學生抓住母親的心理活動描寫,而且從這些細緻的心理活動句子的描寫中,真切地感受到濃濃的母愛。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想想作為兒子,在這個過程中又是怎麼想的,做一個心理活動描寫的練習。學會了看病後,兒子有什麼想法,對母愛有什麼理解。 最後,讓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自己媽媽對自己的愛。

設計好後,上課了,誰知,讀課題質疑環節,我們班的周天杭就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學會看病和單元主題”父母的愛”有什麼關係?他就是一個善於思考的同學,提出的問題永遠別具一格,我讚揚了他很善於思考,然後就讓學生自讀課文,解決問題。

初讀後,孩子們能很好地理解母愛,接下來的習作指導順理成章,當天的作業是寫一篇日記《學會××》,感覺作為一個訓練學習語言描寫和心理活動描寫的例子很不錯。

《學會看病》教學反思 篇六

《學會看病》是一篇略讀課文。本文講的是兒子感冒了,媽媽讓他獨自上醫院,學會了看病的事。母親用這種方式,鍛鍊兒子獨自面對生活的能力,表達了母親對兒子深深的愛。

在教學時,我先讓學生讀課文,然後説説這是一位什麼樣的母親,孩子們暢所欲言,真實的表達自己的看法:有的説這位母親很殘忍,竟然這樣去對待病中的兒子;有的説這位母親太過分,好像這兒子不是他親生的;有的説這位母親都是醫生了,兒子都病了,直接找藥吃不是可以了嗎?幹嘛這麼折磨自己的兒子? …… 這確實出乎我的意料,這些孩子都沒一個體會到母親的用意,看來他們認為父母照顧他們是天經地義的事了。我沒有先去評他們的對錯,為了讓學生理解這位母親獨特的愛子方式,我將教學的重心放在研讀探究,體會母愛中。在學習中,我引導學生從心理描寫入手,讓學生找出兒子發燒到從醫院看病回來這一過程中母親的心理變化的句子進行體會,反覆朗讀,形式多樣。在邊讀邊悟中,引導孩子們不僅逐步認識到母親感情變化的過程是從下決心到擔心、自責到最後的釋然,而且從這些細緻的心理活動句子的描寫中,他們真切地感受到了濃濃的母愛。這是大人放手的愛呀。

最後我再讓學生説説你曾經是否有不理解父母的用意,現在學文後,是否理解其實那是對你的愛。班上的學困生李波這樣説道: “ 我每次考試都不好,每次都被父母説,甚至罵或打,現在我明白了,他們都是為我好,如果我考得好,父母也不會打我的,所以我要努力,不讓他們失望。 ” 李芷如説: “ 我原來也不理解父母,平時他們總忙工作,我媽媽又經常不回來,有時週末也難得回來,即使回來也是開會的多,所以他們讓我自己學習,煮飯,炒菜,吃飯,我好像都沒人疼,不過,現在我明白了,()我比班裏的同學強,我已可以自己獨立生活了。其實再想想,父母也不是不愛我呀,他們忙工作時其實有多麼擔心我呀。看着這一張張臉,我清楚他們真的長大了。 ”

最後我也希望孩子們在以後的生活中更全面地認識父母的愛,懂得父母的愛。

《學會看病》教案 篇七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通過默讀,聯繫上下文等方法,理解“雪上加霜”“按圖索驥”“忐忑不安”“艱澀”等詞語的意思,藉助“按圖索驥”一詞感知課文主要內容。

2、學習作者通過人物的語言和心理描寫,表現母親感情變化的寫作方法。

情感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母親對兒子的愛。引導學生全面地認識母愛,激發鍛鍊學生獨立面對生活、磨練意志的能力。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獨立閲讀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描寫母親語言和心理的句子,體會母親感情的變化,感受母親濃濃的愛子深情。

教學難點:認識到母親讓孩子學會獨立才是文中母愛的真諦。

一、談話導入

1、師:你們愛父母嗎?父母愛你們嗎?可是,有這樣一位母親,當兒子生病發燒的時候,做過二十多年醫生的媽媽不但不在家中給孩子找藥看病,反而逼着孩子獨自去醫院看病。這位母親究竟是怎樣想的?今天我們學習一篇新課文《學會看病》

2、生齊讀課題

二、字詞反饋、藉詞借文

1、師:課前我們預習了課文,來,看看同學們詞語掌握的怎麼樣?出示“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圖索驥,忐忑不安”

生讀

師:從字面理解“按圖索驥”這個詞的意思。

生説詞意

師:這個詞放在文中是什麼意思?

