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將心比心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66W

將心比心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將心比心》教學反思 篇一

《將心比心》是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根據本校“美的課堂”的教學流程,我設計了“美的導入”—“美的發現”—“美的昇華”三個教學環節。開課伊始,我引用了台灣作家羅蘭的一段話,並把這段話變成了一首詩讓學生朗讀,目的是想讓學生通過朗讀激起學習興趣,並能通過這首詩初步瞭解“將心比心”的意思。在“美的發現”這一環節中,我先讓學生自讀自學提示,用“—”勾畫出學習這課的要求,使學生做到心中有數。緊接着,針對四年級年段目標設計了“自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哪幾件事情?”這一問題,對學生進行概括主要內容的訓練。最後出示了本課的自學提示:1、默讀課文1、2自然段,在人物描寫的語句中,勾畫出令你感動的地方,批註你的感受。2、聯繫生活實際,説説你對最後一個自然段的理解。整堂課,學生就圍繞這兩個問題進行自學、小組交流、全班彙報。在交流彙報時,主要從人物的語言描寫進行體會。如:“這是我的女兒……也能得到患者的寬容和鼓勵”讓我體會到媽媽想用自己對他人的寬容和鼓勵換取他人對自己的寬容和鼓勵,媽媽的這種品質讓我感動。針對文章的這一寫作特點,我把“美的昇華”設計為小練筆:生活中,也一定發生過類似的事情,請你運用語言描寫的方法來體現人物“將心比心”的品質。想通過這一環節,讓學生掌握運用語言描寫刻畫人物品質的方法,並能感悟到中華傳統美德的重要。

一、成功之處

通過一學期“美的課堂”的教學改革的嘗試,同學們在課堂上表現出的自學、批註、交流、傾聽的基本行為習慣已經養成,並逐漸規範。自學時,學生可以做到獨立地讀、思、勾、批;在小組交流和全班彙報時,能做到分工明確,彙報者有條有理、有理有據,傾聽者認真傾聽,然後進行補充或質疑。這也正是本堂課的亮點。

二、不足之處與改進措施

竟然是對教學改革的一種嘗試,那麼嘗試初期還是存在着許多的不足之處,如《將心比心》一課,雖然在開課時我設計了用台灣作家羅蘭的話來激趣,但效果並不好。課後進行反思,覺得如果開課時用和學生聊天的方式,和他們分享在我生活中發生的像“將心比心”那樣的真實的故事,我想會更貼近學生生活,更容易和學生產生共鳴。這樣的“美的導入”正好和“美的昇華”相照應,更能為後面的小練筆打好鋪墊,豈不是“一箭雙鵰”。

在“美的發現”這一環節中,針對年段目標設計了概括主要內容,但由於還是停留在“讀—思—説”這種傳統的方法上,所以導致在“説”的這一環節,大多數學生都扮演的旁聽者的角色,如果能變“讀—思—説”為“讀—思—做(如:用填空的方式概括主要內容)”,那麼所有學生都會動起來,成為正在的參與者。在設計自學提示時,由於沒能抓住“將心比心”這一主線,而片面的將問題設計為“勾畫感動的句子”,所以學生的交流顯得有些膚淺、蒼白,對“將心比心”的理解還不夠深入。這也導致了學生在“美的昇華”的小練筆中,有些無從下手,寫出來的東西也缺乏深度。為了避免在以後的教學中出現同樣的問題,我認為在制定自學提示時要注意兩點,一是緊扣文眼。自學提示就圍繞文章的題目展開設計。二是自學提示要細化、要有可操作性。如自學提示要讓學生明確要解決什麼問題,用什麼方法解決,從哪些方面進行批註。在平時的教學中,還要重視學生思維方式的培養,只有讓學生從多方面進行思考,那麼他的理解才會有深度、有廣度,最後落到筆上寫出來的東西才會有內涵。

課改之路艱辛而又漫長,我會繼續在這艱辛而又漫長的課改之路上下求索。

將心比心教學反思 篇二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物我一體,將心比心”顯然,“將心比心”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本文以此為題,通過發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兩個小故事,揭示了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

