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3.3.1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與評析(精品多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2.78W

3.3.1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與評析(精品多篇)

教學過程 篇一

一、複習導入【在授課的過程中,適時的演示課件“角的初步認識”】

1.師問:同學們,還記得我們在一年級學習過哪些圖形,還可以説説除此之外,你知道的幾何圖形?

2.等同學做出回答後,教師出示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的圖形

3.教師質疑: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這三種圖形與圓有什麼不同?(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都有角,圓沒有角)

4.指角.教師出示數學書,請學生指出這本書封面上的角.(學生一般會指四個頂點為角)

5.教師指出:這個同學指出的並不是一個角,究竟哪兒是角呢,該怎樣來指出一個角才對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角的初步認識”.板書課題:角的初步認識.

二、新授.

1.初步感知角.

(1)教師演示指角的全過程:

師一邊指角一邊口述:從數學書封面的一個點出發,從這個點向直直的兩邊摸,這兩邊所夾的部分,就是角.

(2)一邊看電腦演示,一邊隨着電腦的演示在自己的數學書上摸角【演示課件“指角的方法”】

(3)指名一學生到前面來指一指哪兒是角.

(4)全員操作.邊説邊摸,指出一個角.

(5)同桌的同學共同操作,指出自己三角板上任意的一個角.

(6)小結摸角後的體會.(我們摸到的點是尖尖的,我們摸到的兩條線是直直的.)

2.折角.

(1)教師取一張不規則的紙,經過兩次對摺,折出一個小於180度的角.問:老師折出的這個圖形是角嗎?為什麼?

(2)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好的紙(形狀不限),也經過兩次對摺(任意的去折),教師從中挑出幾個有代表性的角貼在黑板上(儘可能的包含直角、鋭角、鈍角、平角).

(3)問:觀察,黑板上貼出的這些圖形,大家説都叫角,這些圖形有什麼共同的特徵呢?(每個圖形中都有尖的點和直的線)

(4)教師講解角各部分的名稱【演示課件“角的各部分名稱”】.教師從眾多的角中,任選一個角,把角的兩條邊延長,指名一名學生板書標出角的頂點和兩條邊.

(5)教師指黑板上任意一個角的部分,要求學生們説出各部分的名稱.

(6)討論.説一説身邊的角.

3.演示活動角.

(1)問:再觀察黑板上貼的這些角,有什麼不同呢?(有大有小)

(2)問:通過觀察,誰能説説,哪個角大些,哪個角小些?再説説你是怎麼比較出來的?

(3)問:角確實是有大有小的,究竟該怎樣比較角的大小呢?

(4)教師讓每個同學拿出自己的學具——活動角,把它張開製成一個角,並邊指邊説哪是角的頂點,哪是角的兩條邊.相鄰的同學比一比,誰的角大,誰的角小.

(5)師:以自己剛才做的角為標準,再做一個比它大的角.再以新角為標準,做一個比它小的角.

(6)提問:通過你們自己操作活動角,你能體會到角的大小和誰有關係嗎?(角的大小與角的兩邊叉開得大小有關)【演示課件“角的大小”】

(7)教學畫角的方法.

① 【演示課件“畫角的方法”】全體觀察畫角的過程,然後請同學總結畫角的方法.

② 教師再次與學生一起回憶畫角的方法:先畫頂點,從這一個點起,用直尺畫一條直直的線,再從這一個點起,向不同方向畫一條直直的線.(板貼:先畫頂點,再從頂點出發,畫出角的兩條邊)

③ 讓學生按照上面的步驟畫一個角.教師巡視畫角的過程是否正確.

三、歸納提高.

1.問:通過剛才的研究,説一説你有什麼收穫?(我們認識了一個新的圖形——角;一個角有1個尖尖的頂點,還有兩條直直的邊;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張開的大小有關;我們還學會了畫角的方法.)

2.練習.

四.質疑交流.

1.問:除去老師向大家介紹的這些內容,誰來説説,你還知道些什麼老師沒有講到的內容?或者還想知道些什麼內容?(根據學生説和問的情況,酌情補充下面的內容)

(1)角的種類(詳見擴展資料):鋭角、直角、鈍角、平角、優角、周角……

(2)趣味知識:放大鏡能夠放大字的大小,但是卻不能放大角的度數.(詳見擴展資料“放大鏡不能放大角”)

(3)角在生活中的用途:裝修時,巧妙的利用角,可以拼擺出很多美麗多變的圖案,有效的利用角,還可以節約裝修的材料,降低裝修的成本.

