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會考必考歷史知識點整理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48W

會考必考歷史知識點整理新版多篇

關於學習歷史的10個方法 篇一

1.聽課的方法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學的主要形式,聽課是學生在課堂學習時的一種主要活動,是學生獲取知識、信息的重要途徑之一。一般來説,一堂歷史課所涉及的內容(如歷史事件、歷史現象、歷史過程等)、概念(如歷史的時間概念、地理概念、人物概念等)是比較多的,而且往往是一次性出現(如一個歷史事件的過程,教師不可能在一節課上重複講述)。聽歷史課的方法,可分為“聽”“思”“記”三個方面。所謂“聽”,即在聽課時要抱着認真的學習態度,集中注意力,及時和準確地吸收教師所講的內容,尤要關注要點,把握重要之處。所謂“思”,即在聽課時要主動進行思考,一方面要對聽到語音、語義等進行辨識,對所傳達的信息及時作出反應;一方面還要對信息加以篩選,以吸收有價值的信息:聽課的思考也包括考慮是不是聽懂了,有沒有疑問等自我質疑。所謂“記”,是指在聽講的過程中在筆記本上做聽課筆記。國中階段的歷史課堂筆記,一般是記錄板書提綱、基本概念、重要觀點等;高中階段的筆記除了這些,還可對教師講述的內容選擇記錄,尤其是一些補充性的內容。筆記的書寫要整潔、快速,以便於整理、複習。

2.閲讀教材的方法

這裏説的教材,是指與歷史學習有關的材料,包括歷史教科書、歷史資料、歷史讀物等。閲讀歷史材料是學習歷史的基本方式之一,是接收歷史信息的主要途徑。要想有豐富的歷史知識,是沒有什麼捷徑可尋的,主要是靠閲讀。一般地説,閲讀包括認讀和解讀。認讀是搞清閲讀材料的文字含義,如認識字詞的形、音、義,懂得詞和短語的外延和內涵,認讀句子和語段並明瞭其意思。在認讀的基礎上,要進一步瞭解閲讀材料的內在含義,這就是解讀。在解讀時,不僅要了解和分析歷史材料中文字表述的實際所指,而且要能夠與具體的歷史事實聯繫起來,對閲讀材料的內容進行辨析、歸納。歷史閲讀中的解讀是非常重要的,“學習理解書面材料中的潛在的意義,然後把理解到的潛在的意義同認知結構聯繫起來”,才能是有效的閲讀。閲讀的方式,有泛讀和精讀之分,要求也不一樣。此外,為提高閲讀的效果,可以在閲讀時做必要的筆記,或在閲讀材料上(如教科書)做一些提示性的記錄,如畫線、標符號、寫批註等。

3.觀察的方法

歷史學習的內容,其信息承載的形式雖然很多是抽象的文字,但也有很多是以具象的形式出現的,如歷史地圖、歷史圖片、歷史照片、歷史實物或模型、歷史遺址、歷史建築等。對這些形象化的學習材料進行觀察,可以獲得有價值的歷史信息,並在一定程度上感受歷史的情境和氛圍。在對這些形象化材料進行觀察時,既要把握其整體的面貌、情況等,又要關注有關的細節,尤其是細微的特點。觀察時也要動腦筋思考,並與所學的文字材料聯繫起來。

4.蒐集材料的方法

歷史學習常常要運用歷史材料,並將適當的材料作為證據,進行歷史的推論。尤其是研究性學習,更多地涉及到對材料的蒐集和使用。應該認識到,能夠蒐集材料,是學會學習的重要表現之一。蒐集材料是對信息進行查找、檢索、選擇等工作,主要的渠道有三種:一是利用圖書館,這就要掌握圖書目錄檢索方法;二是利用網絡的搜索功能,這就要學會在網上搜索信息;三是調查的方法,通過社會調查(如問卷、訪談等)獲取材料。進行材料蒐集,同時也要對材料進行篩選、整理、分類,以便使用。

5.運用證據的方法

蒐集到的歷史材料,並不能拿來直接作為證據使用,還需要對材料進行辨析,搞清材料的價值,這包括對材料的來源、材料的作者、材料的性質、材料的真偽等進行分析和研究。在把材料用作證據時,一是要注意選用典型的、重要的材料,以説明問題;二是要選用多則來源不同的相關材料來論證某一個問題,這就是遵循“孤證不立”的原則;三是全面認識和理解所選材料的含義,不能斷章取義,主觀臆斷,隨意闡釋;四是要用證據支撐論點或結論。對歷史證據的運用,可以有多種方式,包括編寫、分類、探查、概述、轉述、質疑、推斷等

6.探究問題的方法

歷史學習的重要意義在於對歷史的認識,這就不僅要搞清楚歷史事物“是什麼”的問題,而且要探討“為什麼”的問題。形成對歷史的正確認識,需要對具體的歷史問題進行探究。在進行探究的過程中,要特別關注兩種關係,一是因果關係,“如果要真正瞭解歷史的變化與發展,教學方式上就必須注重識別和考察事件與行為之間的因果關係”。歷史的因果關係是具體而複雜的,有一因一果、一因多果、多因一果、多因多果等多種情況,具體的原因與結果也有近期的與長遠的、直接的與間接的、必然的與偶然的、主觀的與客觀的等等,需要進行全面而具體的分析。二是內在關係,如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之間的關係,同類歷史事物發展的縱向關聯,國際形勢與國內形勢的聯繫等等,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7.評價歷史的方法

學習歷史和認識歷史,都要對具體的歷史事物(如歷史事件、歷史現象、歷史人物)等進行評説。對歷史問題的評價,實際上是對歷史的解釋。要全面、正確、客觀、辯證地解釋歷史,必須運用科學理論和方法,這就需要學習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理論、觀點和方法,並逐步學會運用這些來進行歷史的解説,從而形成自己對歷史的認識。例如,馬克思主義關於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階級與階級鬥爭、個人與羣眾在歷史上的作用、歷史發展的辯證法等,對於我們正確地評述歷史具有指導意義。評價歷史是要把歷史放在具體的情境中加以考察,進行實事求是的分析,要史論結合,論從史出。

