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小語文聽課評課記錄 國小語文聽課評課稿(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5.71K

國小語文聽課評課記錄 國小語文聽課評課稿(精品多篇)

語文評課稿 篇一

一、很好地突破了教材的教學難點,滲透了優化的思想

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嘗試用數學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本課主要是透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簡單事例,讓學生嘗試從優化的角度在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案中尋找最優的方案,初步體會運籌思想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以及對策論方法在解決問題中的運用。《標準》中指出:當學生“應對實際問題時,能主動嘗試着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在日常生活中,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很容易找到,而且會找到解決問題的不同的策略,那裏的關鍵是讓學生理解優化的思想,構成從多種方案中尋找最優方案的意識,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的潛力。

在課前談話中,老師從學生熟悉的爸爸、媽媽在廚房間燒飯、燒菜的事中讓學生體會到“同時”的意思。讓學生明白我能夠在用電飯鍋燒飯的同時他們還能夠做好多事情,讓學生初步感知“同時”能夠提高效率。透過沏茶的方案設計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就在我們身邊,激發他們探索數學的興趣,初步感知“合理安排”就在我們身邊。對烙餅問題。老師很好利用了烙一張餅和二張餅的方法,重點與學生探討了三張餅烙的方法。講清合作討論的要求,進而學生展開討論,構成烙餅的方案,展示學生的方案,比較區別兩種方案的不同點,從而到達方案的優化。之後,老師打破課本常規,不是先求1張,2張,3張,這樣一向求下去,而是求完2張之後,之後求的4張、6張、8張、10張……雙數的張數,再求的3張。3張在那裏是重點也是難點,把這個問題放給學生討論、合作、探究,解決了問題,再之後求5張、7張、……這些單數的餅數的時間。這樣處理的目的是為了降低題目的難度,有利於學生思考、解決問題。

二、合作式的學習韻味很濃,到達了預期的課堂效果。

透過合作、學生動手操作想一想,説一説,擺一擺的過程讓學生真正動眼、動手、動腦參與獲取知識的過程。透過想一想充分感知,在説一説,擺一擺中建立表象,在動手操作中展開思維,帶給學生嚴謹求實科學精神啟迪。透過一系列的練習活動,學生動手操作,探索嘗試,豐富學生主動參與獲取知識的過程,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潛力。學生小組合作討論,潘老師講清了合作的資料、要求,學生不僅僅討論烙三張餅的烙法,而且讓學生烙餅的方法記錄在作業紙上。對於學生來説比較難,但潘老師進行了大膽嘗試,並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潘老師在烙餅的紙上編了號、並且註明了餅的正面、反面,無非是讓他們的學生講述起來更清楚一些。

三、課堂評價多元化,學生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悦感。

從多元智能的角度而言,課堂上教師透過對學生所展示出來的強項智能的肯定、進一步激發和引導,能夠帶動和喚醒其他智能相應的發展,從而,有效的開發每個學生的潛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自我的認識水平。新課程,給我們更大的啟示,要關注學生,給學生一個寬鬆的氛圍,給一個合理的、恰當的、鼓勵的評價。潘老師很好的注意到了這一點。整堂課,潘老師始終面帶燦爛的微笑,對於學生漂亮的發言,總是,給予學生掌聲和讚揚聲,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對於回答不出或回答不完整的學生,潘老師總是耐心的加以啟示、引導、點撥。讓學生感受到回答不出或是回答錯了也不要緊,讓學生處處、時時感受到老師的温暖、班級大家庭的融洽、和諧。這也是我們教師努力改善的地方。

總之,這天的這堂課很成功,給予我們很多學習的借鑑,更又一次的學習到了新課程、新教材的機會,課堂中一些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思想會充實到我們今後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中去。

國小語文聽課評課記錄 國小語文聽課評課稿 篇二

近期,我參加了湖北省青年教師優質課觀摩活動,感受頗深:這樣樸實,有趣的課,讓我對國小語文教學有了新的認識,讓我大有收穫。下面就談談我的一些體會。

1、語文的魅力

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語言更是一門藝術,誰能將它演繹更好,誰就能震懾學生的心靈。當我聽到老師們的課時,感覺她們的語言親切,自然,簡潔,準確。她們大多數用聲情並茂的語言帶着學生在課文的創設的情境中遨遊,帶領學生感受課文。

