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唐太宗李世民的簡介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51W

唐太宗李世民的簡介精品多篇

李世民簡介 篇一

李世民(598年1月28日-649年7月10日),即唐太宗(626年—649年在位),出生於武功別館(今陝西武功),唐高祖李淵和竇皇后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詩人。

李世民少年從軍,曾去雁門關營救隋煬帝。唐朝建立後,官居尚書令、右武候大將軍,受封為秦國公,後晉封為秦王,先後率部平定薛仁杲、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軍閥。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626年7月2日),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 被立為太子。唐高祖李淵退位後,李世民即位,改元貞觀。

李世民在位期間,積極聽取羣臣意見,對內以文治天下,虛心納諫,厲行節約,勸課農桑,使百姓能夠休養生息,國泰民安,開創貞觀之治。對外開疆拓土,攻滅東突厥與薛延陀,征服高昌、龜茲、吐谷渾,重創高句麗,設立安西四鎮,各民族融洽相處,被各族人民尊稱為“天可汗”,為唐朝盛世奠定重要基礎。

貞觀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649年7月10日),李世民因病駕崩於含風殿,享年五十二歲,在位二十三年,廟號太宗,葬於昭陵。

李世民愛好文學與書法,有詩作與墨寶傳世。

歷史評價 篇二

唐太宗李世民的文治武功,自古就為人所津律樂道,頌揚備至。學界對他的雄才偉略和他對中國歷史所作出的重大貢獻都給予積極的肯定。李世民是一位有作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在反隋建唐的鬥爭中起着領導作用,唐太宗玄武門之變的勝利,在客觀上對唐初社會歷史的發展起着積極作用。唐太宗不歧視少數民族,除對突厥的侵擾用兵外,主要是採用懷柔的政治手段處理民族問題,方法妥當,政策開明,有利於民族的團結和國家的統一。

唐太宗李世民 篇三

唐太宗即位後,從波瀾壯闊的農民戰爭中認識到人民羣眾力量的偉大,吸取隋朝滅亡的原因,非常重視老百姓的生活;同時,留心吏治,選賢任能,知人善用,從諫如流,重用魏徵等諍臣;並採取了一些以農為本,厲行節約,休養生息,文教復興,完善科舉制度等政策,使得社會出現了安定的局面;並大力平定外患,並尊重邊族風俗,促進了民族關係的融合,穩固邊疆,太宗則被四方諸國尊為“天可汗”。在太宗執政的貞觀年間(公元627-649年),在君臣的共同努力之下,出現了一個政治清明、經濟發展、社會安定、武功興盛的治世局面,史稱“貞觀之治”。這是唐朝的第一個治世,同時為後來的開元盛世奠定了厚實的基礎。

唐太宗晚年,為太子的問題而煩惱,太子李承乾與魏王李泰內鬥,結果太宗廢掉他們二人,最後立第九子晉王李治為太子。唐太宗死後,李治即位,是為唐高宗。唐高宗共在位三十四年(649——683)。高宗在即位之初,繼續執行太宗制訂的各項政治經濟制度,與李世勣、長孫無忌、褚遂良共同輔政。他們君臣都牢記太宗的遺訓遺囑,奉行不渝太宗訓令納諫、愛民。

唐高宗即位時即對羣臣宣佈:“事有不便於百姓者,悉宜陳,不盡者更封奏。”並日引刺史入閣,問以百姓疾苦;太宗訓令崇儉,高宗即召令:“自京官及外州有獻鷹隼及犬馬者罪之。”高宗君臣們蕭規曹隨,照太宗時法令執行,故永徽年間,邊陲安定(擊敗西突厥的進攻,攻滅高句麗、百濟、佔領了朝鮮半島的大部分地區),百姓阜安(人口從貞觀年間的不滿三百萬户,增加到380萬户,由於隋煬帝濫用民力,及之後隋末唐初長達十幾年的戰亂導致唐初人口鋭減),有貞觀之遺風,史稱“永徽之治”。另外,他在位期間,唐朝的領土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