8.記憶的方法

歷史本身可以説就是一種人類的記憶。學習歷史知識也是在記憶歷史。對於學生來説,記憶歷史知識往往是比較頭疼的事,甚至是煩惱的事,因此學會和掌握一些歷史記憶的方法和技巧是有必要的。從記憶的策略上講,要遵循一些記憶的規則,如學習與記憶的結合、及時進行記憶、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集中記憶與分散記憶相結合、從系統化和結構化的層面上進行記憶等。具體的記憶方法有很多,如聯想記憶法、形象記憶法、邏輯記憶法、比較記憶法、歸類記憶法、提綱記憶法、圖表記憶法、諧音記憶法、歌訣記憶法、數字記憶法,等等。

9.練習的方法

學習中的練習對於知識的鞏固、技能的運用等是必要的,有意義的練習實際上是一種新情境下的繼續學習,“練習與信息加工水平有密切關係,可以説,聯繫得越密切,信息向長時記憶遷移的可能性也越大”。學會做作業,也是學習的一個方面。在進行練習的過程中,重要的一是通過練習加深對已學知識的理解;二是學會對知識的實際運用;三是將知識系統化和條理化;四是及時發現學習上的問題,查漏補缺。在練習的方法上,要學會審題,特別是明確題乾的含義及要求;要熟悉各種題型的特點和規則,按照要求進行解題;要把握答題的準確性和完整性。

10.複習的方法

“學而時習之”,複習是學習過程中的一個環節。由於歷史知識的特點,複習對掌握歷史知識是必不可少的。一般來説,複習的類型有隨堂複習、課下複習、階段複習、期末複習、大學聯考複習等,每一種類型的複習目的、複習範圍、複習要求是不同的,這需要在進行具體的複習時加以瞭解和適應。複習的方法也是多樣化的,基本的方法有整理學習筆記、編寫複習提綱、重點閲讀、比較相關的知識、對知識進行分類與歸納、構建知識體系等,並與練習相結合。

學習歷史的意義 篇二

學習歷史尤其是本國曆史,可以培養一種獨特的民族氣質和民族情結,傳承歷史文化。眷戀國土,讓同根同生之華夏兒女落葉歸根,讓歷史與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緊密聯繫到了一起。有着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的認同感,有着深刻華夏曆史意識的中國人是中華民族的脊樑。“君從故鄉來,應知故鄉事”,這是歷史的價值,在於建構國民意識。讀本國的歷史,陶冶情操,提高修養,增長閲歷,培養民族節氣。一個不瞭解本民族歷史的人意味着對國家和民族的背叛,如趙薇披日本軍旗事件,台灣影星楊丞琳的戀日情結等等,這都是對歷史的無知,從而傷害了人民的民族感情。學習歷史,要培養良好的思想品德,瞭解和正確認識國情,提高文化修養,增強觀察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同時一想到歷史就應當有歷史的映像。三國風雲喚起磅礴之志,魏晉歷史鑄就桀驁不馴,漢唐盛世激起自信豪邁,兩宋衰弱使得我們哀婉惆悵,元清擴張凸現人們鐵血殺伐。這才能達到具有民族國民意識的標準。一個民族,只有重視歷史,她才具有高度的自我發展意識,才能胸懷寬廣,視野開闊,才能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歷史教學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最好陣地,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是每位歷史教師義不容辭的職責。在教學中,我十分注意挖掘各個環節中有關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素材,備課時精心組織,在課堂上舍得花時間增強對學生的感染力,讓學生對愛國主義的重要性有切身的體會。如中國歷史就為我們提供了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大量素材。其一:可以利用中國古代史上輝煌燦爛的文明、文化,來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如蜚譽世界的陶瓷、絲綢、四大發明、萬里長城、秦陵兵馬俑等,這些遺產直到今天還被世界各地人民交口稱讚;也可採用列舉世界之最的方式證明中國古代的輝煌。其二:教材中還記載了大量歷史人物的愛國名言,如:霍去病的“匈奴未滅,何以家為”;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孫中山彌留之際留下遺囑“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毛澤東“身無分文,心憂天下”;周恩來的“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等。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只要緊扣教材,以情動人,就能激勵學生的愛國之心,報國之志。其三:歷史教材中還有大量弘揚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的素材。如:關天培、鄧世昌以身殉國,戚繼光忠心報國,文天祥一身浩然正氣,史可法寧死不屈,譚嗣同捨身變法,董存瑞捨身炸碉堡,這些英雄行為及堅定的信念,早已成為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我們做老師的,注意因勢利導,充分挖掘這些藴涵在歷史教學中的德育素材。其四:利用中國近代的屈辱史增強學生的歷史使命感,如:列強對華的五大侵略戰爭,《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簽訂,讓學生明白“落後就要捱打”的道理,它可以增強學生自立、自強的信念,懂得強國的重要意義。其五:以中國革命先烈為了國家、民族的危亡前赴後繼,頑強鬥爭的革命史,讓學生記住歷史,珍惜今天,為祖國的明天貢獻自己的力量。除利用中國歷史中的愛國素材之外,還可以在世界歷史教學中開拓新的愛國主義教育陣地。如:利用發達國家經濟起飛的經驗,通過找差距、找原因,進一步瞭解國情,增強學生的歷史使命感,還可以通過吸取東歐、蘇聯社會主義改革失敗的教訓,深刻理解黨中央制定的政策方針,努力與黨中央保持一致,堅持“科教興國”的戰略方針,樹立為振興中華而刻苦學習的偉大抱負。

會考有哪些備考策略和方法 篇三

1、明確會考目標,具體到分數名次

大多數人之所以不成功不能只推脱在懶惰上,沒有充分挖掘自己的潛力,沒有給自己未來設定目標,沒有決心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明確自己的會考目標,可以具體到分數名次。大目標是對自己未來狀態的設定,扮演什麼角色,承擔什麼責任。小目標是為大目標做鋪墊,時刻告誡自己,養成好習慣。

沒有誰的成功是偶然的,成功之路沒有捷徑,在會考來臨之前,你必須明確自己想提高几分,明確會考目標,為自己努力一把。

2、落實備考計劃,真題訓練常抓不懈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優異的成績源於良好的學習計劃,學習計劃使學生的各項學習活動目標明確。

臨近會考,更應該做到嚴格落實備考計劃,真題訓練常抓不懈。漫無目的的學習就是浪費時間,很多同學做事毫無計劃,就像“腳踩西瓜皮,滑到哪裏算哪裏”。

有了計劃遠遠不夠,不要讓計劃成為紙上談兵,既然已經制定好了計劃,就必須要嚴格落實,朝着正確的計劃不斷努力,成績會有明顯提升。

這段時間裏對於真題訓練也不能鬆懈,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積累做題經驗和總結做題技巧,在有限的時間裏,快速提升你的學習能力。

3、隨時自我激勵,樹立強大的自信

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我們總會聽到老師家長或者同學講一些名人故事,當然書上有時候也會寫到。你可能會覺得一點都不現實,離自己很遙遠,產生這樣的想法説明你不自信,不懂得自我激勵。

一個人的自信程度決定了他自身信念的強弱,信念可以説是一種造就毀滅與成功的力量。成功的程度取決於你的信念程度。那回過頭來,一個連基礎自信都沒有的人,怎麼談得上擁有強大的信念?

