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林徽因簡介及小時候的故事【精彩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78W

林徽因簡介及小時候的故事【精彩多篇】

林徽因傳讀後感 篇一

作為一名低年級包班老師,白天是沒有時間,只有晚上才有時間捧起自己喜歡讀的書,歷時近一個月,終於將《林徽因傳》讀完了,也許時間長些,但是閲讀的過程卻使我無比沉醉其中。人物臨摹似的描寫,景物身臨其境般的描述,充滿作者靈犀、生動的敍述獨白,字裏行間充滿了浪漫、悲感、激憤、靈動,還有充滿學術性的記載和專業知識性的詞彙,更多的是對林徽因這樣一個讓人千古留戀的一代才女,偉大的母親的一種憐惜,讓人為她對藝術,對文學,對建築學的奉獻精神和那種痴狂而敬重。雖然這兩個星期每天只讀很短的一段,但是這個過程彷彿讓我身臨其中,體會並感受着其中的一點一滴……

本書主要對林微因進行了大量的描述,林徽因:民族:漢,福建閩候人,建築師、教授、詩人、作家。出身於官宦世家。林徽因是中國著名的建築學家和作家,為中國第一位女性建築學家,同時也被胡適譽為中國一代才女。三十年代初,與丈夫樑思成用現代科學方法研究中國古代建築,成為這個學術領域的開拓者,後來在這方面獲得了巨大的學術成就。從三十年代初至中日戰爭爆發,幾年間他們走遍了全中國15個省、200多個縣,實地勘察了兩千餘處中國古代建築遺構。他們的工作為中國古代建築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科學基礎,並寫下有關建築方面的論文、序跋等二十幾篇,另有部分篇什為其與樑思成等合著的建築論文。在文學方面,她一生著述甚多,其中包括散文、詩歌、小説、劇本、譯文和書信等作品,均屬佳作,其中代表作為《你是人間的四月天》,小説《九十九度中》等。此外,1949年以後,林徽因在美術方面曾做過三件大事:第一是參與國徽設計。

第二是改造傳統景泰藍。第三是參加天安門人民英雄紀念碑設計。為民族及國家作出莫大的貢獻。只可惜她壯志未酬,在1955年4月1日清晨,經過長達15年與疾病的頑強鬥爭之後,與世長辭,年僅51歲。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林徽因的英語,1923年,徐志摩、胡適等人在北京成立新月社,徽因常常參加新月社舉辦的文藝活動,曾登台演出印度詩人泰戈爾的詩劇《齊德拉》,飾演主角齊德拉公主,台詞全用英語。她流利的英語和俊秀的扮相,在文藝界留下深刻印象。

讀《林徽因傳》的初衷並不是很明確,畢竟剛剛開始對這個人不是很瞭解,只是通過一個比較要好的同事介紹才開始關注她的,沒想到這一讀,便迷上了這個30年代的大才女。她的感情經歷也讓人印象深刻,她的誠懇,真實,率性,讓這個女子變得那麼的剛烈又温情。難怪徐志摩對她不捨,金嶽霖(哲學家)更是用一生未娶來表達對她的迷戀。她的經歷更是曲折萬分,困難險阻重重,但是她的堅強,她剛韌的意志讓她壓制嚴重的病魔(肺結核)一直走到生命的最後時刻。就是這樣一個女子,也許在光華的背後有很多我們並不瞭解的真實,但是我們只要記住這樣一個她,其他的又如何呢?

我想,現代的網絡世界帶給了我們許多東西,可是同時也讓我們失去很多東西,這其中也包括我們讀書越來越少了,學校讓我們寫讀書心得也就是希望我們多讀書、讀好書,因為一本好書就是一個好老師,它會給你帶來許多東西。同時我們自己在讀好書的時候也應該是用來彼此分享的。我之所以選擇《林微因傳》作為讀後感來寫,也就是希望和大家一起分享這本好書,也希望大家多多彼此分享好書!

