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會考歷史複習必背知識點(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21W

會考歷史複習必背知識點(精品多篇)

會考歷史重點複習資料梳理 篇一

第六課 春秋戰國的紛爭

一、春秋爭霸

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邑,史稱“東周”。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

2、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積極改革內政,發展生產;同時改革軍制,組建強大的軍隊,以“尊王攘夷”為號令,逐步成為春秋第一霸主。

3、公元前7世紀後期,晉楚雙方城濮大戰後晉文公成為中原霸主。百年後,楚莊王做了中原霸主。

二、戰國七雄

1、戰國七雄按東南西北到中間的順序排列為齊、楚、秦、燕、趙、魏、韓。

2、發生於公元前260年,秦、趙之間決定性戰役是長平之戰。長平之戰使東方六國再也無力抵擋秦國。

第七課 大變革的時代

一、鐵農具和牛耕的使用

1、春秋時期是我國奴隸制度瓦解時期,戰國時期是我國封建制度的形成時期。

2、我國農業發展的一次革命是指牛耕。牛耕:最遲春秋末年使用,戰國推廣。鐵農具:春秋出現,戰國推廣。

二、的都江堰

戰國時期,李冰為秦國修築的都江堰是舉世聞名的防洪灌溉工程。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

三、商鞅變法

1、時間、地點:公元前356年,秦國。

2、內容:①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②獎勵耕戰,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據軍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廢除沒有軍功的舊貴族的特權。③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3、作用: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經濟得到了發展,軍隊戰鬥力不斷增強,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

第八課 中華文化的勃興(一)

1、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

2、商朝人刻在龜甲或獸骨上的文字,稱為“甲骨文”。

第九課 中華文化的勃興(二)

1、孔子是春秋晚期人,其言論記錄在《論語》中,他提出“仁”的學説,主張“愛人”,“為政以德” ,教育上提出: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老老實實的學習態度。《論語》由孔子弟 子整理編寫。

2、老子是春秋晚期人,其學説記錄在《道德經》中,他認為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對立的雙方能夠相互轉化。 《道德經》由戰國時期道家學派整理而成 。

3、墨子是戰國時期人,主張 “兼愛”、“非攻”,反對以大欺小、以強凌弱,支持正義戰爭。

4、孟子是戰國人,認為“春秋無義戰”,反對一切戰爭。主張“仁政”治國,輕徭薄賦,強調保護環境。 5.韓非是戰國末期人,主張改革,反對空談仁義,提倡法制 。

6、孫武是春秋晚期人,著有《孫子兵法》一書,其軍事思想是:“知彼知己,百戰不殆。

2022會考歷史必備複習資料 篇二

第五課、法西斯勢力的猖獗

(1)1933年希特勒上台,建立法西斯恐怖_統治。世界大戰的歐洲策源地形成,製造“國會縱火案”,打擊德國共產黨:掀起_猶太人的狂潮。

(2)1936年日本軍部內部的少壯派軍官發動兵變失敗。但此後日本軍部法西斯專政建立起來。世界大戰的歐洲策源地形成了。

(3)意大利是最早建立法西斯政權的國家。

第六課、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1、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國政府的首腦在德國的慕尼黑開會,史稱“慕尼黑會議”會議簽訂了《慕尼黑協定》,將捷克斯洛伐克的蘇台德區讓給德國。

影響:該協定是英國綏靖政策的產物。它助長了法西斯的侵略氣焰,極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

綏靖政策:英法等西方大國以犧牲小國的利益來安撫侵略者,達到求得自己一時太平的外交政策。

實質:縱容法西斯,達到推動法西斯進攻蘇聯的目的。

2、大戰的爆發:

(1)、1939年9月1日,德國進攻波蘭。英法被迫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2)、德國進攻蘇聯:1941年6月,德國突襲蘇聯,蘇德戰爭爆發,二戰進一步擴大。

3、日本偷襲珍珠港:1941年12月7日,。日本不宣而戰,偷襲太平洋美軍基地珍珠港,製造了珍珠港事件。美國對日宣戰。二戰達到規模。

第七課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

1、《聯合國家宣言》:1942年1月1日,美、英、蘇、中等26個反法西斯國家的代表在華盛頓舉行會議,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保證將自己的全部人力和物力,聯合起來,徹底打敗法西斯國家。作用:標誌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最終形成。

