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莫扎特小時候的故事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8.97K

莫扎特小時候的故事精品多篇

外國名人莫扎特的故事 篇一

羅馬帝國時期,在奧地利的薩爾茨堡,莫扎特誕生於一個音樂世家:他的父親不僅是那座城中宮廷大主教樂團的一位小提琴手,也是當地很有名的作曲家。他的母親也非常喜愛音樂,大提琴和小提琴都演奏得非常好。可以説,自從莫扎特來到人間的那一刻起,他的生命就充滿了音樂。

在莫扎特1歲的時候,母親就經常給他唱美麗的歌謠,一聽到這美妙的歌聲,小莫扎特就高興得“依依呀呀”地喊着,興奮地揮動着小小的胳膊;而當不懂音樂的人聒噪起來時,莫扎特就開始傷心得哇哇大哭。看到這些,莫扎特的父親高興地説:“這孩子有音樂天賦!”於是,父親便經常給他彈奏樂曲。漸漸地,莫扎特開始能夠準確地哼出一些簡單的兒歌了,那時,他才只有2歲。更有意思的是,在莫扎特玩的時候,只有這遊戲和音樂相關,他才玩得快樂,玩得盡興。而一旦莫扎特表演唱歌,便會全身心地投入進去。任何人也別想讓他分心。

莫扎特到了3歲,就更是顯出了非同尋常的音樂天賦。當父親教他的姐姐彈琴時,小莫扎特就在一旁觀察着父親是怎麼彈的,然後把其中的要點銘記於心。久而久之,小莫扎特不僅能幫姐姐指出彈錯的地方,而且能準確無誤地辨明任何樂器上奏出的單音、雙音、和絃的音名,他甚至還可以輕易地説出杯子、鈴鐺等器皿碰撞時所發出的音高。

就這樣,莫扎特才4歲便能夠跟着父親學習彈鋼琴了,儘管他年紀幼小,但卻十分認真。當家人閒暇時,他便給他們彈奏曲子。如果有客人登門造訪,他更是要好好地表演一番,而那些客人則個個驚歎於小莫扎特的認真與才華。莫扎特剛滿5歲就開始不滿足於只彈奏別人的曲子,他開始嘗試創作一些簡單的小曲子。有一次,莫扎特的父親與一位朋友一起回到家中,看到5歲的兒子正聚精會神地隊在五線譜紙上寫着什麼。父親就問他在幹什麼,莫扎特一本正經地回答:“我在作曲。”孩子的行為讓兩位大人相覷而笑,面對着紙上七扭八歪的音符,他們以為這只不過是小孩子的遊戲罷了。然而,當細心的父親將莫扎特的作品認真地看了幾眼之後/他忽然興奮地眼喰淚花,對客人喊道:“親愛的,你快來看!這上面寫的是多麼正確而有意義啊!”在歐洲音樂史的源遠長河中,自幼便顯示出音樂天賦的人並不罕見,可像莫扎特那樣早熟的奇才,能在那樣小的年齡便被公認為是“神童”的音樂家,卻再難找尋。

為了使小莫扎特在音樂和各方面的知識上都能迅速增長,父親竭盡心血,精心栽培,他對莫扎特的學習與訓練是極為嚴格的,除了複雜的音樂理論與演奏技能外,他還要教莫扎特拉丁文、法文、意大利文、英文,以及文學和歷史方面的知識。從1762年起,在父親的帶領下,6歲的奠扎特和10歲的姐姐南內爾就開始了漫遊整個歐洲大陸的旅行演出。他們到過慕尼黑、法蘭克福、波恩、維也納、巴黎、倫敦、米蘭、波隆那、佛羅倫薩、那不勒斯、羅馬、阿姆斯特丹等許多地方,所到之處無不引起巨大的轟動!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他們被皇帝請進皇宮進行表演。然而,這些鮮花、掌聲和歡呼的背後,是艱苦的練習、苛刻的條件和可怕的考驗。