生説理解

(兒子按照母親給他的路線去看病)

板書:兒子 母親

師:其實這就是文章的主要內容,剛才我們根據一個詞知道了文章的內容。

師:再看一組詞“殘忍、狠心、冷漠”這樣的詞喜歡嗎?但一位母親卻如此地評價自己,為什麼呢?在研究這位母親之前,接下來我們做一件事。

出示自讀提示:1、默讀課文,面對生病的孩子,母親是怎樣做的?2、用橫線畫出描寫母親心理變化的句子,感受母親當時的心情是怎樣的?

(學生默讀課文,用橫線畫出描寫母親心理變化的句子,感受母親當時的心情是怎樣的)

三、品悟母愛內心,感悟母愛真諦

師:找出描寫母親心理變化的句子的同學請舉手。你找到了什麼句子,母親當時的心情是怎樣的?

預設:

課文第21段出示:

從他出門的那一分鐘,我就開始後悔。……以後再按圖索驥。

師:母親當時的心理怎樣?指名回答

理解句子中“雪上加霜”這個詞在文中的意思,分別指什麼?

“雪”指孩子生病了。

“霜”指母親不僅沒有帶孩子上醫院看病,反而,讓孩子一個人去醫院。

師:當媽的可真夠狠心的!我們來看看當時母親是怎樣一步一步逼兒子獨自上醫院的。

學習5-17自然段。師生分讀(師讀母親的對話,生讀兒子的對話。)

師:面對母親的步步緊逼,兒子當時在想什麼?

對學生進行説話訓練

師小結:看着生病的孩子出門,母親感到深深地後悔,讓我們再來體會母親地悔意吧?指導朗讀。

師:還找到了描寫母親心理的什麼句子?

預設:第22段句子

時間艱澀地流動着,……縮成一團。

師:句子有個詞寫出母親的心情?(忐忑不安)

理解“忐忑不安”的意思,結合“墜”字感受母親內心的沉重、緊張及母親的心痛和當心。

對句子中2個多小時的漫長等待中,想象母親可能做什麼呢?學生進行説話訓練。

師:事實上,母親後悔過、當心過,自責過,甚至心疼痛地縮成一團,這樣的母親真的正如她自己的評價一樣,殘忍、狠心、冷漠嗎,不愛孩子嗎?

引導孩子理解母親的良苦用心。

師小結:是的,文中所用的語言和心理的句子藴含着母親不一樣的愛嗎?同學們,母親僅僅讓孩子學會看病嗎?(學會獨立面對生活)

板書:學會看病 學會生活 磨鍊 獨立

師:好,我們還母親一個公道!讀最後2個段。你有什麼感受?

師:在我們的人生道路上,學會不斷地磨鍊自己?磨鍊指誰?

(我, 母親)

師:母親為什麼説要磨鍊自己呢?

(磨鍊自己不要心軟,要讓孩子學會獨立)

師:在生活中你有過類似的經歷嗎?

結合實際,學生談談自己的經歷。

師:是啊,所有母親都是愛自己的孩子,只是表達的方式不一樣而已。母親能給我們的只能口授一張路線圖,文中的路線圖是什麼意思?

生默讀最後自然段,説説路線圖的意思。

(面對困難種種應對的辦法,生存的能力,生活的能力)

四、拓展訓練

師:感謝這位用心良苦的母親,感謝她的不一樣的愛,有人説母愛是冬日的一片陽光,給我們温暖。你覺得母愛還是什麼?