林徽因傳讀後感 篇二

幸運得到了一本《林徽因傳》,仔細閲讀後,驚歎世間竟有這位奇女子,集美麗、才華、驕傲、事業於一身。

林徽因,這位出身名門,在中國文學史和建築史的才女,是一個站在塔尖的才女,是一個用一生追逐自由、雙腳一向在行走的女人。她的生命是短暫的,只活了五十一歲。然而她的生命是燦爛的奪目的。她不僅僅留下了超多優美的詩、散文和小説,作為建築學家,對保護中國的古建築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她的美麗和才華有目共睹,眾人稱羨。

我喜歡的林徽因,不做作,不矯情,儘管出身名門望族,但她卻待人落落大方,從不擺架子。她不追求浮華,也沒有走捷徑,而是腳踏實地地在人生道路上跋涉着。否則以她的才學和美貌,她完全能夠過另一種生活。八年抗戰她一向在顛沛流離中度過,貧困與疾病始終困繞着她,她卻樂觀的生活。她為研究和弘揚中國的古建築傾盡了心血,以至於五十一歲便因肺病離開人世。

世上有一種美總是讓人難以忘懷,縱然已被時光覆蓋,當你再一次翻開它的時候,仍然掩不住它的爍爍光華,讓後人為之讚歎。而林徽因就是這樣的人,她就是擁有美麗光華的人。

林徽因傳讀後感 篇三

最後看完了這本書,心裏不明白是何許的感覺,只明白美美的,帶有詩一般的韻味,就像林徽因,總是給人以清潔、完美的感覺…

只看林徽因的詩,我們明白她是温柔的,出身於官宦世家的她就應是身居豪宅,不問世事的大家閨秀,然而進一步瞭解她之後,我們會發現,她雖然有着詩意的人生,她卻不喜歡一個人的獨處,煮一壺香茗,約3、5個好友,一齊夜下話談,談人生談理想談事業談詩詞歌賦或許才投她意,但是對事業極度熱忱的她卻很少有這樣的時間,只有在香山養病的那4年,才能夠這麼愜意的生活,但是病情稍微有些好轉,她就立即投入到自己喜愛的建築事業中去,喜歡一個人,沒有什麼原因,只是因為喜歡,就像她喜歡古建築一樣,沒有其他的原因,無關風月,只是喜歡,故以她的才華,完全能夠在自己喜歡的領域有一番作為,創造一番輝煌!

每個人都是過客,緣起緣滅都是前世今生早就註定的,今生我們擦肩而過,來世或許就會有那一次回眸。不需要刻意的去記住誰,也不需要刻意的去忘記誰,前世的債今世會來償還,今世未了的情來世能夠再續。但是誰又能明白,到底有沒有那奈何橋,前世今生,我們在乎的那個人,來世是否還能夠記得或者會忘記!

林徽因在16歲的時候遇到了24歲的徐志摩,她在情竇初開的年紀遇到了風華正茂的他,在劍橋之上,兩個生來就帶着詩意的他們怎樣可能不擦出火花,這或許早就註定了。林徽因是理智的,任何時候她都不會讓自己尷尬,讓別人看到自己的軟弱,所以當她發現自己擺脱不了徐志摩的妻子張幼儀的陰影的時候,她斷然的選取了離開,沒有告別,就像徐志摩的詩“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

徐志摩明白林徽因的離開是為了什麼,因為他懂她…之後徐絕情的與張幼儀離了婚,本以為這樣林徽因就能夠理解孑然一身的他,與他相依相守,但是他不明白林徽因是驕傲的,她同大部分女人一樣,在浪漫的感情與安穩的生活面前,她最終選取了樑思成給的安穩的、真實的生活,即使心裏深愛着那浪漫,也只能是藏於心底,等到夜深人靜的時候,慢慢回味…