2、自讀感悟,開放引導

新課標中提到:學生自讀感悟是第一位的。感悟,就是有所感觸而領悟,就是讓學生知有所獲,性有所感,理有所悟。“感悟”貴在悟,而教師的引導是第二位的。着眼於閲讀教學,應該是一個“先讀後教,先讀後導”的過程。我想老師們的教學過程,就是這種模式的一個充分體現吧。這些課通常教學有這樣三個層次:1、初步閲讀階段的自讀感悟;深入課文自讀感悟。例如,在學生自讀感悟時,老師向學生提出這樣要求,輕聲朗讀課文,遇到數字圈起來;第二個階段的自讀感悟,讓學生想;老師的課親切自然,看似平淡,卻彰顯出多麼精湛的語言功底和高超的教學智慧。

3、處理把握教材

老師對教材的處理和把握有其獨到之處,她們都根據課文的具體要求,緊緊抓住題眼,步步深入文本。

4、評價語言

老師評價學生的語言是那麼貼切,到位,如有的老師老師運用“你最聰明“來鼓勵學生;”你會更加努力的“、”我的孩子,你真是個寶”、“你的眼睛已經告訴我答案了”等。這些樸實,自然的語言,對我感觸很深。在以後的課堂上,我也試着讓我的學生感受這些美麗的評價語言。

總之,這次聽課學習,使我更深刻地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在以後的教學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學生,提升自身素質方面去努力,不斷學習,博採眾長,充分利用學習機會積澱教學素養,亮麗自己的教學生涯。

語文評課稿 篇三

20XX年6月15日在xx區第一國小聆聽了xx教師所講的《少年閏土》一課,這次教學採用了微格模式,時長為20分鐘。改變了以往一節課40分鐘的形式,將課堂教學中最為精彩的部分展示出來。

新課程標準認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一樣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資料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法的選擇,都應有助於這種學習方式的構成。

苑教師在教學《少年閏土》時,能注意創設情境,引領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本課時的教學目標是:感知少年閏土這一形象,體會閏土是個聰明能幹、活潑可愛的農村少年;理解作者對閏土的特殊感情;聯繫上下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圍繞這個目標,這堂展開了一系列教學活動,較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進取性,將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當家作主。

一、重研讀課文,培養學生自讀、自悟的本事。

這節課,教師改變了以往閲讀教學面面俱到、串講串問的傳統做法,以學生研讀為主體,探究發現為手段,培養學生自讀、自悟的本事。以閏土的外貌為起點,以無窮無盡希奇的事為突破

口,引導學生研讀課文。在交流中,學生從不一樣角度、不一樣層面豐富課文資料,凸現少年閏土的形象;在教學中,苑教師放手讓學生自行探究自我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學生學習進取性高漲,讀思結合,動靜配合,在研讀中獲得了成功的歡樂。

二、重啟發點撥,引領學生理解句子含義。

學生在自主學習中,難免會碰壁,教師如果能在關鍵處一點,學生便會對疑難豁然開竅。本堂課,苑教師的講解不多,但都點撥在節骨眼上。

三、重情境教學,調動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在本堂課的教學中,教師注意創設適宜的情境,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在情景之中與作者、與人物進行情感交流,調動了學生參與學習、主動學習的進取性。在教學雪地捕鳥時,苑教師先出示這一部分的資料,找出描述人物動作的詞。然後,讓學生來做一做閏土是怎樣捕鳥的。學生經過一邊做一邊講,對人物有了更深的瞭解、認識。

四、重課外拓展,激發學生課外閲讀的興致。

短短的課堂是不能把閲讀這一語文課的命脈全面灌輸的,關鍵在於讓學生由課堂引發開去,讓他們帶着對知識的渴求去想象、去閲讀更多的文章,從而激發學生對閲讀的興趣,並學會閲讀。這堂課的結尾苑教師讓學生讀讀《故鄉》的節選,讓學生想象他們30年後見面的場景,激起了學生課後去讀魯迅名篇《故鄉》的興致。

這節課的不足之處:學生在本節課的學習中,因為時間比較緊,沒有過多的時間來充分閲讀,可能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會遇到困難。

總之苑教師的這節課,思路清晰,條理清楚,教學環節環環相扣,整堂課節奏緊湊,一環緊扣一環,使學生學有所獲,學生知識在不斷的內化中得到昇華,是一節比較成功的微格課。值得我今後去學習。

語文評課稿 篇四

《掌聲》是一篇講讀課文。課文以小英“自卑——感激——樂觀”的情感變化為主線貫穿全文,藴含着豐富的人文精神,作者以飽含愛心的筆墨,用樸素無華的語言,把學會尊重、學會關心的主題寓於故事中,把少年兒童純真善良、關愛別人的完美心靈生動地表現出來。既能使學生學習語言,又能使學生在思想上得到啟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薰陶。瞿老師這節課上得很成功,他能抓住課文的重點和難點,以生為本、以情為線、以讀為主、以拓展為目標,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段讀悟體會。透過自主閲讀,研討交流,使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懂得人與人之間需要尊重、鼓勵,要主動去關愛別人,個性是身處困境的人;同時也要珍惜別人對自己的關心與鼓勵。