2、雅爾塔會議:1945年2月,美、英、蘇三國首腦羅斯福、丘吉爾、斯大林在蘇聯的雅爾塔舉行了會議。會議決定要徹底打敗德國要對德國實行軍事佔領,徹底消滅德國法西斯主義:同時,決定成立聯合國。蘇聯承諾在德國投降後三個月內,決定對日作戰。

3、斯大林格勒戰役:1942年7月—1943年2月,作用:是蘇德戰場的轉折點,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

4、諾曼底登陸:1944年6月6日,美英盟軍在法國北部的諾曼底實施登陸,開闢了歐洲第二戰場。

5、攻克柏林戰役:1945年4月,蘇聯軍隊對柏林發動了總攻。迫使德國在5月8日正式簽署投降書,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歐洲戰爭結束了。

6、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1945年5月8日,德國正式簽署投降書,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歐洲戰爭結束。1945年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佈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簽署投降書,二戰結束。

性質:這是一場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戰爭。

(四)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原因和啟示:

(1)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原因:①、這場戰爭的世界人民反抗法西斯侵略的正義戰爭;②、反法西斯國家建立了同盟;③、反法西斯同盟的力量大大超過了法西斯國家的力量。

(2)啟示:帝國主義是戰爭的根源;團結起來力量大;正義必將戰勝_;戰爭給人類帶來了沉重災難,我們要熱愛和平,反對戰爭等。

第8課美國經濟的發展

1、概述戰後美國經濟發展的主要特點:20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經濟持續發展;70年代,危機與滯脹時期;80年代,恢復與緩慢發展;90年代,新經濟時代的出現。

2、20世紀70年代,由於中東產油國大幅度提高石油價格,引發了1974-1975年世界性經濟危機,美國經濟受到嚴重打擊,經濟地位下降。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後,美國成為世界上負債國。

3、新經濟的出現:主要特徵:信息化和全球化。

第9課西歐和日本經濟的發展

1、20世紀60年代,法國和聯邦德國等西歐國家成立了“歐洲共同體”組織;1993年,西歐在歐共體的基礎上成立了歐洲聯盟,簡稱歐盟;1999年初,歐盟各國使用單一的貨幣——歐元。

作用:歐盟成立以後,歐盟成員之間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有利於經濟的發展。歐盟成為世界上的經濟體。

3、簡述戰後日本成為資本主義經濟強國的主要史實。

(1)原因:戰後美國在日本進行社會改革,推行非軍事化政策。朝鮮戰爭後,美國推行扶持日本政策。同時,日本政府制定了適當的經濟政策,引進最新的科學技術成就,發展教育和開心技術,促進了經濟的迅速發展。

(2)表現:從20世紀50年代中期以後的近二十年間,日本經濟持續高速發展;80年代中以後,日本實行“科技立國”政策,促進了經濟的發展。80年代下半期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號資本主義經濟大國。

(3)、對中國的借鑑:要積極對外開放,引進世界上最先進的科技成就;要大力發展教育和科技,實施科教興國戰略;要進一步深化改革,制定恰當的經濟政策。

第10課蘇聯的改革與解體

1、赫魯曉夫的改革:1953年斯大林逝世後,赫魯曉夫上台。他針對斯大林時期存在的一些弊端,在經濟、政治方面採取了一些改革措施。他的改革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衝擊了斯大林模式,但並未從根本上改變蘇聯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

戈爾巴喬夫改革:1985年,戈爾巴喬夫接任蘇共中央總書記。針對經濟發展停滯局面,首先把經濟改革作為重點,但沒有取得成果。後又進行政治改革。此後,蘇聯的政治體制發生了急劇變化。

蘇聯解體:1991年8月19日,蘇聯高級官員發動政變,戈爾巴喬夫實際失去領導權,俄羅斯領導人葉利欽控制了全局,1991年底,蘇聯解體。

2、蘇聯解體的原因:僵化的政治經濟體制;嚴重的經濟危機所引發的社會危機;戈爾巴喬夫所實行的錯誤改革路線、方針和政策;社會矛盾和_的激化;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和平演變政策等。

3、蘇聯解體給我們的歷史啟示:要始終堅持走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要妥善解決民族問題,堅持各民族平等,加強民族團結;要時刻警惕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和平演變;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和鞏固不是一帆風順的,但先進的社會制度必然會戰勝落後制度,我們要充滿信心

第11課、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改革與演變

1、二戰後,東歐社會主義國家大都按照斯大林模式進行經濟建設,先後進行了改革,以推動經濟的發展。其中以匈牙利改革較為突出。通過改革,政治經濟形勢逐步穩定,但也走了不少彎路。

