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最後的姿勢》第一課時【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48W

《最後的姿勢》第一課時【精品多篇】

最後的姿勢 篇一

【教學目標】

1、瞭解報道與課文的區別,抓住課文重點句子,體會課文所要表達的深刻主旨。瞭解課文寫作方法。

2、通過人物的行為來理解人物的可貴品質,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充分感受人間可貴情感,體悟人間大愛,無私奉獻自己的愛。

3、瞭解汶川地震的情況,深切哀悼地震中逝去的人們,引導學生感受作者的激動心情,從而激發愛國、愛人民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1、抓住課文重點句子,體會課文所要表達的深刻主旨。

2、瞭解報道與課文的區別,通過品讀語言文字,能夠説出是“怎樣的姿勢”感受譚千秋老師對生命意義的追求和詮釋。瞭解課文寫作方法。

【教學過程】

一、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課文:最後的姿勢。。這件事最早來源於網上的一則簡短報道:請同學們看看這則報道,再默讀一下課文,看看誰能在最短的時間裏發現課文與這則報道的最大不同。

二、地震來臨的句子:

課文中哪裏描寫了地震的來臨?

1、忽然,課桌搖晃起來!整棟樓房都搖晃起來!地震!

2、樓房搖晃得越來越厲害了,並伴隨着刺耳的吱吱聲,外面陣陣塵埃騰空而起。

我們讀書還要進行想象,讀到這裏,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3、地動山搖。碎裂的磚塊、水泥板重重地砸下來,樓房塌陷了……

(1)聚焦這裏,你有沒有發現有什麼獨特的地方?讀。

4、出示三句話。這是課文中描寫地震情形的幾句話,讓我們感到處處危急,報道中有這樣的環境描寫嗎?

讓我們連起來讀,把我們的想象、感受融進去。

三、譚老師的反應:

1、在這樣的危急關頭,譚老師是什麼反應?

他意識到情況不妙,來不及多想,就大聲喊道:“大家快跑!什麼也不要拿!快”

(1)分秒必爭,容不得半點遲疑,讀。

(2)譚老師臨危不懼,在他的指揮下,大部分同學逃了出去,但還有四個同學來不及逃走,譚老師這時是怎麼做的?

2、譚老師立即將他們拉到課桌底下,雙手撐在課桌上,用自己的身體護住了四個學生。

(1)找出動詞。拉、撐、護,你讀出了什麼?

(2)讓我們們把時間定格下來,想一想,在立即的背後譚老師會想些什麼?

(3)瞬間的反映中看出了他對學生的關心、責任。想想譚老師平時是怎麼做的?3、張開雙臂,護住學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後的姿勢。

(1)這句話,包含着沉甸甸的分量,這不僅僅是老師張開雙臂護住學生的動作,他還是(無私大愛、沉沉的愛、對學生的希望、英勇、頑強、恪盡職守,師德崇高……)

(2)它是世界上最英勇最悲壯的姿勢,是世界上最偉大最有力量的姿勢!再讀句子,把你的體會送到句子中。

(3)報道中有這樣的正面描寫、細節描寫嗎?

四、譚老師就這樣走了,沒有給我們留下隻言片語,但他的師魂卻銘刻在每一個人心中,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人們的評價吧!

1、出示課文中三段話。讀。

2、這些話,譚老師聽見嗎?但我寧願相信,他的在天之靈一定會聽見,如果你是他的同事、學生、朋友,你會説什麼?

説話:譚老師,你是這樣的人,。

3、這些側面的描寫,報道中有沒有?

課文通過環境的渲染、細節的描寫和側面的烘托,讓我們感受到:

五、感受精神:

1、出示:譚千秋,一位普通的老師,他用自己的51歲的寶貴生命詮釋了愛與責任的師德靈魂。

(1)讀。詮釋?這段話中,譚老師用語言了嗎?用什麼來詮釋?(生命、姿勢、行為)

(2)在課文中,譚老師還用別的什麼方式來詮釋了什麼呢?讀讀1-3自然段,這些,報道中有沒有?