一、評教學目標

本課的教學難點指導學生朗讀課文,瞭解小英的情感變化,深刻領會“掌聲”的內涵。瞿老師在本課教學中重點突出,目標明確。

1、緊扣關鍵點,突出內涵

所謂關鍵點指一篇文章中最敏感、關鍵部位,能夠是一個詞或一個句、一個過渡段等。本文的“關鍵點”是“同學們的兩次掌聲”。瞿老師一開始就緊緊抓住同學們的兩次掌聲,引導學生品讀課文的重點段第二至四自然段,體會同學們的兩次掌聲給小英的鼓勵和讚揚,給小英帶來的信心,由此突破口切入,突出“掌聲”的內涵。

2、轉換主角情,領悟內涵

當學生閲讀文本時,遠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體會不到真切的情感。瞿老師就發掘學生善良天性,引導學生轉換主角,如:如果你是小英的同學,你想透過掌聲告訴小英什麼?如果你是小英,你聽到同學們熱烈、持久的掌聲,你會想些什麼?學生變成文中的人物,產生聯想或幻想,激發出情感,走入人物內心世界,就更真切地體會到了掌聲給小英變化,領悟掌聲的內涵。

3、抓住掌聲義,延伸內涵。

同學們的掌聲給了小英鼓勵、讚賞,給了她生活的信心,掌聲的內涵就是給人的尊重、鼓勵和關愛。瞿老師並沒有讓學生停止在對掌聲內涵的理解,而是之後問:“你想給同學或朋友送去勇氣和自信,除了給他掌聲之外,你還有什麼辦法?”學生的回答延伸了掌聲的內涵,能夠直接説,能夠寫紙條,能夠豎起大拇指等等,都對別人的鼓勵和關愛。

4、出示《掌聲》詩,昇華內涵。

讀完最後一節,瞿老師出示了一首小詩《掌聲》,掌聲的內涵都融化在這首短小精悍的詩中,一連串的比喻不僅僅讀來朗朗上口,而且形象地昇華了掌聲的內涵,人與人之間的關心和鼓勵就是陽光、春風,温暖了我們的心,給了我們力量和信心,這就是一份真愛。學生在輕柔的音樂聲中品讀着這首小詩,會再次被感動,昇華內心的體驗,並將這暖暖愛意融人到他們的生活當中去。

二、評教學特色

本節課的主要特色有以下幾點:

1、教學思路——清晰嚴謹

《掌聲》一課的教學緊緊圍繞這四步進行:

(1)讀第四自然段,找出課文寫的兩次掌聲。

(2)品讀小英上台演講前的表現,體會兩次掌聲給小英帶來的變化。

(3)結合小英演講後變化,進而理解掌聲的內涵。

(4)拓展閲讀小詩,昇華掌聲的內涵。

這一教學思路,比較清晰地反映了文章的脈絡,圍繞掌聲的內涵設計教學環節,自然而合理。對於教學目標的實現,不僅僅僅定位在知識與潛力上,更多的表現為對學習方法的掌握,情感態度的昇華,價值取向的引領。

2、教學語言——優美工整

最後瞿老師出示的。是一首自己寫的小詩,能夠看出瞿老師的語言功底——優美而工整。在整堂中我們能夠聽到瞿老師優美工整的過渡語與小結語:“只有短短的幾步路。但是要走完這幾步路,對於小英來説該有多難啊。每走一步,小英的內心都在痛苦地掙扎。”“這是期盼的掌聲、這是安慰的掌聲,這是鼓勵的掌聲!我們有太多太多的話想對小英説,此時,千言萬語都匯成了熱烈、持久的掌聲,他們什麼也沒有説,只是用自己的方式表達了對小英的鼓勵、支持、理解……”“這是多麼的神奇的掌聲啊!在小英最需要的時候,是掌聲給了她勇氣和力量,是掌聲給了她自信的微笑。”“掌聲能給我們帶來温暖,帶來力量,帶來自信,帶來關愛。在生活中,我們的要給別人帶來温暖、帶來力量,帶來自信,帶來關愛,除了鼓掌,還能夠用什麼方式呢?”

