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高二生物選擇性必修三知識點整理(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5W

高二生物選擇性必修三知識點整理(精品多篇)

高二必修三生物知識點 篇一

1、演替:隨着時間的推移,一個羣落被另一個羣落代替的過程。

巖階段→地衣階段→苔蘚階段→草本植物階段→灌木階段→森林階段

(1)初生演替:是指在一個從來沒有被植物覆蓋的地面或者是原來存在過植被,但被徹底消滅的地方發生的演替。

(2)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雖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條件基本保留,甚至還保留了植物的種子或其它繁殖體的地方發生的演替。

2、種羣密度的測量方法:樣方法(植物和運動能力較弱的動物)、標誌重捕法(運動能力強的動物)

3、種羣:一定區域內同種生物所有個體的總稱。

羣落:同一時間內聚集在一定區域所有生物種羣的集合。

生態系統:一定區域內的所有生物與無機環境。地球上的生態系統:生物圈

4、種羣的數量變化曲線:

(1)“J”型增長曲線條件:食物和空間條件充裕、氣候適宜、沒有敵害。

(2)“S”型增長曲線條件:資源和空間都是有限的。

5、K值(環境容納量):在環境條件不破壞的情況下,一定空間中所能維持的種羣的數量,選擇在K/2時捕撈資源,在K/2之前進行蟲害殺滅(降低環境容納量)

6、豐富度:羣落中物種數目的多少

一、細胞與穩態

1、體內細胞生活在細胞外液中

2、內環境的組成及相互關係

(1)毛細淋巴管具有盲端,毛細血管沒有盲端,這是區別毛細淋巴管和毛細血管的方法。

(2)淋巴來源於組織液,返回血漿。圖示中組織液單向轉化為淋巴,淋巴單向轉化為血漿,這是判斷血漿、組織液、淋巴三者關係的突破口。

3、內環境中存在和不存在的物質

(1)存在的物質主要有:①營養物質:水、無機鹽、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維生素等。

②代謝廢物:CO2、尿素等。 ③調節物質:激素、抗體、遞質、淋巴因子、組織胺等。

④其他物質:纖維蛋白原等。

(2)不存在的物質主要有:①只存在於細胞內的物質:血紅蛋白及與細胞呼吸、複製、轉錄、翻譯有關的酶等。 ②存在於消化道中的食物及分泌到消化道中的消化酶。

4、在內環境中發生和不發生的生理過程

(1)發生的生理過程①乳酸與碳酸氫鈉作用生成乳酸鈉和碳酸實現pH的穩態。 ②興奮傳導過程中神經遞質與受體結合。 ③免疫過程中抗體與相應的抗原特異性地結合。 ④激素調節過程,激素與靶細胞的結合。

(2)不發生的生理過程(舉例) ①細胞呼吸的各階段反應。 ②細胞內蛋白質、遞質和激素等物質的合成。 ③消化道等外部環境所發生的澱粉、脂質和蛋白質的消化水解過程。

技法提煉

內環境成分的判斷方法

一看是否屬於血漿、組織液或淋巴中的成分(如血漿蛋白、水、無機鹽、葡萄糖、氨基酸、脂質、O2、CO2、激素、代謝廢物等)。若是,則一定屬於內環境的成分。

二看是否屬於細胞內液及細胞膜的成分(如血紅蛋白、呼吸氧化酶、解旋酶、DNA聚合酶、RNA聚合酶、載體蛋白等)。若是,則一定不屬於內環境的成分。

三看是否屬於外界環境液體的成分(如消化液、尿液、淚液、汗液、體腔液等中的成分)。若是,則一定不屬於內環境的成分。

5、細胞外液的理化性質

(1)滲透壓:

血漿滲透壓:主要與無機鹽、蛋白質的含量有關,。細胞外液的滲透壓:主要與Na+、Cl-有關。

溶液滲透壓:溶液濃度越高,溶液滲透壓越大。

(2)酸鹼度:正常人血漿接近中性,PH為7.35-7.45。與HCO3-、HPO42-等離子有關。

(3)温度:體細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維持在37℃左右。

易錯警示與內環境有關的2個易錯點:(1)內環境概念的適用範圍:內環境屬於多細胞動物的一個概念,單細胞動物(原生動物)以及植物沒有所謂的內環境。(2)血漿蛋白≠血紅蛋白:血漿蛋白是血漿中蛋白質的總稱,屬於內環境的成分;而血紅蛋白存在於紅細胞內,不是內環境的成分。