出示:母愛是冬日的一片陽光,給我們温暖。母愛是_____________給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業

放學回家給媽媽一個大大的擁抱,對媽媽説:“我愛你”。

《學會看病》教案 篇八

教材分析:

講的是兒子感冒了,媽媽讓他獨自去醫院,學會了看病的事。母親用這種方式,鍛鍊兒子獨自面對生活的能力,表達了母親對兒子深深的愛。

學情分析:

學生在生活中依賴性較強,獨立生活能力較差,學習本課,不但要引導學生全面認識母愛,而且要激勵學生在生活中時時處處注意磨練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聯繫上下文或查字典、詞典理解“打蔫、艱澀、殘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圖索驥、忐忑不安”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母親對兒子的愛。

教學理念:

以學生為主體,注意調動學生的生活經歷與生命體驗,通過以“説”與“讀”、“讀”與“悟”的結合,讓學生在閲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獲得的啟迪,實現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一。

教學重,難點:

自主閲讀課文,學習作者通過人物語言和心理活動的描寫,體會母親感情變化,感受特殊的母愛方式,激發學生獨立面隊生活,磨練意志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説“母愛”

1.欣賞《懂你》。

同學們,你們知道滿文軍的這首歌要獻給誰的嗎?(獻給母親的歌)

2.敍説“母愛”。

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愛!她對孩子的愛是無微不至的。每當我們生病時,母親都會怎麼做呢?

3.導入新課。

是呀,母親對孩子的愛是無私的,是無微不至的。可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學會看病》中的母親在孩子生病時是怎麼做的呢?她為什麼要這樣做,她究竟是怎麼想的?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新課文——(齊讀課題)《學會看病》。二、閲讀課文,懂“母愛”

1.初讀課文,彙報。

(1)學生自讀課文,把課文讀準讀通。(自讀課文時,可以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默讀、朗讀、速讀……然後讓學生自己查閲工具書或與同學討論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詞,重點理解“打蔫、艱澀、殘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圖索驥、忐忑不安”等詞語)

(2)開火車彙報讀生字詞

(3)説説對“打蔫、艱澀、殘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圖索驥、忐忑不安”等詞語詞語的理解。

(4)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2.品悟母親內心

(1)按要求讀課文:邊讀邊畫出描寫母親語言和心理的句子,寫上旁註。

(2)把畫出的句子多讀幾遍,體會母親的感情變化。

(做出決定──猶豫不決──心軟後悔──自責擔心──勇氣回升)

(3)討論:作為母親,她到底願不願意讓孩子獨自去看病呢?

(4)深入理解感悟:(着重引導學生理解以下句子)

“我的心立刻軟了。是啊,孩子畢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母親內心矛盾,愛子之心昭然若揭)

“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親,在孩子有病的時候,不但不幫助他,還給他雪上加霜。”(深深自責,足見愛子之切)

“時間艱澀地流動,像沙漏墜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但我的心還是疼痛地收縮成一團。”(“度日如年”的感覺只因母子情深)

“我知道應該不斷地磨練他,在這個過程中,也磨練自己。”(磨練的是“意志”,體現的是“至愛”)

“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時的冷漠。總有一天,你要離我遠去,獨自面對生活。我預先能幫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張路線圖,它也許不那麼準確,但這是我的責任。”(負責任的愛是真愛)

3.朗讀22——24自然段,想想:母親開了門,倚在門上——會説些什麼,請以“孩子……”開頭續寫。

4、討論:你認同“當媽的可真是夠狠心的!”這個觀點嗎?

5、朗讀課文,。

母愛是廣袤深遠的,母愛的表達也是異彩紛呈的。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好好體會母親的感情。(讀好描寫母親語言、心理等句子是重點,讀出感情的變化是關鍵)

三、拓展延伸,謝“母愛”

今天,我們通過閲讀課文,走進了作者的心靈,她告訴我們母親如何給予兒女“愛”;同時我們也走近了母親的世界,她讓我們深深地感受到被愛是同樣的沉重。“學會看病”不僅是我們自己獨立生活能力的提高,也是對“母愛”的最好報答。母親對兒女的愛的表達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同樣我們對“母愛”的報答也不要千一律。讓我們在今後的學習、生活和工作中,時時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報答它!

四.作業超市:

1、完成輔導冊20課,

2、把這課的故事和學習感受講給父母聽。

《學會看病》教案 篇九

兒子長得比我高了。一天,我看他有點兒打蔫兒,就習慣性地摸摸他的頭,在這一瞬間的觸摸中,我知道他在發燒。

“你病了。”我説。

“噢,可能是病了。我還以為是睡覺少了呢。媽媽,我該吃點兒什麼藥?”他問。

我當過許多年醫生,孩子有病,一般都是我在家裏給治了,他幾乎沒有去過醫院。這次,當我又準備在家裏的儲藥櫃裏找藥時,卻突然怔住了。

“你長大了,你得學會看病。”我説。

“看病還用學嗎?您給看看不就行了嗎?”他大吃一驚。

“假如我不在家呢?”