3、教學細節——紮實有效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留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朗讀的指導。因為,我們此刻的朗讀指導趨於一種虛化,目標也不明確,好像練讀的目標就是讀好這一段,而瞿老師的朗讀指導紮實有效。學習第二到四自然段時,瞿老師讓學生找出演講前小英的三處表現,在練讀這三處表現時,不只是從朗讀技巧上讀好,更讓學生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體會人物的感情,讀是為了促進悟,悟是為了提升讀,朗讀與感悟相結合。如:練讀“輪到小英的時候,全班同學的目光一齊投向了那個角落,小英立刻把頭低了下來。”這段話。

語文評課稿 篇五

——評吳老師《動物的互惠互助》一課

一、自主——確定探究目標。

課堂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雙邊活動。新課程要求我們徹徹底底打破傳統教育中老師牽着學生走的“滿堂灌”教學方式,給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機會,使他們成為真正的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

吳老師在教學《動物的互惠互助》一文,課始她把課題板書好,讓學生讀準音、讀連貫,再引導學生針對課題提出疑問。學生們思維活躍,熱情高漲,大膽發表了自己的意見。經過羣眾梳理,歸納出兩個重點問題:“1、哪些動物互惠互助?2、它們是怎樣互惠互助的?”此時,吳老師由衷地表揚學生:你們能自己確立學習的目標,真了不起啊!老師的肯定與信任為學生創設了良好的學習氛圍,調動了學生的用心性,為深入學習課文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合作——體驗探究過程。

心理學研究認為:人的發展不是一個完全外塑的結果,而是一個在認識、實踐中主動建構的過程。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就應引導學生憑藉已有的知識經驗主動參與知識的建構。

1、選取最感興趣的部分合作學習

《動物的互惠互助》一文為了説明“動物的互惠互助”這一搞笑現象,列舉了蜜獾和導蜜鳥、海葵蝦和紅海葵、鱷魚和千鳥這三對動物相互合作、互惠互利的趣事加以證明。學生對這三對動物互惠互助的現象十分感興趣。吳老師引導學生採用六人小組合作的形式學習,並根據本小組的實際狀況選取最想探究的部分進行閲讀,能夠選一對,也能夠選多對。這樣做,為的是照顧到每個小組、每個學生,使他們享受到閲讀的快樂,體驗到被老師尊重的幸福。一旦選定學習資料,小組的每個成員都能自覺地全身心投入課文中,或圈圈劃劃重點詞句,或在有疑問的地方做好記號,對這部分資料做到“心中有數”。崔巒同志曾指出:“要給每個學生充分的時間讀書、思考”,因為自主閲讀是合作學習的基礎。不然,勢必助長學生的依靠心理,又怎能進行有目的的討論與交流呢?也就不利於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終身學習的潛力。在學生與文本深入對話的基礎上,學生能夠把自主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在小組內提出來,大家共同討論,以羣眾的智慧攻克難關。也能夠把自己讀懂的資料和小組同學分享,其他同學如有同感,則互相補充,如有疑義也可反對、辯論。在此過程中,思維與思維的碰撞十分顯著,我們在激發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時,就應多注意教給

學生一些溝通的技巧,尤其在出現意見不合時,更要去除自我為中心的思想,尊重事實,構成共識。例如,有學生對“蜂蠟”一詞不理解,小組的成員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提出猜想,但是,誰也説服不了誰,爭得面紅耳赤。此時,我們能夠帶給參考意見:課後查查有關資料。

2、選取最具特色的方式合作展示

課堂上,各小組在合作學習之後,根據已有的學習經驗商議如何展示小組學習成果,或有分有合地感情朗讀,或有主角分配的小表演,或用聲情並茂地介紹……只要是每個學生用心參與的,都就應得到掌聲與肯定。這樣的展示其實也是其他小組學習課文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學生不是理解的容器,而是湧動着生命靈性的個體。他們儘管還沒有系統地深入地學習課文每一部分,但是由於有預習作基礎,因而對本小組以外的學習資料並非一無所知,反之,還會有新的問題產生,隨着新問題的產生,學習又向縱深邁進一大步,新的智慧便由此生成,課堂也就煥發出個性閃亮的色彩。例如,有學生在聽“蜜獾與導蜜鳥”研究小組的彙報後,立即發問:“導蜜鳥‘做出特殊的動作’究竟是怎樣的動作?”再如,某學生聽了“海葵蝦與紅海葵”研究小組的介紹後,提出了自己的困惑:“紅海葵能用有毒的觸手對付來犯者,海葵蝦夾着它就不危險嗎?”……當聽到這些發自內心的聲音,我們感到無比驚喜,這才是學習啊!這時,吳老師及時保護他們的探究興趣,引導他們課後繼續探究。下課後,各小組透過查閲圖書、請教老師或上網蒐集資料等途徑蒐集到了其他動物互惠互助的資料,及時摘錄或下載下來,並進行交流與展示。展示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有精