我們怕的不是失敗,怕的是自己放過自己。身負會考重任,我們要隨時進行自我激勵,相信自己可以的,樹立強大自信,有堅定信念。

把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大小事,看作是一種挑戰,磨鍊自我意志,鍛鍊自我能力。不僅是自己成全自己,也是你人生中的一大筆財富。

時間不等人,有了目標,有了計劃,有了自信,也要有行動,不能光説不練假把式。這個時候不應該再做自己騙自己的蠢事了。

有付出自然會有收穫,至於收穫了什麼以及多少,就要看你與旁人行動的區別了。會考的成功並不完全決定你的命運,但是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你的未來。

現在是你可以親自用雙手和勤奮改變自己未來的時候,這種機會不是想有就有的,上天是公平的,你現在選擇了你喜歡的事做,將來你就不得不做自己不喜歡的事了。

2023年會考歷史必考知識點 篇四

1、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變中國為英國的原料產地和商品銷售市場。

2、林則徐禁煙原因:鴉片的輸入,給中華民族帶來深重的災難:(1)鴉片走私,白銀大量外流,加劇中國的貧弱;(2)鴉片摧殘吸食者體質。

措施:派人暗記密查,緝拿煙販;強迫外商交出鴉片;虎門海灘,當眾銷燬鴉片。

3、虎門銷煙及意義:1839.6.3,林則徐下令將繳獲的全部鴉片,在虎門海灘當眾銷燬。虎門銷煙是中國人民禁煙鬥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領導這場鬥爭的林則徐,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

4、鴉片戰爭的史實:1840年6月,英國艦隊開到廣東海面進行挑釁,鴉片戰爭爆發。1841年初,英軍佔領香港島。

5、《南京條約》的簽訂:1842.8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中英《南京條約》。內容:割香港島給英國;賠款2100萬元;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税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

6、鴉片戰爭對中國的影響: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第二次鴉片戰爭

1、主要侵略者:英法聯軍幫兇:美、俄兩國

2、火燒圓明園: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北京,闖進圓明園,他們爭先恐後,掠奪珍寶。搶不走的東西他們就砸碎。為了掩人耳目,他們又放火燒燬了這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圓明園。

3、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後,俄國趁火打劫,強迫清政府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共割佔中國東北和西北領土一百五十多萬平方公里。

1858,中俄《璦琿條約》割佔東北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6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1860,中俄《北京條約》,割佔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約4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1860,中俄《北京條約》——1864,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割佔巴爾喀升湖以東以南44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4、1851年洪秀全在廣西桂平金田村起義,建號太平天國,起義軍稱“太平軍”。1853年,太平軍佔領南京,把南京改名為天京,定為都城,建立起與清朝對峙的政權。

5、1860年,中外反動勢力勾結,成立了“洋槍隊”,由美國人華爾統領。8月,洋槍隊配合清軍進犯青浦的太平軍。李秀成率軍抵抗,把洋槍隊打得落花流水。1862年9月,太平軍圍攻浙江寧波。在慈溪的戰鬥中,太平軍擊斃華爾,嚴懲了洋槍隊。

左宗棠政復新疆

1、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進軍新疆。1878年,清軍收復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區。

2、19世紀80年代初,中俄兩國簽約,中國收回伊犁。為了加強西北邊疆的管理和防務,根據左宗棠建議,1884年在新疆設立行省。

甲午中日戰爭

1、日本發動戰爭的目的:日本為了實現征服朝鮮、侵略中國,稱霸世界的目的。

經過:1894.9,北洋艦隊與日本艦隊在黃海上激戰。北洋艦隊將士奮勇殺敵,重創日軍。日艦直逼中國旗艦,致遠艦管帶鄧世昌,為保護旗艦,指揮艦艇衝鋒向前,迎戰敵艦,致遠艦彈藥將盡,管帶鄧世昌下令開足馬力,衝撞日艦吉野號,不幸中了敵人魚雷,全體將士壯烈捐軀。

2、威海衞戰役,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3、日軍佔領旅順後,瘋狂屠殺當地軍民,死難者達一萬八千餘人。

4、中日《馬關條約》時間1895.4

主要內容:清政府割遼東半島、台灣、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軍費白銀2億兩;開放沙市、重慶、杭州為商埠;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等。影響:《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1、八國聯軍侵佔北京:1900年春,義和團勢力發展到京津地區,鬥爭矛頭直指帝國主義侵略勢力。6月為鎮壓義和團反帝國主義鬥爭,英、美、俄、日、法、德、意、奧八國聯軍2000多人,由英國海軍西摩爾率領,從大沽到天津向北京進犯。義和團奮起狙擊侵略軍,在廊坊一帶把侵略軍圍困,經過激烈戰鬥,侵略軍死傷多人,狼狽逃回天津。

1900年8月,八國聯軍攻佔北京,到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充分暴露了帝國主義兇惡本質。

2、《辛丑條約》:時間1901年簽訂國家:英、美、俄、日、法、德、意、奧

主要內容:清政府賠款白銀4.5億兩,以海關等税收作擔保;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清清政府拆毀大沽炮台,允許帝國主義國家派兵駐紮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居住。

影響:《辛丑條約》給中國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負擔,嚴重傷害了中國的主權。從此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國中歷史會考知識口訣

“秦王掃六合”

(一)

前230—221(年),秦滅六國大統一,

始皇咸陽來登基,至高無上大權集。

(二)

丞相、太尉和御史,地方推行郡縣制,

全國統一度量衡,還有貨幣和文字,

為了思想大控制,“焚書坑儒”有得失。

(三)