也許只有林徽因才有這樣的魅力,才能讓多情的徐志摩掛念一生,讓樑思成寵愛一生,金嶽霖守護一生。即使之後徐志摩愛上了陸小曼,他心裏也永遠有着林徽因的一席之地;“我苦惱極了,因為我同時愛上了兩個人,不明白怎樣辦才好”林徽因沮喪的説,樑思成第二天告訴林徽因,“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選取了老金,我祝願你們永遠幸福。”他用實際行動寵愛了她一生;金嶽霖,我不明白從何説起,終身未娶,只為愛她,他永遠都是她的鄰里好友,他會隨着她的居所的變更而變更,一生守護,無怨無悔。徐志摩是多情的,他不止有張幼儀、林徽因、陸小曼三個女人,還有凌叔華,雖然最愛的只有林徽因和陸小曼;樑思成縱然是寵愛了林徽因一生,但是在她逝世幾年之後,他還是娶了自己的學生林洙;只有金嶽霖是鍾情的,終身未娶,即使在林徽因去世之後,還記得她的生日,靠以前的回憶度過餘生。感情的事我們總是説不清楚,沒有誰對誰錯,我們只是羨慕林徽因傳奇的一生,感動金嶽霖的痴情。

林徽因是美麗的,是智慧的,縱然是病魔纏身,仍然寫了很多詩詞併為中國的建築史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而且還參與了國徽的設計,瞭解這樣一個美麗的女子總會讓我們感慨萬千,深思千萬。她的生命只有51年,對於此刻人來説,這個時間並不長,但是對林徽因來講,51年剛剛好,不長不短,她在有限的51年裏做了自己該做的,奉獻了自己該奉獻的,沒有大起大落,亦沒有大喜大悲,給我們留下了完美,留下了温暖…

或許真的是有緣分這一説,她寫了人間四月天亦在人間四月悄然離去…

林徽因傳讀後感 篇四

林徽因,白蓮一樣的女子,純淨而美好。不僅在詩詞文學上大顯身手,更在建築學領域舞弄風騷,卓有成就。而正是這個渾身充滿詩意與才氣的女子,讓徐志摩懷想了一生,讓樑思成寵愛了一生,讓金嶽霖默默地記掛了一生,更讓世間形形色色的男子仰慕了一生。她是人間四月天,笑聲點亮了四面風。她是蒼穹中一顆低調的星星,閃爍着耀眼的光芒。

勇氣

林徽因與徐志摩相遇在那個煙雨迷離的倫敦,兩顆彼此寂寞的心慢慢靠攏,擦出了愛的火花。可是林徽因的斷然決絕,只能讓徐志摩在康橋上輕輕歎息:“輕輕地我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因為林徽因沒有勇氣去愛,怕面對世間的流言蜚語,所以只好愛的平靜,愛的淡然,留下徐志摩獨自舔傷口。

勇氣,這個詞語,大概是我們所有人都必須擁有的。我們需要在面對抉擇時那份果斷的勇氣,我們需要在面對困難挫折時那份堅毅的勇氣,我們需要在受傷後告訴自己明天會更好的那份樂觀的勇氣。勇氣,這個看似沉重的詞語,我們必須把它裝進行囊,悄悄帶走,讓它隨我們人生漂泊旅行,讓我們擁有一種也無風雨也無晴的淡定心態。

堅守

樑思成對林徽因的愛,每個人都看得一清二楚,可是我想不明白,為什麼在林徽因死後要另娶她人?難道是他們之間的愛輸給了生老病死,時間以及慾望?難道是為了給他們的孩子找個媽媽嗎?舊人已不在,新歡勝舊顏。曾經的誓言,曾經執手相老的諾言,曾經暖人心窩的甜言蜜語,難道都只是隨口説説,並無真意嗎?正如張愛玲所説:誓言的誓和諾言的諾都是有口無心的。既然愛了,就要堅守,為什麼要隨着一個人的離去,而將那份愛掩藏?為什麼要讓自己忘記曾經的美好?難道怕回憶時,只能在腦海中尋那令人朝思暮想的臉孔嗎?

