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將心比心教學反思【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79W

將心比心教學反思【多篇】

將心比心教學反思 篇一

今天,作為新教師的我接受了教研室老師的聽課指導。本次我選擇的是一篇略讀課文——《將心比心》,這是一篇很簡短的小文章,文中用兩個小事例展現出生活中人與人之間應將心比心,用自己的真心去換取他們的真心,這樣我們的世界會變得更加和諧。文章語言精練,沒有曲折的故事情節,卻給讀者帶來很大的震撼力。

因為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儘量做到大膽放手,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合作能力,用自己最感興趣,最擅長的方法學習,通過小組合作,全班交流,來取長補短,達到整體的完整。如:學生在初讀課文時,我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讀書,然後思考課文主要寫了哪幾件事?看看哪一小組概括的既準確又精練?學生讀書的興趣很濃,交流時的氣氛也比較好。縱觀整節課,我親切自然的教學語言、大方得體的教態、適當有效的評價、切實有效的學習效果得到了陳老師的肯定。但是在磨課、上課、評課的整個過程中也引發了我很多的反思。

略讀課文究竟該怎麼上呢?我只是粗淺地認為略讀課文也應該做到“精”、“略”得當。雖然略讀教學講究“簡”、“略”,但也需要有“精”的部分,否則略讀就成了“泛讀”,那效率就低下了。由於受教學時間的限制,略讀課文中需“精”讀的點要更突出,更集中。因此我們需要反覆斟酌,尋找準確的着力點,從而使力氣真正花在刀刃上。正如《將心比心》中出現了兩個小故事,該如何把握呢?是兩個都具體展開還是選擇其一?在反覆的思考後我選擇了後者,我就課文中第二個故事而展開具體化,事實證明這樣既節省時間、不顯重複,教學效果又良好。

其次在教學方式上,教師應更關注學生的自學能力,不用過分注重朗讀等方面的重複指導,應給學生創設機會讓其大膽自學,讓學生的課堂學習不受拘束。最後在教育意義上,我想通過對這篇文章的學習,學生一定會受到教育,懂得在生活中多從別人的角度出發為他人着想,給別人多一份寬容和尊重。作為老師的我,通過對本文的學習也深受體會,在教育孩子的同時自身也受到了教育,在教育教學中也學會了將心比心,這是我更有價值的意外收穫。

將心比心教學反思 篇二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主要帶領學生體會人與人之間的互相關心,領悟人與人之間只有帶有一顆寬容的心,我們的社會才會更加地和諧。

課文是一篇略讀課文,同時由於課文的內容比較簡單,因此,在設計這篇課文的教學時,我主要以學生的自學為主,讓學生在自學的過程中感悟這樣人與人之間的真情。但同時由於課文的內容比較簡單,學生理解起來並不會有太大的困難,這樣就使得課文的`知識點相對較少,講解起來容易造成空洞的感覺。因此,我的教學設計主要圍繞自讀提示的問題,讓學生體會。

雖然這篇課文所設計的教學內容不會過於繁雜,但我覺得還有以下方面可以進行改進:

一、板書。

板書設計一直是我教學設計的弱項,也許是我平時沒有過多注意的原因,所以板書似乎總是過於繁雜,而且我總是試圖把課文的主要信息都展示在黑板上讓學生明,更多時候反而造成了累贅。其實板書也可以板課文的中心句——簡單的一個句子,簡單明瞭,讓學生更易於理解。

二、多音字的講解

由於多音字作為語文學習的一個知識點,同時因為這篇課文出現較多的多音字,因此我花了較多時間進行講解鞏固——先讓學生自己做,然後全班對答案,再讀。這一環節似乎把課文的知識點鞏固了,但花費了較多的教學時間,從而影響了接下來的教學時間。

三、提問題。

由於這是一篇課文,雖然我注意了通過提問拓展學生的想象能力,使學生對文本有了更深的理解,但是對於自讀課文,問題還可以更放手一點,尤其是拓展部分,多給時間學生思考、討論,所取得的教學效果應該會更好。