唯和提議,小莫扎特都能從容應對。他曾當場試奏從未接觸過的技巧艱深的樂曲;曾按照聽眾臨時設想的幾個低音即興作曲;曾用多條手帕將眼睛蒙fl:並根據指定的調性當即彈奏鋼琴;他還曾在一場音樂會上從頭至尾全部演奏自己的作品……就是這樣,莫扎特的演出幾乎毎場都長達四五個小時之久,可莫扎特卻從沒有出過任何紕漏和差錯,他把這些經驗當做是對自己音樂才能的考試和測驗。因為他知道“音樂神童”、“大自然的奇蹟”等説法是人們對他的美譽,只有不斷地付出辛勞與汗水,才能永遠徜徉在音樂的海洋之中。

這些演出履歷讓莫扎特迅速成長,他的音樂水平飛速進步,這為他能夠成為這個世界上一流的大師做了充分的積澱。這其中有兩次經歷讓莫扎特畢生難忘:一次是莫扎特8歲那年在英國碰上了世界聞名的音樂大師巴赫。巴赫對小莫扎特—見如故,非常喜歡他,答應要親自指導他。於是,小小年紀的莫扎特便高興地寫了一首曲子説要挑戰老師,他説巴赫肯定彈不了這首曲子。巴赫聽了付之一笑,便坐下來演奏,不想彈着彈着,曲子的樂譜上顯示手需在鋼琴鍵盤的兩端,而同時還需彈奏鍵盤中間位置的一個音符。這下可把巴赫難住了,他覺得這首曲子世界上沒有人能夠彈奏出來。可莫扎特卻認真地坐下彈奏起來,到這段樂譜的時候,他手在兩邊彈奏,卻用子彈奏了中間的那個音符。這下巴赫笑了起來,笑聲中滿是讚賞和喜悦。另一次是在意大利的波隆那。波隆那不僅是當時所有音樂家嚮往的地方,而且是當時世界上最偉大的音樂教授馬提尼的居所所在。任何音樂家只要能得到他的讚賞,那麼立刻可以在全歐洲享有美譽。而這一次也不例外,馬提尼見到了莫扎特,在對他進行了一些測試之後,便對他大加讚賞,並且主動要求給莫扎特上課,給他傳授對位法的知識。馬提尼對莫扎特的教誨使得這位少年的技藝更上了一層樓。

有一次,莫扎特在羅馬教皇音樂廳的藏品裏聽到了一首聖歌,這是一首彌足珍貴的樂譜,它是從來不外傳的,所以人們只能聽到音樂,卻從來看不到這首音樂的樂譜。然而,莫扎特仔細地聽了一遍後,便在鋼琴上一個音符不差地把它演奏出來。從此這首“絕密的聖歌”再也沒有什麼神祕性了。而莫扎特也因此得到教皇的賞識,並被賜予了“奠扎特爵士”的稱號。

1772年,16歲的莫扎特終於結束了長達10年之久的漫遊生活,回到自己的家鄉薩爾茨堡,在大主教的宮廷樂隊裏擔任首席樂師。雖然莫扎特有着曠世奇才,而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了極大的榮譽,可是在大主教的眼中,他不過是一個演奏音樂的奴僕,甚至連僕人也不如。在那個時代,人們是不會重視音樂家的,而那個大主教本來又是一位飛揚跋扈的暴君。於是莫扎特便迎來了人生中一段較為昏喑的時期。大主教要求他每天在前廳穿堂裏,恭候自己的吩咐,並可以隨時斥責辱罵他,或者嚴厲地懲罰他。然而,莫扎特很強的自尊心和獨立不羈的果敢精神不容許自己成為這樣的奴隸。於是,為了爭取人身自由與創作的自由,他經過激烈的鬥爭,終於擺脱了大主教的侮辱與控制。他於1777年再次外出旅行演出,期望能找到一個落腳之處,永遠離開薩爾茨堡。他先後在慕尼黑和曼海姆教學、演出,這些經歷進一步加深了對不平等制度的認識和體會。在曼海姆時,他得到—些市民音樂家的幫助與同情,並接觸到當時歐洲重要的曼海姆樂派,聽到了一流管絃樂隊的演奏。