其實,我想缺的就是一種堅守吧。我認為對自己愛的人都要好好守護,既然説出口,就一定要做到,行動才是最好的證明。要實現的目標,就一定要付出一切努力,義無反顧地去堅守,實現。要實現的諾言就該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莫讓自己成為一個空口説瞎話的人。人生路漫漫,堅守自己喜歡的。不要讓浮雲遮望眼,也不要在醉紙金迷的生活中迷失了自己的心,一定要堅守自己最初的那份純真,回望此生時,還記得自己曾甜甜笑過。

默默

其實,我真的很佩服,很欣賞金嶽霖。這樣的一個才子就在林徽因身邊默默守護了一生,不求回報,不求迴應。只要望着心愛的她,他就早已滿足。他會為林徽因噓寒問暖,給予她無微不至的照顧,他與林徽因性情相投,談詩談人生説哲理,這不是絕配嗎?但他不忍心破壞林徽因幸福美好煙火般的生活,甘願默默做個局外人,為她的開心而幸福。他的無私和痴愛真的很讓我感動,甚至連林徽因和樑思成的孩子都叫他金爸爸。因為愛她,所以連她身邊的所有人都一併愛了。

其實,在我們身邊有很多這樣默默的奉獻的人,不求回報,甘願付出。真的很高興,鳴謝生命有你們參與。

記得高中有一同學説過:“人生就像是坐公交車,一路上搖搖晃晃,有人上車,有人下車。會有人陪你看沿途風景,但不知誰會陪你坐到終點站。所以用真心善待你身邊的每個人吧。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換來今生的擦肩而過,能夠相遇,真的是一種緣分。好好珍惜參與過你生命裏的所有人,也好好愛自己,愛別人,好好生活。

林徽因傳讀後感 篇五

一本書可以改變一個人對事物的看法,這話一點不假。“你若安好,便是晴天”這八個字也是隨處可見,不管懂不懂的,真不真心的,都會來上這麼一句。個人一直覺得很矯情,所以看到朋友們的QQ,人人裏有這麼一句話,總會惡作劇的在後邊加上霹靂兩個字。可是當我看完這本書,我沉默了。以後不管真假,無論何人,我再不會做這樣的惡作劇。

“曾經以為,經歷了人世種種,嘗過了世間煙火,可以看淡歲月滄桑”做到去留無意,自由自在。但還是低估了紅塵的力量,究竟還是墜入其中。於是便多了牽絆,多了感傷,卻始終不願放開自欺欺人的手。有的人不能愛,不該愛,還深深地愛着,有的人明明可以愛,卻任由他空自執着。到頭來耗盡了青春,也隱藏了愛情,在你認為理所應當,暗自歡喜的享受中,或是不厭其煩,惡語相加的揮霍中悄然溜走。某天突然發現世界安靜的時候,伸出手來,纏繞在指間的卻滿是淡淡的失落。那錯過的人會還在麼?

萬丈紅塵,必然迷離紛擾。那麼多的春,那麼多的秋,多少人拿來感傷悲慼,卻有那麼一個四月天,千古不變——是愛,是暖,是希望,是夢期待中的白蓮。這是世間最美的花!您是行走在人間的白蓮,清淨淡雅,彷彿不食人家煙火,卻未曾清高遺世,渴望着柴米油鹽醬醋茶,所以她得了最簡單樸質的幸福,沒有在雲端忍受清寒。

伴着清風明月,懷着康橋柔波,無論是在異國莊園還是香山別墅,焚香煮茗,談詩作文,四目相對,脈脈含情,才子佳人,天造地設,莫過如此。但天總不會遂人願,總會把最美的打碎,最合適的分開,留待後人唏噓。不能否認徐志摩是愛她的,而他更是多情而浪漫的,沒有感情他無法生活,即使在心中還藏着她,卻又開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愛戀。天道又是公平的,給了你卓越的才華,就不會給你圓滿的情感。你所做的一切不過是為了自己的浪漫情懷,一己之私。還記得那身懷六甲卻被你無情丟棄在異國他鄉的張幼儀麼?所以無論你有多少的理由,多高的才情,你還能讓人敬佩麼?至少我總覺得不恥。所以你才會在以後的情路中,想着一個仙子,卻娶了一個你得勞心勞力供養的妻子,最後在天空化作漫天雲煙壯麗的逝去。你終究是幸運的,至少讓她銘記了一生,愧疚了一生!

