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小上冊語文聽課記錄【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15W

國小上冊語文聽課記錄【多篇】

國小上冊語文聽課記錄 篇一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而課堂又是促進學生主體發展的重要陣地。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語文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讓學生在綜合性的語文實踐活動中提高語文素養,這是當前語文教學改革中需要重點探討的一個熱點問題。在聽了孫敏亞老師的《青海高原一株柳》一課後,我有以下感想:

一、讀為主線,讓學生“感知——感受——感悟”

組織學生進行有效的言語實際活動是語文課的基本任務。本課在執教時,以讀為主線,讓學生對課文的語言文字經歷一個由“感知——感受——感悟”的過程。

比如在導入後不久,師生交流了青海高原這株柳樹是一株怎樣的柳樹的問題,學生回答“粗壯的”、“高大的”、“蒼綠的”、“生鐵鐵錠”……孫老師在歸納完這些特點後,讓學生再用朗讀來感受這些特點,及時鞏固了這株柳樹在學生頭腦中的印象。

還比如在教學六、七自然段時,在感受這株柳樹所受的各種考驗的時候,孫老師始終堅持讓學生用讀來體會柳樹的頑強精神,並且還讓學生自己評議。一位學生在評價同學的朗讀時説:“虐殺生靈的高原風雪很厲害,應該有力一些。”於是孫老師就讓這位學生也來朗讀一下。學生在這樣的評議和朗讀實踐中,自然而然能真切地體會到柳樹的精神。

孫老師在教學地時候,不僅給了很多學生當眾朗讀的機會,還恰當地運用了默讀、引讀的方式。有人説,高年級的課堂,應靜下心來,多一些思考的時間。而孫老師就是很好地運用默讀的方式,使學生能沉下心來細細品讀文本,這切實鍛鍊了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引讀這個畫龍點睛般地運用,則使學生進一步被柳樹的頑強精神所感染了。

如果教師在組織教學的過程中,能給學生充分地練、講、讀,把目標不折不扣地完成,學生會有更大的收益。

二、自主合作,讓學生“參與——開放——生成”

《語文課程標準》中特別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的語文學習。為此,教師營造一個能夠讓每個學生都願積極參與,都能自主選擇的開放的融洽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自由而充分的學習活動中生成智慧,生成能力,提高素質,是很重要的。孫老師把這個學習環境就營造得很好。

比如孫老師在引導學生學習六、七自然段的時候,就要求學生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寫寫批註,然後再全體交流。交流時,孫老師也沒有完全牽着學生的鼻子走,師生在和諧的談話氛圍中把柳樹不屈不撓的精神體會了出來。還比如在最後,孫老師讓學生用一句話在課題旁寫下自己的感受,然後師生交流。在這個環節,學生更是大談感受,暢所欲言,教師在此時則成了一名聆聽者、點撥者、鼓勵者。這樣,學生不僅鞏固了知識,發展了能力,生成了智慧,同時在平等融洽的對話中也培養了學生積極的情感和態度。

三、注重細節,幫學生“深挖洞”

一堂課的時間是有限的,但並不能限制教師對某些細節的挖掘。孫老師在教學過程就很注重一些細節的處理。

如在教學柳樹在高原生存所受的考驗時,孫老師就和學生探討了“青海高原乾旱的時間會有多長”、“青海高原最冷的時候會有多冷”等類似的話題,當學生得知青海高原乾旱和寒冷的程度比自己預想的要嚴重得多的時候,柳樹頑強的精神就又一次烙在了學生的腦海裏。

還比如在討論“虐殺生靈的風雪對柳樹的摧殘”時,孫老師讓學生想象柳樹在風雪中會怎樣掙扎?會有怎樣的動作、心理?這個想象訓練就抓得很到位,使學生再次用自己的想象感受柳樹的頑強不屈,還訓練了想象能力,訓練的口語表達能力。

再比如談到高原“鋪天蓋地”的雷電時,孫老師也不忘對這個“鋪天蓋地”進行了一番挖掘,相當細緻。

四、注意積累,使學生“廣積糧”