抵禦匈奴築長城,開發南疆修靈渠,

開疆拓土好疆域,世界大國了不起。

“伐無道誅暴秦”

(一)

秦朝暴政民憤激,戍卒大澤揭竿起,

勢如破竹建政權,陳吳敗後項劉繼。

(二)

項羽領兵創奇蹟,鉅鹿大敗秦主力,

劉邦率兵逼咸陽,短命秦朝就滅亡,

楚漢之爭又四年,劉邦長安建政權。

會考歷史必考知識點整理 篇五

1、鴉片戰爭的直接原因——林則徐虎門銷煙。

2、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為了開闢國外市場、推銷工業品、掠奪廉價的工業原料。

3、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英法等列強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

4、太平天國運動爆發的原因——鴉片戰爭激化了中國社會的階級矛盾

5、日本發動甲午中日戰爭的根本原因——日本為實現征服朝鮮、侵略中國、稱霸世界的夢想。

6、八國聯軍發動侵華戰爭的根本原因——進一步瓜分中國

7、八國聯軍發動侵華戰爭的直接原因——為了鎮壓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

8、中國近代史清朝屢戰屢敗的根本原因——封建制度的落後、腐朽。

9、洋務運動的直接目的——師夷長技以制夷

10、洋務運動的根本目的——維護清朝的統治

11、戊戌變法運動的目的——救亡圖存,發展資本主義,挽救民族危機。

12、戊戌變法運動失敗的原因——沒有依靠和充分的發動廣大人民羣眾,維新派手中無實權,只沒有實權的光緒帝。

13、戊戌變法運動失敗的根本原因——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妥協性

14、辛亥革命的目的——_封建專制統治,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

15、辛亥革命失敗的根本原因——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妥協性

16、五四運動爆發的根本原因——帝國主義加緊侵略中國,北洋軍閥政府黑暗政治的必然結果。

17、五四運動爆發的直接原因——巴黎和會中國外交的失敗

18、黃埔軍校的辦學宗旨——要培養有理想、不怕犧牲,以救國救民為已任的新一代軍人。

19、黃埔軍校的辦學目的——創建革命軍,以挽救中國的危亡

20、北伐戰爭的目的——_北洋軍閥的統治,統一全國

21、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原因——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

長征的根本原因——“左”傾錯誤

22、長征勝利的原因——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紅軍的英勇善戰;人民羣眾的支持

23、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的藉口——1931年9月18日,柳條湖事件

24、東北三省淪陷的原因——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25、西安事變的目的——為了逼迫蔣介石抗日

26、西安事變發生的根本原因——中國的民族矛盾上升為社會的主要矛盾

27、日本發動七七事變的藉口——日軍在盧溝橋附近舉行軍事演習

28、中國共產黨發動百團大戰的目的——為了粉碎敵人的“囚籠”政策

29、抗日戰爭取得勝利的根本原因——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實現全民族抗戰

30、蔣介石進行重慶談判的目的——為了進一步贏得準備內戰的時間,也為了欺騙人民

31、中國共產黨進行重慶談判的目的——為了儘可能爭取國內和平,戳穿蔣介石假和平的陰謀

32、中國人民解放戰爭迅速取得勝利的根本原因——因為人民解放戰爭是一場順應了抗戰後和平與民主的歷史發展趨勢和民意的戰爭。

33、渡江戰役的目標——殲滅一切_,解放全國人民

34、中國革命取得勝利的原因——是由於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有一支由黨領導的革命軍隊,開展武裝鬥爭;組織了一個最廣泛的革命統一戰線;團結了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共同戰鬥;以馬克思列寧主義和毛澤東思想為指導。

35、新中國在外交上取得的成就的根本原因——中國綜合國力的提高和國際威望的日益上升。

36、在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目的——為了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37、新中國進行土地改革的根本原因——封建土地制度嚴重阻礙了農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38、新中國進行土地改革的目的——解放農村生產力、發展農業生產,為新中國的工業化開闢道路

39、我國實行“一五”計劃的原因——新中國成立後,我國工業水平還遠遠落後於發達國家。

40、我國實行“一五”計劃的目的——為了有計劃地進行社會主義建設。

41、我國進行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的目的——變生產資料私有制為社會主義的公有制

42、對農業和手工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原因——土地改革後,農民、手工業分散經營,影響生產的發展,滿足不了工業化建設的需要

43、對農業和手工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目的——走集體化和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道路

44.1958年“左”的思想氾濫的原因——由於中國剛剛從革命戰爭轉發社會主義建設,黨和人民對我國社會主義所處的發展階段認識不足;對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缺少經驗;急於求成;忽視了客觀的經濟規律。

45、文化_發動的原因:20世紀60年代中期,毛澤東錯誤地認為,黨中央出現了修正主義,黨和國家面臨着資本主義復辟的危險,為防止資本主義的復辟。

46、毛澤東發動文化_的目的——鞏固無產階級政權,堅持社會主義道路

47、“一國兩制”構想提出的原因——為了香港、澳門和台灣問題實現祖國統一。

48、“一國兩制”構想提出的出發點——從維護祖國和中華民族根本利益出發。

2023年會考歷史知識點 篇六

七年級上冊

1、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水稻的國家:生活於長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種植水稻,住幹欄式房子。

2、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粟的國家:生活於黃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種植粟,住半地穴式房子。

3、傳説中黃河流域部落聯盟首領,炎帝黃帝(“人文初祖”)部落結盟,為漢族前身華夏族的形成奠定基礎。

4、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朝,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

5、堯、舜、禹時期推舉部落聯盟首領的辦法:“禪讓制”。

6、“世襲制”代替“禪讓制”的標誌:禹傳子,家天下。(第一個世襲的國王是啟)

7、西周時期,為鞏固對周邊的統治而形成的制度:分封制。

8、目前世界現存最大的青銅器:商朝的司母戊鼎。

9、我國古代規模最大,效益最好,最久的水利工程:戰國秦國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築的大型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

10、戰國時期改革最成功的是秦國:商鞅變法。(我國由奴隸向封建制的轉變是通過變法來完成的)

11、商鞅變法中最重要的措施:國家承認土地私有。

12、商鞅變法中對後世影響最大的措施:建立郡縣。

13、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開始於商朝,這是因為商朝的甲骨文已經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文字。

14、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春秋晚期的孔子,他的言行由其弟子整理成《論語》一書。