漫步紅塵,多想超然物外,可是總有那麼一個人,她的風姿和你心中詩情畫意勾勒的輪廓和氣質分毫不差,讓你狠狠的陷入其中。但是我們的生活不同,愛的選擇不同,左右愛一個人的環境不同,正是在這些各種不同中我們漸行漸遠,最後只有在風起的日子裏孤單的想起你!多想陪你到世界的盡頭,多想那個陪你東奔西走的人是我,多想和你一起披着滿身的詩意永遠在康橋的柔波里悠然呢喃。但是,親愛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這一生最大的遺憾是沒能和你在一起。知道你是堅強,理性的丫頭,定會一樣的淡然高雅,不要為我哭泣,你孱弱的身軀經不起悲傷。這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你是我前世種下的因,須得償還,所以愛得無怨無悔,坦坦蕩蕩。亦或是今生的一切是來世的果,不必愧疚,在天的那一頭我等你,許你那時還我,做我美麗的新娘。

她是聰慧的女子,真的很佩服她,可以毅然決然的放棄靈魂伴侶,去追尋塵世歡喜,煙火的幸福。她是那麼優雅平淡地做着對她來説最正確的選擇,就算徐志摩已經為了她而背上罵名,清除了阻擋他們在一起的最大障礙,她還是選擇了真實的幸福,那個也許稍顯木訥,卻能讓她如沐春風的儒雅才俊。

樑思成是寬容的,也是珍惜當下的。和她結婚三十年,他深深地知道,自己不是她心中的最愛,就算徐志摩已然故去,自己也不是她現存的唯一,但他選擇了包容,選擇了給她絕對的自由,只是堅持平淡地愛她,他知道這個冰雪聰明的女子,什麼都看在眼裏,她不會辜負人間最質樸,簡單的愛。

“為什麼是我?”他對這白蓮仙子屬於自己在結婚的前夕還是懵然。“我得用一生去回答……”她如是答道。從此夫唱婦隨,相伴天涯。這就是婚姻,你不是我的最愛,卻也可以相守一生。相愛的人未必能在一起,不相愛的人在一起未必不會幸福。人生在世都是一個緣字,他來時好好珍惜,他去時,互道珍重。懷着對你的愛,和當初編織的夢,去善待下一個值得我停留的人,也許那無關愛情,這也是幸福。我們都知道,這世上最絕情,傷害最深的往往是曾經相互愛着的人,莫名的轉身,突然的離別,自此天涯陌路,連一句簡單的道別都沒來得及説。這是為了什麼?有幾人能答出來?大多是連雞毛蒜皮都談不上的小事,不過就是個年少無知,輕狂傲慢,不懂珍惜。那是不成熟的愛。這世上真正的愛一個人,“是成全她的一切,包容她的一切,下雨的時候給她撐起一把油紙傘,寒冷的時候給她一個温暖的臂彎,天黑了永遠有一盞燈為她點亮,晨起時給她一縷温暖的陽光”這便是世間每一個女子都向往的煙火幸福,一份安穩的愛。激情總是經不起流年的沖刷,唯有平淡才經得起歲月的蹉跎。

林徽因是幸福的,樑思成寵愛了她一生,給了他無限的包容和一份安穩的愛。她也是幸運的,老天對她是如此的眷顧,三大才子為她一見傾心,終生不渝。除了才華橫溢,浪漫多情的徐志摩;儒雅穩重,經久彌香的樑思成;還有那個一提起就讓人不勝悲噓,為她痴守一生,終身未娶的金嶽霖。其實我覺得,之所以林徽因的美麗優雅在我們的心中有如此崇高的地位,金嶽霖的付出,居功至偉。因為我們看徐志摩和林徽因,也就覺得她是個才女;看樑思成和林徽因,就是個卓有成就的建築大師;而看金嶽霖和林徽因,你看不見描述,但是知道那一定是個風華絕代,遊走人間的女神,要不然不會這麼讓一個優秀的男人寧願孤獨終老,除了她容不得絲毫別人。