2、東歐劇變:從1989年下半年開始,東歐各國風雲突變。在一年之內,執政四十多年的各國共產黨紛紛喪失了政權,社會主義制度也發生了改變。

3、東歐劇變的原因:①長期實行的高度集中的經濟管理體制阻礙了經濟的發展,導致國家出現了嚴重的經濟困難;②日益嚴重的經濟困難引發了嚴重的社會危機;③蘇聯放鬆了對東歐各國的控制。

4、東歐劇變給我們的啟示:①要堅持走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堅持獨立自主的方針和政策;②要成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不斷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③要加強黨的建設,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維護黨的領導地位;④要加強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建設,堅持依法治國。

第12課亞非拉國家的奮起

亞洲、1、1947年,英國被迫同意印度獨立,但決定把原來印度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實行印巴分治。

2、二戰後非洲的民族獨立和解放運動最先在北非展開。1952年,埃及以納賽爾為首的革命力量發動武裝起義,贏得獨立。1956年埃及宣佈將蘇伊士運河收歸國有。

4、20世紀五六十年代先後有三十多個國家取得獨立。僅1960年就出現17個獨立國家,因此這一年被稱為“非洲獨立年”。

5、七八十年代,非洲獨立運動深入發展。1993年3月納米比亞獨立,標誌着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的歷史結束帝國主義統治非洲的殖民體系最終崩潰。

拉美:6、1959年,古巴武裝鬥爭,_美國扶植的傀儡政權,走上社會主義道路。

7、20世紀六七十年代,巴拿馬人民為從美國手中收回巴拿馬運河的主權,展開不懈的鬥爭。到1999年底,終於收回運河的全部主權。

會考歷史易錯易混淆的知識點 篇三

01中國古代史

1.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但不是道教的創始人,道教興起於東漢。

2.“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並不意味着僅僅是儒家思想得到繼承與發揚,因為在這一時期還吸取了法家、道家、陰陽家等各家思想。

3.秦國商鞅變法廢除分封制,確立的是縣制,秦始皇確立郡縣制。

4.不能説甲骨文是我國最早的文字,只能説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漢字。

5.科舉制度正式形成於隋煬帝時期,不是隋文帝時期。

6.佛教沒有被阿拉伯人傳至歐洲,佛教傳入中國是在西漢末年。

7.明朝流行於蘇州崑山一帶的是崑曲,不是京劇,成為了一個全國性的劇種。

02中國近代史

1.最先破壞中國關税自主權的條約是《南京條約》。八國聯軍侵華的主要目的是鎮壓義和團運動,根本目的是維護和擴大在華利益。

2.在19世紀中期,中日兩國曾經有過“同病相憐”的相同命運。1850年一部中國人編寫的系統介紹世界各地歷史地理的著作傳入日本,日本有識之士爭相傳閲,奉為海防寶鑑的著作是魏源的《海國圖志》。

3.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的相同點是:愛國的進步的運動,經濟上要求發展資本主義,政治上挽救民族危亡,但都沒有改變中國的社會性質。

4.日本人將“science”翻譯成“科學”,後於1915年引入中國,與這一概念傳播相關是事件是明治維新和新文化運動。

5.洋務運動主張“自強”“求富”——戊戌變法主張“變法圖強”一一辛亥革命主張“三民主義”——新文化運動主張“民主”、“科學”。“公車上書”的背景是甲午戰爭後《馬關條約》的簽訂。新文化運動是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的繼續,主要是就其反封建性質來説的。

6.中國近代史上兩次國共合作都是中國共產黨倡導和推動的。北伐戰爭最主要的成果是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統治。毛澤東最大的貢獻是領導全國人民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成立新中國,領導中國人民走上社會主義道路。

7.孫中山先生沒有親身參與武昌起義和北伐戰爭。辛亥革命沒有改變中國的社會性質,它推翻的是兩幹多年的封建帝制。

8.在二十世紀20年代的中國,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兩件事是: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向井岡山進軍,建立革命根據地,走出一條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

9.三大戰役中的平津戰役和淮海戰役的勝利是在1949年。

10.推翻南京國民政府是在渡江戰役後。

03中國現代史

1.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重大的制度創新及意義: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創立,符合我國基本國情,是我國人民實現當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創立,很好的解決了我國的民族問題,實現了各民族的大團結和共同繁榮;“一國兩制”的實施,使港澳順利迴歸,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前進了一大步。

2.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進行的大的體制創新有: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創立;國有企業的改革;教育體制的改革等,這些體制創新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表明了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是社會進步與社會主義發展的動力,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3.新中國成立時中國還沒有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標誌是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