2、譚老師走得有些匆忙,但我們相信,他是從容而寬慰的,雕塑家劉浪為他塑了一張像。學到這裏,你又有什麼新的感悟呢?

我們從這最後的姿勢中感悟了很多很多,千言萬語,請把你想説的告訴同桌。

3、雕塑家為他塑像,作曲家為他譜曲,作家為他寫文,所有的一切告訴我們:出示: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最後的姿勢》第一課時 篇二

一、查字典,先理解帶點詞的意思,再聯繫上下文寫出詞語的意思,然後按要求練習。

1、生死攸關: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繪聲繪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

請再寫幾個表示口才好的四字成語:____ ____ ____

二、課文重點片段回放。

天空陰沉沉的。

下午兩點多,譚老師在教室上課。這堂課上,他給學生們講“人生的價值”。“人生的價值是什麼?是大公無私,是為他人着想,是為集體着想,為國家着想……”

忽然,課桌搖晃起來!整棟樓房都搖晃起來!地震!他意識到情況不妙,來不及多想,就大聲喊道:“大家快跑!什麼也不要拿!快……”同學們迅速衝出教室,往操場跑去。

樓房搖晃得越來越厲害了,並伴隨着吱吱聲,外面陣陣塵埃騰空而起。

但是,那短暫的幾秒鐘,哪裏能容得了所有的學生都能跑出去?在教學樓即將坍塌的瞬間,還有四位同學衝不出去了!譚老師立即將他們拉到課桌底下,雙手撐在課桌上,用自己的身體護住了四個學生。

地動山搖。碎裂的磚塊、水泥板重重地砸下來,樓房塌陷了……

1、摘抄地震來臨時樓房變化的詞語。_______________

2、“天空陰沉沉的。”這句話是__描寫,它的作用是:_______。

3、文中第三自然段連用5個感歎號,有什麼作用?

_______________。

4、將文中一句反問句改為陳述句。_______________。

5、從文中第五自然段當中的__、__和__三個動詞,可以看出________,這一段從__面直接描寫了譚老師的英雄行為。回顧全文,我們通過救援人員、獲救學生、一位老師的話,從__面烘托出譚老師的英雄壯舉。

6、這段話講了什麼?

_______________。

7、畫出描寫譚老師語言和動作的語句,從相關語句中你看到了一位怎樣的老師?

_______________。

三、小練筆,回顧全文,自由表達內心感受,用“譚老師,我想對您説……”這一句式來傾訴自己的敬佩之情。(用上排比的句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後的姿勢課文 篇三

今天,我讀了一篇名叫《最後的姿勢》的文章,文章裏的人物令我感動。

文章的大概內容是這樣的:5月12日,譚千秋老師早早的來到學校上課,在教室裏,突然,桌子搖晃起來,在老師的催促下,許多同學都逃了出來,還有四位同學沒有逃出來。譚老師立刻將他們拉到桌子底下,雙手撐在課桌上,用自己的身體擋住了四位同學。

當人們發現他的時候,四位同學還活着,但譚老師已經死了,雙手張開在課桌上,後腦被樓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

當時的人們都感動了,為這一位老師的精神而感動。

我也感動了,這是一位充滿了愛與責任的師德靈魂,他的精神應該值得我們學習。但有一位老師,地震來了,他不顧學生的安危,自己一個人跑了出去,留下學生在教室裏。這種老師,是不配當老師的,他沒有譚千秋老師這種師德靈魂,沒有一點老師的精神,在他心中,自私已經佔滿了他的心靈,他應該遭到全世界的唾罵。

在大地震時,也還有許許多多的老師像譚千秋老師那樣,犧牲自己的生命讓更多的學生獲救,他們都不顧自己的安危,努力保護自己的學生,讓我們一起歌頌他們吧!