孫老師的作業很有特點,她並沒有佈置什麼繁瑣的問題,而是向學生推薦了兩本書,《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與《張海迪》。學生在閲讀這兩本好書的時候,必定會把這些堅強的人物與青海高原的柳樹有機聯繫起來。

五、運用多媒體,使學生“身臨其境”

現在的公開課、觀摩課,多媒體課件是必不可少的。但有時候,多媒體課件要麼成為一個擺設,要麼就是喧賓奪主,把一堂課搞成了一個圖片、視頻展。而孫老師這堂課上,多媒體課件則起到了錦上添花的作用,用得並不是很多,但卻都用到了點子上。

如當學生交流完對高原畫面的感受後,孫老師就利用多媒體課件,把一幅幅青海高原的圖片伴上蒼涼悠遠的音樂展示給學生看。展示完再問學生“這是一片怎樣的土地啊”的問題時,學生都紛紛舉手回答。一個遙遠的陌生的青海高原,就在孫老師恰到好處地運用多媒體體課件後,真實地來到了大家面前。

再如讓學生體會虐殺生靈的高原風雪時,孫老師讓學生閉上眼睛,邊聽那呼嘯的風雪聲,邊感受柳樹生存的惡劣環境。這個方法使學生“聲”臨其境。

還有在比較平原柳樹和高原這株柳樹的時候,孫老師出示了兩幅對比的圖片,這就使學生一目瞭然,從而對青海高原的這 株柳樹更增敬佩之清。

孫老師還運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朗讀配樂,這也更使情景交融在一起了。

六、不吝鼓勵,使學生懂得“鼓勵——欣賞”

在孫老師的課上,還有一個很明顯的特點,那就是有很多的“你真棒”、“你説得多好呀”等鼓勵的話語,還有很多的掌聲。

如在一位學生交流完自己的感想後(該生説得的確很好),孫老師説:“這是大自然和生命的抗爭。來,給這位學生掌聲,也給這樣的柳樹掌聲。”鼓勵、欣賞與文本有機地結合在了一起。調動了氣氛,卻並不顯突兀生硬。

國小上冊語文聽課記錄 篇二

《春聯》這篇課文用生動優美的語言介紹了春聯的作用、種類、特點及讀背春聯的好處。讓學生通過學文懂得誦讀春聯,既是學習又是享受,從而使學生得到美的薰陶。本課教者匠心獨具,充滿了濃郁的文化氣息,是一堂非常成功的示範課。思路清晰,點撥巧妙,拓展深化,無一不顯示教者的文化底藴。

一、視頻導入,寓教於樂

俗話説:“良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一節課如何開頭是語文教學中很重要的一環。高老師在課前兩分鐘就做了精心設計,為學生創設了一個情境,並讓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感受春節歡樂祥和的氣氛,讓學生在快樂欣賞中,豐富知識,拓展視野。

以出示春聯為線,讓學生接觸了不同內容的春聯。比如:在大門上可以貼“祖國與天地同壽江山與日月爭輝”,在書房上貼“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這樣增加了學生對春聯的感性認識,為學習課文做了鋪墊。學生通過讀這些春聯,不知不覺進入了課堂中。我們説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慾望,是有效地組織教學的關鍵一步,高老師這一部分的教學重視了學生的已有的生活經驗,注重了學生的自我發展。

二、朗讀春聯,注重積累

語文注重積累,厚積累尚能博發。高老師在教學中,有意識地為學生創造和提供積累優秀語言文字的機會。而春聯的內容廣泛,正是學生積累語言文字的良好素材。課文中介紹了四大類春聯內容,學習第一幅春聯“又是一年芳草綠,依然十里杏花紅。”先讓學生感知描寫的內容,再讓學生體會從哪裏能感受到春光是美好的?這樣學生一下就抓住了重點詞“芳草綠”、“杏花紅”,從語言文字中感受到春的氣息,同時又加深了對春聯描寫內容的印象。由於春聯語句短小,語言淺顯,老師組織學生自學其餘4幅春聯,自讀自悟,瞭解內容,感受春聯描寫的意境。學生興趣濃,效率高,學習效果好。從教學過程來看,由導到放,很好地培養了自主學習的精神,極富實效,真正體現人本思想,真正把學生看作“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學生在這一情境中的自主學習、自主感受、自主體悟充分體現了尊重學生,將學生真正看作是一個全面的人、一個發展的人,一個有着個體獨特見解的人。