在教學本文時,我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充分發揮了預習卡的作用。因為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所以我的設計是課前充分的預習,課堂上彙報自己的預習情況,然後對文章的重點部分進行研讀、交流。課前,為了便於學生對這篇課文的預習,我給學生設計了這樣的預習卡:

“三讀”預習卡

一讀:大聲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通順,難讀的地方作上記號,多讀幾遍,不會的可以查字典或向家長請教。

二讀:默讀課文,要求:

1、在每一自然段的旁邊作批註。

2、思考並完成:

(1)課文中寫了多少件將心比心的事,分別是什麼。

(2)課文中令你感動的人是什麼。

三讀:品讀課文,要求記錄自己讀文後的感悟。

我的感悟:

目的是讓學生在時間充足的情況下獨立閲讀課文。説真的,在我們的教學中我們經常提到要給學生充足的讀書時間,可是真的到講公開課的時候,我們往往做不到這一點。主要原因是我們的課堂容量太大,學生讀書時間多了,教學中所預設的一些內容就進行不完了。這次教學中,我也犯了這樣的錯誤。所以,我給學生設計這個預習卡的另一個原因是想讓學生熟悉文本,課堂上節省一些時間。可是,事實並不是這樣,因為課堂上我沒有讓學生充分的讀書,所以,在學生作批註談體會的時候,學生的發言還不是那麼深刻,也沒有平時在教室裏精彩。這是這節課我所遺憾的!因為我的這幫孩子不是不會,而是我給他們閲讀文本的時間太少!不過,這節課讓我感到欣慰的是課堂上當我看到學生在品讀談感悟時不太會,我就改變了我課前的預設教案思路,然後一句一句地教學生怎麼抓住關鍵詞去想去談,效果還不錯,説真的,那時我看到了課堂上生成的精彩。另外,讓我感到更欣慰的是學生的預習彙報非常好,特別是學生的感言很是精彩!課後,我反思自己,同時我也對略讀課文的教學再次思考,覺得略讀課要上的精彩。

需要注意這幾點

1、略讀課教學應關注閲讀提示,讓提示成為學習課文的切入點。

2、略讀課文的自讀自悟的“度”要把握好,教師應在關鍵之處做有效引導。

3、簡簡單單上略讀課,能讓學生感知課文大意、收集文本中關鍵信息來闡述自己的觀點,説出自己的感受就可以了,字字句句去品析沒有必要!

將心比心教學反思 篇三

這是一堂有關略讀課文的語文教學課,《將心比心》以兩個故事串起全文,圍繞“將心比心”的主旨展開敍説。為更好地使孩子們通過課文的學習,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生活中只有將心比心,才能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的心靈領會。我在這堂課中主要採取讓孩子們自主閲讀,瞭解內容以及延伸拓展,讓孩子們聯繫生活實際進行理解與感悟。

以揭示課題、引入新課式的導入。帶着孩子們複習《尊嚴》一課內容及主旨,哈默用自己的言行維護了個人尊嚴,贏得人們的尊重。進而導入我們學習的本篇課文《將心比心》。暗示孩子,這也是一篇描寫人類美好品質的文章。這樣的略讀課文雖不是學期的教學重點,但是這也是提升孩子們課外閲讀能力的好材料。為了較好地使整堂教學流暢,我找到了一個突破點——温暖。孩子們自主閲讀課文,拿出筆在書上做好批註,找出那些温暖我心的地方。我甚至可以想象到,孩子們找到的詞語、段落、句子會是零散的。在前期的備課階段,這種可以預見的困難擺在了我的面前,如何應對孩子們散亂無章的句子、詞語,我思考了很長一段時間。後來,經過組內幾位老師指點,我將孩子們可能出現的課堂回答都做了預設,針對每個句子設計了詳細的過渡語。這樣的方法,以不變應萬變,雖然內容紛繁,但是,我相信會讓孩子們在閲讀課上有更多的自主發言權。在這堂課的教學中,孩子們充分表達了自己的想法,他們或讀或悟,或淺或深,自由表達了自己對課文見解,對將心比心的理解。