6、內環境的穩態

(1)穩態:正常機體通過神經系統和體液免疫調節,使各個器官、系統協調活動,共同維持內環境的相對穩定狀態。

(2)機體維持穩態的主要調節機制是神經—體液—免疫調節。

(3)內環境穩態意義:內環境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

7、組織水腫及其產生原因分析

組織間隙中積聚的組織液過多將導致組織水腫,其引發原因如下

1、染色質:在細胞核中分佈着一些容易被鹼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這些物質是由DNA和蛋白質組成的。在細胞分裂間期,這些物質成為細長的絲,交織成網狀,這些絲狀物質就是染色質。

2、染色體:在細胞分裂期,細胞核內長絲狀的染色質高度螺旋化,縮短變粗,就形成了光學顯微鏡下可以看見的染色體。

3、姐妹染色單體:染色體在細胞有絲分裂(包括減數分裂)的間期進行自我複製,形成由一個着絲點連接着的兩條完全相同的染色單體。(若着絲點分裂,則就各自成為一條染色體了)。每條姐妹染色單體含1個DNA,每個DNA一般含有2條脱氧核苷酸鏈。

4、有絲分裂:大多數植物和動物的體細胞,以有絲分裂的方式增加數目。有絲分裂是細胞分裂的主要方式。親代細胞的染色體複製一次,細胞分裂兩次。

5、細胞週期:連續分裂的細胞,從一次分裂完成時開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時為止,這是一個細胞週期。一個細胞週期包括兩個階段:分裂間期和分裂期。分裂間期:從細胞在一次分裂結束之後到下一次分裂之前,叫分裂間期。分裂期:在分裂間期結束之後,就進入分裂期。分裂間期的時間比分裂期長。

6、紡錘體:是在有絲分裂中期細胞質中出現的結構,它和染色體的運動有密切關係。

7、赤道板:細胞有絲分裂中期,染色體的着絲粒準確地排列在紡錘體的赤道平面上,因此叫做赤道板。

8、無絲分裂:分裂過程中沒有出現紡錘體和染色體的變化。例如,蛙的紅細胞。

公式:1)染色體的數目=着絲點的數目。2)DNA數目的計算分兩種情況:①當染色體不含姐妹染色單體時,一個染色體上只含有一個DNA分子;②當染色體含有姐妹染色單體時,一個染色體上含有兩個DNA分子。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識點複習篇二

1、種羣的數量變化有哪些?

包括增長、波動、穩定、下降。

2、影響種羣數量變化的因素有哪些?

⑴、環境因素:食物、生存空間、氣候、敵害等。

⑵、內部因素:出生率、死亡率,年齡組成,性別比例,遷入率、遷出率。

3、種羣增長曲線:

⑴、“J”型增長曲線:

①、條件:食物、空間充裕,氣候適宜,沒有敵害。

②、若種羣初始數量為:N0,年增長率為λ,則t年之後種羣數量為:Nt=N0λt

⑵、“S”型增長曲線:

①、“S”型曲線:種羣經過一定時間的增長後,數量趨於穩定的增長曲線。

②、K值:為滿載量。即在環境條件不受破壞的情況下,一定空間中所能維持的種羣數量。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識點梳理 篇三

1、顯微結構:在普通光學顯微鏡中能夠觀察到的細胞結構。

2、亞顯微結構:在普通光學顯微鏡下觀察不能分辨清楚的細胞內各種微細結構。

3、原核細胞:細胞較小,沒有成形的細胞核。組成核的物質集中在核區,沒有染色體,DNA不與蛋白質結合,無核膜、無核仁;細胞器只有核糖體;有細胞壁,成分與真核細胞不同。