然而,最令人沒有想到的是,這位曾轟動過整個歐洲的金光閃閃的寵兒竟然一直都沒有謀到職位,直到莫扎特的母親病逝,他還是被殘酷的現實社會無情地冷落着。人們只把他的音樂看做是一種消遺和娛樂,而從未真的欣賞他,尊重他。因此,懷才不遇的莫扎特到最後不得不重新回到薩爾茨堡,這樣一來,大主教當然更加刻薄地對待他。可以想象當時莫扎特的辛酸與窘境。

1781年6月,莫扎特終於在忍無可忍當中與大主教公開決裂,他毅然辭職離去,成為歐洲歷史上第一位公開擺脱宮廷束縛的音樂家。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這種舉動簡直是難以想象的。因為,這舉動意味着艱辛、飢餓,甚至死亡。但這些都不能讓莫扎特向大主教低頭。擺脱了宮廷束縛的莫扎特生活異常艱辛,為了維持生活的基本需要,他拼命地工作——教課、演出、創作,永無休止,而這樣的努力換來的仍舊是窘迫的生活。他熱愛生活、充滿詩意,在寒冷的冬天,他沒錢買煤,為了驅趕寒冷,他和妻子便在家裏愉快地翩翩起舞,以求熬過寒冷的冬季。

是的,這樣的經歷把莫扎特的音樂磨鍊得典雅秀麗,如同珍珠一樣玲瓏剔透,又似陽光一般熱情温暖,無時無刻不洋溢着青春的生命力。可以説,莫扎特的音樂能深刻地反映出當時那個時代的精神,尤其是體現在歌劇作品中的市民階層的思想,無論是在當時還是在現在都具有非凡的進步意義;而莫扎特賦予音樂以歌唱的快樂性,同時又深含着悲傷的感情,則反映出了他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命運。

故事 篇二

1756 年,莫扎特出生於奧地利薩爾茲堡。他父親是一位宮廷樂師,這使莫扎特從很小就接受了音樂的薰陶。他自幼便展現出那無與倫比的音樂天賦:3歲開始彈琴,6歲開始作曲,8 歲寫下了第一部交響樂,11歲便完成了他的第一部歌劇,14歲指揮樂隊演出了該歌劇。可以這麼説,莫扎特是為音樂而生的,從他出生的那一刻開始,他就和音樂熔為一體了。

16歲時的莫扎特被任命為薩爾茲堡宮廷的管風琴師。雖然在這段時間,莫扎特創作了大量的優秀作品,但他無法忍受薩爾茲堡大主教的頤指氣使,任意欺凌。在那裏,莫扎特只是一個會彈琴的傭人,他曾向他的父親這樣描述他在宮廷晚餐上的同伴:兩名男僕,管家,點心師父,兩名廚師,男僕坐在上座,莫扎特位列廚師之上。終於在1781年,莫扎特脱離了對大主教的依附,成為了歷史上第一位自由作曲家,並來到了維也納發展。在維也納,莫扎特靠教私人學生,舉行音樂會演出和出版作品為生。在這段時間,莫扎特接觸到了巴赫、亨得爾的作品,並結識了海頓,從而豐富了他的音樂理念。

在維也納,莫扎特的音樂成就是令人驚歎的,他曾這樣來描述他的音樂創作:“無論多長的作品都在我的腦中完成。我從記憶中取出早已儲存好的東西。因此,寫到紙上的速度就相當快了,因為一切都已完備,它在紙上的模樣跟我想象的幾乎毫無二致。所以在工作中我不怕被打擾,無論發生什麼,我甚至可以邊寫邊説話。”可憐就是這樣一位天才,在他正當壯年的時候卻因為感染風寒而去世了,死時年僅35歲。在他生命的最後一天(1791年12月9 日),他仍在創作,可惜天嫉英才,莫扎特留下了他那未完成的《安魂曲》,而撒手人間,成為了音樂史上最大的遺憾之一。