最後的姿勢課文 篇四

在5·12汶川大地震中,發生了許多感人肺腑的故事,今天,我讀了《最後的姿勢》這篇文章,深深地被一個恪盡職守,大愛無邊的政治老師——譚千秋的事蹟所感動。

課文以感人的句子,記敍了地震來臨的瞬間,譚千秋老師首先想到的不是在家的女兒,而是身在教室的學生啊!在生死攸關的時刻,他義無反顧的張開雙臂,保護自己的學生。

救援人員的搬開碎石以後,譚千秋老師死去仍保持雙臂張開的姿勢,他至死也不忘——自己是一個老師啊!

“張開雙臂,保護學生。”

譚千秋老師用自己的生命詮釋了愛,責任是什麼,現在的人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奉獻,像譚千秋老師這樣的完全詮釋了愛與責任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唉!現在的人真令人悲哀。

善良絕對不能偽裝,因為從心底裏善良的人,才會善良,從心裏不善的人,他的內心也是邪惡。真善美從來是無價之寶,百利而無一害,善良不在於你怎麼想去別人,而在於用行動,用無言去幫助別人。才是真正的真善美,用行動證明吧,你是個最美的,去守護你守護的人吧。

最後的姿勢課文 篇五

他,綿竹市東汽中學一位普通的中學老師,在生死攸關之際,將生存的機會留給了學生,它不是別人,他就是在地震中救出四名學生的譚千秋老師。5月12日下午,當教學樓搖晃起來,譚老師立即讓同學們逃跑,可在教學樓即將坍塌之際,有四位同學逃不出去了,譚老師毫不猶豫的用自己的身體撐住了砸下來的天花板,用自己的生命救出了學生們。

當人們從廢墟中找到譚老師時,所有的人都被震撼了:張開雙臂,護住學生,成了譚老師聲明中最後的姿勢,而這個姿勢也被永遠定格在了人們腦中。

譚千秋,一位平時默默無聞平時耕耘在三尺講台的老師,在生與死的抉擇面前,毅然用自己並不強健的體魄為學生撐起了生命的天空,用血肉之軀建起了堅實的“長城”,用自己的生命為學生打造出生命之門的鑰匙。我為他的勇敢,為他的舉動,為他在生命的最後一刻無愧於自己的職業而震撼,而流淚。

司馬遷曾經説過:“人固有一死,有的重於泰山,有的輕如鴻毛。”譚老師,我想對你説:您死的重於泰山,死的轟轟烈烈,您生命中最後的姿勢成了人世間最偉大的姿勢,我們永遠愛戴您!

最後的姿勢課文 篇六

讀完課文《最後的姿勢》,我有很大的感觸,課文中的譚千秋老師,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課文主要講述了5月12日,譚千秋老師正在給同學們上課,突然間天搖地動,在樓房即將坍塌的瞬間,他將逃不出去的四位學生拉到課桌下,用自己的身體護住了四位學生。他雙臂張開趴在課桌上,後腦勺被砸的深凹下去,四位學生都活了下來,張開雙臂,護住學生了他生命中最後的姿勢。人們被震撼了,譚老師最後的姿勢,譜寫成生命的讚歌:“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讀完這篇課文,我被深深的打動,譚老師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四個學生的新生,他雖然是一位普通的老師,但他更是一位偉大的英雄,在生死攸關的那一刻,他把希望留給了孩子。

譚老師令我感動,此時此刻,我想對您説:“您用自己51歲的寶貴生命詮釋了愛與責任的師德靈魂,您誓死保護學生的壯舉,不僅令我永生難忘,更會激勵更多的人以您為榜樣。

譚千秋老師,您英勇無畏、捨生忘死、拼盡全力保護學生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最後的姿勢課文 篇七

今天,我讀了一篇文章,名字叫《最後的姿勢》,我讀了這個故事,深深地被這位母親打動了。

故事講的是:有一對夫婦是登山運動員,為慶祝兒子一週歲的生日,他們就頂揹着兒子去登七千米的雪山,他們輕鬆地登上的山頂,就在他們稍事休息準備向新的高度出發時,風雲突起,狂風大作。氣温途降至零下三四十度,由於風勢太大,他們找到了一個山洞,進去躲避一下。孩子不停的在叫,妻子就説要餵奶,每一次喂完奶,她身上的氣温就會下降,時間在一秒一秒的流逝,妻子的體温又一次次的下降。三天後,當救援人員趕到時,丈夫以凍昏,而他的妻子成了一座偉大的雕像,她的兒子,她用生命哺育的孩子正在丈夫的懷裏安然的睡眠,他臉色紅潤,神態安詳,最後,為了紀念這位的母親、妻子,丈夫決定將妻子最後的姿勢做成銅像,讓妻子最後的愛永遠流傳。