……

2.自由交流.

五、佈置作業(略)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篇二

我上課的內容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角的初步認識的第二課時,直角的初步認識。我設定的教學目標是1、通過看一看、找一找、畫一畫、折一折等活動,初步認識直角,學會用三角尺的直角判斷直角和畫直角。2、培養初步的空間觀念和動手操作能力。本課的重點和難點就是學會用三角尺的直角去判斷直角和畫直角。

一節課上下來,總體感覺就是時間不夠,要讓學生真正掌握本課的重點和難點,還需要花更多的時間進行練習和鞏固。接下來講講自己在哪些方面需要改進。

1、導入新課部分,我通過讓學生觀察兩把三角尺的幾個角的大小,發現了什麼?

從而引出有兩個相同的角,這兩個角就是直角。揭示本課課題。但是學生總是很難發現這兩個相同的角,最後在我的引導下,將兩把尺子重疊進行比較,才勉強得出。後來我想想,這樣引出直角太過複雜,而且花費時間。其實找一個簡單的導入就可以了,開門見山。

2、讓學生找教室中的直角。然後提出一個猜想,所以的直角都一樣大嗎?

讓學生先猜想再驗證。讓學生相互比一比自己找到的直角。然後讓學生利用學具自己創造直角,再讓學生通過驗證自己的角是不是直角?其實就是要教學自己學會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去比一比。我是在創造角的時候才教這部分內容,其實在驗證所有的直角都一樣大時就可以教學怎麼去比一比。

總之,上課的應變能力和調控能力還需要加強。

角的認識的教案 篇三

一、理念設計

在教學中,應注重使學生探索現實世界中有關圖形的問題;應注重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認識簡單的圖形,應注重通過觀察物體、圖案等活動,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二、教材、教學分析

本課是在以前學過的基礎上進行新授的,並且本單元要學的圖形都是在學生已經直觀認識這些幾何圖形的基礎上學習的,所以在教學時,應注重把握好舊知向新知的引渡,使學生能自然而然激發自己的學習興趣。

三、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射線,知道直線、射線和線段之間的聯繫和區別。

2、使學生認識角。

四、教學流程

㈠、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師:(出示動物百米賽跑圖)你知道跑道是由什麼圖形組成的嗎?

生:線段。

師:你會畫線段嗎?(指名板演)用什麼畫的?為什麼要用直尺畫呀?

(此過程自然而然導入線段的特徵,從而為後面要學的射線、直線作好準備)

師:線段是直的,這是線段的什麼呀?你還知道線段的哪些特徵。

生:有兩個端點,無限長(可以量出長度)

師:如果將線段的一端延長(或兩端都延長)那會變成什麼圖形呢?

㈡ 、認識射線、直線。

1、自學課本第109頁

2、比較線段、射線和直線,並從現實生活中舉事例。

師:它們各叫什麼名字呀?它們又與線段有什麼不同和相同的地方呢?

學生回答。

師:你能應用這個知識解釋生活中或自然界中的射線嗎?看誰説的多。

生:手電筒的光線。

生:探照燈射出的線。

(這一環節讓學生能把現實生活中的東西和數學知識聯繫在一起,讓學生能應用數學知識瞭解社會,並使學生知道數學來自社會,也能用於社會。)

3、做練一練第1題。

㈢、建立角的概念。

4、出示一點,引出兩條射線,認識這個圖形

5、學生動手畫角,説出畫法。

6、揭示角的概念及角的名稱。

師:這個點叫做角的什麼?這兩條射線呢?

生:這個點叫做角的頂點,這兩條射線叫角的邊。

7、角的符號與比較。

師:認識角的符號,它和我們學過的什麼符號很相似呢?

生:。

師:一樣嗎?

生:不一樣。

説明不同的地方,並注意區別。

8、通過操作,,引導學生找出比較角的大小的方法。

學生用準備的兩個硬紙條做成的活動角,按住一個紙條不動,轉動另一個紙條,可以出現各種形狀、大小不同的角。

師:怎樣比較兩個角的大小呢?

學生得出:先使兩個角的一邊重合,再看另一邊,哪個角的邊在外面,哪個角就大,如果另一條邊也重合,説明這兩個角相等。

㈣ 、小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知識?你能説一説嗎?

㈤、綜合素質練習。

9、按要求畫一條射線。

10、過兩點畫一條直線。

11、過一點畫一角。

12、動手做一做,長方形剪一角,剩下幾個角?