作為一個早熟的天才,莫扎特受到過王公貴族的種種厚愛和讚賞,但也飽嘗了貴族社會對他人格的蔑視和侮辱,身心遭到一次次打擊。在當時的社會上,做一個自由作曲家並不為人們認可,選擇這條道路就等於選擇了艱辛。莫扎特的父親力勸他的兒子向大主教賠禮道歉,重歸於好,但莫扎特堅決拒絕。他在給父親的回信中寫道:“我不能再忍受這些了。心靈使人高尚起來。我不是公爵,但可能比很多繼承來的公爵要正直得多。我準備犧牲我的幸福、我的健康以至我的生命。我的人格,對於我,對於你,都應該是最珍貴的!”莫扎特來到維也納的時刻,也就是他開始苦難生活的時刻。

在維也納的大部分時間裏,莫扎特都是在窘迫中度過的。他一生中的最後兩年是他經濟最困難的時期。困苦的生活使他的身體越來越糟,他不得不經常向朋友們求援。當他最後一部傑出的歌劇《魔笛》(The Magic Flute)首場公演時,他已痼疾纏身。1791年12月5日他去世時,妻子正患重病,家裏連一個零錢也沒有。出殯那天,狂風呼嘯,大雪紛飛,惡劣的氣候迫使幾位送葬的親友都中途返回。最後他被埋在了一個窮人的墓地裏,幾天後他的妻子前往墓地時,已無法找到準確的墓址。人類文明史上的一代奇才就這樣無影無蹤地消失了,身後留下尚未還清的1682弗羅林的債務。

比起長壽而晚成的海頓來,莫扎特剛好相反。然而就在他不足36歲的一生裏,卻為人們創造出數量驚人的音樂瑰寶。其中包括歌劇22部,以《費加羅的婚禮》、《唐·璜》、《魔笛》最為著名;交響曲41部,以第39、40、41交響曲最為著名;鋼琴協奏曲27部,以第20、21、23、24、26、27鋼琴協奏曲最為著名;小提琴協奏曲6部,以第4、第5小提琴協奏曲最為著名;此外,他還寫了大量各種體裁的器樂與聲樂作品。

儘管莫扎特的一生充滿坎坷和艱辛,但他的音樂始終給人帶來的是真正的純美。著名的音樂評論家羅曼·羅蘭為莫扎特做出瞭如下的評價:“他的音樂是生活的畫像,但那是美化了的生活。旋律儘管是精神的反映,但它必須取悦於精神,而不傷及肉體或損害聽覺。所以,在莫扎特那裏,音樂是生活和諧的表達。不僅他的歌劇,而且他所有的作品都是如此。他的音樂,無論看起來如何,總是指向心靈而非智力,並且始終在表達情感或激情,但絕無令人不快或唐突的激情。”

外國名人莫扎特的故事 篇三

在鮮花、掌聲和歡呼的背後,是艱苦的勞動、苛刻的條件和可怕的考驗。為了金錢與榮譽,奧波里德要求小莫扎特無論旅途多麼勞累,都要隨時可以當眾表演。為了宣揚兒子的天才,他讓孩子必須習慣聽從突如其來、異想天開的種種刁難性提議。如:當場演奏從未接觸過的技巧艱深的樂曲;按照聽眾臨時設想的幾個低音即興作曲,並根據指定的調性當即演奏用多條手帕將鍵盤全部矇住而不影響彈琴;在一場音樂會上從頭至尾全部演奏自己的作品,等等。並且,這樣的演出每每長達四五個小時之久。

