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校本課程單元教學方案【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8.63K

校本課程單元教學方案【精品多篇】

校本課程單元教學方案 篇一

一、指導思想:

體現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遵循學生的發展規律,把“以學生髮展為本,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為重點”作為課程基本理念,充分利用本地的教育資源,大膽實踐,精心組織,紮實有效的開展課程改革,開設好校本課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二、開發研究背景:

大力推進教育課程改革,調整和改革基礎教育的課程體系,結構內容,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教育課程體系。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決定校本課程,開設閲讀技巧、校園文化、文明禮儀教育、長跑等校本課程。

學校具有閲讀技巧、校園文化、文明禮儀教育、長跑等校本課程的專業特長師資,學生普遍都很感興趣,家長也一致認為這些課程有利於學生思維、體格、美感的培養,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的發展。

三、校本課程目標: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把尊敬學生的個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作為校本課程開發的基礎目標。

1、學生通過校本課程,親身參與、積極體驗,具有初步的訓練和美感薰陶。

2、促進學生主動關注社會,關注文化體育事業。瞭解我國古今文化、文明禮儀、體育事業的發展和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

3、利於學校課程實施的多樣化、特色化,不斷豐富學校辦學內涵,提升科研改革的能力。

四、校本課程內容:

我校現開設閲讀技巧、校園文化、文明禮儀教育、長跑等校本課程。

五、校本課程的實施:

1、把發揮學生的自主性作為校本課程實施的基本策略。

①讓學生自主選擇探究,促進學生個性化的發展。將學生的興趣和需要置於核心地位,促進學生個性發展。教師幫助學生去體驗、實踐,從中體驗愉悦。

②堅持讓學生體驗感悟,豐富學生的情感,引導學生在實踐中逐步發現自我和社會和文化、體育的內在聯繫,促進全面發展。

③成立組織機構,採用“實踐—開發—反思—改進”的循環開發模式,保證校本課程的順利實施。

④成立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負責課程實施開發、規劃、指導、評估等。

組長:田小冬

副組長:王中秋、伍建清

組員:語文、體育教研組教師及政教處教導員

六、校本課程評價:

1、評價內容全面化。

校本課程中對學生的評價採用學分制,學分的給與考慮各方面的因素,綜合考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如態度、積極性、參與狀況等。由任課教師綜合考核給予一定的分值。二是學習的客觀效果,教師可採取適當的方式進行考核。

2、評價主體的多元化。

包括學生自評、小組互評、教師評價、家長評價等。

總體思路 篇二

(一)本學期繼續在三——五年級推行語文主題學習,做好新教師的培訓和管理工作。

(二)閲讀教學以單元主題為核心展開教學流程,遵循“整體性原則”組織閲讀教學,以一個單元的教材為單位組織教學,進行整體設計,改革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在原有課堂教學模式的基礎上有創新。

三、實施有效的管理確保主題學習實驗的順利實施

繼續推行語文主題學習實驗,繼續對傳統語文教學的各個方面進行全方位的改革,為使實驗得到很好的落實,學校將採取如下措施。

(一)成立管理機構

1、成立以教學副校長為組長的語文主題學習實驗領導小組。

組長:黃以麗

副組長:邢立淑 韓坤

成員:實驗年級教研組長

2、成立“語文主題”學習實驗中心研究組。

組長:黃以麗

成員:邢立淑 韓坤 詹廣慧 王秀慧 王娟

小組成員要定期研究實驗實施工作,指導各備課組的集體備課和教師的個人備課,指導教師的課堂教學和課外閲讀作業的佈置等,組織開展各種語文主題學習活動。

(二)改革備課模式

繼續推行語文主題學習閲讀教學模式的改革,尤其是新教師,要打破以前以課為單位的備課模式。學校將組織實驗教師進行多種形式的培訓、學習與交流活動,讓每位教師快速學習應用這種教學模式,以新模式的推進,改革傳統的閲讀教學。打破原有的逐篇課文備課的模式,根據教學需要從單元整體出發,通盤考慮一個單元的課文教學、主題學習叢書閲讀等各個方面,進行單元備課。在實驗過程中,大力倡導集體備課,教研組共同研究一個單元的。教學,形成通案,然後教師再結合自己班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改進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速課堂教學,用大約25分鐘的課堂教學時間完成語文課本的學習,其餘15分鐘引導學生閲讀配套主題學習叢書。每個單元分為通讀課、品讀課、自讀課、閲讀課和創新課五種課型。在實驗的過程中,鼓勵教師探索富有自己特色的主題學習教學模式,形成自己的個性化教學模式。