彩的介紹,有剪貼、摘抄本,有圖文並茂的手抄報、搞笑的網上錄象……在此過程中,學生多項潛力得到鍛鍊與體現,尤其是在更新知識和應用知識的過程中,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潛力得到體現,語文素養更得到進一步提高。

語文評課稿 篇六

一、評課的原則。

評課是一項嚴肅的教學研究活動,應該遵循以下五個原則。

一是指導性原則。評課的目的是對教學進行指導,給執教者或執教者所在學校指出一個明確的教研方向。因此,評課要抓準主要問題與主要特點來評。

二是綜合性原則。評課者要憑藉評課的各種標準綜合評定其所長或所短。

三是分析性原則。評課者要以嚴謹的治學態度,從客觀實際出發,對其長處充分肯定鼓勵,並委婉指出不足是什麼,什麼地方還要提高。

四是針對性原則。針對不同教師,不同的課,要採用不同評法。

五是互動性原則。對課的評價不宜搞一言堂,要讓執教者、聽課者、評課者都積極參與討論,發表自己獨到見解。在平等、民主的學術氛圍中,求同存導,互相借鑑,互相提高。

二、評課的標準。

課的評價標準對教學發揮着教學導向、問題診斷、結果評定等重要作用。傳統的評價標準已很大程度上制約了當前國小語文教學的發展,因此我們必須在借鑑吸收當前教學改革諸多先進思想和成功經驗,高屋建瓴地把握小語教學改革的走勢和軌跡基礎上,依據新的課程標準,嘗試制定新的評課標準。我認為可嘗試從下幾方面去評。

1、教學目標明確、具體。教學目標要符合新課程標要求,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與本領域教學特點,體現良好學習素質的培養和基

礎性目標的完成,關注學生髮展性目標達成。

2、新的學習方式充分體現。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面向全體學生,關愛、尊重中下等生,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激活課堂,師生共同積極參與學習過程,工具性與人文性有機結合。把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與必要的接受性學習相輔相成;重視指導學法和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3、新課標要求充分落實。

(1)識字:遵循漢字構字規律,注重漢字藴涵的文化信息;採用多種識字方法,強調識字工具的指導與運用;培養主動識字的興趣和意願,養成良好書寫習慣。

(2)閲讀:強化朗讀感悟,注重閲讀方法的個性化;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與體驗,提倡多角度有創意地閲讀;培養語感,注重積累;學生思維與表現方法多樣化,學用結合;鼓勵學生質疑求異,培養創新精神。

(3)表達:鼓勵自由表達,放開種種束縛;寫作中嘗試運用已積累的語言材料;重視具體過程與方法的指導;重視修改和修改中的合作;關注兒童生活與情感世界。

4、教學方法靈活、具有啟發性。根據預設及學生提問設計教學過程,依據學情變化有效地調控教學步驟,以學定教。根據教學內容,學生基礎選擇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是真正的啟發式。講授生動、恰當,提問有啟發性。對學生課堂上遇到的問題與矛盾,隨機採取切實有效的引導與補救措施。

5、教學手段恰當、有效。從教學實際出發選擇恰當而有效的教學手段,使現代教育媒體與教學有機結合。教師使用電教媒體技術熟練,效率高,效果好。

6、教師業務素質良好。儀表端正,教態親切。用普通話教學,語言規範,富有啟發性、引導性。板書精當,書寫工整。組織教學能力強,善於根據學習情況調整教學策略。有效開發和拓展語文學習資源,體現大的語文觀。

7、教學效果顯著。全體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學習積極性高,興趣濃,教學任務完成較好。不同層次學生均有所得,有所提高。

三、評課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站得高看得遠。精彩的評課應結合有關教育教學理論,站在教材、課標,站在當前教學的高度,引導聽者透過某些教育教學現象,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揭示教育教學的本質規律,而不僅僅是抓枝節問題,如字錯,音錯。

2、要擺事實講道理。評課者在評課前要充分熟悉教材內容,課標要求,聽課時詳略地記錄好教學過程,把隨感隨想以批註形式寫下來,並及時地整理、歸納。便於評課時具體指出哪個環節好,好在哪;哪些環節出現了問題及原因,應怎樣改進。以使人心口折服。

3、要體現以師為本。新一輪課改大潮中,無論是教研員,還是教學領導,均應成為一線教師教育教學的服務者,協作者。所以除了聽評課外,我們還要注意向他們學習。要尊重教師創造性勞動,即使課堂出現偏差,也不要過份批評指責。評課者還要因人、因課而異確定評課側重點及評課方法。