這類略讀課文讓孩子們有拓展空間,昇華情感的作用。如何將這種課文的情感昇華優勢發揮,我想,藉助必要的教學媒體手段會達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在教學中,此處的昇華設計,我的導入有些突兀了。如果讓孩子們根據兩個故事,在理解了“將心比心”的詞語意思及運用之後,那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這種情感體驗會更深刻些。關注老人,關愛孩子,關注他們這些社會的弱者,伸出雙手予以扶助,不正是將心比心嗎?試想,這種品質不正在“人”字,一撇一捺簡單筆劃中有了體現嗎?孩子們就“人”字談到了很多,人的愛心,善良,傳遞愛等等,這些都是他們在思維層面能領悟到的人之本質。回到文本,課文中的阿姨和母親,兩位平凡的人物,做出感動人心的事情,怎不讓我們學習。伴隨着舒適,輕緩的鋼琴曲,老師和孩子們一起感悟生活。聯繫生活中的瞬間,聚焦身邊的點滴。此處的説話及談話,更多的,應該契合城市孩子的實際生活體驗,既引導他們善待他人,將心比心,又引導他們關注生活。

“我手寫我口”。在課文教學的最後環節,我設計了一個小練筆。孩子們經過了上一個環節的口頭訓練,這個環節的寫作讓他們有素材可寫,有話可寫,也自然愛寫。只是,在引導的時候,我將寫作的範圍侷限了,自然也約束了孩子們的寫作視野。最後,孩子們將自己的寫作內容進行分享展示,提升他們的自信,再次進行情感薰陶。

將心比心教學反思 篇四

《將心比心》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通過記敍兩個日常生活中的小故事來啟示人們在生活中要學會將心比心,尊重老人,關愛孩子,讓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課文內容淺顯易懂,在教學的過程中採用自讀自悟的方法進行課文學習,達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上課,我先放課文錄音,讓學生們跟讀課文,目的是為了糾正生字的字音,模仿如何能講課文讀的有聲有色也就是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進而瞭解課文內容。跟讀一遍課文後,學生再分段朗讀再繼續瞭解課文。

讀完課文拋出問題讓學生思考,這時學生再一次快速瀏覽課文尋找答案。在這反覆的閲讀中漸漸的熟悉了課文內容,對問題自然應對自如。在交流問題時大家的表現很是讓我吃驚,平時課上幾乎不舉手的同學這節課舉了好幾次手,叫起他來回答的還很好,我想他讀懂文章了,有自信了,有勇氣在課堂上展示自己了,很替他高興。

課堂上你一言我一語,大家發言都很積極,説出了自己的見解,還有的學生結合實際生活給大家講了一些例子來説明將心比心的意義。大家在對待老人和孩子方面也都提了不少建議,他們的建議都是發自內心的想法,很真誠,很温暖。看到大家這樣的表現我很高興,自己想要的不就是這樣的課堂嗎?

將心比心教學反思 篇五

《將心比心》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語文第二組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通過記敍兩個日常生活中的小故事來啟示人們在生活中要學會將心比心,尊重老人,關愛孩子,讓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課文內容淺顯易懂,在教學的過程中採用自讀自悟的方法進行課文學習,達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拿到課文後讀了幾遍,腦海中開始思考這節課的教學思路。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文章描述的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平常事情,備課時是這樣設計的:學生讀熟課文後解決幾個問題,談談對這篇課文的理解。以往大多數課堂上的大部分時間都是我在滔滔不絕的講着,台下一雙雙小眼睛聚精會神的看着我,小耳朵豎着在認真聽,孩子們發言的時間很少。語文課上總覺得時間過的很快,時間不夠用,每每聽到下課鈴聲響起總覺得還有很多東西沒講到,感覺意猶未盡還想繼續下去,這時候卻沒有考慮到學生們的感受。很多時候忽略了他們的想法,導致課堂效果不理想。這節略讀課文讓他們自己去學習看看效果怎樣。