(三)改革作業內容設計

實施語文主題學習必須改革傳統的作業內容設計,要與主題學習相匹配。推行語文主題學習實驗,就必須要打通單元中的幾篇課文的界限,進行整體教學,除了教材中的常規基礎性作業外,每天必須有大量的課外閲讀的作業,要求教研組集體設計單元閲讀作業,每天保證學生40分鐘左右的閲讀時間,並以讀書筆記或讀書卡的形式記載個人的讀書情況。對實驗年級作業學校重點檢查3種:課堂練習冊、作文本和讀書筆記(或讀書卡)。杜絕留機械性、重複性的作業,擴大學生閲讀量,逐步提高學生的閲讀興趣和能力。

(四)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學習大賽活動

每年的11月是我校的讀書節,學校結合讀書節和對學生進行六個學習習慣培養,其中一個習慣即讀書習慣的培養的活動結合起來,積極組織開展讀書活動,讀書節活動要求全體學生都要參與,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生讀書月活動,主要有主題學習讀書大賽、講故事演講比賽、經典誦讀比賽、製作讀書手抄報比賽、讀書徵文競賽、讀書筆記和讀書卡展評,評選“讀書小博士”等活動。同時,將學生經典誦讀與語文主題學習相結合,讓兩者互相促進,共同發展。班班建立圖書角,開放學校圖書室,在用好主題學習叢書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讀名著、讀整本的書。

為了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學會學生初步的閲讀方法,學校在教師中開展《我為學生讀書支支招》的活動,利用主題升旗和班會時間請獲獎教師為學生讀書支招,學校下發推薦適合各年級學生閲讀的書目,指導學生讀書。

(五)紮實開展校本教研,精細教研管理,確保實驗研究的有效

1、嚴格落實“五個一”教研內容

第一個“一”:全體教師樹立一個核心理念,均朝着打造“四性”課堂文化的方向努力和發展,即安全性、生成性、共長性和有效性,共同營造和諧共存、尊重差異、彰顯個性、自主探究的課堂氛圍。

第二個“一”:學透一本課標。

第三個“一”:下力氣研透一冊教材中的重點課。

第四個“一”:力爭使每一輪組級教研完成一個課例。精心設計好本學期四輪的組級教研活動的流程,通過集體備課、聽課、評課、議課等活動,教師要在自我反思的同時,開放自我,形成相互交流經驗、相互切磋心得的研究團隊。以同伴互助為載體,羣策羣力,最終共同生成四個精品課例。

第五個“一”:每位教師力爭解決好教學中的一個疑難問題。以教學中的問題或困惑為研究內容,確立一個研究主題,每個教研組確定一個教研專題,每個人根據自己的課堂呈現,通過反思確定一個微型課題。把校本教研與教科研捆綁進行,在不斷地研究實踐中解決問題,突破教學瓶頸,提高學科教學水平。

2、通過“六環-三案-兩課”的方法,使校本教研成為高效課堂實踐探究的有機組成、得力輔助。

我們把校本教研活動提煉為:六環-三案-兩課,以達成學校校本教研的紮實推進。

第一環節:自我研修、挖掘個性。就是教師自己先通讀學科教材,依據自己對學科知識的理解和新課程標準的把握進行帶有個人風格的個性教學設計。

第二環節:同伴互助、觀點碰撞。在“一備”即個人備課的基礎上以學科組為單位,大家再深入研討。對個案中設計的每個環節統一認識,達成共識。

第三環節:主備設計,集納智慧。主備教師在個案和集體研討的基礎上精心設計每個環節的教學,集納集體智慧,完成思路設計、創設情景、知識呈現、鞏固練習。既體現集體研究思路,又體現個性風格。