因人而異。對於新上崗教師,評課側重點要放在備課、上課的基本思路,教學基本功理否紮實上,重在引導激勵他們能儘快步入正軌;對於學科的骨幹教師,則應在充分挖掘優點的基礎上,全面深入指出存在着的問題,為今後的發展指明方向。因課而異。課的性質不同,評課側重點及方法也不同。常規課可抓住制定的相應標準評課;專題研討課,側重點可放在專題學術研究方面:觀摩課的重點放在課的優點賞析,教研經驗的推廣上。

4、要講求語言技巧。評課態度要平和,語言力求口語化,深入淺出,對於引用的教育教學名言要結合具體教學作以具體解釋,避免語言晦澀。對於執教者存在的問題不要冷嘲熱諷,建議宜用商量口吻提出,易於執教者與被聽者接受。

語文評課稿 篇七

《豐碑》這篇課文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文章講述了紅軍在行軍途中,一位軍需處長被嚴寒凍死的感人事蹟。文章對人物的刻畫十分細膩,表現了紅軍將士們那種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崇高精神。這天有幸聽到馬老師執教這篇文章,教者在課堂中巧妙地引導學生入情、入境、用情,讓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教無定法,但科學合理地運用教學方法卻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教與學到達和諧完美的統一。這節課中馬老師巧妙的運用了多種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走進文本,體會思想感情。

1、情境教學法:課堂中注重創設情境,運用“情境教學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透過圖片、錄音等教學設備營造氛圍,讓學生觀看紅軍過雪山的。錄相和凍僵的軍需處長圖片從而使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中所描繪的鮮明形象,引起學生對課文中人物的關注,入情入境生情。

2、誦讀質疑法:指導讀中感悟,讀中質疑,實現語感積澱,促進學生自悟自得,使學生在圖、聲、樂、情中自主學習。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在誦讀中進一步體會作者的寫作方法,深刻領悟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媒體演示法,多媒體展示感人的畫面,再配以柔和的音樂,把學生帶入了真實的生活場景中,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感悟。

朱熹曾説:“讀得熟,則不待解説,自曉其義也”,他充分肯定了在語文學習中“讀”是一個不可替代的手段。本節課還有一個最大的亮點就是在馬老師的帶領下,學生將課文讀得充分、讀得精彩,讀出了課文要表達的感情,也讀出了自己的真情實感。在本課教學中,學生以多種形式的讀來整體感知這篇文章,即:1.大聲自讀,讀通課文;2.分段朗讀,檢查自學;3.快速覽讀,概括資料;4.小聲自讀,畫出最感動的語句。由品賞朗讀到領悟情感自然水到渠成。

學習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創造力,而創造力主要依靠求異思維。在結尾之處的教學設計也體現出教者的別具匠心。馬老師用課件出示軍需處長在雪地裏凍僵,像座晶瑩的豐碑的畫面,讓學生仔細看圖,並想像,“當軍需處長靠在樹下立刻要犧牲了,他會想些什麼呢?他有什麼心願嗎?”讓學生看圖想象延伸,不僅僅練習了學生的説話潛力,發展了思維,也讓孩子們進一步感受了軍需處長捨己為人的崇高精神,這種精神在戰士們心中樹立了一座晶瑩的豐碑,在同學們的心中也樹立了一座晶瑩的豐碑,軍需處長和晶瑩的豐碑一樣永垂不朽。人們常説:“文道結合”,在總結課文時,馬老師又問學生:“你從軍需處長身上想到了什麼?”這時學生暢所欲言紛紛把對軍需處長的崇敬表達出來了現代教學論認為,教師的作用不單是“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學生學習活動的調控器,教師應做到“導而弗牽”,為學生的學習導向、導法、導練、導學,以民主的教風和循循善誘的技巧,把學生引到一種想學、愛學、會學的境地。我認為馬老師這節課的教學正體現了這些教育理念,也值得我去好好的學習。

語文評課稿 篇八

《青蛙看海》是一篇童話故事。聽了雷教師執教的《青蛙看海》一課,感受很深。

雷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緊緊圍繞青蛙和松鼠、蒼鷹的對話展開,指導學生反覆朗讀,在讀中體會、感悟。

教師首先引導孩子説出對於青蛙來説,登山看海是件難事,然後抓住難字,問學生難在哪裏?課文中哪句話能體現登山難?學生找得都很準,一句是天哪,這麼高的山!另一句是我沒有一雙像你一樣有力的翅膀,也沒有四條善跑的長腿,怎樣上得去呢?教師重點指導了這兩句話的朗讀。