“那我就打電話找你。”

“假如……你找不到我呢?”

“那我就……找我爸。”

這樣逼問一個生病的孩子也許是一種殘忍。但我知道,總有一天他必須獨立面對疾病。既然我是母親,就應該及早教會他看病。

“假如你最終也找不到你爸呢?”

“那我就忍着。反正你們早晚會回家的。”兒子説。

“有些病是不能忍的,早治一分鐘是一分鐘。得了病最應該做的事是上醫院。”

“媽媽,您的意思是讓我獨自去醫院看病?”他説。

“正是。”我咬着牙説,生怕自己會改變主意。

“那好吧……”他摸着腦門,不知是虛弱還是思考。

“你到街上去打車,然後到醫院。先掛號,記住,要買一本病歷本。然後到內科,先到分診台,護士讓你到幾號診室你就到幾號,坐在門口等。查體温的時候不要把人家的體温表打碎……”我喋喋不休地指教着。

“媽媽,您不要説了,”兒子沙啞着嗓子説。

我的心立刻軟了。是啊,孩子畢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我拉起他滾燙的手,説:“媽媽這就領你上醫院。”他掙開我的手,説:“我不是那個意思。我是説我要去找一枝筆,把您説的看病的過程記下來,我好照着辦。”

兒子搖搖晃晃地走了。從他出門的那一分鐘起,我就開始後悔。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親,在孩子有病的候,不但不幫助他,還給他雪上加霜。我就是想鍛鍊他,也該領着他一道去,一路上指點指點,讓他先有個印象,以後再按圖索驥。這樣雖説可能留不下記憶的痕跡,但來日方長,又何必在意這病中的分分秒秒呢?

時間艱澀地流動着,像沙漏墜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兩個小時過去了,兒子還沒有回來。雖然我知道看病是件費時間的事,但我的心還是疼痛地收縮成一團。

雖然我毫無疑義地判定兒子患的只是普通感冒,如果尋找適宜鍛鍊看病的病種,這是的選擇,但我還是深深地譴責自己。假如事情重來一遍,我再也不讓他獨自去看病了。這一刻,我只要他在我身邊!

終於,走廊上響起了熟悉的腳步聲,只是較平日拖沓,我開了門,倚在門上。

“我已經學會了看病。打了退燒針,現在我已經好多了。這真是件挺麻煩的事,不過,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兒子驕傲地宣佈。然後又補充説:“您讓我記的那張紙,有的地方順序不對。”

我看着他,勇氣又漸漸回到心裏。我知道應該不斷地磨鍊他,在這個過程中,也磨鍊了自己。

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時的冷漠。總有一天,你要離我遠去,獨自面對生活。我預先能幫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張路線圖,它也許不那麼準確,但聊勝於無。

教案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藉助字典、聯繫上下文,理解有關詞語。

2、瞭解課文主要內容,學習作者通過人物語言和心理活動等描寫來表現人物,體會母親感情的變化。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母親磨鍊兒子的特殊母愛,激發獨自面對生活、磨鍊自己意志的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1、學習作者通過人物語言和心理活動等描寫來表現人物,體會母親感情的變化。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母親磨鍊兒子的特殊母愛,激發獨自面對生活、磨鍊自己意志的情感。

教具準備:課件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設計和安排: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複習舊知。先複習四年級上冊《烏塔》一課,感受對烏塔的敬佩之情。

2、談話導入。在中國有位著名女作家,她為了鍛鍊兒子學會看病,竟然在兒子發燒生病時,讓他獨自去醫院看病。今天,我們就來讀讀這位作家寫的這個故事。

3、揭示課題。

二、交流成果,初步感知

檢查交流預習成果。

(1)用卡片認讀十二個生字;

(2)讀課文中生字所組的詞語;

(3)説説自己是怎麼預習的,或者説説預習後知道了什麼。

三、自讀課文,整體把握

1、各自用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畫出描寫母親語言和心理活動的句子,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2、交流:

(1)説説你畫出描寫母親語言和心理活動的句子。

(2)説説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3)讀了課文,你有什麼話要説。(可以是對母親的敬佩,可以是對文中兒子的讚揚,可以是對自己現實生活中的某些現象的看法等等。)

四、再讀課文,體會母愛

1、各自再讀課文,説説從文中母親語言和心理活動的描寫中,自己知道了什麼;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寫一兩句話。

2、小組合作,交流各自閲讀所得。

3、全班討論。

(1)你從母親的語言和心理活動描寫的句子中知道了什麼?(交流中讀有關語句。)

(2 )你感受最深的是什麼?(交流後就讀有關句子。)

五、分角色朗讀,體會母愛感情變化

1、同桌分角色朗讀課文。

2、全班交流。指名幾組分角色朗讀朗讀課文。

3、説説從課文中,你體會到母親的感情有什麼變化。

六、總結昇華,拓展延伸

1、總結:學了課文,你有什麼感受?(可以是對母親磨鍊兒子的特殊母愛敬佩,可以對兒子獨立面對生活的稱讚,可以是每個孩子都有巨大潛能等等。)

2、拓展:

(1)在你的生活中遇到過這樣類似的母愛或父愛嗎?

(2)你看見過獨自面對生活、自覺磨鍊自己意志的孩子嗎?或你讀過哪些這樣的故事?

3、延伸課外:課後,請同學自己參加一次磨鍊自己意志活動,説一説或寫一寫自己的親身經歷。

《學會看病》教學反思 篇十

《學會看病》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講的是兒子感冒了,當過多年醫生的母親不但不給兒子找藥治病,還讓兒子獨自上醫院看病。母親用獨特的方式,鍛鍊了兒子獨自應對生活的潛力,表達了母親對兒子深深的愛。

教學本文,我讓學生仔細讀課前提示,按要求去自學,然後在課堂上小組學習,再全班交流,之後我設計了一組辯論,讓學生在爭辯中深入理解課文,理解母親看似“狠心”實則“盡責”的愛。

本課的教學,具體體此刻以下三個方面:

一、主角轉換,入情入境。

在讓學生解第一段後,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是你,你正在生病,但是你的媽媽讓你一個去醫院看病,你心裏會怎樣想?”有的説:“媽媽,你真狠心,我生病了還讓我一個人去醫院!”有的説:“媽媽必須是不愛我了,我生病了都不管我。”等等,學生很快進入主角,並能與文本進行對話。

二、為學生帶給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間。

《教學課程標準》強調:“要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究,要為學生帶給用心思考與合作交流的空間。”為此,我設計了以下環節:

1、小組活動,體現自主性。

小組活動時,我出示學習目標:以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找出描述母親的語言和心理活動的句子,多讀幾遍,體會母親感情的變化。學生學習時,教師巡視、傾聽,然後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點撥。

任務佈置後,小組學習情緒高漲,學生們以本組學生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有的小組學生快速默讀,有的小組一人一自然段,分工合作學習,有的小組根據文中對話多的特點分主角朗讀……,有的小組邊讀邊想,邊讀邊議,有的邊讀邊作記號,方法各異。

2、帶給學生自主探究的空間。

文中母親説:“我想我必須是世上最狠心的母親。”我問:“你認為文中的母親狠心嗎?”對此,學生持兩種不同的觀點:狠心和不狠心。我將學生分成正反兩方在教室分塊坐好,然後展開辯論。在辯論中,兩種不同的觀點發生激烈的碰撞,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學生的思維變得異常活躍。這無疑鍛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潛力和口頭表達潛力,增強了師生間、學生間的信息傳遞,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最終,雙方統一了觀點,母親看似狠心的表現實則是一種愛,一種盡責的愛。

三、拓展延伸,將文本與生活接軌,讓學生所學落到實處。

學生理解了文中的資料後,我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自己的母親是如何愛自己的。然後要求他們用自己喜歡的形式來讚美自己的母親,最後讓學生説説如何用實際行動來回報母親的愛。這樣的設計,能夠將學生的思維從課內擴展到課外,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用心性,同時,更深地理解了母親的愛,明確了今後應如何回報母親的愛。能夠説,這個設計既深化了課堂教學資料,又教會學生感恩,即要感謝母親對自己的養育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