第四環節:課堂實踐、集體評議。組內全體教師在行政的引領下,集體聽主備教師上課,下課後馬上進行主備教師反思課堂,集體評課活動。

第五環節:主備修改,提升設計。主備教師根據集體評議的情況和建議對上課教案進行進一步完善和提升,形成最終教學方案,給組內其他教師每人一份設計進行課堂實踐。

第六環節:為我所用、個人反思。除主備教師的組內其他教師,根據主備教師修改和完善的教案,課堂教學實踐後進行個人反思。

以上教研六環節,每一位教師在教學設計時都要經歷三次備課。即“三案”。

一案:自己研究,確定個案。

二案:集體研討,完善教案。

三案:自我昇華,設計詳案。

“兩課”

為了使環環相扣的“六環-三案”形式產生效果,我們重點關注主備教師的示範課和個別教師的優質課。我們仍舊採取主管學科主任全程跟蹤、參與、互動的方式。因為同一學科統一時間開展教研,不能保證行政全程跟蹤,我們仍採取教研組長與學科主任共同商議與教務處協調倒出三節課時間實施的辦法。這樣的紮實有效的組級教研活動,我們本學期要堅持四次,每個循環利用兩週時間。

指導思想 篇三

我校自加入教育局語文主題學習實驗小組以來,新的教學理念正在逐步影響着我們的課堂教學,課堂教學結構和教學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學生讀書的意識不斷增強,三四年級正掀起一股轟轟烈烈的讀書熱。學生不但對《叢書》中的文章極感興趣,而且因《叢書》引發了對大量課外閲讀書目的熱情。閲讀增長了學生的見識,閲讀豐富了學生的積累,閲讀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能力,經過一學年的語文主題學習,我校三四年級學生的語文素養不斷提升,三年級在鎮抽考活動中,語文學科優秀率、合格率均名列全鎮第一;四年級在區抽考活動中語文成績名列全區第四名。但是,反思我們的語文課堂,仍然存在着只注重短期效益而忽視學生的長期積累,只注重課文的共性分析,而忽視個性化的閲讀指導的現象,這一切造成了課堂的高耗低效,導致了學生對語文學習的冷漠。經驗告訴我們學生如果失去了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也就失去了進一步發展的機會。蘇霍姆林斯基説:“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而是閲讀、閲讀、再閲讀”。語文教學必須從抓學生的閲讀開始,通過課堂教學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擴大閲讀量,讓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閲讀方法,增加學生的感悟和體驗。因此,堅守“語文主題學習實驗”,最大限度地轉變教師的教學理念;讓課堂教學“提速”,將課外閲讀納入課內,實現厚積薄發;讓生活走進課堂,把學習語言與體驗生活結合起來,從而使學生在大量閲讀中提高語文素養仍舊是我們本學期語文課堂教學的重中之重。

校本課程單元教學方案 篇四

校本課程是學校自主開發的一門課程,由學生自主參加,以學生活動為主,它與必修課程一起構成學校課程體系。但它與必修課程在內容、要求的深廣程度和活動形式的靈活程度等方面又不盡相同。校本課程更突出學生的自主性、自願性和靈活性。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和《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的要求,學校開發校本課程將對培養學生的興趣特長、創新思維習慣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團結協作和社會活動的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發現和培養人才具有重要意義。

一、培養目標

1、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發展個性特長。

2、拓展學生的知識領域,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修養和審美能力,陶冶情操、增進身心健康。

4、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精神,學習和掌握科學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

5、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和社會活動能力,使學生熱愛學校生活,適應社會。

二、校本課程開發和實施

1,建立領導機構。成立由校長、教師、課程專家、家長共同組成的學校課程開發和實施領導小組,由校長任組長,具體負責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實施。領導機構的職能是:

(1)為校本課程開發和實施提供組織保障和領導保障,組織教師積極參與學校課程開發;

(2)負責對校本課程的審議;

(3)負責確定學校課程開發內容,審議教師的課程綱要或活頁材料;

(4)負責協調學校課程開發工作,使校本課程開發具有合理性、創新性。

2、培訓師資

(1)對教師進行課程理論的培訓。讓教師初步掌握課程的一些基本原理,明確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常識、課程探究等基本原理,為課程開發提供理論依據。

(2)對教師進行專業知識培訓,不斷拓寬知識。

3、課程的開發和實施程序

(1)前期論證

既對所開發的校本課程進行前期論證。論證主要從兩個方面:一是將開發的目的、意義、項目報市課程開發項目領導小組,經領導小組討論認定;二是將開發的課程拿到學生中去徵求意見,看所開課程學生是否喜歡,是否需要。