四、學生注意力——更多地關注學生。

教學畢竟面對的是學生,需要兼顧到學生的知識面,也必須兼顧到學生的學習狀態。

《將心比心》教學反思 篇三

《將心比心》是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根據本校“美的課堂”的教學流程,我設計了“美的導入”—“美的發現”—“美的昇華”三個教學環節。開課伊始,我引用了台灣作家羅蘭的一段話,並把這段話變成了一首詩讓學生朗讀,目的是想讓學生通過朗讀激起學習興趣,並能通過這首詩初步瞭解“將心比心”的意思。在“美的發現”這一環節中,我先讓學生自讀自學提示,用“—”勾畫出學習這課的要求,使學生做到心中有數。緊接着,針對四年級年段目標設計了“自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哪幾件事情?”這一問題,對學生進行概括主要內容的訓練。最後出示了本課的自學提示:1、默讀課文1、2自然段,在人物描寫的語句中,勾畫出令你感動的地方,批註你的感受。2、聯繫生活實際,説説你對最後一個自然段的理解。整堂課,學生就圍繞這兩個問題進行自學、小組交流、全班彙報。在交流彙報時,主要從人物的語言描寫進行體會。如:“這是我的女兒……也能得到患者的寬容和鼓勵”讓我體會到媽媽想用自己對他人的寬容和鼓勵換取他人對自己的寬容和鼓勵,媽媽的這種品質讓我感動。針對文章的這一寫作特點,我把“美的昇華”設計為小練筆:生活中,也一定發生過類似的事情,請你運用語言描寫的方法來體現人物“將心比心”的品質。想通過這一環節,讓學生掌握運用語言描寫刻畫人物品質的方法,並能感悟到中華傳統美德的重要。

一、成功之處

通過一學期“美的課堂”的教學改革的嘗試,同學們在課堂上表現出的自學、批註、交流、傾聽的基本行為習慣已經養成,並逐漸規範。自學時,學生可以做到獨立地讀、思、勾、批;在小組交流和全班彙報時,能做到分工明確,彙報者有條有理、有理有據,傾聽者認真傾聽,然後進行補充或質疑。這也正是本堂課的亮點。

二、不足之處與改進措施

竟然是對教學改革的一種嘗試,那麼嘗試初期還是存在着許多的不足之處,如《將心比心》一課,雖然在開課時我設計了用台灣作家羅蘭的話來激趣,但效果並不好。課後進行反思,覺得如果開課時用和學生聊天的方式,和他們分享在我生活中發生的像“將心比心”那樣的真實的故事,我想會更貼近學生生活,更容易和學生產生共鳴。這樣的“美的導入”正好和“美的昇華”相照應,更能為後面的小練筆打好鋪墊,豈不是“一箭雙鵰”。

在“美的發現”這一環節中,針對年段目標設計了概括主要內容,但由於還是停留在“讀—思—説”這種傳統的方法上,所以導致在“説”的這一環節,大多數學生都扮演的旁聽者的角色,如果能變“讀—思—説”為“讀—思—做(如:用填空的方式概括主要內容)”,那麼所有學生都會動起來,成為正在的參與者。在設計自學提示時,由於沒能抓住“將心比心”這一主線,而片面的將問題設計為“勾畫感動的句子”,所以學生的交流顯得有些膚淺、蒼白,對“將心比心”的理解還不夠深入。這也導致了學生在“美的昇華”的小練筆中,有些無從下手,寫出來的東西也缺乏深度。為了避免在以後的教學中出現同樣的問題,我認為在制定自學提示時要注意兩點,一是緊扣文眼。自學提示就圍繞文章的題目展開設計。二是自學提示要細化、要有可操作性。如自學提示要讓學生明確要解決什麼問題,用什麼方法解決,從哪些方面進行批註。在平時的教學中,還要重視學生思維方式的培養,只有讓學生從多方面進行思考,那麼他的理解才會有深度、有廣度,最後落到筆上寫出來的東西才會有內涵。

課改之路艱辛而又漫長,我會繼續在這艱辛而又漫長的課改之路上下求索。

將心比心教學反思 篇四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文字淺顯易懂,所以在教學中,我儘量做到大膽放手,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合作本事,讓學生在反覆朗讀中領悟文中藴含的道理。

本文是從生活中微不足道的事情寫起,它反映的`卻是人們的道德思想問題,意在呼喚人們在日常的生活小事中將心比心,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所以,我在課前先出示日積月累中孟子的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初步感受尊老愛幼的思想。

之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資料。做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能概括文中兩件將心比心的事。意在鍛鍊孩子的朗讀本事和概括故事資料的本事。孩子們這個環節完成的不錯。

然後,讀中感悟思想,這是本節課的重要環節。我先讓孩子找出文中令人感動的句子,經過創設情境,分析人物性格,反覆朗讀並談感受體會,從而引導孩子揭示本文主題——如果我們在生活中能將心比心,就會對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對孩子增加一份關愛,就會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並順勢教育孩子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讓孩子受到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教育。