讀了這個故事,讓我知道了父母的愛是世間最偉大的愛,雖然這種愛有時候看不見,但能被感覺到,因為這種愛是全心和無私的。作為子女也應該盡孝心,烏鴉都只反哺之恩,何況我們呢!我們在平時的生活中,做力所能及的事,好好學習,不讓父母操心;父母下班累了,端杯茶,捶捶背……這都是對父母的愛。

《最後的姿勢》第一課時 篇八

一、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能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教學中,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引導更應該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開而不達,引而不彰。

二、教學背景分析

(一)教學內容

《最後的姿勢》是一篇敍事性散文,它是根據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時發生的那場突如其來的大地震中所湧現出來的可歌可泣的真實事件所寫的。譚千秋老師在災難來臨之際張開雙臂,將四個孩子守護在身下,他用行動證明了自己對人生的追求。為了更為立體地表現人物品質,作者還引用了最具説服性的三位人物的話語,側面烘托譚千秋老師的英雄壯舉,這樣的描寫使得譚千秋老師“張開雙臂,護住學生”的形象定格在我們心中,成為了一個永恆的瞬間。

(二)學生情況

本班很多學生從電視等媒體上知道了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出現了很多值得讚頌的人物,在第一課時他們就認識了譚千秋這個人物,對譚老師有了一定的瞭解。但是對“譚千秋老師對生命意義的追求和詮釋”的感受和理解“張開雙臂,護住學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後的姿勢”這句話都有一定的難度。

三、教學目標

1、通過品讀語言文字,能夠説出“最後的姿勢”的內在含義,感受譚千秋老師對生命意義的追求和詮釋。

2、理解文中重點句子“張開雙臂,護住學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後的姿勢”的意思。

3.通過蒐集、整理與閲讀資料,小組探究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獲取信息和自我學習的能力。

四、教學重難點

除了理解“最後的姿勢”所藴含的“愛與責任”的人生意義外,還能學會課文側面烘托的寫作手法。藉助自主閲讀的內容,也能寫上一小段。

五、教學流程示意圖

觀看畫面,情境導入

示範閲讀,初解人物

藉助文本,拓展遷移

總結提升,點明題目

六、  教學過程

(一)觀看畫面,情境導入。

多媒體播放2008年汶川地震的畫面並配以聲情並茂的解説,將孩子一下子拉回到那個令人痛徹心扉的時刻——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所有的轟然倒塌中,歷史就在這一刻定格,突如其來的災難將所有的歡聲笑語掩埋。裹滿污泥的手拽不住生的希望,張大的雙眼,是在尋求生的權利。生命在此刻脆弱無比。但他,卻用世間最美的姿勢延續了生命。他就是——譚千秋。

2.板書課題:最後的姿勢,請學生帶着真摯的情感朗讀。

【設計意圖:雖然2008年的這場大地震學生經歷過,也曾感動過,但隨着時間的推移,情感會慢慢淡下來。為了重新喚起學生對那場地震的真實感受,因此,我以此作為了課的開始。】

(二)示範閲讀,初解人物。

1.請一名學生朗讀課文第一小節,其餘的同學邊聽,邊思考“這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高中老師,會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2.展開討論:學生可能會從“給女兒洗漱、穿戴”“帶女兒散步”感受到他是個關愛家人的人;還可能從“早早地趕到”體會到他是個熱愛工作的人。

【設計意圖:學生的感悟往往是分散的,更缺少自己總結歸納的能力。因此,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要幫助學生髮現總結,如果要想知道這是一個怎樣的人就要學會觀察人物的動作、言行,從細微處入手,那樣才能真正讀透一個人。】