(2)確定題目,蒐集資料

校本課程的開發首先需要明確主題、範圍與領域。主題的確立首先考慮以下因素:一是學生的內在需要。檢驗任何一類課程是否成功的標誌很多,但學生的需要必須放在首要位置。為了使開發的課程能夠符合學生的興趣和愛好,需在學生中展開廣泛的調查,通過發放問卷、開座談會等形式,讓學生自己確定感興趣的領域和知識。因此,課程的確立我們以學生的興趣、需求為基準。二是校本課程的開發必須有相應的資料、信息做支撐。課題確立後,要對社會和學校的課程資源進行評估,使開設的課程植根於社區和學校現有的課題資源中,這是校本課程開發可能性的保障。開發的課題主題確立後,要求課題組成員多渠道蒐集資料,既要利用圖書室、資料室收集文本資料,也要充分利用網絡,從網上獲取相關信息。在資料的收集和應用時。

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一是資料的科學性要經得起推敲;二是信息具有前沿性,要把與課程有關的最新信息、最新研究成果通過課程介紹給形式。

(3)撰寫《課程綱要》

申請開設校本課程的教師首先必須寫一份簡要的《課程綱要》,同時要附有課程介紹,交給學校課程開發委員會初審。《課程綱要》一般應包括下述內容:

①課程目標陳述(要全面、恰當、明確的闡述課程設計的目標與學習水平);

②課程內容或活動安排(要求突出重點,按從易到難的順序排序,設計選擇什麼樣的內容,或安排什麼樣的活動等);

③課程實施(包括方法、組織形式、課時安排、場地、設備、班級和規模等);

④課程評價(以開放性、發展性為原則,若需記成績,則要設計評定方式、記分方式,説明成績來源等);

(4)教師開通,學生選題

校本課程開發者開設的課程能否正式走向課堂,首先要進行開題,讓廣大學生來選。對校本課程的開題每學期將進行一次。凡是開設校本課程的教師每人給15分鐘左右的時間向全體學生介紹所要開設的課程的主要內容、目的、授課方式等,讓學生根據教師的介紹自主選擇。要開設的校本課程都許經過學生的經驗,並要求選修人數超過班級學生的半數以上。學生參與校本課程的選擇,既體現了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先進教育理念,又給教師增加了開發的壓力,促使教師認真學習,認真開發校本課程,不斷提高校本課程開發、實施的質量。

(5)實施。經校本課程開發和實施領導小組審定的校本課程,由課程開發和實施領導小組與教導處組織實施,並以輪次的形式反覆安排,在每一輪次中實施:選擇、實施、評價、調整等,不斷完善課程內容。

4、校本課程的管理

校本課程的常規管理由教導處負責,主要負責排課、教師教案的檢查。對學生上課的管理,由班主任負責統計班級選修人數,名單報送學校,由教導處負責檢查學生的上課的情況。要求教導處的常規管理方法講究科學,工作要細緻入微,確保本課程的正常運作。對教師備課的管理和教研、科研管理又學校負責。學校以教育科研為載體,通過承擔科研課題,開發校本課程。教師校本教材的編寫和備課以教研組為單位,在教導處的指導下進行,教研組長對教導處負責。

三、教學原則

校本課程與其他課程一樣,都是由學生全員參加的學校教育活動,在遵循一般教學原則的同時,還要考慮到其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在教學上還應注意以下原則:

1、自主性原則: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自主活動為主,教師講授、指導少而精,儘量讓學生多練、多動,多給學生以儘可能多的時間與想象、創造空間。

2、自願性原則:學生在“自選”科目時,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意願,報名後按各自選擇編組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

3、靈活性原則:教學內容、方法應以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定,教師應從學生的能力、效果等差異出發、因材施教,靈活作內容形式上的調整,使全體學生都得到發展。

4、開放性原則:體現在目標的多元化、內容的寬泛性、即時性,時間空間的廣域性、可變性,評價的主體性、差異。

四、教學形式

作為一門以學生實踐為主的課程,它的教育方式勢必要打破固有的教學模式,教師要儘可能給學生更大的自主活動餘地以及更多的相互交流的機會。在教學上應採用以下形式:

1、隊組式:如合唱、球類選項等;

2、個體式:如書法、計算機、學生閲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