最終拓展延伸環節,讓孩子聯繫實際,説出生活中將心比心的事,並出示情境,讓孩子談做法,從而體現了語文學科的人文性,深化了文章主旨。

作業佈置也體現了語文學科的特點。推薦相關文章,讓孩子課外閲讀《生命的藥方》並複述故事,意在鍛鍊學生的口頭表達本事;並寫出身邊令人感動的事,意在鍛鍊學生的寫作本事。

當然在課堂中也有不足之處,比如指導朗讀方面不是很到位。對學生的評價語不夠豐富,激勵性不強。以後我會注意這些方面本事的提高,努力打造優質課堂。

《將心比心》教學反思 篇五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主要帶領學生體會人與人之間的互相關心關懷,領悟人與人之間只有帶有一顆寬容的心,我們的社會才會更加地和諧。

課文是一篇略讀課文,同時由於課文的內容比較簡單,因此,在設計這篇課文的教學時,我主要以學生的自學為主,讓學生在自學的過程中感悟這樣人與人之間的真情。但同時由於課文的內容比較簡單,學生理解起來並不會有太大的困難,這樣就使得課文的知識點相對較少,講解起來容易造成空洞的感覺。因此,我的教學設計主要圍繞自讀提示的問題,讓學生體會開展。

雖然這篇課文所設計的教學內容不會過於繁雜,但經過樑老師的評課,我覺得我還有以下方面可以進行改進:

一、板書。板書設計一直是我教學設計的弱項,也也許是我平時沒有過多注意的原因,所以板書似乎總是過於繁雜,而且我總是試圖把課文的主要信息都展示在黑板上讓學生明瞭,更多時候反而造成了累贅。但在這節課上,樑老師提醒我,其實板書也可以板課文的中心句——簡單的一個句子,簡單明瞭,讓學生更易於理解。

二、多音字的講解。由於多音字作為語文學習的一個知識點,同時因為這篇課文出現較多的多音字,因此我花了較多時間進行講解鞏固——先讓學生自己做,然後全班對答案,再讀。這一環節似乎把課文的知識點鞏固了,但花費了較多的教學時間,從而影響了接下來的教學時間。

三、提問題。由於這是一篇課文,雖然我注意了通過提問多拓展學生的想象能力,使學生對文本有了更深的理解,但是對於自讀課文,問題還可以更放手一點,尤其是拓展部分,多給時間學生思考、討論,所取得的教學效果應該會更好。

四、學生注意力——更多地關注學生,是樑老師提醒我的另外一方面。教學畢竟面對的學生,需要兼顧到學生的知識面,也必須兼顧到學生的學習狀態。但也許還是新老師的關係,每當有老師前來聽課,我都會特別地緊張,自己的注意力往往更多地專注於自己的教學流程——應該如何使教學流程完整、流暢,所以往往會忽視學生的學習狀態。但是,我想樑老師給我提的醒是非常必要的,畢竟,教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學!

將心比心教學反思 篇六

本文以“將心比心”為題,以經過發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兩個小故事,揭示了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

因為這是一篇閲讀課文,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儘量做到大膽放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用自我最感興趣,最擅長的方法學習,經過小組合作,全班交流,來取長補短,到達整體的完整。如:學生在初讀課文時,我讓學生選擇自我喜歡的讀書方式讀書,然後思考課文主要寫了哪幾件事?再進行全班交流和補充,學生進取性較高。

其次,重視朗讀感悟。如在學習第二個故事時,我讓學生細讀母親輕輕地對護士説:“不要緊,再來一次!”經過媽媽的話來體會媽媽寬容、為別人着想的品質,普普通通的一位母親,她為什麼能有如此不簡單的舉動,説出如此不簡單的話呢?請聯繫下文再去體會。學生經過讀書體會到:透過母親“平靜的眼神”和“輕輕的話語”,可見母親把那位護士當作了自我的孩子,在鼓勵她,支持她,同時也期望自我的女兒在將來的工作中也能得到患者的支持和鼓勵。在這樣有層次的引導中,學生更深層次地感受到了“將心比心”一詞的含義。

學完這篇課文我在日記本上佈置了一個作業,讓學生寫寫自我對文章最終一段的感想。第二天當我批改作業時發現,學生感觸還挺多的,異常是部分學生的心得體會讓我感動。我想經過對這篇文章的學習,學生必須會受到教育,懂得在生活中多從別人的角度出發為他人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