三、品味春聯,拓展視野

作為小品文,就應該讓學生有所得。基於這一點,高老師把了解春聯對仗和聲律美的特點作為一個教學重點。教學上不老生常談,始終以讀為主,讓學生在讀中感知特點,在讀中體會特點,讀出感受,讀出語感來。如瞭解“對仗”老師讓學生根據書上第二小節的方法,自己再尋找一個例子來説説春聯的對仗,加深對對仗的認識。另外老師還從課文外給學生蒐集了許多例子,讓學生找找對仗的特點。這樣學生在品讀的過程中,不僅有理解後的高興,更有了解這些名聯背後故事的愉悦。為他們提供了閲讀的必要知識,開拓了他們今後閲讀的空間,為學生真正感受祖國語言文字打下了興趣的基礎。

四、訓練紮實,情感薰陶

教師以多媒體課件展示了多副對聯,巧妙地為學生創設了多種形式訓練。如:有對聯中少了一個字,讓你填出缺字;也有連連看,幾副對聯混合放在一起,請你給他們配配對;也有出上聯,讓你對下聯等等。只説不練,顯然華而不實,多種形式訓練,不光對學生進行了語感訓練,使字、詞、句合理遷移,還讓學生體會到中國語言的博大精深,琅琅上口,使學生受到了美的薰陶。

五、學習春聯,注重發展

高老師的這堂課還充分體現了“發展”二字。具有發展性的課堂意在通過倡導以自主、合作和探究為主學習方式,以發揮學生自我潛能,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發展學生的主體能力。這就要求語文老師們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把學生放在主體的地位,教師所做的備課、組織教學、教學設計、教學方法等都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更要給予學生充分自主學習的空間,高老師根據教學過程的需要靈活處理教材。這篇課文如果按照課文的敍述順序來展開學習過程,這樣的教學往往是呆板的。高老師而是首先從找出五副春聯入手,然後再理解春聯描寫內容的類型,接着理解春聯,在此基礎上學習課文開頭春聯給節日帶來的歡樂祥和氣氛,教學顯得更順暢了!另外對寫春聯的對仗、聲律等知識的學習也作了靈活處理,顯得有效而順暢。我想具有發展性的課堂應該就是這樣吧!

高老師這節課的設計、組織,把所有的教學活動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已有的經驗的基礎之上,讓學生在原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自我建構、自我生成,注重了學生的自我發展。

怎麼寫國小聽課記錄 篇三

聽課記錄包括兩個主要方面:一是教學實錄;二是教學評點。

1、教學實錄包括:

(1)聽課時間、學科、班級、執教者、課題、第幾課時等;

(2)教學過程。包括教學環節和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時採用的方法(多以記板書為主);

(3)各個教學環節的時間安排;

(4)學生活動情況;

(5)教學效果。

教學實錄通常有下面三種形式:

第一種是簡錄,簡要記錄教學步驟、方法、板書等;

第二種是詳錄,比較詳細地把教學步驟記下來;

第三種是記實。

2、教學評點

聽課者對本節課教學的優缺點的初步分析與評估,以及提出的建議。

包括:

(1)教材處理與教學思路、目標;

(2)教學重點、難點、關鍵;

(3)課堂結構設計;

(4)教學方法的選擇;

(5)教學手段的運用;

(6)教學基本功;

(7)教學思想;

(8)其他。

寫教學評點可以採取兩種形式:

一種是間評,把師生雙邊活動後所產生的反饋感應,隨時記錄下來;

二種是總評,就是對間評綜合分析後所形成的'意見或建議記在記錄本上。待課後與執教者互相交流,取長補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