上不去就不上嗎?在青蛙感到很失望的時候,小松鼠來幫忙了它,引領它一級一級的跳上台階。這兒的節奏編排又獨具匠心,這時青蛙開始變得有信心了,為了讓學生體會青蛙登山的艱辛,教師又設計了讓學生交流登山時遇到的各種困難,還會遇到什麼意外,同時讓學生一齊做登山的動作來體會辛苦。最終,教師展示小松鼠、小青蛙爬上山頂的圖片,讓學生想象當時的情景,體會到實現願望時的幸福感、成就感。

聽完這課,我豁然開朗,突然覺得我們教師不正是帶領青蛙登上山頂的這隻松鼠嗎?我想,僅有我們正確的引導和不斷的鼓勵,每個孩子都會實現夢想,到達成功的彼岸。

語文評課稿 篇九

《鄉下人家》是一篇很美的寫景散文,經過描繪一個個自然、和諧的場景,展現了鄉下人家樸實自然和諧、充滿詩意的鄉村生活。黃主任在教學這篇文章時,充分引導學生體會到了鄉村生活的自然親切、優美恬靜。這節課,給我的總體感覺是:神清氣爽。

下頭我就這節課,代表我們四年級組,進行一個簡單的評析,不到之處,還請黃教師和大家多多指正。

我們認為,黃教師根據本文所體現的人和自然的和諧出發開展教學,以學生語言的積累與運用,感情的薰陶、感染、昇華,思維的撞擊為目的的,使本課教學成為了全方位、多層次、主動而有效的信息交流、情感溝通、心靈對話的過程。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很注重經過“品析”,加上及時的朗讀指導來實現對學生情感的關注,真正營造了一個“情感的課堂”、“感悟的課堂”、“對話的課堂”,把語文課上得有情趣味。大家一致認為黃主任這節課努力做到了“五實”:教學功底紮實、課堂知識充實、情感體驗豐實、課堂語言平實和教學效果真實。

1、黃教師十分重視了語言積累和訓練,在讓學生給每一幅畫取一下小標題,不做甩手掌櫃,泛泛而談,而是傳授給學生切實可行的具體方法,讓學生用“地點+動詞+景物”的格式來為每一幅畫取個小標題。這樣十分便於學生上手操作。在單位時間內的,黃教師畝產豐收,獲取了比別人更大教學效益,凸顯質校創優的先進理念,為我們供給了一個向課堂要效益的生動實踐。也體現了一個老教師紮實的教學功底。

2、在教學過程中黃教師至始至終都十分關注我們大勘學生基礎薄弱的學情,所以十分注意教學的層次性,儘量做到由淺入深,循循善誘。比如在指導學生自學自我喜歡的畫面時,他指導學生學習課文的方法就很有層次性:先讓學生讀一讀然後劃一劃圈一圈想一想。

3、黃教師善於用平實的課堂語言智慧,來營造和諧的氛圍、美的意境,誘導學生跟教師一道參與文本對話,進行豐實的情感體驗。

心理學研究證明:人在簡便、和諧的環境地裏,思維才能表現得最活躍。在黃教師的課堂上,沒有喝斥、沒有譏諷、有的只是教師那始終帶着微笑的臉,以及鼓勵、讚賞、期待的眼神。如黃教師的“同一個句子,你也能夠有不一樣的感受”一句話,一下子就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學生因為有了信心,有了勇氣而變得想説,敢説、願説,消除了學生的緊張心理,如此一來,學生不會因為怕出錯而產生畏縮,正是由於黃教師的鼓勵,在後面幾幅畫的自學過程中,學生們也是個個興趣盎然,收效很好。

在本課教學中,黃教師在激發學生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方面也做得十分巧妙、老到、不露聲色。他沒有直要求學生“興奮”起來,虛假地熱烈起來,也沒有藉助小紅花之類的物質誘惑;而是迴歸文本,藉助文本對話的過程,有效地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的關鍵詞句來感受文中描繪的完美意境,誘導學生跟教師一道來發現美,欣賞美,感悟鄉村人家獨特迷人之處,從而不知不覺的讓學生慢慢興奮起來,受到美的薰陶。所以我們認為他的教學效果,教學效果是真實的,沒有公開課那種譁眾取寵的鰲頭。