15、最早提出自然資源可持續使用的思想家:戰國時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

16、建立和諧社會與儒家的仁政有關。提出人與自然的和諧的是莊子。

17、世界上最早的兵書:《孫子兵法》,由兵家鼻祖孫武所著。

18、我國曆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秦朝,由秦始皇(贏政)於公元前221年建立。

19、我國曆史上第一個皇帝:秦始皇。(皇帝制度的創立者)

20、漢武帝時,西漢在政治、經濟、軍事和思想上實現了大一統。西漢進入鼎盛時期。

21、儒家學説開始成為中國兩千多年的政治思想標誌: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

22、新疆最早成為我國行政區的標誌: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西漢漢宣帝)設置西域都護。

23、“絲綢之路”最早開通於:西漢。(張騫是絲綢之路開通的最大功臣)

24、海上“絲綢之路”最早形成於:西漢。

25、目前世界已知的最早的紙:西漢前期的麻紙。

26、東漢蔡倫於105年改進了造紙術,人稱“蔡侯紙”。

27、雕版印刷術發明於:隋唐時期。

28、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唐朝印刷的《金剛經》。

29、活字印刷術發明於:北宋(平民畢昇),比歐洲早約400年。

30、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儀器:戰國的“司南”。

31、指南針最早製成於:北宋時期,並開始應用於航海。

32、指南針廣泛應用於航海:南宋時。

33、火藥開始用於軍事是在:唐朝末年。

34、火藥廣泛應用於軍事是在:宋元時期。

35、世界上最早的全身麻醉藥劑:東漢末年“神醫”華佗製成的“麻沸散”。

36、“醫聖”:東漢末年張仲景,著有《傷寒雜病論》奠定了中醫治療學的基礎。

37、佛教最早傳入我國中原地區是在:西漢末年(公元前後)

38、我國最早的佛教寺院:東漢明帝建造的洛陽白馬寺(東漢時,佛教得以傳播)。

39、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東漢時民間興起的道教。

40、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西漢司馬遷《史記》,記敍傳説中的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約3000年的主要史事。

41、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北宋司馬光《資治通鑑》,記敍了戰國到五代1300多年的歷史。

42、為曹操統一北方奠定基礎的戰役:公元200年的官渡之戰(以少勝多)。

43、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形的關鍵戰役:赤壁之戰(孫劉聯軍以少勝多)。

44、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220年曹丕稱帝,國號為魏,定都洛陽;221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222年,孫權稱王,國號吳,定都建業。

45、江南的開發最主要的原因:北人南遷,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

46、我國曆史第一個推行漢化政策的少數民族改革家:北魏孝文帝(鮮卑族)

七年級下冊

1、古代世界上最長的運河:隋朝隋煬帝時開通的大運河(南北交通的大動脈)。

2、我國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其統治被稱為“貞觀遺風”。“政啟開元,治宏貞觀”)

3、唐朝的全盛時期:唐玄宗統治前期的“開元盛世”。

4、唐代陶瓷最為著名的是:唐三彩。

5、用分科考試選拔官員的辦法開始於:隋文帝時期。科舉制正式誕生的標誌:隋煬帝時設“進士科”。

6、科舉制中最早設立殿試、武舉的是:武則天。

7、科舉制中,詩賦最早成為進士的主要內容是在:唐玄宗時期。

8、科舉制廢除於:清朝末年(1905年)

9、研究7世紀中亞。印度半島及我國新疆歷史和佛學的重要典籍:玄奘寫的《大唐西域記》。

10、現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橋:由隋朝李春設計主持修建造的趙州橋。

11、宋代最重要的糧倉:太湖流域(“蘇湖熟,天下足”)。

12、北宋之後最著名的瓷都:北宋興起的景德鎮。

13、宋代的娛樂商業場所:“瓦子”。(或瓦舍)

14、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北宋前期,四川地區出現的:交子“。

15、兩宋、元朝管理海外貿易的機構:市舶司。

16、我國經濟重心開始南移:唐中後期。

17、我國經濟重心南移最後完成:南宋時期。

18、我國省級行政區制度建立的標誌:元朝為加強對全國的管轄,建立的“行省制度”。

19、台灣成為我國正式行政區的標誌:元朝設澎湖巡檢司,管轄台灣(當時台灣叫“琉球”)。澎湖列島。

20、西藏成為我國正式行政區的標誌:元朝設宣政院管理全國的佛教和西藏事務。

21、元朝的最大港口:泉州。

22、元朝時,形成一個新的民族──回族。

23、明朝君主專制空前加強的標誌:廠衞特務機構的設置。

24、明朝科舉制變化的標誌:採用“八股取士”(為選拔能聽命於皇帝的官吏,根本目的是加強君主專制)。

25、古代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1405─1433年,鄭和七次下西洋。到過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

26、明政府派戚繼光到浙東沿海抗倭,他的隊伍人稱“戚家軍”,在台州九戰九捷。(泉州籍抗倭將領:俞大猷)。

27、清朝封建君主集權的進一步強化的標誌:雍正帝設──軍機處。

28、台灣歷史上第一次被外國侵佔:1624年,被荷蘭侵佔。

29.1662年,鄭成功(泉州南安石井人)從荷蘭人手中收復台灣,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

30、施琅(泉州人)率清軍進入台灣。1684年,清政府設置台灣府,隸屬福建省。

31、中俄雙方簽訂的第一個平等的邊界條約:《尼布楚條約》。

32、我國現在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羣:明成祖修建的故宮。

33、明朝世界上內容最豐富。考訂最詳細的藥物理學著作:明朝醫學家和藥物學家李時珍的鉅著──《本草綱目》(被稱為“東方醫藥巨典”)

八年級上冊

1、中國近代史的開端的標誌:鴉片戰爭(1840─1842)。

2、鴉片戰爭開始的標誌:1840年6月,英國艦隊開到廣東海面,進行挑釁,戰爭爆發。

3、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

4、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後割佔中國領土最多的國家:俄國(150多萬平方公里)。