1772年,16歲的莫扎特終於結束了長達10年之久的漫遊生活,回到自己的家鄉薩爾斯堡,在大主教的宮廷樂隊裏擔任首席樂師。

這10年對莫扎特來説,無論是藝術還是生活都是極為重要的鍛鍊、積累和學習的階段。他8歲就寫了三首交響樂和幾首奏鳴曲;12歲就為維也納歌劇院寫了歌劇《假傻姑娘》;14歲為意大利米蘭歌劇院寫了歌劇,並親自指揮演出,連演20場,場場爆滿。這轟動歐洲的出色的成績使得莫扎特14歲就獲得了意大利音樂中心——鮑倫亞學院院士的稱號,被羅馬教皇授予了“金距輪”獎章。

父親在教小莫扎特音樂時本着循序漸進的原則。開始時只教點簡單的曲子,但莫扎特接受能力很強,許多曲子聽了一遍就能毫不費力地記住了。父親怕兒子負擔過重,所以沒有過早地教他作曲,可是5歲的莫扎特在旁邊看着父親書寫樂譜,也開始學着作曲。有一次,父親和朋友走進莫扎特的房間,見孩子正在五線紙上專心地寫東西。“莫扎特你寫什麼呀!”他隨手拿起兒子寫的東西一看,不禁吃了一驚,原來兒子在寫鋼琴協奏曲,而且寫得完全符合規則。他故意逗兒子説:“你可知道,你這個曲子不能演奏啊!”小莫扎特生氣地回答説:“我知道,哪個曲子在演奏前不要修改呀!”父親竟然被反問得説不出話來。

父親很驚異於兒子的音樂天賦,此後也開始教他一些難度較大的作曲練習。小莫扎特非常聰明,而且勤奮好學,別的小孩子在玩的時候,他卻成天待在家裏不是練琴就是作曲,五六歲的孩子就像一個大人一樣埋頭於音樂。老莫扎特為了讓兒子開闊眼界,少年時就有所成就,從1761年秋起,他就帶着6歲的兒子小莫扎特和女兒安娜,到奧地利的首都維也納演出。這次演出獲得了很大的成功。接着,父親又帶他們到德國、法國、英國、荷蘭和瑞士演出,每到一個地方,都獲得觀眾的好評。但在這次旅行演出中,老莫扎特也清楚地看到了兒子身上的缺點:他雖然有出色的音樂天賦,但是由於沒有受過正規的普通教育,所以文化基礎很差。旅行回來後,父親為兒子進行系統的補課,教他學習拉丁文,學習音樂家必修的意大利文,還學法文和英文。

正是在老莫扎特的嚴格要求下,再加上小莫扎特自己的刻苦努力,最後莫扎特終於成為一位世界著名音樂家,對世界音樂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成為維也納古典樂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外國名人莫扎特的故事 篇四

莫扎特出生在一位宮廷樂師的家庭。3歲起顯露出了音樂才能,4歲便跟父親學習鋼琴,5歲作曲,6歲又隨父親學小提琴,8歲創作了第一批奏鳴曲和交響曲,11歲寫了第1部歌劇。但他僅僅活了36歲。繁重的創作、演出和貧困的生活損害了他的健康,使他過早地離開了人世,他的音樂作品成為世界音樂寶庫的珍貴遺產。

莫扎特從小就天賦異稟,彷彿是上帝賜予了他音樂的魔力。有一次,他父親教他姐姐瑪麗安娜彈練習曲時,他在旁邊玩。但是他姐姐怎麼也彈不好,所以只能不停地捱打,不斷地捱打,手都打腫了,3歲的莫扎特看不過去了,就爬上去替姐姐彈,結果順利地彈了出來,他父親驚呆了。遺憾的是,由於莫扎特無師自通自學成才的天分,成功導致他姐姐從此對鋼琴徹底喪失了信心,改為往家庭主婦的方向努力。並且他在彈奏另一首曲子時,那曲子音階比較長,莫扎特太小,手不夠長,總來不及收回來,於是他聰明地用雙手分別控制了高音部分和低音部分。中間的那個音節用他的鼻子來完成。

他時常走到鋼琴前面,按着琴鍵細聽,並努力彈出他曾經聽到過的音樂。有一次,莫扎特的父親和朋友一起回家,年方四歲的莫扎特正在桌旁,父親問他在幹什麼,他説他正在寫鋼琴協奏曲,當他父親把五線譜紙拿過來看時,激動得流出了眼淚,他對朋友説:“你看,這裏寫的一切是多麼正確而且是有含義的啊!”