一上課,我先放課文錄音,讓學生們跟讀課文,目的是為了糾正生字的字音,模仿如何能講課文讀的有聲有色也就是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進而瞭解課文內容。跟讀一遍課文後,學生再分段朗讀再繼續瞭解課文。讀完課文老師拋出問題讓學生思考,這時學生再一次快速瀏覽課文尋找答案。在這反覆的閲讀中漸漸的熟悉了課文內容對老師拋出的問題自然應對自如。在交流問題時大家的表現很是讓我吃驚,平時課上幾乎不舉手的龐碩同學這節課舉了好幾次手,叫起他來回答的還很好,我想他讀懂文章了,有自信了,有勇氣在課堂上展示自己了,很替他高興。課堂上你一言我一語,大家發言都很積極,説出了自己的見解,還有的學生結合實際生活給大家講了一些例子來説明將心比心的意義。大家在對待老人和孩子方面也都提了不少建議,他們的建議都是發自內心的想法,很真誠,很温暖。看到大家這樣的表現我很高興,自己想要的不就是這樣的課堂嗎?

很多時候我們覺得學生自己做不好,可我們給他們機會嘗試來嗎?教學中我們應該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索文學殿堂中的奧祕,讓學生們的自主合作能力得到提升;其次,要注重閲讀能力的培養,在閲讀中領悟文章主旨;

將心比心教學反思 篇六

《將心比心》是一片略讀課文。是從生活中微不足道的事情寫起,它反映的卻是人們的道德思想問題,意在呼喚人們在日常的生活小事中將心比心,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在教學本課時,我讓學生帶着“什麼叫將心比心?”這個問題,認真鑽研教材,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受到遇事能推心置腹地想一想,應如何去做。

課文中講到一位阿姨為老奶奶推開沉重的大門,等老奶奶過去後才鬆開手,我抓住時機問學生:“她為什麼會這樣做呢?”問題一提出,平時表現一般的一個學生這樣回答:“阿姨的媽媽和這位老奶奶的年齡差不多,她只希望遇到這種情況也有人為她開門,阿姨這樣的目的既能喚起人們多一份關心和一份關愛,又能使我們的社會更加文明。”這位阿姨的一舉一動告訴我們什麼呢?這位同學接着回答:“説明阿姨心靈純潔,心地善良,是多麼的善解人意、關心他人啊!”與此同時使學生受到思想道德教育,在我們社會主義的國家裏,如果在平常的生活中遇事能將心比心,推心置腹地想,就會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世界會變得更美好。

《將心比心》教學反思 篇七

課文《將心比心》中有兩個情節特別感人。其一,一位阿姨為一個老奶奶推開沉重的大門,老人感謝她時,她卻説:“我的媽媽和您的年齡差不多,我希望遇到這種情況,也有人為她開門。”其二,作者的母親打點滴時,遇實習護士,兩針都未扎入血管,母親仍平靜和藹地鼓勵實習護士“沒關係,再來一次。”這份寬容和鼓勵緣自一位母親對孩子的關愛——她希望讀醫科大學的女兒將來也能遭此禮遇。

在教學過程中,我儘量做到大膽放手,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合作能力,用自己最感興趣,最擅長的方法學習,通過小組合作,全班交流,來取長補短,達到整體的完整。這兩個故事都告訴我們同樣一個道理:在生活中只有“將心比心”,才會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學生在具體的感悟中,能夠密切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對文本的理解和感悟比較透徹,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其次,重視朗讀和讀後感受,強化學生對語言的感悟過程。學生通過讀書體會到:透過母親“平靜的眼神”和“輕輕的`話語”,可見母親把那位護士當作了自己的孩子,在鼓勵她,支持她,同時也希望自己的女兒在將來的工作中也能得到患者的支持和鼓勵。在這樣有層次的導學中,學生深層次地感受、理解課文的語言文字,促進思維發展,提高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產生“一處傳神,境界全出”的境界。

第三,課後,我反思自己,同時我也對略讀課文的教學再次思考,覺得略讀課要上的精彩需要注意這幾點:

1、略讀課教學應關注閲讀提示,讓提示成為學習課文的切入點。

2、略讀課文的自讀自悟的“度”要把握好,教師應在關鍵之處做有效引導。

3、簡簡單單上略讀課,能讓學生感知課文大意、收集文本中關鍵信息來闡述自己的觀點,説出自己的感受就可以了,字字句句去品析沒有必要!