5、中國近代史上割佔中國領土面積最多的不平等條約:中俄《瑗琿條約》。

6、中國近代史上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則徐。

7、近代史上賠款最多的不平等條約:《辛丑條約》(4.5億兩白銀)。

8、北洋艦隊全軍覆沒的標誌:1894年威海衞戰役。

9、第一次允許外國在中國開設工廠的條約:《馬關條約》。

10、標誌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標誌:1842年《南京條約》的簽訂。

11、標誌中國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的條約:1895年《馬關條約》的簽訂。

12、標誌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條約:1901年《辛丑條約》的簽訂。

13、清政府已經成為“洋人的朝廷”的標誌:《辛丑條約》的簽訂。

14、洋務運動破產的標誌:甲午中日戰爭中北洋艦隊的全軍覆沒。

15、學習西方先進技術,使中國出現第一批近代企業的是:洋務運動。

16、為中國的近代化開闢道路的標誌性事件:洋務運動。

17、洋務派創辦的最早的軍事企業:1861年曾國藩創辦的安慶內軍械所。

18、洋務派創辦的最大的軍事企業:1865年曾國藩。李鴻章創辦的江南製造總局。

19、中國近代第一個鋼鐵企業:張之洞創辦的漢陽鐵廠。

20、揭開維新變法運動序幕的是:公車上書。

21、戊戍變法開始的標誌:1898年光緒帝頒佈《定國是詔》。(不甘當亡國奴的皇帝:光緒帝)

22、戊戍變法失敗的標誌:戊戍政變。

23、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團體:1894孫中山在檀香山成立的興中會。

24、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政黨:1905孫中山在日本東京成立的中國同盟會。

25、我國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1912年中華民國正式成立。第一任臨時大總統:孫中山。

26、我國兩千多年來封建帝制(君主專制)結束的標誌:辛亥革命。

27、辛亥革命是一次思想大解放運動的標誌: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

28、辛亥革命失敗的標誌:1912年3月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

29、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標誌: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誌》(1916年改為《新青年》)。

30、第一次提出“民主”。“科學”口號的人:陳獨秀。

31、中國宣傳馬克思主義的第一人:李大釗。

32、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開始的標誌:1919年五四愛國運動。

33、中國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台:五四愛國運動。

34、標誌着中國共產黨成立的事件: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開。

35、第一次國共合作形成的標誌:國民黨“一大”的召開(合作後領導了國民大革命)。

36、北伐戰爭作戰最勇敢的部隊:葉挺領導的第四軍獨立團(為第四軍贏得“鐵軍”的是稱號)。

37、第一次國共合作失敗的標誌(國民革命運動失敗的標誌):國民黨右派發動反革命政變。

38、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的第一槍的事件是: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軍旗升起的地方)

39、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鬥爭開始的標誌:南昌起義。

40、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41、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支堅強的隊伍: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

42、紅軍長征開始的標誌:1934年10月,紅軍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紅軍被迫進行戰略轉移。

43、黨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1935年的遵義會議。

44、長征勝利的標誌: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在甘肅會寧會師。

45、日本局部侵華(中國局部抗戰)開始的標誌:1931年“九一八”事變。

46、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的標誌:1936年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

47、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的標誌:盧溝橋事變後,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的實現。

48、全國性的抗日戰爭爆發的標誌(日本全面侵華的開始。中國全民族抗戰的開始):1937年7月7日,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

49.1937年12月12日,日本在南京進行長達六個星期的南京大屠殺,共殺害無辜軍民30萬人以上。

50、抗戰以來第一次大捷(八路軍):1937年9月,平型關大捷。

51、抗戰以來中國軍隊取得的重大勝利:1938年春,台北莊戰役(李宗仁)。

52、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最大規模的戰役:1940年,百團大戰(八路軍。彭德懷)。

53、日本投降的標誌。抗日戰爭結束的標誌: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

54、中華民族由衰敗到振興的轉折點:抗日戰爭的勝利。

55、人民解放軍全國性戰略反攻開始的標誌:1947年夏,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

56、國民黨主力基本被消滅是在:三大戰役(遼瀋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

57、國民政權垮台的標誌性: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

58、中國人自行設計和施工的第一條鐵路幹線:詹天佑設計建造的京張鐵路。(1909年全線通車)

59、辛亥革命後,頒佈剪髮辮。易服飾。稱先生(君),改變過去不好的社會習俗。

60、中國近代第一所國家建立的最高學府:戊戌變法時期創辦的京師大學堂。(北京大學前身)

61、中國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説:魯迅的《狂人日記》。第一個倡導本站:胡適。

八年級下冊

1、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的標誌: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國慶節)

2、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國家的標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3、結束了一百多年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的事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4、中國歷史新紀元開始的標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

5、祖國大陸獲得統一的標誌: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6、土地改革開始的標誌:195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頒佈。

7、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的標誌性事件的標誌: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

8、地主階級被消滅的標誌: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9、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10、我國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標誌: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11、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標誌: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12、我國完成了由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任務的標誌: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13、林彪反革命集團被粉碎的標誌性事件:1971年,“九。一三”事件。

14、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實行的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最先在安徽。四川兩省實行)

15、我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的是:廣東。福建兩省。(1980設立四個經濟特區:廣東的深圳。珠海。汕頭,和福建的廈門。1988年,海南成為第五個。同時也是最大的經濟特區)

16、我國經濟特區的代表。對外開放的“窗口”:深圳經濟特區。

17、最早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是在:1987年中共十二大

28、秈型雜交水稻:1973年,袁隆平

29、我國對少數民族的一項基本國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區域自治。

30、我國第一個省級少數民族自治區:1947年設置的內蒙古自治區。

31、中國對香港正式行使主權(香港特別行政區建立)的標誌:1997年7月1日,中英兩國政權交接儀式。

32、中國對澳門正式行使主權(澳門特別行政區建立)的標誌:1999年12月20日,中葡兩國政府政權交接儀式。(1553年澳門被葡萄牙侵佔,葡萄牙是第一個侵略我國的西方殖民國家)特別行政區“特別”在享有高度自治權,原有社會制度不變。

33、中國人民洗雪了百年國恥,標誌我國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的是:“港澳迴歸。

34、“一國兩制”是為解決台灣問題而提出的,首先實踐於港澳。我國對台基本方針是“和平統一”。“一國兩制”。

35、海峽兩岸關係發生歷史性的變化的事件是:1987年,台灣被迫調整“三不”政策

36、海峽兩岸關係邁出了歷史性的重要一步的是:1993年“汪辜會談”

37、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支海軍:華東軍區海軍(新中國成立前夕)