莫扎特有着驚人的聽覺和音樂記憶力。七歲的時候,有一次他用父親的朋友沙赫特涅爾的小提琴演奏,兩天後莫扎特又在自己的提琴上練習。當沙赫特涅爾再次上門時,莫扎特對他説,我現在用的小提琴比前兩天奏的那把小提琴低八分之一個音。沙赫特涅爾以為他在開玩笑,但莫扎特的父親完全瞭解自己的兒子,他請朋友把小提琴從家裏取來,經校對後,發現莫扎特的判斷完全正確。

1762年,將近六歲的莫扎特就掌握了古鋼琴的彈奏技術,並在慕尼黑和維也納舉行鋼琴獨奏會。與此同時,他又開始學習拉小提琴。這年秋天,父親從大主教那裏為自己掙得了休假,他帶着莫扎特和其姐瑪麗亞-安娜到維也納去。在別人的建議下,父親把莫扎特姐弟倆帶進了宮廷,皇族讓孩子們單獨地演奏或四手聯彈,並根據別人所給的主題作即興演奏;人們還用布蒙上琴鍵,讓莫扎特演奏複雜的曲子。女王瑪麗-特雷西婭看他彈得好又很可愛,就把他抱到大腿上,問他要什麼獎勵,他掙扎地從女王的懷裏跳下來,撲過去強吻了女王的7歲的小女兒瑪麗?安託內特公主,於是把女王逗樂了。從此受到王室的寵幸。上帝不僅賦予了他音樂家的魔力,當然也沒有忘記把音樂家的浪漫賜予他,就讓我們姑且稱之為浪漫吧。.。.。.在宮廷裏,他們足足表演了兩個星期之久才離開。

死因世人盡揣測 篇五

世事變遷,莫扎特已經離開人間200多年了,藝術家生前寂寞身後榮的宿命在他的身上表現得尤為淋漓盡致。以莫扎特為偶像的青年們更是比比皆是,研究莫扎特的書籍層出不窮,他的死因更成了大家爭相研究的對象。就連着名的文學家普希金也曾專門為此寫過悲情長詩《莫扎特和薩列裏》,將莫扎特的死定位於謀殺。那麼到底莫扎特英年早逝的原因是什麼呢?社會各界有着五花八門的説法。

有人説,莫扎特死於風濕熱病。持這種觀點的人在研究了莫扎特的發病史後,詳細列舉了當時的情況:1791年11月,莫扎特突然病倒,高燒不斷並伴有全身的腫脹和疼痛。病痛纏身的他彷彿脾氣也變得暴躁,一隻小鳥的叫聲也讓他難以忍受。一個禮拜之後,他開始上吐下瀉,腫脹演變成了全身的水腫,整個人彷彿胖了一圈,10天后便離開了人世。整個病情的發展,基本上和風濕熱的症狀相一致。風濕熱是一種細菌病,由於當時還沒有研發出抗生素,所以這種病在當時可謂絕症。持這種觀點的代表人物美國的費茨格拉德醫生還提出,正是風濕熱才會導致莫扎特心臟功能衰退,全身水腫,甚至因為一點小事就躁動不安。

美國另外一位西斯奇曼醫生則認為莫扎特是死於旋毛蟲感染。旋毛蟲是寄生在動物體內的一種蠕蟲,人吃了帶有這種旋毛蟲的生肉就會被感染,症狀就是四肢水腫,高燒,身體發癢。據説,西斯奇曼醫生是在看過莫扎特的一封家書後有此推斷的。在莫扎特死前45天,他曾經寫信給妻子,“親愛的,猜猜我聞到了什麼味道,豬排!我要去吃了,祝你健康!”在這之後45天,莫扎特就發病而死,而旋毛蟲的潛伏期正好在45到50天。但是,西斯奇曼醫生的這種説法遭到了強烈的質疑,大家認為這個理由似乎太牽強了。