4、在教學過程中,黃教師沒有越俎代庖,而是十分尊重學生主體性,師生之間始終是平等的對話,充分的言語交際。在指導自學剩下的幾幅畫面時,充分相信學生的本事,放手讓學生自學自我喜歡的畫面,並加以恰當的指導,大大激發了學習主體學習熱情。在本節課的40分鐘內,學生對學習始終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極大的熱情。教師和學生在這節課中以談話式的語言,進行了一次師生無拘無束、平等的對話,教師利用多媒體手段設置優美的情境,讓學生置身其中。在教師的有效引導下,學生主動參與、樂於交流、懂得傾聽,勇於發表自我的閲讀體會。教師運用多種方式引導學生去發現鄉村的美麗,去感受鄉村人家獨特迷人之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最終我們來檢閲黃教師的教學收成,我們都能夠看到,無論是品析好詞佳句也好,還是為畫面取小標題方面,同學都做得很到位,表現完全不比其他優質學校差,充分展示了翻身做學習小主人的驚人的創造力。

在聽黃教師的課,總感覺很簡便,他那親切的笑容,自然的教態,都是十分值得我學習的地方。我們覺得,黃教師的這節課上得圓滿,很成功,但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如果非得挑刺的話,我只能淺薄地談談我們幾個的提議,供黃教師參考:

1、新課標強調閲引導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薰陶。所以一個小小提議:黃教師能不能加強朗讀指導,比如配樂朗讀等,把讀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中,這樣也許能夠從另一個角加深學生對鄉下人家那樸實自然和諧、充滿詩意的鄉村生活的理解。

2、《鄉下人家》既然是一篇很美的寫景散文,指導學生模仿寫作也能夠成為教學本文的一個要點,讓學生在閲讀中學習作者善於抓住鄉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場面,來描述鄉村生活的特點。這樣能夠給學有餘力的學生創設一個展翅翱翔的平台,比如讓學生在課堂上寫幾句自我都感悟,或者讓學生在課後根據課文資料作畫,或者創作一首小詩等等??????這些是不是能夠在接下來的教學中,用作業的形式來實現呢?

3、在本課中,黃教師在教學中出示了農村美麗的自然風景,並且也提及到跟城市風景的比較,讓我感受到了鄉下人家的景色和城市不一樣。可是隻是一筆帶過,要是能出示幾幅城市相關代表畫面做一個鮮明比較,帶給同學們的衝擊力可能更明顯,從而加深學生對鄉下人家那獨特迷人風景的理解。

語文評課稿 篇十

《台灣的蝴蝶谷》是蘇教版國小語文第四冊的一篇優美散文,課文以形象生動的語言,描繪了台灣的蝴蝶谷每年春季瑰麗而壯觀的奇異景色。錢教師在執教第二課時時,運用多媒體、實物等教學手段創設了優美的情境,把學生領入充滿迷人景象的蝴蝶谷中,使學生在簡便、活潑的氣氛中,直接“聞其聲、觀其景、臨其境”。把學生的認識欲、進取性完全激活了,到達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創設優美情境,引領學生走進課文

首先錢教師運用多媒體展示台灣的山谷圖,一羣羣色彩斑斕的蝴蝶在山谷裏翩翩起舞,這麼美的景象一下就把學生的注意力緊緊的吸引住了,學生彷彿隨着那美麗的蝴蝶來到了台灣迷人的蝴蝶谷,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了課文中。

在講到黃蝶谷和彩蝶谷時,又經過動畫演示,展現出金光燦燦的黃蝶谷和五彩繽紛的彩蝶谷的景象,為了能讓學生真切體會彩蝶谷的美,錢教師把實物花瓣撒向空中,當五顏六鈀帶着香氣的花瓣緩緩飄落的時候,再多的語言都是不需要的了,藉助這些情境的創設,使學生完全在課文中徜徉、留連,實實在在感受到了美景,體會了課文。

二、抓住了關鍵字詞,探究美

錢教師在教學課文時,始終抓住一些關鍵的字詞,經過反覆品讀、比較、回味來理解課文,體會情感和感受作者用詞之妙,如:教學第二自然段時先讓學生圈出描述動作的詞,然後討論為什麼用“飛過”“穿過”“越過”這三個詞,能變換位置使用嗎?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明白了這三個詞不僅僅具體準確地描繪了蝴蝶的動作,並且又避免了單詞的重複。此時錢教師提出,我們寫文章的時候,也要在用詞上下功夫,不能總是用那幾個詞,由於是實例點撥,生動形象,學生易於理解和理解。

三、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創造美

錢教師十分善於挖掘課文中培養學生想象力的訓練點,進行語言實踐,將文本語言轉化為學生會運用的“活”的語言,如教學第三自然段時,演示完蝴蝶谷的圖象後,讓學生説説你看到了些什麼景象?鼓勵學生大膽展開想象,用上比喻句來説一説,學生在優美的情景的啟發下,激起了想説的慾望,教師抓住這一契機,訓練學生的想象力,在想象力得到訓練的同時,語言表達本事也得到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