38、人民軍隊走上科技強軍之路的標誌:戰略導彈部隊的建立和發展(1957成立,又名第二炮兵部隊)。

39、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4年10月

我國成功進行第一次導彈核武器試驗:1966年。

40、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衞星:1970年,我國用“長征”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衞星“東方紅一號”。

41、新中國外交政策成熟的標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係的基本準則)。

42、我國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1953年我國政府與印度政府代表談判時提出。

43、第一次沒有殖民國家參加的亞非國際會議:1955年萬隆會議(周恩來出席並提出“求同存異”原則,扭轉會議方向)。

44、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1971年第26屆聯合國大會(喬的笑)

45、中美關係開始走向正常化的標誌:1972年,尼克松訪華,在上海發表《中美聯合公報》。

46、中美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係:1979年。

47、中國迄今舉行的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多邊外交活動:上海APEC會議。

九年級

一、世界古代史:

1、古埃及最著名的歷史遺產,國王的陵墓:金字塔。

2、世界上現存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古巴比倫的《漢謨拉比法典》。

3、古印度嚴格的等級制度:種姓制度。

4、西方文明的搖籃:古希臘。古希臘最重要的城邦之一:雅典。

5、伯利克里在位時,雅典的奴隸主民主政治發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峯(雅典城邦全體成年男性公民參政,婦女。奴隸排斥在民主政治之外)。

6、羅馬進入帝國時期的標誌:前27年,屋大維獨攬國家大權。

7、西歐奴隸社會結束的標誌:476年西羅馬帝國的滅亡。

8、日本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標誌:大化改新。

9、西歐封建等級制度形成的標誌:查理馬特改革。

10、西歐封建社會時期最大的土地所有者:教皇和教會。

11、東西方文明的第一次衝突:希波戰爭(“馬拉松長跑”為紀念希波戰爭的英雄菲迪皮茨)。

12、古印度人發明了阿拉伯數字,阿拉伯人加以改造和傳播:。

13、三大宗教的共同點:忍耐順從。平等。

二、世界近代史:

1、資產階級叩響近代社會大門的思想解放運動:文藝復興。

2、舊時代的最後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第一位詩人:但丁(文藝復興先驅,意大利人)。

3、最先到達美洲的西方航海家:哥倫布(1492年)。

4、最先到達印度的西方航海家:達·伽馬。

5、最先進行環球航行的西方航海家:麥哲倫(路線: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6、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的標誌:新航路的開闢。

7、最先探尋新航路和進行殖民活動的國家:葡萄牙。西班牙。

8、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的標誌:1640年新議會的召開。

9、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勝利的標誌:1688年宮廷政變(也稱為“光榮革命”)。

10、君主立憲的資產階級統治在英國確立起來的標誌: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權利法案》。

11、美國獨立戰爭爆發的標誌:1775年來剋星頓之戰。

12、美國誕生的標誌: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發表《獨立宣言》(美國國慶日:7月4日)。

13、美國第一任總統:華盛頓(開創資產階級民主政治先河)。

14、既是民族革命又是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獨立戰爭。

15、被馬克思稱為世界上第一部“人權宣言”的是:美國《獨立宣言》。

16、法國大革命爆發的標誌: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國慶日:7月14日)。

17、資產階級革命時代最徹底的一次革命:法國大革命。

18、資產階級國家第一部民法典:《拿破崙法典》(近代歐洲各國資產階級法典的範本)。

19、工業革命最早開始於:英國的棉紡織業。

20、工業革命開始的標誌:18世紀60年代哈格里夫斯發明“珍妮機”。

21、工業革命中最重要的發明: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機。

22、工業革命完成的標誌:機器大生產取代手工勞動。

23、最早進行的奴隸貿易的國家:葡萄牙。

24、“三角貿易”最主要的經營者:英國。

25.18世紀後半期世界上最強大的殖民國家:英國(號稱“日不落帝國”)。

26、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標誌:1848年《共產黨宣言》的發表。

27、無產階級建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嘗試:1871年巴黎公社。

28、美國南北戰爭的導火線:林肯就任美國總統。(這是美國曆史上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

29、第一個打開日本國門的國家:美國。

30、日本由封建社會向資產主義社會過渡的標誌:1868年明治維新。

31、俄國廢除農奴制,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的標誌:1861年沙皇亞歷山人二世廢除農奴制改革。

32、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的標誌:電力作為新能源進入生產領域。(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出現的新能源:電。石油)

33、世界上第一輛以內燃機為動力的汽車:1885年德國卡爾·本茨製成。

34、第二次工業革命中被稱為發明大王的是:美國的愛迪生。

35、人類歷史上第一架飛機:1903年,由美國的菜特兄弟製成。

36、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1914年6月薩拉熱窩事件

37、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標誌:1914年7月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

38、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最殘酷的戰役:1916年凡爾登戰役(稱為“凡爾登絞肉機”)。

39、英國科學家牛頓對近代自然科學發展影響最大的是:力學三定律。

40、第一次把生物學建立在完全科學的基礎上,推翻神創論和物種不變論:1859年達爾文發表《物種起源》。

41、原子時代大門打開的標誌:德國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提出了“相對論”為原子彈和原子能的應用提供了理論基礎。

三、世界現代史:

1、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獲得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

2、世界上第一個工人士兵維埃政府:人民委員會。

3、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維埃俄國(蘇俄)。

4、列寧找到一條小農佔優勢的落後俄國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正確途徑的標誌:1921年實施的新經濟政策。

5、蘇聯成立的:1922年底成立。

6、蘇聯社會主義制度確立的標誌:1936年蘇聯新憲法的制定。

7、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標誌:1936年蘇聯新憲法的制定。

8、最能體現巴黎和會分贓性質的《凡爾賽和約》內容:殖民地問題。

9、華盛頓會議最大的受益國:美國;最大的受害國:中國;受限制最厲害的國家:日本。

10、羅斯福新政最突出的特點(“新”的體現):國家加強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

11、羅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根據《國家工業復興法》,對工業進行調整。(由於羅斯福新政只是在資本主義內部進行的調整並沒有改變資本主義制度本身,因此並沒有根除經濟危機)

12、綏靖政策的實質:縱容法西斯的侵略。

13、綏靖政策達到頂峯的標誌:1938年9月慕尼黑陰謀。

14、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的標誌:1938年9月1日德軍突襲波蘭。英法對德宣戰。