還記得許多年前看金大俠的《倚天屠龍記》開篇第一章,有這麼一句話“天涯思君不可忘”那小小的郭襄,為了那個大哥哥,一見誤終身,上終南,臨武當,走大漠,遊東海,追尋着神鵰大俠的蹤跡,和那些有他傳言的地方,必定少不了這個瘦小的身影,最終敵不過韶華,白了青絲,絕了戀想,青燈古佛,孤老峨眉。楊過是狠心的,也是理智的,終身未再見她一面。因為他那為國為民的大胸懷單單隻能容下他那個白璧無瑕的姑姑。這道理我明白也沒多久,本以為這只是小説的杜撰,如此純潔的愛戀,痴心不悔的守候只能存在於筆端之下,直到最近看到金嶽霖!請恕我苦澀的`筆墨寫不出他的優秀,也寫不出他的痴傻,更寫不出我的感動,至少當我看到“今天是徽因生日”這一句的時候,心裏堵堵的,眼眶潤潤的。那是一個怎麼樣女人?才能讓一個男人如此這般的愛戀着。我想倘若伊人泉下有知,一定會淚流滿面,相逢恨晚。對於女人來説,這一世不就是難得有情郎麼?現實很殘酷的是,林徽因只是樑思成的生活伴侶,如若不然他不會再續他弦,當然這也不能説是背叛,畢竟活着的人還有自己的生活。但林徽因卻是金嶽霖的全部,命運真的是天才的玩笑大師!金嶽霖始終都在離她最近的地方,做了一輩子的鄰居。無論是動盪的北平,還是飄搖的長沙,無論是日機轟炸下的昆明,還是亂中取靜的川南小鎮,在那個戰火紛飛,朝不保夕的年代,他默默地愛着,默默地跟着,也默默地護着,用世上最理智的關懷詮釋着愛情的崇高與偉大。他用行動告訴她“我,一直都在!”

是啊!我,一直都在!簡簡單單的五個字卻用了一生去實踐着。人生説短也不短,真正懂得愛,又知道愛,可以不顧一切的為愛痴狂的時間,我想不會超過十個春秋。而他卻用了一生。因為他遇到了值得這樣堅守的理由,因為這世上只有一個金嶽霖。其實我們遇到的人中,值得愛的人真的不少,人總是有自己的優點。但是真正的刻骨銘心是何人?我確信金嶽霖有世人皆知的三個字想當面對林徽因説,但是理智促使他沒能開口,這該死的理智。現在的人呢?想想自己對多少人説過那順口而出的“我愛你”,後來呢?你愛的那些人在天地的哪個角落?近況怎樣?幸福與否?同樣,回想一下,有多少人在你耳邊説過“我愛你”,那些愛你的人呢?今夕何在?你的艱難困苦他可曾幫你渡過?我愛你,就是——“有千萬個理由讓我離開,而就是這一個理由讓我留下!”愛情不是試探,也不需要尊嚴。

如金嶽霖一般,真心的愛一個人會害怕你不在,害怕她被人欺負,你不在;害怕她受到委屈,你不在;害怕她挨餓受凍,你不在;害怕她心情不好,你不在;害怕她卧病在牀,你不在……凡此種種生活瑣小,你都神經質一般的擔心,或許沒有你人家也會過得幸福自在。卻還是痴痴傻傻地表示“我,一直都在!”只想告訴她“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1955年4月1日北京同仁醫院,這是他摯愛的人間四月第一天,她駕着四月早天裏的雲煙去尋康橋的戀人,享盡了樑思成給予的凡塵煙火幸福,得到了金嶽霖這樣上天的厚重恩賜。我想他們都在她身邊,這樣一個絕代容顏,曠世才情,高雅清淡的女子在人們的不捨中閉上了雙眼。這一天,四月的第一天。也讓我更加的相信因果之説。