(三)合作探究,細品人物

1.在你眼裏譚千秋老師還是個怎樣的人呢,你是從哪裏讀到的?你是怎樣理解課題“最後的姿勢”的?請四人小組合作學習,讀讀第二到第七小節的課文,也試着從人物的動作言行和環境描寫等細節中去思考、解答。

2.小組合作,相互補充,得出較為全面的看法。

比如説,當學生從“譚老師立即將它們拉到桌子地下,雙手撐在課桌上,用自己的身體護住四個孩子”的“拉”“撐”“護”中體會到譚老師是個不顧自己安慰,一心想着學生的老師時,可以引導學生聯繫上文譚老師講課的內容,去體會他是個言行一致的人。還有引導學生從四次的環境描寫品味譚老師的精神。

3.小組推派代表,彙報學習成果。彙報分朗讀與研讀結果兩部分,以學生評價為主,教師評價點撥為輔。

【設計意圖: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是一個積極的引導者,在學生探究發生偏差時,在相互之間達不到共識時,在不能打開思路時,研究不夠深入時……總之,教師的引領應該是在學生出現問題,需要教師幫助的時候。】

(四)藉助文本,拓展遷移。

1.13日22點12分,當人們從廢墟中搬走壓在譚老師身上的最後一塊水泥板時,那畫面,讓多少人垂淚低泣,讓多少人為之震撼!教師出示救援人員、獲救學生、一位老師的話,指名學生朗讀,並説説自己讀後的感受。

讀着這三段文字,老師彷彿看到了三幅最感動,最美麗的畫面:展開雙臂,護住孩子的畫面;緊急時刻飛撲向孩子的畫面;指揮學生們逃離現場的畫面。三個不同的人物從不同的側面再一次烘托出了譚老師那高大的形象。這種寫作方法就叫做“側面烘托”

2.在明白了什麼是側面烘托與側面烘托的作用後,請學生回憶自己認真閲讀過的地震中發生的感人的事情,學習這一寫作方法,也來寫上一小段。

【設計意圖:這樣的設計,是建立在學生認真完成“前置性作業”的基礎上的。所謂“前置性作業”就是在課前佈置學生查閲資料,認真閲讀。閲讀時,要求學生關注人們對這些人物的讚美和評價。這種將第二天學習的內容提前學習、準備,順應了“先學後教”的理念,轉移了教學着力點,改變以前步步為營的教學狀態,真正做到了“以生為本”。這樣的教學起於文本,但不止於文本,它順應了語文學習的規律。】

(五)總結提升,點明題目。

1、結合小組學習成果,歸納總結出,在生命的最後時刻,每個人都有着自己最美麗的姿勢,這姿勢是他們在用愛和責任詮釋着生命的意義。

2.最後,用人們讚頌譚千秋的話“英雄不死,精神千秋”來讚頌所有這些可歌可泣的英雄們。記住英雄不死的是精神,他們是用生命去捍衞愛與責任。這也是我們所要從這些英雄身上汲取與捍衞的東西。

【設計意圖:由文本走向深入,是對主題的適度挖掘。這對於高段的學生來説並不是難事,何況它們皆出於學生的筆頭。提升需要教師的點撥與引導,哪怕只是簡單的幾句總結語。】

板書設計:

最後的姿勢                       側面烘托

張開雙臂  護住學生

愛與責任

【設計意圖:最後的姿勢有兩層含義,一個是譚老師生命最後的姿勢,另一個是透過這姿勢我們所品味到的“愛與責任”的人生意義。這兩點,在板書裏都能清晰地表達出來,學生能一目瞭然。】

點評:

整堂課的設計沒有瑣碎的問題,主要圍繞三個值得探究的大問題展開的:譚千秋是個怎樣的人?環境描寫對於人物精神的體現有什麼作用?側面烘托的作用是什麼?所有細節的指導與品味都藴於小組討論與教師點撥中。這樣的設計從整體入手,教師是站在宏觀的角度把握教材的。課堂設計以學生為主,教師堅信學生本身就是課堂教學的重要資源,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學生,而僅是為學生創設一定的情景,在引領中啟發學生自主感悟。