15、第二次世界大戰擴大的標誌:1941年6月蘇德戰爭爆發。

16、第二次世界大戰進一步擴大(或最大規模)的標誌: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珍珠港事件)。

17、國際反法西斯聯盟建立的標誌:1942年元旦《聯合國家宣言》的簽署。

18、第二次世界大戰最主要的轉折點:1942年7月──1943年2月的斯大林格勒戰役。

19、歐洲第二戰場開闢的標誌:諾曼底登陸。

20、“二戰”歐洲戰爭結束的標誌:1945年5月8日德國無條件投降。

21、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標誌: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簽署投降書。

22、二戰後世界上最富強的國家:美國。

23.20世紀80年代世界上最大的負債國:美國。

24.20世紀90年代美國進入新經濟時代,其特徵是:信息化和全球化。

25.20世紀90年代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歐盟。最大的政治體:聯合國。

26.20世紀50──70年代經濟發展最快的資本主義國家:日本。

27、印巴衝突的根源:“印巴分治”(蒙巴頓方案)。

28、中東問題的關鍵:巴以衝突。

中東問題的本質:領土爭端。

29、美蘇戰時同盟關係的破裂和美國蘇之間冷戰開始的標誌:1947年美國出台“杜魯門主義”。

30、美蘇兩極格局形成的標誌:1955年華沙條約組織的成立。

31、美蘇爭霸的兩極格局結束(冷戰結束)的標誌:1991年底蘇聯解體。

32、美國對世界多極化趨勢的重要挑戰:1999年,科索沃戰爭。20__年伊拉克戰爭。

33、我國政府應對全球化趨勢的最主要措施:20__年加入WTO。

國中歷史:常考歷史知識點整理 篇七

1、鴉片戰爭開始的標誌:1840年6月,英國艦隊開到廣東海面,進行挑釁。

2、中國近代史的開端:鴉片戰爭;標誌着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3、《馬關條約》標誌中國半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

4、標誌着北洋艦隊全軍覆沒的戰役是——威海衞戰役。

5、《辛丑條約》標誌着清政府成為洋人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

6、為中國的近代化開闢道路的標誌性事件——洋務運動

7、標誌着洋務運動破產的事件是——甲午中日戰爭中北洋艦隊的全軍覆沒。

8、揭開維新變法(戊戌變法)運動序幕的標誌性事件是——公車上書

9、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來封建帝制的標誌性事件是——辛亥革命

10、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標誌是——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 新青年 》

11、標誌着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開始的事件是——1919年五四運動

12、標誌着中國共產黨成立的事件是——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開

13、使中國革命面貌從此煥然一新的事件是——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14、標誌第一次國共合作的事件是1924年1月國民黨一大的召開。

15、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的第一槍,中國共產黨開始獨立領導武裝鬥爭的是——南昌起義

16、長征結束的標誌——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在甘肅會寧會師。

17、日本局部侵華或中國局部抗戰開始的標誌——1931年“九一八”事變

18、標誌着十年內戰基本結束,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的——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

19、國共合作宣言的發表標誌着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

20、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結束的標誌——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

21、揭開了人民解放軍全國性戰略進攻序幕的事件是——1947年夏,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

22、國民黨政權垮台的標誌性事件是——1949年4月,南京解放

23、標誌着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的事件是——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

24、標誌着中國人民站起來的事件是或者結束了一百多年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的事件或者標誌着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勝利的事件是——新中國的成立。

25、標誌祖國大陸獲得統一的是——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26、標誌着地主階級被消滅的事件是或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的標誌性事件是——土地改革的完成

27、標誌着我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建立的事件是或標誌着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事件是——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

28、標誌中國歷史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的事件是或標誌着改革開放的開端的事件是——1978年底,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

29、標誌着中美關係開始走向正常化的是——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

30、標誌我國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中國人民洗雪了百年國恥,的事件是—— 港澳迴歸

會考歷史成績該如何提升 篇八

要會看書

會考歷史內容廣泛,涉及世界和中國的古、近、現代歷史,死記硬背那些條條框框,乾巴巴的歷史知識,不如從宏觀的角度把握,則事半功倍,這裏要求的學生會看書,是融會貫通地看,而不是走馬觀花似地瞧:1.看標題,目的是為了尋找線索,瞭解每一課的結構;2.看標題的提示,尋找課本中需要掌握的基礎知識點;3.看課內和課後思考題,尋找答案或者從課內得到一些啟示,同時還應該做到邊看、邊劃、邊問、邊寫,看內容,劃知識點,找疑問,寫出疑問來,這是對學生複習時的基本要求。

善於歸納

歸納是指將眾多的或零散的歷史知識,按其同類進行梳理,可長可短,並不一定非依賴老師。成績好的學生很大程度上表現在善於“自得其法”上面,歸納的好,條理清晰,棄繁就簡,效果自然就不尋常。比如在學習中國古代史介紹唐文化的這一內容時,有學生製作了下面一個簡表。這樣全新的組合,形成了新的知識結構體系,學生能夠全面準確地掌握這一段歷史知識。

理清線索

要求學生在看書時,通過對課本的歸類,理出課本內容的縱橫線索,形成知識網絡,這種網絡可以是整個中國歷史或世界歷史,也可分階段地整理知識網絡。如世界歷史中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際關係史中美國霸權政策,關聯很多國家和地區,跨時半個世紀,是重點內容,又是複習中的一個難點,如果按大事線索,製作下面這樣一個簡單的圖示,就能幫助學生理清思路。

會考歷史答題技巧 篇九

外顯比較式問答題的解題思路

基本方法:外顯比較式問答題的特點是比較的範圍具有確定性。解答時要認真審清比較對象比較項、限制條件,分析問答題要求與課本知識的關係,然後按設定的項目之間的邏輯關係。

內隱比較式問答題的解題方法

基本方法:解答此類內隱式比較問答題,關鍵是根據題意,比較對象做具體分析,自己設法確定比較項。如果是歷史事件、歷史現象的比較,比較項一般從背景、原因、過程、特點結果、影響和性質等方面確定;如果歷史人物,比較項一般從所處時代、所處階級、主要功績、侷限性、歷史地位、影響評價等方面確定。

比較項的確定方法

基本方法:屬於歷史人物概念的可分為國籍、時代、稱謂、主要活動、評價等要素。屬於歷史事件概念的可分解為背景、時間、空間、主體、經過、意義等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