還有一部分人認為,莫扎特死於情殺。美國着名地質學家許靖華一直是莫扎特最忠實的熱愛者,在經過20多年的收集資料,並結合莫扎特最後三年的音樂作品,用最嚴密的科學論證方法進行分析後,他得出莫扎特之死的真正原因——情殺。首先,在莫扎特死的當天,居住在他家不遠的霍夫德邁爾將妻子瑪達倫娜殘忍地割喉後自殺身亡,而這位可憐的妻子正是莫扎特的最後一位鋼琴學生。許靖華大膽地推測她也許還是莫扎特的情人。其次,在莫扎特後期的作品中,許靖華認為有蛛絲馬跡透漏着莫扎特和瑪達倫娜的婚外情。最後,莫扎特死時,全身腫脹,這説明他很可能是毒發身亡,而且,根據一些文獻記載,莫扎特曾經對別人説過自己似乎是被下了毒。

有人認為莫扎特是由於同行的嫉妒而慘遭毒手,兇手就是宮廷御用的樂師薩列裏。薩列裏是莫扎特在音樂界十幾年的夙敵。薩列裏因為妒忌莫扎特的才華而下毒害死莫扎特的傳言一度在社會各個領域廣為流傳。在當時,唯一能和薩列裏在意大利歌劇上一較高下的就只有莫扎特,而相傳薩利裏生性嫉妒,一度為難莫扎特,如阻止他歌劇的公演,在宮廷裏挑撥離間等。更有報道謠傳薩列裏在晚年臨終之時曾經坦誠了自己殺害莫扎特的罪行。而普希金的一篇《莫扎特與薩列裏》更是將薩列裏的奸人形象根植大眾心中。

在莫扎特離去幾十年後,他的墓地得以確認。專家們收藏了莫扎特的頭骨,並精心保管。百年來,一些專家曾經將莫扎特的頭骨進行測試,試圖找出其懸而未解的死亡之謎。一位法國學者對莫扎特的頭骨進行研究後,得出了不同的結論。他認為莫扎特可能死於頭部重創引起的炎症,而非此前被眾多歷史學家所認為的那樣是患了風濕熱。這位法國學者發現,位於莫扎特頭骨左鬢角的地方有一處破損,因此莫扎特很可能是由於某次不小心把頭骨撞傷後,繼而引發了其他的炎症,在當時的醫療條件下,這種內傷不易察覺,因此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期限,從而導致了死亡。而且,他還説有文獻顯示,莫扎特在去世前的一年多,一直遭受着頭疼難忍的侵擾,這也正和他的推斷不謀而合。

世事便是在人們的猜測和猜疑中年復一年地過去了,轉眼已是百年。孩子們的音樂課堂上不時傳來小步舞曲的音調;世界着名的音樂大廳裏不時響起《魔笛》之音、《唐璜》之曲;莫扎特的樂曲和生平早就寫進了各種書籍;多少青年才俊們立於莫扎特的像前吸取創作的力量,久久不肯離去。縱使莫扎特天才的生命太過短暫,但是他卻為後人留下了歌劇、交響曲、奏鳴曲和協奏曲等600多部不同風格的作品,這些作品將延續他的生命和才情,在人們精神的國度裏得以永生,在音樂的旋律中婉轉流傳。