4、真核細胞:細胞較大,有真正的細胞核,有一定數目的染色體,有核膜、有核仁,一般有多種細胞器。

5、原核生物:由原核細胞構成的生物。如:藍藻、細菌(如硝化細菌、乳酸菌、大腸桿菌、肺炎雙球菌)、放線菌、支原體等都屬於原核生物。

6、真核生物:由真核細胞構成的生物。如:酵母菌、黴菌、食用菌、衣藻、變形蟲、草裏履蟲、瘧原蟲等。

7、細胞膜的選擇透過性:這種膜可以讓水分子自由通過,細胞要選擇吸收的離子和小分子(如:氨基酸、葡萄糖)也可以通過,而其它的離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如:信使RNA、蛋白質、核酸、蔗糖)則不能通過。

8、膜蛋白:指細胞內各種膜結構中蛋白質成分。

9、載體蛋白:膜結構中與物質運輸有關的一種跨膜蛋白質,細胞膜中的載體蛋白在協助擴散和主動運輸中都有特異性。

10、細胞質:在細胞膜以內、細胞核以外的原生質,叫做細胞質。細胞質主要包括細胞質基質和細胞器。

11、細胞質基質:細胞質內呈液態的部分是基質,是細胞進行新陳代謝主要場所。

12、細胞器:細胞質中具有特定功能的各種亞細胞結構的總稱。

13、細胞壁:植物細胞的外面有細胞壁,主要化學成分是纖維素和果膠,其作用是支持和保護。其性質是全透的。

高二生物必修三複習知識點梳理 篇四

1.生物體具有共同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

2.從結構上説,除病毒以外,生物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3.新陳代謝是活細胞中全部的序的化學變化總稱,是生物體進行一切生命活動的基礎。

4.生物體具應激性,因而能適應周圍環境。

5.生物體都有生長、發育和生殖的現象。

6.生物遺傳和變異的特徵,使各物種既能基本上保持穩定,又能不斷地進化。

7.生物體都能適應一定的環境,也能影響環境。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識點梳理 篇五

生物圈的概念

生物圈的概念是由奧地利地質學家休斯(s)在1375年首次提出的,是指地球上有生命活動的領域及其居住環境的整體。它包括海平面以上約10000米至海平面以下11000米處,其中包括大氣圈的下層,巖石圈的上層,整個土壤圈和水圈。但絕大多數生物通常生存於地球陸地之上和海洋表面之下各約100m厚的範圍內。

生物圈主要由生命物質、生物生成性物質和生物惰性物質三部分組成。生命物質又稱活質,是生物有機體的總和;生物生成性物質是由生命物質所組成的有機礦物質相互作用的生成物,如煤、石油、泥炭和土壤腐殖質等;生物惰性物質是指大氣低層的氣體、沉積巖、粘土礦物和水。

由此可見,生物圈是一個複雜的、全球性的開放系統,是一個生命物質與非生命物質的自我調節系統。它的形成是生物界與水圈、大氣圈及巖石圈(土圈)長期相互作用的結果,生物圈存在的基本條件是:

第一,可以獲得來自太陽的充足光能。因一切生命活動都需要能量,而其基本來源是太陽能,綠色植物吸收太陽能合成有機物而進入生物循環。

第二,要存在可被生物利用的大量液態水。幾乎所有的生物全都含有大量水分,沒有水就沒有生命。

第三,生物圈內要有適宜生命活動的温度條件,在此温度變化範圍內的物質存在氣態、液態和固態三種變化。

第四,提供生命物質所需的各種營養元素,包括O2、CO2、N、C、K、Ca、Fe、S等,它們是生命物質的組成或中介。

高二生物選擇性必修三知識點整理 篇六

1、遺傳病是指因遺傳物質不正常引起的先天性疾病,通常分為單基因遺傳病、多基因遺傳病和染色體異常遺傳病三類。

2、單基因遺傳病: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屬於單基因遺傳病。

3、多基因遺傳病:由多對等位基因控制。常表現出家族性聚集現象,且比較容易受環境影響。

4、染色體異常遺傳病:例如遺傳病是由染色體異常引起的。

5、優生學:運用遺傳學原理改善人類的遺傳素質。讓每個家庭生育出健康的孩子。

6、直系血親”指由父母子女關係形成的親屬。如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子女、孫子女等。

7、“旁系血親”指由兄弟姐妹關係形成的親屬。

8、“三代以內旁系血親”包括有共同父母的親兄弟姐妹、有共同祖父母的堂兄弟姐妹、有共同外祖父母的表兄弟姐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