4.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處理國與國之間關係的基本準則,不適用台灣問題。

5.中國發生巨大變化的原因:改革開放的正確決策;中國共產黨的英明領導;人民羣眾的辛勤勞動;科技的推動;穩定的國際和國內環境。

6.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我國位於世界前列的科技成就有航天技術、基因工程、秈型雜交水稻技術等。

04世界古代史

1.促使原始社會由母系氏族社會向父系社會過渡的根本原因是生產力水平的提高。

2.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和古中國被稱為亞非文明古國最主要的原因是最先由原始社會進入奴隸社會。

3.歷史上曾在伊拉克這一地區創造高度文明的國家是古巴比倫王國,它是生活在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建立的,在兩河流域還誕生了世界古代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漢謨拉比法典》。

4.從發源地來看,古代希臘文明不同於亞非文明,它是以海洋為中心的。希臘文明是西方文明之源。曾經在公元前6世紀建立奴隸制共和國的國家有雅典和古羅馬,著名的斯巴達克起義就是發生在羅馬共和國時期。西歐奴隸制度崩潰的標誌是476年西羅馬帝國的滅亡。

5.史學界將封建制度在世界範圍內統治的時期稱之為中世紀,巴黎和倫敦都是中世紀興起的名城,西歐中世紀城市興起的根本原因是生產力的發展。

6.西歐封建等級制度最先形成於法蘭克王國,是通過查理·馬特改革形成的,在這種制度裏,上下級是封建主與附庸的關係,是以土地為紐帶的。從西歐主要封建國家形成的歷史來看,英吉利王國的形成途徑不同於法蘭西、意大利和德意志,後三個國家是由法蘭克國家分裂而來的。

7.馬拉松長跑源於希波戰爭,公元前4世紀,率軍打敗希臘聯軍的國家是:馬其頓。

2022會考歷史必備複習資料 篇四

鴉片戰爭

1、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19世紀上半期,英國完成了工業革命,為了打開中國市場,推銷工業品,掠奪中國廉價的工業原料。

2、英國向中國走私鴉片的直接原因:為了扭轉中英貿易逆差。

3、虎門銷煙:

時間:1839年,林則徐被道光帝派往廣州進行禁煙。

經過:1839年6月,林則徐下令將繳獲的二百多萬斤鴉片,在廣東虎門海灘當眾銷燬。

意義:這是中國人民禁煙鬥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領導這場鬥爭的林則徐,成為民族英雄,這次活動成為鴉片戰爭的導火線。

4、(第一次)鴉片戰爭發生時間:1840-1842年。

5、中英《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

①割香港島給英國;

②賠款2100萬元;

③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

④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税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

6、鴉片戰爭影響:

①中國從封建社會逐步變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②是中國歷史的轉折點,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中英《南京條約》,這是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7、啟示:落後就會捱打!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努力提高綜合國力。

會考歷史重點複習資料梳理 篇五

一、秦統一六國和中央集權統治的建立

1、滅六國時間:從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陸續滅掉六國。

2、秦朝建立:前221年,建立起我國曆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秦朝,定都咸陽。

3、中央集權統治的建立

(1)目的:為了加強統治創立了封建____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

(2)統治者是皇帝,中央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軍事和監察

(3)地方推行郡縣制度。(縣制起源於商鞅變法,一直沿用到今天)

二、秦朝鞏固統一的措施

1、政治上:建立起我國曆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2、經濟上:統一貨幣(統一使用圓開方孔銅錢)、度量衡。

3、文化上:統一文字(把小篆作為全國規範文字)

4、思想上:焚書坑儒。

5、軍事上:反擊匈奴,北築長城(西起臨洮,東到遼東)。南鑿靈渠,開發南疆。

6、秦統一後在地方上推行郡縣制度。

會考歷史重點複習資料梳理 篇六

第一課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一、我國最早的人類

1、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的人類是元謀人,距今約170萬年。

2、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是會不會製造工具。

二、北京人

北京人距今約70-20萬年,保留猿的特徵,但手腳分工明顯,能製造和使用工具,使用打製石器。

第三課華夏之祖

一、華夏之祖——黃帝和炎帝,人文初祖——黃帝

二、堯舜禹的“禪讓”

1、夏朝的建立,標誌着奴隸制度開始了。我國奴隸社會開始於公元前21世紀。

2、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是我國曆第一個王朝。夏朝的建立,標誌着我國早期國家的建立。