莫扎特死於謀殺 篇六

1791年12月31日出版的《音樂週報》寫道:“因為他的屍體腫大,所以人們認為他是被毒死的。”後來,莫扎特的第一位傳記作家弗朗茨·克薩韋爾·尼梅切克寫下了據説是莫扎特於1791年秋天在維也納普拉特公園對妻子康斯坦策説的話:“我活不長了;當然,有人給我下了毒!”沒有任何證據表明莫扎特真的講過這句話。最著名的陰謀論認為薩列裏是下毒者。1825年,尚健在的薩列裏的一份精神病診斷報告提到,他在神志不清時曾説自己要對莫扎特的早逝負責。這個瘋老頭説的是負責,而非投毒。但薩列裏在清醒時明確否認了自己説過的話。

莫扎特死於過度勞累 篇七

在電影《莫扎特傳》的結尾中,莫扎特因為被黑衣的男子所逼迫,必須在十天內寫完《安魂曲》,於是莫扎特從早到晚一直創作這首曲子,他認為是死神來找他,心裏恐懼,在寫完安魂曲的後一天,因過度勞累而死,再後來,有人認證,那個黑衣男子是一個歐洲貴族,想把莫扎特的曲子當做自己的來發表。

莫扎特死於情殺 篇八

關於莫扎特的死亡流傳着200種説法,如今又多了第201種,在三聯書店推出的《莫扎特的愛與死》中,地質學家許靖華在音樂中找尋真相,認為莫扎特是為情自殺。

“我發現所有正統的傳記將莫扎特的生活忠實地記錄至1788年。莫扎特在死前三年實際上經歷了相當大的變化,卻沒有記載,為什麼?”許靖華説,尋找真相是艱難的,“

尤其是一個已經去世200多年的人,我們只能從流傳下來的文字記載事件發展過程來推論。”

許靖華經過研究,發覺莫扎特愛上了有夫之婦瑪達倫娜。他與瑪達倫娜冒死相愛,雖然不為社會所容,但他不願懺悔。

“莫扎特的死一直是一個很大的謎。我假定莫扎特與他的學生瑪達倫娜的情事被她的丈夫霍夫德邁爾發覺,霍夫德邁爾與瑪達倫娜達成一個協議:如果莫扎特喝下毒藥,瑪達倫娜就可以免於一死。於是莫扎特喝下毒藥身亡。但是,嫉妒之火使霍夫德邁爾發昏,他沒有遵守約定,先毀了瑪達倫娜,然後自殺。”許靖華認為,通過它可以解釋清楚莫扎特最後三年的生活狀態,以及莫扎特晚期的音樂創作為什麼那樣錯綜複雜。

莫扎特死於頭部受傷 篇九

2004年莫扎特家族的一個墳墓被打開,人們從中發現了莫扎特的外祖母和他侄女的大腿骨。帕爾森表示,他們把從“莫扎特頭骨”上刮下的基因物質與大腿骨上獲得的DNA樣本做了分析和比較。

莫扎特於1756年1月27日出生在美麗的奧地利城市薩爾茨堡。1791年去世後,被埋葬在維也納聖馬克公墓一個寒酸的墓地裏。最初並沒有人知道莫扎特墓地的具體位置,直到1855年它才被確認。墓碑上裝飾着一根圓柱和一個表情悲傷的天使。據莫扎特國際基金會主席史蒂芬·保利,是一個瞭解底細的掘墓者發現了莫扎特的屍體,並將這塊頭骨偷偷帶出墓地。但是幾經周折,丟失了這塊頭骨的下頜,並最終於1902年輾轉落到薩爾茨堡的莫扎特基金會手中。

1880年,由薩爾茨堡居民建立的莫扎特國際基金會是一個私人非贏利組織,用來保護莫扎特的遺物。長期以來,“莫扎特頭骨”一直是眾多專家的關注焦點。1991年,法國人類學家普奇在對頭骨進行檢測後做出的一個結論儘管未經證實但卻令人驚訝不已:莫扎特可能死於頭部受傷的併發症而不是大多數歷史學家所認為的風濕熱。普奇是根據頭骨左側太陽穴一處骨折得出這個結論的。普奇認為,莫扎特可能是偶然摔倒受傷的,這個結論也可以幫助解釋莫扎特死前一年頭疼得非常厲害的有關傳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