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歷史上雍正繼位之謎(通用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9.9K

歷史上雍正繼位之謎(通用多篇)

人物簡介 篇一

愛新覺羅·胤禛(1678~1735)

雍正帝胤禎,生於康熙十七年(1678)是康熙的第四子。康熙61年,45歲的胤禎繼承帝位,在位13年,死於圓明園。廟號世宗。 胤禎是在康乾盛世前期--康熙末年社會出現停滯的形式下登上歷史舞台的。複雜的社會矛盾,為胤禎提供了施展抱負和才幹的機會。他有步驟地進行了多項重大改革,高瞻遠矚,又惟日孜孜,勵精圖治,十三年中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業績,為後代的乾隆打下了紮實雄厚的基礎,使“康乾盛世”在乾隆時期達到了頂峯。他的歷史地位,同乃父康熙和乃子乾隆相比,毫不遜色。儘管他猜忌多疑,刻薄寡恩,統治嚴酷,但比起他的業績來,畢竟是次要的。

雍正帝胤禛繼位時年四十五歲,是一位非常勤勉的皇帝,但他的身體狀況雖非羸弱多病但也非驍悍強健。即位以後,面臨着允棋等人的分裂活動,他不得不把精力投入到政務中去,日久天長,健康必受影響。雍正四年即承認精力不足,疲勞衰弱,一下病倒拖了一年,失於調治。雍正八年三月,間日時發寒熱,飲食大減,夜不能寐,歷時兩年有餘。五月間一度好轉,九月再度加重,直到十月才渡過險關。這場將近一年的寒熱病,幾乎送了胤禛的命,一個54歲的人,患了這樣一場大病(似瘧疾),使健康狀況每況愈下。於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子夜死於圓明園。

雍正繼位之謎 篇二

對於康熙傳位給雍正的詔書上是這樣寫的:“雍親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着繼朕登基,即皇帝位,即遵輿制,持服二十七日,釋服,佈告中外,鹹使聞知。”詔書內明明白白寫着,傳位給皇四子胤禛,但是“人品貴重,深肖朕躬”這樣簡單的理由不能説服今人。因為還有一些史籍給出了不同的情況,《大義覺迷錄》中關於繼位者是這樣記載的:康熙病重後留下遺囑:“傳位十四子。”遺囑交給國舅隆科多收着,而隆科多恰是允(即皇四子)的死黨,二人勾結,將“十”字改為“於”字,因此,遺詔成了“傳位於四子”。這個説法其實是不正確的。

首先清朝在皇子之前加上“皇”字,比如皇長子、皇四子、皇十子……若真的是傳位給十四子,那也應該是“傳位皇十四子”,在這裏也就不存在什麼把“十”修改成“於”的問題了。因為若是修改了的話,就變成了“傳位皇於四子”。

另外清朝的傳位詔書應該是由滿漢雙文寫成,就像清宮裏的各個宮殿的名字一樣,既有漢文也有滿文。漢字還好修改,只需輕輕的天上兩筆就可以,可是歪歪扭扭,稍顯複雜的滿文呢?這個可不是什麼好修改的東西,如果真修改了不會看不出。若是你説傳位詔書只有漢文,那更不可能了。作為身上留有滿洲血脈的統治者,就算再怎麼漢化,也不可能數典忘祖的,所以許多人説的矯詔的情況根本不會發生。

還有人説,雍正皇帝將康熙毒死的説法,這更是滑天下之大稽。《大義覺迷錄》一書記載説,康熙彌留之際皇四子允“進一碗人蔘湯,不知何故,聖祖皇帝就崩了駕”,這書明明白白的意思就是説,是雍正毒死了康熙。這個問題我們應該從全局去看,康熙是個聖明的君主,在康熙朝後期奪嫡之爭愈發嚴峻的時候,康熙不可能不會留一點後手。若真輕易的就被雍正毒死了,那也實在辱沒了他“千古一帝”的名聲。

我比較傾向於第三種説法,雍正的繼位時順理成章的。《清聖祖實錄》記:十三日康熙病情加劇,命速召諸子至御榻前,傳位於雍正。同時裏面也記載了康熙晚年,幾次讓雍正代自己主持郊祀大典,這個大典不是什麼人都能代替的,從這兒我們就知道雍正的確是康熙屬意的繼承者。