第四課夏、商、西周的興亡

一、夏朝的興衰

1、禹死後,把王位傳給他的兒子啟,使世襲制度代替禪讓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

2、約公元前1600年,湯戰勝桀,夏滅商建。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戰。商滅,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鎬,又稱鎬京,歷叫西周。

二、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為了鞏固統治,西周實行分封制。

2、內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隸,分給親屬、功臣等,封他們為諸侯。諸侯必須服從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納貢品,平時鎮守疆土,戰時帶兵隨從天子作戰。

3、作用:開發了邊遠地區,加強了統治,使西周成為一個強盛的國家。

第五課燦爛的青銅文明

1、在原始社會末期,我國已經出現了青銅器。商朝是我國青銅文化的燦爛時期。的青銅器有司母戊鼎(造型雄偉)和四羊方尊(造型精美)。

2、與商周同期,我國西南地區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種獨特的青銅文化,這就是舉世聞名的“三星堆”文化。那裏出土的青銅面具、大型青銅立人像、青銅神樹等,引起中外人士的矚目。

2022會考歷史必備複習資料 篇七

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列強侵華罪行

1、第二次鴉片戰爭時間:1856-1860年

2、第二次鴉片戰爭目的: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的市場。

3、主兇:英法聯軍,幫兇:美俄。

4、列強侵華罪行:

①英法聯軍:佔領北京後搶劫併火燒圓明園。

②俄國:通過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共割佔了中國東北和西北領土一百五十多萬平方公里。

③美國:華爾的洋槍隊,鎮壓中國的太平天國農_動。

5、太平天國運動:

①爆發時間、地點、領導人:1851年,洪秀全在廣西金田村領導太平天國運動

②定都:1853年佔領南京改為天京,定為都城,建立起與清朝對峙的政權。

③抗擊洋槍隊:A:1860年,李秀成指揮的青浦大捷,大敗洋槍隊。

B:1862年在慈溪戰鬥中,洋槍隊頭目華爾被擊斃。

會考歷史複習必背知識點 篇八

明朝經濟的發展與“閉關鎖國”

1.清朝的閉關鎖國:

原因:清朝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穩定,統治者堅持以農為本的政策,推行“重本抑末”政策,壓抑、限制民間工商業的發展;當時西方的殖民統治者正向東方擴張勢力,清朝統治者擔心國家的領土主權受到外國侵犯,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國人交往會危及自己的統治。

表現:清初的40年,實行嚴厲的禁海政策。清朝統一台灣以後開放四個港口,作為對外通商口岸,後來下令只開廣州一處作為對外通商口岸,關閉其它港口。

評價:它對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動,起過一定的自衞作用。但是,當時的西方國家正先後進行資產階級革命和工業革命,跨入生產力迅速發展的新時代。清朝閉關鎖國,與世隔絕,既看不到世界形勢的變化,也未能適時地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使中國逐漸在世界上落伍了。

鴉片戰爭

1.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19世紀上半期,英國完成了工業革命,為了打開中國市場,推銷工業品,掠奪中國廉價的工業原料。

2.英國向中國走私鴉片的直接原因:為了扭轉中英貿易逆差。

3.虎門銷煙:

時間:1839年,林則徐被道光帝派往廣州進行禁煙。

經過:1839年6月,林則徐下令將繳獲的二百多萬斤鴉片,在廣東虎門海灘當眾銷燬。

意義:這是中國人民禁煙鬥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領導這場鬥爭的林則徐,成為民族英雄,這次活動成為鴉片戰爭的導火線。

4.(第一次)鴉片戰爭發生時間:1840-1842年。

5.中英《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

①割香港島給英國;

②賠款2100萬元;

③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

④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税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

6.鴉片戰爭影響:

①中國從封建社會逐步變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②是中國歷史的轉折點,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中英《南京條約》,這是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7.啟示:落後就會捱打!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努力提高綜合國力。

2022會考歷史必備複習資料 篇九

甲午中日戰爭

1、時間:1894年(舊曆甲午年)

2、重要戰役:①黃海大戰(鄧世昌壯烈殉國)

②威海衞戰役(北洋艦隊全軍覆沒,標誌着洋務運動的破產)

3、《馬關條約》的簽訂

①時間:1895年

②地點:日本馬關

③簽訂者:李鴻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

④主要內容:清政府割遼東半島、台灣、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軍費白銀二億兩;允許日本在中國開設工廠(影響中華民族工業的發展);增闢通商口岸等。

⑤影響:《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地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