13、數一數右圖中有幾條線段;幾條射線;幾條直線?

14、用三根小棒擺三個角。

(以上綜合練習是通過學生的畫、做、數、擺等各個方面進行的,讓學生能培養各方面的能力。)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篇四

1、以一個相關的遊戲或活動導入新課,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望,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2、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展開學習。角在生活中無處不在,雖然學生沒有形成角的概念,但是能夠初步辯認出現實生活中很多的角,對角有一些朦朧的認識。本節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讓學生經歷從具體的實物中抽象出角的過程,切實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事物。

3、引導學生充分利用觀察、比較和操作的方法自主學習。本節課,通過讓學生親自動手做一做、擺一擺、拼一拼、折一折等活動,充分感知角的形狀、建立角的空間觀念,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

4、教學環節的次序不能顛倒,否則不能達到欲期效果。本節課,按照“擺角、拼角——演角——折角——觀察感受角——畫角——角名稱”的順序使學生對角的認識步步深化,效果較好。

5、課堂上應遵循的基本原則是“活而不亂”,教師要掌握好“度”,適時“放”、適時“收”,不能一味地“放”。

6、一節課,至少要有一處創新,否則會聽之無味。不足:總有一部分學生誤將角畫成三角形。如果在拼擺的活動中加一項:用四根小棒可以擺出什麼圖形?三根呢?(三角形)兩根呢?(什麼也不能擺)教師可指出:這樣擺成的圖形叫——角。這樣,學生的印象可能更深一些,不至於出現這樣的錯誤吧。

《角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五

本節課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角是一個抽象圖形,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認識角,形成角的表象。我設計了一個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數學、動手做中發現數學的課堂。通過讓學生感知角、找角、畫角、做角演示角、欣賞角一系列活動來進行,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回顧本節課的教學,我有以下幾點感悟:

一、數學離不開現實生活

“角”這一內容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説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在我們生活中學生都能找出角,“陌生”是到底什麼樣的圖形是角,在學生腦中的表象只留在生活中的實物上,沒有一個具體的幾何圖形的概念。因此我結合教材內容從生活中一些常見的物體出發,讓學生來初步感知角,並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我們的生活中,生活離不開數學。這一節課主要目標之一,就是引導學生把“生活經驗中的角”逐步提升為“數學上的角”。因此,在喚起學生已有經驗的基礎上,通過動態的過程把這些角抽象出來,學生感知數學上的“角”的形象。

二、數學離不開細心觀察

在從具體物體上抽象出角後我引導學生及時的觀察、對比與發現,組織學生討論:“這些角有什麼共同的地方?”引導學生得出角各部分的名稱頂點、邊(邊是直直的)。逐步引導學生在頭腦中建立角的完整表象有一個頂點和兩條直直的邊,然後再來指導學生正確的指角的方法。然後及時完成“判斷”練習,通過辯認與説理,再次加深對角的本質特徵的認識。

三、數學離不開有序活動

通過“找一找、指一指、説一説、畫一畫”的體驗活動,讓他們在身邊的。書本上、三角尺上尋找角,並通過同桌互相指一指、説一説的活動過程,再次加深了學生對角的本質特徵的認識。“動手做一活動角”是本課一個重要的環節,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通過做一個角,然後再來指一指這一個角,這裏鞏固了角的各部分的認識,然後再通過引導學生想辦法把手裏的角做得大一些或變小一些來體會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叉開的程度有關。最後再通過觀察生活中的活動角:即扇面(或剪刀)上角的大小與扇子(或剪刀)的打開與合攏有關。

本節課我始終堅持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悟,不僅主動獲取新知,堅持以活動促發展的教學思想。當然在本節課的教學中也有一些不足,主要表現在:

一是在角的大小比較中我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與語言來描述比較的方法,沒有特別強調和總結,當學生在個別問題的回答上語言表述還不完整不精確時,老師沒有及時指出和糾正,因此這部分的內容有些學生表達不夠清晰,理解的不是很透徹。

二是教師要作一名好的引導者、組織者並不是那麼容易,個別同學比較活動角時學生思考、交流組織不夠高效,因此在今後組織教學活動中一定要能夠靈活調控,緊緊抓住數學本質性的東西進行交流,要引導好學生進行有目的的活動,讓學生有思考、有觀察、有交流,同時要保證學生的參與面要廣。