最後的姿勢課文 篇九

讀了《最後的姿勢》這篇課文,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下來,我又一次捧起這篇課文,那“張開雙臂,護住學生”的形象已銘刻在我心中。

這篇課文主要講:譚老師像平常一樣早早的起來,趕到學校。可就在這個平常的一天將發生不平凡的事。下午,兩點多,譚老師在教室上課,忽然,樓房搖晃了起來,譚老師趕忙指揮同學們衝出教室。可是,那短暫的幾秒鐘,哪裏容得了所有的學生衝出去?還有四位同學衝不出去了,讀到這兒,我想,譚老師肯定會自己逃生,不管這幾位同學。可我猜錯了,譚老師做出了常人無法做出的舉動,他張開雙臂,竟用自己的身體護住了四位學生。第二天,當人們發現他時,在場的人都被震撼了。獲救的學生感激他,老師們讚頌他。就是這樣一位平凡的老師,用自己寶貴的生命詮釋了愛與責任的師德靈魂。

譚千秋,一位平凡的老師,但他“張開雙臂,護住學生”的最後姿勢,讓我十分震撼。在生死攸關的時刻,一位捨己救人、忠於職守、大愛無疆的高大形象,已樹立在我的心中。這姿勢,就是人生的價值,這老師,就是我心中的偶像!

最後的姿勢 篇十

6.最後的姿勢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品讀語言文字,能夠説出“最後的姿勢”的內在含義,感受譚千秋老師對生命意義的追求和詮釋。

3.理解文中重點句子的意思。

4.能夠體會環境及其場景描寫對錶現人物精神品質的作用,學習側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學重點: 通過品讀語言文字,能夠説出“最後的姿勢”的內在含義,感受 譚千秋 老師對生命意義的追求和詮釋。

教學難點: 能夠體會環境及其場景描寫對錶現人物精神品質的作用,學習側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3.瞭解課文內容,理清課文層次。

教學過程:

一、背景導入,初入情境

1.師:同學們,還記得 2008年5月12日 14分28分04秒嗎?(四川汶川里氏8級地震)

2.看圖片(書上的兩幅),感受大地震給人們帶來的巨大災難。

3.請學生交流預習中搜集的地震中的感人故事。(至少兩個)

二、揭示課題,瞭解譚千秋

1.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最後的姿勢》,也是發生在地震中的一個感人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譚千秋

2.簡介譚千秋,先請學生講,教師補充。

三、課題引領,初讀課文

1.通過預習,你能來模仿一下,譚老師最後的姿勢是怎樣的嗎?(請生模仿)

2.初讀課文,讀完後思考:譚老師“最後的姿勢”是什麼樣子的?用“    ”在文中畫出相應的語句。(張開雙臂,護住學生)文中還有兩處也可。

四、朗讀詞語組塊,概括主要內容

1.分組出示詞語,朗讀,交流預習中理解的詞語

(1)廢墟  坍塌  塌陷  塵埃

(2)震撼  詮釋  生死攸關

(3)妙語連珠  大公無私  師德靈魂  愛與責任

2.瀏覽課文,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在教學樓即將坍塌的時候,譚千秋老師用自己的身體護住了四個學生,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五、理清課文脈絡,體會寫作方法

1.學習給課文分段,學生自主練習。

第一段(1)5.12 譚千秋 老師早早地趕到學校上班。

第二段(2-7)在地震來臨時, 譚千秋 老師用自己的身體保護四個學生的經過。

第三段(8-10)地震後,救援人員、獲救學生 和 老師的感受。

第四段(11-12)人們對 譚千秋 老師的深情讚頌。

2.體會正面描寫、側面描寫,細節描寫,環境烘托等寫作方法。

(1)第二段:正面描寫 第三段:側面描寫

(2)第二段:環境烘托

(3)第6節最後一句:細節描寫

課內十分鐘安排:

1.交流地震中的感人故事。

2.自主練習給課文分段。

作業:

1.高質量完成本課的《習字冊》。

2.抄寫文中的詞語2遍。摘抄文中的成語。

3.《補充習題》作業 。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品讀語言文字,能夠説出“最後的姿勢”的內在含義,感受譚千秋老師對生命意義的追求和詮釋。

3.理解文中重點句子的意思。(課後3)

4.能夠體會環境及其場景描寫對錶現人物精神品質的作用,學習側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第一板塊:圖片入境,導入課文

1.出示相關圖片

2.板書:最後的姿勢

3.齊讀課題。

面隊死亡,我們可能無法作出更多的選擇,可是 譚千秋 老師卻義無返顧地選擇了一個特殊的生命姿勢。那麼這最後的姿勢是一個怎樣的姿勢呢?從課文中提煉出一句話。

第二板塊:讀順課文,讀懂姿勢

1.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文中幾處描寫了譚老師“最後的姿勢”,畫出來,認真讀一讀。

3.找出最感動你的句段,在組內認真朗讀。

第三板塊:品讀姿勢,豐富英雄形象

張開雙臂,護住學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後的姿勢。

1.課文中有兩處描寫譚老師姿勢的句子,請同學們快速瀏覽,用橫線畫下來讀一讀。

2.出示6、8兩節相關句子

a、護生的姿勢

譚 老師立即將他們拉到課桌底下,自己弓着背,雙手撐在課桌上,用自己的身體護住了四個學生。

(1)體味用詞的準確性。

(2)啟發學生想象:如果沒有 譚 老師的拉、撐、護,就會出現什麼樣的惡果?

(3)再現地震情形,

忽然,課桌搖晃起來!整個樓房都搖晃起來!地震!

樓房搖晃得越來越厲害了,並伴隨着刺耳的吱吱聲,外面陣陣塵埃騰空而起。

地動山搖。碎裂的磚塊、水泥板重重地砸下來,樓房塌陷了……

就是在這樣生死攸關的情況下, 譚 老師立即將——引讀護生的姿勢。

過渡:地動山搖。碎裂的磚塊、水泥板重重地砸下來,樓房塌陷了……只是一瞬間的震盪, 譚 老師永遠告別了和風陽光雨露,還有人間的歡笑淚水,永久沉睡在了眾人撕心裂肺的淚水中。他那最後的一撐把生的希望留給了自己的學生,而自己卻永遠地倒下了……當人們在廢墟中發現他的時候,在場的人都被震撼了!

b、犧牲的姿勢

“我們發現他的時候,他雙臂張開趴在課桌上,後腦被樓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護着四個學生,四個學生都還活着!”

(1)這一句中你最感動的詞語有哪些?説説令你感動的理由?(抓住“死死”等詞語,感受人們對 譚 老師的敬意。)

(2)品味用詞

補充材料: 譚 老師是一位十分注重教書育人的老師, 5月12日 那天下午2點多,他一如既往地在教室為學生們上課。這堂課上,他給學生們講“人生的價值”。“人生的價值是什麼?是大公無私,是為他人着想,為集體着想,為國家着想……”他是這麼説,更是這麼做的。在學生眼裏, 譚 老師講課繪聲繪色,不僅妙語連珠,而且很有幽默感。從教26年來, 譚 老師不僅教學成績顯著,被評為特級教師,而且他非常愛學生,在校園裏看到一塊小石頭都要撿起來,生怕學生們在玩耍時受傷,被同事們譽為“最疼愛學生的人”。

然而同學們再也聽不到 譚 老師的聲音了,講台上再也見不到那充滿活力的身影了。師生齊讀:

張開雙臂,護住學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後的姿勢

(3)同學們,這最後的姿勢是       的姿勢;這最後的姿勢是       的姿勢;這最後的姿勢是           的姿勢。(英勇的姿勢  頑強的姿勢   愛的姿勢   師德崇高的姿勢……)