將心比心教學反思 篇八

《將心比心》是一篇很簡短的略讀課文,文中用兩個小事例展現出生活中人與人之間應將心比心,用自己的真心去換取他們的真心,這樣我們的世界會變得更加和諧。文章語言精練,沒有曲折的故事情節,卻給讀者帶來很大的震撼力。

在教學過程中,我儘量做到大膽放手,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合作能力,用自己最感興趣,最擅長的方法學習,通過自由閲讀,同桌,全班交流,來取長補短,達到整體的完整。如:學生在初讀課文時,我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讀書,將自己感動的語句畫出來並寫出感受,然後思考課文主要寫了哪幾件事?學生讀書的興趣很濃,交流時的氣氛也比較好。

同時,因為有一個問題讓我困惑:“將心比心”在字典上的解釋是站在對方的立場,替對方着想。但課文中兩個例子,(阿姨幫助奶奶開門,是希望自己的母親碰到這種情況的時候,也有人為她開門;母親寬容與體貼護士,是希望別人也能這樣對待她那即將當護士的女兒。)給人的感覺是他們幫助別人是希望別人也能給他們給予幫助。這與我們平常經常所説的幫助別人不求回報有一定的距離。在教學中,我們該如何處理比較恰當而不造成這種誤解?所以最後的總結應該定位在“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還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上?我個人認為文章雖然講了兩個小故事,涉及到了尊老愛幼,但我們在講授時不能僅限於文本本身,就將主題定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老愛幼上,這樣的思維方式太侷限。會不會在引導上有誤?讓學生覺得只有老人和孩子是值得將心比心的,而其他年齡段的人是不是就可以不必了呢?所以最終我還是選擇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角度。

在教學中,由於教學機智不夠,出現了很多遺憾。如,請學生説説生活中將心比心的事情時,時間不夠,不能讓學生暢所欲言,對學生出現的突發問題也沒有及時的予以迴應和糾正。如果能抽更多的時間來解釋和引導學生的思路,相信對學生理解“將心比心”會更有幫助。

在教育意義上,我想通過對這篇文章的學習,學生一定會受到教育,懂得在生活中多從別人的角度出發為他人着想,給別人多一份寬容和尊重。作為老師的我,通過對本文的學習也深受體會,在教育孩子的同時自身也受到了教育,在教育教學中也學會了將心比心,這是我更有價值的意外收穫。

《將心比心》教學反思 篇九

本文以“將心比心”為題,以通過發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兩個小故事,揭示了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文章語言精練,沒有曲折的故事情節,卻給讀者帶來很大的震撼力。

因為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儘量做到大膽放手,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合作能力,用自己最感興趣,最擅長的方法學習,通過小組合作,全班交流,來取長補短,達到整體的完整。如:學生在初讀課文時,我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讀書,然後思考課文主要寫了哪幾件事?看看哪一小組概括的既準確又精練?學生讀書的興趣很濃,交流時的氣氛也比較好。

緊接着分析課文中講到一位阿姨為老奶奶推開沉重的大門,等老奶奶過去後才鬆開手,“她為什麼會這樣做呢?”問題一提出,學生馬上這樣回答:“阿姨的媽媽和這位老奶奶的年齡差不多,她只希望遇到這種情況也有人為她開門,阿姨這樣的目的:

(1)能喚起人們多一份關心和一份關愛。

(2)能使我們的社會更加文明。

從這位阿姨的言行舉動和平淡的話語中説明了什麼呢?接着又有一位同學回答:“説明阿姨心靈純潔,心地善良,是多麼的善解人意、關心他人啊!”與此同時,學生受到思想道德教育,在我們社會主義的國家裏,如果在平常的生活中遇事能將心比心,推心置腹地想,就會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使我們的社會更加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