三是教師的數學語言不夠精煉嚴謹,這些都有待於今後的不斷積累和探索。

角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六

角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説比較抽象,學生接受起來較為困難,因此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角,我在整堂課中將觀察、操作、演示、實驗、自學討論等方法有機地貫穿於教學各環節中,引導學生感知的基礎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了(從)感知→(經)表象→(到)概念這一認知規律,採取了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比一比、想一想、説一説等教學手段,讓他們在大量的實踐活動中掌握知識形成能力。並充分發揮現代教學多媒體組合的優勢,通過形象生動的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把靜態的課本材料變成動態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在動手中思維、在觀察中分析,把外在可見和內在不可見的角印在大腦裏。從而進一步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努力做到教法、學法的最優結合,使全體學生都能參與探索新知的過程。

數學源於生活,生活中又充滿着數學,正如新課程標準提出的要求:“重視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為了達到這一要求,我讓學生在生活中學數學,在活動中做數學。在數學教學中體驗現實生活,把數學知識融於生活實踐,給學生創設身邊的生活情境,把現實問題數學化,把數學知識生活化。這樣,有利於讓學生覺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增加了學生在生活中學習數學、應用數學的意識。在拓展中激發興致,獲得體驗。通過數圖形的角到長方形剪去一角還剩幾角?要求逐步提高,課堂上學生迫不及待展示自己的剪法,興奮得歡呼鵲躍。教師為學生提供廣闊的操作空間,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展,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在有趣的數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訓練學生思維,培養學能力。

總之,課堂中將觀察、操作、演示、實驗、討論等方法有機貫穿於教學各環節中,從生活中實物感知角加以抽象,在大量實踐活動中掌握知識,形成能力。知識教學與學生學習方式及能力的培養兩條脈絡交相輝映,學生學的紮實,學的有趣,確實是一節生動活潑,效果明顯,有創意的好課。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篇七

在教學《角的初步認識》時,我本着促進學生髮展的宗旨,讓學生觀察、猜測、思考、操作、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創造自己的數學——生活中的數學。

角的初步認識”雖然內容簡單,但由於學生年齡較小,加上生活經驗不足,在教學中不容易把角的概念講清楚,尤其是“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沒有關係”這一教學難點,學生更不容易理解。所以在備課的時候,我精心設計每一環節,儘可能讓學生自己動手去發現知識,感悟其中的道理,用興趣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其主動地參與到數學活動之中。

在教學中,我主要做到了以下方面:

一、創造有效的數學學習方式。

從多方面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讓每一位學生主動從事數學活動,積極探索自己未知領域的知識,自己去發現、去創新。如:設計讓學生動手比賽折角,看哪一組折角的方法多,還設計讓學生自學畫角的方法等。通過這些數學活動的設計,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思想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讓學生真正學會學習。

二、注重動手操作,使學生在“做數學”中經歷知識的探究過程。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學習數學。在本課中從始到終學生都處於主體地位,知識的獲得和學習方法的形成是在學生在"做"的過程中形成的。從一開始讓學生找角----指角----做角----畫角等,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獲得了自己去探究數學的體驗,培養了學生的探究意識,學生在合作與交流中發現並認識角,進一步體會到角的本質特徵。

但是在課堂上,還應該提高效率,掌握好時間,讓同學們學到更多的知識。同時,應該把知識簡單化,讓同學們更好理解和掌握。

國小二年級數學《角的認識》教案 篇八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角的初步認識和説説做做,練習八第1~3題。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初步比較角的大小;學會用尺子畫角。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發展學生獨立學習能力和創造意識。

3.情感目標:創設平等和諧、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互相協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

【教學重點、難點】

初步認識角的本質特徵;畫角。

【教具、學具】

三角尺、多媒體課件、尺子、學具盒、一張不規則白紙,一張長方形紙、三根小棒、圖釘和硬紙條。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課題

出示一張圖形:長方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提問:為什麼叫它三角形?引入課題角的初步認識。

[從學生的認識基礎出發,引入課題自然流暢,學生易接受。]

二、研討互學

師:同學們對角一定都非常熟悉,那麼請你想想在生活中曾注意到哪些物體上有角。

1.讓學生説説生活中看到的角。(先自己想想,再與同位交流,最後展示)

通過觀察生活中的角,豐富學生對角的感性認識。

師:今天來了一位新朋友,它也要學習角的認識,知道它是誰嗎?