第四板塊:評價人物,英雄永存

過渡: 譚 老師永遠離開了我們,當人們從廢墟中搬走壓在 譚 老師身上的最後一塊水泥板時,人們震撼了。

1.災難發生後,第一個發現譚老師的救援人員眼含熱淚地説:“       ;”獲救的學生説:“           ;”一位老師説:“                   。”

2.聽了這個故事的我們,想這樣説:…   。(把最想説的一兩句寫下來)千説萬説,在大家心中,他是一個          、      的老師。

小結:譚千秋一個普 通的 老師,一位平凡而又偉大的老師,他用自己的行為詮釋了教師的愛與責任,同學們,俗話説“大愛無痕”, 譚 老師就是將自己的大愛化成了最後的姿勢——    ,所以人們這樣讚頌——

板書: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第五板塊:總結延伸,昇華主題

汶川大地震是一場百年不遇的災難,人在自然災難面前是渺小的,但生命的堅強和人間的大愛卻是光彩奪目的。在這國難家難突然降臨之時,可愛可敬的人們演繹了一個個驚天地泣鬼神的感人故事。 譚千秋 老師就是其中之一。讓我們記住他恪盡職守、充滿無私大愛的雙臂,記住他令世人永生難忘的——(齊讀課題)最後的姿勢!

這是人民教師最後的姿勢,有那麼多教師,儘管姿勢不同,但都用生命中最後的姿勢守護着他們的學生,給了學生們生的陽光。

(拓展資料)

汶川縣映秀鎮的羣眾徒手搬開垮塌的鎮國小教學樓的一角時,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一名男子跪僕在廢墟上,雙臂緊緊摟着兩個孩子,兩個孩子還活着,而他已經氣絕。由於緊抱孩子的手臂已經僵硬,救援人員只得含淚將之鋸掉才把孩子救出。這就是該校29歲的老師張米亞。“摘下我的翅膀,送給你飛翔。”多才多藝、最愛唱歌的 張米亞 老師用生命詮釋了這句歌詞。

四川什邡市紅白鎮中心學校20出頭的二年級語 文 老師湯宏最後的姿勢定格在這樣的畫面上——兩個胳膊下各抓了一個孩子,身子下還護着幾個孩子,被他用血肉之軀護住的孩子們幸運地活了下來。

向倩:什邡市龍居國小英語教師。向倩的遺體被發現時,她已被壓斷為3截。幾乎碎成一團的上半身,張開的雙臂下,緊緊摟着三個也已死去的學生。救援人員怎麼也無法扳開她的雙手,現場的武警官兵為之落淚,紛紛行起軍禮。説到向倩,校長謝洪安的眼睛再次濕潤:“ 向 老師當時離逃生口最近,她在三樓給六二班上課,只需跨出教室門,再兩步,衝到走廊,就能躲開轟然坍塌的樓板,從樓道逃生!”

26歲的袁文婷老師走了,離開了她深愛的講台,離開了她留戀的世界,陪伴她的,只有幾個地震時她來不及救出的學生!她走得那樣的慘烈和壯烈,留給我們的是廢墟中一個身軀的兩截,一雙巨大的雙臂下還護着兩個學生,這就是她最後的人生,最後的姿勢!永遠、永遠地定格在這個世界。

“少年智則中國智,少年強則中國強。”我想,正是因為有這樣一個個老師,塑造和捍衞了我們所謂的師魂,我們每一個炎黃子孫都有理由為這個災難中的四川,災難中的中華民族吶喊:

汶川加油!四川加油!中國加油!

【板書設計】

6.最後的姿勢

愛        責任

恪盡職守

大公無私

課內十分鐘安排:

1.閲讀補充材料。

2.練説:這最後的姿勢是       的姿勢。

3.練説:評價人物

4.練筆:聽了這個故事的我們,想這樣説:      。(把最想説的一兩句寫下來)

【推薦閲讀】

地震中的父與子

作業設計:

1.完成課後的第2.3題,記住答案的要點。

2. 完成《補充習題》剩下作業。

3.朗讀課文,每個同學都要做到有感情,優生用演講的方式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