這朵世間的白蓮消逝了,歲月不會因為她的離去而停留半分,紅塵滾滾向前,多少痴男怨女在歷史的長河中來去匆匆,演繹着世間的悲歡離合。愛情是一個亙古的主題!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白蓮”,他不是仙,嚮往着凡間的煙火幸福,渴望一份平凡安穩的愛。如果可以,願化作一段青青的蓮莖,在紅塵濁浪裏將他託舉在和風麗日中,搖曳在最美的人間四月天。

林徽因傳讀後感 篇六

林徽因,相信大家對這個名字並不陌生,她是中國著名的建築家和作家,被胡適譽為“中國一代才女”,在上世紀以前掀起極大的轟動,被許多男子當做那朵夢中期盼的白蓮。而她更是讓徐志摩懷想了一生,讓樑思成寵愛了一生,也讓金嶽霖默默記掛了一生。而我們在驚歎的同時,也不禁發問:林徽因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女子,能讓徐志摩等這些才子被深深折服呢?

《林徽因傳》這本書生動的描述了林徽因傳奇的一生,從她的出生,到與生命中最重要的三個男子的邂逅及去世,讓我們自由地穿梭在歷史之間,與那些歷史人物傾心交流,互訴心聲。而作者優美的文字也讓我們感受到了語言的魅力。

綜觀林徽因的一生,雖然傳奇,卻也平淡,這個風華絕代的女子並沒有在歷史的長河中掀起太大的風浪,她始終是大海中的一朵美麗的浪花,無需雄偉的氣勢,也無需寬廣的胸懷,只願做那一朵小小的浪花,只要能夠禁得起風浪,安詳的飄蕩在大海中,便足矣。我有時會想:如果林徽因並沒有隨父離開那個江南小鎮,也許她的人生將會從此改寫,沒有徐志摩,沒有樑思成,亦沒有金嶽霖,也許她會生活在一棟古宅裏,守着一樹一樹的花開,與凡夫一齊平淡的日子,也許他並不是她的最愛,但他會在她冷時給她一個温暖的懷抱,會在她悲哀時給她一個堅實的肩膀,她會與他一齊在夏日的樹蔭下乘涼,在夜空下數着滿天的繁星,而他的目光則一向追隨着她,不離不棄。但是上天註定不會給林徽因一個單調的人生,不會讓她絕美的容顏淹沒在塵埃裏,所以林徽因註定不會是一個平凡的女子,她必定會有一個波折的人生,她必將在歷史上留下輝煌的一筆。

林徽因一生中愛了三個男子,愛得深沉,也愛得平靜。徐志摩為了她多次在康橋上徘徊,只為能見她一面;樑思成與她攜手走過風雨人生;金嶽霖為了她終生不娶。這足已説明林徽因的魅力之大。其實當時在許多人看來,徐志摩與林徽因才是最配的一對,印度大文學家泰戈爾當年到訪中國最欣賞的就是徐志摩與林徽因,他曾多次想為徐志摩與林徽因牽線,但都被林徽因婉拒,其實林徽因又何嘗不明白自己最愛的是徐志摩,可徐志摩卻給不起她想要的生活。選取徐志摩,意味着過詩情畫意的日子;選取樑思成,意味着過細水流長的日子。林徽因要的終是安穩的日子,所以她註定與徐志摩擦肩。琴棋書畫詩酒花再完美,也比不上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安穩,林徽因是個現實的女子,所以她明白樑思成雖然不是她最愛的,卻是最適合她的。對於徐志摩,她只能默默的祝福他能找到更適合他的女子。林徽因沒有錯,她並沒有義務,也沒有職責對徐志摩負責,她只是想讓自己過得美滿,幸福,這並沒有錯。