電腦出示:小馬揹着糧食來到河邊過河,牛伯伯攔住了它的去路説:小馬,你是個聰明的孩子,要過河,先看看這些標誌物上都有什麼?小松鼠跳起來説:角、角、角。小馬迷惑了:角在哪裏哪?同學們你們能幫小馬找一找嗎?(同位互相説説,然後電腦演示各種角。)

[以生動有趣的動畫故事(小馬學習角)為線索,展開對角這個圖形的研討,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化,靜態的知識動態化,直觀、形象地展現知識的形成過程,這樣有助於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啟迪學生的思維,使學生主動去探索問題,發現規律。然後通過讓學生依次觀察紅領巾、三角板、鐘面、摺扇,並指出這些物體表面的角,達到初步建立角的表象的目的。]

師:小馬認識了角非常高興,牛伯伯告訴它: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的物體上都有角,你過了河,要時刻注意發現生活中的角。小馬高興地點點頭,就又上路了。它走着走着,突然在地上發現了一張不規則的紙,小馬想:這上面有角嗎?

2.讓學生折角。

3.摸一摸角的感覺,體會角的特徵。(板書)

4.用摺好的角比着在紙上畫角。

5.課件演示怎樣畫角。

6.説説角的組成。

7.讓學生用尺子畫角。(強調尺子的作用。)

8.師:同學們,小馬繼續往前走,這回它更加仔細地觀察,所以它又發現了生活中的很多角,你想看看嗎?(電腦出示)

師小結:像這些圖形,我們都叫它角。(回顧、強調學生一開始折的一些模糊性的角及在比畫上的錯誤。)

[從引導學生觀察實物中的角開始,讓學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角;再通過學生實際操作活動,看一看、折一折、摸一摸、畫一畫、比一比、做一做,把靜態的課本材料,變成動態的教學內容,讓學生通過感知、操作,把外在可見的和內在不可見的角印在大腦裏,幫助學生形成角的正確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三、拓展練習

1.認一認,辨一辨。

2.比一比。(哪個角大,哪個角小,讓學生辯論。)

由如何確定一個角的大小,引出做一個活動的角的活動,讓學生比一比,看一看,從而説明角的大小與什麼有關。

[讓學生從認識靜態的角過渡到動態的角,使學生直觀地看到,紙條張得越開,角就越大,紙條合得越攏,角就越小,由此滲透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張開的大小有關的本質特徵,這也就達到了變抽象為直觀,變靜為動,化難為易的目的。]

3.擺角。(用三根小棒擺出三個角)

4.打擂台。(用三根小棒看誰擺出的角最大。)

[這是一個極富挑戰性的題目,易激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教師小結(回顧本節課所學過的知識)

1.師:閉上眼睛想想,今天老師和同學們一起研究了有關角的哪些知識,想想角是什麼樣子的,它由哪幾部分組成,角的大小和誰有關,你是怎樣畫角的。

2.質疑問難。

[這既是本節課的一個總結回顧與整理,又是一個很好的放鬆活動,希望學生能從本節課中受益。]

角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九

(1)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動起來。教材是數學知識的載體,是學生在學習中最重要的對象,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依據。在尊重教材的基礎上,根據學生實際的認知水平有目的地對教材內容進行了改編和加減,使教材變得更加生動活潑。《角的認識》一課的內容應充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學生實際,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本課一開始以學生熟悉的紅領巾引入,創設一種和諧的學習氛圍,拉近了學生與教學的距離,引發了學生強烈的興奮感和親切感,他們的思維一下就活躍起來,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促使他們願學、好學、樂學。接着設計了讓學生動手操作、主動探索的數學活動,體現以生活為依託,以實踐為第一,讓他們在玩中發現問題,找尋數學知識。最後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大膽放手讓他們主動探索,通過觀察、討論,自己總結出角的大小比較方法。學生的思維可以得到盡情的發展,個性可以得到盡情的張揚,逐漸感受到數學學科的趣味性、生活性和挑戰性。

(2)放手讓學生做自己感興趣的事,讓學生“在做中學”。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是新《數學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之一。素質教育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注意開發人的智力潛能,發展學生的集體精神,形成學生的精神力量,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成長。”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儘量創設條件,讓每個學生都有充分表現自己的機會,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動手、動腦、動口,讓全體學生都能自始至終主動積極地參與到探索新知的過程中去。如:在讓學生動手做一個角時,學生首先要從老師提供的材料裏選出自己想要的,然後根據對角的理解動手製作。在製作過程中,學生的手動起來了,眼睛動起來了,大腦更是積極思考起來了。這些不僅僅喚起了學生對數學的親切感,更激發了他們的數學思維。

