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二年級數學《認識角》的評課稿(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4.71K

二年級數學《認識角》的評課稿(精品多篇)

二年級數學《認識角》的評課稿 篇一

第一,貼近學生的生活,從生活的常見物品中引入新課,例如剪刀、五角星、扇子等等,進而把生活中的原型抽象成數學概念,在通過對教的認識尋找周圍生活中的數學現象,充分體現了數學知識源於生活、高於生活,讓學生經歷了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過程,將數學知識植根於生活的沃土。

第二,從直觀形象的事物入手,重視讓學生親自感知。教的概念比較抽象,對於低年級學生來説根本無從解釋、概括,根據低年級兒童的年齡特徵,劉老師多處讓學生親自感受、體會。例如新授前先讓學生觀察實物中的角,抽象出角的圖形後,讓學生在生活中找角,通過這樣不同層次的感知,初步加深了學生對角的認識。

第三,注重學習過程的動手操作,劉老師多次讓學生動手操作,做角、玩角、比角,這些活動不僅僅圍繞學習內容,讓學生在玩中學,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再認識,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讓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第四,教學重點、難點突出,教學過程層次清晰。由認識角的形狀,教學角的各部分名稱開始,接着用不同的材料做角,體會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叉開的程度有關,並探索出多種角的大小和比較方法。這樣層層遞進,螺旋上升,把學生的學習狀態有被動變為主動,讓學生學得輕鬆、愉快,在玩中學,在做中學。

二年級數學《認識角》的評課稿 篇二

聽程老師《角的認識》一課,首先課堂設計清晰明瞭。學生參與度和學習的積極性都很高。學生對角的認識紮實有效。

課始,由課本情境圖引入新課,學生通過觀察,藉助已有經驗,找到圖畫中的“角”。接着由圖畫中三角尺中的角引出三角尺,教師拿出實物三角尺,請學生指出角,進而提出在黑板上畫出一個角。老師在畫時,根據學生剛才所指,在黑板上畫出一個點(由於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以為角就是一個點,因而在指的時候都指在了角的頂點處)師指着黑板上的點問學生這是一個角嗎?學生説不是,自然引發矛盾,一步步引導學生髮現角的組成。然後再畫出角的兩條邊。師先是在黑板上畫出兩條弧線,引出角的兩邊是直線。畫完後,請學生觀察角,在説一説角的特點,引出頂點、邊。頂點和邊可以直接給出。接着再讓學生説一説生活中的角。按照找角——畫角——觀察角——指角的順序進行。在指角時告訴學生先指頂點,再指邊。生領指。找一找、説一説生活中的角,然後動動手、動動胳膊動動腿,找一找角。教師拿手機拍下學生身體上的角,然後同步發到大屏幕上。很好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與參與度、但是課堂秩序有些亂。老師是否可以嘗試在全部拍完後再投影不至於分散學生注意力。在學生對角有一定了解後利用小魔術變出一個角。引出角的大小。這時候老師可以給出角的嘴長得大,長得小這樣的詞,來為後續比大小做鋪墊。

然後利用一個圓紙片折出一個角。大屏幕展示折的過程,出現量角器的形狀。 這些環節設計都非常好!

本節課通過畫角進一步使學生了解了角的組成,深化了角的認識,也對之前對角的錯誤認知有了一定更正。整節課可以説設計的很好。但是,老師在對這節課整節課節奏的把握上還有一些欠缺,評價語言不夠,“真棒“不錯”説的太多,課快結束的時候教師有些緊張。節奏有些趕、但整節課效果很好!值得學習!

《角初步認識》評課稿 篇三

根據學校教研工作安排,今天下午在教師會議室舉行了以“立足圖形與幾何,有效開展探究過程中的操作活動”為主題的數學教學研討活動。本次活動由鄭春華老師執教二年級上冊《角的。初步認識》一課。這節課的教學,主要體現在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讓每個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

一、重視學生的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注重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探索精神、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在這堂課中,在鄭老師的引導下,學生主動嘗試、主動探索,主動了解和發現知識的產生與發展過程,從而更好地體現了面向全體,因材施教的原則,使每個學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得到充分的發展和提高。如:在教學“比較角的大小”時,鄭老師通過一個圓片讓孩子們自己想想辦法,動手摺出一個角。第二次折一折,折一個比老師手中大的角,折完與同桌交流為什麼現在折的角比老師的角大?通過調動學生動手摺角、觀察等,讓學生主動去探索其中的奧祕,並且採用合作交流的形式,討論角的大小與什麼無關,與什麼有關?從而讓學生自己發現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與邊的叉開大小有關。

二、注重教師的引領指導與示範演示

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鄭教師為我們展示了他嚴謹紮實的課堂。如教學“畫角”這一部分時,陳老師先問孩子們可以怎麼畫角?學生們各抒己見,畫法不一,鄭老師話鋒一轉:打開課本第39頁,看看書本上告訴我們角是怎麼畫的。然後鄭老師演示了角的正確畫法,最後孩子們才拿起尺子正確規範的畫角。這樣的教學過程步步落實,紮實到位,相信孩子們不僅學到的是畫角的方法,更學會了嚴謹的學習態度。

三、感受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

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兩者相互依存。只有當學生體會到數學是來源於生活,在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生才學得興趣盎然,對數學充滿親切感。鄭教師這堂課上始終注意了這一點。例如:在課題引入部分,先在生活中找一找、摸一摸哪些地方有角,然後出示了3時整的鬧鐘、折過的吸管、剪刀等實物畫面,再抽象出角,從而讓學生自然而然地感知到數學知識來源於現實生活,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在課的結束部分,學生學會本堂課有關角的一些知識後,鄭老師讓學生在長方形上剪一刀,會變成幾個角?這樣,無形中讓學生深刻地體會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從而會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商榷之處:鄭老師在教學“比較角的大小”時,如果運用重疊法,把老師折的角與學生折的角重疊後比較角的大小,再利用活動角演示角的變大、變小過程,相信學生對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與邊的叉開大小有關這一結論會更明確、清晰。

《角初步認識》評課稿 篇四

3月8日下午第一節課,我聽了張建婷老師的一節數學課《角的初步認識》。感覺到張老師作為一名新教師,身上有着那種睿智、沉穩、大方、有條不紊等非常優秀的品質。張老師的教學有我值得學習的很多地方。

張建婷老師在課堂上能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帶着問題走進課堂進行學習,體現我們學校寬和問學的理念。在課堂上設計遊戲讓學生摸圖形,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實物圖中找角,讓學生直觀感受角的特徵,學生能直觀的認識角。在動手做角環節,更能加深學生的印象,因為數學有時候是做出來的。角是有大有小的,這是角的本質屬性之一,通過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獲得自己的體驗。整節課,學生學的非常好。

值得探討的地方是:畫角時,是否教師能演示一下,畢竟畫角不是説説或探討出來的,可以直接告訴學生怎麼畫角。在做活動角時,變大變小等操作是否能讓學生演示和説明。總的來説,學生已經掌握了角的特徵,為今後的學習已經作好了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