有人説,她是個理智的女子,不管面臨怎樣的誘惑,最後都能夠全身而退;也有人説,她是個冰潔的女子,所以無論人世如何變遷,她都有着美麗的容顏。

幾場梅雨,幾陣荷風,江南又在煙雨中變得迷離。撐一把油紙傘,穿一襲白衣,行走在青石小巷,江南還是當年的江南,可當年那個白蓮一般的女子卻不知去向。她去了哪兒呢?我也不明白,但我明白: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林徽因的名人故事 篇七

1、不是完美的女人,卻是完美的母親

“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四月天。”

時值四月,春風十里,令人不禁吟詠林徽因的這句詩。大多數人都以為這首詩是她對徐志摩的表白,但事實並非如此——這首詩是她寫給兒子樑從誡的。

林徽因不是一個完美的女人,卻堪稱完美的母親。

和平年代裏,林徽因用舊貨店淘來的老傢俱、野外考察拾到的石雕與無數卷書,把租來的四合院修飾得極富文化氣息。她與孩子們一同閲讀書籍,為他們朗誦詩文。每逢假日,不同領域的學者前來,圍坐在她精心佈置的茶桌邊,飲一杯清茶,暢談文學藝術。

抗日戰爭爆發後,一家人輾轉逃難到西南,林徽因和樑思成親手和泥、燒磚、壘房子,建起一座小房子,沒有電、自來水和廁所,老鼠和蛇時常出沒、木牀上臭蟲成羣結隊,條件異常艱苦。

但每天夜裏,一盞油燈,樑思成在一塊木板上寫作,林徽因在旁查閲資料,還不忘用流利的英語,為孩子們講解英文作品。她身體力行,培養他們時時、處處閲讀的好習慣。

2、愛,但不在愛裏迷失

談到林徽因,總免不了説説她和徐志摩之間的故事。林徽因在《悼志摩》裏,也回憶了兩人的往事,寫得真誠、深情。

林徽因十六歲時,在英國與徐志摩相遇,後者很快便陷入了她清亮的眸裏。徐志摩坦言,自己是因為她才走上了詩歌的道路,她是落在他心湖裏的一朵雲,他甘願做她手中所執的那把傘,永遠呵護她。徐志摩的深情感動了詩人泰戈爾,甚至曾代他向林徽因表白。但林徽因最終選擇了樑思成。老詩人也愛莫能助,只能感歎:天空的蔚藍,愛上了大地的碧綠,他們之間的微風歎了聲:“唉!”

多年以後,林徽因對兒女説:“徐志摩當初愛的並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詩人的浪漫情緒想象出來的林徽因,而事實上我並不是那樣的人。”她欣賞徐志摩的浪漫與飄逸,但面對愛情,她卻能保持理智、冷靜,而不在愛裏迷失自己。

但這也給她帶來了許多非議,她唯一的女性朋友是外國人。但她不介意,也不辯解,而是全心全意投入到自己的事業與生活中:“我不會以詩人的美譽為榮,也不會以被人戀愛為辱”。

3、説到不忘初心,沒有人比她做得更好

對於文學,林徽因只是一種業餘愛好,她認為應真誠,有靈感時才落筆,並不會“為賦新詞強説愁”。

但她對建築,卻不僅僅是熱愛,從始至終都將其視為一件神聖的事業來獻身。十六歲立下投身建築事業的志願後,她的一生都在為這個夢想不懈耕耘。

她與樑思成均考取公費留學,到美國學習建築。建築系不招女生,林徽因便在美術系註冊,但選修建築學的全部課程。她全身心投入課業,優異的成績使她成為課程助教。學成歸國,她與樑思成受聘於東北大學,運用留學時的經驗創建了國內第一個建築系。

林樑二人開始研究中國古建築時,沒有任何資料,日本學者甚至斷言中國沒有唐代建築。林徽因在給胡適的信中寫道:“這種工作在國內甚少注意關心,我們單等他(樑思成)的測繪詳圖和報告印出來嚇日本鬼子一下痛快:省得他們目中無人以為中國好欺侮。”

為了研究,他們自掏腰包、從零開始。首先向全國幾十個縣的郵電局長寄去兩塊大洋和一封信,請求他幫忙拍攝本地區的古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