(3)迴歸生活,讓學生體驗知識應用過程。要讓學生在活動中和現實生活中學習數學,發展數學。要通過解決實際遇到的問題,培養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運用數學思維、方法,進一步培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數學應用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讓數學回歸生活,並獲得學有所用的積極情感體驗。

角的認識的教案 篇十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學會用尺子畫角。

(2)通過讓學生觀察、操作分析,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獨立學習能力和創造意識。

(3)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精神。

教學重難點

學生對於角的認識往往只是藉助於實物停留在感性認識階段,對角缺乏系統的認識,所以本課時的重點是讓學生形成角的正確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直尺畫角。難點是引導學生畫角的方法。

教學工具

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課題

1、師:老師給大家帶來了數學王國圖形家族成員中的幾個成員,大家還認識它們嗎?黑板上畫的正方形,三角形,圓形等。(學生回答)今天我們來認識圖形家族中的另一個新成員:角,引入課題“角的初步認識”。今天我們就要學習“角的初步認識”。

2、老師板書:角的初步認識

(二)、聯繫實際,引導探究

1、師:同學們對角一定都非常熟悉,(放PPT)讓學生看圖,這幾個圖形裏都有角,同學們睜大你的眼睛看,這就是角。

放有關學校的情景圖的幻燈片讓學生找角。學生一一做答。

2、師:同學們真了不起,找到了這麼多角。

3、師:那麼,我們現在身邊是不是也有很多角呢?同學們找找看,(請學生來指一指。)學生回答:課桌的角、課本的角、門和窗的角等等。

4、師:同學們找了那麼多角,那麼角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呢?(放PPT)邊放邊説,角是由一個頂點兩條邊組成的,再放一遍,老師説頂點,邊,邊。然後板書:頂點、邊、邊。

5、師:我們都知道什麼是角,也知道角的各個部分,那麼角是怎麼畫出來的呢?同學們看大屏幕(放PPT),同學們看懂了嗎?畫角時,要先定頂點再畫兩條邊。老師在黑板上再演示一遍。

6、仔細觀察,一個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組成?(生答)由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組成。我們在表示角的時候,不能就這麼點一下。看老師是怎麼表示角的。(教師動作演示:一個頂點,兩條邊,再用手畫)拿起你的小手,我們一起來指一指。現在,誰用這種方法來指一指這把尺上的角?(還有其他的角嗎?)

7、師:想一想看,角可以怎麼畫?要注意什麼?(學生回答)先畫一個點,從這點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畫兩條線就成了一個角。請同學們照這個方法畫一個,試試。把你畫的角的頂點與邊指給同桌看。(一生板演,反饋時指出頂點和邊即可。)

8,比較角的大小,放兩個同樣大小的角,但是邊不一樣長,提問學生,哪個角大,同學可能要説,邊長的那個角大(放幻燈片),老師問學生是不是邊越長角就越大哪?同學們看到了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沒有關係,與它開口的大小有關。

9、師:再畫一個和剛才大小不一樣的角。請你為自己畫的角打分。

10,折角:讓同學們拿出自己準備的紙折幾個角,同桌比較一下大小。再用一張圓形紙折,看學生能否折出角,老師巡視、指導。

(三)、鞏固拓展,課外延伸

1、師:剛才畫了一個角,老師在這裏再添一條線,現在這裏有幾個角了?(學生指,教師畫弧。)

2、師:我這裏還有一個長方形的圖形,如果剪去一個角,請你猜猜還剩幾個角?

3、師:你能告訴同伴們,今天你有哪些收穫嗎?

師:同學們,我們要做一個角的模型,要選擇哪些學具,試着做一下。【生從學具袋中選兩根帶孔的小棒做成一個角】通過剛才做活動角,你發現,一個角由幾部分組成?

生1:我覺得有兩部分組成,兩根小棒就行了。

生2:我也覺得是兩部分。

師:如果沒有帶孔的點連接,會是一個什麼樣子呢?

生1:不能把兩根小棒連起來。

生2:不能組成一個角。

生3:組成一個角,這個孔不能少。

師:是的,通過剛才做活動角,發現角是有三個部分組成的,我們把兩根小棒叫做角的“邊”,這兩根小棒相交的地方就是有孔的位置叫做角的“頂點”。説一説,你們做的活動角的頂點和邊在哪?

【設計意圖教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國小生往往缺乏感性經驗,只有通過親自操作,獲得直接經驗,而這節教學通過學生動手做活動角,讓學生自主去發現角的三部分。】

師:做的很好,如果去掉一根小棒,又可以擺成一個什麼圖形?

生:可以擺一個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